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运用成语

合集下载

学习正确运用成语的例句

学习正确运用成语的例句

学习正确运用成语的例句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它具有简洁、形象、富有情趣的特点。

正确运用成语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然而,在日常使用中,很多人存在对成语理解不准确、用法错误的情况。

因此,学习正确运用成语的例句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

一、例句1:言过其实成语解释:指言辞过分夸大事实,与实际不符。

例句:他说自己在五年内能成为世界冠军,这明显是言过其实。

二、例句2:力不从心成语解释:指意愿远超过能力。

例句:虽然他有很多想法,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力不从心。

三、例句3:胸有成竹成语解释:指做事前已有充分准备和把握。

例句:考试前,他已经仔细研究过试题,所以考试时胸有成竹。

四、例句4:百折不挠成语解释:指意志坚定,经过种种困难依然坚持不懈。

例句:他在追求自己的梦想道路上,一直百折不挠。

五、例句5:画蛇添足成语解释:指不必要的多此一举。

例句:他在作文中加入很多无关紧要的词句,实在是画蛇添足。

六、例句6:名落孙山成语解释:指考试等选拔中因成绩不合格而未能进入名次之列。

例句:他在数学竞赛中名落孙山,感到非常失落。

七、例句7:守株待兔成语解释:比喻不积极主动,只靠幸运来取得成就。

例句:他总是守株待兔,不愿主动积极寻求机会。

八、例句8:三思而后行成语解释:指在行动之前要多方面考虑,不轻易行动。

例句:在做出决定之前,我们应三思而后行。

九、例句9:捧腹大笑成语解释:形容笑声大且持久,非常开心。

例句:看了那个搞笑视频,他捧腹大笑了好半天。

十、例句10:背水一战成语解释:指在无路可退、只能努力奋战的情况下进行决战。

例句:面对困难的局面,他毅然决定背水一战。

以上是几个常用的成语及其正确运用的例句。

通过学习成语,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因此,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积累和运用成语,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

成语运用辨析技巧

成语运用辨析技巧

成语运用辨析技巧《正确使用成语歌诀》成语怎么用,关键看语境;望文莫生义,对象要搞清;辨明褒贬色,分清轻和重;谦敬别错位,重复义非明;形近易混淆,逻辑也常考;成语太生僻,一般错不了。

一、望文莫生义:有些成语的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并不对等甚至截然相反,如果用其字面意义去解释成语,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06全国卷2)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训”是典范、法则的意思,而非教训或训斥等意思。

)易望文生义类成语:不刊之论(删除、修改)首当其冲(要冲)文不加点(涂改)不足为训(法则)久假不归(借)危言危行(正直)不赞一词(添加)善价而沽(等好价钱出卖。

也指怀才不遇)明日黄花(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二、对象要搞清:成语约定俗成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往往有特定的搭配对象,其针对性很强。

使用时一定要明辨对象和范围,不可张冠李戴。

例: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仅指藏书)分类整理适用不同对象和范围的成语:1.百姓生活:哀鸿遍野(哀鸿:灾民)并日而食、食不果腹(生活贫穷)凄风苦雨(处境悲惨)进退维谷(谷:比喻困难的境地)含哺鼓腹(生活欢乐的景象)2.男女之间、夫妻感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耳鬓厮磨、比翼双飞、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夫妻和睦)秦晋之好(结成夫妻)天作之合(美满姻缘)别鹤孤鸾(夫妻离散)劳燕分飞(离别)破镜重圆(离别后重聚)3.为人品德:高山景行(品德高尚)不丰不杀(不增不减,不奢侈不节约)不甘后人(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不愧屋漏(即使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做坏事)不为已甚(不做过分的事)不忘沟壑(念念不忘为正义事业而献身)乘车戴笠(比喻友情深,不因贫贱富贵而改变)解衣推食(对人关怀)黄花晚节(保持晚节)见危授命(授命:献出生命夙兴夜寐(形容勤奋)4.文学艺术:金相玉质(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很完美)不能赞一词(赞扬文章写得好,提不出意见)穷形尽相(描写生动细腻,也指丑态毕露)石破天惊(让人吃惊的见解)入木三分、高屋建瓴(见解深刻)妙笔生花(称赞人有杰出的写作才能)黄钟大吕(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惊蛇入草(书法笔势矫健迅捷)龙飞凤舞倚马可待江郎才尽脍炙人口洛阳纸贵天马行空行云流水不落窠臼含英咀华鸿篇巨制力透纸背呼之欲出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淋漓尽致出神入化5.才华出众:经天纬地(才能巨大)见微知著(看见苗头就知道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加人一等(超出别人,表现突出)不栉进士(有才华的女子)6.其他:妙手回春如坐春风祸起萧墙鼎足之势包罗万象进退维谷不卑不亢三人成虎济济一堂忍痛割爱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升堂入室鬼斧神工天造地设巧夺天工三、辨明褒贬色:成语的表现力常常来自其丰富的感情色彩,如若不注意这一点,就容易犯色彩反向的错误.例:(06安徽卷)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结构: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特定的含义。

2. 成语的用法:成语可以作为谓语、宾语、定语等,用于表达完整的意思。

3. 成语的来源: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结构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结构:通过讲解成语的构成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3. 讲解成语的用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成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

4. 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成语,加深对成语用法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成语用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起源和故事背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

3. 成语应用比赛:设置成语应用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正确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提供成语故事书籍给学生阅读,帮助他们了解成语的来源和背景。

2. 成语卡片:制作成语卡片,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成语。

3. 在线成语字典:提供在线成语字典给学生使用,方便他们查询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八、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4、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 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创作素材。 “下里巴人”本来是指古代楚国的一种通俗的歌曲,后泛 指通俗的文学艺术,与“阳春白雪”相对。 5、这些村办企业虽几经努力,但终因产品差强人意而被市场 淘汰。 “差强人意”, “差”,稍微地,比较地。“强”,振奋。 “意”,意志。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 不错,还能使人满意。(出自《后汉书〃吴汉传》) 6、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 案齐眉。 “举案齐眉”,案:古时有脚的托盘。汉代梁鸿的妻子给 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 相敬。
特殊情况
另外有时为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
贬用。比如
1、 ‚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 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 2、‚——奥运会期间谁最贪得无厌?——谁?——跳高运动员, 他们总是得寸进尺。‛
这两句中的‚情投意合‛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起到了
很好的讽刺作用。‚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却是贬词褒用。
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 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 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 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还有 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 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分清成语本义是否还在用。
解决法:探本溯源,分清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成 语 的 使 用
平时要求:
多积累,多运用。 掌握词义,了解功用。
做题技巧:
总结彩不分,褒贬失当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 贬义,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 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 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易错成语的几种类型。

2、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学生判断和使用成语的失误原因,并确定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明确考查重点一般是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教学难点】成语量非常大,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掌握技巧、分析方法是本专题需要突破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成语是我国汉语言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率很高。

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是对中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

(幻灯片展示)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类题型已经成为众多同学的考查难点,丢分率较高。

其实原因很简单:平时积累少,不能很好的理解成语的含义。

要想解答好此类题型,除了平时的勤动手查、勤动嘴问,还需要掌握一些解答此类题型的技巧。

结合日常生活中人们滥用成语的现象,及考试中我们考察的重点和范围,我把错用成语的类型做了以下分类:二:讲解常见的几种错误类型第一类望文生义幻灯片展示例句:(同学们,看句中成语运用是否准确?)1、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啊,好美的大海!”2、在飞机上俯瞰祖国的沧海桑田,我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

学生发言后,归纳:成语源于典故,因此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所以我们不能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幻灯片:第一类望文生义)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长期以来,我们就这样错误的理解着,甚至使用着,有时难免会出笑话。

看下面这些成语,你理解对了多少。

幻灯片展示:大方之家具体而微差强人意高山仰止空穴来风屡试不爽不足为训振聋发聩罪不容诛首当其冲学生活动:同桌二人交流,找出自认为理解准确的成语并加以解释。

第二类用错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有指个体的,有指群体的;有指人的,有指物的;有专用于夫妻间的,也有专用于亲人间的。

即这类成语是有专指范围的,不能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幻灯片展示成语汗牛充栋妙手回春鳞次栉比天伦之乐豆蔻年华信笔涂鸦破镜重圆巧夺天工济济一堂学生活动:试着说出这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并用一词造句。

形容充分利用的成语

形容充分利用的成语

形容充分利用的成语摘要:一、引言- 介绍成语的背景和特点- 简述充分利用成语的意义二、充分利用成语的重要性- 语言表达的丰富和生动- 增强沟通效果和说服力- 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三、形容充分利用的成语解析- 举一反三:善于学习,拓展思维- 融会贯通:全面理解,灵活运用- 学以致用:实践知识,发挥价值- 事半功倍:高效利用资源,取得成果四、充分利用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和工作中的运用- 日常交流中的运用- 文学创作中的运用五、总结- 强调充分利用成语的意义- 倡导学习和运用成语,弘扬中华文化一、引言成语,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瑰宝,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它以简洁、形象、寓意深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文学创作等领域。

充分利用成语,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还能增强沟通效果和说服力,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二、充分利用成语的重要性1.语言表达的丰富和生动充分利用成语,可以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和生动。

成语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历史底蕴,能够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增强沟通效果和说服力在沟通交流中,恰当运用成语,可以增强我们的沟通效果和说服力。

成语往往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认同感,容易引起对方的共鸣,从而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3.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充分利用成语,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三、形容充分利用的成语解析1.举一反三:善于学习,拓展思维“举一反三”意指从一件事情中推广、领悟到更多的事情。

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个成语,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拓展思维,提高学习2.融会贯通:全面理解,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意味着对知识全面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在学习成语时,我们要努力做到融会贯通,不仅了解成语的字面意义,还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在实际运用中更加灵活。

3.学以致用:实践知识,发挥价值“学以致用”是指学习知识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形容方法得当的成语

形容方法得当的成语

形容方法得当的成语
形容方法得当的成语有:
1.得心应手(déxīn yìng shǒu):指掌握技巧熟练,运用自如,做事得当。

2.恰到好处(qiàdào hǎo chù):表示刚刚好,程度或位置适中,没有过多或过少。

3.一针见血(yīzhēn jiàn xiě):形容言辞直截了当,切中要害,非常准确。

4.妙手回春(miào shǒu huíchūn):比喻医术高明,能使病人重获健康;也可以泛指解决问题的方法高明。

5.炉火纯青(lúhuǒchún qīng):形容技艺或才能已经达到了非常高超的水平。

6.融会贯通(róng huìguàn tōng):指将不同的知识、理论等融合在一起,形成全面而完整的理解。

7.运筹帷幄(yùn chóu wéi wò):比喻谋划策略、决策周密,事先已有周全的安排和计划。

词海泛舟,慧眼识珠-正确使用成语(学案、教案)

词海泛舟,慧眼识珠-正确使用成语(学案、教案)

词海泛舟,慧眼识珠——正确使用成语(学案、教案)第一章:成语概述1.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2 成语的来源与结构1.3 成语的应用与价值第二章:成语的分类与辨别2.1 成语的分类2.2 成语的辨别方法2.3 常见成语误用举例第三章:成语的正确运用3.1 成语的语境匹配3.2 成语的词义辨析3.3 成语的搭配与运用技巧第四章:成语典故与成语故事4.1 成语典故的来源与意义4.2 成语故事的选取与讲述4.3 典故与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第五章:成语游戏与练习5.1 成语游戏的设计与实施5.2 成语练习的编写与反馈5.3 游戏与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第六章:成语的拓展与迁移6.1 成语的拓展方法6.2 成语的迁移与应用6.3 拓展与迁移在教学中的实践第七章:成语与文化7.1 成语与文化背景7.2 成语与传统文化7.3 文化与成语教学的融合第八章:成语的教学评估与反馈8.1 成语教学评估的方法与工具8.2 学语学习的评价标准8.3 教学反馈与调整策略第九章:成语教学案例分析9.1 成语教学的成功案例9.2 成语教学的困难与解决办法9.3 案例分析与教学启示第十章:成语教学的创新发展10.1 成语教学的创新理念10.2 教学方法与技术的整合10.3 成语教学的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成语概述二、成语的分类与辨别三、成语的正确运用补充说明:强调成语使用的语境匹配,解释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提供成语的常见搭配和运用实例,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运用成语。

四、成语典故与成语故事补充说明:详细介绍成语典故的来源,解释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或文化内涵,提供选取和讲述成语故事的方法,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成语故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成语游戏与练习补充说明:介绍不同类型的成语游戏及其设计与实施方法,提供编写成语练习的策略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方法。

六、成语的拓展与迁移补充说明:探讨如何通过联想、类比、同义词辨析等方法来拓展学生的成语词汇,以及如何将成语知识迁移到写作、阅读等实际应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确运用成语
成语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结构简洁,意义丰富,表现力强,如果运用得当,可使文章语言简洁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反之,则会笑话百出。

写作时要运用好成语,首先要辨清成语的字形和读音。

写错读错,既影响成语的理解,又影响成语的运用。

如把张冠李戴的“戴”字写成“带”,阴谋诡计的“诡”写成“鬼”,把发人深省的“省”(xǐng)读成“shěng”,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要避免这种错误,同学们平常就要多读、多写、多记成语。

其次,要准确地理解成语的意义。

一方面要弄清它的字面意义,更重要的是理解它的整体意义,特别是字面意义与整体意义不一致时。

有的整体意义用的是比喻义,如囫囵吞枣、张冠李戴;还有的成语因为来自一定的典故,其整体意义与典故有关,所以不能直接从字面上看出,如刻舟求剑、揠苗助长、南辕北辙。

准确理解了成语的出处,才能避免使用时的望文生义、盲目搬用的现象。

最后,要弄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在运用成语时,要注意成语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感情是否一致,爱与憎、喜与怒、歌颂与揭露等褒贬要分明,否则就会出现错
误。

如:老师批评小明上课讲话,小明表示一定洗心革面,认真听讲。

“洗心革面”这个成语一般比喻彻底悔改,多用于犯了重大错误,用在这里就不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