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学习使用容器和水量计测量物体的体积。

3. 掌握质量和体积的基本概念和计量方法。

实验器材:1. 天平2. 容器3. 水量计4. 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实验步骤:1. 测量物体的质量:a. 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调整使其水平。

b. 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盘中,等待天平指示的数值稳定。

c. 记录下物体的质量。

2. 测量物体的体积:a. 准备一个容器,并将其放在水量计中。

b. 将容器充满水,并记录下水量计的示数。

c. 将待测物体完全浸入容器中,使水位上升,并记录下新的水量计示数。

d. 计算物体的体积。

实验数据:物体1:质量:50g体积:25cm³物体2:质量:75g体积:30cm³物体3:质量:100g体积:35cm³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一个标志物体惯性的量。

而体积则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一个描述物体大小的量。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使用容器和水量计测量物体的体积。

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不同质量的物体可以具有相同的体积,而不同体积的物体也可以具有相同的质量。

这是因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两个独立的属性,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实验中使用的天平和水量计是常见的物理实验仪器。

天平通过测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

而水量计则通过测量液体的位移来计算物体的体积。

这些仪器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中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质量和体积的概念。

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规律。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物理学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以及如何使用容器和水量计测量物体的体积。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实验报告答案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实验报告答案

水沸腾实验报告实验前的思考:1、你要对桌面上的水做什么它才可以沸腾呢?加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2、你看到什么现象就知道水处在沸腾状态?有大量气泡生成,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3、你认为影响加热时间长短的因素有什么?水的质量多少和水的初温4、实验过程你需要记录什么数据?加热时间和水的温度实验目的: 探究水沸腾中的物理知识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机械停表、火柴、温度计、烧杯、石棉网实验步骤:1、自下而上组装仪器;2、往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3、点燃酒精灯开始对水进行加热;4、直至温度达到90℃开始计时,每隔1min中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填入表格中。

5、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后的温度、气泡、声音的特点,并进行对比填入表格。

6、根据水沸腾中观察到的现象思考相关的问题。

表格一沸腾前沸腾时温度气泡声音温度气泡声音逐渐升高由大变小沸腾前声音较大保持不变由小变大沸腾后声音较小表格二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水的温度/℃90℃一、思考、讨论、回答:1、水要沸腾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达到沸点并不断吸热2、水沸腾前后气泡、声音和温度特点对比。

沸腾前温度逐渐上升,临近沸腾底部生成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变小,产生的声音较大。

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底部生成的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产生的声音较小。

3、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的原因分析?沸腾前底部的水接近热源,温度高于上部的水,整杯水的温度是底部高温越往上温度逐渐减低。

由于底部的水吸热先汽化成水蒸气形成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遇冷,体积缩小。

4、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的原因分析?沸腾时整杯水的温度相同,水吸热后不断汽化成水蒸气,因此气泡就越变越大了。

5、沸腾时气泡上升的原因分析?气泡上升的原因是气泡里的是水蒸气,水蒸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会上浮。

或气泡所受到的浮力大于气泡所受到的重力,因此而上浮。

6、水沸腾过程属于什么物态变化?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

7、什么现象说明水的内部也发生着物态变化?沸腾时水内部的气泡由小变大,这表明内部的水吸收热量后由液态变为气态生成水蒸气逐渐加入气泡使气泡越变越大。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实验报告单

1.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一、实验目的
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刻度尺的量程 0~20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1 mm,零刻线是否磨损否。

2.记录数据:
物理课本长 300 mm,宽 210 mm。

硬币的直径 25 mm。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20 mm,线圈圈数 10 ,细铜丝的直径 2.0 mm。

八年物理上分组实验记录(1-14页)

八年物理上分组实验记录(1-14页)
3.测量钢丝的直径,由于钢丝太小,我们不能直接测得出,所有我们借用多成测出的方法,在铅笔上用钢丝绕上若干圈,这时我们测出它的总长度,再用测得的数除去圈数,这就大约可以确定钢丝的直径了。
实验结论:对数时要注意看好,读数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物理实验记录
八年级第一学期
物理实验记录
八年级第一学期
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知道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过程:
1.把一定量的海波和蜡分别放入试管中后,放在火焰上加热,
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变化,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把海波已熔化的试管放入冷水中冷却,再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3.更换固体蜡块重复实验。
实验结论:海波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石蜡没有。
物理实验记录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器具及材料:停表
实验目的:练习停表的使用,学习测量时间
实验过程:
1.观察停表。
2.用停表测量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s,
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
实验结论: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物理实验记录
八年级第一学期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过程:
1.测石块的密度
(1)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3)用细棉线系好小石块放入量筒的水中,记下水上升的体积。
(4)把实验记录的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2.测食盐水的密度
(1)测出玻璃杯和食盐水的总质量。
(2)把一部分食盐水倒入量筒中记下体积。
3.测量水的质量
(1)先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报告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大柳九年制学校理化组2014年9月1日目录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四、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 4 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九、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十二、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1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班级: 实验人: 试验时间:审核: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测量前“三观”:一观: 二观: 三观:2、测量时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 ;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进行试验: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评估交流: 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1) 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 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被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2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报告班级: 实验人: 试验时间:审核: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观察停表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 ;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2、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 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

评估交流: 大家的测量结果是否相同。

3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班级: 实验人: 试验时间:审核:实验名称: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试验:1、在操场上用测出奔跑的路程s1=20米,s2=30米。

2、用测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时间t1,跑30 米所用的时间t2。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报告册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报告册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学校班级姓名时间目录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3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 4四、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5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6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7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8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9九、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 10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1 十一、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2 十二、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13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测量前“三观”:一观:二观:三观:2、测量时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进行试验: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评估交流: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教师评分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观察停表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2、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 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

评估交流:大家的测量结果是否相同。

教师评分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试验:1、在操场上用 测出奔跑的路程1s =20米,2s =30米。

2、用 测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时间1t ,跑30 米所用的时间2t 。

3、根据公式tsv 求出两次奔跑的平均速度。

评估交流: 自己记时好还是请同学计时好。

教师评分四、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试验:(一)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4、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初二上物理实验报告

初二上物理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初二上物理实验报告篇一: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实验装置:实验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按上图组装器材。

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3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目的: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5、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实验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5、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5篇]

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5篇]

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5篇]第一篇: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 2 个(规格相同),钩码 2 个,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2.记录数据:手的拉力F /N 钩码受到的重力G /N A 弹簧测力计示数 F 1 /N B 弹簧测力计示数 F 2 /N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 5 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4)将 5 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与结论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N,分度值为N。

实验次数物理量 1 2 3 4 5 质量 m/ kg重力 G/ NG /m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实验目的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

(2)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测出压力 F=G 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3)改变压力,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测出木块压力 F>G 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精选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用刻度尺测长度 实验目的 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实验器材 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j精选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刻度尺的量程 ,最小刻度值 ,零刻线是否磨损 。 2.记录数据: 物理课本长 ,宽 。硬币的直径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线圈圈数 ,细铜丝的直径 。

回答问题 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填“偏大”、“偏小”)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j精选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 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6.整理器材。 j精选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 ,最小刻度值 。 2.记录数据:

手指的感觉(热或冷) 估测温度 实测温度

回答问题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j精选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测定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 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j精选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物理量 路程s 时间t 平均速度

第一次 第二次

回答问题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j精选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j精选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记录数据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第一次 第二次 2.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回答问题 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j精选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实验器材 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5)整理器材。 j精选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凸透镜的焦距f = 2.记录数据: 物距u的范围 成像情况 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3.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 、 、 像。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时,成 、 的(放大、缩小或等于物体大小) 像。

回答问题 当物距u=2f或fu时凸透镜成像还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j精选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 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滴管 盐水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 检查器材。 2. 记录总质量。 3. 测盐水的体积。 4. 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5. 计算盐水的密度。 6. 整理器材。 j精选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 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 ,量筒的最大刻度值 ,量筒的最小刻度值 。

烧杯和盐水 的总质量(g) 量筒中盐水 的体积V(cm3) 烧杯和剩余 盐水的质量(g) 量筒中盐水 的质量m(g) 盐水的密度 (kg/m3)

回答问题 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j精选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学习测物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砝码、量筒、滴管、细线、小卵石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 检查仪器。 2. 观察天平、量筒的刻度。 3. 天平调0. 4. 系好卵石,称出质量并记录。 5. 100㏕量筒中装入50㏕水。 6. 将卵石放入量筒中,读数,记录。 7. 计算卵石的密度。 8. 整理仪器。 j精选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卵石质量 水的初容积(V1) 水的末容积(V2) 卵石体积(V2-V1) 卵石密度

50㏕ ㏕

回答问题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j精选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测盐水的密度 实验目的 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滴管 盐水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 检查器材。 2. 记录总质量。 3. 测盐水的体积。 4. 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5. 计算盐水的密度。 6. 整理器材。 j精选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 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 ,量筒的最大刻度值 ,量筒的最小刻度值 。

烧杯和盐水 的总质量(g) 量筒中盐水 的体积V(cm3) 烧杯和剩余 盐水的质量(g) 量筒中盐水 的质量m(g) 盐水的密度 (kg/m3)

回答问题 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