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在联合国的旗帜下 — 东南亚三国教育考察报告

在联合国的旗帜下 — 东南亚三国教育考察报告

在联合国的旗帜下—东南亚三国教育考察报告在联合国的旗帜下—东南亚三国教育考察报告为推进徐汇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各国教育的成功经验,探讨共同进展的新路,我们组成了以区人大副主任顾奎华为团长,区教育局局长王懋功为副团长的徐汇教育代表团,一行七人,于二00三年九月二十日至十月一日对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教育状况作了考察,现将有关事情汇总并报告于下。

一、考察目的此次考察的直接目的有两个:一是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地区办事处(简称地办---下同),报告本区作为该中心的教育革新实验区的发展事情以及作为该中心APEID 项目第九届年会承办单位的会议筹备事情。

听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与专家的指导意见,以利于开展下一时期的工作。

二是对地办所在地泰国曼谷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教育作粗略的考察,重点关注我们当前的一些热点咨询题,以利于作出比较分析于借鉴。

二、会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的事情报告。

九月二十二日下午两点(曼谷时刻)代表团如约准时到达挂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帜的地办大楼。

周南照主任首先在他办公室接待了我们,同时带我们参观了办事处的各办公室,同在地办工作的各国专家一一见面。

随后,在五楼会议室正式开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长歇夫尔先生首先致欢迎辞。

他对中国上海、徐汇区的卓有成效的教育革新作了充分确信,对徐汇区承办年会所做的大量筹备工作表示谢谢,对徐汇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随后顾奎华团长致辞: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与专家对我区教育革新的支持与关怀表示了衷心的谢谢;对我区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革新实验区以来的十四个月的记忆作了简要回忆,同时表明了我们此次谋求在联合国的旗帜下展开国际合作与交流,参与国际活动的良好愿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革新和进展中心代主任、国际教育高级打算官员周南照博士向代表团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方面的五大职能:即思想的实验室、标准的制订者、能力的建设者、信息的提供者、国际合作的促进者。

在国外教育学习考察报告3篇

在国外教育学习考察报告3篇

在国外教育学习考察报告在国外教育学习考察报告3篇在现在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在国外教育学习考察报告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国外教育学习考察报告3篇1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就我校开展中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形成如下报告:一、充分认识研学旅行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研学旅行”是以广泛的社会资源作为背景,根据上海市国际交流处穿针引线,我校分别于20xx年与日本北九州、20xx年与韩国济州沈但中学结成姊妹学校。

通过近几年的接触与联系,拓展了我校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

研学旅行强调一个“学”字,“研学”即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旅行”是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研学旅行基地,走进第二课堂;“旅行”不同于“旅游”。

如在北九州高级中学交流访问期间,和日本学生一起探讨茶艺;走进厨房一同学习厨艺;走进工艺馆学习制作手工艺品,学生收获颇多。

再如在韩国济州沈但中学交流访问期间,中韩学生一起品味书画作品、一起体育娱乐活动,增强了两国青少年的友谊,也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

二、精心安排,周密组织,确保研学旅行活动有效开展(一)我校在每学年初制定研学旅行活动计划,落实活动目的、活动对象、活动时间、活动路线,(二)完善研学旅行教育课程操作程序。

研学旅行承办方要向对方主管部门和学校提供《致家长一封信》和《研学旅行价格标准》等资料,学校负责组织报名,落实研学旅行指导教师,与研学旅行基地共同研究制定“研学旅行实践作业”和“注意事项”等,并就“后研学旅行”的征文、演讲、绘画、才艺、综合素质等比赛做好详细安排。

(三)我校研学旅行始终坚持“三个原则”,即坚持自愿的原则,坚持食、宿、学统一的原则,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校园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我校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加坡考察心得-精品文案范文

新加坡考察心得-精品文案范文

新加坡考察心得新加坡考察心得新加坡考察心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培训学习体会20xx年4月6日至5月5日,我们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及psb学院进行了为期30天的学习和考察。

期间,我们边学、边看、边思,感受良多:既开阔了思路,又拓宽了视野,还增加了见识,使我们受益匪浅。

现就第二学习小组的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一、新加坡印象新加坡是一个岛屿国家。

地处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南端,由一个本岛和60多个小岛组成,在赤道之北136.8公里处,其本岛由东到西约42公里,总面积为682平方公里,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是亚、澳、欧、非四洲的海上交通枢纽。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

国土总面积699.4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狭小而人口密度很高,但有实力和活力,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不仅排在“亚洲四小龙”之首,商业服务贸易排行榜出口、进口均为全球16位。

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话说:他们已经在一代人时间内从第三世界越升至第一世界。

新加坡是一个经典国家。

新加坡这个被称为地球上小红点的国家,面积不如重庆市的巴南区大,人口约400万人,既无腹地,又无资源,却在1965年独立后的短短四十几年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人均国民收入、社会和谐度和国家竞争力等主要指标名列亚洲乃至世界前列,到处呈现出美丽、精致、开放和活力的气象。

新加坡是一个干净国家。

时间飞驰,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去新加坡培训的半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我们感觉那里的空气特别清新,干净。

新加坡三面环海,属于海洋性气候,虽然温度高,但经常下雨,所以感觉不象国内那么燥热,空气好,污染小,那里的天很蓝,整个城市象是一个大花园。

新加坡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国家。

在新加坡期间,感觉新加坡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普遍较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单纯和谐,浸透着一种儒家文化。

新加坡到处体现了精细管理,到处都有微笑的服务和热情的眼神,让你有宾至如归之感。

新加坡人都很谦虚,但在谦虚之外,还有一份自信、从容。

在这个国度里,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人与人也是和谐,真正实现了一流的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考察报告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考察报告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标题: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一、引言新加坡被公认为世界上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其教育体系以高质量的教学质量、强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而闻名。

本报告旨在考察新加坡教育体系的特点、成功经验以及值得借鉴之处,以供其他国家和地区参考。

二、教育体系概述1. 教育层次划分:新加坡教育体系分为幼稚园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四个层次。

2. 考试评价体系:新加坡以全球公认的教育水平测试——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为依据进行评价。

此外,学生必须参加一系列标准化考试,如PSLE(小六会考)、GCE O水准和GCE A水准等。

三、特点与成功经验1. 质量优先:新加坡教育体系注重教育的质量,鼓励学校提供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和师资。

2. 教师专业发展:新加坡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和研究活动,以提升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3. 创新教育:新加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设计思考和创业活动。

4. 家校合作:新加坡教育体系非常重视家庭和学校的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过程。

四、借鉴经验1. 重视教育质量:将教育质量置于优先位置,提供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和培训师资。

2. 投资师资培养: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和研究活动,提高教学能力。

3. 强调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设计思考和创业活动。

4. 加强家校合作:重视家庭和学校的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过程。

五、结论新加坡教育体系的成功经验在许多方面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借鉴。

重视教育质量、投资师资培训、强调创新教育以及加强家校合作是实现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

通过借鉴新加坡的教育经验,我们有望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

2020年赴新加坡培训学习的情况报告

2020年赴新加坡培训学习的情况报告

赴新加坡培训学习的情况报告通过学习,近距离感受了新加坡的发展经验,开阔了视野,感触非常深刻。

感到新加坡有许多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新加坡(一)组织好。

为了大力提升我县领导骨干素质,使领导干部进一步开阔视野、创新思路、提高能力,县委高瞻远瞩,选派各乡镇xx县直有关职能部门的一把手到新加坡学习培训。

培训规格之高,参训人数之多,投入资金力度之大为xx历史之最。

临行前任书记、程县长做了动员讲话,对这次出guo培训学习的意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县委组织部对本次学习培训精心谋划,周密安排,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学习好。

短短10天时间里,培训班认真听取了新加坡专业教育培训中心组织有关部门的教授、专家及新加坡行政官员的10堂精彩讲座,深入新加坡政府机构、基层组织、经济园区、大型跨国企业等6个单位进行拜访考察,积极与新加坡政界、经济界及有关专家、企业家、普通居民进行互动交流。

学员们珍惜难得的境外培训机遇,学习热惰高涨,学习效果明显。

十天来,从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区域竞争优势与招商引资策略、中新合作园区开发案例、人才培养与发展战略、环境保护、社区服务、民众生活等,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了解、感受、思考了新加坡。

全体学员均被“新加坡现象”所震憾,10天的耳濡目染,大家有了更宽的发展视角,有了更全的参照系数,有了更多的实践资源,有了更高的发展追求。

纷纷表示,转型经济、服务民祉,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当下做起。

(三)纪律好。

本次培训班的团长、副团长认真履职,确保了学员在餐饮、住宿、学习、考察等方面的安全和安心。

全体干部均以普通学员的身份要求自己,一切行动听指挥,严守外事纪律和培训纪律,团体呈现出严肃紧张与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

(四)形象好。

本期培训班,所到之处,整齐划一,注重形象。

学员们以好学的精神、开放的思维、友好的态度和文明的举止,树立了中国干部的好形象,扩大了xx的境外影响。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考察报告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考察报告

A s r c :S n a o e Na y n l t c n c i t o g c le e a i h h s e c l n e c e s d s i c i e b t t i g p r n a g Po y e h i s a s r n o lg t wh c a x e l t t a h r , i t tv a e n p r o n lt a n n e t r s h n e n ls i n ii a d s a d r ie n g m e t d a c d e u a i n r - e s n e r i i g f a u e ,t e i t r a ce tfc n t n a d z d ma a e n ,a v n e d c to e f r i e s i h i t r a i n lv sb l y a d i fu n e Th y h v e i so d a c d e u a i n lc n e t o m d a ,h g n e n to a ii i t n n l e c . i e a e a s re f v n e d c to a o c p s a s c se p a ii g f l e u a i g p o l n u t rn l r u d d v l p n fp o l ,a h rn o ma — u h a m h szn u l d c tn e p e a d n r u i g a l o n e eo me to e p e d e i g t r — — k to in e e — re t d,e p a ii g a p i a i n a d d v l p n , t e i l me t t n o n o n e a p s t e m h szn p l to n e eo me t h mp e n a i f u b u d d c m u , h c o

赴新加坡学习考察报告

赴新加坡学习考察报告

赴新加坡学习考察报告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赴新加坡学习考察报告一、考察学习情况考察组一行6人先后对新加坡重建局、大巴窑社区和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开普敦等地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学习。

考察学习期间,一是与当地有关部门和业主进行了交流,听取了新加坡国际合作促进会、南非开普敦城市公园社区服务部的情况介绍,探讨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做法。

二是实地参观了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的规划展和旧城改造项目,拜访了约翰内斯堡的中国商会,观摩了开普敦城郊养殖项目和生态旅游业发展项目。

(一)新加坡城镇化发展情况新加坡建国于1965年,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人口518万,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脑硬盘驱动器制造基地、海洋钻井平台制造基地,第二大集装箱码头,第三大炼油中心,第四大乙烯生产中心、外汇交易中心,第五大生命科技制造中心和五大金融中心之一,第六大游戏动漫产业中心和六大会展中心之一。

2012年,新加坡人均GDP为52051美元,居亚洲第一、世界前三名。

新加坡明媚的阳光、蓝色的海洋、翠绿的青山、品位规模的城市绿化,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格,思想汇报专题井井有条的城市秩序,和谐共融的社会管理,令人惊叹。

新加坡城市建设的具体做法是--1、规划为先,突出“四性”。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

立国初聘请国际知名专家,用四年时间高起点、高质量的编制整个新加坡全国的概念性发展规划,以此为总纲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为未来30-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等提供战略指导。

新加坡城市规划包括概念规划、总体规划、项目发展管制3个层次:概念规划主要是根据国家发展长期愿景,明确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以及土地利用的长期策略,为产业分布、市区中心和卫星城体系设置以及交通设置提供指导;总体规划主要是根据概念规划的宏观架构和策略,为每个地段或区域制订总规划图或详规图;项目发展管制是对发展项目的具体管理,通过招标的方式公开出售各类用途的规划土地,主要包括土地的分割、改变土地使用目的、土地工程、增加更改产业和建造、更改、铲除建筑物等,如出现不同项目间用地的矛盾,则负责调整解决。

新加坡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新加坡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新加坡考察学习心得体会我最近有幸参加了一次由学校组织的新加坡考察学习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考察了新加坡的经济、教育、旅游业等方面,并与当地的企业、学校进行了交流,收获颇丰。

本文将分享我在此次活动中的心得与体会。

新加坡的经济繁荣在此次活动中,我们首先参观了新加坡樟宜机场。

这个在亚洲地区拥有重要地位的机场,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不容忽视。

我们了解到,由于新加坡本身只是一个小岛国,它的国土面积不大,人口密集,因此它的经济依赖于国际贸易,机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新加坡政府在机场的建设上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于做好航空运输的综合物流平台,提高航班起降效率、扩大路权、增设停机位、配套设施等耗资不菲。

同时,机场也吸引了众多旅客,推动了新加坡的旅游业。

这个在新加坡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机场,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国际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我们还参观了新加坡的一所中学,其中我们了解到了新加坡的教育制度。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非常严格,学生一般都在早上六点半就要去上学,到晚上六点半才放学。

中午的时间也被安排了多个科目的课程,很少有时间去休息。

我们看到学生们非常认真地上课,积极的参与课堂互动。

学生们的自觉性和大量的家庭作业让我感到惊讶。

同时,学校的教师也非常努力工作,几乎每位教师都有研究生学历,课堂上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总之,新加坡的教育制度表现出强烈的功利性,重视学生的市场价值和适应能力。

而这种制度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潜力。

新加坡的旅游业新加坡是一个旅游热点,我们也参观了新加坡的旅游业。

我们在一日游中体验了许多新加坡的著名景点,如鱼尾狮公园、滨海湾金沙等。

这些景点的建设非常精美,也很受游客欢迎。

在旅游中,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我们吃到了许多不同国家的美食,体验了不同文化的艺术表演,更深刻地了解到了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源泉和潜力所在。

总结通过这次新加坡考察学习,我能够更多地观察、发现、感受新加坡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发展变化,拓展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考察报告)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45006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A survey report on education in Singapore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2003年金秋十月中旬,我考察组一行16人赴新加坡教育考察团前往新加坡,参观了新加坡的三所中学、一所初级学院、一所大学和一所中学宿舍,与新加坡教育部官员、中正中学和四德女子中学领导、德明政府学校宿舍辅导教师等进行了座谈,了解和亲眼目睹了新加坡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的一些现状和情况,感慨颇多。

不断分流的教育体制新加坡的小学至中学同国内一样是6+6学制,共12年,但具体结构上与我们的差别很大,一是采取不断的分流,二是初中叫中学,高中叫初级学院、理工学院或工艺教育学院。

新加坡小学实行4+2学制,小学4年级完后就分流成EM1、EM2、EM3,6年后就进行小学离校考试,根据成绩报读各中学。

中学(即初中)读4年,毕业时参加英国剑桥普通文凭考试(即"0"水准考试),根据成绩报读不同的高中。

成绩优秀生就可读初级学院,它是大学预科,读上初级学院就是向大学的门槛迈进。

次等生就可读理工学院,再次等生只能就读工艺教育学院。

这两类学院毕业后其文凭即为大专。

如果理工学院毕业生成绩冒尖的,可申请读大学,入学者就直接进入大学二年级。

重庆的初三留新学生所就读的中学,包括中正中学、四德女子中学、淡马锡中学和海星中学,都是新加坡200多所中学中排名前10名内的名牌中学,他们毕业后就报读初级学院,然后毕业后申报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三所大学,也可申报读英国剑桥等大学或其他国家的大学。

东西方教育的结合东西方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最明显之处在于:东方教育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以考试成绩排名,学生死记硬背的成分多。

西方教育注重知识的点拨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给学生留有思考、发挥和创造的较大空间。

而新加坡的教育将东西方的两种教育进行结合,吸取各自的一些东西,试图建立一种东西方融合的教育制度。

中学以分数排定名次来评价优劣,也以分数排名收生;大学生以积分多而选住好宿舍,学习优等方能申请社会兼职(打工);较多的死记硬背、补课、家教、学生负担过重等在新加坡也一路通行。

同时,上午行课、下午搞社团兴趣等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能说会道、会思善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发挥特长等在新加坡也搞得有滋有味。

在考察中我老是有一种感觉时时浮现,那就是新加坡教育有东方的十分看重成绩,又有西方的大肆张扬个性和爱好。

可以说,只要你有能耐,甭管你是哪方面的能耐,你都能在新加坡找到用武之地,特别是上了初级学院和大学,各种比赛都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果你是德才兼备者,国家的、企业的许多奖学金都向你张开双臂,顶尖者还能获得最高奖--总统奖学金。

重庆初三留新学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中体会最深。

尽管他们有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潜质和习惯,然而他们一刻也不可懈怠,因为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向着初级学院和大学直奔。

我们向新加坡教育部官员询问了几个数字:新加坡计划小学生人数的20-25%读大学,40-45%读理工学院,35-40%读初级学院;中国初三留新学生的水平,相当于新加坡中三学生水平的前20%;中国初三留新学生读大学的有90%以上能获得奖学金,未获奖学金的还可免息贷款;在新加坡的财政预算中,处于第一位的是军费,第二位的是教育经费。

没有"义务教育"概念在国内,义务教育家喻户晓,作为教师,义务教育更是深入人心。

可在新加坡却没有义务教育这个概念,无论是它教育部的官员,还是下面的中学校长,都给我们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而我们觉得新加坡是没有义务教育的义务教育。

例如,中学生每月只交学费7新元、杂费5新元,这与我国相比学生交费的确很少。

还设有"清寒助学?quot;,实行"0"水准会考免费午餐等。

对于留新的外国学生,不仅不收学杂费、住宿费、早餐费等,还每月发给每生200新元,以解决午餐、学习用具、零用等。

有学生透露,他们如果节约开支,每学年6月和12月两次放假回国,其机票费不在话下。

每天下午学校组织的学生补课也不收费。

每个学生每年有国拨的800新元作为课外活动费,一般的课外活动也不收费,只有一些长期请企业、科研单位的辅导老师在所拨经费不够的情况下,才向学生收一点。

要是你乐意去请家教,也得照价付钱。

我们代表团一行大为羡慕的是,中学校长不必成天为钱发愁,所有的经费都由国家拨,除非学校要扩大原有建筑面积修建房屋,只需要自酬5%的经费即可。

因此,在中正中学、四德女中、南洋华侨中学以及华中初级学院几所学校,其房屋建筑都是很有特点的,各种用途及功能的教学用房、场地及设施设备均较为齐全。

那种为筹集经费绞尽脑汁地招收大批自费择校生的情形,在新加坡不复存在。

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新两国人民同属炎黄子孙,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即使到了现代化的今天,新加坡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浓厚的色彩,到处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

赴新加坡前,看到一则报道新加坡副总理在一次大会上大谈岳飞,号召人民学习岳飞的"精忠报?quot;,以振国人之精神,推动国家的发展。

在新加坡,座谈访问、逛商场、游公园,无论你走在哪里,基本上没有语言障碍,中文作为它的四大语言(英文、中文、马来文和泰米尔文)之一,我们相互交流起来很方便自然,毫无异国他乡的感觉。

中国传统的儒文化如仁、义、礼、信、道以及人民群众勤劳勇敢、坚忍不拔的精神,在新加坡的几所中学中体现得比较充分。

你可以看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等熟悉的诗句,也可以看到取名"诚毅楼"、"竹林居"等楼房,还可以看到以忠1、忠2、忠3……等取名的班级序号。

在中正中学,学生的中国书法兴趣小组,其书画作品在至少两栋楼里都有集中的展示,书体多样化,质量也不错。

这情景,仿佛是在我自己的学校。

在四德女中,校徽图案高高地放置在办公大楼的墙上方,校徽上写着校训:诚、毅、礼,并将师生的座右铭"坚持不懈,礼貌待人,诚实正直"印刷在学校的墙壁上。

我真没想到,在这个国度上,这样如此看重中国传统文化,我刻制的两枚印章赠送给中正中学的余立信校长和四德中学的梁锦媚校长,也算是我找到了知音,使我暗暗高兴不已!英语是"敲门砖"我国有句俗话:"字是打门锤。

"过去未普及电脑时,写字显得非常重要,有的还把你写字的水平与文化水平相提并论。

如今电脑盛行,不少人对写字不大用功了,什么东西都用电脑制造。

在一些人眼里,用手写的东西是跟不上形势的表现。

有人告诫我“顽固写字”者,不用电脑,不用说逛"地球村",就是过去学过英语也将失去记忆。

走出国门,才深深体会到外语的重要性。

在新加坡,英语是每个人的第一语言,不会英语,将一事无成。

我们初三留新学生起初三个月是专门强补英语,之后才上其他学科的课。

所有学科上课都用英语,如果你听不懂英语,即使是简单的学科内容你也束手无策。

学校为了便于中国学生熟悉英语,就将他们分散与印度、马来西亚学生的宿舍内住,使之随时都用英语交流,造成一种无处不在的英语氛围。

新加坡教育部官员说,我们的初三学生的英语水平,只相当于他们小学三年级的水平,难怪我们学生感到最恼火的是英语,这不单是词汇量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听、说以及用英语的方式去思考、研究问题。

新加坡及欧美国家的大学要求中,英语未达到A1、A2(相当于我们的优、良水平)成绩的,就不能申报好的大学。

校长们告诉我们,中国学生毕业时都能达到这个水平,但开始第一年一般只能考个B3(相当于我们的及格水平)。

所以,我们留新学生需要花很多精力学习英语。

以人为本在建筑设计和用材上,新加坡的中学都不追求豪华,更不盲目攀比,在考虑美观、大方的前提下,尽量考虑适用性,达到物尽其用,不至于浪费。

在那里,我们见不到一个雄伟的体育馆,恰是各自不同的操场和体育设施。

尤其与我们不同的是,每栋楼房的底楼几乎都是用几根柱子撑起而无墙壁的,便于学生学习、活动和行走不被日晒雨淋。

南洋理工大学内凡有车站的地方,都修建有阳光棚长廊抵达公寓、教学楼或办公楼,就这一工程就花了300多万新元。

学校的器材、器具,鼓励学生多使用。

比如四德中学,就把钢琴分别安放在休息室、走廊等地方,便于任何学生随时弹奏。

在学生宿舍,设有阅览室、自习室,甚至还有可供学生需要煮汤的炉灶房间。

每7--8个学生就配有一个辅导老师,负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在师生关系上,校长和教师叫学生都只喊名,省去姓,犹如家庭成员般的温暖;当学生犯错时,老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是以关心的态度和谦和的语言,对错误性质严重一些的学生给予公开批评的办法。

新加坡规定,教师对学生不得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唯有校长才能对极个别的男学生采取一定的体罚措施。

几天短暂的新加坡教育考察,引起我许多思考:教育的传袭性怎样才能发扬广大?教育的借鉴性如何掌握好分寸?东西方教育的优势究竟怎样结合?教育如何才能丢掉教师们不断透支着生命的沉重负载?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不至于停留在口头上……尽管中新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所不同,但新加坡办教育既与世界接轨又不失自己的优势的思路值得我们研究,注重人文因素和以人为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的教育改革任重道远。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