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理运动学基本公式(经典版)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引言: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而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规律和运动过程。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运动学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内容,涉及到许多与运动有关的概念和公式。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一、位移和速度1. 位移公式:位移是指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所沿直线路径的长度差。
位移的公式为:位移=终止位置-起始位置。
2. 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度的公式为: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二、速度和加速度1. 速度公式: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也可以理解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速度的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2. 平均加速度公式: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平均加速度的公式为:平均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3.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率。
加速度的公式为: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三、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1.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当物体的加速度为常数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次函数表示,即速度随时间成线性变化。
2.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当物体的加速度为常数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表示,即位移随时间成二次变化。
3. 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当物体的加速度为常数时,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可以用一次函数表示,即位移与加速度成线性变化。
四、匀速直线运动1. 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成正比,与时间成正比。
即位移=速度×时间。
2. 速度、时间和加速度的关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
3. 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等于位移的绝对值。
五、自由落体运动1. 自由落体运动时间公式: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垂直方向上自由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时间的公式为:时间=√(2×下落高度/重力加速度)。
物理运动学公式

物理运动学公式物理运动学是研究物体在运动中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动力学量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通过公式化描述,可以方便地进行运动学分析和计算。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物理运动学公式。
1. 位移公式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位移(s)= 结束位置(x₂) - 起始位置(x₁)2. 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所经过的位移与该时间段的时间间隔之比,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平均速度(v)= 位移(s)/ 时间间隔(t)3. 平均加速度公式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速度的变化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平均加速度(a)= (末速度(v₂) - 初始速度(v₁))/ 时间间隔(t)4. 速度-时间关系公式速度-时间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末速度(v₂)= 初始速度(v₁)+ 加速度(a)* 时间间隔(t)5. 位移-时间关系公式位移-时间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位移(s)= 初始速度(v₁)* 时间间隔(t)+ 0.5 * 加速度(a)* 时间间隔(t)²6. 速度-位移关系公式速度-位移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末速度²(v₂²)= 初始速度²(v₁²)+ 2 * 加速度(a)* 位移(s)7. 自由落体公式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垂直方向上运动的情况。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位移、时间、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位移(s)= 0.5 * 加速度(g)* 时间间隔(t)²8. 匀速圆周运动公式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绕固定轴做圆周运动,其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线速度(v)= 半径(r)* 角速度(ω)9.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力(F)= 质量(m)* 加速度(a)10. 动能公式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动能(K)= 0.5 * 质量(m)* 速度²(v²)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物理运动学公式,它们可以用于描述和计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物理运动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公式,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描述和预测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常见的物理运动学公式,并解释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一、一维运动公式1. 位移公式:位移(s)是物体移动的最终位置与起始位置之间的差值。
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位移可以通过位移公式来计算:s = v0t + (1/2)at^2,其中v0是初始速度,t是时间,a是加速度。
2. 速度公式:速度(v)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改变量。
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可以通过速度公式来计算:v = v0 + at,其中v0是初始速度,t是时间,a是加速度。
3.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可以通过加速度公式来计算:a = (v - v0)/t,其中v是结束速度,v0是初始速度,t是时间。
二、二维运动公式1. 位移公式:位移(r)是物体移动的最终位置与起始位置之间的差值。
当物体做匀速二维运动时,位移可以通过位移公式来计算:r =√(x^2 + y^2),其中x和y分别是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移。
2. 速度公式:速度(v)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改变量。
当物体做匀速二维运动时,速度可以通过速度公式来计算:v = √(v_x^2 +v_y^2),其中v_x和v_y分别是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速度。
3.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当物体做匀变速二维运动时,加速度可以通过加速度公式来计算:a = (Δv_x/ t, Δv_y/ t),其中Δv_x和Δv_y分别是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速度改变量。
三、自由落体公式自由落体是物体在仅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在近似情况下,自由落体运动可以用以下公式来描述:1. 位移公式:自由落体的位移可以通过位移公式来计算:y = v_0t + (1/2)gt^2,其中v_0是初始速度,t是时间,g是重力加速度。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运动的各种性质。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学公式,这些公式对于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些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
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v = v_0 + at\]\[s = v_0t + \frac{1}{2}at^2\]\[v^2 = v_0^2 + 2as\]其中,\(v\)表示物体的末速度,\(v_0\)表示物体的初速度,\(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t\)表示时间,\(s\)表示位移。
2.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移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s = vt\]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v = v_0 + at\]其中,\(v\)表示物体的末速度,\(v_0\)表示物体的初速度,\(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t\)表示时间。
4.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s = \frac{1}{2}gt^2\]其中,\(s\)表示位移,\(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5. 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公式:在物体做圆周运动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v = \omega r\]\[a = \omega^2 r\]其中,\(v\)表示物体的速度,\(\omega\)表示角速度,\(r\)表示半径,\(a\)表示加速度。
以上就是一些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的总结,这些公式是我们在学习物理时经常会用到的,掌握好这些公式对于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大全1. 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 其中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这个公式描述了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 位移公式:x=v_0t+(1)/(2)at^2- 这里x表示位移,v_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它可以用来计算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
- 速度 - 位移公式:v^2-v_0^2 = 2ax- 式中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x是位移。
该公式在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或位移)中的三个量时,可以用来求解第四个量。
2. 平均速度公式。
- ¯v=(v + v_0)/(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其中¯v为平均速度,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
这个公式在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时非常方便,只要知道初速度和末速度就可以求出平均速度。
- 另外,根据位移公式x = ¯vt,当v_0 = 0时,¯v=(1)/(2)v。
3.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 速度之比:v_1:v_2:v_3:·s:v_n = 1:2:3:·s:n- 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根据v = at,因为加速度a恒定,时间t分别为t_1,t_2,t_3,·s,t_n且t_1:t_2:t_3:·s:t_n = 1:2:3:·s:n,所以速度之比为1:2:3:·s:n。
- 位移之比:x_1:x_2:x_3:·s:x_n=1:4:9:·s:n^2- 由位移公式x=(1)/(2)at^2,当t_1:t_2:t_3:·s:t_n = 1:2:3:·s:n时,x与t^2成正比,所以位移之比为1:4:9:·s:n^2。
- 位移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之比:x_Ⅰ:x_Ⅱ:x_Ⅲ:·s:x_N = 1:3:5:·s:(2n - 1)- 设时间间隔为T,第一个时间间隔内位移x_Ⅰ=(1)/(2)aT^2,第二个时间间隔内位移x_Ⅱ=(1)/(2)a(2T)^2-(1)/(2)aT^2=(3)/(2)aT^2,第三个时间间隔内位移x_Ⅲ=(1)/(2)a(3T)^2-(1)/(2)a(2T)^2=(5)/(2)aT^2,以此类推可得该比例关系。
人教版 物理必修1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0 xI T
xII T
xIII T
xN T
xI : xII : xIII : : xN 1: 3 : 5 : : (2N 1) 即证**
3*物体在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
之比为: 2 2 2 x1 : x2 : x3 : : xn 1: 2 : 3 : : n
**证明: x 1 aT 2 1
2 1 2 2 1 x2 a(2T ) 2 aT 2 2 2 2 1 x3 3 aT 2 2 2 1 xn n aT 2 2
x3 xn x1 x2 0 1T 2T 3T
nT
x1 : x2 : x3 : : xn 1: 2 : 3 : : n
即证**
四. 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一般步骤
(1)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并判定物体的运动 性质;
(2)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要养成画物体运 动示意图的习惯;
(3)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 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 段的纽带; (4)运用基本公式或推论等知识进行求解。
nT
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匀速直线运动
**v恒定,即大小和方向都不变,且a=0。
(2)匀变速直线运动 **a与v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恒定, 即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a与v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a与v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
பைடு நூலகம் (3)逐差相等
v0
2
v0 aT xi , T xi 1 , T
vt
x xi 1 xi aT
1 2 **证明: xi v0T aT 2 1 2 xi 1 (v0 aT )T aT 2 x xi 1 xi aT 2 即证**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1. 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S = v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v v0)/t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t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0t + 1/2at^2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 1/2gt^2抛体运动公式:h = v0t 1/2gt^22. 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F = ma牛顿第二定律:F = m(dv/dt)牛顿第三定律:F12 = F21动能公式:K = 1/2mv^2势能公式:U = mgh动能定理:W = ΔK势能定理:W = ΔU动能守恒定律:K1 + U1 = K2 + U2势能守恒定律:U1 + K1 = U2 + K2动能和势能转化公式:K = U3. 热学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Q = ΔU + W热量公式:Q = mcΔT热容公式:C = Q/ΔT比热容公式:c = Q/mΔT热传导公式:Q/t = kA(ΔT/Δx)热辐射公式:Q = σAT^4热功当量:1卡 = 4.18焦耳4. 光学公式反射定律:入射角 = 反射角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光的折射率:n = c/v光的波长:λ = v/f光的频率:f = c/λ光的强度:I = P/A光的功率:P = IV光的传播速度:v = c/n5. 电学公式欧姆定律:V = IR电阻公式:R = ρL/A电功公式:W = Pt电功率公式:P = VI电荷量公式:Q = It电势差公式:V = Ed电容公式:C = Q/V电容器的能量公式:E = 1/2CV^2电荷守恒定律:Q1 + Q2 = Q3 + Q4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1. 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S = v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v v0)/t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t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0t + 1/2at^2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 1/2gt^2抛体运动公式:h = v0t 1/2gt^22. 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F = ma牛顿第二定律:F = m(dv/dt)牛顿第三定律:F12 = F21动能公式:K = 1/2mv^2势能公式:U = mgh动能定理:W = ΔK势能定理:W = ΔU动能守恒定律:K1 + U1 = K2 + U2势能守恒定律:U1 + K1 = U2 + K2动能和势能转化公式:K = U3. 热学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Q = ΔU + W热量公式:Q = mcΔT热容公式:C = Q/ΔT比热容公式:c = Q/mΔT热传导公式:Q/t = kA(ΔT/Δx)热辐射公式:Q = σAT^4热功当量:1卡 = 4.18焦耳4. 光学公式反射定律:入射角 = 反射角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光的折射率:n = c/v光的波长:λ = v/f光的频率:f = c/λ光的强度:I = P/A光的功率:P = IV光的传播速度:v = c/n5. 电学公式欧姆定律:V = IR电阻公式:R = ρL/A电功公式:W = Pt电功率公式:P = VI电荷量公式:Q = It电势差公式:V = Ed电容公式:C = Q/V电容器的能量公式:E = 1/2CV^2电荷守恒定律:Q1 + Q2 = Q3 + Q4还有一些常用的物理常数和单位也需要我们掌握,例如:重力加速度:g = 9.8 m/s^2真空中的光速:c = 3 × 10^8 m/s真空中的电常数:ε0 = 8.85 × 10^12 F/m真空中的磁常数:μ0 = 4π × 10^7 T·m/A了解这些物理常数和单位,有助于我们在计算和推导过程中保持准确性。
物理运动学公式

物理运动学公式
物理运动学公式:F = ma
物理运动学学习了许多有关力、加速度和物体运动的定律,其中最重要的定律就是力的定义,即F = ma。
这个公式用来描述物体受力时对其产生的加速度。
其中,F代表力,m代表质量,a代表加速度。
这个公式表明,当力的大小变化时,加速度会相应变化,同时质量也会影响加速度。
如果质量越大,那么运动时需要的力就会越大,从而产生越大的加速度。
而如果质量越小,那么运动时所需要的力就会越小,从而产生越小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也被用来描述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的变化。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力会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因此加速度会发生变化,而质量也会影响加速度的大小。
此外,这个公式还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动量,即动量的定义,即p = mv。
这个公式表明,当物体的质量变化时,它的动量也会随之变化。
另外,物体运动时,动量会继续增加,但质量并不会发生变化。
总之,F = ma是物理运动学中最重要的公式,它用来描述物体受力时对其产生的加速度,它也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动量,从而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公式:
•①速度公式:v t=v0+at
•②位移公式:s=v0t+at2
•③速度位移公式:v t2-v02=2as
•推导公式:
•①平均速度公式:V=
•②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③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公式:
•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
•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
•即ΔS=S n+l–S n=aT2=恒量。
•⑤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比例关系(设T为相等的时间间隔,s为相等的位移间隔):
•Ⅰ、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
•Ⅱ、1T内、2T内、3T内……的位移之比为:s1:s2:s3:……:s n=1:4:9:……:n2
•Ⅲ、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sⅠ:sⅡ:sⅢ:……:s N=1:3:5:……:(2N-1)
•Ⅳ、前一个s、前两个s、前三个s……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
•Ⅴ、第一个s、第二个s、第三个s……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Ⅰ、t Ⅱ、tⅢ:……:t N=1:……:
•追及相遇问题:
•①当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两物体间距会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这时就会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
•②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Ⅰ、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匀速运动):
Ⅱ、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
匀速运动):
•③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
•Ⅰ、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Ⅱ、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即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