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科学-成语淘宝话健康_3. 运动养生
《诗句谚语成语中的科学知识》

科学的发展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作品 都以科学为题材或背景,展现了科学与文学的交融。
文学与科学相互启发
文学作品中的科学描绘和科学知识的运用,可以启发人们 对科学的兴趣和思考;同时,科学的发展也给文学创作提 供了新的素材和视角。
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对话
传统智慧的科学内
自然现象的比喻
80%
雷电
成语“雷霆万钧”形容力量极大 ,体现了雷电的强大力量。
100%
潮汐
成语“水涨船高”形容事物随着 环境的变化而自然发展,与潮汐 现象相似。
80%
气候
成语“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 ,温暖宜人,与好的气候条件相 联系。
科学思维的体现
观察
成语“明察秋毫”形容观察细 致入微,体现了科学思维中对 观察的重视。
详细描述
例如,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了温度变 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这是由于热传导原理。
生物习性的科学解读
总结词
诗人通过对动物和植物行为的观察 ,用诗歌表达了生物习性的科学知 识。
详细描述
例如,诗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 待无花空折枝”描绘了植物的生殖 过程和采摘时机的重要性。
总结词
诗人通过对动物和植物行为的观察 ,用诗歌表达了生物习性的科学知 识。
05
从诗句谚语成语中学习科学的方法
挖掘隐含的科学知识
挖掘诗句谚语成语中隐含的科学知识,如“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蕴含着气象学的知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蕴含着遗传学 的知识。
通过对诗句谚语成语的深入分析,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有 助于增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对比现代科学的解释
将诗句谚语成语中的解释与现代科学 的解释进行对比,理解其中的异同点, 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成语是中国语言中的精华,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也反映了历史、民俗和社会生活。
在一些成语当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这些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文化的载体,下面就来看看成语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1. 一箭双雕成语“一箭双雕”常用来比喻一举两得,也可以形容一举多得。
这个成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知识支撑,那就是物理学中的弹道学知识。
弹道学是研究炮弹、导弹、火箭等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而“一箭双雕”恰恰是通过一次弹道射击就能达到双重效果,可以说这个成语深刻反映了物理学中的弹道学原理。
2. 守株待兔“守株待兔”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比喻不劳而获的行为。
然而这个成语中也蕴含了一些生物学知识。
兔子喜欢吃树皮,有时候兔子会在树边拱土,与树干发生接触。
当兔子频繁出现这种行为时,会伤害树木。
中国古代有一则故事是,有一位农夫发现一只兔子被绊倒死在自家树边,于是就守在那株树下,希望能再次捕获到兔子,最终获得了更大的收获。
这个成语从侧面反映了植物生长与动物活动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
3. 捷足先登成语“捷足先登”来源于《战国策》,“捷足”形容行动迅速、走得快,“先登”形容先登山顶。
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知识。
在地理学中,登山是指攀登山峰,登高望远,寻找充足的水源,搜寻食物等。
而生物学方面,动物常常需要迅速行动捕食或逃脱危险。
“捷足先登”体现了一种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4. 画龙点睛成语“画龙点睛”源自《韩非子·五蠹》,比喻点化作品中的关键之处。
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绘画艺术中的某些科学知识。
在绘画艺术中,画龙点睛是指在画龙的眼睛上下功夫,通过画出龙的眼睛来增强作品的神韵和形象的感染力。
这个成语通过画龙来抒发了一些关于动物的形象知识,表达了作者对作品的精心雕琢与点睛之笔。
5. 火上加油“火上加油”是一个形象的成语,用来形容进一步加重了某种不好的事情。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成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许多成语都融合了科学知识,反映了古代先贤对自然、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认识。
通过学习成语中的科学知识,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启发和指导。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经典的成语,探讨成语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我们来谈谈“鱼米之乡”。
这是一个形容土地肥沃、出产丰富的成语,意味着这个地方出产的粮食和鱼类都很丰富。
背后蕴含的是中国古人对耕作与渔业的认识。
古人在农耕和养鱼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他们深知肥沃的土地可以出产丰饶的粮食,而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则适合养鱼,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
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在农业和渔业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智慧。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知天命”。
这是一个形容接受现实、顺应天命的成语,意为了解自己的处境和局限,顺应自然规律。
古人认为天地有序,人生充满了无常和变化,顺势而为是明智的选择。
这表明古代中国人对自然规律和人生命运的认识。
他们相信天命无法逆转,只有顺应天命,才能够获得安宁和幸福。
这同样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规律和人生命运的科学认识。
再来,我们来谈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是一个警示人们要警惕微小事物可能对整体造成破坏的成语,意为只要有一点点破坏就会导致整体的崩溃。
这个成语蕴含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他们深知微小的力量也可能对整体产生重大影响,这同样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警惕微小的事物对整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再来,我们谈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是一个比喻比喻人生无法停滞,只有前进才能不败的成语。
古人认为水势顺流而行,如果逆水行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否则就会后退。
这个成语蕴含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规律和运动学的认识。
他们深知水流的力量和方向,认为顺势前行才能够取得胜利。
这同样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顺应自然规律,逆水行舟只会事倍功半。
我们来谈谈“破釜沉舟”。
成语中的科学-成语淘宝话健康_5. 情志养生

心旷神怡——不同类型人的调节心情养生法成语故事北宋著名政治家及文学家范仲淹在其著名的作品《岳阳楼记》中,为后世留下了千古不朽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该名言及文中美景的诞生源于下面一个故事。
范仲淹有一位好朋友名叫滕子京。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皇帝任命担任了岳州知州,为了保护文物,造福后代,滕先生于走马上任的第二年大兴土木,重修了当地的著名建筑岳阳楼(在今岳阳市)。
当重建完工,望着巍峨高耸、金碧辉煌、焕发了青春的岳阳楼时,滕先生兴奋之情难于言表,终于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决定邀请好友范仲淹一起登楼远眺,举杯畅饮、共赏美景,并且请范仲淹为岳阳楼写篇记述文章。
在一个春风和暖、阳光明媚的清晨,范仲淹与滕先生携手登上了晨光初照的岳阳楼。
当他们逼望着空旷辽阔的远景,欣赏着画卷般的碧水青山,观看着水鸟成群的美丽景色时,一种登高望远,心胸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
在阳光沐浴、清风吹拂、香烟缭绕、天籁古乐声中,两人酒逢知己,推杯换盏,心情特别舒畅,精神十分愉快,此时此刻,一切个人的荣辱得失都被置之脑后,只留下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在超越时空、遨游神思之际,文学家范仲淹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写就了著名的《岳阳楼记》一文,文中作者描绘了不同时令、不同气候条件下,登上岳阳楼所能欣赏到的不同美景,并借以抒情咏志,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恬淡胸怀,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志向。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成语释义)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
心旷神怡指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养生道理)在中医理论中,心,作为五脏之首,除具有人们通常所熟知的“主血脉”即心脏泵血,与血液循环有关外,它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生理功能就是“心主神志,在志为喜”,意思是:心脏还具有调节精神状态的功能,与精神思维活动有关。
只有心脏的结构正常,功能健全,才能保证它主管的精神活动的正常,换句话说就能使人感觉心情舒畅。
关于科学的成语

关于科学的成语科学赐予人类的最大礼物是什么呢?是使人类相信真理的力量。
很多关于科学的名言和成语都是对科学进行的深刻描述,以下是店铺分享的关于科学的名言和成语的内容,希望你喜欢!关于科学的成语精益求精废寝忘食持之以恒有始有终寻根问底一丝不苟勤学苦练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学而不厌不耻下问锲而不舍追根求源一清二白大义灭亲大公无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万无一失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百炼成钢发愤图强坚持不懈迎难而上不容置疑按名责实循序渐进金石为开窥斑知豹醍醐灌顶求真务实百折不挠逐夲求源白首穷经一丝不苟阐幽发微知难而进刨根问底孜孜不倦锲而不舍鞭辟入里举一反三抱朴守贞不求甚解实事求是关于科学的名言1) 热爱真理的人在没有危险的时候爱着真理,在危险的时候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希腊)2) 智力决不会在已经认识的真理上停止不前,而始终会不断前进,走向尚未被认识的真理。
——布鲁诺(意大利)3) 真理就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和证明了它。
——伽利略(意大利)4) 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
——爱迪生(美国)5) 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杜威(美国)6) 科学赐予人类的最大礼物是什么呢?是使人类相信真理的力量。
——康普顿(美国)7) 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
——法拉第(英国)8) 在科学工作中,不愿意越过事实前进一步的人,很少能理解事实。
——赫胥黎(英国)9) 如何辨别有希望的线索,是研究艺术的精华所在。
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能按其本身的价值而不是根据主宰当时的观念去判断佐证的科学家,最有可能认识某种确属新东西的潜在意义。
——贝弗里奇(英国)10) 在科学上最好的助手是自己的头脑,而不是别的东西。
——法布尔(法国)11) 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
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
——居里夫人(法国)12) 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个人”。
成语中的科学-成语淘宝话健康_附录2

阴虚体质养生方阳虚体质养生方气虚体质养生方血虚体质养生方阳盛体质养生方血瘀体质养生方痰湿体质养生方气郁体质养生方白内障方除眼屎方补肾明目方治未病方早治病方防传变方防风寒方防寒湿方防暑热方防湿热方失败对策成功对策人生对策环境对策因吐导吐方因咳祛痰方因汗发汗方尿因利尿方便因通便方助消化方健脾胃方健脾祛痰方泻停方止痢方减肥方降压方安胃安眠方养胃安眠方活血安眠方温胃安眠方感冒姜汤止呕姜方痛经姜汁暖手足方解酒姜饮健胃姜汤醋熏方软管汤降脂方服饰脱敏方粗衣养生方素食养生方甜味养生方酸味养生方苦味养生方辣味养生方成味养生方治吐泻方荨麻疹方健肠胃方保颈椎方强腰椎方增视力方车内香囊摩手足方益智方健脑方练前奶练后茶练前甜练后盐宽胸香囊宽心操掐足健脑法顺经方倒经灸方鼻塞止血法.冷敷止血法六适动养法三静静养法守阴精法行气血法清爽饮温暖汤暖脐袋衣宽法心宽法气定法神闲法进门振衣法回家洗足法临睡摩头法睡前捏脚法更衣而眠法少衣而眠法择衣而眠法护衣而眠法养阴怡神方温阳怡神方活血怡神方补气怡神方养血怡神方宁心怡神方消液怡神方利水怡神方排忧解虑方调抑郁方舒心除疑方解心结方安眠方除恶梦方鸡子黄方提神方开窍方开胸解郁方振奋元阳方养心镇惊方补肾止惊方活血镇惊方望梅止渴汤乌梅茶玉竹粥山麦粥润燥饮养阴方葛粉粥乌梅丸止泻方求实方定心方早治方耐心开导法消除疑虑法增进信心法以恐治喜法以怒治思法以喜治悲法以悲治怒法无忧汤忘忧散心灵鸡汤补心镇狂方养心止狂方狂乱调养方清心养性方养心养性方解郁养性方调神养性方降压枕明目枕安眠枕解毒枕安生枕开闸放水方补土运水方分洪泻浊方清头目方明目方清头利咽方慎居法慎养法护颈椎方护腰椎方护眼睛方护脾胃方美目芝麻蛋猪肉炖海带黑豆养眼方苜蓿炒羊肝止咳方降压方外痔方腮腺方皮炎方黄疸方蛇皮方滋阴镇惊方补气定惊方重镇止惊方化痰定惊方补气养血方补心壮胆方滋阴息风方健脾化痰方疏风脱敏方护心调养方活血美容方减排气方补肾止气汤缩尿汤金匮肾气丸补肾固泉汤止泻方关门汤固肠方物理疗法心理疗法手术疗法术后排气方术后固肠方术后清肠方术后止痛方术后利尿方咳喘方平卧方益气平喘方高原病方气管炎方牙齿脱敏方护唇方补肾固齿方吐血方呕血方尿血方便血方崩漏方调心率方通心脉方活心血方除胸闷方补气止汗方滋阴止汗方温阳止汗方固涩敛汗方清热止汗方手足汗方治尿厥方治冷厥方治产厥方治卒厥方房事昏厥方豁痰开窍方清心开窍方镇静开窍方健脾养睛方除湿热方散寒湿方治偏方通络方解挛方补血止脱发方滋阴固脱发方解郁治脱发方镇惊止脱发方清热固脱发方补肾固齿方滋阴固齿方乌发方容颜方洁齿方气劳方血劳方肉劳方筋劳方骨劳方壮骨方硬骨方强骨方壮筋方养筋方雪水美容方井水止痛方泉水健肤方自来水全方酒水通阳方运动养生起居养生饮食养生情志养生刺五加茶灵芝轻身方绞股蓝方瓜蒂散治鼻炎方治黄疸方治鼻息肉方治疗牙痛方遇风而感方遇风流泪方鼻炎过敏方遇风皮疹方治面黑方治面黄方治面青方治面白方治面红方理气止痛方祛湿止痛方活血止痛方温阳止痛方散寒止痛方清热止痛方通络止痛方止渴利咽方降糖止尿方降糖缩尿方降糖通络方降糖助阳方降糖止痒方除湿解乏方养血解困方调神解困方冬令进补方夏季清肠方防空调病方冬病夏治方春生方夏长方秋收方冬藏方清热泻火茶火锅清凉方防暑降温汤凉爽快身饮滋阴方润肺方清喉方润肠方参考书目1.湖北大学古籍研究所.汉语成语大词典.北京:中华书局,20022.梅萌.汉语成语大全.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83.冯泳.临床常用方剂手册.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l4.王锦鸿,王桂芳.新编常用中药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5.杨卫平.临床常用中药手册.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陈仁寿.临床实用方剂辞典.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7.唐·王冰注.黄帝内经.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8.唐·孙思邈撰,高文柱、沈澍农校注.备急千金要方.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9.唐·孙思邈著.千金翼方.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宋·赵佶编.圣济总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明龚延贤撰,张效霞整理.万病回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宋·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刘景源整理,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成语中的科学-成语淘宝话健康_自序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医理论源远流长;随着语言的交流产生了中国文化,伴着健康的追求诞生了中国医学;成语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完善和升华,中医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健康与繁衍。
记得1991年,我从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进入北京市石景山医院中医科工作时,即开始注意到成语与中医之间的文化渊源关系。
于是,在临床诊疗之余,曾誓愿秉烛以文字诠释成语中的医学道理,然终因繁忙而无法持续。
随之,东渡日本,西游美国,共计十年。
其间,虽未曾忘却写作誓愿,却耽于研究,无暇顾及。
及至回国工作,这种写作的愿望又日渐强烈。
恰逢此时,与《药物与人》杂志进行项目合作。
一日,与杂志社的黄倩女士谈及此事,受其肯定与鼓励,遂再次拾笔,作文70余篇,乃成此书。
本书围绕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成语,依据中医学理论知识剖析其中深藏的医学道理,针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不同状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养生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论述:养生总则、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衣饰养生、情志养生、起居养生、依病养生、四季养生等。
期望将灿烂的中华文化积淀于中医学中的精华通过通俗的语言展示给广大读者,使大家能在赏味中国文化的同时品味中医文化,在读书之中掌握医学养生的道理,为防病祛病、养生保健、颐养天年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书中选用中药建议均从药店购买,饮食养生选用食材均可从市场购得。
在使用相关处方、或有不明之处时,为了适于读者个体身体状况,建议询问中医给予指导。
交稿之际,感觉意犹未尽,有待今后继续笔耕。
由于能力所限,拙作难免文字疏浅,说理难免挂一漏万,诠释难免有失偏颇,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同道斧正海涵。
连增林2010年10月于北京。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成语是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传达深刻的道理和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成语中,有一些成语涉及到科学知识,这些成语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启发人们的智慧和思考,下面介绍一些具有科学知识的成语。
1. 青出于蓝:青出于蓝,胜于蓝。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吕氏春秋》中,后来成为日常口语中的常用语。
成语的意思是指后来者能够超过前辈,比喻徒弟超过师傅。
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颜料制作的了解,青色这种颜料是从天然的蓝色中提取出来的,因为青色比蓝色更加鲜艳,所以成语中引用了这种科学知识。
2. 水到渠成:水到渠成是指事情自然而然地达成,就像水流到下游自然顺流而下一样。
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水流的了解,水总是沿着最佳的路径流动,并找到一个最适合它的位置。
3. 力不从心:人们通常认为力不从心是说身体不够强壮,但实际上这个成语蕴含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科学研究表明,心脏的能力和力量很重要,因为它是推动血液循环的中心。
如果心脏的能力不够,就容易出现心脏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4. 与虎谋皮:与虎谋皮是指尽管知道会遭到损失和危险,但还是冒险做某些事情。
这个成语可以引起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反思。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在谈论为了利益而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这些行为就像与虎谋皮一样,悲剧总会发生。
5. 守株待兔:守株待兔是指等待意外的收获。
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植物的观察,只有耐心地等待,才有可能获得不同寻常的收获。
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了这种观察方法的重要性,许多新的药品和材料都是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和发现而得到的。
6. 独善其身:独善其身是指一个人应该从自己做起,顾及自己的行为和道德准则。
这个成语也涉及到科学知识,因为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个体行为对于整个群体的健康和安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 锲而不舍:锲而不舍是指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不怕困难。
这个成语反映了科学家在追求新知识时所应持有的信念和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步当车——驾车族常见病的养生措施成语故事苏东坡是我国宋代的著名文学家,文采横溢,提笔成文,一生多有著述。
其仕途坎坷,起起伏伏,见多识广,阅历丰富,对人生颇有感悟。
有一次,他的朋友张鹗向他请教养生之道。
苏东坡不假思索挥笔写了四句话:一日无事以当贵,二日旱寝以当富,三日安步以当车,四日晚食以当肉。
将苏东坡的话解释就是:“无事以当责”,是指人不要把功名利禄、荣辱得失考虑得太多,如能在情志上任性逍遥,随遇而安,无事以求,这比大责更能使人终其天年。
可见苏东坡经历了官场的彻底锤炼,看透了当时的为官之道,将名利视为身外之物,所以把“无事以当责”作为养生的第一条戒律;“旱寝以当富”,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充分保证睡眠,强调睡眠对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早睡有益于身体健康,而健康是金钱买不来的,所以健康比获得任何财富更加富有;“安步以当车”,指人不要过于讲究安逸,而应多以步行来替代骑马乘车,多运动才可以强健肢体,通畅气血,保证人体安康,本条对于今天的人们养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晚食以当肉”,意思是人应该注意饮食习惯,不能贪吃多食,胡吃海塞,没事就吃零食。
而要等感觉快饿的时候,才适当饮食。
并注意未饱先止,饭吃七分饱,一生都不老,把一般的粗茶淡饭当作大鱼大肉享用。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成语释义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
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养生道理我们从苏东坡的养生四戒律可以看出,他对养生确实深有研究,他的“无事”——情志养生思想、“早睡”——起居养生思想、“安步”——运动养生思想、以及“晚食”——饮食养生思想,对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进行养生依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近年来,随着进口和国产汽车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
据报道,北京市的汽车购买数据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趋势,截至2009年底,私人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300万辆,平均每百家拥有36辆汽车,并呈持续增长的强劲势头。
学习驾驶已经成为现代青年的一项基本技能,开车上班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开车不仅带来了更加便利和舒适的出行环境,而且还给驾车者带来了驾驭的自由和快乐。
但是,快速增长的汽车数量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以及身体健康等许多问题。
长期驾车代步,缺乏肢体运动,加上长时间紧张驾驶、精神压力大,使许多驾车族的都市白领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很大影响,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首先,容易形成颈椎和腰椎疾病。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很容易造成颈部或腰部的肌肉僵硬、甚至发生痉挛,手也会出现发麻、发凉或发胀等情况,长时间坐立加上车辆行驶、道路颠簸、转弯,还容易造成椎体不稳、错位甚至压迫神经等情况,导致颈椎和腰椎疾病的发生;其次,容易诱发心脏病,对于原本有心脏病的人来说,如果车速超过每小时80公里,心率就会增加到每分钟100~110次。
假如心脏长时间处于这种紧张状态,就可能诱发心脏病;另外,开车长时间紧张地盯着路面,视野受限,容易出现视力疲劳,特别是长时间户外强烈的光线刺激更容易使眼睛产生疲劳。
上述问题本来就在工作心理压力大、竞争激烈的白领阶层中比较多见,如果加上长时间驾车就会增加这些疾病的发生几率,必须加以重视。
因此,经常开车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有针对性地进行养生保健。
例如,在开车等红灯的空闲,做一些颈部和腰部的旋转或伸展运动;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保持平稳心态,预防过度紧张引发心脏病的发生;锻炼视力,进行远眺与近看交替动作,调节眼部肌肉,预防视疲劳。
当然,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苏东坡先生的养生戒律——安步当车!绿色出行,减少开车时间,增加户外运动,散步多走,活动筋骨,疏通气血,使肢体运动更加灵活,心脏功能更加正常,脊椎状况更加健康,眼睛视物更加明亮。
心灵手巧——手指运动与益智养生成语故事聪聪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
说他心灵手巧,是因为首先:他很聪明,记忆能力强、学习新东西能过目不忘,思维敏捷、能快速解决问题,头脑灵活、应对问题别出心裁,一句话:人不大,心眼儿不少。
其次:他手很巧,主要表现在动手能力强,能做别的孩子难于完成的手工,善于自己动手鼓捣创作点儿小玩意,动作既准确又迅速和漂亮。
据说,从他出生开始,他那当中医的父母便没少在他身上下工夫。
最特别的办法是帮助和训练他进行手指活动,并为他做手指按摩,还根据他生长发育的特点,做了一个周密而完善的训练和按摩手指的计划:出生两个月:用手指或带柄的玩具触动孩子小手掌,促使其抓握,每天训练3~5次;每天依次轻柔摩擦孩子十指(按摩方法:1.轻捋法,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孩子手指根部,轻柔向指尖捋动。
孩子皮肤娇嫩,注意不能用力过度,以免损伤皮肤;2.捻转法,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夹持孩子手指,边轻柔捻动,边从指根向指尖移动,指尖部位、指甲两侧按摩时间可略长。
注意,捻动幅度不能太大,以免拧伤孩子手指关节),5分钟。
出生三、四个月:用色彩鲜艳的玩具,如小彩球、彩棒等,放到孩子的眼前和小手能抓着的地方。
引逗他去抓、去握,训练手、眼的协调能力,促进小手运动;每天依次轻柔按摩孩子十指,1()分钟。
出生五.六个月: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让他自由地玩纸、翻书、双手撕纸;每天依次轻柔按摩孩子十指指尖,1()分钟。
出生七、八个月:教孩子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对捏物体,如从餐桌上拣起一颗小饭粒等。
并让其模仿成人伸各个手指,逐渐教会他用每个手指单独曲伸、弹动;每天依次轻柔按摩孩子十指,15分钟。
出生九、十个月:有意识地教孩子拍手、招手、翘拇指,并开始配上相应的语言;每天依次轻柔按摩孩子十指,15分钟。
一周岁:对手的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如教其自己穿衣服,系纽扣、鞋带,使用汤匙等;每天依次轻柔按摩孩子十指,20分钟。
两周岁后,每天按摩十指时间增至30分钟。
再大一些后,他的父母依然每天坚持为他按摩手指。
在这个计划中,聪聪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度过了他幸福的童年,成长为一个心灵手巧的英俊少年。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成语释义心灵手巧,意为心思灵敏,手艺巧妙。
养生道理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前者是说十个手指和心相互连通,后者是指人的智慧与动作的灵活性相互关联,也就是说聪明人常常手指灵巧,动作敏捷,是身心一体的表现。
根据中医的经络学说,手指与人体六条经络相连,从大拇指到小拇指,手指和经络的对应关系依次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按照经络的循行,每个手指上还集中分布了许多重要穴位。
脏腑通过经络与手指直接相连,脏腑功能正常,气血充足,特别是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就可以通过经络将气血输送到手指,使手指的关节、肌肉、筋膜等得到营养而活动灵活。
另外,心主神志功能正常,头脑清晰,也可以通过经络,将主管手指活动的信息快速而准确地传递给手指,并使其做出相应的动作和反应,即内在的脏腑功能状态可以反映到手指活动的灵活性上;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手指和心相互连通的双向作用,按摩、锻炼手指,直接刺激经络,或经络上的相关穴位,通过经络将来自于手指的信息传递到主管神志的心或脑,使其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对于保证内在的心主神志、心智的功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按照生物全息理论,人体的内在脏器均对应地反射到手的各个不同部位:大脑对应于拇指;胃肠反映到食指;心脏对应于中指;肝脏表现在无名指;肾脏体现到小指。
内在脏器的功能状态会反射到手部的各个反射区,所以手部的信息反映了内在脏器功能的强弱。
现代研究表明,人的脑中与手指相连的神经所占的面积较大,如果平时经常刺激手指,使刺激传递到脑神经细胞,人脑会日益发达,心灵手巧。
近年来,手指运动对脑力的影响已受到生理学家的重视,据调查,长期学习拉提琴或弹钢琴的孩子,聪明者居多。
习惯先用右手者,左脑发达,称优势半球,它管理高级神经活动部分,偏重于语言、逻辑和计算等智力活动;而右脑则以空间识别、几何图形、音乐等活动占优势。
反之,心主神志功能受损,则手指运动灵活性也差,临床所见痴呆、半身不遂的人手指运动不灵活。
由此可见,心灵与手巧具有明显的联系。
心灵促进了手巧,而手巧有助于心灵。
根据上述观点,全方位活动手指,不但能够疏通经络,还可有效地开发脑细胞的功能。
从养生意义上讲,每次活动手指15~20分钟,能增加大脑的血流量,激活一些处于睡眠状态的脑细胞,增加大脑的协调功能。
因而,按摩、活动手指是一项很好的健脑方法。
小孩子从小多锻炼手指有益于大脑的发育,难怪许多称为智力游戏的玩具多是从锻炼婴幼儿的手指开始。
同样,对于经常使用电脑的人,在手指僵硬、腕关节酸疼的时候,不妨经常注意做一些手指按摩。
这样,不仅对于改善手指的疲劳状态,而且还能够有效预防老年痴呆或心血管等多种疾病。
闻鸡起舞——最练运动养生成语故事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但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开始发奋读书。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24岁时,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祖逖和幼时好友刘琨感情深厚,不仅经常同床而卧,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从此,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仗。
后来,经过多年征战,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成语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成语释义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养生道理闻鸡起舞常是习武之人锻炼身体、修练武(气)功的一种习惯或方式。
因为早晨环境安静,便于静心定气,调理呼吸、吐故纳新。
闻鸡起舞,是锻炼意志、勤奋励志的一个常用成语。
固然,这种早起的锻炼方式对于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这种方法未必适于所有的人或者所有的天气,特别是车辆繁多的现代化城市。
众所周知,环境(空气、噪音)污染是现代城市的一大问题,日出前地面空气污染最重,此时氧气稀少,日出后绿色植物开始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气,空气才开始变得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