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物理方法》第一章 复变函数解析

合集下载

《数学物理方法》第一章作业参考解答

《数学物理方法》第一章作业参考解答

《数学物理方法》第一章作业参考解答1. 利用复变函数导数的定义式,推导极坐标系下复变函数),(),()(ϕρϕρiv u z f +=的C-R 条件为∂∂−=∂∂∂∂=∂∂ϕρρϕρρu v vu 11 证:由于复变函数)(z f 可导,即沿任何路径,任何方式使0→∆z 时,z z f z z f ∆−∆+)()(的极限都存在且相等,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两条特殊路径,(1)沿径向,0→∆=∆ϕρi e z.ϕϕρρϕρρϕρρϕρϕρϕρρϕρρϕρϕρρi i e v i u e iv u iv u z f f −→∆∂∂+∂∂=∆−−∆++∆+=∆−∆+),(),(),(),(),(),(),(),(lim(2)沿半径为ρ的圆周,()()ϕρρρρϕϕϕϕϕ∆≈−=∆=∆∆+i i i i e i e e e zϕϕϕϕϕρϕϕρϕϕρϕρϕρϕρϕϕρϕϕρρϕρϕρϕϕρϕϕρϕρϕϕρi i i i e u i v ie iv u iv u e e iv u iv u zf f −∆→∆∂∂−∂∂=∆−−∆++∆+=−−−∆++∆+=∆−∆+1),(),(),(),(),(),()1(),(),(),(),(),(),(lim以上两式应相等,因而,ϕρρ∂∂=∂∂vu 1 ϕρρ∂∂−=∂∂u v 1 2. 已知一平面静电场的等势线族是双曲线族C xy =,求电场线族,并求此电场的复势(约定复势的实部为电势)。

如果约定复势的虚部为电势,则复势又是什么?解:0)(2=∇xy xy y x u =∴),(由C-R 条件可得C x x b x y u x b x v x b y y x v y x u y v +−=⇒−=∂∂−=′=∂∂+=⇒=∂∂=∂∂2221)()()(21),(C y x y x v +−−=)(21),(22电场线族为:(或者:由 +−=+−=∂∂+∂∂=222121),(y x d ydy xdx dy y v dx x v y x dv ,得C y x y x v +−−=)(21),(22)iC z i i C y x xy +−=+−−+=2222)(21w 复势为:若虚部为电势,则xy y x v =),(同理由C-R 条件可得Cx x A x y v x A x u x A y y x u y x v y u +=⇒=∂∂=′=∂∂+−=⇒−=∂∂−=∂∂2221)()()(21),(C y x y x u +−=)(21),(22C z ixy C y x +=++−=22221)(21w 复势为:3.讨论复变函数||)(xy iy x z f =+=在0=z 的可导性?(提示:选择沿X 轴、Y 轴和Y=aX 直线讨论)解:考虑当函数沿y=ax 趋近z=0时2)(ax z f = )1()1(||||lim )()(lim00+±=+∆−∆+=∆−∆+→∆→∆ia aia x x a x x a z z f z z f x z 可见上式是和a 有关的,不是恒定值所以该函数在z=0处不可导4.判断函数()()111)(2−++=−+=z z z z z z f 的支点,选定一个单值分支)(0z f ,计算)(0x f ?计算)(0i f −的值? 解:可能的支点为∞−=,1,1,0z 。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完整版)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完整版)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一、复变函数部分习题解答第一章习题解答1、证明Re z 在z 平面上处处不可导。

证明:令Re z u iv =+。

Re z x =,,0u x v ∴==。

1ux∂=∂,0v y ∂=∂,u v x y ∂∂≠∂∂。

于是u 与v 在z 平面上处处不满足C -R 条件, 所以Re z 在z 平面上处处不可导。

2、试证()2f z z=仅在原点有导数。

证明:令()f z u iv =+。

()22222,0f z z x y u x y v ==+ ∴ =+=。

2,2u u x y x y ∂∂= =∂∂。

v vx y∂∂ ==0 ∂∂。

所以除原点以外,,u v 不满足C -R 条件。

而,,u u v vx y x y∂∂∂∂ , ∂∂∂∂在原点连续,且满足C -R 条件,所以()f z 在原点可微。

()0000x x y y u v v u f i i x x y y ====⎛⎫∂∂∂∂⎛⎫'=+=-= ⎪ ⎪∂∂∂∂⎝⎭⎝⎭。

或:()()()2*000lim lim lim 0z z x y z f z x i y z∆→∆→∆=∆=∆'==∆=∆-∆=∆。

22***0*00limlim lim()0z z z z z z zzz z z z z z z z z=∆→∆→∆→+∆+∆+∆∆==+−−→∆∆∆。

【当0,i z z re θ≠∆=,*2i z e z θ-∆=∆与趋向有关,则上式中**1z zz z∆∆==∆∆】3、设333322()z 0()z=00x y i x y f z x y ⎧+++≠⎪=+⎨⎪⎩,证明()z f 在原点满足C -R 条件,但不可微。

证明:令()()(),,f z u x y iv x y =+,则()33222222,=00x y x y u x y x y x y ⎧-+≠⎪=+⎨+⎪⎩, 33222222(,)=00x y x y v x y x y x y ⎧++≠⎪=+⎨+⎪⎩。

数学物理方法第四版课后答案

数学物理方法第四版课后答案

数学物理方法第四版课后答案《数学物理方法第四版课后答案》第一章:复变函数1.1 复数与复平面题目1:将以下复数写成极坐标形式:a) z = 3 + 4ib) z = -2 - 5ic) z = 5i解答:a) r = √(3^2 + 4^2) = 5, θ = arctan(4/3)∴ z = 5(cos(arctan(4/3)) + i*sin(arctan(4/3)))b) r = √((-2)^2 + (-5)^2) = √(4 + 25) = √29, θ = arctan((-5)/(-2)) = arctan(5/2)∴ z = -√29(cos(arctan(5/2)) + i*sin(arctan(5/2)))c) r = √(0^2 + 5^2) = 5, θ = arctan(0/5) = 0∴ z = 5(cos(0) + i*sin(0)) = 5i题目2:计算以下复数的共轭:a) z = 3 + 4ib) z = -2 - 5ic) z = 5i解答:a) z* = 3 - 4ib) z* = -2 + 5ic) z* = -5i...第二章:常微分方程2.1 一阶微分方程题目1:求解以下一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a) \\frac{dy}{dx} + 2y = e^xb) \\frac{dy}{dx} - y = 3x^2解答:a) 首先求齐次方程的解,即 \\frac{dy}{dx} + 2y = 0观察到该方程的解为 y = Ce^{-2x},其中 C 为任意常数然后考虑非齐次方程的解,即 \\frac{dy}{dx} + 2y = e^x令 y = A e^{-2x},其中 A 为待定常数\\frac{dy}{dx} = -2A e^{-2x},代入方程得到 -2A e^{-2x} + 2A e^{-2x} = e^x解得 A = -\\frac{1}{4}∴ 非齐次方程的解为 y = -\\frac{1}{4} e^{-2x},加上齐次方程的解得到最终解 y = Ce^{-2x} - \\frac{1}{4} e^{-2x}b) 首先求齐次方程的解,即 \\frac{dy}{dx} - y = 0观察到该方程的解为 y = Ce^x,其中 C 为任意常数然后考虑非齐次方程的解,即 \\frac{dy}{dx} - y = 3x^2令 y = A e^x + B,其中 A、B 为待定常数\\frac{dy}{dx} = A e^x,代入方程得到 A e^x - (A e^x + B) = 3x^2解得 B = -3x^2∴ 非齐次方程的解为 y = A e^x - 3x^2,加上齐次方程的解得到最终解 y = Ce^x - 3x^2...通过以上两个例题,可以看出在解一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时,首先解齐次方程得到通解,然后根据非齐次项的形式确定待定系数,最后将通解与待定解相加得到最终解。

复变函数第一章

复变函数第一章
内点: N (z0 ) E
边界点: N (z0 )既有E的点,也有不是E的点,
集E的全部边界点所组成的集合称为E的边界,
记为 E.
3.开集: 所有点为内点的集合;
闭集: 或者没有聚点,或者所有聚点都属于它;
E' E,
有界集:
M 0,z E, z M, 或M 0,使E NM (0)
例 E {z | z 1}
例3: 设 z 1 ,试证 (1 i)z3 iz 3 .
2
4
证明: (1 i)z3 iz z (1 i)z2 i
z (1i z 2 i )
1 (1 2 1) 1 (1 1) 3
24
22
4
例4: 求复数 1 z 的实部,虚部和模.(z 1)
1 z
解:
1 1
z z
(1 z)(1 1 z 2
由几段依次相接的光滑曲线所组成的曲线 称为按段光滑曲线.
注:按段光滑曲线是可求长的,但简单曲线不一定可求长.
5 单连通区域
复平面上的一个区域D, 如果在其中任作 一条简单闭曲线, 而曲线的内部总属于D, 就称 为单连通域. 一个区域如果不是单连通域, 就称 为多连通域.
单连通域
多连通域
例 (1) 满足下列条件的点集是什么, 如果是区 域, 指出是单连通域还是多连通域?
E的每一点及圆周 z 1上点都是E的聚点, 圆周 z 1为E的边界,
E为开集.
4.聚点(极限点)的等价说法
(1) z0 E', (2) N (z0 ) E有无穷多点, (3) N (z0 )存在异于z0属于E的点, (4) N (z0 )含属于E的两个不同的点,
(5)
{zn}
E, lim n

第01章_复变函数

第01章_复变函数

a ib
a cos cos(2 ) cos(3 ) cos( n )
sin(n 1/ 2) sin( / 2) 2sin( / 2)
b sin sin(2 ) sin(3 ) sin(n )
WangChengyou © Shandong University, Weihai
(cos isin ) e i
1 i i cos (e e ) 2
(二) 无限远点 N 无限远点 A z S
1 i i sin (e e ) 2i
黎曼(Riemann) 复数球 球面
有限远点
WangChengyou © Shandong University, Weihai
数学物理方法
第1章 复变函数
17
ei /2 (ei( n 1/2) ei /2 ) W i /2 i /2 i /2 e (e e )
cos(n 1/ 2) i sin(n 1/ 2) cos( / 2) i sin( / 2) 2i sin( / 2)
WangChengyou © Shandong University, Weihai
数学物理方法
第1章 复变函数
14
例:计算 W a ib 解:令 z a ib z (cos i sin )
z a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1/2
W a ib z (cos i sin )
Argz
x
y
Argz 2kπ
(k 0, 1, 2,)
r
Argz
x
0 arg z 2π

复变函数第一章讲义

复变函数第一章讲义

引言复数理论的产生、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岁月。

复数是16世纪人们在解代数方程时引入的。

1545年意大利数学物理学家H Cardan ⋅在所著《重要的艺术》一书中列出并解出将10分成两部分,使其积为40的问题,即求方程(10)40x x -=的根。

他求出形式的根为55,积为25(15)40--=。

但由于这只是单纯从形式上推广而引进,并且人们原先就已断言负数开平方是没有意义的.因而复数在历史上长期不能为人们所接受。

“虚数"这一名词就恰好反映了这一点。

直到十八世纪,J R D Alembert '⋅⋅,L Euler ⋅等人逐步阐明了复数的几何意义与物理意义,建立了系统的复数理论,从而使人们缍接受并理解了复数。

复数函数和理论基础是在十九世纪奠定的,主要是围绕Cauchy 、Weierstrass 和Riemann 三人的工作进行的。

到本世纪,复数函数论是数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它的领域不断扩大而发展成庞大的一门学科,在自然科学其它学科及数学的其它分支中,复数函数论都有着重要应用。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教学重点: 复变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 教学难点: 复平面上点集的n 个概念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复数定义及其几何意义,熟练掌握复数运算 2、知道无穷远点邻域3、了解单连通区域与复连通区域 4、理解复变函数、极限与连续§1复数1、复数域形如z x iy =+或z x yi =+的数,称为复数,其中x 和y 均是实数,分别称为z 的实部和虚部,记作Re x z =,Im y z =;i =称为虚单位.两个复数111z x iy =+,222z x iy =+,12z z =1212,x x y y ⇔==.虚部为零的复数可看作实数。

因此,全体实数是全体复数的一部分.x iy +和x iy -称为互为共轭复数,记为x iy x iy +=-或x iy x iy -=+.复数四则运算规定为:121212()()z z x x i y y ±=+±+ 1212121221()()z z x x y y i x y x y =-++ 1121212122222222222(0)z x x y y y x x y i z z x y x y +-=+≠++易验证复数的四则运算满足与实数的四则运算相应的运算规律。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完整版)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完整版)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一、复变函数部分习题解答第一章习题解答1、证明Re z 在z 平面上处处不可导。

证明:令Re z u iv =+。

Re z x =,,0u x v ∴==。

1ux∂=∂,0v y ∂=∂,u v x y ∂∂≠∂∂。

于是u 与v 在z 平面上处处不满足C -R 条件, 所以Re z 在z 平面上处处不可导。

2、试证()2f z z=仅在原点有导数。

证明:令()f z u iv =+。

()22222,0f z z x y u x y v ==+ ∴ =+=。

2,2u u x y x y ∂∂= =∂∂。

v vx y∂∂ ==0 ∂∂。

所以除原点以外,,u v 不满足C -R 条件。

而,,u u v vx y x y∂∂∂∂ , ∂∂∂∂在原点连续,且满足C -R 条件,所以()f z 在原点可微。

()000000x x y y u v v u f i i x x y y ====⎛⎫∂∂∂∂⎛⎫'=+=-= ⎪ ⎪∂∂∂∂⎝⎭⎝⎭。

或:()()()2*000lim lim lim 0z z x y z f z x i y z∆→∆→∆=∆=∆'==∆=∆-∆=∆。

22***0*00limlim lim()0z z z z z z zzz z z z z z zz z=∆→∆→∆→+∆+∆+∆∆==+−−→∆∆∆。

【当0,i z z re θ≠∆=,*2i z e z θ-∆=∆与趋向有关,则上式中**1z zz z∆∆==∆∆】 3、设333322()z 0()z=00x y i x y f z x y ⎧+++≠⎪=+⎨⎪⎩,证明()z f 在原点满足C -R 条件,但不可微。

证明:令()()(),,f z u x y iv x y =+,则()33222222,=00x y x y u x y x y x y ⎧-+≠⎪=+⎨+⎪⎩, 332222220(,)=00x y x y v x y x y x y ⎧++≠⎪=+⎨+⎪⎩。

《数学物理方法》第1章复变函数与解析函数

《数学物理方法》第1章复变函数与解析函数

《数学物理方法》第1章复变函数与解析函数首先,复数是由实数和虚数单位i组成的数,形式上可以写成a+bi,其中a和b分别表示实部和虚部。

复数之间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与实数类似,只是需要注意虚数单位i的平方等于-1,即i²=-1接下来,复变函数是指自变量和函数值都是复数的函数。

对于复数z=x+iy,其中x和y是实数,我们可以将复变函数f(z)再拆分为u(x,y)+iv(x,y),其中u(x,y)和v(x,y)分别是实部和虚部。

如果在一些区域内u(x,y)和v(x,y)都是连续且可微的,那么f(z)就是该区域内的解析函数。

解析函数的几何意义是它可以通过无限次的微商得到。

解析函数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首先,解析函数的实部和虚部满足柯西-黎曼方程,即它们的一阶偏导数满足以下关系:∂u/∂x=∂v/∂y,∂u/∂y=-∂v/∂x。

其次,解析函数的共轭函数也是解析函数。

第三,解析函数可以表示为幂级数的形式,这是解析函数的显著特征之一、最后,解析函数在一些区域内的积分只依赖于积分路径,与路径无关。

这个性质被称为留数定理。

在复变函数的应用中,经常会遇到三个重要的方程:拉普拉斯方程、泊松方程和亥姆霍兹方程。

拉普拉斯方程是描述无源场的分布的方程,它的形式为▽²f=0,其中▽²表示拉普拉斯算子。

泊松方程是描述有源场的分布的方程,它的形式为▽²f=ρ/ε₀,其中ρ为电荷密度,ε₀为真空介电常数。

亥姆霍兹方程是波动方程的一个特例,描述了电磁场、声波、横波等的传播与干涉,它的形式为▽²f+k²f=0,其中k为波数。

综上所述,《数学物理方法》第1章复变函数与解析函数主要介绍了复数的定义、复变函数与解析函数的概念,以及解析函数的性质和三个重要的方程的应用。

对于学习物理或数学的同学而言,掌握复变函数与解析函数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数学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复变函数
第一节 复数
§1.1.1复数及其代数运算

1. 复数的概念 2. 代数运算
3. 共轭复数


1. 复数的概念
定义 对任意两实数x、y ,称 z=x+iy或z=x+yi 为复数。 其中 i 2 1 , i称为虚单位。 •复数z 的实部 Re(z) = x ; 虚部 Im(z) = y . (real part) (imaginary part) • 复数的模 | z | • 判断复数相等
i z i ( x iy ) y ix Re (i z ) y y3
O 2
x
(0, -1)
故 Re (i z ) 3图 形 为 平行于实轴的直线
x y 0
2 2
z1 z2 x1 x2 , y1 y2 , 其中z1 x1 iy1 , z2 x2 iy2 z 0 Re(z ) Im( z ) 0
一般, 任意两个复数不能比较大小。
2. 代数运算
•四则运算
定义
z1=x1+iy1与z2=x2+iy2的和、差、积和商为:
称向量的长度为复数z=x+iy的模或绝对值; 以正实轴 为始边, 以 向量OP为终边的角的 弧度数 称为复数z=x+iy的辐角.(z≠0时)
y (z)
模: | z || OP | r 辐 角 : Argz
记作
x2 y2 ,
y
P(x,y)
z r


z 0 OP 0
(三 角 不 等 式 )
o
z2
x
3. 三角表示法
x r cos 由 得 y r sin
4. 指数表示法
再 由Euler公 式: e i cos i sin得
z r (cos i sin )
z re i
引进复数的几何表示,可将平面图形用复数方程 (或不等式)表示;反之,也可由给定的复数方 程(或不等式)来确定它所表示的平面图形。 y (z ) 例1 用复数方程表示: (1)过两点 zj=xj+iyj
(conjugate)
( 2) z z
(4) z z 2 Re (z ) z z 2i Im (z )
1 z ( 3) z z Re(z ) Im( z ) x y 2 z |z|
2 2 2 2
z1 z1 ( ) z2 z2
例1 : 设z1 5 5i , z2 3 4i , z1 z1 求 , ( )及 它 们 的 实 部, 虚 部 . z2 z2
L z1 z
z2
(j=1,2)的直线;
(2)中心在点(0, -1),
半径为2的圆。 o x 解 (1) z=z1+t (z2-z1) (-∞<t <+∞)
(2)
z (i ) 2
y
例2 方程 Re(i z ) 3 表示 什么图形? 解 设 z x iy
( z)
Re (iz ) 3
z 5 5i (5 5i )( 3 4i ) 1 解: z 3 4i ( 3 4i )( 3 4i ) 2 35 5i 7 i 25 5
1 i 例2 : 求 1 i
4
1 i (1 i )(1 i ) i 1 i (1 i )(1 i )
o
x
x
z 0时, tan(Argz ) y / x
辐角无穷多:Arg z=θ=θ0+2kπ, k∈Z,
把其中满足 0 的θ0称为辐角Argz的主值, 记作θ0=argz。 z=0时,辐角不确定。 y x 0, y R arctan x 计算 x 0, y 0 arg z argz(z≠0) 2 y 的公式 arctan x 0, y 0 x x 0, y 0
§1.1.2 复数的表示方法


1. 点的表示
2. 向量表示法 3. 三角表示法
4. 指数表示法
1. 点的表示
易见, z x iy 一对有序实数 ( x, y ),
在 平 面 上 取 定 直 角 坐系 标, 则 任意点 P( x, y) 一 对 有 序 实 数 ( x, y) z x iy 平 面 上 的 点 P ( x, y )
z1±z2=(x1±x2)+i(y1±y2) z1z2=(x1+iy1)(x2+iy2)=(x1x2-y1y2)+i(x2y1+x1y2)
z1 x1 x2 y1 y2 x2 y1 x1 y2 z i 2 z2 | z2 | | z2 |2 ( z2 0)
•运算规律 复数的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与实数相同)即, z1+z2=z2+z1;
z1z2=z2z1;
(z1+z2)+z3=z1+(z2+z3);
z1(z2z3)=(z1z2)z3;
z1(z2+z3)=z1z2+z1z3 .
3.共轭复数
定义 若z=x+iy , 称z=x-iy 为z 的共轭复数. •共轭复数的性质
(1) ( z1 z2 ) z1 z2
( z1 z2 ) z1 z2

当z落于一,四象限时,不变。


当z落于第二象限时,加
当z落于第三象限时,减


y arctan 2 x 2

由向量表示法知
z2 z1 — 点z1与z2之间的距离
由 此 得: z 2 z1 z 2 z1 z 2 z1 z 2 z1
y
(z)
z1Biblioteka 复数z x iy可用平面上坐标为 ( x,y )的点P表示.
x轴 — 实 轴 y轴 — 虚 轴 此时, 平 面— 复 平 面 或 z平 面
点的表示:z x iy 复平面上的点 P( x,y )

数z与点z同义.
2. 向量表示法
z x iy 点P ( x,y ) OP { x , y } 可用向量OP表示z x i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