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合集下载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1
两个五年计划
时间 1928—1937年重点 发展重工业结果 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上升到1937年的%。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对于苏俄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思考
到1927年,国家经济发展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1922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白俄罗斯
请指出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地理位置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战争使经济遭严重破坏旧政策已不能适应新情况
苏俄宣传画-捍卫十月革命成果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方面
实行余粮收集制,按规定价格征收农民的一切余粮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工业方面
实行工业国有化
课后小探究
你能不能列出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请你寻找一些资料,看看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的工业化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

部编版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PPT课件

部编版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PPT课件

材料 【获奖课件ppt】部编版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ppt课件1-课件分析下载
在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基础上,开始了消灭富农阶级的 斗争。苏联政府机关对划分富农的标准曾提出过多种标准, 但从未提出明确而科学的统一规定。因此,很难说出富农 的准确数字。
全盘集体化运动开展后,富农极力阻挠农庄的建立, 散布谣言中伤农庄,纵火焚毁农庄的财产,暗杀运动的积 极分子……
【获奖课件ppt】部编版历史《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 》_ppt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部编版历史《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 》_ppt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为了加快工业发展,斯大林认为必须采用行政手段 保证高积累多投资。他说,苏联的建设资金不能靠掠夺 殖民地和向外国借债来筹集,只能从内部,依靠自己的 力量积累。政府应把国有企业、矿山、铁路、银行以及 贸易部门的利润尽量多地收缴上来,作为工业化的资金。 其次是征收农业税。第三是号召人民艰苦朴素,用发行 公债等办法把消费资金转为建设资金。可是,用这些方 法积累到的资金不足以应付大规模建设的需要。斯大林 转而主张提高工业品的出售价格,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 格,用多收少付的办法向农民再征收一笔额外税,以加 快资金积累。至于提高经济效益这一扩大积累的根本手 段,则被冷落忽视。
从教材中找出新经济 政策的内容和对新经济政 策的评价。
(1)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 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 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 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 劳取酬的工资制。 (2)评价: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 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 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 经济稳步发展。
新经济政策
材料一
1921年2月28日在俄国波罗的海海军要塞喀 琅施塔得发生兵变。领导叛乱的人提出建立“没 有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的口号,企图在苏维 埃旗号的掩盖下,恢复地主资产阶级政权。兵变 于3月被平定。可是,苏维埃政权的处境仍十分 危急。列宁说:“我们在1921年春天遭到严重的 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喀琅施塔得普通水兵被 骗参加叛乱这一事实,反映了农民对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的不满和他们在政治上的动摇,要求苏维 埃俄国必须迅速制定新的经济政策。这一事件引 起列宁等人的高度重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48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48张PPT)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和国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共 有16个加盟国。
请注意
区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2)时间: 1921年春
(3)内容:
①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 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 实行自由贸易; ③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 营; ④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 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 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 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 之而后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方面 实行余粮收集制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农民交粮食税后,余粮归自 己支配
工业 国有化 方面
除大型企业仍为国家管理外, 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中小企业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共35张PPT)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共35张PPT)
1917—1920年苏俄粮食征购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25000
第二级
20000
第三级 第四级
15000
第五级
10000
5000
0 1917-1918 1918-1919 1919-1920
粮食征购量
1913—1921年苏俄粮食产量
1920年底,苏俄农民中 流传这样的说法:“土 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 于你们;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 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 们。打倒列宁和马肉, 恢复沙皇和猪肉”
2、两个第五四级第年五级计划的背景、时间、内容、作用 3、农业集体化的时间、内容、作用 4、苏联的全称、建立的时间及最初四个加盟共和国的名 称
2023/3/7
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2023/3/7
为了理想
5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建立,当时的局面是:
概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1918——1921年
时间
第三级
第(四三级 年国内战争)
第五级
①实行余粮征集制
②中小型企业国有化 主要内容 ③取消自由贸易
④产品实行配给制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历史作用 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2023/3/7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 了战争!”
7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023/3/7结合表格,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14
面对现实——新经济政策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对于俄罗斯的男人而言,比饿肚子更 可怕的事情是没有伏特加喝,所以, 前几年,不得不搞点医用酒精来解馋 ……1922年春天,自由贸易后,随处 都可以“畅饮”了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4张PPT)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4张PPT)

集体农庄
(万个)
20
机器拖拉机 站(个)
2502
拖拉机 占总播种面 (万台) 积量(%)
14.8
80
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
政府也从多方面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 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相关事实: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 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 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喂米 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 这样的道理。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苏俄内战形势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余粮收集队拿着武器收粮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部门
内容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工业 工业国有化
分配 实物配给制
1933年~1937年,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工 业产量比十月革命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跃居 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 占全世界的比重
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使俄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 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列宁与农民亲切交谈
2、新经济政策
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项目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教材内容包括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重点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注重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过程和成就,以及其中的困难和挑战,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逐渐提高,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和思考历史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主要成就,掌握苏联三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苏联三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其原因和教训。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案例分析法:以苏联三个五年计划为例,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准备教材和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进行详细的教学解读。

2.课件和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多媒体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3.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完美版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完美版1

我想知道什么?
1、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时间、内容、作用 2、两个五年计划的背景、时间、内容、作用 3、农业集体化的时间、内容、作用 4、苏联的全称、建立的时间及最初四个加盟共和
国的名称 5、邓小平理论从哪些方面发展和继承了列宁的思 想?
一、讲授新课
(一)新经济政策
背景: 经Leabharlann 4年世界大战和3年内战后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 加剧。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 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 饥荒流行。列宁经过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 产。
时间: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 政策。
主要内容:
(1)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 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 (3)实行自由贸易; (4)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5)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
⑴.时间:1922年 ⑵.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联国徽
苏联国旗
苏联国歌 《牢不可破的联盟》
俄罗斯联邦
1111999俄92爱2422罗905年沙年年年斯苏尼加加加联联亚入入邦入成的的的立有有有 哈萨克
外拉高乌脱加兹维索别亚联克邦 乌立塔克陶土吉兰宛库克曼 白吉摩俄尔尔罗吉多斯斯瓦
产苏 值联 的工 变业 化总
1937年
17.8%
11.6% 41.9%
两个五年计划19完13 成19之28 后,193苏2 联由落193后7 的农业国 变成强工业大总产的值 工世5业界 国世5,界 工世3界业总欧2洲产值世2界超过欧2洲德、英、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33张PPT).ppt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33张PPT).ppt

二、苏联的成立【列宁】
1.时间: 1922年底 2.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苏联国徽
苏联国旗
俄国名称演变
1547年
1917年 1922年 1991年
沙俄
苏俄 苏联 俄罗斯
1924年1月22日列宁逝世,斯大林继任列宁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三、苏联的工业化【斯大林】
1、背景
结合材料归纳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材料: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 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 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 不给它为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 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斯大林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3)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必须把布尔什维 克扼杀在摇篮里”。
帝国主义国家与国内的武装叛乱 相勾结发动反苏维埃斗争……
英国首相 丘吉尔
帝国主义国家的阴谋得逞了吗?
苏联是怎么摆脱各种危机,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的?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自主学习
1、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人物、内容①②③④、影响 2、苏联成立的时间 3、苏联为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及其成就 4、苏联为实行工业化优先发展的行业? 5、什么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6、农业集体化的实施的时间、对农民有何影响? 7、苏联颁布新宪法的时间?有何意义? 8、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
① 发展经济时要比例协调; ② 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③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4.苏俄(联)探索出了人类历史上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1)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武装干涉,苏俄实行______。 (2)带领苏联人民进行工业化建设,使苏联实现工业化的领导人是______。 (3)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颁布______。
C稳1.9的2建5危年立机底.社1,9苏2会1联年主国,民苏义经俄基济放恢弃本复战制工时作共度基产本主完义成政。D策新.,挽经开济始救政实政策行把新权社经不会济主政稳义策的同。市到危场 机、道商路品具货有币深关远系的和指资导本意主义义。直故接选联D。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消极: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
计划下完成的,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
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农业集体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背景 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解决粮食问题
目的

苏联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
史料研读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
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 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 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 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 扼杀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苏 联 集 体 农 庄 宣 传 画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产生了什么问 题?
消极性: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 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模式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形成标志:1936年苏 联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 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也 标志着“苏联模式”的 形成。 主要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 集权的政治体制。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我 们从苏联模式中应吸取
什么教训?
评价: ①积极:苏联在较短时间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 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 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②弊端: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教训: ①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因国情而变,一切从 实际出发; ②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2.列宁没有参与的革命或探索A活动是( )
A. 俄国二月革命 B.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 C. 制定新经济政策 D. 成立“苏联”
【解析】本题考查列宁的相关事迹。1917年3月(俄国旧历二月),俄国爆发 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列宁没有参加二月革命。BCD选项历史事件,列宁都参与了。故选A。
斯大林进行社会
工业落后;
主义建设的背景 是什么?
受帝国主义的威 胁
目的: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开始时间:1926年 领导者:斯大林 过程:1928-1937年,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 划。 结果: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苏 联 工 业 化 宣 传 海 报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 国有化
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 动制
史料研读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
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
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
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知识延伸
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是四个字:高度集 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经济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 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片面发 展重工业。
政治方面的特点: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党 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权力越来越集中于个人手里,
的工业国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
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 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 、英、法,跃居欧洲第一 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 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 ,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对苏联工业化的 评价:
积极: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
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方式”
材料说明了 什么?
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已不能满足民众—的—列宁 需求,于是列宁开始 实行新经济政策。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时间:1921年
领导:列宁
分类
农业上 贸易上
工业上 分配上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内容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 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可以自 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 家经营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3.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D的标志是(

A. 经济政策的实施
B. 苏联的建立
C.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新宪法的制定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 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故选D 。
【解析】(1)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武装干涉,苏 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 ,工厂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饥荒流行。列宁经过调查后认为,必须改 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带领苏联人民进行工业化建设,使苏联实现工业化的领导人是斯大林。 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 力奋斗。 (3)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1936年 ,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 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探索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 在的问题;
2、具体包括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 联工业化的实施、苏联农业集体化实施等;
3、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培养学生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
新经济政策
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在经济上实 行什么政策?
基础检测
1.“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在一个破产农
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
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D的。”材料说明新经济
政策实施的目的是( )
A. 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B. 恢复发展国民经
济【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依据题干信息“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 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可知,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是挽救政权不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1923-
1925)
苏联国歌 —《牢不可破的
联盟》
俄国名称演变:沙俄(1547—1917);苏俄(
1917—1922);
苏联(1922—1991);俄罗斯(
1991—至今)
2、苏联的工业 化
1924年1月列宁逝 世以后,1925年,斯大 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 的设想。1926年起,苏 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 业化建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本课小结
苏俄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政权,对 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他们的探索精 神是值得每个国家学习的。同时,我们作 为社会主义国家,要从中吸取教训,借鉴 经验,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路,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 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机厂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1937年苏联工业 产值
占全世界的比重
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结果: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大
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
世纪30年代初开始,到1937年完
成农业集体化
结果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苏联宣传 画 集体农庄幸福快乐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的少女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视频: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及意义
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新经济政策从苏俄 的国情出发,调动 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迅速缓解了危机 ,巩固了工农联盟 ,促使国民经济稳 步发展。
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 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 称苏联。
1922年12月最 初入盟的是俄 罗斯联邦、外 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和白俄 罗斯。后来共 有15个加盟国 。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 义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