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综述
脂肪酶综述

脂肪酶综述摘要:脂肪酶是一类能够催化酯的水解反应以及在非水相体系中催化脂肪酸和醇类发生酯化反应的酶类。
随着酶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生物脂肪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生物催化剂,脂肪酶一直以来都是生物技术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类酶。
关键字:脂肪酶,酶活测定,非水相,食品工业应用。
简介:脂肪酶(三酰甘油酯水解酶,EC 3.1.1.3),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多种微生物中的生物催化剂。
脂肪酶最早被发现可追溯至1901年,其天然作用底物为三脂酰甘油酯,能够将酯键水解,释放甘油二酯甘油一酯甘油以及游离脂肪酸随着非水酶学的发展,研究者发现,脂肪酶在非水相中能够催化酯化。
酯交换以及转酯化反应,并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专一性,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洗涤剂等行业。
特别是在食品行业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逐渐成为食品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酶类之一。
但是,由于目前脂肪酶相对于传统的化学催化剂的生产成本仍然偏高,这是制约脂肪酶工业化应用的主要问题,因此,在了解脂肪酶催化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筛选高产菌株,或者改变脂肪酶催化环境等方法提高脂肪酶的产率和利用率,降低利用脂肪酶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成本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脂肪酶的结构特点研究表明, 来源不同的脂肪酶,其氨基酸组成数目从270~ 641不等,其分子量为29 000~ 100 000。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对多种脂肪酶进行克隆和表达,并利用X -衍射等手段和定向修饰等技术测定了酶的氨基酸组成、晶体结构、等电点等参数, 确定了组成脂肪酶活性中心的三元组( triad)结构。
多数脂肪酶都是单链蛋白, 比如CCL( A) 含有534个氨基酸残基, 其组成3 个小的和11个大的β-折叠及10个α-螺旋。
其催化活性三元组由Ser-209、His-449和Glu341组成, Ser-209处于超二级结构折叠-螺旋[β-折叠( 202~208)-α -螺旋( 210~220) ]的转角处。
多数成熟的天然蛋白还含有糖类组分, 如CCL( A) 含有4. 2%葡萄糖、甘露糖和木糖等,所以实际测得的分子量比理论分子量偏大[157 223(理论) , 60 000(实测)]。
生物化学检验中酶的测定综述

定时法
通常是酶作用一段时间后,加入强酸、强碱、
蛋白沉淀剂等终止酶促反应,测定这段时间内 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计算酶促反应 的平均速度。
定时法中酶促反应的过程
注意事项
用定时法测定酶活性浓度, 必须了解不同酶促反应速率和时间的关系, 应先做预试验找出酶促反应速率恒定的时期,
CK-MB
这些方法适用于临床自动化分析,具有测定时
间短(最快仅需7min)、灵敏性高(最低检测 限<µg/L)和准确性好的特点,明显优于其他 分析测定CK-MB的方法,1990年后逐渐被广泛 接受。 为使CK-MB质量分析标准化,AACC成立了专门 的标准化委员会,最近已研制成功采用重组基 因技术的CK-MB参考材料(Rck-2)。
由于同工酶(及其亚型同工型)一级结构的不
同,导致其在理化性质、催化性质、生物学等 方面有明显的性质差异,这些差异为同工酶的 分析和鉴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临床同工酶的分析大致可分为两步,即首先精 确地分离出某酶的各同工酶组分,然后测定酶 的总活性和各同工酶组分的活性。
电泳法
在研究同工酶的所有方法中,电泳法的使用最
CK-MB
是诊断AMI、测定心肌梗塞面积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国外对AMI诊断效率评价时多采用测
定CK-MB质量,即测定CK-MB的酶蛋白质量浓度 (Mass)的方法。 CK-MB质量的测定通常是制备抗CK-M抗体和抗 CK-B抗体或采用CK-MB抗体,用CLIA、ELISA、 FEIA等方法测定。
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所编码的多
肽链单体、纯聚体或杂化体,具有相同的催化 作用,但其分子构成、空间构像、理化性质、 生物学性质以及器官分布或细胞内定位不同的 一组酶称为同工酶。 凡酶蛋白结构不同的同工酶称为原级同工酶, 而将经加工或修饰后的同工酶称为次级同工酶 或酶的多种形式。
脂肪酶综述

脂肪酶综述摘要:脂肪酶是一类能够催化酯的水解反应以及在非水相体系中催化脂肪酸和醇类发生酯化反应的酶类。
随着酶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生物脂肪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生物催化剂,脂肪酶一直以来都是生物技术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类酶。
关键字:脂肪酶,酶活测定,非水相,食品工业应用。
简介:脂肪酶(三酰甘油酯水解酶,EC 3.1.1.3),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多种微生物中的生物催化剂。
脂肪酶最早被发现可追溯至1901年,其天然作用底物为三脂酰甘油酯,能够将酯键水解,释放甘油二酯甘油一酯甘油以及游离脂肪酸随着非水酶学的发展,研究者发现,脂肪酶在非水相中能够催化酯化。
酯交换以及转酯化反应,并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专一性,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洗涤剂等行业。
特别是在食品行业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逐渐成为食品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酶类之一。
但是,由于目前脂肪酶相对于传统的化学催化剂的生产成本仍然偏高,这是制约脂肪酶工业化应用的主要问题,因此,在了解脂肪酶催化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筛选高产菌株,或者改变脂肪酶催化环境等方法提高脂肪酶的产率和利用率,降低利用脂肪酶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成本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脂肪酶的结构特点研究表明, 来源不同的脂肪酶,其氨基酸组成数目从270~ 641不等,其分子量为29 000~ 100 000。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对多种脂肪酶进行克隆和表达,并利用X -衍射等手段和定向修饰等技术测定了酶的氨基酸组成、晶体结构、等电点等参数, 确定了组成脂肪酶活性中心的三元组( triad)结构。
多数脂肪酶都是单链蛋白, 比如CCL( A) 含有534个氨基酸残基, 其组成3 个小的和11个大的β-折叠及10个α-螺旋。
其催化活性三元组由Ser-209、His-449和Glu341组成, Ser-209处于超二级结构折叠-螺旋[β-折叠( 202~208)-α -螺旋( 210~220) ]的转角处。
多数成熟的天然蛋白还含有糖类组分, 如CCL( A) 含有4. 2%葡萄糖、甘露糖和木糖等,所以实际测得的分子量比理论分子量偏大[157 223(理论) , 60 000(实测)]。
关于酶的综述

关于酶的综述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度特异性和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具有一级、二级、三级,乃至四级结构。
酶的催化作用有赖于酶分子的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的完整。
若酶分子变性或亚基解聚均可导致酶活性丧失。
酶具有不同于一般催化剂的显著特点: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高度催化效率。
酶的活性中心是酶蛋白构象的一个特定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的结合,并催化底物生成产物。
活性中心具有特定的三维空间结构,或为裂缝,或为凹陷,多为由氨基酸的疏水基团组成的“口袋”形疏水环境。
其中重要的知识点包括:酶的活性中心是结合作用物并提供直接参与形成或断开化学键的氨基酸残基的区域。
含辅基的酶中,辅基也包括在活性部位。
活性部位只占整个酶分子相当小的一部分。
酶分子上绝大部分氨基酸残基并不与作用物接触。
作用物与酶分子相比通常要小得多,只可能接触酶的很小的部分。
即使大分子作用物如核酸或蛋白质,被催化进行反应时,酶也只是与该类大分子作用物中的局部接触。
活性部位呈立体结构而不是一个点或线,也不是一个平面。
它由来自酶分子中氨基酸序列的不同部分的残基组成,实际上一级结构上远隔开的残基更易相互作用成活性中心。
如RNA酶活性部位的重要氨基酸残基是第12位和第119位的组氨酸及41位的赖氨酸残基。
所有已知结构的酶分子上都有一个凹陷或裂缝构造,用以与作用物相结合。
凹陷内含有进行结合作用和催化所需的残基,作用物进入凹陷式裂缝后,即借共价键、氢键、静电力和范德华力与残基结合。
酶催化的特点:催化效率高、高特异性、可调节性及不稳定性。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protein)或RNA(Ribonucleic Acid),因此它也具有一级、二级、三级,乃至四级结构。
按其分子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单纯酶和结合酶。
仅含有蛋白质的称为单纯酶;结合酶则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
酶具有可调节性及不稳定性。
此外,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紫外线、重金属盐、一些有机化合物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的影响较为复杂。
肉嫩化酶综述

肉类 嫩 化 酶 可 以 分 为 内源 嫩 化 酶 和 外 源 嫩化酶二 种 。 内源 蛋 白酶 就 是 研 究 钙 蛋 白 酶 的 激 活 , 用 的 物 质 为 Ca , 虽 然 常 C1 , c C 肉 类 的嫩 化 效 果 很 好 , 有 时 会 影 a 1 对 但 响 肉 类 的 色 泽 和 味 道 , 出现 苦 味 和 金 属 如 味 , 色泽 容 易 变 深 等 。 外 源 嫩 化 酶 种 类 比较 多 , 木 瓜 蛋 白 如 1 肉品的嫩 化机理 酶 、 萝 蛋 白 酶 、 花 果 蛋 白酶 , 草 蛋 白 菠 无 枯 根 米 其 肌肉嫩度主要是有肌 肉蛋白质分子 间 酶 、 霉 蛋 白 酶 、 曲 蛋 白 酶 等 。 中 木 瓜 的 作 用 力 决 定 的 , 种 力 主 要 包 括 鸡 蛋 白 蛋 白酶 是 最 常 用 的 一 种 外 源 蛋 白酶 。 这 的溶 胀 性 、 离 度 和 吸 水 能 力 。目前 , 解 肉嫩 化 的机理主要有两种 。 3 牛 肉嫩 化酶 的研究与应用 1 1蛋 白降解理 论 . 牛 肉的 硬 度 大 , 同个 体 、 同部 位 嫩 不 不 肉 品 成 熟 嫩 化 的 主 要 原 因是 肌 原 纤 维 度 差 别 很 大 , 此 , 过 多 年 的 研 究 , 们 因 经 人 蛋 白 和 与 其 相 关 蛋 白的 降 解 , 括 肌 原 纤 发 明 了许 多 嫩 化 牛 肉 的 方 法 。 面 分 别 介 包 下 维 间 接 连 接 蛋 白 和 内 连 接 蛋 白 , 原 纤 维 绍 内源 嫩 化 酶和 外 源嫩 化 酶 在 牛 肉 嫩 化 中 肌 连 接 到 肌 膜 的 蛋 白 , 接 肌 细 胞 到 肌 膜 的 的研 究 及 应 用 。 连 蛋 白 , 些 蛋 白都 维 持 了肌 原 纤 维 的 完 整 3. 内源嫩 化酶 在 牛 肉嫩 化 中 的应 用 这 1 性 。 化 的 方 法 就 是 z 上 I 的 断 裂 或 分 嫩 线 带 在 牛 肉嫩 化 过 程 中 用 的 最 广 泛 的 内 源 解 , 种 类 不 同 , 裂 开 始 的 时 间也 有 不 嫩 化 酶 是 C ”, 其 断 a 当在 肉中 添加 外 源 C 2时 , a+ 同 , 白肌 纤 维 比红 肌 纤 维 断 裂 的 早 。 白 C 如 蛋 DP抑 制 剂活 性 下 降 , 明外 源 Ca 表 可 以活 降解 理 论 可 以 简 单 分 成 四 类 : 线 消 失 理 化 C P; z D 同样 肌 间 蛋 白 的 消 失 和 9 - Da 4 k , 论 、 联 蛋 白破 坏 理 论 、 动 球 蛋 白复 合体 2 一到 3 -kDa 肽 链 的 出现 , 反 应 出注 肌 肌 8 2 多 也 分离理论和胶 原蛋白变理论 。 入 Ca 以 激 活 CDP。 量 的 试 验 表 明 : C1可 大 1 2钙 蛋 白嫩 化理论 . 对 牛 肉进 行 C c , 理 可以 降 低牛 肉的 剪切 al 处 钙 蛋 白 酶体 系 在 降解 蛋 白 酶 、 高 肉 品 力 , 善 牛 肉 的嫩 度 , 者 能 够 使 牛 肉达 到 提 改 或 嫩化 度 的过 程 中 是最 关 键 的酶 , 它有 钙 依赖 正 常 嫩 度 所 需 的 成 熟 时 间 缩 短 到 一 天 。 通 性半胱 氨酸 蛋 白酶的 同 工酶和 抑制 剂钙 蛋 白 过 注 入 C 来 提 高 牛 肉 的 嫩 化 并 不 影 响 消 a 组成 。 一 蛋 白酶和 m~ 蛋 白酶是 该 蛋 白 钙 钙 费 者 对 牛 肉的 感 官 评 价 , 还 可 以 为 人 们 且 酶体 系 中二 个最典 型 的同 工酶 。 一 蛋 白 I 钙 提高额外 的钙源 。 酶和m一 蛋 白酶都 能水 解肌原 纤维 , 在宰 钙 但 但 如 若 工 艺 不 够 完 善 , 容 易 出 现 苦 则 后 成 熟的 过程 只 有 一 蛋 白酶会 降解 蛋 白 钙 味和 变 色 。 目前工 艺 参数 一 般 为 : a 1 度 C C, 浓 引起 肉嫩 化 , m~钙 蛋 白酶 的活 性 几 乎 不 为2 0 而 0 mM, a 1 液 用量 为5 且在 一小 时 C C, 溶 %, 变 。 钙 蛋 白 酶的 激活 必 须 依赖 于 一定 的浓 内 进 行 嫩 化 。 但 度范 围的钙 离子 , 一旦 钙 蛋 白酶 被激 活 , 钙蛋 3 2 外 源嫩 化 酶在 牛 肉 嫩化 中的应 用 . 白酶抑 制蛋 白就会 迅速 与钙 蛋 白酶结 合而 抑 木 瓜 蛋 白 酶 是 最 常 见 的 牛 肉 类 嫩 化 制 其 活性 , 而 保证 钙 蛋 白 酶只 对 底物 进 行 酶 。 从 由于 木 瓜 蛋 白酶 的 水 解 作 用 , 别 是 对 特 局 部 的特 定 位点 水 解 。 胶 原 蛋 白和 弹 性 蛋 白 的 强 烈 水 解 , 以 使 可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文献综述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文献综述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
因此,一切对蛋白质活性有影响的因素都影响酶的活性。
酶具有蛋白质样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 可由温度、离子发射、氧化剂、还原剂、光、酸、碱和有机溶剂, 生物作用等因素对其变性和降解, 酶的变性会引起其催化活性(即在特定的系统和条件下的反应速度) 的丧失, 现代分子学认为变性就是对蛋白质的二、三级结构的破坏, 下面从十一个方面说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团,这时,酶与底物结合最容易;当偏高或偏低时,其活动中心只带有一种电荷,就会使酶与底物的结合能力降低。
值是酶催化反应的重要环境条件, 酶是两性化合物, 其上分布着许多梭基和氨基等酸性、碱性基团, 对酸碱度极为敏感, 最适值因酶、底物的不同而异, 过酸和过碱时均会引起酶变性,从而降低酶活性, 导致反应速度下降, 酶反应速度最大的值是最适值,此时酶的活性最大。
、酶的浓度和底物浓度酶与底物浓度的关系,一般来说,当酶的浓度较小,底物浓度大大高于酶,则酶的浓度与反应速度成正比;当底物浓度一定时,酶的浓度继续增加到一定值以后,其反应速度并不加快。
由于上述关系,过大的增加用曲量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金属离子某些金属离子对酶起着活化剂的作用,例如 , ,等离子通常可以显著增加一葡萄糖异构酶的活性, 相反地, 金属离子对酶也可能起抑制作用, 例如同样对葡萄糖异构酶, , , , , 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催化活性的作用, 重金属离子如 , 等,对蛋白质具有变性作用, 故在酶洗液中应竭力避免铜、铁、铝等重金属离子进入, 应尽量在生产中避免使用铜器等设备, 或用赘和剂封锁, 但钾、钠、镁等重金属离子对酶影响不大。
、物理因素许多物理因素和紫外线, 放射线, 超声波等都可能引起酶的失活。
酶在存放中易失活, 一般酶最宜储存温度为。
℃至℃ , 一年内失活率, 冷冻干燥是保存酶制剂的一个好方法, 但也有一些酶经不起冷冻, 如梭肤酶。
在生产操作时, 尤其是搅拌酶溶液时形成的大量泡松散差,性。
溶菌酶综述

溶菌酶的分离纯化活性测定及其应用的综述摘要:溶菌酶是一种具有天然活性,安全无毒的生物酶,可专一作用于微生物的细胞壁,从而广泛应用于医疗制品,机体免疫,食品防腐,动物饲料,生物工程等方面,导致了市场对溶菌酶的需求逐年在增大。
因此溶菌酶的生产分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学者的研究。
文章综述了溶茵酶的分离、纯化和活性及含量检测的各种方法,并分析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接着又对溶菌酶的应用领域进行了概述,以期对本领域的研究者提供该方面的概貌。
关键词:溶菌酶分离纯化活性测定方法应用Reviewe on isolation ,purification,activity determinationand application of lysozyme(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Abstract:Lysozyme was a biological enzyme of native active,safe and non-toxic,whichwas widely used in food preservation,medical production,body immune,animal feed,iological engineering etc,and required by market for a large amount year by year.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as well as researches by scholar were conferring to production and separation of lysozyme.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ethods of the isolation, purification and activity determination of the lysozyme,then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 Besides The application of lysozyme field were summarized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an overview of the aspects for the researchers in this field.Keywords: Lysozyme Separation Purifica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Application最早有关溶菌酶的报道的是1907年NicoHe首次发表桔草芽胞杆菌(Bacillus.subtitis)溶解因子存在;1922年,Flemmning发现在人的鼻涕、唾液和眼泪中存在强力的溶菌活性成分,并把具有溶菌活性的因子命名为溶菌酶(1ysozyme);1967年,英国菲利普集团首先发表了关于对鸡卵白溶菌酶作用底物复合体X射线衍射,具体地介绍了其结构,这项研究成果在近代酶化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文献综述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文献综述酶活性是生物体内许多生化反应的关键因素之一、酶活性的调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金属离子、底物浓度和抑制剂等。
本文综述了这些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其机制。
温度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酶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为温度的升高会增加分子的运动速度和碰撞频率。
然而,当温度超过一些临界值时,酶活性会开始下降。
这是因为过高的温度会破坏酶分子的三维结构,使其失去功能。
pH值也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因素。
酶具有最适pH值,即在该pH值下其活性最高。
这是因为酶的活性与其所在环境的酸碱度有关,对于不同的酶来说,最适pH值会有所不同。
在酶活性最适pH值之外,酶的活性会显著下降。
金属离子是酶活性的重要辅助因素。
许多酶需要金属离子的辅助才能发挥活性。
金属离子可以与酶分子结合,形成活性位点,促进底物与酶的结合以及反应的进行。
一些金属离子,如锌、镁和铁等,对于酶活性的维持和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底物浓度也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的活性会增加,因为有更多的底物分子与酶分子发生反应。
然而,当底物浓度超过一定临界值时,酶的活性会趋于饱和,无法再进一步提高。
抑制剂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抑制剂可以以可逆和不可逆的方式抑制酶的活性。
可逆抑制剂与酶结合后可以解离,而不可逆抑制剂与酶结合后无法解离。
抑制剂可以通过与酶结合阻碍底物与酶的结合,或者破坏酶分子的活性位点来抑制酶的活性。
总之,温度、pH值、金属离子、底物浓度和抑制剂等因素都可以对酶活性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的机制可以为酶的应用和调节提供基础。
此外,不同酶对这些因素的响应也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具体的酶来说,需要进一步研究其相关影响因素以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线对酶活性的影响综述
摘要:研究中波紫外线对人体黑色素细胞(酪氨酸酶)的影响。
以探讨日光在人皮肤老化中的作用,从而寻找解决办法。
关键词:紫外线黑色素细胞(酪氨酸酶)老化
前言:黑色素其实是一种蛋白质,它们存在于皮肤基底层的细胞中间,也叫做“色素母细胞”。
色素母细胞分泌麦拉宁色素,当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肌肤就会处于“自我防护”的状态,藉由紫外线刺激麦拉宁色素,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来保护我们的皮肤细胞。
酪氨酸酶与血液中的酪氨酸反应,生成一种叫“多巴”的物质。
多巴其实就是黑色素的前身,经酪氨酸氧化而成,释放出黑色素。
黑色素又经由细胞代谢的层层移动,到了肌肤表皮层形成雀斑、晒斑、黑斑等形状了。
日光中的紫外线在人皮肤老化过程中起着显著作用①。
本文拟观察中波紫外线(UVB)对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细胞的影响,以探讨紫外线在色素中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