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甲级战犯通缉令之冈村宁次

合集下载

二战日本战犯的结局

二战日本战犯的结局

二战日本战犯的结局:除死刑犯外很多人东山再起2012年09月11日11:16来源:凤凰资讯字号:T|T0人参与0条主评论0条评论0条总评论打印转发核心提示:由于美国在战略政策上出现转变,盟军的总司令麦克阿瑟发出的所谓“战犯假释”的指令,岸信介等甲级战犯因此被释放和减刑,之后又撤销了各种“褫夺公职”的法令,这些战犯和曾经被清洗的人再次担任了公职。

在岸信介担任内阁首相的时候,他的内阁成员“由大臣到长官,曾经被清洗的人数达到了一半左右”。

1946年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受审的日本甲级战犯。

(资料图)东京审判1945年9月2日,日本外务大臣重光葵代表天皇,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大将代表大本营陆海军部,在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1946年1月19日,经盟国授权,驻日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颁布了《特别通告》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宣布在东京正式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准备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

1946年4月29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东条英机等28名甲级战犯正式起诉。

5月3日,法庭召开第一次公开会议,开始审理东条英机等战犯的罪行。

3日至4日,首席检察官基南宣读42页的起诉书,历数了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被告所犯的反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等。

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3日开始,到1948年11月12日结束,前后持续两年多,共开庭818次,有419名证人出庭作证,受理证据4336份,英文审判记录48412页。

整个审判耗资750万美元。

从1948年11月4日起宣读长达1231页的判决书,到12日才读完。

判决书肯定日本的内外政策在受审查的时期(1928—1945年)内都是旨在准备和发动侵略战争。

结局一:死病死:东京审判被告最初是28人,但前外交大臣松冈洋右和前海军大将永野修身病死。

绞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7人处以绞刑(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松井石根、武藤章),1948年12月23日凌晨,东条英机等7名战犯被绞死在东京巢鸭监狱的死刑架上。

日本313名甲乙丙级战犯录

日本313名甲乙丙级战犯录

日本313名甲乙丙级战犯录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查阅一些图书资料整理,很多日本战犯资料没有查到,5730名战犯中只查到这313名。

这可能是目前非官方最全的日本战犯名单了。

列举的是其战犯的当时职务和军衔或最终军衔。

由于资料相互矛盾,加之版面字数限制,只得删减,介绍大概情况。

不少战犯的相关履历、罪行和结局没有查到。

为方便阅读查找,战犯名字在每段落中按拼音字母排序。

东京法庭处以绞刑的甲级战犯(7人)板垣征四郎---原关东军参谋、陆军大将。

甲级战犯。

九一八事变的主谋之一。

判处绞刑。

东条英机---原首相兼陆相兼参谋总长、陆军大将。

甲级战犯。

反对从中国撤军,倡导主战论,对美开战的主要决策责任者。

发表“勿受生擒为俘虏之辱”的《战阵训》,号召官兵“玉碎”,不准当俘虏。

利用宪兵和特高(特别高等警察)压制镇压异己。

判处绞刑。

广田弘毅---原首相、外相。

甲级战犯。

日中战争升级推动者。

判处绞刑。

木村兵太郎---原陆军省次官、缅甸日军司令、陆军大将。

甲级战犯。

违背《日内瓦战俘公约》,违反战争法规之罪责。

判处绞刑。

松井石根---原华北派遣军司令、陆军大将。

甲级战犯。

力主进攻南京,南京大屠杀主犯。

判处绞刑。

土肥原贤二---原奉天特务机关长,陆军大将。

有“东方劳伦斯”之称。

甲级战犯。

九一八事变的主谋之一,伪满洲国建立的策划者。

判处绞刑。

武藤章---原陆军省军务局局长、陆军中将。

甲级战犯。

日中战争升级扩大化的鼓吹者和推动者。

判处绞刑。

东京法庭撤销审判的甲级战犯(3人)大川周明---民族(国家)主义活动家、思想家。

甲级战犯。

多起恐怖事件和未遂政变的背后主谋,鼓吹法西斯学说,推动日本军国主义化。

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鼓吹侵略战争。

因精神病而中止审判。

松冈洋右---原外相。

甲级战犯,日本退出国联的始作俑者,日德意三国同盟的缔结积极推进者。

公审中病死(1946年6月)。

永野修身---原海军军令部总长、海军大将、元帅。

甲级战犯。

力主南进,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推动者,倡导主战论,与美国开战。

冈村宁次是如何逃脱制裁的

冈村宁次是如何逃脱制裁的

48冈村宁次其人冈村宁次,1884年5月15日生于日本东京四民坂町街区的一个武士家庭,是家中第二个儿子,父亲冈村宁永。

1904年及1913年,他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

1917年1月冈村作为青木宣纯中将的助理派往北京,收集情报,1923年他转任日本参谋本部第二部(情报部)第六科中国班成员。

次年到上海任日本领事馆武官,1932年8月任关东军副参谋长,指挥关东军进攻热河等地,并代表日方签订《塘沽协议》。

1938年任日第11军司令官,指挥进攻武汉作战。

1940年4月晋升陆军大将。

冈村宁次最主要的罪行不是与国民党军队作战,而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作战。

1941年7月,冈村宁次调集数万日伪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多次大“扫荡”,包括最残酷的1942年的“五一”大扫荡,前后造成约百万平民的死亡。

1944年11月就任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指挥除东北和台湾之外的全部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抗战胜利后的冈村宁次指挥日军统一向国民党军投降,不向八路军投降,受到蒋介石的嘉许和欣赏。

1945年9月9日,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原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冈村宁次代表日军在投降书上签字盖章。

冈村宁次是一个屠杀中国人民十恶不赦的头号战犯。

早在1945年11月,延安公布的战犯名单中就将冈村列为第一号战犯。

远东国际审判法庭也将冈村列入战犯名单,其检察局曾先后三次要求把冈村引渡回日本接受审判,却被南京政府以种种理由无限期地拖延下来。

冈村宁次还在南京受到了优厚的待遇,他常常坐禅静养、下棋饮酒,散步消闲;还受高官政要的看望或会见,其中包括蒋介石、白崇禧、何应钦、汤恩伯、冷欣等。

但随着谷寿夫、冈村宁次是如何逃脱制裁的田中久一等日本战犯被国民政府判处死刑以后,各界民众日益关注对冈村宁次的审判。

在国际和国内强大舆论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宣布将冈村宁次送交中国军事法庭审判。

1948年3月30日,冈村从南京被押解到达上海,但没有关进监狱,而是安排他住在虹口黄渡路王文成的私宅内。

日本甲级战犯通缉令之多田骏

日本甲级战犯通缉令之多田骏

战犯姓名:多田骏战犯简介:多田骏(ただはやお、1882.2.24—1948.12.16),宫城县人,仙台藩士多田继长子。

日本陆军大学25期生。

旧日本帝国的陆军大将。

中日战争开始不久后任参谋部次长,后历任陆大校长、第3集团军司令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

1945年日本战败后作为甲级战犯[1]被捕,在判定其“无罪”释放前夕病死监狱中。

战争罪行:1935年9月接替梅津美治郎成为支那驻屯军司令官,立即暗示了可以动用武力来镇压妨碍华北独立工作的行动之可能性。

月底和正在中国视察的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冈村宁次、关东军副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在大连举行的会议上,一致认为“不可使支那统一”。

同年9 月24 日发表题为《日本对华之基础观念》的小册子!”(我军对华北态度有三点:一、把反满抗日分子彻底驱逐出华北;二、华北经济圈独立;三、通过华北五省的军事合作,防止赤化)即所谓“多田声明”。

旨在分离中国华北,遭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

1936年,接替田代皖一郎成为第十一师团长,七七事变爆发后的8月14日他接替重病的今井清担任参谋次长兼陆大校长,辅佐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不支持战争扩大化,希望用谈判的方式使蒋介石国民政府屈服。

1938年底任第3军司令官,1939年初,北支那方面军司令官,接替杉山元。

1940年4月18日授予勋一等旭日大绶章,1941年7月7日晋升陆军大将。

军事参议官。

1941年9月2日转入预备役(以后务农生活)。

1945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定为甲级战犯(未予立案,后被释)。

1948年12月16日去世。

曾获二级金鵄勋章。

多田骏是个中国通出身的军人。

曾经三次到北京的陆军大学任教官。

第一次是在1917年还是个大尉的他第一次到北京陆大任教,那时候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闹得正厉害。

1926年已晋升为中佐的他再次来到北京陆大,此时北京政府的权利掌握在张作霖的手里。

第三次是在九一八事变前夕,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已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北京也已改名为北平。

日本甲级战犯通缉令之石井四郎

日本甲级战犯通缉令之石井四郎

战犯姓名:石井四郎战犯简介:石井四郎(1892年6月25日—1959年10月9日),日本陆军中将,医学博士,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长(731部队)。

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队的创办者。

以进行了许多人体实验,研制了细菌武器而知名。

在当时属于满洲国的哈尔滨等地对进行活人细菌感染、解剖生化实验,致使不完全统计约有3000余名中国人、朝鲜人、苏联人、美国人、英国人在活着的情况下被进行人体实验。

日本战败后,他用731部队几年来在中国进行研究获得的细菌资料,私下同美国进行交易,逃过了战争法庭的审判。

1959年(67岁)因喉头癌病死于东京。

战争罪行:石井四郎并不满足于仅在日本本土上研究细菌战,于是他亲自执笔撰写报告,请陆军省军医总监西汉行藏中将转交陆军大臣荒木贞夫。

报告中提出请求:“现在,我们感到,对细菌武器的研究,是必须加以实验的时候了,我们要求军部,把我们全体调到满洲,使我们用来维护皇军的细菌武器得以高度的发展。

”日本大本营批准了他的报告。

1932年8月31日,石井四郎和他从小长大的朋友增田知贞以及4名助手、5名雇员随行,到中国东北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跑遍了整个东北。

目的是要在中国东北选择建立细菌研究基地的地址,之所以选择东北,是因为在中国东北容易得到细菌研究的“材料”——活人;另外,中国东北靠近苏联,气候也与其相似,一旦与苏军交战,可以直接地实施细菌攻击。

但在具体地点的选择上发生争执,关东军的石原莞尔主张设在牡丹江,而石井四郎却执意要建在“北满”的最大城市哈尔滨。

最后,石井四郎的主张得到了日本大本营的支持。

同时,石井四郎的细菌战计划,也得到了关东军的大力支持。

关东军高层认为细菌战能起着击败苏军的重要作用,细菌战将成为抵消日军在对苏作战中兵力上的劣势。

1933年8月的一天,石井四郎命令日军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宣化街与文庙街交叉口一带,撵走了当地的商店主、职员和居民,秘密设立了细菌研究所(石井部队),密称“加茂部队”,取名“加茂”,是源自石井的家乡名称。

侵华日军甲级战犯大结局

侵华日军甲级战犯大结局

侵华日军甲级战犯大结局——资料来源社会报刊、杂志△头号战犯东条英机东条英机1884年12月30日生于日本东京青山地区一个军官家庭,1899年就读陆军幼年学校,士官学校直到陆军大学毕业。

授衔少尉分配到中国东北。

1935年9月任关东军司令官,组编宪兵队,在通化捕杀我爱国师生80余人,柳河160余人,在东北华北共杀戮200万以上的中国人。

1945年日本天皇宣告无条件投降被逮捕。

1946年5月3日押进国际军事法庭受审,在28名战犯55项罪行中东条英机占其中54项。

1948年12月22日晚零时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一同押上绞刑架,零晨10分30秒绝命,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冈村宁次1884年5月15日生于日本东京四名坂盯街一个武士家庭,就读陆军幼小学校,士官学校直到陆军大学毕业,此期间参加过库页岛战役,在本国当过教官,教过中国学生阎锡山、孙传芳等156人。

1915年2月踏入中国领土。

策划“皇姑事件”炸死张作霖、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对全中国实行“抢光、杀光、烧光”三光政策,在短短的三个月内残害我抗日军民6700万人,烧毁房屋55000间,抢走牲畜19000头,烧毁粮食3000万斤。

1945年8月15日冈村宁次接到天皇密电,明白战败已成定局。

感到绝望,这时他却收到蒋介石密电,要冈村宁次暂保武器装备,持现有态势听候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之命令。

1945年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公布战犯名单时冈村宁次为一号战犯。

1946年1月远东国际法庭公布战犯名单时东条英机、冈村宁次、松井石根都列在其中,此时的冈村宁次自忖,死刑难免,但蒋介石想方设法庇护他、重用他,不以战犯论处,1946年6月蒋介石秘密将冈村宁次聘为国防部高级军事顾问,发挥他的所谓“军事天才”。

远东国际军事法曾几次照会国民政府令冈村宁次到庭受审,国民党当局制造多种理由搪塞过去了,本应判极刑的冈村宁次由蒋介石、李宗仁、汤恩柏极力庇护,审判官石美瑜在判决书上签字竞以无罪释放。

冈村宁次“无罪释放”之谜

冈村宁次“无罪释放”之谜

冈村宁次“无罪释放”之谜
严农
【期刊名称】《当代军事文摘》
【年(卷),期】2006(000)008
【摘要】作为百万日军的总司令,冈村宁次在中国犯下的罪行馨竹难书。

1928年,在济南惨案中,他一天就下令屠杀中国军民3600余人;1932年,他策划并轰炸了上海,造成数万名中国人死亡……他的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可是他不仅没有被送上断头台,还"无罪释放"了。

这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总页数】1页(P)
【作者】严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6.9
【相关文献】
1.冈村宁次缘何无罪释放
2.冈村宁次佩刀--在华日军缴械的象征
3.侵华日军军风纪的体系内认识——以《冈村宁次回忆录》为考察对象
4.蒋介石开释冈村宁次和抢运黄金
5.冈村宁次偷地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战军事家冈村宁次个人资料

二战军事家冈村宁次个人资料

二战军事家冈村宁次个人资料冈村宁次,日本帝国时代陆军大将,缔造昭和军阀的“巴登巴登同盟”三羽鸟的第二位。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日本军官冈村宁次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日本军官冈村宁次简介冈村宁次简介中介绍到他出生在一个已经落魄的武士家庭中,刚出生的时候冈村宁次非常的虚弱,似乎有些先天不足的样子。

在四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就教给他一些比较简单的中国文字,到了1904年冈村宁次参加了日俄之间的战争。

在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日本方面趁机占领了山东的青岛地区,冈村宁次到了青岛之后负责的是和对外沟通等工作。

到了1932年的时候冈村宁次派遣属下发动了一二八事变,并且对上海开始出兵,在双方达成停战合约的时候日本已经取得了很多的特权,可是冈村宁次却还是十分的不满意。

到了1939年的时候他还发动了南昌会战,在对待中国的政策上对于汪精卫的政权他十分反对。

总之冈村宁次对中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可是在战争结束之后被无罪释放,当时他被中国软禁起来,同时还担任着一些秘密顾问的角色。

当他被宣布无罪的时候在国内引起了幡然大波,然而汤恩伯却始终坚持要将他释放送回日本。

到了后来他的晚年时间,一些日本的官兵组成了所谓的战友会,冈村宁次担任这个会的会长。

冈村宁次晚年如何1945年九月九日,冈村宁次签订投降书。

战后初期,对于像冈村宁次这样的原日军高级军佐却在日本不受待见,甚至是排斥,不过却在台湾得到了一席之地,他更是因此而对国民党感激不尽。

进入6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恢复迅速发展,而这个时候冈村宁次才在日本定居,这年,他已经76岁高龄。

至此,冈村宁次的晚年从现在才开始安定,定居之始,许多的政界名流,国际友人更是纷纷前来拜访,日本的国家军人们更是慕名而来,为军事方面的事情来请教,为此他也是高兴了好长时间。

不过,好景不长,1962年4月,他唯一的儿子忠正突然死亡,年仅49岁。

从冈村宁次的日记中记载,他并不是很喜欢忠正,原因是他一直不思进取,唯一喜欢的小儿子子武早年因从事谍报在上海夭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犯姓名:冈村宁次战犯简介:冈村宁次(1884----1966)日本东京人。

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1932年任日本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参与制造“一.二八事变”,1944年,先后任侵华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和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

他是“三光政策”的制定者和忠实执行者,是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大魔头。

1945年8月,被中国共产党列为一号战犯,1949年被国民党无罪释放,1966年死于东京。

战争罪行:1932年,为了转移九一八事变后国际社会对东北的关注,他派遣田中隆吉和川岛芳子挑起了一·二八事变,出兵中国上海。

熟悉上海情况的冈村宁次于2月26日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

3月6日晨,姗姗来迟的冈村宁次抵达上海,但淞沪战事已基本结束了。

4月1日,他转任为临时军事调查委员长,同时晋升为陆军少将,时年48岁,他任军事调查委员长的主要职责就是粉饰日军侵略上海的行动。

5月5日,中日双方经过谈判达成停战协定。

尽管日军取得了在上海的种种特权,但冈村宁次还是对协定的内容并不完全满意,认为对中国“让步”太多。

1932年8月19日,冈村宁次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他奉命转赴东北,出任关东军副参谋长。

冈村宁次来关东军就任后,面临所谓“匪患猖獗”的困难局面。

他口里的“土匪”,其实是指我东北各地的抗日军民。

因而冈村宁次将“治安”问题列为首要任务。

为此,冈村宁次先给军部打报告,要求增派援军,然后通过“满洲国”政权加强所谓“法制”建设和地方武装建设,收买土匪、招募伪军,建立所谓“谋略部队”为日军作炮灰。

1932年9月,日伪统治者发布了由冈村宁次等人参与炮制的《治安警察法》,随后又颁行《暂行惩治叛徒法》和《暂行惩治盗匪法》,把义勇军污蔑为“叛徒”、“盗匪”,可以格杀勿论。

随着增援部队的到来,在实权人物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关东军50000人马以“步步为营,重点突破”的作战方针,分地域逐次展开,向义勇军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

1933年春,在以武藤、小矶和冈村为首的关东军的疯狂围剿下,东三省的各部义勇军,除少数坚持斗争外,绝大部分先后被剿垮,无数义勇军战士为反抗侵略而献出了宝贵生命。

1933年5月30日,冈村宁次作为日本关东军代表与何应钦派去的代表熊斌在塘沽举行正式停战谈判。

这次谈判实际是日本帝国主义将事先拟好的侵略条件强加于中国、强迫中国接受的一个仪式而已。

最后,冈村宁次终于拿到了令他满意的《塘沽停战协定》。

冈村宁次代表日本所签订的这个协定,其实质在于强迫中国方面承认长城一线为日军占领线,这等于认可华北平津地区是第二个“满洲国”。

同时非武装区的确定,为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打开了通路。

1935年,冈村宁次转任陆军参谋本部第2部部长,成为了日军大本营决策侵略战争的核心人物之一。

翌年3月晋升中将,转任第2师团师团长。

1937年4月(七七事变前夕)率部驻扎在中国东北。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6月,时任第二师团长的冈村宁次接到军部调令,组建第十一军,并任该军司令官,负责攻略武汉地区。

他的越级提升引起了包括不希望扩大战争的华中派遣军调司令官畑俊六等一大批人的不满。

而他也在日记中记述南京大屠杀的恶劣影响(1938年7月13日的感想中写道:“到达中支那战场后,在听取了先遣官宫崎参谋、中支那派遣军特务部长原田少将、杭州机关长荻原中佐等人的报告才知道,派遣军前线部队一直以给养困难为借口,大批处死俘虏,已成恶习。

南京战役时,大屠杀的人数多达四五万之多,对市民进行掠夺、强奸的也大有其人。

”这是在日军官兵日记中记录南京大屠杀人数最多的表述)。

由台湾旅团组建的波田支队攻占安庆,接着在海空军配合下突破马当要塞,沿路打垮十几个杂牌师,占领九江,完成了战争序幕。

8月1日,冈村宁次正式下达进攻命令。

当时,他手里有3个师团一个旅团,还有2个师团在增援中。

他决心以波田支队镇守,以第6师团沿长江北岸而上攻武汉,集中2个师团沿南浔线攻取南昌,然后西进大迂回至岳阳,切断合围陈诚第六战区的27个军。

但是他的算盘打错了,先是101师团被中国军队引诱偏离了进攻主线,一头扎进西部山地和中国军队拼起了消耗,接着准备迂回薛岳兵团后方的106师团又因为迷路而被中国军队包围,伤亡惨重。

冈村用增援的2个师团解围后,不得不重新修订自己的作战计划,放弃了大迂回战略,改用第6、第9、第27共3个师团的强大兵力沿江而上,在海空军的支援下,突破田家镇要塞,击退沿途的张发奎、李品仙两兵团,终于抢占武昌。

1939年4月,他抢在中国军队发动四月攻势之前,发动了以夺取南昌为目标的南昌会战。

面对罗卓英集团的10个军20万人和横在进军道路上的三条宽阔的河流,他不惜违抗总参谋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元帅的意志,力主用101、106两个连吃败仗的软弱师团作主力,具体战术上他在3公里宽的突破口上集中了250门重炮,并集中了130辆坦克在航空兵的掩护下作为先锋单独突破,结果七天就占领了南昌。

要知道德国闪击波兰都在这半年以后,光凭做出这个计划和决断他就可以列入日本名将之列。

在对华政策上,他反对建立汪精卫政权,认为这样一来就会刺激重庆国民党政权,逼其走上绝死抗战的道路。

他反对日本人在占领区内担任各级官员,而主张以华制华,要给中国人以“尊严”。

他提出“讨蒋爱民”的口号,不断分化抗日势力。

当时他了解到日本军队发生了强奸案,军法官以证据不足和对方未告发为由替犯罪的军人辩护,他勃然大怒,以战争期间哪有弱势的被害人敢告发为由严惩了罪犯。

1939年夏季,冈村宁次完成了他的研究成果,制定了对中国第五、第九两战区施以政、战谋略的方案和指导大纲。

其核心思想是:以政治、军事和派遣特务等各种手段,策反杂牌军,孤立以黄埔军校少壮系为主的中央军,然后歼灭中央军。

其计划要领是:一、对第五战区的敌军(指中国军队),置重点于策动广西、四川军队反叛,借此使全战区走向崩溃;其次对该战区的中央军及其旁系军加以影响,也要不失良机进行工作。

二、对第九战区之敌(指中国军队),可对四川军及游击旁系军施以怀柔工作,对其他军队(直系军以外)进行积极的谋略宣传,引导其丧失战争意志和走向投降、逃亡……三、任务分担:第6师团对杨森军策反工作;第33师团对王陵基军策反工作;军特务部担任对五战区的四川军的策反谋略工作,为此应接受有关师团长的援助。

在大力开展策反工作的同时,冈村宁次又制定了《江南作战指导大纲》,将第九战区的中央军列为武汉日军的打击重点。

大纲的中心意图是:以奇袭手段,尽量在短期内歼灭中央军。

接着在5月和9月他又发动了对中国第五战区的襄东进击战(随枣会战)和对第九战区的湘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

襄东进击战他3个师团一个骑兵旅团面对李宗仁20个军30万人,湘赣会战他4个师团对薛岳52个师。

共同的特点是,在宽大的正面上长途奔袭,穷追猛打,以消灭对方骨干兵团为目标(在江北是汤恩伯军团,在江南是关麟征集团),不以占领地域为目标,速进速退。

均因作战兵力不足和作战地域限制而没能完成任务。

这表明日本军队已经陷入了他们最害怕的持久战中。

冈村因此对大本营总参谋部的限制扩大作战地域的方针大为不满,也不认为板垣征四郎的诱降会有作用,他上书胡说什么:“敌军抗日势力之中枢既不在于中国四亿民众,亦不在于政府要人之意志,更不在于包括若干地方杂牌军在内之200万抗日敌军,而只在于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官学校系统的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直系军队的抗日意志。

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

”他要求大举增兵一逞,由于他的上书和日本的大方针有冲突,他被调离前线,回日本当军事参议官,坐了一年冷板凳。

1941年4月,冈村宁次被授予大将军衔。

不久,被天皇钦点出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当时,华北方面军人员24.5万名,马匹5.2万头,重炮740门,汽车8000辆,各种弹药1会战份粮秣一月份余。

是日本最大的一个战略集团。

他在北京郊外的翠明庄,集中一段时间分析了前任失误的原因,认为:华北方面军历来高度分散部署兵力,平均每3平方公里才2个人。

由于缺乏确切定期的肃正目标,常常变成静止的防御。

日军如不主动讨伐、则中共方面也不进犯。

乍看起来,相安无事,宛如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

但在双方共存期间,中共却在民众中秘密进行工作,充实其力量,一旦时机成熟,即可一举转向进攻。

百团大战就是例证。

因此,日军施策的目标,应是采取主动进攻的有计划的措施,要划分地域,限定时间巩固治安地区,隐蔽准治安地区的兵力,有计划进入治安地区,并以剩余的兵力向未治安地区挺进,使之向准治安区发展。

最终目标是把华北1亿民众拉到日方。

按照这样步骤去做,既不宜急于求成,也不可坐失时机,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战法。

冈村宁次称,八路军如附骨之蛆,药劲儿一过便又迅速生长,因此决不能放松对八路军的打压。

他计划用三年时间把日军实际控制地区由10%提升到70% 。

他判断是否是治安区的标准很简单,从中国姑娘的眼神可以看出当地的治安情况的好坏,第一、绝对见不到姑娘的踪影。

系惧怕日本兵的佐证,为“治安不好”。

第二、对我们的汽车、卡车感到稀奇而远远地从窗口眺望。

为“治安稍好”。

第三、在上项情况下,走出家门口眺望,中国姑娘神态自若地走在有日本兵往来的街道上,为“治安良好”。

1941年,冈村宁次调集数万日军,开始对中国军队进行残酷的大“扫荡”。

中国的历史书上说他在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时提出“三光”政策,造成约270万平民的死亡,但在他的回忆录中却写到,他提出的口号是“不杀、不抢、不淫”的三不政策,其实这个“三不”比“三光”更厉害,表面对是日本军队的战争行为进行约束,其实他是要以此来收买人心,达到长期占领中国的目的。

国民党系军队受不了压力,光投降的就有40余万,这些投降将领也很有歪理,他们在北初次见到冈村时就说:“我们不是叛国投敌的人,共产党才是叛逆,我们是想和日军一齐消灭他们。

我们至今仍在接受重庆的军饷,如果贵军要与中央军作战,我们不能协助,这点望能谅解。

”这时八路军陷入很被动的局面,丧失了一半根据地和人口,平原富庶地带全部变成游击区,总兵力由40万减至30万。

太行山上的前方总部被日军特种部队突袭,参谋长左权战死。

彭德怀后来曾深有感触地对部下们说:“冈村宁次是一个比多田骏更为毒辣、更为老练的对手。

他有很多本事,能实事求是,细致周密。

每次进攻,他都要调查半年之久,做准备工作。

没有内线发动配合‘维持’他不进行‘蚕食’。

他不出风头,不多讲话,对部下不粗暴,你从他的讲话里看不出他的动向来。

他经常广泛收集我们的东西,研究我们的东西,是历来华北日军司令官中最厉害的一个。

”由于日本太平洋战场陷入困境,华北的日军不断被抽调,八路军终于坚持了下来。

1944年,日军计划打通大陆交通线,责成华北方面军提出方案,这虽然不是冈村所主张的西安-成都作战,但他还是认真作了准备,其实他早在1941年秋就在黄河南岸夺得了一个桥头堡作为突破口,并不惜代价保持了两年之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