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嗜盐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1株产耐盐碱高温淀粉酶嗜盐菌的筛选和鉴定

1 株极端嗜盐茵SM菌 对其进荇形态、 理生化和分子水平的鉴定, Y 株, 生 并对其产生的淀粉酶部分酶学性质进行研究。[ 结果] M菌株 S Y
能在饱 和 N C浓 度下 生长 , a1 茵体 细胞壁含有 嗜盐古 细菌特征 性的甘 油二 醚衍 生物 , 菌体形 态为球状 , 茵落显橙 红 , 生理 生化和 1 D 经 6S — r N A基 因序 列 同源性 分析鉴 定为嗜盐 古细 菌嗜盐深红 茵属。S M菌株 淀粉 酶 最佳反 应条件 为 11 mlLN C、H值 70和温 度 7 Y . o 5 / a1p . 0℃。 N C 浓度为 26 o L , a1 . r l 时 酶活可 以保 持 最高酶 活的 6 % ; 5 n/ 1 8 o℃时 , 酶活可保持 最 高酶活的 6 % ; 9 p H值 1 . 3 0时, 活可保持 最 高酶活 的 酶 7 %。 f 6 结论 11 菌株 产 生的淀粉 酶是 一种能 耐受 高盐高碱 高温的极端 酶。 sM
Hao ot lndr m ̄g n sB sd o ep y ilgc n ic e c lietf ain a 6 DNA e esq.n eh moo o sa ay i.T eo d ̄ lra to o — e u ae n t h sooia a dbo h mia d nic t nd1 S r h l i o gn e 1 c o lgu lss h p m ecinc n 1 e n dt nfrS lo o YM ta myaewa C t1 1 l p v leo 7 a dtmp rtr f 0 ℃ .Un e C1 s t2.5 mo/ tmp rtr s 踟 ℃ , l sri a ls s Na 1a .5 mo/L, H au f n e e ueo 7 n a d rNa wa a 6 lL,e eau ewa
《产淀粉酶菌的分离纯化》实验方案设计

产淀粉酶菌株的分离纯化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产淀粉酶菌种的分离纯化的原理和方法技术;2. 巩固十倍稀释法。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主要的菌源。
因此本实验选择从土壤中分离出产淀粉酶菌种,再进行纯培养。
主要运用富集培养技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分离法及无菌操作技术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产淀粉酶菌种。
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时,打开了淀粉分子的糖苷键,从而使淀粉失去粘性,同时使其失去了与碘的显色反应能力,不再与碘结合,从而形成透明圈。
产淀粉酶菌株在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后,会水解淀粉形成水解圈,加碘液染色后,水解圈尤为明显。
三、实验材料1. 菌种:从自然界筛选获得的淀粉酶产生菌种2. 土壤样品:从栽种土豆的菜园中采集土壤样品3. 培养基:淀粉液体培养基(50mL):蛋白胨0.5g,NaCl 0.25g,牛肉膏0.25g,可溶性淀粉0.1g,蒸溜水50mL。
淀粉琼脂培养基(200mL):蛋白胨2g,NaCl 1g,牛肉膏1g,可溶性淀粉0.4g,蒸溜水200mL,琼脂3-4g。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200mL):蛋白胨2g,牛肉膏0.6g,NaCl 1g,琼脂3-4g,蒸馏水200mL,pH7.0-7.2。
4.其他用品:酒精灯、移液枪(20-200uL)、接种环、试管架、三角涂布棒(各一个),电子天平、三角烧瓶(5个)、试管(10支)、培养皿(15个)、1mL移液管(10支)、10mL移液管(1支)、无菌水(200mL)、微波炉、卢戈氏碘液。
四、试验方法1.样品采集用无菌报纸,在栽有土豆的菜园里,从不同的采样点采取土样约15g。
(注意应采取距地表2-3cm以下的土样)2.富集培养取土样10g,放入盛9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振动20min,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使微生物分散开。
用一支1mL的移液管移取1mL土样液,加入到盛有50mL淀粉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进行富集培养,摇床110r/min,37℃,培养24h。
产淀粉酶菌种的鉴定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产淀粉酶菌种的筛选 • 产淀粉酶菌种的分类鉴定 • 产淀粉酶菌种的酶学性质研究 • 产淀粉酶菌种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产淀粉酶菌种的鉴定对于淀粉类物质 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 高淀粉类物质的转化效率和生产效益。
随着淀粉类物质在食品、化工、生物 能源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产 淀粉酶菌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 此,开展产淀粉酶菌种的鉴定研究具 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பைடு நூலகம்
通过以上研究, 可以得出结论
该菌种具有较高的淀粉酶活 力,并且在最佳条件下表现 出较好的酶反应效果。经过 分离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 淀粉酶,为进一步研究该菌 种的酶学性质和应用奠定了 基础。
05 产淀粉酶菌种的应用前景 与展望
应用领域与潜力
生物燃料
产淀粉酶菌种可用于生产生物 燃料,如乙醇和生物柴油,替
酶学性质测定结果与分析
酶活力
经过测定,该菌种在一定条 件下表现出较高的淀粉酶活 力,能够快速分解淀粉。
酶反应条件的优 化
经过实验,确定了该菌种在 温度为50℃、pH值为7.0、底 物浓度为1%的条件下具有最 佳的酶反应效果。
酶的纯化与表征
经过分离纯化,获得了高纯 度的淀粉酶,并通过电泳和 质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 ,确定了该酶的分子量和组 成。
02 产淀粉酶菌种的筛选
筛选方法与步骤
菌种分离
从土壤、水体等样品中 分离出单菌落。
淀粉水解试验
酶活测定
菌种纯化
将分离出的菌种接种在 含有淀粉的培养基上, 观察是否产生透明圈。
通过碘显色法等方法测 定菌种产淀粉酶的活性。
一株碱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F o n u o da dDrg
2 1 年 第 l 卷第 0 期 00 2 5
17 6
一
株碱 性 淀粉 酶产生菌 的筛选及产 酶条件优 化 一
宋 燕,李 津
( 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 限公司, 山东 济 南 2 0 0 ) 5 1 1
摘 要 : 目的 获 取 工 业 生 产 上 有 潜 在 应 用 价 值 的 碱 性 淀 粉 酶 产 生 菌 。 方 法 土 壤 中 筛 选 出5 产 淀 粉 酶 的 菌 株 ; 经 正 交 株 试 验 确 定 培 养 基 的 最 优 组 成 ; 通 过 摇 瓶 发 酵 初 步 确 定 了 发酵 条 件 。 结 果 产 淀 粉 酶 活 性 最 高 的 为 来 源 于 草 地 土 壤 的 菌 株
Af rc lv td fr8hi h k ra 0 ℃ wi 0r n tea ls— rd cn cii f 1一 e c e 1 t ut ae s a e t e i o n 4 t 1 / , h my aep o u ig a t t o ¥I 6ra h d2 U/ h 8 mi vy 14
S ONG Ya LI i n, n J
(h n o g a sh L m d h r cui l o Ld Jn n 5 1 1 C i ) S a d n uc & , , 2 a A s a t Ob et e oo ti laiea ls—rd c gs a s i a ep t t l au s nteid s y b t c: jci T bana l myaepo u i t i c h v oe i le ut . r v k n n r n wh h n av i h n r
/.,它在发酵8h /6 时产酶 能力最强 ;优化后 的培养 基为玉米粉3%,蛋 白胨08%,磷酸氢二钠06%,硫酸铵0 . . . 2%,氯 化铵01 . 5%,p .。于4 H 90 0℃,10r n 8 mi条件 下培养,菌株 / 6 / / .酶活性 可达 到214U mL 1 / 。结论 筛选 出5 株产淀粉酶 的菌 株 ,其 中菌株 / 6 株耐碱性Ⅱ淀粉酶产 生菌 。 /一是1 一 关键词 :碱性 淀粉 酶;菌株筛选;正交试验 ;优化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淀粉酶产生菌的初步筛选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淀粉酶产生菌的初步筛选一、实验目的学习从自然界中筛选分离淀粉酶产生菌株。
二、实验内容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和分离。
三、实验原理在筛选培养基平板上,可溶性淀粉被目的菌株产生的淀粉酶水解,形成透明圈。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产生的淀粉酶的种类和活力各不相同,对可溶性淀粉的水解能力各不相同,所形成的水解圈与菌落大小比值故而不同,因而根据其比值可初步断定其对可溶性淀粉的水解能力。
许多细菌和霉菌产生淀粉酶,特别是一些芽孢杆菌,因此,本实验将土壤样品加热处理后,将其接种到筛选培养基平板进行培养,根据平板的水解圈做初筛,从中筛选出产淀粉酶活性较好的菌株进行保藏。
四、实验材料和用具1、材料:土壤样品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筛选培养基平板(含可溶性淀粉1%)、45mL无菌水瓶3、仪器及用具: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锅、摇床、酒精灯、牙签、移液枪、试管、涂布器、量筒等。
五、操作步骤(一)准备材料1、筛选固体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可溶性淀粉(1%),配制600mL,制备30个平板。
2、含45mL水的三角瓶5瓶,200ul枪头及枪头盒3盒,牙签3瓶,涂布器3包,灭菌处理。
(二)菌种分离1、土壤采集选取采集地点地表植被根系周围的土壤,首先去除地表浮土,然后挖取2-5cm深的土壤样品,每个样品约取20g土壤,装入塑料袋内,备用。
2、制备菌悬液取5g土壤样品置于含45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用振荡器震荡10分钟,在90度水浴锅中处理15分钟。
3、涂布平板培养与分离吸取100ul悬浮液,用涂布器涂布于筛选培养基平板,待液体充分被吸收后,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48h。
每组做2个平板。
(三)菌种初步筛选在平板中加入少量卢戈氏碘液,观察菌落形成透明水解圈情况,用无菌牙签挑取产水解圈的菌落,转接到新的筛选培养基中,每个平板上接种16个菌种,每组接种2个平板,置于37℃培养24h。
在平板内加入卢戈氏碘液,根据单菌落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H/C)大小进行初筛,选择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菌株,从中选取淀粉酶活力相对较高的菌株。
嗜盐微生物的分离及鉴定

嗜盐微生物的分离及鉴定盐度高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微生物被称为嗜盐微生物,这种微生物能够在高盐度的环境中生存繁殖,适应各种不同的盐度变化。
嗜盐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能够应用于食品加工、药物和化学品的生产等各种领域。
本文将介绍嗜盐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分离嗜盐微生物的方法1.挥发性酸法将样品置入含青黛和碳酸氢钠的稳定盐,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嗜盐微生物会产生挥发性酸,通过气液分离则可分离出嗜盐微生物。
2.筛选法使用高浓度盐水来筛选嗜盐微生物。
将样品加入含有不同浓度盐水的培养基中,一些嗜盐微生物会适应高盐环境,从而形成单一的菌落。
筛选后,从单一的菌落中挑选嗜盐微生物种类。
3.沉淀法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沉淀剂如重铁、三氯化锑等,通过离心等手段可分离出嗜盐微生物。
二、鉴定嗜盐微生物的方法1.生化试验法通过观察基本生物学特征、色素、代谢酶、代谢产物的产生等,辨别嗜盐微生物的种类。
2.遗传试验法通过遗传学方法来鉴定嗜盐微生物的种类,如PCR技术、DNA芯片技术、序列分析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快速、准确地确定嗜盐微生物。
3.形态学鉴定法通过显微镜等手段观察细胞形态、胞内结构、分离出的形态等特征,辨明嗜盐微生物的种类。
结论嗜盐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是研究微生物和应用其资源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分离方法和鉴定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此外,为了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充分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更好地开发、利用嗜盐微生物。
麦曲中高淀粉糖化酶生产菌的分离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

麦曲中高淀粉糖化酶生产菌的分离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
于丽娟;丁斐;叶辉
【期刊名称】《中国酿造》
【年(卷),期】2012(031)012
【摘要】该实验利用透明圈平板初筛,固态发酵测定酶活复筛的方法从黄酒麦曲中筛选到一株产淀粉糖化酶活力较高的菌株A17,其初始酶活为1835U/g干曲.根据其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该菌株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该糖化酶的最适温度为60℃,在30℃~55℃内酶比较稳定,最适作用pH值为4.0;Ca2+、Mg2+对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Fe3-、Mn2+、Cu2+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总页数】3页(P57-59)
【作者】于丽娟;丁斐;叶辉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1.1
【相关文献】
1.一株嗜盐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J], 栗敏;刘洋;郭泽经;何艳;冯治翔;田永强
2.酒用生淀粉糖化酶产生菌的选育及酶学性质研究 [J], 夏艳秋;朱强;丁秀芹;汪志君
3.一株碱性淀粉酶产生菌Bacillus flexus XJU-3的分离鉴定及酶学特性分析 [J],
赵建;兰小君;苏俊;孙磊;艾尔肯·热合曼
4.生淀粉糖化酶产生菌Cellulosimicrobium sp.SDE的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J], 李风玲;张璐;刘连成;沈标
5.耐热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酶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J], 崔志峰;罗文杰;吴春程;杨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α-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160r/vain摇床培养12h/’种子液以10%的接种量接种于产酶发酵培养基上,37℃、160r/min摇床培养24h后发酵液5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测酶活力。
选取酶活力较高的菌株作为试验菌种。
1.4.L3酶活力的测定一1。
仅一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为长短不一的短链糊精和少量的还原糖,而使淀粉对碘呈蓝紫色的特异反应逐渐消失,可以用这种显色消失的速度来衡量酶的活力。
用YoungJ.Y00改良法:取5rIll0.5%可溶性淀粉溶液,在40℃水浴中预热10min,然后加入适当稀释的酶液0.5ml,反应5min后用5Illl0.1mol/LH2S04溶液终止反应。
取0.5m1反应液与5lIll工作碘液显色,在620nm波长处测光密度。
以0.5ml水代替0.5rIll反应液为空白,以不加酶液(加相同的水)的管为对照。
,酶活力单位定义为:在40℃、5vain内水解ln蟮淀粉(0.5%淀粉)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
酶活力计算公式如下:酶活力(u/IIll)=(民一R)/RoX50XD式中,尺。
、R分别为对照、反应液的光密度;D为酶的稀释倍数,调整D使(R一尺)/民在0.2~0.7。
1.4.2酶学性质的研究。
1.4.2.1酶反应最适温度的确定。
设置40、60、80℃3个温度梯度,测定反应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酶活力,确定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1.4.2.2酶反应最适pH值的确定。
用不同的缓冲液设置pH值为4、6、lO3个梯度值,测定反应系在不同pH值下的酶活力,确定酶反应的最适pH值。
1.4.2.3ca2+对酶热稳定性的影响。
在100℃下调整酶液中Ca2+的不同浓度,测定不同时间F的酶活力,确定cd+对酶热稳定性的影响。
2结果与分析2.1Or"淀粉酶生产菌株的分离筛选2.1.1初筛结果。
采用碘熏法从淀粉筛选平板}=挑出lO株有明显淀粉水解圈(图1)的菌株。
图1菌种的水解圈Fig.1Hydrolyzedcircleofstrain2.1.2复筛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ya e p o u i gS r i m l s - r d cn t a n
L n, I n 2G O Z -ig, a F N h- i g T A o g qa g、 I LU Yag, U e j HEY n, E G Z ixa 。 I N Y n - in Mi n n, 。
(.colfC e cl ni ei Sc unU i ri, i un6 0 6,hn ;.c ol L eSineo Sc un J ho hmi gn r go i a nv sy Sc a 1 0 5C i 2Sho i c c i a S o aE e n f h e t h a f o f e f h U i rt, i un6 0 6 , hn,. cu nId s i s tt o A t i i , ih a 10 2 C ia n esy S h a 1 05 C ia S h a uta I tuef i o c S un6 0 5 , hn) v i c ' i 3 n rln i n b ts c
60 6 ; . 大 学 生 命科 学学 院 , 川 成 都 10 5 2四川 四
605 ) 10 2
(. 1四川 大学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 四川 成 都
606 ; 10 5
3四 川 抗 菌 素 工业 研 究 所 , . 四川 成 都
摘
要 :从 新 疆 莎车 县 的盐 碱 地 土壤 中用 改 良的 HV 腐 殖 酸 培 养 基) 养 基 , 选 到 一 株 产 胞 外 淀 粉 酶 的嗜 盐 茵 , A( 培 筛
经形 态观 察 、 理 生 化 初 步鉴 定 , 生 以及 1 Sr 6 DNA序 列 分 析 , 交 Gee ak比对 后 , 定 为 Ha bdl ( 芽孢 杆 菌 ) 提 nB n 鉴 l als盐 o u
属 , 名 为 Ha b clspS UL B HV 一1 ( nB n 命 l aiu .C C A 0 Gee ak登 录号 为 HQ6 0 8 ) 通 过 对 菌株 生 长条 件 和 产 酶 条 件 的研 o l s 260 。 究表 明 : 菌 嗜 盐 能 力 强 , 以在 3%( 51mo/ ) 盐 浓 度 中生 长 , 长 的 最 适 盐 浓 度 为 1%- 5 为 嗜 盐 茵 , 该 可 0 即 .3 lL 的 生 0 1%, 在 p . p 1 间 生长 情 况 良好 , H60 H1 . 一 0 最适 p 为 7 ; 最 适 p 条件 下 , 粉 酶 活性 与 其 生 长 呈 正 相 关 , 0 一 5 H .在 0 H 淀 在 % 1 %酶 活
X ̄i g B sdo h hrc rt so rhlg, h s lg, i h m syad aayigo 6 D A sq ec ,h i a . ae ntecaati i f p ooy p yi o bo e i r n nl n f1Sr N eu ne te n e sc mo oy c t z
食 品 与 发 酵 科 技
F od a dFe me t to e hn l g o n r n a in T c o o y
第4 7卷 ( 3期 ) V 1 7 N . 第 o. , o 4 3
一
株 嗜盐淀粉 酶产 生菌的分 离鉴定及 其酶学性质研 究
栗 敏 , 洋 , 泽 经 。何 艳 , 治 翔 3田永 强 刘 郭 , 冯 ,
最 高 , 达 6 0 以上 。 到 0U
关键词 : 盐茵; 嗜 菌株 筛选 ; 淀粉 酶 活性
中图分类号 :Q 2 T 9 5.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4 5 6 2 1 )3 0 4 — 0 4 17 — 0 X(0 10 — 0 3 0 0
I o a i n,I e tfc i n a d s l to d n i ato n Enz m a i i y tc Cha ace itc f a Ha o r t rsis o l phi c- l i
sri s ie t e s g n s o lo a iu ,a d n me lo a iu p C C 日 一 0 ( n B n c e so t n wa d ni d a e u fHa b cl a i f l s n a d Ha b cl s s .S UL B l 1 Ge e a k ac sin
ABS TRACT:A h l p i c b c e a whc r d c x r c l lra ls sio ae r m h ai e ak l s i o h c e a o h l a t r ih p o u e e ta ela mya ewa s lt d fo t e s l l ai ol fS a h . i i u n
n mbr HQ 2 6 0.Su i n te cn io fsan rwh ad e zm rd c gh d so n ta:i h h sl u e: 6 0 8 ) tde o h odt n o t is g t n ny e pou i a hw ht n i at s i r o n g tl a c, rwhw sosre 0 ( .3 o L o lcn et t n a dteot m sl (a 1 cnet t nfr o rne go t a be di 3 % i 51m l ) f a o cn ao , n pi a N C) ocnr i e v n e / st ri h mu t ao o
g o h wa ee mi e s 1 % -1 %, O t e s a n e e h o h l a t r ; n h g l a i e itn e g o h o c r tp r w sd tr n d a 0 t 5 S h t i s w r a p i c b c e i i i h a k l r ssa c , r w c u sa H r l i a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