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

合集下载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注意事项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注意事项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注意事项淀粉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在食品加工、制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淀粉酶产生菌则是淀粉酶发酵的关键微生物,因此筛选合适的淀粉酶产生菌对于淀粉酶的生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注意事项。

一、筛选前的准备工作1. 确定筛选目标:在进行淀粉酶产生菌筛选之前,需要明确自己所需要的菌株特性,如产量、稳定性、适应性等。

2. 了解基础知识:在筛选之前需要对淀粉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代谢途径、营养需求等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以便于更好地设计实验方案。

3. 准备培养基:根据所需菌株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进行消毒和质量检测。

二、筛选方法选择1. 传统方法:传统方法包括平板法、液体培养法等,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但筛选效率较低。

2. 高通量筛选:高通量筛选方法可以同时对大量菌株进行筛选,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但需要较高的设备和技术要求。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扩增和检测目标基因来确定淀粉酶产生菌,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速等优点。

三、菌株的来源选择1. 野生菌株:采集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筛选,可以获得多样性较高的菌株,但需要进行适应性培养和改良。

2. 已知菌株:已知菌株包括文献报道的、已经商业化应用的等,在筛选时可以优先选择这些已知稳定可靠的菌株。

3. 自体分离:自体分离是指从淀粉酶发酵中分离出产酶微生物进行筛选,这种方法具有与发酵过程相适应、稳定性好等特点。

四、实验设计与操作注意事项1. 设计合理实验方案:实验方案需要考虑到微生物营养需求、培养条件等因素,同时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2. 严格控制操作条件: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因素,以确保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3. 合理选择筛选指标:筛选指标需要与淀粉酶产生相关,如淀粉酶活力、淀粉酶产量等。

4. 筛选后的确认和评价:在筛选出淀粉酶产生菌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和评价,包括菌株稳定性、代谢途径分析等。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培养与选育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培养与选育

功能微生物(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培养与选育22100934 程雅楠摘要:以产淀粉酶细菌的筛选和选育为目标,通过培养基制备及灭菌、菌种的分离筛选与纯化、菌种的鉴定、培养条件的优化以及淀粉酶产生菌的紫外诱变育种等五个过程,并测定了诱变后菌株的16s序列,初步掌握了对某菌种进行筛选、选育及诱变的必需步骤。

关键词:产淀粉酶细菌筛选选育诱变育种淀粉酶是最早用于工业生产并且迄今仍是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酶制剂产品之一,为了提高淀粉酶的生产水平,首先通过淀粉培养基从土壤中筛选出产淀粉酶的活性菌株,对菌株初步鉴定后进行紫外线诱变,筛选出产量高、性状优良的突变菌株。

淀粉酶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微生物,并通过发酵完成生产,因此筛选出高产、稳定的淀粉酶产生菌是淀粉酶生产的尤为重要。

此次试验试图从土壤中分离出产淀粉酶的细菌,通过紫外线诱变育种等条件优化来得到高产、稳定的淀粉酶产生菌株。

以达到加深对菌种选育的认识、掌握紫外线诱变育种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初步纯化淀粉酶的方法的实验目的。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 来源:南师大北区教学楼附近的土壤。

1.1..2培养基:淀粉培养基的配制①固体培养基膏 3g/L,蛋白胨 10g/L,NaCl 5g/L,可溶性淀粉2g/L,琼脂 20g/L,pH7.0~7.2。

②液体培养基:牛肉膏 3g/L,蛋白胨 10g/L,NaCl 5g/L,可溶性淀粉2g/L,琼脂 20g/L,pH7.0~7.2。

优化条件培养基配制:①淀粉3g/L,蛋白胨 10g/L,K2HPO4 1.5g,MgSO4·7H2O 1.5g, pH 4.0 。

②淀粉3g/L,蛋白胨 10g/L, K2HPO4 1.5g,MgSO4·7H2O 1.5g, pH 7.2 。

碳源培养基:①淀粉 3g,蛋白胨 10g,K2HPO4 1.5g,MgSO4·7H2O 1.5g,去离子水 1000mL pH 7.2。

一株碱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一株碱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食 品与药 品
F o n u o da dDrg
2 1 年 第 l 卷第 0 期 00 2 5
17 6

株碱 性 淀粉 酶产生菌 的筛选及产 酶条件优 化 一
宋 燕,李 津
( 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 限公司, 山东 济 南 2 0 0 ) 5 1 1
摘 要 : 目的 获 取 工 业 生 产 上 有 潜 在 应 用 价 值 的 碱 性 淀 粉 酶 产 生 菌 。 方 法 土 壤 中 筛 选 出5 产 淀 粉 酶 的 菌 株 ; 经 正 交 株 试 验 确 定 培 养 基 的 最 优 组 成 ; 通 过 摇 瓶 发 酵 初 步 确 定 了 发酵 条 件 。 结 果 产 淀 粉 酶 活 性 最 高 的 为 来 源 于 草 地 土 壤 的 菌 株
Af rc lv td fr8hi h k ra 0 ℃ wi 0r n tea ls— rd cn cii f 1一 e c e 1 t ut ae s a e t e i o n 4 t 1 / , h my aep o u ig a t t o ¥I 6ra h d2 U/ h 8 mi vy 14
S ONG Ya LI i n, n J
(h n o g a sh L m d h r cui l o Ld Jn n 5 1 1 C i ) S a d n uc & , , 2 a A s a t Ob et e oo ti laiea ls—rd c gs a s i a ep t t l au s nteid s y b t c: jci T bana l myaepo u i t i c h v oe i le ut . r v k n n r n wh h n av i h n r
/.,它在发酵8h /6 时产酶 能力最强 ;优化后 的培养 基为玉米粉3%,蛋 白胨08%,磷酸氢二钠06%,硫酸铵0 . . . 2%,氯 化铵01 . 5%,p .。于4 H 90 0℃,10r n 8 mi条件 下培养,菌株 / 6 / / .酶活性 可达 到214U mL 1 / 。结论 筛选 出5 株产淀粉酶 的菌 株 ,其 中菌株 / 6 株耐碱性Ⅱ淀粉酶产 生菌 。 /一是1 一 关键词 :碱性 淀粉 酶;菌株筛选;正交试验 ;优化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样品采集和预处理的思考题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样品采集和预处理的思考题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样品采集和预处理的思考题
首先,请去筛选高温菌,可以选择附近环境长期处于高温状态的锅炉、暖房等地方的土壤,有腐殖质的地方最好,取一点土回来。

将土样泡热水,搅匀,轻微沉淀后取上清,将上清3000g离心5分钟,菌就沉底了,倒掉上清,加入少量无菌水,打匀,你就获得了浓缩的菌液,配置培养基,可以选择EMB等高营养全培养基,将获得的菌液梯度划线于平板上。

至于高温下培养48小时,长出的菌落为高温菌,尽量多的挑取单菌落,标记代号,摇瓶培养,获得的菌液进行破胞,8000g离心10分钟,细胞残渣沉底,上清中含有淀粉酶(如果这种菌能产生淀粉酶的话)琼脂、淀粉、水高温灭菌,倒平板,用牛顿杯立于上面,滴入上一步离心获得的上清,高温处理数小时连续观察,淀粉被分解,凝胶变清澈的就是能产生淀粉酶的菌液。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淀粉酶产生菌的初步筛选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淀粉酶产生菌的初步筛选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淀粉酶产生菌的初步筛选一、实验目的学习从自然界中筛选分离淀粉酶产生菌株。

二、实验内容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和分离。

三、实验原理在筛选培养基平板上,可溶性淀粉被目的菌株产生的淀粉酶水解,形成透明圈。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产生的淀粉酶的种类和活力各不相同,对可溶性淀粉的水解能力各不相同,所形成的水解圈与菌落大小比值故而不同,因而根据其比值可初步断定其对可溶性淀粉的水解能力。

许多细菌和霉菌产生淀粉酶,特别是一些芽孢杆菌,因此,本实验将土壤样品加热处理后,将其接种到筛选培养基平板进行培养,根据平板的水解圈做初筛,从中筛选出产淀粉酶活性较好的菌株进行保藏。

四、实验材料和用具1、材料:土壤样品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筛选培养基平板(含可溶性淀粉1%)、45mL无菌水瓶3、仪器及用具: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锅、摇床、酒精灯、牙签、移液枪、试管、涂布器、量筒等。

五、操作步骤(一)准备材料1、筛选固体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可溶性淀粉(1%),配制600mL,制备30个平板。

2、含45mL水的三角瓶5瓶,200ul枪头及枪头盒3盒,牙签3瓶,涂布器3包,灭菌处理。

(二)菌种分离1、土壤采集选取采集地点地表植被根系周围的土壤,首先去除地表浮土,然后挖取2-5cm深的土壤样品,每个样品约取20g土壤,装入塑料袋内,备用。

2、制备菌悬液取5g土壤样品置于含45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用振荡器震荡10分钟,在90度水浴锅中处理15分钟。

3、涂布平板培养与分离吸取100ul悬浮液,用涂布器涂布于筛选培养基平板,待液体充分被吸收后,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48h。

每组做2个平板。

(三)菌种初步筛选在平板中加入少量卢戈氏碘液,观察菌落形成透明水解圈情况,用无菌牙签挑取产水解圈的菌落,转接到新的筛选培养基中,每个平板上接种16个菌种,每组接种2个平板,置于37℃培养24h。

在平板内加入卢戈氏碘液,根据单菌落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H/C)大小进行初筛,选择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菌株,从中选取淀粉酶活力相对较高的菌株。

α-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α-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160r/vain摇床培养12h/’种子液以10%的接种量接种于产酶发酵培养基上,37℃、160r/min摇床培养24h后发酵液5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测酶活力。

选取酶活力较高的菌株作为试验菌种。

1.4.L3酶活力的测定一1。

仅一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为长短不一的短链糊精和少量的还原糖,而使淀粉对碘呈蓝紫色的特异反应逐渐消失,可以用这种显色消失的速度来衡量酶的活力。

用YoungJ.Y00改良法:取5rIll0.5%可溶性淀粉溶液,在40℃水浴中预热10min,然后加入适当稀释的酶液0.5ml,反应5min后用5Illl0.1mol/LH2S04溶液终止反应。

取0.5m1反应液与5lIll工作碘液显色,在620nm波长处测光密度。

以0.5ml水代替0.5rIll反应液为空白,以不加酶液(加相同的水)的管为对照。

,酶活力单位定义为:在40℃、5vain内水解ln蟮淀粉(0.5%淀粉)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

酶活力计算公式如下:酶活力(u/IIll)=(民一R)/RoX50XD式中,尺。

、R分别为对照、反应液的光密度;D为酶的稀释倍数,调整D使(R一尺)/民在0.2~0.7。

1.4.2酶学性质的研究。

1.4.2.1酶反应最适温度的确定。

设置40、60、80℃3个温度梯度,测定反应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酶活力,确定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1.4.2.2酶反应最适pH值的确定。

用不同的缓冲液设置pH值为4、6、lO3个梯度值,测定反应系在不同pH值下的酶活力,确定酶反应的最适pH值。

1.4.2.3ca2+对酶热稳定性的影响。

在100℃下调整酶液中Ca2+的不同浓度,测定不同时间F的酶活力,确定cd+对酶热稳定性的影响。

2结果与分析2.1Or"淀粉酶生产菌株的分离筛选2.1.1初筛结果。

采用碘熏法从淀粉筛选平板}=挑出lO株有明显淀粉水解圈(图1)的菌株。

图1菌种的水解圈Fig.1Hydrolyzedcircleofstrain2.1.2复筛结果。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实验小结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实验小结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实验小结
本实验旨在筛选具有淀粉酶活性的菌株,经过活性药物筛选法,通
过对新鲜海藻类源淀粉酶活性药敏试验结果,用神经酰胺蓝显色法共
分离出了12株具有淀粉酶生成活性的菌株,且12株菌株的淀粉酶活
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淀粉酶活性。

经过16s rDNA分析,结果表明,
这12株菌株属于嗜热及高温嗜热乳杆菌科,包括拟南芥病毒乳杆菌属、干燥乳杆菌属,伯氏乳杆菌属、钝吸乳杆菌属等。

以上结果表明,该
方法高效可靠,可以用于筛选具有淀粉酶活性的微生物菌株,为药物
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一、实验目的: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方法2,学习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出筛选和复筛选的具体方法)二、实验原理:1.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将土壤稀释液涂在不同类型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环境下培养几天,细菌或是其他的微生物便能在平板上生长繁殖,形成菌落。

将初次筛选得到的微生物接到淀粉培养基上培养,因为只有能够产生淀粉酶的细菌才能够利用培养基中的淀粉成分来完成自身的生命活动。

才能够生存,故在淀粉培养基上产出的菌便是淀粉产生菌。

2.在培养基上滴加碘液淀粉被分解掉的部分不显示蓝色。

出现透明圈,可以通过透明圈的大小来初步判断菌种产生淀粉的能力。

3.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和培养表:三、试剂及器材样品来源 分离对象 分离方法 稀释度 培养基名称 培养温度/℃ 培养时间/d 土样 细菌 稀释分离 10-510-610-7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0-37 1-2土样放线菌稀释分离 10-310-410-5 高氏1号培养基28 5-7土样 霉菌 稀释分离 10-210-310-4 马丁培养基 28-30 3-5 土样酵母菌稀释分离 10-210-310-4 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28-302-31、材料:菜园土样2、培养基:(1)分离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15g琼脂粉,pH调至7.2,121℃灭菌15min,待冷却至50℃左右时,于超净工作台倒平板)(2)筛选培养基:淀粉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 硝酸钾1g, 磷酸氢二钾0.5g, 氯化钠0.5g, 硫酸镁0.5g, 硫酸亚铁0.01g, 琼脂20g, 水1000毫升,调整pH 值到7.2~7.4。

)(3)摇瓶培养:淀粉培养液。

3、试剂:碘液、2%可溶性淀粉、pH6.0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标准糊精溶液、0.5mol/L 乙酸、0.85%生理盐水。

4、器材:锥形瓶、培养皿、超净工作台、恒温水浴锅、高压灭菌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
及酶活力测定
指导老师:辛树权
生命科学学院08级生物技术(三)班豆豆
同组人:xx xxx
摘要:自然界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实验室微生物几乎都是从自然界中选育出来的。

我们从学校的花坛中采集一些土壤样本,拿到实验室中,进行淀粉产生菌的筛选。

利用土壤制成菌液,将其涂抹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进行纯化,再用淀粉培养基培养,最后通过淀粉透明圈的大小来判断淀粉产生菌产淀粉的能力。

再使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量淀粉酶的酶活力。

关键词:淀粉酶;分离;纯化;透明圈;酶活力;摇瓶;分光光度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方法;
2、学习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3、了解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酶活力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将土壤稀释液涂在不同类型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几天,细菌或者是其他的微生物便能在平板上生长繁殖,形成菌落。

将初次筛选得到的微生物接到淀粉培养基上培养,因为只有能够产生淀粉酶的细菌才能够利用培养集中的淀粉成分来完成自身的生命活动,才能够生存。

故在淀粉培养基上长出的菌便是淀粉产生菌。

在培养基上滴碘液,淀粉被分解掉的部分不显现蓝色,出现透明圈,可以通过透明圈的大小来初步判断菌种产淀粉的能力。

淀粉酶是指一类能催化分解淀粉分子中糖苷键的酶的总称,主要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等,α-淀粉酶可从淀粉分子内部切断淀粉的α-1,4糖苷键,形成麦芽糖、含有6个葡萄糖单位的寡糖和带有支链的寡糖,是淀粉的粘度下降,因此又称为液化型淀粉酶。

淀粉遇碘呈蓝色。

这种淀粉-碘复合物在660nm处有较大的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随着酶的不断分作用,淀粉长链被切断,生成小分子的糊精,使其对碘的蓝色反应逐渐消失,因此可以根据一定时间内蓝色消失的程度为指标来测定α-淀粉酶的活力。

三、实验器材及试剂:
1.、材料:长春师范学院家属楼前小菜园
2培养基:
(1)分离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15g琼脂粉,pH调至7.2,121℃灭菌15min,待冷却至50℃左右时,于超净工作台倒平板)
(2)筛选培养基:淀粉培养基(可溶性淀粉 20g, 硝酸钾 1g, 磷酸氢二钾 0.5g, 氯化钠 0.5g, 硫酸镁 0.5g, 硫酸亚铁 0.01g, 琼脂 20g, 水 1000毫升,调整pH值到7.2~7.4。


(3)摇瓶培养:淀粉培养液。

3、试剂:
碘液、2%可溶性淀粉、pH6.0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标准糊精溶液、
0.5mol/L乙酸、0.85%生理盐水。

4、器材:
培养皿、锥形瓶、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步骤:
1、淀粉产生菌的筛选:
(1)采集土样,并用无菌水稀释成菌悬液;
(2)配置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及淀粉培养基,倒平板备用;
(3)将制好的菌悬液与超净工作台上涂到牛肉膏蛋白胨平板上,于37摄氏度培养箱中培养一天;
(4)挑取整个菌落,将其移入淀粉培养基中,继续放在37摄氏度培养箱中培养两天;
(5)将碘液滴在平板上,观察透明圈的大小。

2、酶活力测定:
(1)选产生透明圈最大的菌株进行摇瓶培养,将菌溶于5ml无菌生理盐水中,吸取此培养液加入淀粉培养液中,30摄氏度摇瓶培养72h。

(2)酶液稀释:
取发酵液进行4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用缓冲液适当稀释。

(3)标准曲线制作:
准备七支试管,按照下表配置混合液。

使用分光光度计策规定各管溶液在660nm下的OD值。

然后以淀粉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做标准曲线。

(4)酶活力测定取稀释的粗酶液也按照下表中七号管的要求配置混合
液,测得吸光度后,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淀粉浓度,求出被酶消耗
的淀粉量。

管号 1 2 3 4 5 6 7(样品)淀粉稀释液/ml 2(0%) 2(0.2%) 2(0.5%) 2(1.0%) 2(1.5%) 2(2.0%) 2(2.0%) 缓冲液/ml 1 1 1 1 1 1 1
40摄氏度水浴保温5min
蒸馏水/ml 1 1 1 1 1 1 0
粗酶液/ml 0 0 0 0 0 0 1
40摄氏度水浴保温30min,然后放入沸水浴5min
稀碘液/ml 1 1 1 1 1 1 1 (5)酶活力测定:
酶活力以每毫升粗酶液在40摄氏度,pH6.0的条件下每小时所分解的淀
粉毫克数来衡量。

五、实验结果:
1淀粉产生菌的筛选:
淀粉产生菌
透明圈
淀粉产生菌透明圈的检验图
2、酶活力测定: (1)实验原始数据: 管号
1 2 3 4 5 6 7 OD
660
0.235
0.584
1.107
1.375
1.788
1.540
(2)标准曲线:
淀粉含量标准曲线图
y = 0.047x R 2 = 0.9779
00.20.40.60.811.21.41.61.820
10
203040
50
淀粉含量mg
O D 值
系列1
线性 (系列1)
(3)计算: 样品的OD 660=1.540
查标准曲线可得:淀粉含量=1.540/0.047=32.766mg
培养基中含有淀粉,淀粉产生菌具有产生淀粉酶的能力,淀粉酶能将培养基中的淀粉分解掉。

当在培养基上滴加稀碘液时,含有淀粉的部分被染为蓝色,而被淀粉酶消耗掉淀粉的部分则表现为不着色的透明圈。

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可粗估出不同淀粉产生菌的产淀粉酶能力大小,透明圈越大则产淀粉酶能力越强。

初始淀粉含量=2g/100ml×2ml=0.04g=40mg
被消耗的淀粉含量=40mg-32.766mg=7.234mg
酶活力=7.234mg/(1ml×0.5h)=14.468 mg/(ml·h)
六、实验结果分析:
平板菌落水解圈直径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菌种特性、接种量大小、培养时间、酶的稳定性、温度范围、平板厚度等。

绘制的淀粉含量标准曲线也会受实验室环境影响及误差而造成不准确,酶活力的表示方法也有多种,仅是一个相对的数值。

七、参考文献:
[1]吴根福、杨志坚.发酵工程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王弋博,李博,李三相,张海林,金文晶.异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及生长特性.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
[3]王丽丽,仪宏,田庄,李志军. A2淀粉酶产生菌的平板筛选法的研究与改进. 河北轻化工学院学报,1998.
[4]李艳.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吴燕萍、金其荣、李迅.微生物法生产普鲁兰酶的研究[J ].生物技术,1998,8(6):14-17.
[6]唐蕾.耐热性普鲁兰酶进展[J ].天津微生物,1983.
[7]袁勤生.应用酶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8]江均平.热稳定的曲霉植酸酶.微生物学报.1996,36(6):476~ 478.
[9]郭杰炎,蔡武城编著.微生物酶.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6. 75~ 77.
[10]邬显章.酶的生产技术.吉林:吉林科技出版社,1988. 360~ 3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