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治肾盂肾炎(劳淋)八个秘方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肾盂肾炎有哪些方法 肾盂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肾盂肾炎有哪些方法 肾盂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肾盂肾炎有哪些方法肾盂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肾盂肾炎有哪些方法。

中医治疗肾盂肾炎讲究的是“以人为本”,避免了西医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那么,中医治疗肾盂肾炎有哪些方法呢。

我们请有关专家为我们讲解肾盂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肾盂肾炎有哪些方法。

解放军总参总医院(309医院)肾病专家会诊中心的专家介绍肾盂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第一种、肾虚湿热:治法:补肾清热利湿。

方药:用知柏地黄汤加味。

药用知母、黄柏、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滑石、通草、牛膝、车前子。

方中知母、黄柏、丹皮清热,生地、山萸肉补肾,茯苓、泽泻、滑石、通草、车前子、牛膝利尿渗湿。

第二种、脾肾两虚:治法:健脾补肾。

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

药用山药、泽泻、茯苓、生地、枸杞子、五味子、肉苁蓉、杜仲、牛膝、菟丝子、巴戟天、莲子。

方中山药、茯苓健脾,生地、枸杞子、杜仲、牛膝补肾,肉苁蓉、菟丝子、巴戟天、五味子温肾固涩,莲子清热泻火。

为治劳淋之主方。

第三种、气滞血瘀:治法:行气活血通淋。

方药:可用五淋散加减。

药用当归、赤芍、石苇、冬葵子、沉香粉、柴胡、川楝子、牛膝、穿山甲、王不留行、生蒲黄、栀子、丹皮。

方中柴胡、川楝子、沉香疏肝理气;当归、赤芍、牛膝、穿山甲、生蒲黄、丹皮活血化瘀;王不留行、石苇、冬葵子利尿通淋;栀子、丹皮清郁热;共为行气活血通淋之剂。

以上内容就是对“中医治疗肾盂肾炎有哪些方法”的简单介绍,如果患者还想进一步咨询有关肾盂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免费拨打专家热线。

祝您早日康复。

解放军总参总医院(309医院)肾病专家会诊中心采用“中西医结合一体化疗法”治疗肾脏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疗法适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隐匿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药物性肾脏损害、急性或慢性肾功衰竭等,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肾病方面的信息,您可以咨询解放军总参总医院(309医院)肾病专家会诊中心的在线专家,专家会给您带来最权威的解答,解放军总参总医院(309医院)肾病专家会诊中心祝您早日康复!。

『中华秘方集』泌尿科:8慢性肾盂肾炎

『中华秘方集』泌尿科:8慢性肾盂肾炎

『中华秘方集』泌尿科:8慢性肾盂肾炎8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是指细菌感染引起肾盂肾盏和肾间质的慢性症。

临床表现可有急性肾盂肾炎史,但多数症状隐匿,表现不一。

较典型者呈反复发作型,有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腰痛,低热或中度发热,有的仅长期不规则低热,易疲乏,轻度食欲不振,或仅以血尿或高血压为主。

有的青年患者仅有菌尿症(菌落计数>10万/毫升)而无其他症状,晚期患者有肾小管功能减退、肾小管性酸中毒和尿毒症,可有坏死性肾乳头炎,肾周围脓肿等并发症。

本病多由急性肾盂肾炎未得到合理治疗或治疗后仍持续有无症状性细菌尿,或治疗后虽菌尿消失,但以后又反复发作,均可引起多发性疤痕,造成肾内梗阻和肾盂、肾盏变形,演变为慢性肾盂肾炎。

此外,急性期的病灶内留有的细菌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引起免疫反应,使炎症持续不愈而转为慢性。

临床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是病史长,且有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史,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10的5次方个/毫升,肾脏有形态改变(包括肾内疤痕形成,肾盂肾盏变形或肾萎缩体积缩小)。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应用抗菌素以抗菌消炎,对发作时控制症状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抗菌素对肾脏及全身的毒副作用以及耐药性的影响,复发率较高,部分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本病多属中医“劳淋”“腰痛”、“虚损”范畴。

祖国医学认为肾与胱膀,一脏一腑,互为表里,生理功能甚为密切,若脏虚损,腑将失利,若腑受邪,脏即受累。

热淋久治不愈,或素体虚弱,湿热留恋,邪气内伏,久则伤肾,以致尿频、尿急、尿痛、腹酸等一系列症状相继而出。

若湿热久稽,则耗伤津液,损伤正气,致使临床上表现出肾得不足,脾肾两虚,湿热未尽之正虚邪实之候,症情迁延不愈尚能由虚致损,“关格”,“肥闭”、“肾风”诸证均可出现1.[处方名称]桃仁承气方[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清热通腑。

主治慢性肾衰肾炎。

[处方组成]桃仁9克、大黄12克、桂枝6克、甘草6克、芒硝(后下)6克,水煎服。

肾炎治疗秘方9则

肾炎治疗秘方9则

肾炎治疗秘方9则肾炎治疗秘方9则肾孟肾炎,又分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肾盂,这种肾脏炎症是肾盂直接被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所以是一种化脓性炎症;若不及时治疗,即转变成慢性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主症为高热、寒战、腰痛、伴尿急、尿频、尿痛、口干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宜用清热利湿之验方。

1 .复方地肤子汤治疗急性肾炎【方剂】地肤子15克,荆芥、苏叶、桑白皮、瞿麦、黄柏、车前草各10克,蝉蜕10只。

【制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功效】曾治79例,其中治愈62例、好转16例、无效l 例。

总有效率98.7%。

【验证】笔者拜读《新中医》1975 年第5期刊登广东省蕉岭县中医院钟思潮老师写的“复方地肤子汤治疗小儿急性肾炎”一文后,10 多年来用此方治疗该病32例,痊愈24例、好转例、无效3例(为中途转医者2例、转院l例),有效率达90%。

只服此方不使用它药作辅疗者15例(其中痊愈12例、好转3例);加用青毒素作辅助治疗的17例(其中痊愈12例、好转2例、无效3例)。

最多服药7剂,最少2剂。

本方最适宜小儿急性肾炎患者,均用于15岁以下的儿童。

在临床犯例患者中,有1例( 17岁)诊治无效,年龄越小疗效越佳。

【备注】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变态反应性疾病。

复方地肤子汤可能有杭过敏的作用。

过去常用本方治疗竿麻疹,亦有显著疗效。

查鑫《现代中药学》(叶橘泉著)有地肤子方(地肤子、桑白皮各10克,浮萍8克,木贼叶6克)治皮肤性肾脏炎的介绍。

本方用要地肤子苦寒入膀耽经,消皮肤之风邪为主药,佐以车前草利,尿,瞿麦治血尿,黄柏清下焦湿热,蝉蜕、荆芥轻清散风邪,, 少佐苏叶以散寒,收到发汗利尿、清热除湿之功效。

应用本方时可随病情加减药量。

如病势较急,地肤子之用量可增至18克;血尿较重可加重瞿麦;蛋白尿较重可加重苏叶、蝉蜕的用梦量;尿中白细胞较多者可加连翘,并加重黄柏的剂量;管型较多者可加石苇。

2 .五白汤治疗急慢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方剂】猪芩、茯芩、白术、泽泻、桂枝、桑皮、陈皮、大腹皮、茯芩切皮各10-15克,白茅根20-0克,小儿酌减。

肾炎有良方,医圣张仲景早都准备好了!

肾炎有良方,医圣张仲景早都准备好了!

肾炎有良方,医圣张仲景早都准备好了!肾炎一般指的是肾盂肾炎或者是肾小球肾炎,具体是哪一种肾炎需要根据病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来确诊,如果有肾盂肾炎是由细菌感染而导致的,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出现腰痛发烧,尿频,血尿等。

如果是肾小球肾炎,可以引起高血压水肿血尿。

必须要进行检查,确定是哪一种肾炎肾盂肾炎属中医“淋证”,“腰痛”,“水气”,“劳淋”的范畴,多由湿热外侵,传入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日久伤及腰肾,时轻时重,遇劳加重或诱发。

基本方:金钱草30g 土茯苓15g 石苇15g 蒲公英30g 小蓟15g 萹蓄12g 生甘草3g加减法:1.浮肿:加狭叶山胡椒30g2.发热:加金银花12g,连翘10g3.脾虚:去金钱草,加白术12g,山药12g4.内热盛:加炒桅子9g,黄芩9g5.血尿多:加地锦草18g,白茅根18g6.血压高:加珍珠母30g,野菊花12g7.肾阳虚:去金钱草,加桂心3g(后入),潼蒺藜12g8.肾阴虚:加生地黄12g,知母9g,黄柏9g9.腰痛较甚:加桑枝18g,独活9g10.恶心呕吐:加姜竹茹9g,陈皮9g11.尿急尿痛:海金砂12g(冲调),小茴香4.5g。

急性肾小球肾炎:药方组成:防已12g 黄芪(去芦)15g 甘草炒6g 白术9g 加入生姜6g 大枣4枚用法:水煎煮,每日1剂,分3次服用。

本方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此方重用黄芪顾护肌表,充实体表的正气以止汗,并能利水消肿,促进小便的通利,通经活络,祛风利水,两者一个养补,一个祛邪,正好将本病的正虚补了,风和水也去了,共为君药。

白术健脾祛湿,既能帮助防已祛风湿,又能帮助黄芪补益脾胃而坚固体表,为臣药。

甘草益气健脾,调和方中药物的药性,姜,枣合用能调整肌表,不但能滋养脾胃,还能帮助固表止汗,共为佐药。

注:土方,偏方为主,不仅易找,易买,易用,而且疗效神奇,当患者有疑难病,久病不愈,久治不愈时,不妨试一试,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不过先人留的我们的,还未经现代科学论证的医学魁宝,病家在选择这些偏方之前,宜明确诊断,偏方也是因人而异。

治疗劳淋的方剂

治疗劳淋的方剂

治疗劳淋的方剂文章目录*一、治疗劳淋的方剂1. 治疗劳淋的方剂2. 劳淋怎样治疗3. 劳淋要注意什么*二、劳淋吃什么好*三、劳淋有什么饮食禁忌治疗劳淋的方剂1、治疗劳淋的方剂 1.1、肾虚湿热: 治法:补肾清热利湿。

方药:用知柏地黄汤加味。

药用知母、黄柏、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滑石、通草、牛膝、车前子。

方中知母、黄柏、丹皮清热,生地、山萸肉补肾,茯苓、泽泻、滑石、通草、车前子、牛膝利尿渗湿。

1.2、脾肾两虚: 治法:健脾补肾。

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

药用山药、泽泻、茯苓、生地、枸杞子、五味子、肉苁蓉、杜仲、牛膝、菟丝子、巴戟天、莲子。

方中山药、茯苓健脾,生地、枸杞子、杜仲、牛膝补肾,肉苁蓉、菟丝子、巴戟天、五味子温肾固涩,莲子清热泻火。

为治劳淋之主方。

2、劳淋怎样治疗 2.1、一般治疗:寻找并去除导致慢性肾盂肾炎发病的易感因素,解除尿路梗阻,纠正尿路畸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已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有高血压的患者,要降压治疗。

2.2、抗生素治疗:慢性肾盂肾炎选用的抗菌药物与急性肾盂肾炎相似,但治疗较急性期困难,一旦处理不当,不仅疗效不佳,而且因肾功能受损而影响预后。

常需两类药物联合应用,必要时尚可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程可适当延长,通常治疗2~4周,若无效或复查中再发,可选用敏感药物分为2~4组轮换应用,每组药用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停药3~5天,共2~4个月。

2.3、外科治疗:对不易根治的尿路感染,应尽可能应用外科手术纠正尿路梗阻或畸形。

术前积极进行抗生素治疗,使菌尿少于1000/ml,术后再用抗菌药,以免发生败血症。

3、劳淋要注意什么限制钠盐摄入,营养合理,勿摄入过多的荤菜,以清淡蔬菜为主。

防止腹泻、呕吐及应用过多利尿剂而使电解质缭乱。

积极根治慢性感染病灶,特别是龋齿、慢性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等,必要时手术根除感染灶。

防治链球菌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慢性咽炎、脓皮病等。

名中医秘验方推荐——治肾盂肾炎(劳淋)秘方(方8首)

名中医秘验方推荐——治肾盂肾炎(劳淋)秘方(方8首)

名中医秘验方推荐——治肾盂肾炎(劳淋)秘方(方8首)赵老师经典国医学堂1、益气解毒饮【来源】张琪,《名医秘方汇萃》【组成】黄芪30克,党参20克,柴胡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麦冬、地骨皮各15克,黄芩、蒲公英各10克,车前子、生地、甘草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补气滋阴,清热解毒。

【方解】淋证日久,必伤气阴,出现气阴两亏之证候。

表现为腰酸膝软、气短乏力、五心烦热、小便淋沥、遇劳即发,经年累月不愈。

其气阴两虚为病之本。

湿热毒邪为病之标。

治疗必须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标本兼顾,方能提高临床疗效。

本方以黄芪、党参益气;以生地、地骨皮、麦冬滋阴。

共奏补气养阴固本之效;柴胡、黄芩、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甘草清热解毒,以除湿热之毒邪;车前子利水通淋。

诸药合用,清热利湿解毒而无伤正之弊、益气滋阴固本而不恋邪,恰中劳淋正虚恋邪之病机。

【主治】小便涩痛,淋沥不已,遇劳即发,时作时止,腰酸气短、乏力、五心烦热、舌红苔白、脉弱或细数无力。

此即现代医学所称的慢性肾盂肾炎。

【加减】小便不利,加瞿麦20克,竹叶15克;腰痛甚加山萸肉、枸杞子各15克;血尿加白茅根30克,小蓟20克;小腹凉加茴香10克,肉桂7克。

【疗效】多年应用,屡用屡效。

【附记】据临床观察,本方有较好的远期疗效,确为治疗慢性肾盂肾炎之佳方。

2、珍风汤【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组成】太子参15克,白术、云茯苓各12克,小甘草5克,百部9克,桑寄生18克,珍珠草、小叶凤尾草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利湿,扶正祛邪。

【主治】慢性肾盂肾炎。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3、疏肝益气汤【来源】黄星恒,《名医特色经验精华》【组成】柴胡24克,莲肉、党参各15克,黄芪30克,地骨皮10克,麦冬、茯苓各15克,车前草30克,炙远志、菖蒲各10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医案分享:肾盂肾炎

医案分享:肾盂肾炎

医案分享:肾盂肾炎
医案分享:肾盂肾炎-加减八正散
处方:木通、车前子、萹蓄、滑石、瞿麦、草薢、大蓟、小蓟、连翘、忍冬藤、黄柏、金钱草
水煎服,每日一剂
中医辨证:邪毒内结、湿热蕴积、脉络瘀滞
治法:清热化湿、通淋解毒
临床效果:张某某,男,29岁,工人。

初诊,患者开始感觉有腰痛,继之出现尿频,尿急,伴排尿时有灼热感,小腹坠痛不适,身沉乏力,口粘不欲饮。

尿检查蛋白(+),尿显混浊,两次尿培养均见大肠杆菌生长,临床诊断为肾盂肾炎。

其舌苔黄腻,脉濡数,证系邪毒内结,湿热蕴积,脉络瘀滞,治当清热化湿,通淋解毒,投以“加减八正散”,服药3剂后腰已不感疼痛,尿频,小腹坠痛等症已明显减轻,舌苔转淡黄,脉濡不数。

但服药后有恶心欲吐,纳少,身乏无力等症,此属湿热之邪,固脾碍胃,胃失和降之证,仍守上法,在方中加白术,茯苓,竹茹,以理脾和胃止呕,进药3剂,诸症基本消失,尿检查蛋白已转阴性。

其肾盂肾炎之症诸症皆除,已获痊愈。

药方因人而异,用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中医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劳淋)经典良方1则

中医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劳淋)经典良方1则

中医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劳淋)经典良方1则根据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特征,其属于中医“劳淋”、“肾著”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肾瘅(急性肾盂肾炎)失治或误治,病久不愈,反复发作,湿热稽留,耗伤正气。

或正气虚损,余邪未尽,复因下阴不洁而湿热邪毒侵袭;或因恣食辛辣肥甘和鱼腥发物而聚湿生热,新旧合邪,引起本病。

或禀赋不足或久病年老,体质虚弱,脾肾亏损;或劳欲过度,劳倦伤脾,纵欲伤肾,导致脾肾亏损。

或肾靡久治不愈,湿热稽留,思虑忧郁,情志不舒,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气机不畅,瘀血阻滞肾络,导致肾著。

方名:龙凤血藤甘草饮【组成】龙葵,凤尾草,太子参,黄芪,茯苓,生地黄,牡丹皮,川牛膝,鸡血藤,延胡索,甘草。

黄芪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补益气阴,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龙葵【方解】方中太子参平补气阴,黄芪补气,两者补虚;龙葵、凤尾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而不伤正;茯苓渗湿利水,导湿热从小便出;生地黄、牡丹皮凉血活血祛瘀;鸡血藤补血活血;川牛膝、延胡索活血止痛,又作为引经药直达病所;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组方严谨,切合气阴两虚、湿热瘀血之劳淋病机。

鸡血藤【加减】急性发作期,尿频、尿急、尿痛,肾区叩击痛,恶寒发热,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者,酌加蒲公英,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忍冬藤,黄柏;蒲公英伴肉眼血尿者,加三七(研末冲服),白茅根,赤芍,仙鹤草;白茅根气阴两虚,兼夹湿热,腰酸隐痛,神疲乏力,尿少尿频尿灼,心烦失眠者,酌加女贞子,墨旱莲,首乌藤,灵芝,知母;女贞子脾肾阳虚,腰痛膝冷,面目浮肿,夜尿清长,面色舌淡,脉沉细者,去龙葵、凤尾草,酌加制附子,杜仲,巴戟天,益智。

免责声明:文中中药方剂用于专业中医学习与交流,仅供参考,具体个人诊疗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请勿仿方套方。

巴戟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中医治肾盂肾炎(劳淋)八个秘方83.1 益气解毒饮【来源】张琪,《名医秘方汇萃》【组成】黄芪30克,党参20克,柴胡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麦冬、地骨皮各15克,黄芩、蒲公英各10克,车前子、生地、甘草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补气滋阴,清热解毒。

【方解】淋证日久,必伤气阴,出现气阴两亏之证候。

表现为腰酸膝软、气短乏力、五心烦热、小便淋沥、遇劳即发,经年累月不愈。

其气阴两虚为病之本。

湿热毒邪为病之标。

治疗必须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标本兼顾,方能提高临床疗效。

本方以黄芪、党参益气;以生地、地骨皮、麦冬滋阴。

共奏补气养阴固本之效;柴胡、黄芩、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甘草清热解毒,以除湿热之毒邪;车前子利水通淋。

诸药合用,清热利湿解毒而无伤正之弊、益气滋阴固本而不恋邪,恰中劳淋正虚恋邪之病机。

【主治】小便涩痛,淋沥不已,遇劳即发,时作时止,腰酸气短、乏力、五心烦热、舌红苔白、脉弱或细数无力。

此即现代医学所称的慢性肾盂肾炎。

【加减】小便不利,加瞿麦20克,竹叶15克;腰痛甚加山萸肉、枸杞子各15克;血尿加白茅根30克,小蓟20克;小腹凉加茴香10克,肉桂7克。

【疗效】多年应用,屡用屡效。

【附记】据临床观察,本方有较好的远期疗效,确为治疗慢性肾盂肾炎之佳方。

83.2 珍风汤【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组成】太子参15克,白术、云茯苓各12克,小甘草5克,百部9克,桑寄生18克,珍珠草、小叶凤尾草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利湿,扶正祛邪。

【主治】慢性肾盂肾炎。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83.3 疏肝益气汤【来源】黄星恒,《名医特色经验精华》【组成】柴胡24克,莲肉、党参各15克,黄芪30克,地骨皮10克,麦冬、茯苓各15克,车前草30克,炙远志、菖蒲各10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守方1个月,多可收到症状消失,不易复发的良好远期效果。

【功用】利水通淋,扶正祛邪。

【方解】劳淋之症、属正气已伤、湿热未尽之虚实兼夹之证。

治疗上宜以扶正祛邪、虚实兼顾为法,标本同治。

故方用党参、黄芪、茯苓、甘草补中益气,用以固本;用柴胡、车前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麦冬、地骨皮滋阴以清虚热;远志、菖蒲清心安神。

诸药协同,有补有通、固其根本、灭其余焰,定其神志,故临床用之、可收良效。

【主治】劳淋。

适用于腰痛时作,困倦乏力尿,有刺激症状常遇劳而发,反复出现尿菌阳性的肾盂肾炎。

【加减】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下列清热解毒药2~3味,用量宜重,并坚持守方1至2个月,则菌尿转阴率可以明显提高。

忍冬藤、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败酱草、黄芩、黄柏、栀子、黄连、苦参、土茯苓、半枝莲、金钱草、白茅根、马齿苋等。

【疗效】多年使用,屡用屡效,若能坚持服药(守方1个月)、多获痊愈。

83.4 益肾温化汤【来源】任继学,《中国中医药报》【组成】虎杖15克,海金砂20克,(包煎)、牛膝25克,荔枝核、盐茴香、肉桂、威灵仙各15克,蒲公英50克,扁蓄、瞿麦各15克,仙茅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温肾化气、渗湿解毒。

【方解】慢性淋证多由急性淋症失治误治而来,医中误用寒凉之品,或病久未愈、肾气受伤、肝失疏泄、膀胱气化不周。

湿毒盘踞下焦之俟。

加之久而未愈,正气必伤,遵明·张景岳“久疾必虚,穷必及肾”之理论,参合临证所见,可悟出:肾气受伤,命门火衰,相火不达、肝失疏泄、膀胱气化不周,湿毒盘踞之致病机理。

故方取肉桂、盐茴香、牛膝补肾益火,治其本;仙茅启命火、温肾阳为其助也。

大队海金砂、蒲公英、扁蓄、瞿麦,渗湿解毒以祛其邪,虎杖通降五淋齐捣穴宅;荔枝核疏肝达气,威灵仙通达十二经之气化。

诸药协同,共奏温肾化气、渗湿解毒之功。

【主治】慢性淋证(尿路感染),证见淋证日久、小便频急、小腹坠胀、腰酸乏力、尿有余沥,颜面青黄而暗、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薄白或少,脉多沉弦无力或沉虚。

【加减】尿血者,重用牛膝;尿痛者,加雷丸、甘草稍;尿浊湿甚者,加土茯苓、泽泻;病本消渴者,重用螺丝、熟地、山药;症状消失,而尿化验仍异常者,当久服延龄长春丹以巩固疗效。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83.5 芙蓉清解汤【来源】李丹初,《中国中医药报》【组成】芙蓉花15克,忍冬藤、蒲公英各20克,板蓝根、紫花地丁、车前草、泽泻各15克,黄柏12克,扁蓄15克,连翘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解毒、清热、利湿。

【方解】尿路感染,属于祖国医学“淋证”范畴。

急性发作期类似“热淋”、“血淋”,慢性发作类似“劳淋”等。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小便频急、淋沥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等。

正如《景岳全书》中指出:“淋之为病,小便痛涩滴沥、欲去不去、欲止不止者是也。

”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尿培养阳性,多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生长,菌落计数>10万/mm 3。

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明显增多。

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肾虚膀胱湿热和毒邪壅滞所致。

本方即是针对了湿热毒邪为患的根本原因,故疗效显著,实验结果亦证实该方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有利于消除尿道炎症。

方中芙蓉花、忍冬藤、连翘、蒲公英、地丁、板蓝根解毒祛邪,择用芙蓉花为主,其功凉血解毒,通涩消肿;与忍冬藤、蒲公英、板蓝根等合用,以增强解毒祛邪的功能,配伍车前草、泽泻、扁蓄、黄柏、木通等清热利湿之品,以达到解毒清热利湿的目的。

【主治】尿路感染。

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等。

【加减】尿检脓细胞增多在(++)~(+++)以上,伴小便涩痛,则重用芙蓉花;红细胞增多者,加丹皮,重用生地、生地榆凉血解毒;兼有少阳证候,加柴胡、青蒿;若膀胱湿热明显,重用忍冬藤、连翘、黄柏;如有心烦、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配用导赤散清心泄热。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83.6 金黄汤【来源】李汉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金钱草30克,丹皮、泽兰各9克,丹参12克,赤芍、大黄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

【方解】病因肾脏中有弥漫性的炎症浸润、肾实质有大小不等的肿胀,这些病理可能为中医称之为“瘀滞”的实质。

故方用丹皮、泽兰、丹参、赤芍、大黄活血化瘀,并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

更加金钱草利湿通淋。

诸药协同,能改善微循环的障碍,扩张血管,增加肾脏血流量,改善病灶局部的营养状况。

此方投用并不易形成抗药性,且抗菌谱广,故用之多效。

【主治】肾盂肾炎。

【加减】膀胱湿热型,加知母、黄柏、瞿麦、扁蓄、滑石;肝胆湿热型,加龙胆草、黄芩、柴胡、枳壳、黄柏;心火亢盛型,加导赤散;脾肾虚弱型,加补中益气汤;肾阳虚衰型,加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加菟丝子、旱莲草、龟板、生地。

【疗效】治疗30例,痊愈27例,有效2例,无效1例。

83.7 内托生肌汤【来源】岳美中,《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黄芪15克,甘草9克,乳香、没药各6克,杭白芍9克,丹参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内托生肌。

【方解】方用黄芪益气托毒,白芍敛阴柔肝,合黄芪扶正以助内托之功;乳香,没药,丹参活血通经。

诸药合用,共奏内托生肌之功。

【主治】慢性肾盂肾炎。

【加减】疲乏无力,重用丹参、黄芪;溲频而混,加茅根、通草、车前子;腰酸腰痛,加牛膝、续断、当归、首乌、巴戟肉或龟板胶、鹿角胶;面肿腿肿、加薏苡仁、防己、冬瓜皮;蛋白尿、脓尿及血尿,加龙骨、牡蛎、生地炭、茜草、黄柏、海螵蛸、阿胶或重用花粉;头痛,加枸杞、菊花;纳呆、脘胀,加黄连、砂仁、菖蒲、陈皮、枳壳;并发尿毒症用独参汤、外台茯苓饮、真武汤。

【疗效】临床运用多例,疗效满意。

【附记】本方适用于慢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正气已虚,但瘀滞肾络、湿热留恋、肾络受伤时,岳氏借用外科治疗疮疡之经验,首用托毒生肌之法,以冀受损之肾组织得到新生、修复。

本方实为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另辟蹊径。

83.8 益肾通淋汤【来源】李寿山,《名医治验良方》【组成】熟地15~25克,山萸肉、怀山药、肉苁蓉、鹿角霜各10~15克,黄芪20~30克,冬葵子10~30克,茯苓、石韦各15~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用】益肾健脾,淡渗通淋。

【方解】本证多因脾肾两虚,湿热毒邪内藏所致。

故方用熟地、山萸肉滋肾阴;肉苁蓉、鹿角霜温肾阳;黄芪、茯苓益气健脾;茯苓配冬葵子、石韦淡渗通淋。

诸药合用,共奏益肾健脾,淡渗通淋之功。

【主治】劳淋迁延证。

证见腰酸隐痛,时有小便频数,尿意不尽,少腹坠胀,时缓时急,遇劳加重,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

可用于慢性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盂肾炎。

【加减】兼阳虚寒凝者,小腹坠胀,会阴部冷痛,加桔梗,炒小茴香以温化湿浊通淋;兼气滞血瘀,湿热不净者,小腹坠胀刺痛,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舌下络脉淡紫粗长,加乌药、海金砂、丹参理气化瘀,清热通淋;脾虚气陷者,倦怠少气,夜尿不尽,点滴而出,少腹坠胀,迫注肛门,加党参、白术、升麻补中益气,升阳通淋;湿热明显者,小便涩痛,淋漓不断,选加萹蓄、瞿麦、赤小豆、蒲公英、海金砂;尿菌培养细菌难消者,加土茯苓、败酱草、连翘、马齿苋、白茅根等。

【疗效】临床屡用,颇有效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