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动漫对比

合集下载

《中日动漫对比》课件

《中日动漫对比》课件

画风与差异对比
画风特点
探讨中日动漫的画风特点及其起 源。
画风差异
对比中日动漫在画风上的差异, 并分析其影响力。
全球受欢迎程度
分析中日动漫的画风在全球范围 内的受欢迎程度。
剧情与主题对比
1
主题与特点
探讨中日动漫在主题上的特点和创新。
2
剧情编排
对比中日动漫在剧情编排上的差异,如戏剧张力、情节发展等。
3
主角塑造
比较中日动漫中主角塑造的方式和特点。
观众喜好对比
观众群体特点
分析中日动漫观众群体的特点和偏好。
受欢迎程度对比
比较中日动漫在观众中的受欢迎程度和影响。
评价对比
对比观众对中日动漫的评价,探讨其不同的影响力。
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趋势
分析中日动漫产业的未来发展趋 势。
全球影响
探讨中日动漫对全球动漫产业的 影响。
合作可能性
讨论中日动漫在未来的国际交流 与合作的可能性。
中日动漫对比
这是一份关于中日动漫对比的PPT课件,探讨中日动漫在不同方面的差异和共 同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日动漫简介
起源与历史
中日动漫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对两国动漫产业的影响力。
产品特点
中日动漫作品在故事情节、画风、创作风格等方面的特及全球的受欢迎程度和影响力。

中日动画比较

中日动画比较

日本动画:日本动画的动画风格特征与美国动画不尽相同。

日本动画以对比鲜明的画面,个性化、多姿多彩的图像,以及鲜明的角色性格为特色。

故事通常有着各种不同的故事背景,针对较大范围的观众群。

日本动画的传播手法多种多样日本动画常常受到日式漫画的影响。

日本动画中藤子.F.不二雄的《哆啦A梦》(见右图),迄今已创作超过四十年,而且还曾登上过《时代杂志》,可说是卡通里的常青树。

中国动画: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

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

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在日本动画开始熠熠生辉的今天,中国动画却发展平平,在日本动画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之时,中国动画锋芒倍减,甚至黯然失色。

大量的观众市场被日本动画所占有,人们甘愿成服于日本动画的裙摆之下,较之日本动画,中国动画究竟输在了哪里?这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1、从民族观角度看中日动画的区别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模仿的民族。

日本人没有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无原则性,兼收并蓄,并且对外来文化进行分解、还原,抛弃不实用的东西,把他国的经验与本国国情结合,发展出自己的独特文化体系。

这也造成了日本人思想表象上的混乱和民族性格上的矛盾。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至于中国,从对特有的传统佳节——中秋节的重视程度就能看出,中国更注重的是故事结局的和美。

自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教条让中国人认为苦难之后又见彩虹才是圆满、美好的。

因此,中国的动画甚多不会将“毁灭”放入其中。

但和美与凄美相比,前者只能让人暂时满足,而后者却能让人感觉意犹未尽。

于是日本动画自然成为了观众的回味。

2、动画的原创性和制作技术由日本东映公司制作的系列动画《数码宝贝》(见右下)我想很多人都看过,其中的“亚古兽加布兽”等让人们记忆犹新,但是近几个月来热播的《晶码战士》(见左下)让人看了后就有一种幼稚的感觉。

中日动漫产业的对比及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最新资料

中日动漫产业的对比及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最新资料

中日动漫产业的对比及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一总论动漫与动漫产业,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动画(animation或anime)和漫画(comics,manga;特别是故事性漫画)之间联系日趋紧密,两者常被合而为一称为“动漫”。

另外,英文词cartoon的中文音译“卡通”,也是漫画与动画的合称,但有时常被用来特指美国动画等等。

那动漫产业又指什么?它在当今经济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呢?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它是动漫的具体化表现。

[1]动漫作为一种相对年轻的新兴艺术,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成为大众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经济领域看,2004年,全球数字内容产业产值达2228亿美元,与游戏、动画相关的衍生产品产值超过5000亿美元。

从全球来看,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特别在日本、美国等国家,动漫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甚至成为支柱性产业。

全球动漫产业的发展态势。

就地区来讲,美国和日本处于领军地位,它们以前卫的动漫理念基本主导着世界的动漫市场。

虽然欧洲等地区的国家也力图改变这种状况,并同时伴有高质量的作品出现,但却不能打破这种格局。

其中又尤以日本动漫为代表,在国际市场上日本的动漫及其相关产品随处可见,颇有独霸世界动漫市场之势。

美国是对动漫进行商业化最成功的国家,虽然也大量引进日本等外国作品,但更大地体现出对本国优秀动画的保护倾向。

而另一方面中国的动漫市场规模还比较狭小,基本处于被动局面。

特别是对于高龄儿童和青年阶段的市场,近乎完全被美日所垄断。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概况。

中国动画产业正面临着政策有力推动、市场强力拉动、“互动效应”十分突出的形式。

比较文化期末论文-中日动漫文化比较

比较文化期末论文-中日动漫文化比较

中日动漫文化比较摘要动漫作为深受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喜爱的娱乐节目,有着深厚的发展历史。

目前美国和日本的动漫在动漫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的动漫尚未取得瞩目成就。

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有制作思维方面的原因。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浅析中国动漫落后于日本的原因。

关键字动漫发展史对比制作思维一、何为动漫“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

在其他语言相当少用。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动画(animation或anime)和漫画(comics,manga;特别是故事性漫画)之间联系日趋紧密,两者常被合而为“动漫”。

现在更新的理解是将电子游戏也纳入动漫领域。

但现在一般倾向被理解为动画,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当然我们这节课主要是侧重动画领域。

二、中日两国动漫发展史2.1、中国动漫发展史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

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

做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希望现在对日本动画津津乐道的青少年能够了解中国动画曾有的辉煌历史。

2.1.1建国前的巅峰20世纪中国的动漫产业先驱万氏三兄弟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出的《大闹天宫》就是他们制作的,1936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的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它是名列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2.1.2黄金时代(建国初~1965年)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多。

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

国漫与日漫风格对比

国漫与日漫风格对比

国漫与日漫风格对比中国与日本都拥有着悠久的动漫历史,其动漫产业在全球都占有重要地位。

国漫与日漫是两种不同风格的动漫,各自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文化特色。

本文将从艺术风格、故事情节和创作理念三个方面对国漫与日漫进行对比。

一、艺术风格国漫和日漫在艺术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方面,国漫的艺术风格多样且注重表现现实社会生活。

中国国漫的特点之一是真实写实,追求细节的真实性和功底的深厚。

另一方面,日漫的艺术风格多样化,并且更加注重夸张的表达手法。

日漫特别擅长绘制可爱的角色形象,并将角色的表情和动作通过夸张的人物造型和动态表达出来。

此外,日漫还常常运用超现实的手法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冒泡、星星和虚线等漫画常见的视觉元素。

二、故事情节国漫和日漫在故事情节上也存在差异。

国漫通常以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为题材,注重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国漫力求还原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强调宏大叙事和情感的抒发。

而日漫则多样性更加明显,涵盖了各种题材和风格。

日漫可以是校园爱情、幻想冒险、科幻未来等等,极其灵活多元。

此外,日漫也善于刻画角色内心的冲突和成长历程,让观众产生共鸣。

三、创作理念国漫和日漫在创作理念上也存在差异。

国漫强调传承民族文化,注重对国家传统的保护和发展。

中国国漫希望通过动漫作品来呈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并向世界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而日漫则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个性的表达。

日本的创作者非常善于用自己的方式和角度来探索和表达对现实世界的理解。

综上所述,国漫与日漫在艺术风格、故事情节和创作理念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国漫注重真实写实、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日漫则多样化、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两种风格各有优劣,都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爱。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希望国漫与日漫之间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为全球的动漫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日动漫比较

中日动漫比较

中日动漫比较田锐民族学一、比较所依据的作品1、日本:《火影忍者》《海贼王》《名侦探柯南》《灌篮高手》《黑子的篮球》《网球优等生》《网球王子》《犬夜叉》。

2、中国:《西游记》《秦时明月》《画江湖》《德玛西亚》《超神学院》《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

二、比较内容1、动漫的氛围在日本,动漫已经发展成一种文化,一种商业;在中国,动漫被常识定义为动画片,被排斥,被限定。

2、动漫的成熟度日本动漫已经走向成熟,甚至可以说是是世界顶峰;中国动漫刚刚起步,各方面都处在模仿与探索阶段。

3、主题选择的差异日本动漫精神:不变的友情、羁绊、为理想奋斗的执着与热情;中国动漫精神:惩恶扬善、维护正义、阴谋智慧。

4、观众多寡的差异日本动漫的观众没有年龄、文化、地域之分;中国动漫的观众主要是没有传播能力的儿童,现在有大学生观众增多的趋势。

5、逻辑系统的差异日本动漫在选择恰当的主题后,一是进行整篇布局,强调前部分为后部分做铺垫,每部分不仅与整体有逻辑上的一致性,而且都能很好的反映主题;二是内容具有思辨性,强调设定角色从思想与行为的角度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与实践,比如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上,《火影忍者》就提出由最后的力量来决定忍宗与忍术的对错问题,《海贼王》也提出由力量决定正义与邪恶的问题,总之日本动漫往往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能让观众不由自主的去思考这些人类的基本问题。

中国动漫在选择恰当主题后,一是内容上往往是东拼西凑1,缺乏内在的逻辑统一性,比如《秦时明月》,基本是在讲历史典故,缺乏统一主题;二是逻辑上的一刀切,所有的结局都感觉是导演的直接安排,让观众直接接受,而不是让观众一起思考。

6、思想深度的差异日本动漫可以比喻为哲学书,每部动漫都有很高的思想深度,往往与某派某类哲学暗合。

中国动漫往往是表明一些简单道理的正确,而从未涉及为什么正确,基本没有思想深度,只适合低龄青少年观看。

7、创作群体的差异日本动漫创作群体有两个特点:数量大、质量高;中国动漫则刚好相反。

中日美动漫分析比较

中日美动漫分析比较

中日美动漫分析比较动漫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

在世界范围内,中日美动漫一直是最受关注和热爱的动漫产业之一、本文将从故事题材、艺术风格和市场影响等方面比较中日美动漫的不同之处。

首先,中日美动漫在故事题材上存在差异。

中日动漫通常涉及到的题材包括奇幻、武侠、古装、都市生活、校园生活等,同时也包含一些具有深度和哲思的题材,如人性、社会问题等。

相比之下,美国动漫相对更多地涉及超级英雄、科幻、冒险等题材。

美国动漫更注重角色的个性和冒险故事的发展,而中日动漫则更注重情感和关系的建立,对角色的心理和成长过程有更深入的描写。

其次,中日美动漫在艺术风格上也存在差异。

中日动漫通常采用了较为夸张和卡通化的画风,线条简单、色彩鲜艳,注重表现角色的表情和动作,给人以活泼、可爱的印象。

而美国动漫则更多地运用了写实和细致的画风,色调更加暗沉,给人以成熟、严肃的感觉。

两者的不同艺术风格反映了中日美文化差异,也能够吸引不同风格的观众。

最后,中日美动漫在市场影响力方面也有所不同。

日本动漫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非常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出口量和观众群体广泛,成为日本重要的文化输出品。

中国动漫则相对来说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较弱,尽管国内市场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美国动漫则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动漫产业之一,拥有大量的粉丝和庞大的市场。

综上所述,中日美动漫在故事题材、艺术风格和市场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日动漫注重情感和关系的建立,画风夸张、色彩鲜艳,市场影响力在日本比较强大;美国动漫则更注重冒险故事和角色个性,画风写实、色调暗沉,市场影响力全球较为广泛。

同时,这些差异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特点,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中国和日本的动漫文化有哪些不同?

中国和日本的动漫文化有哪些不同?

中国和日本的动漫文化有哪些不同?动漫是指以动画和漫画为主要形式的表现艺术,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而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追捧。

中国和日本是两个有着丰富动漫文化的国家,他们的动漫文化有哪些不同呢?下面将为您一一分析。

一、风格不同中国和日本的动漫文化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这一点最容易被人们所注意。

中国动漫表现出来的画风多注重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形象、着装和情节都更偏向于真实。

而日本动漫则更加注重形式美,如画面的色彩、细节的表现以及所使用的镜头语言,这些都体现出日本动漫非常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观众群体不同虽然都是动漫文化,但中国和日本的观众群体却不尽相同。

中国观众普遍喜欢从动漫中汲取知识和文化,希望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其中以少儿观众居多。

而日本观众则更注重情感共鸣,动漫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通过角色和故事来寻找自己的情感认同。

此外,日本动漫观众也更加注重文化与历史,他们希望动漫中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元素具有较高的还原度。

三、制作成本不同制作成本是制约中国和日本动漫制作水准和数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制作成本过高,中国动漫产业虽然备受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但是并没有得到较高的市场认可,部分作品制作粗糙而难以引起观众兴趣。

而日本动漫则相对于中国动漫更加成功,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很高的市场认可,而且在海外市场也广受好评。

日本动漫的制作成本相对较高,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动漫总体质量都较高的原因之一。

四、题材不同中国和日本的动漫文化也在题材上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动漫主要以历史、神话、武侠、科幻等为主要题材,它们在人文主题、世界观、哲学思辨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度。

相比之下,日本动漫更加注重情感表达、人物塑造和角色扮演,题材以恋爱、校园、职场、魔法等为主要内容,同时更加注重通过细节和情节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

以上是关于中国和日本的动漫文化有哪些不同的分析,虽然两个国家的动漫文化有所不同,但是两个国家的动漫都有着它们独特的魅力和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的 改 革 , 可
等 方 面 进 行 了
本 动 画 却 在 构
进 行 变 化 , 而
些 基 本间 相 差 无 几 ,
本 战 后 动 画 起
新 中 国 动 画 和
中国动画无法创新突破的最大原因 就是国人们对于动画的观念还只是停留 在70、80年代,认为动画只适合于10 岁以下的小孩,把动画片归为“儿童节 目”一类,而且中国动画的根本目的都 是“教育性”,于是今年来的动画片出 现了逐渐幼稚化的趋向,根本无法适应 更大的观众群。
众所周知,中国动画在80年代末、尤 其是88~90年的黄金时期内,中国动画 可以说达到了鼎盛时期,然而今年来,在 众多国外引进的动画,尤其是日本动画的 冲击下,中国国产动画正在逐渐衰弱。 那么为什么今年来日本动画会如此受青睐 而国产动画却遭冷落呢?我就对以下多个 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新中国美术电影于1947年开始摄
一部优秀的动画,可以让一个坚强 的男孩落泪,也可以让一个忧郁的女孩 纵情欢笑,让一个失意的人走出沉沦重 拾信心。然而中国迄今为止有这样的动 画吗?至少我仍未有幸观赏到。
在制作技术上中国已经有了极大的 突破,可以说和日本相差无几(当然比 起DISNEY的《恐龙》的3D技术还是差 的多的),然而在人物设计方面却有很 大的差距。 中国动画中的人物并没有 自己极为鲜明的个性,尤其是人物的眼 睛,许多时候人物的表情、眼神和性格、 剧情完全脱节,而同一画面上的两个人 物根本毫无交流,似乎只是独立存在着 的,这个给观众的视觉效果绝对是大打 折扣的。
后期宣传在中国动画中几乎是看 不见的,只有《宝莲灯》在制作结 束后进行了“投资××千万元”的宣 传,最多就是出现了一些笔记本和 故事画册,CD和VCD已经算是极大 的突破了。但是日本动画的宣传就 是多种多样的了,首先是电视中的 新片预告,一般来说是45秒左右的 短片,配以音乐和介绍,接下来街 头便会出现海报,而动画要是稍有 名气,就会出现一大堆的周边产品: 人偶、模型、午餐盒、镜框、电话 卡、日历、毛巾、手绢、钥匙扣、 音乐钟、相册、衬衫、手提袋、徽 章、信封、信纸、明信片、圆珠笔、 瓷杯、纸巾、打火机……这些杂七 杂八的东西就能为制作商带来丰厚 的回报,而制作商也能把收回的资 金投入下一部作品中,形成一个良 性的循环,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动画是完全的教育性,大多出 自“××美术制片厂”或“××电视台美 术部”的制作,由于是国家资金资助, 社会效应自然排在经济效应之前,成了 “幼儿公益广告”,很难赢得青少年观 众群。 相比中国的“教育性”,日本 更注重的是“商业性”,
日本动画基本上都是又各个动画制 作公司自行拍摄制作的,所以排在首位 的当然是经济效应,于是便要求抓住观 众群的心理,提高收视率,必然要求自 己的动画有所创新。于是,日本动画就 产生了其艺术性。
五十年代前期(1950-1956)是它的成长阶段,带来发展
1957-1966是美术电影鼎盛时期 1958年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剪纸片
1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
1961年拍摄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
在“文化大革命”中,美术电影遭受严重破坏
1979年摄制的《哪吒闹海》,是一部宽银幕动画,在国外深受欢迎。
日本动画却不断在题材内容上进行 创新,由于面对的是青少年群,其内容 必须符合不断改变着的年轻人的口味, 于是新的内容层出不穷,而且意义深刻, 在表面的故事背后都藏着动画的主题, 发人深省。而且还出现了很多适合学生 心理的动画,《灌篮高手》就是最好的 一个例子,《灌》一片在中国各地所引 起的轰动绝对是有目共睹的,可见并不 是动画片在中国无市场,而是要看面向 的是哪种市场。
日本动画在人物表情的处理上却是 极其特别的,虽然并不能像《恐龙》中 把每块面部肌肉都表现出来,但却能通 过眉毛、眼角和嘴角的细微变化将人物 的性格和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日 本动画在人物设计上强调的是明暗对比 分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当然, 中国动画必须有自己的人物风格,在借 鉴国外动画片的过程中,必须逐渐形成 自己的风格。
动画也是一门艺术,而作为一个动 画人,首先应该具有的是作为一名艺术 创作者的自觉。教育不等于讲大道理或 是灌输常识,通过艺术来让孩子自己体 会到真理不更有教育性吗?
日本著名漫画家尾崎南在看自己画 的《绝爱》所改编的动画时被感动得哭 了;高桥留美子在看《福星小子》剧场 版的时候也是一样。只要你做出的动画 首先感动了自己,它就能感动别人。
中国动画的配音实在不怎么样,有 时声音和人物年龄完全不符,而且很少 有能够很好体现出人物性格的配音。而 日本却有专门的“声优”(即动画配 音),虽然许多实际年龄要比人物大许 多,但却能在性格和声音方面都做得与 动画片中人物完全吻合,而且还有许多 声优以配某个人物而出名的。 声音可 以说是动画片中人物的灵魂,如何提高 配音的素质是一大问题。
日本动画将其市场定位于12~20岁 的青少年群。 意识观念的截然不同导 致了题材内容的风格炯异。日本最为著 名的动画之一《EVA》可以说就是完全 面对高年龄层次的观众的,因为其内容 对于15岁以下的青少年仍然是比较难以 理解的。
中国动画似乎从来都没有绕出过古 老神话、传说的圈子,最好的例子就是 最新的两部投资巨大的《宝莲灯》和 《封神榜》;其他就是一些极其无聊、 幼稚的内容,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从《宝莲灯》中其实可以看出中国动画 的最大弊病:“好人”打败“坏人”的 固定模式。本来宣扬“邪不胜正”无可 厚非,然而在《宝莲灯》中,为什么不 放过沉香及其母亲,他的内心世界是如 何的,这么做对他有何益处,他究竟为 何是“坏人”,整部动画却毫无交代。
1988-1990可算是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
然而90年代后,中国动画却出现了大的倒退
战前草创期—1917~1945年。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为题 材,而后期则夸耀日本军国主义的路线。
战后探索期—1945~1974年。这个期间许多人常识不同的 动画题材,从很有意义到很低俗的,应有尽有。
题材确定期—1974~1982年。其开端是《宇宙战舰》的上 演,引起了日本第一次动画热。
画技突破期—1982~1987年。起开端是《超时空要塞》上 演画技大有突破。
路线划分期—1987~1993。日本动画进入成熟期。
风格创新期—1993至今。各方面方面都日趋成熟,突破原 由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和构思,带给观众新的感官冲击。
而出见重思日上一中步日
来 。
现 的 差 距 从 何
两 者 发 展 至 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