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下的动漫体现

合集下载

浅谈中日动画文化差异

浅谈中日动画文化差异

浅谈中日动画文化差异摘要:随着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大,而中国的动漫产业却迟迟推不出特别优秀的作品;国产动漫与日本动漫究竟有何差别而国产动漫要如何发展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动漫,日本动漫,动漫发展史,二者的差别正文:动画是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

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视觉原理。

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像我国民间的走马灯和皮影戏,就可以说是动画的一种古老形式。

当然,真正意义的动画,是在电影摄影机出现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不断为它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日本动画题材确定期——1982年前,动画的取材趋于多样化,不仅仅针对孩子,而是对所有人群做动画。

画技突破期——1982年后,日本动画在各种动画效果上追求突破,发展出了非常精美的画风。

路线成熟期——1987年后,即线路分化期,日本动画界百花齐放,各种各样的动画不断出现,真正形成了日本动画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个时期,日本动画人才层出不穷,各自寻求自己理想中的动画形式,带给世界动画界非常大的冲击。

日本动画中,《新世纪福音战士》、《灌篮高手》、《蜡笔小新》、《名侦探柯男南》、《哆啦A梦》这些应该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吧! 1946年, 手冢治虫的《新宝岛》问世,大受欢迎,迈出了成为现代主流映像漫画的第一步。

长谷川町子的《海螺》从1946年4月起开始在名古屋、札幌、福冈的三家地方报纸上连载,这些作品揭开了战后日本漫画的帷幕。

他们两人在战后昭和漫画史上都是拔尖的高手,地位极为崇高。

尤其是手冢治虫对日本之外的漫画界也影响深远,他利用电影运镜手法,使漫画映像有了革命性的变革! 手冢的漫画大大超越二战前的故事漫画,其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他的漫画画面构成具有显著的特征,即运用电影的拍摄技巧。

他制作的画面如同电影镜头拍摄一样,有变焦、广角、俯视……变幻无穷,令读者爱不释手。

手冢治虫追求的是漫画与电影艺术的有机结合。

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不但风靡日本本土,就是越洋过海来到中国大陆也一样受欢迎.他的《再见萤火虫》更是成功登陆欧美,风靡世界,让世界多少人为之落泪。

从文化视角分析《寻梦环游记》在中国成功的因素

从文化视角分析《寻梦环游记》在中国成功的因素

从文化视角分析《寻梦环游记》在中国成功的因素《寻梦环游记》取材于墨西哥亡灵节文化,讲述了一个小孩在逐梦过程中误入亡灵世界,于是开启了一段奇妙而动人的冒险之旅的故事。

该片作为一部外国动画电影,当年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一路披荆斩棘,超越当年所有国内动画电影,不由让人反思其成功的原因,从而为内地动画电影制作提供思路和方向。

该电影的成功因素有很多,其中,对文化因素的选择、运用和表达值得人们去探讨。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将分析电影中出现的剪纸、亡灵节、万寿菊等墨西哥文化元素,作为异国文化如何唤起中国观众的共鸣;第二部分则从亲情和友情等方面来分析电影中跨文化的情感共鸣;第三部分将分析电影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文化表达方式的创新;第四部分,即结语部分,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内地电影制作的若干启示。

标签:《寻梦环游记》;电影;文化一、引言2017年的一部美国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在国内电影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该片在当年(2017)的中国内地动画电影票房排行榜中夺得桂冠,获得约1.64亿美元的票房。

且中国票房在该片的全球票房中占36%,中国内地第一次成为皮克斯作品的全球第一大票仓。

〔1〕美国优秀电影近年来层出不穷,在国内电影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2017年在中国最成功的动画之一,《寻梦环游记》将异国文化与电影完美结合,为人们带来一段温暖的电影体验。

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寻梦环游记》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并试图从中得出一些关于如何发展国内电影行业的启发。

二、异曲同工的中墨文化(一)剪纸墨西哥剪纸起源于前哥伦比亚时期,与其传统的祭祀文化有關。

印第安人视剪纸为与神沟通的媒介,祭神祭祖时用它们来乞求神灵保佑、招吉纳祥。

〔2〕其中,墨西哥剪纸有多种颜色,如:绿色,紫色,红色等,其颜色不同,代表的意义也不同。

除此之外,墨西哥剪纸多用敲凿的手法〔3〕制成,且多为方形。

在影片开头,创作团队就用了这样一幅幅蕴含墨西哥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来讲述电影的故事背景,既交代了故事起因,也暗示了故事发生时间(墨西哥剪纸主要在墨西哥传统节日亡灵节中用于装饰和祭祀),新颖的表现手法快速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十二怒汉》中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视听表达

《十二怒汉》中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视听表达

224影视动漫希德尼·吕美特的处女作《十二怒汉》,自1957年4月13日在美国上映便受到诸多关注,并于同年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殊荣。

影片讲述了一个由陪审团认证才能结案的凶杀案的整体推演过程,在对“贫民窟男孩是否谋杀生父”的推演判断中,充分体现了理性、逻辑与人性的纠结。

影片将出身于电视界的纽约派导演特有的写实和知性风格带入其中,反映出美国当时的社会现状。

而《十二公民》是我国导演徐昂对《十二怒汉》进行本土化改编的成功实践,该片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等奖项。

《十二公民》展现的是一次模拟法庭课程,学生家长对“20岁富二代弑父”案件是否成立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在激烈的讨论中,12位学生家长不同的阶层背景一一展现,为观众呈现了中国式生活图景。

《十二怒汉》与《十二公民》不同的文化碰撞,值得我们关注并进行深入解读。

一、故事铺展中的视觉元素镜头与画面是电影视听语言之首,视觉元素的有效应用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突出故事内涵。

(一)通过景别反衬环境与性格景别中的全景,包含的叙事信息较为丰富,既能表现人物的整体造型和动作,又能展现某一特定的环境空间的特点或场景的概貌。

《十二公民》人物进场的全景,暗示了故事将在废弃的教室里进行,并隐晦地将人物的性格呈现出来,韩童生饰演的出租车司机尊重老人却又贪小便宜,高冬平饰演的地痞轻狂而高傲……观众能凭此大致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

《十二怒汉》人物进场全景则突出了一点——热,挂衣服、擦汗、开窗户等动作,都在强调影片人物所处的环境,进而突出此环境下人们烦闷、焦躁不安的心理,为即将出现的口舌之争作了铺垫。

两版相比,中版直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帮助观众有大致了解各个人物,认识到人物性格的不同可能引发矛盾冲突;美版着重突出环境,强调人物一直处于闷热的环境中,从头到尾都展现了环境对剧情的影响,有理有据。

(二)利用光影突出人物特征波布克说:“光使我们看见影像,我们看见什么和怎样看见,往往取决于光的性质和摄影质量。

浅析日本动漫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方略

浅析日本动漫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方略

浅析日本动漫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方略【摘要】日本动漫在中国备受欢迎,跨文化传播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

本文从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传播途径探讨、文化差异的影响和市场策略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跨文化传播的挑战也日益凸显。

未来,可以通过更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精准的定位来增加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影响力。

跨文化传播虽面临挑战,但也拥有巨大发展空间。

结语呼吁在跨文化传播中注重文化差异的尊重和理解,促进中日两国动漫产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日本动漫、中国、跨文化传播、受欢迎程度、传播途径、文化差异、市场策略、挑战、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日益增加。

日本动漫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深刻的剧情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批中国观众的喜爱。

从《银魂》、《火影忍者》到《东京食尸鬼》,这些作品在中国引起了巨大的热情和关注。

中国的观众不仅在电视上追剧,还积极参与二次元文化,涌现了大量的二次元产业从业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2. 正文2.1 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日本动漫在中国备受欢迎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引入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少经典作品如《小丸子》、《火影忍者》、《蜡笔小新》等深受中国观众喜爱,逐渐建立起了稳定的粉丝群体。

日本动漫的题材和内容也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观众。

从少儿动画到青少年漫画,再到成人向的内容,日本动漫涵盖了各个领域,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

日本动漫在一些热门题材上有着深厚的积累,如科幻、奇幻、校园等,让观众在不同题材之间可以自由选择。

日本动漫在中国受欢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传播历史悠久、创意独特、题材丰富等,这也为它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跨文化传播在日本动漫在中国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东西方动画电影美学风格比较研究

东西方动画电影美学风格比较研究

东西方动画电影美学风格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东西方动画电影美学风格的比较研究,探讨了两者在视觉表现、叙事风格、角色设计、色彩运用和音乐配搭等方面的差异。

东方动画电影注重细腻的画面表现和深刻的哲思,而西方动画电影则更注重幽默风趣和情感传达。

在角色设计上,东方动画倾向于塑造具有丰富内心世界的角色,而西方则更倾向于展现英雄主义和戏剧性。

色彩运用方面,东方动画多以柔和的色调和细腻的过渡展现情感,而西方动画则常用鲜明对比和饱和色彩突出氛围。

本文总结了东西方动画电影美学风格的主要区别和相似之处,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东西方动画电影在美学风格上的不同之处,为动画电影制作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东西方动画电影美学风格比较研究、视觉表现、叙事风格、角色设计、色彩运用、音乐配搭、总结、启示与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东西方动画电影美学风格比较研究背景:动画电影早在19世纪就出现了,而东西方对于动画电影的发展轨迹和审美观念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因素。

西方动画电影受到欧洲文化与艺术的影响,强调写实主义和科幻元素,以及讲述成人主题的趋势。

而东方动画电影则受到东方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的影响,注重幻想与传统审美,多以童话、神话为题材。

在这样的文化差异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下,东西方动画电影在美学风格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和特点。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东西方动画电影的美学风格比较,揭示其不同之处和共同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两大地区动画电影的创作特点和审美趣向,为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综合比较东西方动画电影的视觉表现、叙事风格、角色设计、色彩运用和音乐配搭等方面,以期达到对于东西方动画美学风格比较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东西方动画电影的美学风格差异,探讨其在视觉表现、叙事风格、角色设计、色彩运用和音乐配搭等方面的异同。

中日美动画对比

中日美动画对比

中日美动画欣赏与比较研究摘要在动画艺术八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制作技术的进步和艺术潮流的演进,世界各国的动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样风格。

动画的不同风格源于各个国家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了解它们在动画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前言从中日美三国动画的各自的特征以及各国文化对动画的影响等方面对三国的动漫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主要从其艺术特征、审美创作风格、音效风格,视觉与听觉方面分析,也与其每个国家特有的特色文化进行分析。

二、美日中主要艺术特征(1)美国主要艺术特征迪斯尼风格的美国动画。

迪斯尼对于动画的理解,决定了美国动画片作为大众娱乐工具的发展方向,建立了鲜明风格。

迪斯尼动画的特点包括: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动作生动夸张,音乐优美动听,适合绝大数观众的审美口味。

(2)日本主要艺术特征手冢治虫首创借用电影镜头语言来绘制漫画,在有限经费的情况下,一有限的资源,制造出无限的效果。

手冢治虫作品强调“人性”,成为日本动画的奠基精神。

作品中的角色多半具备复杂多面的性格,好人也有利欲熏心的时候,坏人也有动恻隐之心的时候。

即使不用煽情的手法美化人性,故事也会表现了他对人性的信心与期待。

宫崎骏不参照迪斯尼模式,每一部电影都有不同的故事结构、发展节奏和基调。

宫崎骏带领其工作室试用质朴的镜头语言,制作出精致细腻的绘画风格。

其作品富有深切的人文情怀、环保意识,是日本商业动画中的一股清泉。

(3)中国主要艺术特征中国动画的艺术特征来自于中国的传统艺术,而中国传统艺术深受中国哲学、美学思想影响。

中国动画最具特色的艺术特征就是“写意”。

一是情节的写意。

与别的国家相比较,中国动画片在情节设计上更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例如打斗动作中不是在于你死我活的结果,而是将打斗动作想舞蹈一样来表演。

而这种以舞蹈形式来演绎战斗场面的美术特征根源在于中国传统京剧将具体化的情节转化为象征性动作的表达方式。

二是动作的写意。

中国动画片中的动画设计注重“功能性”而不是“合理性”。

日本动漫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以《海贼王》为例

日本动漫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以《海贼王》为例

值得探究与借鉴的动漫作品。
自己文化相近的产品,因为它的历史背景和价值观是相似
二、《海贼王》中的跨文化元素
的,受众很容易产生共鸣。
动漫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
以中日两国的文化相通性为例,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
出一个国家的文化。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日本动漫的表现 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已逾千年,而且都属于东亚文化圈,都
文化广泛传播现象的基础上,试图探究日本动漫能被不同文 日本文化的传统和服,也有穿代表西方文化的西装的。更多
化背景的观众接受的原因。
的场合是,日本人的打扮,但发色是金色的,粉色的,白色
关键词 :日本动漫 ;海贼王 ;跨文化传播 ;成功原因
的,等等,与本国民族特征完全不相关的颜色。比如在《海
[ 中图分类号 ] :J9 [ 文献标识码 ] :A
贼王》中,桃之助,每次登场都是身穿日本的和服,踩着木屐。
[ 文章编号 ] :1002-2139(2017)-18-152-02
而山治总是西装革履,顶着一头金色的头发,给人西方绅士 的感觉。
一、引言
最后,从角色原型上看,动漫中不仅以本国的人物为模
作为一个处处体现着精致独特而又丰富多样的文化性 型,还积极加入了各国神话中的人物模型。比如,《海贼王》
形式并不局限于本国的文化,而是融合了各个国家的文化元 深受儒家思想和佛教的影响,日本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与中
素。动漫《海贼王》中的跨文化元素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 国文化相契合,在价值观上具有一些共通性。著名教授关世
个方面。
杰在论述中华共享价值观时指出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具有
首先,动漫《海贼王》在人物命名上具有全球化意识。 共享的价值观,都注重仁、礼、孝、义。[3] 动漫《海贼王》

1世界各国动漫风格比较

1世界各国动漫风格比较

因为漫画毕竟是文化的体现,所以各国漫画都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该国国情.而各国对于漫画的态度又会对该国漫画产生不小的影响.各国画风及题材的不同即因此产生.欧美的漫画画风呈两个极端:即"极度简化"与"高度写实".一般来说"极度简化"型是短篇漫画惯用之手法.会抓住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小事情加以描述,让人多读几遍后感到会心的微笑而不是故意做秀.这一点在一些短篇漫画中多有体现.(如<<加非猫>>)而又会激励人们向阳光的方向看问题."高度写实":<<超人>>系列就是其中的明显例子.这种漫画目的是展现平凡人物的可能成功.其中也充斥着鼓吹个人英雄主义及称霸世界的野心、.但欧美漫画的特有夸张风格又会使一些内地读者望而却步.不过<<超人>>系列在近几年似已落入一种固定化模式的俗套.实在可惜.韩式漫画则在一直贯彻"平凡人物努力记"的中心,内容多为说教式,而画风又不如日式精美所以不易引起内地读者兴趣.但近几年的作品中不乏精品,内容又多很健康.推荐找来看看.但要有选择性!日式漫画则以悠久的积累,精美的画风,精彩的剧情吸引多数读者的眼光.我个人也很喜欢.画风大体可分为"美少女型夸张"与"热血型夸张"."美少女形夸张"多走低龄美少女路线,题材以恋爱为主."热血型夸张"与欧美的漫画不同的是画风未必高度写实.用有选择性的特写手法表达体育等精神.有的对社会与人生的思索亦很深刻.值得学习.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其中包括着不少糟粕及军国主义浓重的思想.暴力与不健康的地方也不少.而日式漫画的读者又多是青少年,很容易被其影响.因此一定要有选择性的欣赏!!当然也不是完全排斥.而要选择优秀部分接受与学习.中国港台的肌肉派推荐在闲时细细琢磨一下.会有意想不到的深邃感.港台的漫画家都很敬业,风格其实很细腻.但港漫......口号似的台词大家也领教过吧...内地的漫画则刚起步,希望各位多支持... 但我认为内地的漫画走入了一种误区:即一味照搬日式漫画的风格.前面说过,漫画是文化的体现.毕竟中国与日本存在着不小的文化差异.诚然.日式漫画是成功的,但中国也有自身的优势,中国的水墨画响誉世界,因此我希望中国内地的漫画家可以在这方面下工夫.可以学习一下丰子恺的先例.但内地的漫画毕竟刚起步,还有待于进一步摸索.希望各位多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差异下的动漫体现
作者:聂晓檬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12期
摘要:本文从文化的差异下的视角下分析了日本动漫宫崎骏大师笔下的女主角的特点以及中国动漫中国元素的应用。

以期对中国动画人物设计有所参考,并有助于中国国动画在设计人物时能够充分利用本国文化。

关键词:文化差异;日本动漫;本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140-01
生活价值的多元化,人们对精神追求越来越微妙,越来越复杂化。

随着动漫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在儿童群体里流行了起来,同时也受到一些大龄少年的喜爱。

但不同文化下的动漫表现方式也千差万别。

李涛编写的《罪与耻--日本岛国的属性》中写道。

“日本国歌、军歌都有一种哀伤的情调。

连摇篮曲的曲调都很悲伤,这是因为日本文化中“物哀”的审美情趣。

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家本居宣长对11世纪初日本女性作家紫式部创作的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的分析中提出,所谓…物哀‟就是指一种悲凉与同情想通、爱怜与感伤并存的情绪。

”《源氏物语》在日本开启了“物哀”的时代,在这以后,日本的小说中明显带有一种淡淡的悲伤,而“物哀”也成为日本一种全国性的民族意识,随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散文家、物语作者流传了下来。

一、日本动漫中的“物哀”的审美情趣
日本文化中的“唯美、物衰”的民族潜意识。

在宫崎骏的《悬崖上的金鱼姬》中就有体现。

动漫领域中,宫崎骏无疑已经成为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他将充满魔幻现实主义浪漫色彩的动画不断呈现给全世界观众。

在宫崎骏的电影中,他将女性的身体特征弱化。

赋予她们内敛、隐忍、坚强的性格。

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可能发生的。

宫崎骏坚持以日本传统文化为基石传达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创作出了如《千与千寻》、《魔女宅急便》、《龙猫》、等优秀又经典的动画片。

2014年宫崎骏在洛杉矶好莱坞获颁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2015年宫崎骏再次获得第87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宫崎骏已经作为动画的代名词。

宫崎骏动画中的女主角,明显受到这种审美意识的影响,在片子刚开始的时候,女主角都有一种都有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后这些柔弱可怜的少女,勇敢的面对困难做出反抗和行动,完成充满残酷考验的蜕变过程最终长大成人,她们的成长过程是震撼人心的,也是值得尊重和认可的。

女主一般穿着普通,没有时尚的造型和华丽的衣服。

但是她们的性格坚强。

心地善良。

面对困难不会逃避并经过自己艰苦努力后成为一个不再需要保护的人,并具有独立的性格和目标的人甚至可以帮助别人。

她们的成长让人尊敬。

宫崎骏的电影是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影响。

宫崎骏在不断的
关注世界,关注我们的现实生活,他与他的作品始终心灵清澈,而这种“清澈”绝不像“少年”那样脆弱、易逝,它有着坚不可毁的感染力,造就了自己清澈而深刻的人文主义世界。

二、中国动漫中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元素的应用
中国文化中“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

在影片《大圣归来》中也有体现。

影片中孙悟空虽然失去法力但面对劲敌,最终在悲伤中突破了自我。

《大圣归来》是表现中国题材的众多中国元素塑造了浓浓的中国氛围。

影片中的配乐很多都用到了中国乐器。

一开始的旁白、中国乐器的配乐特别是唢呐,加上孙悟空夸张的大红色披风随风飘舞,很快把观众带入中国氛围中。

八戒教训悟空的片段也用到了中国乐器,配乐与动作都有中国戏剧的特点。

长安城里人们听着秦腔看着皮影戏。

悟空一行人上船之后,混沌派山妖追杀他们,背景音乐用到了中国传统乐器古筝。

悟空乘着白龙来到五行山后,从屋子里走出来的时候,背景音乐也用到了中国乐器唢呐。

影片中的人物长相都比较中国化,服装用到了中国古代服装样式,包括江流儿的师傅、父母亲、看皮影的观众等很多人。

影片刚开始时江流儿的桃心发型、小鼻子、大眼睛和红红的脸蛋,小女孩的红肚兜等都很有中国小孩的特点。

影片中的建筑和风景也能体现出中国特色。

群山的形象犹如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造型,山间云雾缭绕意境优美;影片中的长安城,对称的抬梁式古代建筑一桩接一桩,红柱青瓦大屋顶,屋檐下有红灯,城中有石街石桥和民居,远处佛塔耸立;混沌的山洞外面,以山西大同的悬空寺为原型的木结构建筑群紧贴在峭壁上;影片前面制作人员的名单采用了隶书字体;片尾的二维风格丰富了整部影片的视觉效果,其中云的图案很中国化;片尾剧院的造型上用到了中国传统纹样,连盛放爆米花的小纸桶都换成了中国的碗。

影片中很多的动作都有中国功夫的影子。

江流儿把孙悟空从镇压他的晶石中解救出来后,悟空的踢腿与转身是中国功夫的招式;孙悟空一行在途中遇到一户人家,进屋后孙悟空踩在桌子上翻身坐上栏杆再伸手接住茶壶,这一连串的动作都有中国功夫的特点;在小屋子抵抗山妖的围攻,突围后孙悟空在河岸上用竹竿与山妖对抗,其武术动作有中国少林功夫的影子。

三、总结
综上所述,动漫大师宫崎骏的动漫受日本文化中唯美、物哀的影响。

他的女主角大多么女性特征不明显,但却坚强并的到有个成长和蜕化。

如天使一样。

彰显了女性的内在美。

体现了对日本女性在勇敢的付出中成长的肯定。

中国动漫受中国文化中仗义执言,坚忍不拨的影响。

影片大多以伸张正义。

并且面对困境绝不言弃。

体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

参考文献:
[1]Margaret·Walters,朱刚,麻晓蓉(译).女权主义简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简·弗里德曼(英),雷艳红(译).女权主义[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3]李涛.日本三论[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