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11章12章13章综合试题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第十一、十二章检测

七年级生物第十一、十二章检测 2012.6姓名 班级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0分) 1. 构成肾单位的结构是A. 肾小球和肾小囊B. 肾小体和肾小管C. 肾小球和肾小管D. 肾皮质和肾髓质 2. 下表为甲、乙、丙、丁四人尿检的部分指标结果(-表示无,+表示少量,++表示大量),据表可以推断出A .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B .乙不可能患有糖尿病C .丙的尿液正常D .丁可能肾小球发生病变 3. 皮肤排出代谢废物主要通过A.汗腺B.皮脂腺C.毛细血管D.毛发4. 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 L ,而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5 L 。
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排尿意义的阐述中,不恰当的是A.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吸收B. 被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C. 人体排出尿能起到排出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含量的作用D. 为维持体内水分的相对平衡,人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一天内形成的原尿量5. 李先生在体检时,发现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则他体内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A .肾小囊或肝脏B .肾小管或胰岛C .肾小球或胰腺D .肾小球或垂体 6.正常人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不能进入肾小囊的物质是A .血细胞B .水C .无机盐D .葡萄糖 7.不属于人体排泄产物的是A .粪便B .汗液中的无机盐C .尿素D .呼出的二氧化碳 8.被称为“内分泌腺之首”的是A .甲状腺B .垂体C .肾上腺D .性腺 9.糖尿病是当今世界十大疾病之一,下列有关糖尿病的描述错误的是A .每年的11月14日为“世界糖尿病日”B .我国已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C .糖尿病患者一般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D .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方式,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是注射胰岛素制剂10. 用体重相近、发育正常且程度相似的甲、乙、丙3组雄性小狗进行内分泌腺切除实验,以研究内分泌腺体与分泌激素间的关系。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11章12章13章综合试题

2017年上期七年级生物下复习试卷(三)学号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原尿和尿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尿液中尿素的含量最高B 尿液中不含无机盐C 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基本相同D 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2、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肾小囊B、肾小管C、肾小球D、肾单位3、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A、膀胱B、输尿管C、肾D、尿道4、当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时,说明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收集管5、健康人肾小囊液中几乎不含有的物质是()A.水 B.尿素 C.蛋白质 D.无机盐6、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A、膀胱B、输尿管C、肾D、尿道7、粪便的排出叫做() A.排泄 B.排除 C.排遗 D.排外8、下列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②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③血液流经入球小动脉④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⑤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与蛋白质、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⑤④① C.③②①④⑤ D.③②①⑤④9、原尿成分和血浆成分相比是血浆中有()A.大分子的蛋白质 B.水 C .无机盐 D.葡萄糖10、某人的尿液中如果有红细胞,可能是肾脏的那一部分出了问题()A.肾小管 B.肾小囊 C.肾小球 D.膀胱11、下列不属于排泄的生理过程是()A、呼吸 B、排汗 C、排尿 D、排便12、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A.养料增加B.尿素减少C.氧气增加D.尿素增加13、泌尿系统中,从尿液形成到尿液排除的器官依次是()A.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体外 B.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D.输尿管→尿道→膀胱→体外14、正常情况下,肾小球的出球小动脉比入球小动脉中的大分子物质浓度()A.高B.低C.相同D.无法确定15、眼球内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A.角膜B.巩膜C.脉络膜D.视网膜16、某人的眼结构正常,但看物体模糊不清,可能的原因是()A.视神经传导中断B.视网膜脱落C.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损伤D.角膜损伤17、造成近视的病理原因是()A.眼球的前后径变短,物体在视网膜后成像 B.晶状体变形,发生实质性病变C.过度用眼导致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D.眼球调节结构过度紧张18、阳光明媚的夏天,你从野外回来,走进一间只有一个小窗户的屋子,这时你的感觉和瞳孔变化是()A.屋里很暗,瞳孔放大 B.屋子明亮,瞳孔放大C.屋子很暗,瞳孔缩小 D.屋子明亮,瞳孔缩小19、听觉感受器位于()A.半规管 B.前庭 C.耳蜗 D.咽鼓管20、声波形成到听觉形成需经过()①听小骨②鼓膜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外耳道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声波→①→②→③→④→⑤B.声波→④→②→①→③→⑤C.声波→④→①→②→③→⑤D.声波→④→③→①→②→⑤21、中耳炎是因为病菌从()A.外耳道进入中耳B.咽喉进入中耳C.咽鼓管进入中耳D.耳蜗进入中耳2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 C.脑神经和脊神经 D.大脑和小脑23、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脑的哪一部分()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24、下面对一条神经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条神经纤维就是一条神经 B.神经元的凸起叫神经C.神经系统的链状结构叫神经 D.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25、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尿液里常含有()A.红细胞B.白细胞C.蛋白质D.葡萄糖26、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A.大脑B.大脑皮层C.小脑D.脑干27、下列腺体中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A、甲状腺 B、垂体 C、汗腺 D、胰岛28、下列激素中,能激发并维持人体第二性征的是()A、生长素 B、性激素C、甲状腺激素 D、胰岛素30、目前,我国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的重要原因是()A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B 臭氧层出现空洞C 地震频繁D 人口过度增长31、从前的黄土高原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如今却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A、地球上出现温室效应造成的B、气候变得干燥造成的C、人类乱砍滥伐造成的D、地壳变迁造成的32、近年来,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1-12章期末复习题(苏教版)全面版

C.灰质分布在脑和脊髓的中央
D.白质分布在脑和脊髓的中央
• 7、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 活动的部位位于( B ) A.脊髓 B.脑干 C.脑神经 D.脊神经
•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B )
A.反射弧 B.反射 C.应激性 D.反应
C.红细胞
D.白细胞
• 7-12-1 《激素调节》
• 1、判断题:胰腺既能分泌消化液,又能分泌胰岛素 ( 错)
• 3、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是( A )
• A.甲状腺B.垂体C.胰岛D.肾上腺
• 4、内分泌 激素名称 腺名称
不足
过旺
垂体
生长激素 促激素
侏儒症
巨人症
内分泌腺之首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呆小症
7、声波传导到听觉形成需经过( B )
(1)听小骨(2)鼓膜(3)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4)外耳道(5)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A.声波 (1)(2)(3)(4)(5)
B.声波 (4)(2)(1)(3)(5)
C.声波 (4)(1)(2)(3)(5)
D.声波 (4)(3)(1)(2)(5)
THANK YOU
• 12、下列有关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D ) A.条件发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 B.条件发射必须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发生 C.条件反射是暂时的,可消退,非条件反射是 永久的 D.条件反射比非条件反射更重要
• 7-12-3 《感知信息》
• 1、瞳孔位于什么结构上( B ) A.角膜 B.虹膜 C.巩膜 D.脉络膜
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综合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 答案在前

第十二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吮奶”、“看到酸梅流唾液”、“吃肉流唾液”,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听相声哈哈大笑”,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
所以,人类的一个特有的反射活动是“听相声哈哈大笑”。
故选D。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有语言中枢的参与的反射。
2.【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反射活动是由反射弧完成的,如图所示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A.反射弧的组成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图中膝跳反射的路线为:→→→→,12345B.2是传入神经,其作用是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脊髓,C.人在睡觉时,一旦有蚊子叮咬也会拍打,这种反射是由脊髓控制完成的,属于简单的反射,D.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送往全身各处,肾上腺属于内分泌腺。
3.【答案】C【解析】皮肤的主要功能:保护功能;感觉功能;调节体温功能;分泌和排泄功能;吸收功能;新陈代谢功能。
寒冷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进而减少热量散失,故A错误;寒冷时,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热量的散失,故B错误;寒冷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肌肉收缩加强,进而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故C正确;寒冷时,垂体活动减少,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故D错误。
故选C。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皮肤的功能,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第十一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2.【答案】A【解析】肾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3.【答案】D【解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是原尿的形成过程,故A错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从原尿到尿液的过程,故B错误;输尿管只起到输送尿液的作用,故C错误;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其原因是膀胱的暂时贮存作用,故选D。
4.【答案】D【解析】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由肾皮质、肾髓质、肾盂构成;输尿管是泌尿器官。
故选D。
5.【答案】D【解析】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构成了肾单位;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构成了肾单位,故A、B、C错误。
故选D。
6.【答案】C【解析】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构成了肾单位,故A、B错误,C正确;皮质和髓质、肾盂构成了肾,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B【解析】动脉血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因此,在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中的液体分别是动脉血、原尿、尿液。
故选B。
8.【答案】A【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因此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水、无机盐、尿素。
故选A。
9.【答案】C【解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仍然留在血液中,其他物质会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中,形成肾小囊液,也叫原尿。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第十三章综合测试一、单选题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要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当前首要采取的措施是()A.开发畜牧业B.扩大旅游增加资金C.兴修水利D.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2.形成酸雨和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分别是()A.二氧化碳、氮气B.氮气、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二氧化硫3.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本国禁止使用含磷的洗涤剂,而他们的“宝洁”、“花王”等公司却在中国大量推销和制造含磷洗涤剂,这给我们的环境带来的危害是()A.土地沙化B.河湖水质恶化C.空气污染D.垃圾增多4.我国每年都要耗费大量木材用于制作教科书。
当前,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使用教科书的基础上,政府又推行了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政策。
制定这一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A.有利于卫生防疫B.为造纸厂创造经济效益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D.为了控制人口数量5.南方古猿的脑容量约为()mL。
A.500B.400C.550D.750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控制酸雨措施的是()A.减少工厂废气的排放B.减少煤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C.减少生活、生产废水的排放D.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7.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盲目的开发森林和草原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8.“绿色”的含义包括“绿化城市、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
“绿色奥运”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A.废旧电池随意乱扔B.我国从去年6月1日起将禁止生产使用超薄塑料袋C.尽量减少一次性木筷、餐巾纸、塑料袋等物品的使用D.同学间发电子贺卡代替赠纸质贺卡9.如图所示是2011年“水是生命”国际大学生海报比赛的金奖作品。
全幅作品呈沙漠的颜色,图幅上端有一浅滩水域,周围围满了各种动物:袋鼠、麋鹿、鹤……乃至人类。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12、13章精选试题(附答案)

七下第四单元第11、12、13章测试题一、选择题1.对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有重吸收作用的是()A.肾动脉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2.急性肾炎患者的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其病变部位可能发生在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集合管3.正常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尿液不含A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B葡萄糖和尿素 C尿素和血细胞D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4.下表为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的成分比较(单位:克/l00毫升)从表中数据可以推断液体乙是( )A.血液 B.原尿 C.血浆 D.尿液5.右图是正常人肾小管内某种物质的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该物质是A、尿素B、无机盐C、葡萄糖D、水6.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其原因是A.大部分水以水蒸气形势通过呼吸排出体外B.大部分水通过汗液排出体外C.大部分水随粪便排出体外D.大部分水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而回血液7.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
其主要原因是()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肾脏的控制作用C.膀胱的储存作用D.肾单位的泌尿作用9.尿液与原尿的成分相似,主要差异是尿液中缺少()A.血细胞B.无机盐C.葡萄糖D.大分子蛋白质10.人体内无机盐含量主要通过泌尿系统调节,此外汗液也可以排出部分无机盐.盛夏高温环境中,为及时补充因大量出汗而过多排出的无机盐,应适当补充一些()A.淡盐水 B.葡萄糖溶液 C.可乐 D.牛奶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排出体内废物的是()A.人出汗B.植物体落叶C.排尿D.小狗排粪便12.新陈代谢过程的代谢终产物有()A.水、无机盐、尿素、蛋白质B.粪便、水、无机盐、尿素C.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D.葡萄糖、尿素、水、无机盐13.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尿液里常含有()A.红细胞B.葡萄糖C.蛋白质D.白细胞14.确定狗已经建立“铃声——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正确的方法是 ( )A.给狗喂食时,狗分泌唾液B.铃声响起,再给狗喂食时狗分泌唾液C.铃声响起时,狗分泌唾液D.铃声响起时,狗不分泌唾液15.下列反射活动中,哪一项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A 聋哑学校的老师用手语给学生“讲故事”,学生感动地哭了 B.有人看见“酸梅”两个字就分泌唾液C 听说前面有梅林,士兵们缓解了饥渴D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16.小乐迷恋网络游戏,经医生检查他得了近视。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一章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一章测试卷1.与原尿相比,健康人的尿液中没有的成分是( )A.葡萄糖B.水C.无机盐D.尿酸2.取某个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所得到数据如下表(单位:A.P是葡萄糖,Q是无机盐B.P是氨基酸,Q是葡萄糖C.P是尿素,Q是无机盐D.P是尿素,Q是葡萄糖3.右图表示尿素在肾脏某结构内的浓度变化情况,该结构是( )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4.右图为人体局部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1、3是动脉血管,2是毛细血管,1、2、3内流动的均为动脉血。
则2的主要功能是( )A.过滤作用B.气体交换C.吸收养料D.分泌物质5.我们每天应喝适量的开水,这有利于( )A.代谢废物及时随尿排出B.对无机盐的吸收C.对葡萄糖的吸收D.肾小管的重吸收6.肾动脉与肾静脉内的血液成分相比,肾动脉的血液里( )A.尿素、尿酸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B.各种代谢产物均少C.尿素、尿酸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D.尿素、尿酸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多7.与肾小囊相连的,在尿的形成过程中它具有的作用是( )A.入球小动脉,过滤作用B.输尿管,重吸收C.肾小管,重吸收作用D.肾小球,过滤作用8.肾小球、肾小囊内流动的液体分别是( )A.动脉血、尿液B.静脉血、尿液C.动脉血、原尿D.静脉血、原尿9.患尿毒症的人要定期去医院做肾透析,目的是为了排出( )A.二氧化碳B.尿素C.水D.无机盐10.下列人体器官或系统中,不具有排泄作用的是( )A.大肠B.皮肤C.呼吸系统D.泌尿系统11.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A.氧气增加,尿素减少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C.氧气减少,尿素增加D.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12.从肾小囊中、肾小管的末端抽取的液体,分别是( )A.血液和原尿B.原尿和尿液C.原尿和血液D.血液和尿液13.以下不属于排泄废物的是( )A.排尿B.出汗C.呼气D.出血14.从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流出的液体分别是( )A.原尿、动脉血、尿液B.动脉血、原尿、尿液C.静脉血、原尿、尿液D.静脉血、尿液、原尿15.如图曲线表示某人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结构,那么B内的液体和C的结构名称分别是( )A.血液、肾小球B.原尿、肾小球C.原尿、肾小管D.尿液、肾小管16.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50~180升,而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这是由于( )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B.肾小囊的透过作用C.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肾单位的透析作用17.下图是正常人肾小管内某种物质的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该物质是( )A.尿素B.无机盐C.葡萄糖D.水18.右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上期七年级生物下复习试卷(三)学号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原尿和尿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尿液中尿素的含量最高B 尿液中不含无机盐C 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基本相同D 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2、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肾小囊B、肾小管C、肾小球D、肾单位3、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A、膀胱B、输尿管C、肾D、尿道4、当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时,说明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收集管5、健康人肾小囊液中几乎不含有的物质是()A.水 B.尿素 C.蛋白质 D.无机盐6、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A、膀胱B、输尿管C、肾D、尿道7、粪便的排出叫做() A.排泄 B.排除 C.排遗 D.排外8、下列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②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③血液流经入球小动脉④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⑤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与蛋白质、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⑤④① C.③②①④⑤ D.③②①⑤④9、原尿成分和血浆成分相比是血浆中有()A.大分子的蛋白质 B.水 C .无机盐 D.葡萄糖10、某人的尿液中如果有红细胞,可能是肾脏的那一部分出了问题()A.肾小管 B.肾小囊 C.肾小球 D.膀胱11、下列不属于排泄的生理过程是()A、呼吸 B、排汗 C、排尿 D、排便12、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A.养料增加B.尿素减少C.氧气增加D.尿素增加13、泌尿系统中,从尿液形成到尿液排除的器官依次是()A.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体外 B.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D.输尿管→尿道→膀胱→体外14、正常情况下,肾小球的出球小动脉比入球小动脉中的大分子物质浓度()A.高B.低C.相同D.无法确定15、眼球内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A.角膜B.巩膜C.脉络膜D.视网膜16、某人的眼结构正常,但看物体模糊不清,可能的原因是()A.视神经传导中断B.视网膜脱落C.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损伤D.角膜损伤17、造成近视的病理原因是()A.眼球的前后径变短,物体在视网膜后成像 B.晶状体变形,发生实质性病变C.过度用眼导致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D.眼球调节结构过度紧张18、阳光明媚的夏天,你从野外回来,走进一间只有一个小窗户的屋子,这时你的感觉和瞳孔变化是()A.屋里很暗,瞳孔放大 B.屋子明亮,瞳孔放大C.屋子很暗,瞳孔缩小 D.屋子明亮,瞳孔缩小19、听觉感受器位于()A.半规管 B.前庭 C.耳蜗 D.咽鼓管20、声波形成到听觉形成需经过()①听小骨②鼓膜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外耳道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声波→①→②→③→④→⑤B.声波→④→②→①→③→⑤C.声波→④→①→②→③→⑤D.声波→④→③→①→②→⑤21、中耳炎是因为病菌从()A.外耳道进入中耳B.咽喉进入中耳C.咽鼓管进入中耳D.耳蜗进入中耳2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 C.脑神经和脊神经 D.大脑和小脑23、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脑的哪一部分()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24、下面对一条神经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条神经纤维就是一条神经 B.神经元的凸起叫神经C.神经系统的链状结构叫神经 D.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25、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尿液里常含有()A.红细胞B.白细胞C.蛋白质D.葡萄糖26、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A.大脑B.大脑皮层C.小脑D.脑干27、下列腺体中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A、甲状腺 B、垂体 C、汗腺 D、胰岛28、下列激素中,能激发并维持人体第二性征的是()A、生长素 B、性激素C、甲状腺激素 D、胰岛素30、目前,我国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的重要原因是()A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B 臭氧层出现空洞C 地震频繁D 人口过度增长31、从前的黄土高原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如今却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A、地球上出现温室效应造成的B、气候变得干燥造成的C、人类乱砍滥伐造成的D、地壳变迁造成的32、近年来,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A、吸收灰尘,降低噪音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C、保持水土,调节气候D、以上三项33、下列哪项不利于环境保护()A.大力植树造林B.退耕还林还草C.使用电子贺卡D.使用一次性筷子34、下列哪项不属于大气污染引起的()A.酸雨 B.温室效应 C.水俣病D.臭氧层破坏35、目前,我国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A、焚烧B、填埋C、堆肥D、ABC三项都正确36、空气质量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哪些情况可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①长期生活在烟尘严重的环境中。
②生活在绿树环抱的山林中。
③与吸烟者同居一室。
④主动吸烟。
⑤居住在风景宜人的海摈。
⑥常年在没有防护设施的化工厂工作。
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②⑤D ①③④⑥37、下列哪种气体可以造成酸雨危害()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D、氮气38.下列哪种疾病与激素分泌异常无关()A.侏儒症 B.巨人症 C.夜盲症 D.糖尿病39.李大爷是糖尿病患者,你给他提供的治疗方案是注射()A.生长素 B.甲状腺素 C.胰岛素 D.肾上腺素40.完成反射的结构叫()A.神经元 B.反射弧 C.神经末梢 D.大脑41.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A.长突起B.神经元C.细胞体D.神经末梢42.属于复杂反射的是()A.瞳孔受到强光照射变小B.精彩的哑剧表演引起观众哈哈大笑C.误食有害的东西引起呕吐 D.吃巧克力引起唾液分泌4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方面的论述,经不起科学推敲的是()A.“望梅止渴”属于复杂反射,婴儿的吮吸反射属于简单反射B.脊髓的传导功能由其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完成C.小儿对排尿的抑制力较弱是由于脊髓的发育尚未完善D.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麻痹了小脑44.“中风”的病人四肢没有任何损伤,都出现了一侧肢体不能活动的症状,是因为哪个结构受损伤()A.肌肉 B.血管 C.大脑 D.脊髓45.体检时,医生常用小槌敲打膝盖下部的韧带,会使小腿前伸,被检查的这种行为受哪部分控制( )A.脑干B.脊髓C.小脑D.大脑46.在高级神经活动方面,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 )A.人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发生反应B.能形成多种条件反射C.形成的条件反射不会消退D.人能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条件反射47.参照右图分析判断:“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以免被震破的、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的、将外界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结构依次是()A.④①⑦⑧ B.④①⑤③C.⑧⑥⑤④D.④⑤⑧⑦48.小明在寒冷的环境中不由自主地打寒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因为他的体内产热大于散热B.这是人体防止体温下降的重要反应C.是由于骨骼肌不自主活动引起的D.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进行的49.下列哪项不利于环境保护()A.大力植树造林B.退耕还林还草 C.使用电子贺卡 D.使用一次性筷子50.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B.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C.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用煤和石油等燃料D.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51.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52.10年前某市有一条绿化非常好的街道。
炎热的夏日,人们走在绿阴道上,觉得心旷神怡,而今由于街道扩展,原来的绿化带被毁,而新的绿化带又没有成长起来,结果人们都不愿意在炎热的无遮的街道边走了。
这说明森林能()①遮阳光②释放氧气③调节气候④白天能释放CO2 ⑤晚上能产生氧气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④⑤二、连线题(共4分)、请用直线将泌尿系统的主要结构与其功能联系起来。
37、肾输送尿液 39、A.大脑①维持身体平衡输尿管贮存尿液 B.小脑②管理血液循环、呼吸等生命活动膀胱形成尿液 C. 脑干③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尿道排除尿液38、A.垂体①甲状腺激素 39、A、水污染①工厂排放的浓烟B.甲状腺②生长激素 B、大气污染②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污水C.肾上腺③肾上腺素 C、土壤污染③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D.胰岛④促甲状腺激素 D 噪声污染④向农田施加大量的化肥⑤胰岛素三.填空题 1.人体内废物排除体外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即和2.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和3.肾小球的一端连的血管叫、另一端连的血管叫4.生活垃圾一般分为三类:垃圾,如;垃圾,如;垃圾,如。
5、凡是腺体的分泌物直接进入,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的一类腺体叫内分泌腺。
6、反射有两类,如手偶然碰到了火,就会立刻缩回来,这属于反射;吃过酸梅的人,见到酸梅就会分泌唾液,这属于反射。
条件反射必须在参与下才能实现。
7、人类的条件反射是非常丰富的,动物只能对有具体特征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可是人类还能对由这些特征抽象出的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四、识图作答题1、下面是肾的滤过作用示意图,看图回答问题。
(1)每个肾大约包含个肾单位,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中,形成。
(2)选择:以下属于毛细血管球结构的是()A.肾小体 B.肾小管 C.肾小球 D.肾小囊(3)选择:以下不可以叫做排泄废物的是()A.人体内多余的水 B.尿素、尿酸 C.粪便 D.无机盐2、看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示意图回答:BA(1)物像A反射的光线,透过 ,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折射作用落在上形成的物像B。
(2)视觉形成的部位在区域。
(3)如果长期用眼不当,会造成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会落在视网膜的,所以看不清物体,这就是近视。
3、上面是A、B、C三人尿液检验值试分析:(1)属于正常尿液成分的是,理由是。
(2)说明肾小球有病变的是,理由是。
(3)可能是为尿毒症患者的是,理由是。
4、有一位同学在做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实验时,提出的问题是: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作出的假设是:酸雨使种子不能萌发。
B A他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成了“模拟酸雨”,并且把PH值控制在4.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