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练习60篇及标准答案

初中文言文练习60篇及标准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始折旋疾徐()乃四顾胆落()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椎鼓径进……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③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

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③委:丢下。

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一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翻译下面语句。

吾今死矣,子速去!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30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30篇)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文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启示:(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初中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殆:危险)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焉:于之)D.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整齐)答案:D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君子不器。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中“不惑”指的是__________。

答案:四十岁2. 《论语》中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里的“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的是__________。

答案: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常怀忧虑3.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里的“愤”和“悱”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

答案:愤:心求通而未得,悱:口欲言而未能4. 《论语》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

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2.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原文 3.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君遣之( )2.而捐五百金( )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而吾以捕蛇独存(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4.沛公至咸阳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注释:①具:通"俱",全,都.②户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断.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2.以何为丞相(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二,翻译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原文5.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初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岳阳楼记》的作者?A. 苏轼B. 范仲淹C. 王安石D. 欧阳修答案: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篇文章?A. 《醉翁亭记》B. 《岳阳楼记》C. 《赤壁赋》D. 《滕王阁序》答案:B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A. 孔子B. 孟子C. 范仲淹D. 韩愈答案:C二、填空题1. 《出师表》是______时期诸葛亮写给______的表文。

答案:三国;刘禅2. 《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发现那里的居民“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说明桃花源与外界______。

答案:隔绝3. 《爱莲说》中,作者周敦颐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莲花的______。

答案:高洁三、简答题1. 请简述《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意味着他愿意在国家和人民之前先感到忧虑,在国家和人民之后享受快乐,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感。

2. 《醉翁亭记》中,作者欧阳修通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欧阳修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更愿意在山水之间寻找乐趣,而不是沉迷于酒宴之中。

四、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中间通透,外表笔直,不蔓延也不分枝,香气远播而更加清新,亭亭玉立,可以远远观赏但不能亵玩。

2. 翻译《岳阳楼记》中的名句“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答案: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记了所有的荣辱,手持酒杯面对风,内心充满了喜悦。

(完整)初中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完整)初中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2分)(一)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

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

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

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

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

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

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

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

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u):卖。

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2分)A.张元怪之(责备)“怪”是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B.速延医治之(邀请)C.遗一牛,老且跛(留下)D.引之使出(牵,拉)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A.今为人所弃而死不足为处人道也B.若见而不收养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都是“却”的意思。

C.将鬻于屠肆欲有求于我也D.以杖击牛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父感其言,遂许焉。

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同意(收养)了。

②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这坟墓)每年都要祭扫,给董家子孙带来无穷的麻烦。

4: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

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两篇文章共有的思想意义。

(4分):第一篇写张元和其叔父收养弃犬,当叔父被蛇咬时,犬奔家告知,使叔父获救;第二篇写董某得知老牛曾救过其溺水之父,因而善待老牛。

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细柳营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3分)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3分)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皇帝亲自慰问军队。

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领们都下马迎接和送别。

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

天子先行的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

先行的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

”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从将军命令,不听皇帝发布的命令。

’”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

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垒门。

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吴广素.爱人。

②尉果笞.广。

③广故数.言欲亡。

④陈胜佐.之。

2、“以激怒其众”中“以”字和下列句子中哪一项的“以”字意思相同?()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翻译: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4、鲁迅曾评价《史记》为“”。

(二)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爱任于几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帮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朋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左)、允之任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臣本布衣....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遂许先产以驱驰..④深入不毛.2、下列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翻译: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表、记,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C、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D、这两段文字,寓情于议,感人之深。

5、①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

②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三)【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

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身”的意思是。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

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

(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四)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仓.鹰击于殿上()(2)长跪而谢.之()2、翻译: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与臣而将四矣。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五)(一)[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⑴度.已失期()⑵为天下唱.()⑶陈胜佐.之()⑷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野芳发.而幽香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B. 既克,公问其故.广故.数言欲亡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此诚.危急存亡之秋D.不以.物喜扶苏以.数谏故3.翻译下列句子。

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文:4.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乙]5.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

答:(六)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⒈解释:⑴以大易.小()⑵故不错意..也()⑶请广.于君()⑷而君逆.寡人者()⒉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否,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若:⑵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若:⑶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若:⒊翻译:⑴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⑵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⒋简答: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七)[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生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生遂诸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清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

君谓计将安出?”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B.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C.遂许.先帝以驱驰高可二黍许.D.咨.臣以当世之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⒉下列句子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咨臣以.当世之事B.遂许先帝以.驱驰C.扶苏以.数谏故D.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C.孤不度德量(刘备自称)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⒋写出文中“卑鄙”古义:;今义:⒌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甲文:乙文: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是。

⒍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参考答案:1.①平民②身份低微,出身鄙野③奔走效劳④不长庄稼(的地方)2.A 3.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消灭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

4.D 5.①示例:赤壁之战火烧博望火烧新野七擒孟获空城计等②示例: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马援马革裹尸;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海战壮烈殉国等。

(3)参考答案:1.先帝。

2.Zhòu; 亲自。

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3、恢复汉室一统霸业。

(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等4、“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

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等等。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等等。

(4)参考答案:1.(1)“仓”同“苍”,青色。

(2)道歉。

2、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3、(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4、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