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一盏茶”“一柱香”到底是多久

合集下载

过去一顿饭、一袋烟、一炷香、一杯茶的时间,折合成现在的时间是多少

过去一顿饭、一袋烟、一炷香、一杯茶的时间,折合成现在的时间是多少

一炷香大约5分钟;一盏茶大约10分钟。

曾经的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

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PS:秒·毫秒·微秒·纳秒·皮秒·飞秒1秒=1000毫秒(ms)1秒=1,000,000微秒(μs)1秒=1,000,000,000纳秒(ns)1秒=1,000,000,000,000皮秒(ps)1秒=1,000,000,000,000,000飞秒(fs)再告诉大家一个知识一「瞬间」=0.36秒.根据佛教梵典《僧只律》这本书中记载着: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根据这段文字所推算出的具体时间:一昼夜=30须臾=600罗预=12000弹指=240000瞬间=4800000刹那因为一昼夜=86400秒,因此把每个单位换算成秒数,可以得到:一「须臾」=2880秒(48分钟)一「弹指」=7.2秒一「瞬间」=0.36秒一「刹那」=一「念」之间=0.018秒时间单位换算表时间单位换算表1秒=1000毫秒(ms) 1毫秒=1/1,000秒(s)1秒=1,000,000微秒(μs)1微秒=1/1,000,000秒(s)1秒=1,000,000,000纳秒(ns)1纳秒=1/1,000,000,000秒(s)1秒=1,000,000,000,000皮秒(ps)1皮秒=1/1,000,000,000,000秒(s)1s=1000ms1ms=1000us1us=1000ns1ns=1000ps60秒= 1分钟60分钟= 1小时24小时= 1天7天= 1星期365.25天= 1年100年= 1世纪1平太阳日= 24小时3分56.555秒1恒星日= 23小时56分4.091秒1太阳年(回归年) = 365.2422天(= 365天5小时48分46秒)1恒星年= 365.2564天(= 365天6小时9分9.5秒)1朔望月= 29.5306天1恒星月= 27.3712天1太阳年= 12个朔望日= 354.36天字节:8个二进制位构成1个"字节(Byte)",它是存储空间的基本计量单位。

过去一顿饭、一袋烟、一炷香、一杯茶的时间,折合成现在的时间是多少

过去一顿饭、一袋烟、一炷香、一杯茶的时间,折合成现在的时间是多少

一炷香大约 5 分钟;一盏茶大约10 分钟。

曾经的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 一弹指有十刹那。

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PS:秒毫秒微秒纳秒皮秒飞秒1 秒=1000 毫秒(ms)1 秒=1,000,000微秒(卩s)1 秒=1,000,000,000纳秒(ns)1 秒=1,000,000,000,000皮秒(ps)1 秒=1,000,000,000,000,000飞秒(fs)再告诉大家一个知识—「瞬间」=0.36秒.根据佛教梵典《僧只律》这本书中记载着: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根据这段文字所推算出的具体时间:一昼夜=30须臾=600罗预=12000弹指=240000瞬间=4800000刹那因为一昼夜=86400秒,因此把每个单位换算成秒数,可以得到:一「须臾」=2880秒(48分钟)一「弹指」=7.2秒一「瞬间」=0.36秒一「刹那」=一「念」之间=0.018秒时间单位换算表时间单位换算表1秒=1000毫秒(ms) 1 毫秒=1/1,000 秒(s)1 秒=1,000,000微秒(a s)1 微秒=1/1,000,000 秒(s)1 秒=1,000,000,000纳秒(ns)1 纳秒=1/1,000,000,000 秒(s)1 秒=1,000,000,000,000皮秒(ps)1 皮秒=1/ 1,000,000,000,000秒(s) 1s=1000ms1ms=1000us1us=1000ns1ns=1000ps60 秒= 1 分钟60 分钟= 1 小时24 小时= 1 天7 天= 1 星期365.25天= 1年100 年= 1 世纪1 平太阳日= 24小时3分56.555秒1 恒星日= 23小时56分4.091秒1 太阳年(回归年) = 365.2422天(= 365天5小时48分46秒)1 恒星年= 365.2564 天(= 365天6小时9分9.5秒)1 朔望月= 29.5306 天1 恒星月= 27.3712 天1 太阳年= 12个朔望日= 354.36天字节:8个二进制位构成1个"字节(Byte)",它是存储空间的基本计量单位。

古代时间计量审批稿

古代时间计量审批稿

古代时间计量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中国古代时间计量我国古代有自己独特的计时方法和计时仪器,由此遂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计时单位——时、刻、更、鼓、点。

时:是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

时辰的起点是午夜。

顾炎武《日知录》:“自汉以下。

历法渐密,于是以一日分为十二时,盖不知始于何人,而至今,尊而不废……然其(指杜元凯注)曰:夜半者子时也(晚上 11 时正至凌晨 1 时正),鸡鸣者丑也(凌晨 1 时正至凌晨 3 时正),平旦者寅也(凌晨 3 时正至早上 5 时正),日出者卯也(早上 5 时正至早上 7 时正),食时者辰也(早上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隅中者巳也(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日中者午也(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中午12点就是午时了),日昳者未也(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哺时者申也(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日入者酉也(下午 5 时正至晚上 7 时正),黄昏者戌也(晚上 7 时正至晚上 9 时正),人定者亥也(晚上 9 时正至晚上 11 时正)。

一日分为十二,始见于此。

”北宋时开始将每个时辰分为“初”、“正”两部分,分十二时辰为二十四,称“小时”。

刻:古代的人们在用陶器取水、储水的时候,因陶器质地疏松,难免出现漏水现象,人们通过长期观察,注意到漏水容器水面下降的高低和时间有一定对应关系,从而制成了专门用于计时的漏水壶。

我国的历史文献中曾说:“漏刻之作盖肇于轩辕之日,宣乎夏商之代。

”若据此说,则是产生在黄帝时代,也就是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商时已普遍使用,然目前尚缺少实物证据。

另据《周礼》记载,西周时已有专门掌管漏壶计时的官员——擎壶氏,这说明至迟在距今3000年的时候,已正式使用和管理漏壶了。

沉箭式漏壶浮箭式漏壶漏壶有沉箭式和浮箭式两种。

古代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哪些

古代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哪些

古代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哪些?精华知识古代一天分为12个时辰,以地支纪位:即十二生肖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小时.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一、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曾经发生,如:尝,其意思相当于“曾经”。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②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

(柳宗元《捕蛇者说》)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④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司马迁《陈涉世家》)二、表示动作、状态在继续进行或持续存在,如:1、会,意思是“恰逢”、“正赶上”。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司马迁《陈涉世家》)②会宾客大宴。

(林嗣环《口技》)2、方,意思相当于“正”、“刚”。

①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蒲松龄《狼》)3、正,“正好”、“恰好”的意思。

①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罗贯中《杨修之死》)②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三、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发生,如:是时。

①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林嗣环《口技》)“当是时”,即“正在这个时候”的意思。

四、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突然发生,异常迅速,出人意料,如:忽,忽然,暴,急。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

” (林嗣环《口技》)②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 (罗贯中《杨修之死》)③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林嗣环《口技》)④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蒲松龄《狼》)⑤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

(干宝《宋定伯捉鬼》)⑥急令医士调治。

(罗贯中《杨修之死》)例①~④“忽”“忽然”“暴”都有“突然”的意思。

例⑤⑥“急”是“急忙”的意思,除表示动作的急促之外,它还着重表示仓促、忙乱的意思。

五、表示同时发生,如:一时。

“一炷香”的时间有多长

“一炷香”的时间有多长

“一炷香”的时间有多长人们总是对新颖的事物充满来好奇心,总爱问为什么?然后就有十万个为什么的出现。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之中国古代文化趣味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一、“一炷香”的时间有多长?古典小说上常常写道“一炷香的功夫”,武侠小说中高手比武时也常以“一炷香”为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古人是以香燃烧的时间长短来计量时刻的。

古人计时需要借用日晷、漏壶等工具,燃香计时是比较简单而常用的计时方法。

那么一炷香究竟是多长时间呢?实际上由于环境、风力、香的长短、香料干湿等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烧时间并不完全相同,但一般约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

古代除了用一炷香来计时,还可用一盘香、一炉香来计时。

古代经常用模子把香粉末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称之为“香篆”。

如唐宋时,就有人将香料捣成末,调匀后洒在铜制印盘里,做成篆文“心”字的形状,燃其一端,整个香篆就会循序燃尽,用以计时。

人们还在香篆上刻上刻度,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这种香又称为百刻香,常被寺院用作计时器。

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还曾制出过精巧的“屏风香漏”,通过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对应相应的刻度以计时,这种方式在民间流传很广。

用香计时,可谓古人的智慧的结晶。

更能反映中国人的聪明巧智与审美情趣的是,人们把香做成各种图形,借此寄予对生活的美好期待,流露出祈求长寿、贺喜祝庆的朴素心愿。

二、除了燃香计时,古代还用什么方法计时?古人虽然并无现代精密的计时工具,可是在计时上所显示出的智慧并不输于现代人。

他们将一昼夜科学地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以十二地支表示,和现在的二十四小时制大体对应。

现代所谓的“小时”,也就是古人半个时辰的意思。

古人最初将一昼夜分为一百刻,后改为九十六刻,平均每个时辰八刻,与现代每小时四刻正好相合。

除了燃香计时之外,古人还用日晷、漏壶等方法来计时。

日晷就是在一个圆盘上,沿盘周分别划出十二时辰和九十六刻度,依照太阳照射盘中时针产生的阴影所在位置来确定时刻。

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

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

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中国古代没有钟表,人们日常生活是怎样计算时间的呢?古人把一年设定为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是为春、夏、秋、冬,全年为十二个月。

伏羲氏最初用十天干计时,创立的时间是每月为三十六日,每年为十个月,每年三百六十日。

以大风雨表测八方风,定八极,四时,八节。

每时九十日,每节四十五日,总共三百六十日。

到了少昊时期,少昊创建了十二月历法,规定每年为三百六十五天。

每年为十二月,每月为三十天,计三百六十天;过年为五天,合计三百六十五天。

每天以十二地支设立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每个时辰分别以十二地支和十二种动物为代表。

具体划分如下:子(鼠)时,是午夜十一到一点之间,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十三点到十五点,以十四点为正点;申(猴)时是十五点到十七点,以十六点为正点;酉(鸡)时是十七点到十九点,以十八点为正点;戌(狗)时是十九点到二十一点,以二十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以二十二点为正点。

每天有十二个时辰,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在时间的十五分钟。

但古时候各地计算时间的方法并不一致,有的地方则把一年定为十二个月,每月有五周,每周有六日,每日有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有四刻,每刻有三盏茶,每盏茶有两柱香,每柱香有五分,每分有六弹指,每弹指有十刹那。

一刹那就是现在的一秒钟。

古时计时的香是有固定标准的,“一柱香”时间相当于现在的五分钟,“一盏茶”的时间,大约是现在的10分钟左右。

古代人所说的时间,白天与黑夜称呼各不相同,白天称作“点钟”,黑夜称作“更鼓”,故有“晨钟暮鼓”之说。

古时候城镇多设钟鼓楼,早晨从辰时(今之七点)开始撞钟报时,到晚上酉时(今之十七点)结束,所以人们白天常说“几点”或“几点钟”;晚间戌时(今之十九点)起更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或“几更天”。

古代一柱香多长时间?

古代一柱香多长时间?

古代一柱香多长时间?
在古代时间与现代的换算,1个时辰等于2小时。

半个时辰为1个小时,1柱香则为半小时,半柱香则是15分钟,一盏茶:约20分钟,一顿饭:约1小时十二时辰制。

一炷香的换算最早起源于僧人打坐修行,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

可以看出古代僧人一天打坐得有12个小时,属于超负荷工作,哪像现在,每天就做做样子,还要文凭。

不过一炷香,也不完全等于1个小时,比如:里也说过老残在告状时跪等了大约一柱香的时间。

在这里表示情况紧急,一炷香往往也就表示40分钟的样子。

在当时香都是手工制作,虽然规定香长为30厘米,但是长短胖瘦还是有偏差的,加上摆设香的位置,是屋外还是室内,有没有风,用香来计时,虽然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在电视剧中或者一些小说中,往往提及一炷香的时间要么表示事情紧急,要么表示时间短暂。

以现代的标准科学实验来说,一般一炷香燃烧往往只要40分钟,所以在电视剧中一般一炷香的时间大约为半小时到1个小时之间。

在古人的观念里,时间的精准并不是很重要,毕竟他们不是八小时工作制。

比如: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

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

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

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在古人看来更多的根据大自然的变化来却时间说法,而一炷香只是其中之一。

官场现形记>。

中国古代计量单位

中国古代计量单位

中国古代计量单位金钱:一两黄金约可兑换8-11 两白银,一贯为1000 文,通常1000 文为一两银子,但如果因为通货膨胀或紧缩,也会有变动的。

大额的交易则通过纸币,最早的纸币是宋朝的交子。

如果找不开人家给的银子,可以用剪刀把银子剪碎了花,古代一两等于八钱。

(另注: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在唐朝约为4000 人民币,宋朝为1000 到2000,明朝为400 到800,清朝为100 到200 多元。

从唐宋到明清的银钱价格下降主要因为海外贸易,而在墨西哥发现大量银矿的西方商人由是我们的茶叶也与瓷器的老主顾,所以大量白银流入,后来清政府丧权辱国的赔款行为又让那些银子都流出了。

)粮食: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斗、斛均为容量单位,旧时,十升等于一斗,十斗即一百升,等于一斛。

石,读音dan,通担,作为计量单位,有两个用法:1.容量单位。

10 斗为1 石。

2.重量单位。

在汉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汉书·律历志上》作为容量单位,1 石是现在的多少斤?石主要用来计量粮食,稻谷、粟等等。

一石多少斤,有个比重问题。

以下摘自《关于古代粮食钟亩、石的问题》“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

林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也认定:汉代1 石=2 市斗,1 市斗=13.5 斤,1 石=27 市斤粟。

汉代1 石为20000 毫升,1 斗为2000 毫升,即秦汉时期1 斗禾重2.7 斤,这也是以实物测量所得数据。

” 中国古代计量方法极为精确,宋代1 市斤是640 克。

宋代1 石合92.5 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

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 克,即59.2 公斤。

且为十进位制。

即:一斗为十升,每升约重1.5 公斤;一升为十合,每合重150 克;一合为十勺,每勺重15 克;一勺为十抄,每抄重1.5 克;一抄为十作,每作重0.15 克;一作为十厘,仅重0.015 克(约一粒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时的“一盏茶”、“一柱香”到底是多久?
2018年3月星期三
家里寄存了我们不变的爱,我们的双脚可能离开它,但是我们的心永远不会。

——《励志语录》看明清小说时,总有类似这样的对白。

“也就一盏茶的时间,我就回来了”,“一刻钟过了,夫人还没回来”。

那么,“一盏茶”、“一刻钟”到底是多久呢?
想知道这些,还要先了解我国古代的计时方法。

我国古代有自己独特的计时方法和计时仪器,由此遂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计时单位——时、刻、更、点。


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

时辰的起点是午夜。

顾炎武《日知录》:“自汉以下。

历法渐密,于是以一日分为十二时,盖不知始于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废……一日分为十二,始见于此。

”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些计时名称常常出现。

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滴血猿哀鸣。

”“旦暮”就是指平旦与黄昏的时候,也就是清晨和晚上的意思。

古今时间对照子时23:00 - 01:00子初23:00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子正00:00丑时01:00 - 03:00
丑初01:00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丑初02:00寅时03:00 - 05:00寅初03:00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寅正04:00卯时05:00 - 07:00卯初05:00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卯正06:00辰时07:00 - 09:00辰初07:00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辰正08:00巳时09:00 - 11:00巳初09:00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巳正10:00午时11:00 - 13:00午初11:00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午正12:00未时13:00 - 15:00未初13:00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未正14:00申时15:00 - 17:00申初15:00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申正16:00酉时17:00 - 19:00酉初17:00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酉正18:00戌时19:00 - 21:00戌初19:00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戌正20:00亥时21:00 - 23:00亥初21:00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亥正2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