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建设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产生的影响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教学设计【考点搜索】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问题【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介绍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即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三峡工程作为一个超大型水利工程,它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十分复杂。

教材对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类说明。

最后,教材简要介绍了三峡工程对三峡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

知识纲要三防洪峡三防治血吸虫病工峡有利于中下游减轻洞庭湖淤积程工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对程调节局部气候,减轻环境污染生的淹没土地、耕地态生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环态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境环对库区不利加重泥沙淤积和境加重泥沙淤积名效影响物种生存胜应增加蚊虫孳生古不可逆转的——补救或挽回迹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影响较大的——有效控制的影响较小的——有效防治影自然景观:影响不大、形成新景观响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文物古迹:迁建、保护、抢救【学习策略】1、知识准备:在课前通过查找报刊、书籍和上网搜集有关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

2、读图分析:通过读图了解钉螺、中华鲟、白鳍豚的生活习性,理解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是指建设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1、有利影响(1)防洪: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血吸虫病: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改变钉螺“夏水冬陆”的生存环境,从而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3)减轻洞庭湖淤积:三峡工程的建设,使长江中游的水位在洪水期间有所降低,减轻了长江洪水对洞庭湖湖水的顶托作用,从而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4)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调节长江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第一篇: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摘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三峡大坝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建设及后期蓄水给库区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不可避免的影响,为世人所关注。

对此,本研究依据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因子的实际特点,在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分析与现状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三峡工程兴建及蓄水前后,库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研究。

对选取局地气候、库区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水文泥沙及水质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库区生态环境现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独立评价,并就评价结果进行验证。

关键词: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影响。

(一)三峡大坝及库区生态环境概况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改善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实现了大江截流;2003年6月11日,蓄水至135m,由此开始通航、发电,枢纽初步产生效益,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达到海拔185m设计高程;2006 年9月开始,蓄水至156m,三峡枢纽进入初期运行期,防洪、发电、通航效益开始全面发挥。

三峡库区东起湖北宜昌市,西迄重庆市江津区。

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

库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水热资源丰富。

库区雾层多,光照少。

库区属中亚热带生物气候带,库区在植物地理区划中属于泛北极区,中国一日本亚区,华中植物地区。

植物群落主要有:山地灌草丛、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等(二)三峡大坝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一、对水文、水质、地下水的影响大坝拦蓄,水库调度改变了库区河段的水文情势。

建库前,库区河道夏季水位最高,冬季水位最低;建库以后,改变了库区的水位变化特征,夏季最低(水库蓄洪时除外,汛末及枯水季初期水位最高。

《三峡》教案:三峡工程影响与历史遗产保护

《三峡》教案:三峡工程影响与历史遗产保护

《三峡》教案:三峡工程影响与历史遗产保护简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长江三峡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之一,由中国政府投资数百亿美元兴建。

该工程在建设期间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随之而来的是一些问题,如灾害性洪水和环境污染等。

本文将讨论三峡大坝建设对环境和历史遗产的影响,以及对三峡历史文化保护的影响。

1.三峡大坝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三峡大坝的建设需要在建设区域造福于地方,但是这也对当地的传统村庄和人口造成了影响。

在三峡建设期间,许多村庄和乡村被淹没,导致当地人们的生活和生计被迫发生改变。

由于建筑工程对长江生态系统的影响,三峡大坝对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生存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三峡大坝使得历史悠久的古树和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而对于高层建筑、不必要的道路和附属设施的建设,都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

2.三峡大坝建设对历史遗产保护的影响三峡大坝建设对三峡历史遗产保护进展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建设中所需的土地和道路开发。

由于现代建设的发展方式和应用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历史遗产保护,因此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对长江流域的历史文物遗址造成破坏。

3.三峡大坝建设后的保护措施三峡大坝建设后,中国政府制定了大量保护措施,以减轻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保护方面,政府对于古镇、文化和历史建筑物进行了修复,并建立了工作队,负责开发,展示和保护三峡文化资源。

同时,政府对开发商和矿业公司要求限制污染,并且政府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监督和管理。

三峡大坝建设的负面影响需要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地方居民的开展更多的工作来减少。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为实现国际长江保护联盟成为有意义的组织机构打下基础,加强全球保护长江流域的各种政策、法规和规划,使之成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大型工程。

结语三峡大坝建设代表了中国在水电工程领域卓越的成就,但对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政府需要在这方面采取更多的措施,以减轻负面影响,同时保护语言、信仰和传统习俗,使三峡文化成为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已胜利完成了第二期工程任务,三峡水库已蓄水至135米水位,双线五级船闸已于2003年6月16日试通航成功,左岸4台发电机组已于8月底全部投入商业运行。

在这一历史性时刻,令人情不自禁地会回忆起当年三峡工程论证的情况。

三峡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对防洪、发电和航运等产生巨大效益。

显然,如此大型工程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带来影响。

例如,会不会使长江流域自然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恶化?在库区安置大量移民,环境容量能否承受?以及水库泥沙问题等。

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和库区,其中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但总的说来是利大于弊。

一、有利影响主要有两大方面首先,三峡水库可以有效地减轻长江洪水灾害给广大中下游平原地区所带来的生态与环境的严重破坏,避免灾区环境卫生恶化与疾病流行等。

其次,水电清洁无污染。

三峡电站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847亿千瓦小时,如用火电,年需要5000万吨原煤,势必造成燃煤对大气和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

二、不利影响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水库蓄水后将淹没部分耕地和一些文物古迹、自然景观,这些都是不可逆转的影响。

但实际上三峡两岸壁高崖陡,随着三峡水位的抬高,还会出现新的景观,何况有些文物可以搬迁。

水库形成的人工湖还可以为建立旅游点,发展旅游业提供有利条件。

其它影响如对人民健康的影响,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沿江低洼地区枯水季因水位抬高而引起盐碱化问题,以及对河口盐水入侵问题也都经过研究,认为这些影响并不明显,有的在采取适当措施后能得到控制。

三、泥沙淤积问题,是三峡工程是否可行的一个关键问题泥沙淤积是否会影响水库寿命?对航运会形成障碍吗?因泥沙淤积而引起的水位上升是否会威胁两岸,特别是重庆市的防洪安全?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有关专家曾进行了大量的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100年后水库仍可保留86%的防洪库容和92%的调节库容,回水区淤积导致的对航运影响,可以通过航道整治、疏浚和水库调度得到改善。

高二地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高二地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减小洪水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 血吸虫病防治 减轻洞庭湖的萎缩 增加水量,改善水质 调节气候 减轻污染酸雨危害
淹没耕地和文物 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诱发地震和滑坡 泥沙沉积加重 影响自然景观 影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生存环境 蚊虫孳生
对库区的不利
生态与环境对策
不可逆转的----补救和挽回 影响较大的----有效控制 影响较小的----有效防治 淹没着----迁移和原地保护 未发觉----尽力抢救 新奇观---成新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诱发地震,滑坡 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环境
弊-在库区
淹没耕地,文物 影响珍稀物种生存环境 蚊虫孳生 影响自然景观 …… 单击鼠标显示相应内容……
淹没耕地、文物; 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点击鼠标查看 相应对策……
水土流失;泥沙淤积;
诱发地震; 淹没陆生动植物;
目 录
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录 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本节知识结构
点击相应文字进入……
弊 弊
三峡工程 建设对生态与 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是有 利有弊。
单击“利弊”显示相应内容……

减轻污染酸雨危害 调节气候 增加水量改善水质
利-在中下游
血吸虫病防治 减轻洞庭湖的萎缩 减小洪水对生态和环境破坏 ……
单击鼠标进入……
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其库区 上起重庆江津黄兼、下至湖北宜昌三 斗坪,波及重庆、湖北的22个市县。在 对三峡工程淹没区内地面、地下文物进行 普查中得知,此区域内受淹文物达1200多处, 其中包括地面、地下文物、古遗迹、古遗物遍及 整个库区,极为丰富,且历史沿革完整。这些文物依 据本区内独特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环境等因 素而兴建,又由于受历史年代变迁与周围环境的 影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它们以各自的 独特的存在方式星罗棋布在库区大大小 小的城镇、村落之中。以其特有的 魅力成为各个地区自然景观和人 单击鼠标进入…… 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与对策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与对策

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及针对不利影响所采取的相应对策;2.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能力目标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正确分析三峡工程给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所带来的利弊效应,并从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了解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增强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在相应对策的了解中认识到,在人地关系中人是积极的因素,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人类可以通过本身的积极行为来减小负面影响。

也从中进一步树立良好的生态观,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三峡工程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归纳整理法等。

●教具准备1.投影仪2.投影片:1992~1993年中国年平均降水pH的分布图,正面生态效应与综合效益,几则案例文字材料3.复合投影片: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分类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三峡工程利弊共存,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三峡库区倍受世人关注的百万移民安置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方面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

[讲授新课](板书)§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一、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承接)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项改造环境、趋利避害的环境保护工程,是为了提高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确保并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

但作为一项世人关注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它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也十分复杂,这一问题同样受到世人所关注。

通过有关部门几十年深入细致的研究、充分讨论和反复论证,到现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上基本清楚。

(出示复合投影)“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先出示底图(如下),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课文并归纳整理。

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考点搜索】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问题【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介绍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即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三峡工程作为一个超大型水利工程,它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十分复杂。

教材对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类说明。

最后,教材简要介绍了三峡工程对三峡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

知识纲要三防洪峡三防治血吸虫病工峡有利于中下游减轻洞庭湖淤积程工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对程调节局部气候,减轻环境污染生的淹没土地、耕地态生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环态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境环对库区不利加重泥沙淤积和境加重泥沙淤积名效影响物种生存胜应增加蚊虫孳生古不可逆转的——补救或挽回迹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影响较大的——有效控制的影响较小的——有效防治影自然景观:影响不大、形成新景观响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文物古迹:迁建、保护、抢救【学习策略】1、知识准备:在课前通过查找报刊、书籍和上网搜集有关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

2、读图分析:通过读图了解钉螺、中华鲟、白鳍豚的生活习性,理解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是指建设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1、有利影响(1)防洪: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血吸虫病: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改变钉螺“夏水冬陆”的生存环境,从而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3)减轻洞庭湖淤积:三峡工程的建设,使长江中游的水位在洪水期间有所降低,减轻了长江洪水对洞庭湖湖水的顶托作用,从而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4)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调节长江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5)调节局部气候:三峡工程的建设,使三峡库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泊,从而调节了三峡地区的局部气候。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作业:
优化方案
(1) 诱发地震——抗震措施
(2)陆生生物影响小——移植.培育
三,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 和对策
1.淹没的——迁移和原地保护
2.未发掘——尽力抢救
3.新奇观——高峡出平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 据专家全面调研介绍,三峡淹没区将有1271处为必须保护的文物古 迹,包括国家级、省级文物古迹。为了保护和抢救,国家已制定了原地 保护、搬迁保护和留取资料等措施。其中有50多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双堰塘、李家坝等数处巴人中心遗址、古代墓葬群特别是《水经注》有 记载的云阳故陵楚墓,必须在工期内尽力全面发掘抢救。巫峡的孔明碑 和西陵峡的众多石刻,将通过拓片、拍照切割送陈列馆等。方式保留。 多处地面文物如云阳张飞庙、瞿塘峡摩崖石刻正在易地原样复建;忠县 的石宝寨、奉节的白帝城等将就地保护;世界独一无二的白鹤梁枯水题 刻,将修建一个水下博物馆。
3.下列属于三峡工程影响较小的是( A.库区人地矛盾问题 B.库区移民开发可能加剧水土消失 C.水库淹没陆生动植物 D.库区泥沙淤积问题 答案:c

4.三峡工程建成后出现的新的旅游景点不包括( A.三峡大坝的宏伟工程 B.最享盛名的巫山神女峰 C.“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景观 D.大宁江上游将形成一个新的小三峡景区 答案:B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 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1. 有利影响(主要在 中下游)
①减小洪水对生态和环 境的破坏
②有利于血吸虫的防治
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
④增加枯水期流量,改
善水质
⑤调节气候 ⑥与力发电相比,减轻
污染及酸雨危害
2.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①淹没土地耕地及文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要点:
1、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效应,以及针对 不利影响所采取的相应对策;
2、三峡工程建设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产生 的影响,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拓展思路:
问题1: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问题2:三峡工程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对策? 问题3: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有哪些影响? 问题4:三峡工程对文物古迹有哪些影响?应
采取怎样的对策?
例题解析:
例:下列有关三峡工程所产生的影响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三峡工程有利有弊,利弊相当 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
下游 C. 三峡工程导致珍惜植被被淹是不可逆的影
响 D.三峡工程对中华鲟产生的影响是不可逆的
解析:三峡工程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三 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 游,对中下游最重要的影响如防洪、河湖 减淤、防治血吸虫病等。珍稀植物可以移 植。故三峡工程对其影响很小。三峡大坝 的阻隔作用,对中华鲟的洄游产卵的繁殖 产生很大影响,是不可逆的。
制作人:刘海波
单位:河北远程教育网
日期:2003年9月19日
答案:BD
知识总结:

峡 工 程

工程生态 环境效应




境 生态与环境
和 问题对策






响 对文物古迹的
及 影响和对策


有利于中下游地区 不利于三峡库区
不可逆的影响——补救和挽回部分损失 负面作用较大的影响——有效控制和减轻影响 负面作用较小的影响——防止危害发生或降低危害限度
将淹没的文物古迹——迁移重建、原地保护等 未挖掘的文物古迹——尽力发掘抢救,减少损失 开发新的旅游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