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 运动与身体变化》培优课教案_2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4.6 运动与身体变化》PPT课件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4.6 运动与身体变化》PPT课件
数增加。
运动后一段时 间脉搏会恢复
正常跳动。
返回
运动与身体变化
拓展延伸
探究快跑和慢跑对脉搏的影响。
慢跑
快跑
返回
运动与身体变化
课外活动

1.了解四年级学生体育课上每分钟脉搏次
数达到多少比较合适,老师是怎样为我们安
排活动的。

2.设计并完成活动:测量你在不同运动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后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记录下来制成统计表,
运动前 84 83 84 81 83
原地跑步30秒后 168 166 173 169 169
原地跑步60秒后 182 181 179 182 181
从上面的实验中,你还能知道什么?
返回
运动与身体变化
不同的运动方式对脉搏会有不同的影响吗?选择另外一项运 动,按前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填写下表。
我们组选择的运动是(深蹲起立)。
我们来探究一下运动对脉搏的影响, 那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证实
是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第一步:
伸出你的右手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左手手腕上,我 们可以感觉到脉搏在跳动。老师喊开始的时候,你们数 一数脉搏跳动了多少次,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 这样才能准确的测出脉搏跳动次数。
返回
运动与身体变化
第二步: 全体起立,老师喊开始的时候。
姓 名 运动前/次 运动后/次 休息后/次
张红
83
183
83
李亮
82
182
81
李强
83
186
80
王翔
80
185
80
平均数
82
184
81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课时_运动与身体变化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课时_运动与身体变化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7课时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内容:课本第54---55页综合与实践“运动与身体的变化”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研究的时间收集数据,完成统计并计算平均数,加深认识统计活动与平均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初步学会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得相应的结论。

2、使学生经历围绕问题收集数据、统计结果和获得结论的实践研究过程,体会用实验和统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方法和数学实践活动的价值,体验实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形成探究和合作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从数据分析中发现结论。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提问:你们经常参加哪些体育运动?想想每次参加完体育活动后,自己会有哪些感觉?2、提出问题。

到底运动对脉搏有怎样的影响呢?二、实验讨论。

(一)运动引起脉搏加快。

1、讨论方法。

引导:运动后脉搏跳动加快到什么程度?你觉得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说明:要知道运动对脉搏会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可以在运动前先测脉搏跳动的次数,运动后再测一测脉搏跳动的次数,再比一比。

2、开展实验。

引导:通过实验收集数据、统计结果并计算平均数,再分析比较。

发现结论。

实验要求:(1)四人一组,每人先在表里填写小组成员的姓名,再按以下要求测出脉搏数,填写表格。

(2)听计时口令,每人测出运动前1分钟的脉搏次数,填在表格里。

(3)按口令,每人原地高抬腿跑30秒,接着按老师的计时,立即测出1分钟脉搏次数并填表。

(4)休息2分钟后,再测出1分钟脉搏次数并填表。

(5)核对、统一填写完成表里的数据,按要求计时脉搏的平均数。

3、研究变化。

(1)小组讨论。

运动后是怎样变化的?根据平均数,全组同学的脉搏又是怎样变化的?你从实验中还能知道些什么或想知道些什么?(2)交流:把自己脉搏的变化及小组同学的变化和大家说一说。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运动与身体变化》优质课件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运动与身体变化》优质课件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研究,解决问 题的实践活动。
2.运动后身体的变化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可 以激起同学们相关的体验和感受。
3.引导同学们进入了“实验讨论”阶段。这样从 多个角度探讨研究问题的安排,培养了同学们 探讨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根据小朋友说的话,判断下面各题的说法是否 正确.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
用同样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变化的情况会相同 吗?选择两项不同的运动做试验,像上面那样,记录每次运 动后各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姓名”栏右面的两栏空 格填上不同的运动名称),再求出小组每次测量脉搏的平均 数。
1.向体育老师了解四年级体育课上学生每分钟脉 搏跳动次数达到多少最合适,老师是怎样 为我们安排活动的。
小学生由于身体正在生长发育阶段。运动量不易太大。 一般运动心跳保持在100次左右为宜 。
老师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我们安排活动……
2.设计并完成活动:测量你在不同的运动前后每 分钟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并制成统计表。
王云同学参加舞蹈比赛,8位评委打 出的分数是:94、95、91、93、96、92、 94、97。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 分,王去同学最后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1.我们班同学的身高一定都是135厘米。 2.我们班杨明同学身高可能不是135厘米。 3.我们班同学身高都不可能超过135厘米。 4.我们班李洋同学身高最矮,可能只有125
厘米。
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 变化吗?
四人一组做实验,把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里, 并求出小组每次次的变化相同吗?为什么?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1、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优质课件_18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1、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优质课件_18

4
2
0
科普类
综艺类
动画类
体育类 节目类别
最喜欢从动画条类形节统目计人图数中的直你条还怎能么知画道呢什?体么育?类呢?
学以致用
青阳小学四年级一班同学调查了学校某 星期每天的用水量,并制成了统计图。
用水量/吨
青阳小学某星期每天的用水情况统计图 2012年4月
14
11 11
11
12
12
9
10
8
6
42
3
周周用大你 想 么周水多一五水约还 到 问五量,到的量1用最周能 什 题1 ?
根直条最上面那
18
个格子为什么只
16 14
15
有半格高?
12
每格 10
高度 8
6
表示 6
几人? 4
2
半格表示1人。
0
科普类
每格表示2人。
综艺类
动画类
体育类 节目类别
探索新知 你能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
图吗?
数量/人
20
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年月181615141213
12
10
8
6
6
项目
年月
节目类别 合计 科普类 综艺类 动画类 体育类
人数
46 6
15
12 13
统计数据
合计数是怎样计算出 来的?合计数有什么 作用 ?
合计=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
数量探/人索新知某班同你图学能 吗最根?喜据欢上的面电的视统表类节计示节目表最目统完喜人计成欢数图下综的面艺那年的统月 计
20
吨日。最少。
2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课时_运动与身体变化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课时_运动与身体变化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7课时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内容:课本第54---55页综合与实践“运动与身体的变化”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研究的时间收集数据,完成统计并计算平均数,加深认识统计活动与平均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初步学会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得相应的结论。

2、使学生经历围绕问题收集数据、统计结果和获得结论的实践研究过程,体会用实验和统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方法和数学实践活动的价值,体验实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形成探究和合作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从数据分析中发现结论。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提问:你们经常参加哪些体育运动?想想每次参加完体育活动后,自己会有哪些感觉?2、提出问题。

到底运动对脉搏有怎样的影响呢?二、实验讨论。

(一)运动引起脉搏加快。

1、讨论方法。

引导:运动后脉搏跳动加快到什么程度?你觉得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说明:要知道运动对脉搏会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可以在运动前先测脉搏跳动的次数,运动后再测一测脉搏跳动的次数,再比一比。

2、开展实验。

引导:通过实验收集数据、统计结果并计算平均数,再分析比较。

发现结论。

实验要求:(1)四人一组,每人先在表里填写小组成员的姓名,再按以下要求测出脉搏数,填写表格。

(2)听计时口令,每人测出运动前1分钟的脉搏次数,填在表格里。

(3)按口令,每人原地高抬腿跑30秒,接着按老师的计时,立即测出1分钟脉搏次数并填表。

(4)休息2分钟后,再测出1分钟脉搏次数并填表。

(5)核对、统一填写完成表里的数据,按要求计时脉搏的平均数。

3、研究变化。

(1)小组讨论。

运动后是怎样变化的?根据平均数,全组同学的脉搏又是怎样变化的?你从实验中还能知道些什么或想知道些什么?(2)交流:把自己脉搏的变化及小组同学的变化和大家说一说。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课时_运动与身体变化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课时_运动与身体变化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7课时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内容:课本第54---55页综合与实践“运动与身体的变化”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研究的时间收集数据,完成统计并计算平均数,加深认识统计活动与平均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初步学会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得相应的结论。

2、使学生经历围绕问题收集数据、统计结果和获得结论的实践研究过程,体会用实验和统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方法和数学实践活动的价值,体验实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形成探究和合作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从数据分析中发现结论。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提问:你们经常参加哪些体育运动?想想每次参加完体育活动后,自己会有哪些感觉?2、提出问题。

到底运动对脉搏有怎样的影响呢?二、实验讨论。

(一)运动引起脉搏加快。

1、讨论方法。

引导:运动后脉搏跳动加快到什么程度?你觉得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说明:要知道运动对脉搏会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可以在运动前先测脉搏跳动的次数,运动后再测一测脉搏跳动的次数,再比一比。

2、开展实验。

引导:通过实验收集数据、统计结果并计算平均数,再分析比较。

发现结论。

实验要求:(1)四人一组,每人先在表里填写小组成员的姓名,再按以下要求测出脉搏数,填写表格。

(2)听计时口令,每人测出运动前1分钟的脉搏次数,填在表格里。

(3)按口令,每人原地高抬腿跑30秒,接着按老师的计时,立即测出1分钟脉搏次数并填表。

(4)休息2分钟后,再测出1分钟脉搏次数并填表。

(5)核对、统一填写完成表里的数据,按要求计时脉搏的平均数。

3、研究变化。

(1)小组讨论。

运动后是怎样变化的?根据平均数,全组同学的脉搏又是怎样变化的?你从实验中还能知道些什么或想知道些什么?(2)交流:把自己脉搏的变化及小组同学的变化和大家说一说。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课时_运动与身体变化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课时_运动与身体变化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7课时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内容:课本第54---55页综合与实践“运动与身体的变化”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研究的时间收集数据,完成统计并计算平均数,加深认识统计活动与平均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初步学会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得相应的结论。

2、使学生经历围绕问题收集数据、统计结果和获得结论的实践研究过程,体会用实验和统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方法和数学实践活动的价值,体验实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形成探究和合作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从数据分析中发现结论。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提问:你们经常参加哪些体育运动?想想每次参加完体育活动后,自己会有哪些感觉?2、提出问题。

到底运动对脉搏有怎样的影响呢?二、实验讨论。

(一)运动引起脉搏加快。

1、讨论方法。

引导:运动后脉搏跳动加快到什么程度?你觉得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说明:要知道运动对脉搏会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可以在运动前先测脉搏跳动的次数,运动后再测一测脉搏跳动的次数,再比一比。

2、开展实验。

引导:通过实验收集数据、统计结果并计算平均数,再分析比较。

发现结论。

实验要求:(1)四人一组,每人先在表里填写小组成员的姓名,再按以下要求测出脉搏数,填写表格。

(2)听计时口令,每人测出运动前1分钟的脉搏次数,填在表格里。

(3)按口令,每人原地高抬腿跑30秒,接着按老师的计时,立即测出1分钟脉搏次数并填表。

(4)休息2分钟后,再测出1分钟脉搏次数并填表。

(5)核对、统一填写完成表里的数据,按要求计时脉搏的平均数。

3、研究变化。

(1)小组讨论。

运动后是怎样变化的?根据平均数,全组同学的脉搏又是怎样变化的?你从实验中还能知道些什么或想知道些什么?(2)交流:把自己脉搏的变化及小组同学的变化和大家说一说。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材分析素材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材分析素材苏教版

运动与身体变化这是一次任务十分明确的实践活动,着重研究体育运动对脉搏跳动的影响,围绕这个问题,设计活动方案、开展实验活动,根据事实得出结论。

这是一次利用统计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和利用数据,通过数据来说明问题的结果,给出确定的回答。

这是一次必须小组合作进行的实践活动,要在组内各同学身上采集数据,要相互配合尽量获得准确的数据,才能得到客观的、可靠的结论。

教材设计的“提出问题”“实验讨论”“引申反思”三个栏目,是开展这次实践活动的基本线索,各个栏目都有很具体的安排。

“提出问题”栏目,把这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具体化。

“运动与身体变化”这个标题,既有其清楚的一面——专题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的直接联系,也有其面广量大的一面——运动会引起身体多个方面、多个部分的变化。

实践活动的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主题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教材通过“豆荚”卡通的提问“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常识。

他们知道运动会使身体出汗,会使脉搏加快,会使呼吸急促……通过交流,在运动引起的多种身体变化中,确定脉搏的变化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主要课题。

这个栏目的教学时间不宜过多,要做到“用时少、见效快”,尽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一致认同的研究主题,凝聚活动的心向。

“实验讨论”栏目,先帮助学生形成实践活动的主体方案,包括以下四块:第一块——安排小组人员。

教材要求每4人为一组,每个人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每个人都要提供自己脉搏的次数。

4人之间刚好能互相分工、相互配合,当一名学生测量自己脉搏的次数时,其他同学看钟表,帮助掌握时间。

第二块——安排实验步骤。

先“原地高抬腿跑30秒”运动,分别测量运动前、运动结束时、休息2分钟后这三个时段的一分钟脉搏次数,研究这项体育运动对脉搏的影响;再任意选择另一项体育运动,也分别测量运动前、运动结束时、休息2分钟后这三个时段的一分钟脉搏次数,研究这项运动对脉搏的影响。

第三块——开展小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第七册《运动与身体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材第54~55页
教材分析
“运动与身体变化”是一次引导学生采用实验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研究、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

“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的问题来自于学生日常的体育活动,可以激起学生相关的体验和感受。

教材从多个角度进行安排,不仅引导学生研究时间长短不同的同种运动会使身体状况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且组织学生探讨在同样的时间里进行不同的运动身体状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数据等数学活动,并把这些数学活动作为得出实验结论的基本手段,培养了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在“引申反思”部分让学生向体育老师调查怎样根据学生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科学安排体育活动,再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测量在不同的运动前后每分钟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教学设想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运动对脉搏的影响,教学时我主要想利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测运动前后的脉搏变化,收集数据,用所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

然后让学生用另外一种运动方式收集数据,感受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

本课中作为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活动中要通过实验讨论,引导学生体会,用一个小组或几个小组学生的平均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的变化来说明运动对身体状况的影响,比用某一个学生的一分钟脉搏跳动次数的变化来说明情况更合理,以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具有初步估计一组数据平均数的能力与分析数据的能力。

2.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探究和合作意识,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练习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数据。

难点: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教法与学法
教法:主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观察比较法、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卡、秒表、跳绳、体操垫、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你们平时经常做哪些运动?
2、指出:适量的运动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健康。

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运动后身体的这些变化需要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

板书:运动与身体的变化
二、实验讨论,探究新知
(一)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运动对身体造成的变化,特别还了解到运动会使
脉搏加快,真了不起。

那么运动对脉搏会有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实验讨论
1.分组:教师把全班学生按每五人为一组进行分组。

2.测脉搏方法指导:请同学们伸出右手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左手手腕上,如果感觉到动,那就是脉搏的跳动。

教师注意对没找准脉搏位置的学生进行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找出脉搏的位置。

3.测量不同条件下脉搏的跳动情况。

(1)出示实验要求,让学生齐读一次,使学生清楚实验要求。

(2)测出运动前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学生测量,教师计时并巡视,对操作不正确的学生给予指导,并让学生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教材中的表格里。

(3)原地高抬腿跑30秒,立即测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准备运动。

②教师发出开始高抬腿跑的口令并计时。

③高抬腿跑后,教师发出开始测量脉搏的口令,并计时。

④让学生把测量的数据填在教材中的表格里。

(4)休息2分钟后,再测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①学生休息2分钟后,教师让学生把手按在脉搏跳动的地方后,发出开始测量脉搏的口令,并计时。

②让学生把测量出的数据记录在教材中的表格里。

4.求出脉搏跳动的平均数。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2)计算出小组内每人每次实验中脉搏跳动的平均数。

5.分析数据,讨论交流。

(1)提问:运动后,你的脉搏是怎样变化的?
(2)追问:从算出的平均数来看,小组同学的脉搏情况又是怎样变化的?
(3)再追问:运动前后,你的脉搏次数与小组平均数相比,差别大吗?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运动前后自己的脉搏次数与小组平均数相比,差别各不相同,有的学生相差较小,有的学生相差较大。

(4)请学生上台总结发现。

指出:运动时间的长短会引起脉搏的变化。

6.研究运动方式的不同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1)课件出示要求:选择另外一项运动,按前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填写在教材的表格中。

(2)各小组选择运动方式。

(3)按前面的步骤进行实验,教师计时。

(4)计算出平均数。

(5)提问:这次运动引起的脉搏变化是怎样的?
(6)追问:比较两次运动前后脉搏发生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时候?
(7)教师小结:通过这一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时间的长短和运动方式的不同都会引起脉搏的变化,变化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三)引申反思
1.提问:根据课前查资料的情况,说一说四年级学生体育课上每分钟脉搏次数达到多少比较合适?
2.追问:回忆上体育课的情况,说一说老师是怎样为同学们安排活动的?
3.课后延伸。

课后设计并完成下面的活动:测量你在不同运动前后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记录下来制成统计表,与同学交流。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今天这节课的实验过程和探究的结果,说一说你对运动与身体的变化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运动与身体变化
提出问题:运动对脉搏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实验讨论:(1)运动前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2)运动后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3)休息后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引申反思:(1)体育活动安排情况。

(2)运动后呼吸的变化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