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制订人制订日期修订人修订日期审定组审定日期(人)2017.2戴芳菁、王玲、肖玉玲《 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学5分:学时80:教专业专业小学育适用: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教育课。

本课程的学习为小学教师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学规律,形成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奠定良好基础;为后续相关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教学实践奠定专业理论基础。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

二、与其他课程关系教学前程:童展导课儿发与育心理级后程续课:班管理三、课程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能够设计、组织、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能够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

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2.掌握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

3.了解小学教育各项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掌握设计、组织与实施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4.掌握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5.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

素质目标:1.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富有责任感和爱心。

2.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3.养成依法从教的意识。

四、课程教学条件为保证教学效果,要求安排在带有多媒体展示台的教室上课。

五、课程教学内容序号单元主要内容教学要求学时1教育基本理论理论教学 1.教育的概念;2.教育、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3.教育的本质;4. 教育的功能;5.教育目的;6.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1.了解教育的产生、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2.掌握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3.了解教育目标体系,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4.掌握小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22实践教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竞赛巩固、掌握理论知识22小学学校理论教学 1.学校与学制的内涵;2.小学学校文化的内涵与类型;3.小学学校管理的途径和方法;4.教育环境、学习环境的概念;5.小学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与配合。

《教育管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管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管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编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学习目的1.掌握教育管理学、广义的教育管理学、狭义的教育管理学的定义。

2.掌握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3.了解现代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4.掌握教育管理学的三个层次以及三个层次间的关系5.明确为什么学习教育管理学。

第二章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学习目的:1.了解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掌握管理具有的两个重要职能。

2.了解管理是观念形态的文化,掌握西方文化下的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管理的异同。

3.了解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掌握为什么说管理是一种理性行为、管理是消除矛盾和冲突的行为,以及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

4.了解不同学者关于教育管理的理念。

5.掌握教育管理的特点。

6.了解不同学者关于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定义。

7.掌握工业时代的管理和信息时代的管理的区别。

第三章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学习目的:1.了解理性化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

2.掌握对教育管理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五大管理流派的内容、特点,以及它们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影响。

3.了解对教育观理论有重大影响的管理学家。

第四章面向21世纪的教育管理学习目的:1.掌握人们对未来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提出的4个观点。

2.掌握20世纪给人类的3个重大问题,以及21世纪教育如何解决这些问题3.掌握现代化的内涵和性质以及现代人的特征。

4.了解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工作遇到的矛盾和困惑。

5.掌握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经验第五章教育管理行为与教育价值观的选择学习目的:1.掌握教育规律、教育理论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价值、价值观、教育的价值、教育价值观的概念,以及价值与价值观,教育价值与教育行为之间的关系。

3.掌握三种教育价值观的内涵以及它们的行为特点。

第二编教育行政第六章教育行政体制学习目的:1.掌握教育行政体制的概念和类型,以及教育行政体制各类型的定义和利弊。

2.掌握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全院各师范专业学时:56 学分:3.5课程性质:公共课《教育学》是师范教育类各专业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教育类课程的先导课、主干课。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事教育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第一至十五章,共十六个章节,每周3学时,授课18周,共计56个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时数为44个学时,实践教学为12个学时。

教学方式:以讲授法为主与讨论、探究、实践训练相结合,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学习方法,并且通过师生共同研讨典型的教育案例,并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学教育理论和教育专著,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将教育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教学内容:绪论(2课时)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并初步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学概念、教育学发展历史、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要点: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它不是研究教育中的某一个方面的专门问题,而是教育中最一般问题,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要求有比较严密的计划,选择合适的内容,确定科学的教育方法,这就引起了人们对教育、教学经验的重视并不断进行总结和研究,从而出现了教育学。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正确掌握教育的思想和技能,提高教育工作效率二、掌握教育学,是正确制定和自觉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条件三、认真学习教育学,是科学总结教育经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四、学习教育学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五、深入学习教育学是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各门具体教育学科的理论前提参考阅读篇目:1.孙喜亭,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发展概述.教育研究,1998,92.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教学大纲.《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黄珠红审核人:林雪卿月2008年9编撰日期:大纲说明第一部分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实践)+B类(理论《幼儿园班级管理》是面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的职业基础课程。

从本质上说,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十分突出的能力型或称技能型课程。

本门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幼儿园班级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实践操作层面的指导和借鉴。

(二)本门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基本环节以及每个环节的主要1. 工作认真理解领会。

对于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方法、原则应结合教育实习和实践性教学2. 环节重点掌握。

对于幼儿园各年龄班的管理应结合各年龄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加以理解3. 掌握。

二、课程的学时与学分学分,学习时间为一学期。

其中,理学时,共2本课程的课内学时数为32 6学时。

论教学时数26学时,实践教学时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安排及学时分配课程单课程内学学时学时1幼儿园班级的基本结学学级概2幼儿园班级的特征功第二幼儿园1幼儿园班级管理概学学学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2级管理环制幼儿园班级工作组织3. 实施幼儿园班级工作的总结4. 与评估4学时 4幼儿园班第三章 1.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学时幼儿园班级管理方法原级管理体系2.则2学时 2学时 1. 第四章幼儿园小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4 学时小班入园管理2.班的管理3. 小班的常规管理 2学时 1学时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 4 3学时第五章幼儿园中1. 班的管理2.中班的常规管理 1.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 3学时4学时学时1第六章幼儿园大大班的常规管理班的管理 2. 学时 1学时 3学时第七章混合班的1.混合班的成因、类型及依4班级管混合班幼儿的发展特教2混合班的生活管理活动及评学学学前班的成因第八学前班1类型及班级管2学前班儿童的发展特点入学引学残障儿1学前残障儿童发展特学第九及班级管理的特殊方回归主流班级的生活2管三、课程考核安排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学会根据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的班级计划并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幼儿园规章制度,与家长配合,保质保量完成班级保教工作。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专科起点)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管理原理的理解,掌握管理案例分析的方法,具备分析和管理企业组织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计划为54学时,3学分,主要在本科学习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管理案例分析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教学仿真效果显著,十分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运用经济管理知识理解、研究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而且,其教学模式的示范意义也十分重大.通过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经济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系统管理理论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为学生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打下基础.为达到上述目标、适应电大开放教育远程教学的需要,管理案例分析教材应立足把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流程、技术和方法及其框架体系介绍清楚,同时也适当反映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我国在分类领域和综合的管理案例分析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或经验总结,多种媒体教材力争做到视野开阔、资料丰富、论述精辟、语言简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基本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企业管理发展需要的,从事社会组织工作者、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各类专业管理人才。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管理案例分析属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方法论课程。

其先修相关课程有:现代管理原理、组织行为学、管理思想史、现代管理专题、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成本管理、流通概论、公司概论、小企业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等课程。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管理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对各类管理案例进行分析。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高等教育学》作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之一,一方面是为了使新入职的高等学校教师对高等教育领域的相关理论和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对大学教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其遵循教育规律开展教学和研究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其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第一讲:高等教育内涵与发展教学目标:通过本讲学习,掌握高等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知识点一:高等教育内涵(一)高等教育的内涵(二)高等教育的特征知识点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一)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扩大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二)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加强一流大学建设(三)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扩大高校和学生选择权(四)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五)注重实用技能培训,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教育融合创新教学重点:高等教育的内涵和特征,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教学难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第二讲: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教学目标:通过本讲学习,掌握近代大学的由来,及高等教育四大职能的产生和发展线索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大学理念。

教学内容知识点一:人才培养职能与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一)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二)中世纪大学的特点知识点二:科学研究职能与德国大学改革运动(一)科学研究职能的早期发展(二)科学研究职能的确立(三)科学研究职能的拓展知识点三:社会服务职能与威斯康星理念(一)社会服务职能的萌芽(二)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三)社会服务职能的扩展知识点四:文化创新职能与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早期发展(二)文化创新职能的确立与认同教学重点: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的产生和发展线索,及其所反映的大学理念。

教学难点:四大职能所反映的大学理念第三讲: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通过本讲学习,了解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结构,掌握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掌握其功能,重点掌握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

《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幼儿园班级管理一、引言1.1 课程背景幼儿园阶段是儿童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班级管理对幼儿园教育质量及儿童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课程教学大纲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和规范化。

1.2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能力,使其具备科学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技能,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成长环境。

二、课程内容2.1 班级管理概述2.1.1 班级管理的定义和意义2.1.2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2.1.3 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2.2 班级管理原理2.2.1 班级管理与教学的关系2.2.2 儿童行为管理原理2.2.3 班级管理的社会心理学基础2.3 幼儿园班级管理实践2.3.1 教师角色定位2.3.2 与幼儿的互动与沟通2.3.3 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2.3.4 班级卫生与安全管理2.4 班级管理策略2.4.1 特殊情况处理策略2.4.2 班级冲突解决与预防2.4.3 家园共育的实践策略三、教学方法及手段3.1 理论学习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交流3.2 实践操作观摩实习、实际案例演练3.3 学习评估考试、作业、实际操作考核四、教学要求4.1 知识水平全面掌握班级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4.2 能力素质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4.3 专业道德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保障学生权益五、教材及参考资料《幼儿园班级管理与实践指南》、《幼儿园班级管理法规政策》、《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分析》六、考核标准参加课程学习的学员需完成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实践操作考核、课程论文撰写等。

七、课程总结7.1 教学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将全面了解班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7.2 存在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践操作难度较大等。

七、教学改进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加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实践操作的机会,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班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二、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目标《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也以通选课的形式为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或关心关注教育事业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小学教育、教育理论研究、教育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一)理论和知识方面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的界说和课程与教学观的构建、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考察、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评价等方面。

(二)能力和技能方面养成关心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

五、教材与推荐读物1.张传燧:《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2.靳玉乐:《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3.徐学福:《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5.谢利民《现代教学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6.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7.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学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8.靳玉乐等:《中国新时期教学论的进展》,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六、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学生成绩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和学习表现、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三部分,各部分成绩在学期总成绩中的比例为10%、20%、70%。

七、其他说明本课程的教学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二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三是继承和批判的结合;四是学习与研究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加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管理学
总学时:54学时学分:3学分
开课学期:第2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说明:
《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在教育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本课程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当代学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并掌握学校管理发展与创新的理念、内容与机制;.能综合运用学校管理的理论分析学校管理现象,辨别和处理学校管理活动中的问题,进而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专题一:《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4学时)
本专题重点对本学科的基本内容进行概略介绍,包括本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以便为以下各专题的学习与研究奠定基础。

专题二:教育管理思想与理念(8学时)
本专题从管理哲学的层面研讨教育管理的思想和理念。

包括教育与管理的本质、教育价值、教育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思想发展历史简要介绍和教育管理理念的历史演变等。

专题三: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6学时)
本专题重点介绍教育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除一般性管理原则以外,重点研讨:人本与知本;教本与学本;质量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竞争与合作;全面发展与整体和谐;扬长补短与培育特色;等等。

专题四: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8学时)
本专题主要介绍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具体有:教育思想理念管理,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等;教育行政管理,包括教育政策、制度、法规;教育事务管理,包括教育质量管理、教学事务管理、学术事务管理、师资人员管理、财务
后勤管理等。

专题五:教育管理方法与技术(8学时)
本专题主要根据上个专题介绍的管理内容分类介绍不同的管理方法,包括领导方法、组织方法重点介绍现代管理方法与技术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专题六;教育管理理论流派(8学时)
本专题重点介绍国内外教育管理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对科学管理理论、科层管理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系统管理理论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等几种有代表性的教育管理理论进行介绍、分析和评价。

专题七:我国教育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6学时)
本专题重点介绍我国教育管理的现状,包括现行的教育体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实践中的管理问题、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等,以及我国教育管理实践未来发展趋势。

专题八:国内外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6学时)
本专题重点介绍:教育组织行为理论与教育管理问题;教育管理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包括学校引进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问题;知识管理理论的运用,包括研究和探索创建学校为学习型组织问题;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的人性化管理问题;素质教育理论与义务教育管理问题等。

教材或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材:
《教育管理学》第三版,陈孝彬高洪源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主要参考书:
1、《中国教育管理史》,孙培青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2、《教育管理学》,吴志宏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教育管理学》,[美]F. C. 伦恩伯格,A. C. 奥斯坦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

4、《教育组织行为学》,[美]R G 欧文斯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