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大致涉及战争观、谋略、战法、阵法、军队组织、训练和纪律、将帅修养、作战指挥等方面。
现在将战争的性质和作用、战争指导思想、治军理论等三个方面论述如下: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以下兵书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战争的性质和作用《孙子兵法》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阐明了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生死的大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尉缭子》认为战争的作用是镇压暴乱,制止不义行为。
据此,《司马法》提出以战止战的策略,即杀掉坏人,保护好人,杀人是可以的;进攻其国,解放其民,是可以的;用战争制止战争,即使开战,也是可以的。
《尉缭子》还对战争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的观点,即:在战争的问题上,军事从属于政治;军事是现象,政治是本质。
《司马法》更进一步指出:“政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在解决国内外矛盾时,如果政治措施达不到目的,就必须使用军事战略。
战争的指导思想我国古代战争指导思想十分丰富,大致有以下八项内容。
一、先发制人战场上两军对阵,剑拔弩张,谁能争取先机,便占有了主动。
正如《尉缭子》所言:“故兵贵先,胜于此,则胜彼矣”。
二、速战速决孙武曾说:“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久则钝兵挫锐”,“故兵贵胜,不贵久”。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以“闪电战”的方式赢得了速度上的优势,主动出击迂回并突破了英法自以为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在短时间迫使法国投降。
三、力争主动《鬼谷子》说:“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
春秋时期,多国争霸日盛。
发生在晋楚两国间的城濮之战,以晋国胜利而结束。
晋胜楚败的一个重大原因则晋军在战略、战术上力争主动,占尽先机,从而赢取了战争。
战争一开始,晋军一天始,晋右军胥臣部将虎皮蒙在战马上,此举使楚下军惊恐失措,纷纷败退;接着,晋左军佯做后退,并将事先伐好的树枝绑在战车尾部,尘土飞扬,使楚上军误以为晋军已经溃不成军,楚军于是放松警惕,全力追赶。
古代中国的军事思想与战争实践

古代中国的军事思想与战争实践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军事的国家,其军事思想与战争实践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的军事思想不仅体现了智慧和策略,还与国家发展和外交关系紧密相连。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的军事思想及其对战争实践的影响。
首先,古代中国的军事思想注重兵法和战略策略的研究。
其中,孙子兵法是最重要的兵书之一。
孙子兵法提出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思想,强调了变化与灵活性对于战争的重要性。
这种思想影响了战争实践,使中国古代战争常常采取奇袭、偷袭等灵活战略手段。
其次,古代中国的军事思想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
古代中国的军事战争不仅仅是为了短暂的胜利,更是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边防防线的巩固、国境线的维护都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
这也导致了古代中国经常进行战争,以保护国家的疆土和民众的安全。
古代中国的军事思想也深受孟子思想的影响。
孟子认为,战争是最后的手段,应该谨慎使用。
他主张通过明智的外交政策来维护和平,推崇“仁政”和“民本”,以达到国家安定与人民幸福的目标。
这种以和为贵的军事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战争的策略和手段,使中国的军事行动更倾向于和平、稳定和外交。
古代中国的军事思想与战争实践还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强调德治和文化的重要性,认为通过道德教育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实现和平与战争之间的平衡。
儒家思想强调国家利益和道义之间的统一,主张通过正确的行为和态度来达到国家安全和和平的目标。
因此,古代中国战争中的礼仪,如遵守战争规则和相互尊重,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军事思想与战争实践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加强了中国古代的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还培养了军事将领和军队的作战能力。
古代中国的军事思想通过应对外部威胁和内部动荡,为中国古代的国家发展和文化进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总而言之,古代中国的军事思想与战争实践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它们源远流长,包括了孙子兵法、儒家思想和外交策略等各个方面。
军事理论 古代军事思想

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述 二、《孙子兵法》简介
二、《孙子兵法》简介
(一)《孙子兵法》的作者 (二)《孙子兵法》的影响 (三)《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作者
孙武
孙武,字长卿,春秋 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 民)人,出生于公元前五 百年前后的世袭贵族家庭。
陈妫满 …… 陈他 —— 陈完—()—()—()—— 田无宇 (厉公) (田)
(三)《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分析中日双方情况
国别 经济力 军力 政治组织力 国度 人口 正义性 国际态度
中国 弱 弱 弱
大多 是
支持
日本 强 强
强
小少
否
反对
结论:中国必胜,不能速胜,故持久战。
1990年8月2日
入 侵科威特
联合国紧急会议
玩 火
1991年 1月17日至2月28日
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二)《孙子兵法》的影响
军事家称之为“兵学圣典” 哲学家颂之为“人生的哲学” 医学家赞之为“治病之法尽之矣” 文学家评之为“不朽不灭的大艺术品” 政治家视之为“政治秘诀”、“外交教科书” 商人和管理学家视之为市场竞争的必读教材
你想成为管理人才吗? 必须去读《孙子兵法》。
——美国的著名管理学家乔治
全民旨兵 —— 瑞士
面积:41300平方公里 人口:625万人 兵力: 常规军 3500人
瑞 48小时可动员50万人 士
600年无战争
湖北
宜昌
三峡大坝 枝城
荆州
湖南
二、《孙子兵法》简介
2、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 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 每战必殆。
军事理论作业---古代军事思想

对古代军事思想《孙子兵法》的认识10091910132 黄丽妮化学师范1班1.关于《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华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三大兵书(还有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宫本武藏的《五轮书》)之一,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2.《孙子兵法》的内容简介《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共分十三篇,虽然只有五千余言,但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广为传播。
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
3.《孙子兵法》读后感通过阅读本书,对于其中孙武的各种战略思想,我都很佩服,说得既符合战争实际,在战争中能给予战争者指引方向,另外,在现实工作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很好的运用这种战略思想,从而使得自己在工作中出色,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在生活中得到好的哲学思想。
现举几个我印象深刻也比较有自己的感想的观点和实例,来说说自己的所学所想。
(1)战争指导者在开战之前,以及在战争中如何筹划全局,说明谋划战争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还探讨战争胜败的各种条件。
他开篇强调的是战争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必须高度重视开战之前的谋划,认真探究,周密的部署,而不能随意兴师开战。
还强调了敌我双方在对于客观条件的研究,判断和认真谋划,并制定正确的作战计划。
从而我们可以知道,谋划周密的战可能胜利,谋划不周可能失败,但是茅屋谋划则注定要失败。
所以我们应当把握住各种条件,根据利害关系和不断变化的形势进行研究。
我认为,我们也可以将这个思想应用在商场和事业的打拼,一个公司要在同行中立于不败之地,先我们要对整个市场的形势进行准确的把握和分析,再对于自己公司所处的地位和公司本身具有的优劣之处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市场调查,对整个行业的其他公司的产品和公司理念进行调查汇总,比较敌我的地位和优劣,从而制定可行的产品方案。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方主要大国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主要⼤国军事思想(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主要⼤国军事思想,包括代表著作、思想家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以避免战争为主,认为战争是解决冲突的最后⼿段。
这在孙武所著的《孙⼦兵法》中有集中阐述。
孙武也是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乃⾄现代军事思想影响最⼤的军事思想家,被誉为“兵圣”。
《孙⼦兵法》开篇便是“兵者,国之⼤事,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书中最早提出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其外⽐较著名的还有《孙膑兵法》作者孙膑,《吴⼦》——作者吴起,《六韬》——旧题周朝的姜尚著,普遍认为是后⼈依托,作者已不可考。
《纪效新书》——作者戚继光,也就是说这是戚继光打⿁⼦的经验总结。
另外再推荐⼀本《周易》(或称《易经》),“要说这本书,那可真算得上是万⾦油,上⾄外星⽣物,天外来客,下到世界⽂明,⼈类前途,都可以从这本书⾥推出来,反正随你去读。
”——出⾃《明朝那些事⼉》,据此书说明朝另⼀位抗倭名将俞⼤猷就在《周易》中领悟了所谓百万合⼀之兵法(虽将百万,可使合为⼀⼈也)。
值得⼀说的是俞⼤猷有可能最早提出了海战的⼤炮巨舰理论,其所著的《正⽓堂集》明确指出:“海上之战⽆他术,⼤船胜⼩船,⼤铳胜⼩铳,多船胜寡船,多铳胜寡铳⽽已。
”另外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的著作中可能也有关于军事⽅⾯的论述,据说⽇本海军⼤将东乡平⼋郎和⽇本江户末期思想家,兵法家佐久间象⼭都是他的粉丝。
西⽅主要⼤国军事思想最开始主要受普鲁⼠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影响,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的⽬的就是要战胜敌⼈、打败敌⼈,透过战争的全部现象就其本⾝的主要倾向来看,战争是个奇怪的三位⼀体:暴烈性的要素,使战争成为⼀种盲⽬的⾃然冲突,概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使战争成为⼀种⾃由的精神活动;作为政治⼯具的从属性,使战争成为⼀种纯粹的理智⾏为。
这三个⽅⾯,分别主要同⼈民、统帅和它的军队以及政府有关。
克劳塞维茨说:"这三种倾向像三条不同的规律,深藏在战争的性质之中,同时起着不同的作⽤。
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发展

军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一、中国古代理论 • 二、外国古近代军事理论 • 三、中国近代军事理论
一、中国古代军事理论
• (一)萌生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的军事理论 • (二)形成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理论 • (三)充实提高时期 ——秦汉至五代时期的军事理论 • (四)系统完善时期 ——宋代至清代前期的军事理论。
(二)外国近代军事理论
1、外国近代军事理论的产生
(1)产生的物质基础:军事、政治实践的发展 (2)产生的政治基础:对战争地位的认识 一是火器开始在军队装备中占有 (3)产生的实践起点:尼德兰军事改革 重要地位; 马基雅维利(1469-1527)认为: (4)产生的重要标志:英国资产阶级军事理论。 二是雇佣兵制度代替了封建骑士 尼德兰的莫里茨· 奥兰治亲王的改革: 君主要巩固自己的权势,必须专心致 制度。 力于战争,切实掌握军事力量。 规定了严格的军人纪律, 《劳埃德将军的军事政治回忆录》。 统一了训练制度, 1604年,英国发生了具有重大国 《霸术》,《兵法》。 制定了队列条令, 际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 明确了军队组织机构。
批火炮装备其水 筹组近代海军 重视火器的运用 3、不足 选派学生留学 2、调整武装力量体制 陆师。 革新军事制度 1、孙中山的党军 阵地战水平提高 培养指挥人才 3、废除武举制度 2、蒋介石的黄埔军 军队的管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战斗队形转变 蒋百里的《国防论》 绝对服从命令 作战指导思想方面,实行单纯防御 军队编制调整 4、传播西方军事理论 3、新国防观 特务恐怖统治 杨杰的《国防新论》
徐光启对使用火炮守城提出了以台 生攻读历代兵法,研 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的原则; 《纪效新书》
究军事理论,训练弓 成吉思汗的远程奔袭、快速突击、 《练兵实纪》 马武艺。 迂回包抄、在野战中歼敌的战法。 《武备志》
[原创]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
![[原创]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https://img.taocdn.com/s3/m/7285297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1.png)
1.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内容有哪几方面?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大致涉及战争观、谋略、战法、阵法、军队组织、训练和纪律、将帅修养、作战指挥等方面。
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生死的大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战争的问题上,军事从属于政治;军事是现象,政治是本质。
在解决国内外矛盾时,如果政治措施达不到目的,就必须使用军事战略。
战争的指导思想大致有以下八项内容:1.先发制人2.速战速决3.力争主动4.集中兵力5.出其不意6.奇正互变7.兵贵其和8.先戒为宝治军如何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
1.将帅修养2.以治为胜3.教戒为先2.《孙子兵法》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一、揭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二、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普遍军事规律。
三、提出了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原则。
四、反映了战争问题上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
3.简述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封建社会制度已是强弩之末,又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许多有识之士开始以新的视角,探讨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道路。
林则徐、魏源是他们的代表人物。
他们自觉地收集外国军事资料,研究敌情,提出了组织民众,军民配合,沿海各省协力筹防和以守为战,以逸待劳,在沿海、陆地歼灭敌人的方针。
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代表奕忻、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主张“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整顿军队,创练新军,筹办海防,兴办学堂,选派出国留学人员。
同时,随着西式武器陆续装备军队,出现了步骑、步炮协同作战,海军独立作战、陆海协同作战等战术的变革。
战斗中的阵形由密集向疏散发展。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形成了。
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在武器装备建军和作战指导思想以及战略战术等方面,超过了以往历代农民起义军的水平。
另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湘军、淮军等领导人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等人也积累了一套建军理论和作战原则,对以往的军事思想有所发展。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悠久而丰富,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在保护国家安全和战胜敌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这些古代军事思想不仅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军事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始于孙子兵法的战争哲学孙子兵法被视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经典之作。
孙子提出了许多关于战争的观点,如“胜之千里外,诸葛亮之心也”、“兵不厌诈”等。
这些观点既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强调了计谋和智慧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的核心理念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即在战争中要充分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扬长避短,制定优势的战略和战术。
二、兵家六韬的用兵之道兵家六韬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文献。
它由六篇著作组成,包括《奇计篇》、《九变篇》、《虚实篇》、《行军篇》、《地形篇》和《军争篇》。
这些篇章囊括了用兵之道的各个方面,如间谍战术、军事变化、虚实之学等。
兵家六韬注重战略和战术的灵活运用,提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它对后来的军事思想和军事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孙膑兵书的理论总结孙膑兵书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奠基之作。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他通过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军事组织、军事训练和指挥战斗的理论。
他强调了军事组织和纪律的重要性,提出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观点。
孙膑兵书为后来的军事理论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三十六计的智慧战略三十六计是一本汇集了中国古代战争策略的文献。
它将各种战略技巧和智慧总结成三十六条,包括“瞒天过海”、“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等。
三十六计的思想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迂回性,主张在战争中运用策略和智慧取得胜利。
三十六计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和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诸子百家的军事思想除了以上几位军事理论家,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学派也对军事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
墨子提出了“非攻”的思想,强调和平解决争端;荀子强调道德和教化对军事行动的重要性;韩非子提倡中央集权和军队组织的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发展概况 二、孙子兵法
一、发展概况
(一)初步形成阶段 (二)趋于成熟阶段 (三)丰富发展阶段
公元前21--前8世纪 奴隶社会 特点:
1、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
2、以“刑”和“礼”为治军的基础 墨1000 劓1000 非500 宫300 大辟300
詹姆斯·克拉维尔 ……我希望把孙子兵法列为自由世界所 有现役官兵、政府官员、大中学生的必 读之作。如果我是统帅,或者当上总统,
我还要更进一步:我要用法律的形式规
定,全体军官,特别是全体将官,每年
都要参加两次《孙子兵法》考试,及格
线定为95分,考试不及格的立即自动罢
免,并不准上诉……
曹操: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
长安
魏 洛阳(曹丕)
宛城(司马懿) 上庸(孟达)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蜀
吴
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而胜之
知彼知已
济南
莱芜
B·H·利德尔·哈特(英国军事理论家) 这本著作堪称兵法之精华,在过去所
有的军事思想中,唯有克劳塞维茨可以与
孙子相提并论,然而它著书立说的时间虽 然比孙子晚二千年,但它在观点上都比孙 子落后,而且有些观点已经过时,相比之 下,孙子看问题更加敏锐更加深刻,它的 学说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詹姆斯·克拉维尔 我真诚地相信,如果我们近代的领导人 研究过这部天才的著作,越南战争就不会 是那种打法,伊朗人质的惨剧就不会出现, 我们就不会有朝鲜战争的失败,大英帝国 也不会解体;而且完全有可能,两次世界 大战会予以避免
二、孙子兵法
(一) (二) (三)
兵法影响
孙子生平 军事价值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齐国乐安人
陈妫满······陈他-- 陈完--O--O--O--田无宇 (厉公) (田)
田桓(已)--田乞---田常 田穰苴----田豹
田书(孙)--孙凭--孙武--O--孙膑
功绩: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计》 《作战》《谋攻》 《形》《势》《虚实》
孙武 吴起 司马穰苴 尉缭
佚名
吴起(?—前381年),卫国左氏(今 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 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 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改 革家。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 吴”,著有《吴子》,《吴子》与
《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
公元前221-1840年 封建社会 特 点: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英国
北海 荷 兰
比
德
利
时
国
法国
巴黎
英国
北海 荷 兰
敦刻尔克
比 利
B
德
时
国
A
法国
总兵力 坦克 飞机 火炮
联军
巴黎
108 3100
2372 14500
C
德军 141 2445 3960 7378
庙算取胜 ……多算胜,少算不胜, 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 之,胜负见矣。
地中海
巴列夫防线
武所著深矣”。
茅元仪: “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
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孙中山:
“就中国的历史研究, 2000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 那十三篇兵书,便成为中国 的古代哲学。”
毛泽东:
“前买回的书,大多不合用, 我要的是战略和战役的书, 特别要买一本《孙子兵法》”。
文学家:“不朽不灭的大艺术品” 哲学家:“人生的哲学” 政治家:“政治秘诀、外交教科书” 医学家:“治病之法尽之矣” 商人和管理学家:必读教材
3、迷信色彩明显 4、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指导思想
《军政》 《军志》
公元前770--前221年 奴隶-封建
原因: 1、 战争频繁 2、 文化普及 3、 诸候重视
特点: 1、 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军事家
2、 一大批著名兵书的问世
《武 经 七 书》
《孙子》 《吴子》 《司马法》 《尉缭子》 《六韬》 《三略》 《李卫公问对》
因为每一个美国海军陆战军 官的背囊里,都装有《孙子 兵法》的英译本和一盘解释 性的录音带。
艾弗瑞·格雷
《孙子兵法》在日本
“兵学经典” “世界第一兵书” “百世兵家之师” “东方兵学的鼻祖”
德皇威廉二世: “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
就不至于遭受亡国之痛苦了”。
蒙哥马利建议将《孙子兵法》 作为世界军事教材
一、发展概况 二、孙子兵法
二、孙子兵法
(一) 兵 法 影 响 (二) 孙 子 生 平 (三) 军 事 价 值
跨时代 跨国界 跨领域 杰出之作
海湾战争与孙子兵法
尽管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 一卒,但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 却亲临前线,操纵作战行动, 他就是2500年前中国的孙子。
海湾战争与孙子兵法
埃 及
叙 利 亚
加沙 以
约
色
列
旦
沙特
第二篇 《作战》 速战速决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因粮于敌 卒善而养之
第三篇 《谋攻》
战争目的:“兵不顿而利可全”
——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而胜之
战而胜之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 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 能而君不御者胜。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1、战略思想成熟、完善 2、与各军兵种相适应的军事思想的形成 3、军事理论的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戚继光创造了新的战斗队形——“鸳鸯阵 ”
• 鸳鸯阵阵形以12人为一队,最前为队 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 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重箭、长枪 ,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 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 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 。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是利 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 ,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 的枝桠杈,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 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 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攻 。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 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 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使用短 刀的短兵手,如长枪手未刺中敌人, 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 最后一名为负责伙食的火兵。
《军争》《九变》 《行军》《地形》《九地》
《火攻》《用间》
第一篇 《计》 五事、七计 诡道、庙算
五事七计
五事:道、天、地、将、法
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 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诡道取胜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 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 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 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 而劳之,亲而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