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淀粉酶产生菌的研究进展综述

合集下载

α-淀粉酶的生产工艺设计

α-淀粉酶的生产工艺设计

α-淀粉酶的生产工艺设计α-淀粉酶的发酵生产工艺摘要:α-淀粉酶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能水解淀粉产生糊精、麦芽糖、低聚糖和葡萄糖等,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酶制剂之一。

目前,α-淀粉酶已广泛应用于变性淀粉及淀粉糖、焙烤工业、啤酒酿造、酒精工业、发酵以及纺织等许多行业。

1.菌种的选育1. 1 细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将土壤系列稀释,把10-3 、10-4、10-5分别涂布到淀粉培养基上,27℃倒置培养2天,将长出的菌落接入斜面。

将细菌从斜面接种到淀粉培养基培养2天,用碘液染色,记录透明圈大小和菌落直径,计算D/d值。

保菌供下次实验用。

1.2 紫外线诱变育种:取活化后的菌种配成菌悬液、稀释;倒淀粉培养基平板,将菌悬液涂布其表面;用紫外线处理平板0、2min、4min、6min、8min、10min,每个处理2次重复;放到黑暗中倒置培养,37℃培养48h,分别计数诱变组和对照组平板上的菌落数,并计算致死率;加入碘液,分别测量诱变组和对照组菌落的透明圈直径和菌落直径,计算D/d值;将D/d值最大的菌种保存到斜面培养基上。

1.3 诱变方法以及变异菌株的筛选①诱变出发菌株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期。

②以NTG为诱变剂,按一定处理剂量(μg/ml),在一定pH值的缓冲液中30℃恒温振荡处理1~4 h。

③经高速离心分离,移植于液体完全培养基进行后培养。

④经稀释涂布在含有1%淀粉BY固体培养基上,经24 h培养形成小菌落。

⑤把单菌落分别移植于含2%淀粉BY液体培养基中,30℃培养36 h。

⑥用2#定性滤纸制成5 mm disc(小圆纸片),并用2%琼脂BY培养基灭菌后加入较大剂量青霉素(抑菌)。

倒入200 mm×300mm长方形不锈钢玻璃培养皿中,冷却凝固。

然后把5 mm disc 纸顺序放在培养基表面。

⑦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吸取培养液,移植到相应的disc上。

把disc 培养皿经37℃,24h分别培养。

枯草杆菌生产_淀粉酶的研究

枯草杆菌生产_淀粉酶的研究

10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010 NO.29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研 究 报 告α-淀粉酶是在淀粉加工、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发酵工业及酿造、制糖和纺织工业上应用广泛的酶种,也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酶种之一。

α-淀粉酶一般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也可由植物和动物提取。

目前,工业生产上都以微生物发酵法为主进行大规模生产α-淀粉酶。

我国从1965年开始应用枯草芽孢杆菌(Bcaillussubtilis)BF-7658生产α-淀粉酶,当时仅无锡酶制厂独家生产,年产量为10.22吨。

现在国内生产酶制剂的厂家己发展到上千个,其中约有40%~50%的工厂生产α-淀粉酶。

总产量上万吨。

近年来,国外生产耐热α-淀粉酶发展较快,己从嗜热真菌、高温放线菌、特别是从嗜热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stearothermophilust和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us等)中分离得到了耐高温的α-淀粉酶菌种。

但就国内而言,虽己开展了耐高温α-淀粉酶的研究工作,目前仍以枯草杆菌菌株生产α-淀粉酶为主。

本文就枯草杆菌在淀粉培养基上产α-淀粉酶做一下研究,其对在以玉米(淀粉含量为70%~75%)或大米(淀粉含量为80%~85%)主要原料的发酵酿酒过程,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1 材料和方法1.1实验材料1.1.1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为实验室保藏菌种。

1.1.2种子培养基 马铃薯固体(及液体)培养基(简称PDA,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15g、水1000ml、PH自然,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30min,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补足水至1000ml。

121℃灭菌30min)1.1.3发酵培养基 淀粉液体培养基(可溶性淀粉、蒸馏水、pH自然。

α淀粉酶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进展

α淀粉酶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进展

α-淀粉酶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进展摘要随着近代酶技术及生物技术的发展,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酶制剂已能大规模地工业化生产,并被应用于饲料工业中,许多实验和实际应用结果都表明,饲用酶制剂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能有效地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和防治动物疾病的发生,与抗生素和激素类物质相比,具有卓越的安全性,引起了全球范围内饲料行业的高度重视。

饲用酶种类繁多,淀粉酶作为其中的一种,在畜禽生产中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本文主要介绍淀粉酶的组成、基本性质以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α-淀粉酶畜禽生产作用机理应用进展正文:1、α-淀粉酶的简介1.1 α-淀粉酶的定义淀粉酶是一类能分解淀粉糖苷键的酶的总称,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是利用最早、用途最广、工业产量最大的酶制剂品种。

按照水解淀粉酶的方式,淀粉酶主要可分为四大类:α-淀粉酶(α-amylase)、β-淀粉酶(β-amylase)、葡萄糖淀粉酶(glucoamylase)和异淀粉酶(isoamylase)。

[1]其中,α-淀粉酶(α-1,4-葡聚糖-4-葡聚糖苷酶,EC3.2.1.1)多是胞外酶,其作用于淀粉时可从分子内部随机地切开淀粉链的α-1,4糖苷键,而生成糊精和还原糖,产物的末端残基碳原子构型为α-构型,故称α-淀粉酶。

[2]-[3]1.2 α-淀粉酶的分类和结构依α-淀粉酶产物不同可将它们分为糖化型和液化型两种:液化型α-淀粉酶,能将淀粉酶快速液化,其终产物为寡聚糖和糊精:糖化型α-淀粉酶有较强的酶切活性,在水解可溶性淀粉时,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而产生寡聚糖,麦芽糖直至葡萄糖。

按照其使用条件可以分为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耐酸耐碱型。

按产生菌不同又可以分为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淀粉酶。

[4]研究表明所有α-淀粉酶均为分子量在50ku左右的单体,由经典的三个区域(A、B、C)组成:中心区域A由一个(β/α)8圆筒构成;区域B由一个小的β-折叠突出于β3和α3之间构成;而C-末端球型区域C则由一个Greek-key 基序组成,为该酶的活性部位,负责正确识别底物并与之结合。

一株碱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一株碱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食 品与药 品
F o n u o da dDrg
2 1 年 第 l 卷第 0 期 00 2 5
17 6

株碱 性 淀粉 酶产生菌 的筛选及产 酶条件优 化 一
宋 燕,李 津
( 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 限公司, 山东 济 南 2 0 0 ) 5 1 1
摘 要 : 目的 获 取 工 业 生 产 上 有 潜 在 应 用 价 值 的 碱 性 淀 粉 酶 产 生 菌 。 方 法 土 壤 中 筛 选 出5 产 淀 粉 酶 的 菌 株 ; 经 正 交 株 试 验 确 定 培 养 基 的 最 优 组 成 ; 通 过 摇 瓶 发 酵 初 步 确 定 了 发酵 条 件 。 结 果 产 淀 粉 酶 活 性 最 高 的 为 来 源 于 草 地 土 壤 的 菌 株
Af rc lv td fr8hi h k ra 0 ℃ wi 0r n tea ls— rd cn cii f 1一 e c e 1 t ut ae s a e t e i o n 4 t 1 / , h my aep o u ig a t t o ¥I 6ra h d2 U/ h 8 mi vy 14
S ONG Ya LI i n, n J
(h n o g a sh L m d h r cui l o Ld Jn n 5 1 1 C i ) S a d n uc & , , 2 a A s a t Ob et e oo ti laiea ls—rd c gs a s i a ep t t l au s nteid s y b t c: jci T bana l myaepo u i t i c h v oe i le ut . r v k n n r n wh h n av i h n r
/.,它在发酵8h /6 时产酶 能力最强 ;优化后 的培养 基为玉米粉3%,蛋 白胨08%,磷酸氢二钠06%,硫酸铵0 . . . 2%,氯 化铵01 . 5%,p .。于4 H 90 0℃,10r n 8 mi条件 下培养,菌株 / 6 / / .酶活性 可达 到214U mL 1 / 。结论 筛选 出5 株产淀粉酶 的菌 株 ,其 中菌株 / 6 株耐碱性Ⅱ淀粉酶产 生菌 。 /一是1 一 关键词 :碱性 淀粉 酶;菌株筛选;正交试验 ;优化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淀粉酶产生菌的初步筛选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淀粉酶产生菌的初步筛选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淀粉酶产生菌的初步筛选一、实验目的学习从自然界中筛选分离淀粉酶产生菌株。

二、实验内容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和分离。

三、实验原理在筛选培养基平板上,可溶性淀粉被目的菌株产生的淀粉酶水解,形成透明圈。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产生的淀粉酶的种类和活力各不相同,对可溶性淀粉的水解能力各不相同,所形成的水解圈与菌落大小比值故而不同,因而根据其比值可初步断定其对可溶性淀粉的水解能力。

许多细菌和霉菌产生淀粉酶,特别是一些芽孢杆菌,因此,本实验将土壤样品加热处理后,将其接种到筛选培养基平板进行培养,根据平板的水解圈做初筛,从中筛选出产淀粉酶活性较好的菌株进行保藏。

四、实验材料和用具1、材料:土壤样品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筛选培养基平板(含可溶性淀粉1%)、45mL无菌水瓶3、仪器及用具: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锅、摇床、酒精灯、牙签、移液枪、试管、涂布器、量筒等。

五、操作步骤(一)准备材料1、筛选固体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可溶性淀粉(1%),配制600mL,制备30个平板。

2、含45mL水的三角瓶5瓶,200ul枪头及枪头盒3盒,牙签3瓶,涂布器3包,灭菌处理。

(二)菌种分离1、土壤采集选取采集地点地表植被根系周围的土壤,首先去除地表浮土,然后挖取2-5cm深的土壤样品,每个样品约取20g土壤,装入塑料袋内,备用。

2、制备菌悬液取5g土壤样品置于含45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用振荡器震荡10分钟,在90度水浴锅中处理15分钟。

3、涂布平板培养与分离吸取100ul悬浮液,用涂布器涂布于筛选培养基平板,待液体充分被吸收后,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48h。

每组做2个平板。

(三)菌种初步筛选在平板中加入少量卢戈氏碘液,观察菌落形成透明水解圈情况,用无菌牙签挑取产水解圈的菌落,转接到新的筛选培养基中,每个平板上接种16个菌种,每组接种2个平板,置于37℃培养24h。

在平板内加入卢戈氏碘液,根据单菌落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H/C)大小进行初筛,选择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菌株,从中选取淀粉酶活力相对较高的菌株。

α-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α-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160r/vain摇床培养12h/’种子液以10%的接种量接种于产酶发酵培养基上,37℃、160r/min摇床培养24h后发酵液5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测酶活力。

选取酶活力较高的菌株作为试验菌种。

1.4.L3酶活力的测定一1。

仅一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为长短不一的短链糊精和少量的还原糖,而使淀粉对碘呈蓝紫色的特异反应逐渐消失,可以用这种显色消失的速度来衡量酶的活力。

用YoungJ.Y00改良法:取5rIll0.5%可溶性淀粉溶液,在40℃水浴中预热10min,然后加入适当稀释的酶液0.5ml,反应5min后用5Illl0.1mol/LH2S04溶液终止反应。

取0.5m1反应液与5lIll工作碘液显色,在620nm波长处测光密度。

以0.5ml水代替0.5rIll反应液为空白,以不加酶液(加相同的水)的管为对照。

,酶活力单位定义为:在40℃、5vain内水解ln蟮淀粉(0.5%淀粉)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

酶活力计算公式如下:酶活力(u/IIll)=(民一R)/RoX50XD式中,尺。

、R分别为对照、反应液的光密度;D为酶的稀释倍数,调整D使(R一尺)/民在0.2~0.7。

1.4.2酶学性质的研究。

1.4.2.1酶反应最适温度的确定。

设置40、60、80℃3个温度梯度,测定反应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酶活力,确定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1.4.2.2酶反应最适pH值的确定。

用不同的缓冲液设置pH值为4、6、lO3个梯度值,测定反应系在不同pH值下的酶活力,确定酶反应的最适pH值。

1.4.2.3ca2+对酶热稳定性的影响。

在100℃下调整酶液中Ca2+的不同浓度,测定不同时间F的酶活力,确定cd+对酶热稳定性的影响。

2结果与分析2.1Or"淀粉酶生产菌株的分离筛选2.1.1初筛结果。

采用碘熏法从淀粉筛选平板}=挑出lO株有明显淀粉水解圈(图1)的菌株。

图1菌种的水解圈Fig.1Hydrolyzedcircleofstrain2.1.2复筛结果。

耐高温α淀粉酶研究进展

耐高温α淀粉酶研究进展

耐高温α 淀粉酶研究进展郑元木摘要: 耐高温α-淀粉酶是重要的工业用酶之一,本文简要综述了该酶结构、性质、作用机制、分离纯化方法及生产工艺流程和用途。

关键词:耐高温α-淀粉酶;作用机制;生产工艺;用途α-淀粉酶全称为α-1,4-葡聚糖水解酶(EC3.2.1.1),作用于淀粉时,可从分子内部切开α-1,4-糖苷键而生成糊精和还原糖,由于产物的末端葡萄糖残基C1碳原子为α-构型,故得名为α-淀粉酶[1]。

耐高温α-淀粉酶不同于中温α-淀粉酶和α-淀粉酶普通高温,具有优越的耐热性能、酶活力高和较宽的pH适应范围等特性,故在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 结构、功能、作用机制比较不同来源的耐高温α-淀粉酶氨基酸序列发现,虽然有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不足30%,但它们的三级结构极为相似,这也表明三级结构是催化活性的关键因素[2]。

耐高温α-淀粉酶都是由三个结构域组成,即为结构域A、结构域B、结构域C。

地衣芽孢杆菌是生产耐高温α-淀粉酶最重要的菌种,以地衣芽孢杆菌耐高温α-淀粉酶为例(结构如图一)[3]。

结构域A为8个α-螺旋和8个β-折叠交替组成的α/β桶状结构,该结构较为刚性,维持酶的基本构象。

结构域B具有较大的柔性,推测它可能与底物特异性结合有关,主要由一个或几个β-折叠构成。

结构域C构成α-淀粉酶的碳端,由反平行β-折叠组成,它包含的氨基酸少,距离活性位点远,缺乏柔性,目前它的功能尚不清楚。

α-淀粉酶的催化活性口袋位于结构域A和B之间,在α/β桶状结构的底部。

此外,在结构域A和B之间还发现有一个或几个钙离子及其他金属离子结合位点,推测它可能与稳定酶的结构有关。

耐高温α-淀粉酶属于水解酶类,能随机水解淀粉、糖原及降解物内部的α-D-1,4糖苷键,使溶液的粘度迅速下降,产生可溶性糊精、低聚糖及少量麦芽糖、葡萄糖。

对于耐高温α-淀粉酶作用机制的研究,Nielsen JE[4]等提出了如图二模型。

该模型认为催化中心位于α/β桶状结构的底部,Glu261和Asp231是起催化作用的两个重要残基。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实验小结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实验小结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实验小结
本实验旨在筛选具有淀粉酶活性的菌株,经过活性药物筛选法,通
过对新鲜海藻类源淀粉酶活性药敏试验结果,用神经酰胺蓝显色法共
分离出了12株具有淀粉酶生成活性的菌株,且12株菌株的淀粉酶活
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淀粉酶活性。

经过16s rDNA分析,结果表明,
这12株菌株属于嗜热及高温嗜热乳杆菌科,包括拟南芥病毒乳杆菌属、干燥乳杆菌属,伯氏乳杆菌属、钝吸乳杆菌属等。

以上结果表明,该
方法高效可靠,可以用于筛选具有淀粉酶活性的微生物菌株,为药物
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α-淀粉酶产生菌的研究进展综述1309030202 刘铭迪【摘要】:α-淀粉酶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能水解淀粉产生糊精、麦芽糖、低聚糖和葡萄糖等,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酶制剂之一。

目前,α-淀粉酶已广泛应用于变性淀粉及淀粉糖、焙烤工业、啤酒酿造、酒精工业、发酵以及纺织等许多行业。

本文对α-淀粉酶产生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

【关键词】:α淀粉酶产生菌;耐受;性质;应用【正文】:α一淀粉酶(α一1,4一D一葡萄糖一葡萄糖苷水解酶)普遍分布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是一种重要的淀粉水解酶。

它以随机作用方式切断淀粉、糖原、寡聚或多聚糖分子内的α一1,4葡萄糖苷键,产生麦芽糖、低聚糖和葡萄糖等,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的酶制剂之一。

它可以由微生物发酵制备,也可以从动植物中提取。

不同来源的α淀粉酶的性质有一定的区别,工业中主要应用的是真菌和细菌α一淀粉酶。

目前,α一淀粉酶已广泛应用于变性淀粉及淀粉糖、焙烤工业、啤酒酿造、酒精工业、发酵以及纺织等许多行业,是一种重要工业用酶。

如在淀粉加工业中,微生物α一淀粉酶已成功取代了化学降解法;在酒精工业中能显著提高出酒率。

其应用于各种工业中对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得率和原料的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和节约粮食资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α一淀粉酶的性质不同来源的α一淀粉酶的酶学和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区别,它们的性质对在其工业应用中的应用影响也较大,在工业生产中要根据需要使用合适来源的酶,因此对淀粉酶性质的研究也显得比较重要。

目前关于不同来源仅一淀粉酶性质的研究已经很多,但将它们进行完整归纳的比较少,本文将其性质进行总结,为以后α一淀粉酶的应用提高相关依据。

1.1 底物特异性α一淀粉酶和其它酶类一样,具有反应底物特异性,不同来源的淀粉酶反应底物也各不相同,通常α一淀粉酶显示出对淀粉及其衍生物有最高的特异性,这些淀粉及衍生物包括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环糊精、糖原质和麦芽三糖等。

1.2 最适pH和最适温度反应温度和pH对酶活力影响较大,不同来源的α一淀粉酶有各自的最适作用pH和最适作用温度,通常在最适作用pH和最适作用温度条件下酶相对比较稳定,在此条件下进行反应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酶活力,提高酶反应效率。

因此,在工业应用中应了解不同的酶最适pH和最适温度,确定反应的最佳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酶的使用效率是很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α一淀粉酶的最适作用pH一般在2到12之间变化。

真菌和细菌类α一淀粉酶的最适pH在酸性和中性范围内,如芽孢杆菌仅一淀粉酶的最适pH为3,碱性α一淀粉酶的最适pH在9~12。

另外,温度和钙离子对一些α一淀粉酶的最适pH有一定的影响,会改变其最适作用范围。

不同微生物来源的α一淀粉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最适作用温度最低的只有25c~30℃,而最高的能达到100c~130c。

另外,钙离子和钠离子对一些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1. 3 金属离子对酶稳定性的影响α一淀粉酶是金属酶,很多金属离子,特别是重金属离子对其有抑制作用;另外,巯基,N一溴琥珀酸亚胺,p一羟基汞苯甲酸,碘乙酸,BSA,EDTA和EGTA等对α一淀粉酶也有抑制作用。

2、α-淀粉酶的生产α-淀粉酶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也可从植物和动物中提取,目前工业生产上都以微生物发酵法进行大规模生产淀粉酶。

在1908年和1917年德国的Bokin和A-front先后由细菌中生产出α-淀粉酶,用于纺织品脱浆。

1937年日本的福本口获得了产生α-一淀粉酶的括革杆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干抗生素的发明,使得微生物工业大步前进,1949年Ⅱ-淀粉酶开始采用深层通风培葬法进行生产。

1973年耐热性α-淀粉酶投入了生产。

随淀粉酶的用途日蓝扩大,产量日见增多,生产水平也逐步提高。

近些年我们国家的酶制剂行业发展较快,从1965年开始用解淀粉芽孢杆菌BF一7658生产淀粉酶,当时仅无锡酶剂厂独家生产,近年在国内生产酶制剂的厂家已发展到120多个,其中约有40%左右的工厂生产淀粉酶,产品也由单一的常温工业用α-淀粉酶,发展到现在有工业用也有食品鼓,既有常温也有耐热的,剂型上有固体的也有液体淀粉酶。

酶制剂工业现已成为近代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门,它对社会的贡献远远超过酶工业本身。

3、α一淀粉酶的工业应用α一淀粉酶是淀粉及以淀粉为材料的工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种水解酶,其最早的商业化应用在1984年,作为治疗消化紊乱的药物辅助剂。

现在,α一淀粉酶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清洁剂、啤酒酿造、酒精工业、纺织退浆和造纸工业。

3.1 在焙烤工业中的应用各种酶制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最近几十年α一淀粉酶广泛地应用于焙烤工业中。

焙烤工业中使用的酶制剂有很多,如蛋白酶、脂肪酶、普鲁兰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糖化酶等,但没有一种酶能取代α一淀粉酶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

α一淀粉酶用于面包加工中可以使面包体积增大,纹理疏松;提高面团的发酵速度;改善面包心的组织结构,增加内部组织的柔软度;产生良好而稳定的面包外表色泽;提高人炉的急胀性;抗老化,改善面包心的弹性和口感;延长面包心储存过程中的保鲜期。

目前,焙烤工业使用的α一淀粉酶主要来自大麦麦芽、真菌和细菌。

1955年,美国批准真菌一淀粉酶作为面包添加剂。

1963年,英国证实了它们的安全性。

现在,α一淀粉酶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

面粉中添加的外生真菌淀粉酶具有较高的活力,在面粉中添加α一淀粉酶不仅能提高发酵速率,而且能降低面团的粘度,从而增加面包的体积,提高产品的质地,并且由于一淀粉酶的存在,面团会产生额外的糖,可以提高面包的风味,改善外表的色泽。

3.2在纺织退浆中的应用由于棉织物在编织过程中需使用较大的张力,容易使丝线断裂,因此需加入一些浆料对其保护。

由于淀粉资源广泛,廉价易得,易退浆,因此纺织工业中多采用淀粉浆。

织物退浆主要使用α一淀粉酶,它会使淀粉大分子发生分解,生成可溶性的水解产物,减弱了对纤维的粘附力,因此可以通过水洗将其除去,最后从纤维上脱除。

早期是用麦芽产生的一种内生酶来退浆,近期则使用真菌或细菌淀粉酶。

细菌淀粉酶尤其适用,因为它们能够耐高温,在碱性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一个中性的最适pH值(pH5~7.5)。

酶的催化效率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如用碱分解淀粉退浆需要l0h~12h,而用一淀粉酶只要20min~30min 即可完成退浆过程。

淀粉酶退浆的另一原因是比其它退浆剂(如酸或氧化剂)更利于环保。

在退浆浴中添加钙盐,可提高淀粉酶的稳定性,从而可用较高的温度或较低的酶剂量来达到退浆的目的.3.3 在清洁剂中的应用目前,各种酶制剂广泛地应用于现代高密度清洁剂。

酶用在清洁剂中最主要的优点是它的反应条件比无酶清洁剂温和,早期的洗碟机用洗涤剂反应需要的条件比较苛刻,使用时容易对餐具造成损伤,而且它不能用于清洗精巧瓷器和木质餐具,因此清洁剂工业开始寻找条件温和,更加有效的清洁剂,而将酶制剂用于清洁剂以后,可以在较低的清洗温度下就到达很好的清洗效果。

1975年,α一淀粉酶开始用于洗衣粉中。

现在,几乎90%以上的液体清洁剂中都含有α一淀粉酶,而且其在洗碟机用洗涤剂中的应用需求还在不断的增加。

虽然如此,其在清洁剂中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主要是因为α一淀粉酶对钙离子比较敏感,如果钙离子浓度过低,其稳定性很差,容易失活。

而且大部分温和型α一淀粉酶对清洁剂中的氧化剂也比较敏感。

最近,世界最大的两家清洁剂酶供应商诺维信和杰能科成功的用蛋白质工程提高了淀粉酶的漂白稳定性。

他们用其它氨基酸替代淀粉酶中的易氧化氨基酸,从而提高了淀粉酶抵抗氧化剂的能力,提高了清洁剂的储存稳定性和性能。

目前,这些新产品已经在市场上销售.3.4 在啤酒酿造中的应用啤洒是最早用酶的酿造产品之一,在啤洒酿造中添加α一淀粉酶使其较快液化以取代一部分麦芽,使辅料增加,成本降低,特别在麦芽糖化力低,辅助原料使用比例较大的场合,使用α一淀粉酶和β一淀粉酶协同麦芽糖化,可以弥补麦芽酶系不足,增加可发酵糖含量,提高麦汁率,麦汁色泽降低,过滤速度加快,提高了浸出物得率,同时又缩短了整体糊化时间。

啤洒酿造中糊化时添加α一淀粉酶,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用BF7658a一淀粉酶;80年代用食品级枯草杆菌α一淀粉酶;80年代末,我国无锡酶制剂厂首先生产出耐高温α一淀粉酶,可使副原料比例从原来的30%增加到40%以上,实现了无麦芽糊化,节粮、节能显著,使啤酒行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3.7 在酒精工业中的应用在玉米为原料生产酒精中添加α一淀粉酶低温蒸煮的新工艺,每生产1t酒精可节煤224.42kg。

又可减少冷却用水,提高出酒率8.8%,酒精成品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酒精生产应用耐高温α一淀粉酶。

采用中温95℃~105℃蒸煮,既可有效地杀死原料中带来的杂菌,降低入池酸度和染菌机率,又可保护原材料中的淀粉组织不被破坏,形成焦糖或其它物质而损失,从而提高原料利用率。

4、高温α-淀粉酶的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酶制剂,耐高温α淀粉酶已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如何高效地生产耐高温.淀粉酶和降低其生产成本,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基因工程菌,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方式,但目前耐高温α-淀粉酶基因工程菌的选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且缺少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验证。

另一方面,不同的应用领域由于其工艺条件的特殊性,要求耐高温α一淀粉酶在应用中能够更加高效地行使其催化作用,可以适应复杂的应用环境,如在较低的pH值条件下起催化作用、减弱对Ca的依赖等。

这就需要进一步从自然界中筛选,或通过基因体外定向进化和定点突变技术,获得酶学性质更加多样的耐高温α-淀粉酶。

5、展望综上所述,各种α一淀粉酶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酶,已经广泛应用于淀粉及淀粉基工业中,且已经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对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得率和原料的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和节约粮食资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不同来源α一淀粉酶的性质上的差异,导致了其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如耐高温α一淀粉酶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活力,在低温和中温时其利用效率很低,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另外,不同α一淀粉酶应用于食品中,其安全性有的尚未完全肯定。

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或生物方法对α一淀粉酶进行改性,扩展其使用的范围,提高使用效率。

无论如何,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的深入,α一淀粉酶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1、罗志刚, 杨景峰, 罗发兴. α-淀粉酶的性质及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7, 28(8): 163-167.2、谷军. α—淀粉酶的生产与应用[J]. 生物技术, 1994, 4(3): 1-5.3、张强, 刘成君, 蒋芳, 等. 耐高温α-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与酶性质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 31(2): 34-37.4、朱何东, 陈远钊, 常峰, 等. 高温α-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J]. 酿酒科技,2006 (5): 30-32.5、张双民. 土壤中淀粉酶高产菌株的分离及产酶条件的优化[J]. 土壤肥料, 2006 (2): 59-61.6、宋素琴, 茆军, 顾美英, 等. 一株碱性高温α-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初步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10, 47(9): 1803-1807.7、阮森林. 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研究[D][J]. 2008.8、张强, 黄丹, 王川. 耐高温α-淀粉酶产生菌的选育研究[J]. 中国酿造, 2008, 27(7): 21-23+24.9、林必博. 耐高温α-淀粉酶的研究进展[J]. 发酵科技通讯, 2011, 40(4): 41-43.10、刘春莉, 张文学, 江孝明, 等. 新型耐酸性液化糖化酶的分离提取及其特性[J]. 酿酒, 2003, 30(3): 73-76.11、徐颖, 刘琦, 王乐, 等. 一株耐高温α-淀粉酶生产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条件优化[J]. 四川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45(4): 991-996.12、杜冰冰, 郝帅, 李运敏, 等. 高温!-淀粉酶基因突变体在大肠杆菌, 毕赤酵母中的表达[J]. 微生物学报, 2006, 46(5): 827-830.13、Nater U M, Rohleder N, Gaab J, et al. Human salivary alpha-amylase reactivity in a psychosocial stress paradig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2005, 55(3): 333-342.14、Nater U M, La Marca R, Florin L, et al. Stress-induced changes in human salivary alpha-amylase activity—associations with adrenergic activity[J].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006, 31(1): 49-58.15、van Stegeren A, Rohleder N, Everaerd W, et al. Salivary alpha amylase as marker for adrenergic activity during stress: effect of betablockade[J].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006, 31(1): 137-141.16、Nater U M, Rohleder N. Salivary alpha-amylase as a non-invasive biomarker for the symp athetic nervous system: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J].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009,34(4): 486-496.17、Rothstein S J, Lazarus C M, Smith W E, et al. Secretion of a wheat alpha-amylase expressed in yeast[J]. Nature, 1984, 308: 662-665.18、Tomazic S J, Klibanov A M. Why is one Bacillus alpha-amylase more resistant against irreversible thermoinactivation than another?[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88, 263(7): 3092-3096.19、Innis M A, Holland M J, McCabe P C, et al. Expression, glycosylation, and secretion of an Aspergillus glucoamylase by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J]. Science, 1985, 228(4695): 21-26.20、Yamashita I, Fukui S. Molecular cloning of a glucoamylase producing gene in the yeast Saccharomyces[J].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chemistry, 1983, 47(11): 2689-2692.21、Rothstein S J, Lahners K N, Lazarus C M, et al. Synthesis and secretion of wheat α-amylase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J]. Gene, 1987, 55(2): 353-356.22、孙晓云,王小生.α一淀粉酶对面包品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5,11(26):65—6722、汪钊,郑裕国,叶月恒.真菌α一淀粉酶应用于面包生产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8,o7(19):29—3223、马向东等.一种鉴定α一淀粉酶活性及其产生菌的新方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19(5):456~46024、Malhotra R,Noorwez S M,Satyanarayana T .Production and partialcharacterization of thermostable and calcium independent—amylase ofan extreme thermophile Bacillus thermooleovoransNP54[J].LettersinAppliedMicrobiology,2000,31(5):37825、东秀珠,蔡妙英等.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6、胡学智等.高温α一淀粉酶生产菌种选育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1991,31(4):267~27327、Claus D,Berkeley,R.C.W:in:Bergey`S Manualof SystematicBacteriology[M].Vo1.2,WilliamsandWilkinsCO.,Baltimore.London oL sAngeis,Sydney,1984,1105~113928、蒋若天,宋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