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实验高级中学高考地理模拟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实验高级中学高考地理模拟试卷国家统计局2023年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我国人口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我国人口的“少子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据此完成各小题。
1. 我国人口首次负增长的表现为( )A. 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B. 人口的总数量已过峰值C. 出生人口数量开始减少D. 老年人口比重开始上升2. 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产生的影响有( )①加重医疗、养老保险等财政负担②推动社会养老服务发展、创新与进步③彻底解决了人口与资源矛盾问题④很多城市规模收缩,城市化进程加快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3. 面对我国人口“少子老龄化”问题,我们应该( )①提前法定退休年龄,节约人力资本②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服务体系③普及机械化、自动化,促进青年就业④采用鼓励生育政策提高出生率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④受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区域降水表现出差异性和复杂性。
图中的三条曲线示意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三个大洲的大陆西岸纬度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各小题。
4. 据图推测曲线①、②、③所示大洲分别为( )A. 北美洲;非洲;南美洲B. 南美洲;非洲;北美洲C. 非洲;北美洲;南美洲D. 南美洲;北美;洲非洲5. 三个大洲的年降水量曲线在M点相同,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大气环流B. 海陆位置C. 地形D. 洋流6. 曲线上的R、S、T三点所对应地点的自然带分别是( )A. 荒漠;荒漠;草原B. 草原;荒漠;草原C. 森林;草原;森林D. 荒漠;草原;森林青岛啤酒西安有限责任公司是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汉斯啤酒饮料总厂于1995年底合资组建的西安地区唯一的大型啤酒生产企业。
公司采用青岛啤酒传统精湛酿造技术研制开发了“汉斯干啤”“汉斯2000”“清爽汉斯”“汉斯西北狼”“足球易拉罐”“汉斯黑客”“汉斯果啤”等高、中、低档系列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解密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解密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热度★★★★★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含义自然地理环境的六大要素(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岩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一个基础、两大功能(1)形成基础: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过程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和地质循环等实现,其中生物起到了关键作用。
(2)两大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两大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要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步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1.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答案】1.D【解析】1.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的厚度增大,永冻层的上界下降,排除A、C;全球变暖,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春耕播种时间提前,B错误;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D正确。
沿海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4.下列现象中主要由水分差异引起的地域分 异是( ) A.从山麓到山顶,陆地环境有规律地变化 B.东南沿海湿润,西北内陆干旱 C.喜马拉雅山南坡森林带的分布,海拔高于 北坡 D.南方冬季温和,北方冬季寒冷
B
(三)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分异 规律
图示
延伸 方向
更替 方向
成因
分布
水分条 纬度 垂直 地域 分异
线(南北)
方向延 伸
异
方向 水分为基础
森林——草原——荒漠
(沿海向内陆)
图形记忆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森林带
森林带
自然带由沿海向内地的更替
自然带
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 内陆
↓
降水量:沿海 ↓ 植被:沿海 ↓ 土壤:沿海 内陆 内陆 内陆
李玉婷
课标要求: 熟练记忆全球自然带分布图,正确解释某一区域水平、 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考向:
利用示意图或区域图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
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体现:不同的空间尺度, 规模 有大有小。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包括 温度带 分异和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如陆地 自然带 的分布。 2.陆地自然带 (1)成因: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不同, 水热组合不同,形 成不同的 气候类型 ,又形成与之相对应的 类型。 (2)特点:具有一定 宽度 、呈 带状 分布。 植被类型 和土壤
降水量大,故雪线低于南坡。
(5)丙地东坡为迎风坡,从海洋上来的水汽,在东 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 少,形成稀树草原带。
2014年高三复习易错考点精析及典题精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014年高三复习易错考点精析及典题精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高考考情: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名称与分布规律。
2.理解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分布。
3.掌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和技巧。
学会解决同一类问题。
易错考点:1.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记忆技巧(1)形成的记忆技巧(2)分布的记忆技巧由于自然带的形成基础是水热条件的组合,因此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基本2一致。
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定要注意区分:①名称的差异:有些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名称一致,如热带雨林带与热带雨林气候;而大多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名称不一致,如热带荒漠带与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和温带的各种自然带与气候。
②两种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一种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③一种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2.从沿海到内陆的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典例精析:例题一(2011·徐州模拟)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造成图中7、8、9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洋流2.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3自然带相一致的是()A.江南丘陵B.伊朗高原C.巴西高原D.撒哈拉沙漠3.关于图中9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相同B.大陆东西两岸植被类型相同C.各处均为常绿阔叶林D.大陆西岸植被叶质较厚1.B 2.C 3.B[第1题,7、8、9自然带差异符合中纬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基础为水分条件。
第2题,3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巴西高原由于地势高而形成了热带草原带。
第3题,9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在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例题二2013年5月1日,一名骑行爱好者从河北出发,骑行至新疆吐鲁番,途中发现景观类型由出发时的森林变化为草原,后又变化为戈壁、荒漠。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尺度小
五带的划分
自然带的分布
秦岭的阴坡和阳坡
大: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差异,
中: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的尺度要小。
小: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则属于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组成要素的差异 导致 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到内陆地 域分异规律
雪线,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它是永久性积雪与 季节性积雪的界限。
(夏季,山上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雪线
夏季冰雪带的下限
冬季冰雪带的下限
雪线-雪线的影响因素
1.气温(热量和纬度)
阳坡 阴坡
坡向-雪线阳坡高于阴坡
冰川带 ① 阳坡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融雪快,
雪线
雪线高
草甸带 ② 阴坡太阳辐射弱,气温低,融雪慢,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内容索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
一、地域差异
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 能量运动的结果。
1.地域外部条件
①太阳辐射量
低纬地区与高纬地 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 同,使得水循环、生物 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 青藏高原区 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 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相对高度越大
5km
4km
3km
相对高度越小
2km
1km
0
高山冰川 高山荒漠 高山草甸
同一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山北水南为阳 山南水北为阴
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冰川带 草甸带 森林带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1)图中自然 带的名称是: A________B_ _______C___ _____D_____ ___ (2)从图中可 以看出,非洲 自然带大体以 _______为对 称轴,南北对 称分布,各自 然带大体沿着 _______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 分布规律。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 型是______,塑造C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_______带,B. _________带,C._______带。 。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4)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
【答案】(1)B (2)A 答案】 【解析】 该题组反映了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 解析】 该题组反映了地理要素相互联系、 互制约的关系,是地理环境综合性的表现; 互制约的关系,是地理环境综合性的表现;亚热带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低山丘陵地区,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低山丘陵地区,受地 形和气候条件影响,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 形和气候条件影响,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
陆地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对应分析
图形记忆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图形记忆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以北半球为例) 以北半球为例
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赤道 ↓ 热量带:赤道 热量带: ↓ 植被: 植被:赤道 (硬针叶林、苔原、冰原两极 硬针叶林、苔原、冰原两极 硬针叶林 ↓ 土壤: 土壤:赤道 两极 雨林、 雨林、常绿阔 两极 两极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域分异规律(二)

月牙泉
沙漠芦苇
第四节 地域分异的相互关系
全球性分异 (全)大陆、 (全)海洋分异
区域性尺度分异
大尺度分异
中尺度分异
小尺度分异
大尺度分异是中小尺度分异的背景,通过小尺度区 域分异的比较和概括,可以反映大尺度分异规律。
全球性分异规律大陆和大洋的分异规律区域性分异派生的分异规律中尺度地方性分异规律基本的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关系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形成基础根本原因小结东西延伸热量为主太阳辐射纬度地带性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更替水分为主海陆位置经度省性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延伸水热状况海拔高度垂直地带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ks5u精品课件纬度地带性经度省性垂直地带性重点
水上处境:潜水面距地表不远,埋藏不深,潜水因蒸发 可上升到地表,影响土壤发育。这一处境有地表水和地 下水流入,从残积处境的土壤中淋溶出来的不同物质可 被潜水带到这里。水上处境又是过境环境,从分水岭来 的物质经过这里,被带到水下处境去。
水下处境:物质从侧面以流体或固体径流方式流入,土 壤(河泥、湖泥)自下而上发育,与下部基岩无关,周 围分水岭地区的所有化学元素都能进入到这里,因此, 易移动元素的堆积可以作为水下处境的特征。
原因是山地的水热状况随海拔发生的变化; ✓ 垂直带性既受到地带性因素影响,又受到非地带
性因素影响,是此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区域性地 域分异规律。
(1)垂直带性与纬度地带性有相似之处 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与赤道到
北极。但二者产生的原因有差别,在哪里?
(2)垂直带性受经度省性的影响明显
垂直带谱
因素4:人类活动
……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考点趋势剖析]3年考情统计 题型示例考点分析命题趋势3年20考,分值99分2015北京,1,4分 2015山东,9、10,8分 2015天津,5,4分 2015浙江,5,4分 2014大纲卷,4、5,8分 2013课标Ⅰ,4、6,8分 2013江苏,6,2分 2013山东,3、4,8分 2013北京,40⑵,10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高考必考内容,主要考查陆地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考查形式是以选择题为主,兼有综合题,难度系数为0.6左右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来看,该考点为高频考点,利用示意图、世界陆地区域图以及垂直自然带图为载体结合当时的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考生的提取信息、知识运用的基本能力,综合能力较强[考点分层透析]【典型例题1】(2015·江苏地理·7)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
读图回答第下题。
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白然景观是A .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C .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D .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答案】1.C【解析】根据其南迁的路线可以看出:开始时经过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落叶阔叶林,再经过亚热带的常绿阔亚林,最后到达热带季风气候的热带雨林,因此C 正确。
【考点透析】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 1.形成:2.分布:【典型例题2】(2013·山东卷,3、4,8分)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1)~(2)题。
⑴图中②为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叶混交林⑵)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图形解读】【答案】2.(1)A (2)D【考点透析】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项目内容概念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自然带更替自然带更替方向纬度变化的方向,即南北走向自然带延伸方向沿纬线方向,即东西方向基础因素以热量为基础变化趋势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热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项目内容概念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依次更替形成基础水分变化根本因素海陆位置差异,导致从沿海向内陆的干湿状况差异大景观变化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沿海→内陆)自然带更替方向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即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方向自然带延伸方向经线方向,即南北方向【典题例题3】(2015·山东卷,9、10,8分)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海拔高
度变化而 发生有规 律更替
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低、
量状况 海拔 及其组 较高 合的垂 的山 直变化 地
(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原因:随海拔的变化,水热 状况差异很大。
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几点规律的判断和应用
(1)山地垂直自然带出现在中低纬度的高山上。垂直地带性从 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一)纬度地带性
分异规律 水 平 由赤道 地 到两极 图示
延伸 更替
方向 方向
成因 太阳辐射随纬度 变化,导致热量
分布
低纬
度和 高纬 度地 区
东西 南北 由赤道向两极递
域 的地域
分 异 分异
方向 方向 减,即以热量为
基础,水分条件 也有重要影响
世界气候类型
陆地自然带
极地高
11
副极地低
10 9
12
②大陆西岸:
③大陆内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大陆中部:亚热带荒漠带 、温带荒漠带 南北两侧:热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
1.关于自然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冰原带是地球上跨经度最广的自然带 B.热带草原带以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最广 C.温带森林带在南半球分布很广
(
C
)
D.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常绿硬叶林带分布
4.下列现象中主要由水分差异引起的地域分 异是( ) A.从山麓到山顶,陆地环境有规律地变化 B.东南沿海湿润,西北内陆干旱 C.喜马拉雅山南坡森林带的分布,海拔高于 北坡 D.南方冬季温和,北方冬季寒冷
B
(三)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分异 规律
图示
延伸 方向
更替 方向
成因
分布
水分条 纬度 垂直 地域 分异
(1)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A
(二)经度地带性
分异规律 图示 延伸 更替
方向
方向
成因
分布
水
平 从沿海 地 向内陆 域 的地域 分 分异
沿平行 于海岸
垂直 受海洋水汽影
于海 响的程度不同, 中纬 岸线 从沿海向内陆, 度大 (东 干湿度差异很 西) 大,即主要以 陆地 区
(一)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原因:太阳辐射 的纬度差异。 2.分异基础: 热量 。 3.分布 (1)显著地区: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以及中纬度
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 向更替的地带 南北 (2)横贯大陆的自然带:苔原带、 针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3)中纬度地区 ①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
A
)
看基带定热量带,再定纬度
(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原因: 海陆 分布。 2.分异基础: 水分 。 3.分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依次为 森林 带、 草原 带、 荒漠 带。
3、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2012年奥 运会主办权由伦敦获得。伦敦和北京相同 之处是 ( )
B
①气候类型相同 ②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都 很大 ③土壤类型相同 ④ 自然带相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温带季风 气候
地中海气候
5
副热带
4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 气候
赤道低
3 2 1
8 7 6
图形记忆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太阳辐射:赤道 ↓ 热量带:赤道 两极 两极
↓
植被:赤道 ↓ 土壤:赤道 两极 两极
(2)山麓自然带(基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判读热量带及所 处的大致纬度
(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
山体所在的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越高越简单 山体的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越低越简单 与山顶、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小则简单 (4)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有: 山体所在的纬度——纬度低,自然带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坡向 ——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高,背风坡低。 ( 5)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山体所在的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 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判读山体的 纬度与坡向 判读纬度的高低、 山体的海拔及相 对高度
方法突破 图解纬度、坡向与雪线高度的关系
强调:雪线高度代表积雪范围,一般情况雪线高积雪范 围小,说明气温高降水少;雪线低积雪范围大,说明气 温低降水多。
针对训练3 (2011年白云中学月考)读甲、乙、丙三 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 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南极大陆跨经度360°且几乎完全被冰雪覆盖,属极 地冰原带;温带森林带包括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 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硬叶 林带四个森林自然带,其中亚寒带针叶林面积最广, 分布在北半球,所以温带森林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2.(2010· 绍兴调研)右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李玉婷
课标要求: 熟练记忆全球自然带分布图,正确解释某一区域水平、 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考向:
利用示意图或区域图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
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体现:不同的空间尺度, 规模 有大有小。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包括 温度带 分异和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如陆地 自然带 的分布。 2.陆地自然带 (1)成因: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不同, 水热组合不同,形 成不同的 气候类型 ,又形成与之相对应的 类型。 (2)特点:具有一定 宽度 、呈 带状 分布。 植被类型 和土壤
线(南北)
方向延 伸
异
方向 水分为基础
森林——草原——荒漠
(沿海向内陆)
图形记忆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森林带
森林带
自然带由沿海向内地的更替
自然带
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 内陆
↓
降水量:沿海 ↓ 植被:沿海 ↓ 土壤:沿海 内陆 内陆 内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