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冀教版三年级上全册科学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上全册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执教人:刘云敏1、亲历科学【教学目的】1. 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

2.推理归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

按课文要求准备。

2. 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

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题,不解释为什么。

3.参考实验: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

4.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5.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讨论。

注意:让学生提问题,首先让学生有问题,其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机会。

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问题的训练。

二、体验活动1.提现成问题“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2.让学生自己填写“我认为”。

3.两人一组体验,交换角色体验。

4.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5.填写我的解释。

6.交流我的解释。

三、小结: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上要解释清楚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

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科学这一门学科将会学得更好,同学们一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性。

注意:重点是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要纠缠学生答案的对与错。

2、认识自己【教学目的】1.探究过程和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而且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培养学习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科学的探究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现象难点:什么是变异现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全家福照片、投影片、性状遗传的录像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两位同学的长相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2.他们长的不一样,那他们像谁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像谁”的问题。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5篇)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5篇)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5篇)第一篇: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身边的材料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4、STSE目标:(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教学重点:、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学难点: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问题:教师: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中的钥匙,用力试试!会弯吗?生齐:不会。

教师:对了,它很硬,那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学生:是用铜做成的。

教师:钥匙是用材料铜制作成的。

请同学讨论一下:钥匙是铜,铜就是钥匙这句话对吗?(二)解决问题: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1:那钥匙是铜做成的。

学生2:铜也不能开锁啊!学生3:对,钥匙不能说是铜,它是让我们来开锁的工具,只是它由铜来做成,而铜是材料,还不能使呢!学生汇报:老师,这话错了,钥匙虽说是铜做成的,但它能用来开锁,而铜则成为材料。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多好啊!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有一定的功能;可材料只能用来组成物品。

下面每组的桌子上有很多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呢?我们先找出物品的材料,可以用“**是由材料**制成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给这些物品按材料来分类,把物品的名称写在书的圆圈中及探究记录单中,好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编版)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编版)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十六世纪的德国,由城镇主办,教习实用知识和新教教义。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流程与方法: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学习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学习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学习流程】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

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精编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

【精编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工作计划及进度表)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观察与测量、材料、物质的状态、溶解与分离、常见的力”五个核心概念和一个科学擂台活动“制作水火箭”。

本册教材侧重对学生的: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观察与测量》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选择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开篇,体现出了知识源自于生活的目的《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物质的状态》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对周围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学生们对不同物体的不同形态之间的相互转换活动所吸引;关于物体的不同形态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溶解于分离》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

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

《常见的力》单元解读: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常见的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并能够将各种不同的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灵活掌握。

二、学情分析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

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

他们已习惯于语数课堂上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比较欠缺。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由于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课,一切对学生来说都非常新鲜,因此对学习《科学》具有较浓厚的兴趣。

但也正是由于初次接触《科学》课,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都需要教师的悉心培养。

二、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由《绪论》《动物和植物》《土壤》《水》《空气》《食物与健康》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

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

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

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三、教学目标: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冀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期备课内容与分析:本册主要围绕“结构与系统”这组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以及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内容。

本册共计五个单元、22个课題,旨在小学科学学习结東时,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内化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

本册总目标:1、能意识到系统是有一结相层次的。

系统中的成员是相互协同工作的,尽管每个版飘每层结构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但都生命出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中有米生物多样性、能量与能源、大阳系等内容,鼓励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在充分体验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猜想预测能力、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思维方法和能力以及设计与制作能カ、建立科学模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始终保持对探索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不同能量形式间的转化与控制、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太阳系的组成等的兴趣,逐渐料爱生命,保护生物资源、节约能源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名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从体的角度分析系统中发的各现象,系统成员中的相互关系半生大胆想方面分事物的发展;体验感受系统结构和谐、对称的科学美。

3、能认识更多的生物种类,通过比较、推理、归纳某类生物的主要特性,能说出生物的生长需要能量,了解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而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知道能源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能说出大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及大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4、能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认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发霉、腐烂等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保护生物资源的方案:能设计制作一些能量转化装置、节能装置。

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能量能源问题;能大胆想象,关注科技发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有关太阳系的开发、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案,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决策,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系统、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四周存在着很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四周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流程与方法: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看和识别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展进一步讨论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重点】观看和识别身边不同的材料【学习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学习预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学习流程】一、观看我们四周的材料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头学习材料,板书材料。

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沟通记录的状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推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完毕后,在小组内争论以下问题: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6.在小组沟通的根底上,全班沟通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二、观看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1.我们四周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方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争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沟通各组的记录状况,有不同意见的准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准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方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力量。

【精编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

【精编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工作计划及进度表)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观察与测量、材料、物质的状态、溶解与分离、常见的力”五个核心概念和一个科学擂台活动“制作水火箭”。

本册教材侧重对学生的: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观察与测量》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选择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开篇,体现出了知识源自于生活的目的《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物质的状态》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对周围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学生们对不同物体的不同形态之间的相互转换活动所吸引;关于物体的不同形态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溶解于分离》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

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

《常见的力》单元解读: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常见的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并能够将各种不同的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灵活掌握。

二、学情分析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

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

他们已习惯于语数课堂上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比较欠缺。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亲历科学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科学课是学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

(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认识图标: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

评: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

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评: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
板书指导读图: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
指导提问: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

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你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

巡回指导。

评: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
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指导猜测:请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把你的猜测写在记录本上。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