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单元《第12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
四上数学教学设计:第12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2)在使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吗?(3)巩固练习。
825-13826×39312÷8(4)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比赛。
2.观察,发现规律。
(1)出示例2,组织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引导发现其中的规律。
(2)引导学生尝试根据规律,不使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例2中各题的答案。
自己的疑惑。
(3)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结果。
(4)老师出题,全班进行计算比赛。
2.(1)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观察算式和结果,发现规律。
(2)直接写出右边各题的答案,用计算器验证是否正确。
(2)2501-193=(3)39×56=(4)8032÷32=(5)139×24=(6)2017-1098=答案:(1)1230(2) 2308(3)2184(4)251(5)3336(6)9193.找规律填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例: 9×9+7=8898×9+6=888(1)987×9+5=(2)9876×9+4=(3)98765×9+3=(4)987654×9+2=答案:(1) 8888 (2)88888 (3)888888 (4)8888888三、巩固练习。
1.上网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2.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1.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2.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审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计算器及其功能键。
2. 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 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四则运算。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计算器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认识计算器及其功能键(1)介绍计算器的各个部分,如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清除键等。
(2)让学生观察计算器,并说出各部分的功能。
3. 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学生独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解答。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计算器的使用。
2. 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计算器解决,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和审题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四则运算,并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计算器作为一种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合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开始!①18+21= ②56÷7=③3028-2956= ④589×76=⑤98+199= ⑥12+459+88=2.有的同学为什么会计算得这么快?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小结:看来,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繁杂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
(1)教师把题目写在黑板上。
386+179= 825-138=(2)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一试CE键有什么作用。
(3)自己试一试。
26×39= 312÷8=(4)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1)用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果。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说一说。
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2);2,7(9×3);…(3)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很有趣。
9999×5= 9999×7= 9999×9=(4)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谁能说一说?(5)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
用计算器算出左边三道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右边几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2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2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2.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计算器,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的能力;2.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兴趣;2.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相互协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基础的四则运算;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交流和合作。
难点1.部分学生可能对计算器的操作不熟悉,需要有耐心地引导;2.学生如何将计算器运算结果与手工计算做对比,分析其中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讨论计算器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操作实践1.讲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数字键、运算符等;2.给学生发放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亲自体验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3.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个计算器;2.设计一些小组练习题,让学生共同讨论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相互核对答案;3.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分享使用计算器的技巧和经验。
4. 总结1.引导学生将手工计算和计算器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讨论计算器的优缺点;2.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计算器有关的习题;2.回家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家庭日常开销,体验计算器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计算器,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对计算器的熟练度。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计算器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第12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人教新课标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目的:1.理解计算器的构造和根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展一些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2 感受用计算器进展计算的便捷和准确,体验根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灵敏选用适宜的运算方法。
3.经历用计算器探究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进步学生观察、比拟、归纳、概括、推理的才能。
教学重点: 理解计算器的根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展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选用适宜的运算方法;借助计算器探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出示中央电视台节目?机智过人?的图片。
师:节目中有最强人类代表和人工智能进展精彩而有趣的“人机大战〞,人们都在议论到底是机器人厉害? 还是人类厉害呢? 你怎么看?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
机器人和人类各有优势,咱们要想方法用好人工智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发挥一下人脑的优势,使用好计算器以为我们效劳。
板将课题,用计算器计算[设计意图]创设了电视节目?机智过人?中“人机大战〞的情境,引导学生辩证的对待人与机器的关系,激发学生想要操控机器为学习效劳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 尝试操作、自主探究一一正确使用计算器一、介绍计算器的根本构造出示计算器图片。
师:你在哪里见过人们使用过计算器?师:请拿出计算器仔细观察,计算器上有些什么? 关于计算器上的各种键,都是派什么用途的? 你们知道吗? 把你知道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计算器的构造: 显示器、数字键、符号建、开关机键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比拟、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计算器的根本构造和一些常用键。
二、正确使用计算器1.初试本领。
师:认识了计算器,问问自己:“我会用计算器吗?〞请用计算器算一算:38+27= 30x 18=师:以38+27为例,说说你是怎样按键计算的?(课件演示输人过程)师:计算器到底算的对不对呢?有什么方法知道?〔口算或笔算〕师: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干什么用呢?[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历,让学生在尝试操作、互相交流中认识计算器的计算方法“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千什么用呢?〞这一诱导性的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到计算器的价值是进展大教目的计算。
【同步备课】第12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同步备课】第12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案)四年级数
学上册(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在计算中灵活运用计算器
二、教学重难点
1. 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 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课时
本课时为1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
1.引入
裴老师拿出一台计算器,向学生展示计算器的外形和基本按钮,并介绍其基本用途: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
2.讲解计算器按钮的使用方法
裴老师向学生详细介绍计算器的按钮和其对应的功能,让学生
了解计算器的重要性和方便性。
3.演示计算示例
裴老师选取几个简单的计算题目,一边在黑板上演示,一边让
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更正其中的错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练习
裴老师出示练习题,并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同时引导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注意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事项。
5.讲解注意事项
裴老师介绍计算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包括:正确插入电池,避免磕碰,注意保养等。
六、板书设计
1. 提示词:计算器使用方法
2. 计算器的基本按钮及其功能
3. 计算示例
4. 练习题
5. 注意事项
七、教学后记
本次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计算器使用方法有一定的基础,本次授课步骤和方法设计简单明了,减少了过多的废话和示范,让学生很快入手,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 (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 (5)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审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计算器及其按键功能。
2. 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 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进行四则运算。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 认识计算器(1)让学生观察计算器,了解其外观和按键布局。
(2)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功能,如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清除键等。
3. 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学生独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解答。
(2)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
(3)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使用计算器时应注意的事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使用计算器。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审题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两个环节。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1. 教师示范教师应该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十二课时计算器 人教版

计算器(第十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电子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2)学生体会到利用计算器计算的快捷,增强学生对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的认识。
教学重点:认识电子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到利用计算器可以更快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学科育德、习惯培养、学科教学改进建议:教学时,应通过列举生活中用计算器计算的实例,如买菜、算餐费等事例,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作用,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具体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来举例说明应用计算器的事情,并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谈谈计算器的计算特点。
教具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认识计算器1、计算器(1)认识计算器的面板。
①看一看计算器有什么,是干什么用的。
②学一学,对照教材25页,认识各键的功能。
③说一说,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给大家介绍一下。
On/c开关及清屏键CLOCK时间键. DATE日期键CE清除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2)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3)计算器的使用:二、利用计算器计算1、386+179=(1)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2)自己试试看:26×39= 312÷8=(3)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三、实践应用师:我们来解决几个生活中的问题。
(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①会计高手光明一小部分同学购买校服情况统计表②购物能手:饮料特价销售,每箱29元买15箱大约需要多少元?③航天英雄航天英雄杨立伟驾驶神州5号飞船在太空中飞行21小时,共绕地球14圈,航行600000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开始!
①18+21= ②56÷7=
③3028-2956= ④589×76=
⑤98+199= ⑥12+459+88=
2.有的同学为什么会计算得这么快?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
小结:看来,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繁杂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386+179=________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2)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试CE和AC键各有什么功能。
CE:清除功能,AC为0,也相当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计算器试试。
825-138=26×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数,别按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教学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果。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说一说。
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谁能说一说?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师总结:碰到9999和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5)第26页“做一做”。
用计算器算出前面几道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三、课堂练习
1.用计算器计算,练习四第1、4、9题。
组织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结果。
2.练习四第3题。
教师先介绍收据上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相应的金额。
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笔算,一人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五、变式练习
先用简便方法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1.297+298+299+300+301+302+303
2.401+402+403+404+405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