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鸟崇拜到鸟神话

合集下载

古人对鸟的崇拜

古人对鸟的崇拜

古人对鸟的崇拜
古人对鸟的崇拜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

在古代文化中,鸟类被赋予了神秘、神圣的象征意义。

中国文化中,孔子曾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其中的“仁者乐山”就是指对山中的鸟兽有感悟的仁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鸟的神话和传说,比如神鸟凤凰、鸾鸟等,都是古人对鸟的崇拜的体现。

古代人认为鸟是通往天国的使者,可以与神灵沟通。

因此,鸟在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被广泛使用。

例如,埃及人崇拜鹰、秃鹫等鸟类,认为它们象征着神的力量和智慧;印度教则崇拜孔雀,认为它代表着神的爱和美;而在中国古代,有关鸟类的祭祀和仪式也非常普遍。

古代文学中也有很多关于鸟类的诗词和散文。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鸟雀》中写到:“一鸟来峰顶,百鸟皆惊飞。

何必群鸟聚,一鸟自高飞。

”诗中表现出鸟类的独立、自由和高洁的品质。

总之,古人对鸟的崇拜是一个充满神秘、神圣和美好的传统。

它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悟的体现。

- 1 -。

关于鸟的神话故事100字

关于鸟的神话故事100字

关于鸟的神话故事100字关于鸟的神话故事在许多古老的神话故事中,鸟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代表着自由与智慧,还承载着人们的祈愿与梦想。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鸟的神话故事,带你探索它们背后的深意与魅力。

故事一:凤凰之舞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凤凰被视为神圣与不朽的象征。

相传,凤凰每隔500年就会投生一次,庄严而华美地翩翩起舞,将自己的羽毛洒落下来。

这些落下的羽毛被人们视为吉祥的信物,能够给予人们幸福与好运。

据说,只有拥有凤凰羽毛的人才拥有重生的机会。

于是,无数人为了寻找凤凰而踏上了寻求不朽与永恒的旅程。

然而,这只美丽的鸟儿总是在众人期待之外再次投胎,使得许多人白费了心机。

凤凰的存在告诉我们,不朽的追求只是一份附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二:雷鸟之怒在美洲土著民族的神话中,雷鸟是一种如同日出一样壮观的生物。

据说,雷鸟是由闪电和雷声所构成的。

它们生活在狂风暴雨之中,能够召唤雷电,把人们的威胁逐一打败。

传说中,当雷鸟愤怒起来时,它们会发出震耳欲聋的雷鸣声,给世界带来毁灭性的毁灭和灾难。

在人们心中,雷鸟是神圣且力量无穷的存在,它们也被看作是自然界的守护者。

故事三:燕子与爱情在古代中国,燕子是众多神话故事中的主角之一。

燕子被视为美好、纯洁的象征,被誉为爱情的使者。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讲述了燕子和人类的爱情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燕子是一种可以与人类交流的鸟类。

它们能够化身为人形,在人类世界中与人们共同生活。

一位年轻的燕子落入了一个人类女孩的手中,她对燕子的仁慈和照顾让燕子萌生了爱情。

不久之后,燕子变回了鸟的形态,但它继续返回与女孩相见。

由于燕子是鸟类,它们无法永远与人类在一起,但这不妨碍它们的爱情。

每年春天,燕子会回到这个女孩的窗前,向她展示自己的爱意和思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爱情的世界里,距离并不是问题,真爱会超越一切。

总结:以上是关于鸟的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中的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与思考。

凤凰的重生让我们懂得珍惜当下的美好,雷鸟的力量告诉我们尊重自然与守护环境,燕子的爱情启发我们相信纯真与真爱。

关于鸟的神话故事30字

关于鸟的神话故事30字

关于鸟的神话故事30字关于鸟的神话故事自古以来,鸟儿就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许多文化中,鸟被赋予了各种神奇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带您探索几个关于鸟的神话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古老而美丽的传说世界。

第一个神话故事来自希腊神话中的凤凰(Phoenix)。

据说,凤凰是一只美丽而神秘的长生鸟,它具有无与伦比的奇异属性。

相传凤凰不会死去,且在达到一定年龄后,会投身火中焚烧,然后再从火中重生。

每次重生后,凤凰的羽毛会变得更加华丽多彩,甚至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因此,凤凰被视为永恒、重生和希望的象征。

接下来是来自中国神话的传说,关于鸾鸟(Luan)。

鸾鸟是一种神奇的鸟类,被认为是中国神兽之一,象征着吉祥和君主的权力。

相传鸾鸟在古代只有雌性,它的叫声能让人们远离纷扰,带来宁静和平。

古代君主也常将鸾鸟的形象刻画在龙椅上,以显示其神圣的统治地位。

接下来,我们将探索埃及神话中的鹰神荷鲁斯(Horus)。

荷鲁斯是埃及神话中的主要神祇之一,人们相信他是天神奥西里斯和地神伊西斯的儿子。

荷鲁斯通常被描绘为一只鹰头人身的神,他的眼睛代表着太阳和月亮,象征着光明、力量和保护。

据说,荷鲁斯曾与邪恶之神塞特(Set)进行激烈的战斗,最终击败了他并获得了胜利。

而在北欧神话中,我们会遇到一只名叫胡克(Huginn)和梅克(Muninn)的乌鸦。

胡克和梅克是神祇奥丁的忠实使者,奥丁相信它们能够给他带来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和智慧。

相传每天早晨,奥丁会派遣这两只乌鸦飞往各地,然后它们会返回并向奥丁报告所见所闻。

这个故事中的乌鸦象征着智慧和洞察力。

最后一个故事将带我们进入南美洲的印加文化,探索美洲秃鹰(Condor)的故事。

在印加神话中,美洲秃鹰是一只巨大而神圣的鸟,被视为宇宙之神所托付的使者。

相传美洲秃鹰会将亡者的灵魂带到天堂,并拥有连接地上和神圣世界的力量。

人们认为,如果一只美洲秃鹰飞过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将被注定拥有幸福和好运。

这些关于鸟的神话故事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力和探索空间。

古代关于鸟的神话故事简短

古代关于鸟的神话故事简短

古代关于鸟的神话故事简短在古代文化中,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各种文学作品,鸟都常常象征着吉祥、自由、智慧或者神秘。

据说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只名叫伊吉俄的鹰,它是众神之王宙斯养育的孩子。

伊吉俄鹰是众神使者赫尔墨斯的灵兽,每天都会带来伟大的智慧和喜讯。

人们对它的敬仰甚至超过了对其他神圣动物的尊重。

因此,希腊人把鹰当作神圣的象征,尊奉它为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只名叫凤凰的神鸟。

它被认为是鸟中之王,代表着吉祥、权力和尊贵。

传说凤凰每生一次,便会带来新纪元的开始。

它的美丽和华贵使得它成为封建王朝的象征,被用来象征皇权的神圣和高贵。

据说,匈奴族的始祖董鞠传说中的火鸟就是凤凰的变种。

董鞠是中国古代的传世之王,象征着勇敢和力量。

有一个古老而有趣的日本神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名叫鹿女忍者鸟的鸟的传说。

据说,鹿女忍者鸟每十年才会下一次蛋。

每当它下蛋的时候,它会利用自己特殊的能力将蛋产在山上,巢穴里。

它的巢穴位于绝世难寻的地方。

只有极少数幸运的人能找到它,获得它所下的宝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努力和智慧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机遇。

除了以上这些神话故事中的鸟,还有一些传说中的鸟与恋人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据说在爱尔兰的凯尔特神话中,有一种叫做西西利亚鸟的神奇鸟。

它们是由两个身体合并在一起组成的,分别代表了两个相爱的人。

据说,如果有两个人彼此真心相爱,并且同时找到了两只西西利亚鸟,那么他们将会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些古代关于鸟的神话故事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无论是崇拜鸟的美丽和智慧,还是寻找神秘与权力的象征,这些故事都为古代文化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而现代社会,虽然已经远离了神话的世界,但我们依然可以在古代神话中找到关于鸟的各种启示和智慧。

无论是留恋古代文化的深度与广度,还是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多样化,我们都可以从这些古代关于鸟的神话故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和启迪。

小鸟的神话传说

小鸟的神话传说

小鸟的神话传说小鸟,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心目中非常神秘的存在。

它们美丽的外表,优雅的姿态以及清脆动听的鸣叫声,让它们成为了人们喜爱的对象。

同时,小鸟也在很多文化和传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神话传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究一些关于小鸟的神话传说,并解释它们在人们心中的意义。

在一些神话和传说中,小鸟被描绘成神圣的存在,代表着力量和荣耀。

例如,在希腊神话中,有一只名为“凤凰”的小鸟。

凤凰是一个拥有独特的生命循环的神话生物。

它一出生就充满力量,几乎无所不能。

当它变老并接近死亡时,它会制作一个巨大的巢,点燃它,并从灰烬中再次崛起,焕发新的生命力量。

凤凰因此被视为不朽和重生的象征,代表着无穷无尽的活力和永恒的荣耀。

在其他一些文化中,小鸟被视为幸福和自由的象征。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鸟儿被认为是喜庆和吉祥的象征。

鸟儿的歌声被认为是一种美妙的祝福,而它们的飞行代表着自由和不受拘束的生命力量。

在阿拉伯文化中,信差鸽被看作是神的信使,代表着和平、友谊和团结。

小鸟也在一些现代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哈利波特的世界中,金丝雀代表着对生命和自由的渴望。

这只雀鸟会飞得越高越高,直到自由地飞离笼子,完成它的使命。

小鸟的神话传说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深刻的意义。

它们代表着自由、荣耀和祥和。

小鸟的美丽和优雅也让人们意识到了自身的生命和美好。

这些传说也让人们想到了无穷无尽的未来,代表着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小鸟在很多文化和传说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意象和含义,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命。

小鸟的神话传说激励着人们寻求自由和荣耀,期待一个美好的未来。

满族鸟崇拜及饲鸟俗

满族鸟崇拜及饲鸟俗

满族鸟崇拜及饲鸟俗东北满族不仅有诗书骑射家风,由于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也以其先进的崇鸟饲鸟俗而闻名于世。

在满族古代先民中,广泛流传着“神鹊通天”的神话,认为翩翩翱翔于大地蓝天间的飞鸟,是大地对天说话、与天沟通的动物界使者,因此悉心呵护,恩爱有加。

视鸟为神类、灵禽,天向人传递信息的桥梁,雷电突来、冰雹骤降,山洪地震等自然灾害将至,在浩浩天宇、大干世界中,鸟总是第一个把危急告之与人,如大雨将临,“燕子钻天山戴帽”,视鸟之飞翔,可窥一斑。

在众多鸟崇拜中,神鹊信仰当推其首。

据满族著名文化学者富育光介绍,在满族极富影响力的神话《天宫大战》中,神鹊为阿布卡赫赫(天母,即后来的天神阿布卡恩都里)的侍女,阿布卡赫赫与恶魔搏斗,要吃能长力气的东海石,神鹊便天天去东海采石,归程累了便歇落在神树上,因此,在满族古神话中,喜鹊有衔石助天的功勋,而受敬崇,这与汉族神话《精卫填海》,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神鹊不断为满族的历史增辉添色,与满族人的情感也如漆似胶。

据传,包括满族最具代表性的家族爱新觉罗家族的发祥,部赖神鹊之功。

据《皇清开国方略》、《满洲源流考》等书记载,长白山之东北布库里山下,一泊名布勒瑚里,初,天降三仙女浴于泊。

长名恩古伦,次名正古伦,三名佛古伦。

浴毕上岸,有神鹊衔一朱果置佛古伦衣上,色甚鲜妍,佛古伦爱之不忍释手,果入腹中,即感而生孕。

这是清朝钦定的始祖历史。

清朝皇室试图借助这个传说告诉人们,爱新觉罗的始祖也就是满族始祖,是天女所生,清朝的发祥地就在长白山。

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一样,鸟图腾崇拜,在古老的东方各民族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在蒙昧的时代,人们不理解两性结合与生育后代的关系,往往把自己的氏族神秘地归结为女祖先感受某种动物或值物之灵生育繁衍而来,从而把这种动物或植物视为本氏族的祖先或保护神,并作本氏族的标志或名称,是为“图腾”。

满族视神鹊为图腾还因为其曾救护过满族的祖先。

传说,一次爱新觉罗的先祖樊察(一说是努而哈赤)被人追赶,接连累死两匹战马,在一片毫无遮挡的旷野,突然一群喜鹊(一说乌鸦,古人视鸦鹊为同类)从天而降,齐刷刷落在被追赶者身上,追兵也影影糊糊觉得地上躺个人,只当老鸹叼尸,就过去了。

“太阳神鸟”和“日、鸟崇拜”

“太阳神鸟”和“日、鸟崇拜”

“太阳神鸟”和“日、鸟崇拜”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即“四鸟绕日金饰”,它极具动感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外层的4只飞鸟还是内层旋转的太阳。

特别是在红色背景衬托下,里面的漩涡就如同一轮旋转的火球,周围飞鸟图案分明就是红色的火鸟。

外层飞行的神鸟和内层旋转着的太阳,表现的正是古蜀人对太阳神鸟和太阳神的崇拜和讴歌。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中的4只逆向飞行的鸟,也与“使四鸟”和“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以及太阳神鸟和太阳神的崇拜有关。

在《山海经》中有“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如《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淮南子·精神篇》中说“日中有陵乌”,郭璞注解说“中有三足乌”。

也有多处关于帝俊之裔“使四鸟”的记述,如《大荒东经》中说“有葛国,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pí〕”;“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虎、豹、熊、罴”;“帝俊生晏龙……食黍,食兽,是使四鸟”;“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

《大荒南经》中说“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等等。

这也进一步说明这个时代的古蜀人是“崇鸟崇日”的。

这和三星堆文化中的“崇鸟崇日”习俗是一脉相承的。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考古材料中的众多“青铜鸟”“圆日形器”和有着10只鸟的“青铜神树”,以及《山海经》等文献记载中的“十日神话”的传说等,无不说明了三星堆文化中的古蜀人也是“崇鸟崇日”的。

另外,从这个太阳神鸟金箔饰本身形象来看,内层的12道漩涡状光芒,既像一道道火苗,又像一根根象牙,也像一轮轮弯月,表示一年十二个月周而复始。

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金沙遗址出土那么多的象牙,以及为什么古蜀人那么喜欢用象牙祭祀的原因。

关于鸟的神话故事寓意

关于鸟的神话故事寓意

关于鸟的神话故事寓意鸟儿,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它们不仅拥有翩翩飞舞的身姿,还蕴含着丰富的神秘和寓意。

在古代的神话故事中,鸟儿常常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成为人们心中的灵感和希望。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关于鸟的神话故事寓意。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凤凰是一种神秘而美丽的鸟类。

它被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

传说中,只有皇室和贵族可以拥有凤凰。

凤凰是祥瑞的象征,它的出现预示着国家将兴盛和繁荣。

在《山海经》中,还有关于凤凰栖息在神木之上,每隔500年就会燃烧自己重生的描述。

这种神奇的力量让人们对凤凰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和崇拜。

类似于凤凰的鸟儿在古希腊神话中也有出现,那就是传说中的菲尼克斯。

菲尼克斯是一只可以重生的鸟儿,它的存在代表着生命的不朽。

据说,每当菲尼克斯的寿命达到巅峰时,它会飞到一棵古老的棕榈树上,自燃为灰烬。

然后,从那些灰烬中诞生出一只幼鸟,重复着永恒的循环。

菲尼克斯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是循环的,即使面临死亡,也有机会重生。

这给了人们无限的勇气和希望。

另外,鸟儿在北欧神话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在北欧神话中,有一种神奇的鸟儿叫做拉淳尼尔,它是智慧之神奥丁的·驾驭的坐骑。

传说中,在奥丁的肩膀上,拉淳尼尔能够看到世界的一切,并向奥丁传授智慧和知识。

拉淳尼尔是智慧的象征,人们通过祈祷和崇拜拉淳尼尔,希望能够获得智慧的指引和启示。

不仅在神话故事中,现实生活中的鸟儿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寓意。

例如,喜鹊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使者。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喜鹊是仙界渡船的导航员,它们每年过冬时就会飞到人间报喜,预示着一个新的希望和好运的到来。

因此,中国人常将喜鹊视为吉祥的象征,摆设喜鹊的图案和形象,以迎接新的一年和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关于鸟的神话故事寓意丰富多样,它们不仅代表了生命的延续和重生,也象征着智慧和吉祥。

鸟儿的美丽和神秘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激发了人们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

无论在神话中还是现实生活中,鸟儿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勇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鸟崇拜到鸟神话 Ξ———史前时期浙江民间故事母题寻绎顾希佳提要:通过对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史前艺术的解读,同时印证于典籍文本和民俗学田野作业,本文认为史前时期浙江先民中存在着鸟崇拜。

并由此进一步影响到当时的口头叙事活动,形成了有关鸟的神话母题。

这种母题对后世口头叙事产生了深远影响,致使鸟的神话在浙江大地上世代相传,绵延不绝。

关键词: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鸟 动物崇拜 神话母题 民间故事史作者顾希佳,男,杭州师范学院。

(杭州 310012) 人类讲述故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分遥远的古代。

故事的讲述活动要早于文字的发明,但又迟于人类语言的产生。

由于文字尚未产生,致使这个时期里的故事讲述无法保存至今。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只是他们遗留下来的一些文物遗存。

这些文物遗存所表现出来的史前艺术及其象征符号,往往蕴含着当时人们所讲述的民间故事母题,这中间尤其令人振奋的则是那些神话母题。

如果我们将这些史前艺术与后世的典籍文本相对照,与今天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田野调查的大量活材料相对照,破译那个时代里的民间故事便有了可能。

一、河姆渡出土文物刻纹的神话诠释 从1973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在位于宁绍平原南缘的余姚河姆渡地方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

科学考察工作先后进行了两期。

在河姆渡遗址的第四文化层中,专家们对两件文物发生了浓郁的兴趣。

一件是骨匕,上面刻着两组鸟的图案,有人理解为是双头鸟,也就是说每组有两个鸟头,朝着相反的方向伸出头颈,鸟体又是相连着的,中间有一个圆圈。

对于这种圆圈,有人理解为是太阳。

另一件是一块象牙板,刻划着两只振翅而飞的鸟,鸟头相对着,连体,中间又有五重圆圈,外绕火焰纹,Ξ本文是2001年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民间故事史》中的一个章节。

好似太阳。

王士伦先生认为,“这种异首连体,并且中间刻有太阳,可能表示鸟是空中神秘的动物,是介乎人天之间的神使;或者与鸟生的传说有关;连体意味着双鸟交感繁殖。

”据此,不少学者都认为,河姆渡人有对鸟的崇拜,或者进一步认为有鸟图腾。

董楚平先生认为,在这两个刻纹图案里,蕴含着一个鸟神话的母题。

按照他的解释,这两个图案表现的是双鸟与日(月)的同体。

他认为骨匕上的图案所谓“双头鸟”或“连体鸟”,解释不妥,应该理解为是双鸟与中间的太阳同体。

对那个图案中的两个圆圈,他认为“右边一圆刻有四射的光芒,应为太阳;左边一圆较小,且未刻光芒,似为月亮。

”于是他提出了“双鸟与日(月)同体”的诠释。

对于象牙板上的圆,他则以为那不是双鸟拥抱太阳,而同样是双鸟与太阳的同体。

典籍文献中有鸟儿运载着太阳在空中飞翔的说法,这和“双鸟舁日”似乎也很接近。

又有太阳里头有一只大鸟的说法,这和鸟与日同体也很接近。

与此相比,“双鸟朝阳”的说法倒是多了些后世人的理念,好像因为人崇拜太阳,所以鸟儿也跟着在朝拜太阳似的。

其实在原始人的心目中,天上飞翔的鸟儿本身就很神秘,很值得崇拜,这是必须首先予以注意的。

许多学者在对那些刻纹图案的诠译上会出现种种分歧,冒出一个个新颖而又富有想象力的猜测,但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河姆渡人中间存在着鸟崇拜。

二、良渚玉器刻纹图案的神话解读 良渚文化是浙江史前时期又一极其重要的考古文化,因发现于杭州郊区良渚而命名,主要分布于太湖流域,一般认为距今四千年至五千年左右。

在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玉器上面,考古学家看到了更多的有关鸟的刻纹图案。

他们对这些鸟的刻纹图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当然,良渚文化中的图案和前述河姆渡文化中的图案在类型上是迥然不同的。

由此猜测,在他们中间各自讲述的神话故事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种文化所遗存下来的史前艺术中,都出现了鸟,出现了太阳。

由此可见,这两个神话母题,则是这两种文化所共同拥有的。

王士伦先生认为,良渚玉器上的这些图案,一般都画成是平台上站着一只鸟。

这个台座也许与当时祭坛的构造形制有关。

台座的腹部有个太阳,下面还有个月亮,表明这个台座是很高很高的。

这只鸟站在耸向高空的台座上,“说明鸟的神圣,说明人们将鸟作为通天地的神使来崇拜的。

”此说甚是。

在良渚玉器上的纹饰中间,除了神兽合体纹饰之外,鸟纹是最引人注目的了。

当时的人们为什么在玉器上刻划这样的图案,必定有其文化心理方面的原因。

除了将其理解为是信仰范畴里的鸟崇拜或鸟图腾之外,能否在神话范畴里进行诠释,这是许多人都在关注着的话题。

董楚平先生对此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观点。

他不仅试图破译这些图案,还认为这些图案中的刻划符号已经形成了文字。

于是在经过一番艰苦细致的论证之后,他将这些图案释读为“鸟祖卵生日月山”。

为了说明这一结论,董先生列举了良渚文化玉器有关鸟与太阳的刻纹九例。

这中间有现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的良渚文化大玉璧四件,据称多购自上海,部分来自浙江;有现藏北京首都博物馆的玉琮;有台北故宫博物馆1989年入藏的玉琮;法国马黎吉美博物馆所藏的玉琮;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玉琮;以上八件皆为传世品;第九件则是余杭安溪近年出土的大玉璧。

由于这九件玉器刻纹十分相似,属于同一个类型,所以由此可以推断前八件传世品也是良渚文化遗物。

这九件玉器中,有五件都刻有一只高高在上的鸟,可以解读为“鸟”字。

九件玉器中有五件刻有“立柱”,其中四件都置于鸟之下。

一般以为这“立柱”是鸟的附属品,但台北故宫博物馆所藏的一件玉琮上却只有立柱没有鸟,可见立柱可以脱离鸟而独立存在,有可能是个独立的字。

这个立柱,便被解读为“祖”字,是男根的象征。

在立柱下面,往往有一串珠形的圆圈,而且不是一个,仿佛是一连串生下来的蛋,于是被解读为“卵”字,而且还可以理解为动词,表达成卵生、卵育的意思。

至此,董先生已经从这些刻纹图案的上半部解读出“鸟祖卵”三个字来。

或者我们还可以认为这是“鸟祖卵生”的意思。

接着,他又对图案的下半部进行分析,其中有一个图最下面有个月亮,中间是个太阳,太阳和月亮的上部是个层台,则可以认为是可以登天的神山。

这样便构成了“日月山”这样一个词组。

这个词组在大汶口文化陶器刻纹中曾多次出现,在良渚文化的一些玉器上也常会单独出现,因此可以推测,“日月山”这个词在良渚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中都较为流行。

如果我们联系到浙江史前文化中的鸟崇拜,那么以从鸟崇拜到鸟神话为在浙江的先民中间流传着这样的神话,称鸟是他们的祖先,认为是这个祖先创造出世间万物,既能生日月,也能生山川,这样的推理也就不觉得突兀了。

按照传播学的理论,身体姿势、语言、图画、文字……都不过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种种不同的方式而已。

人类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为了传播信息,就必须采用一定的传播方式。

在传播史上,这一系列方式的出现有先后之分,这一系列方式的功能也有落后与先进之别,但它们都只是一种方式,各有千秋而无法相互间完全替代。

不管这些刻纹图案是否已经可以被认定为文字,它都可以毫无疑义地被认定为是先民们用来传达思想感情、传播信息的一种特定的方式。

原始艺术既然是一种特定的传播方式,它们就一定可以被破译,可以被解读。

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承认董先生的解读是积极而又稳妥的。

其实,在从图画向文字转变的漫长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符号,有人认定它们为图画,有人认定他们为文字,在学术研究中应该认为是很正常的现象。

前面我们所讨论的这种出现在良渚玉器上的刻纹图案,或者可以大胆地认定它们是一种文字,或者至少可以认为它们是一种“前文字”,是处于从图画向文字过渡阶段的一种传播方式。

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说,在良渚玉器的刻纹图案里存在着关于鸟神话的若干个母题,甚至还可以进一步将这些母题链接成相对完整的神话故事文本———“鸟祖卵生日月山”。

三、典籍记载中的鸟崇拜及其神话传说 史前文化留给我们的材料毕竟太少,这就促使许多学者都试图从典籍文本和民俗遗存中去寻找佐证。

首先要说的是关于“羽民”的典籍记载。

“羽民”即“羽人”。

许多典籍中都提到了“羽民”。

《山海经・海外南经》云:“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

”据王文清先生考证,典籍上所说的“羽民国”和“裸国”当是古代的一些方国部落,其地理位置则在今天的浙北和苏南一带。

这一带的先民常把自己装饰成鸟的模样。

良渚出土玉器上的一些神像上往往载有羽冠,更可加强这一立论。

有的学者甚至进一步推测,认为中国古代的神仙思想,也与羽人信仰有着不解之缘,所谓“羽化成仙”,也就是人要想模仿鸟,到天上去自由飞翔。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崇拜鸟的先民可能不仅仅只生活在江浙一带。

“鸟文化图”的范围相当大,大致上说,史前时期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先民,都存在着对鸟的崇拜。

但是,在古代越地先民中间也存在着鸟崇拜,因此便又流传着许多鸟神话。

接着我们要说的是“鸟田”。

《越绝书》卷八云:“大越海滨之民,独以鸟田,大小有差,进退有行,莫将自使,其故何也?曰: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因病亡死。

葬会稽。

……尚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无以报民功,教民鸟田,一盛一衰。

当禹之时,舜死苍梧,象为民田也。

禹至此者,亦有因矣,亦覆釜也。

”王充《论衡》里也有两处提到鸟田。

《偶会篇》云:“传曰:‘舜葬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佃。

’失事之实,虚妄之言也。

”《书虚篇》云:“传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乌为之田。

盖以圣德所致,天使鸟兽报 之也。

’世莫不然。

考实之,殆虚言也。

”不难看出它们的立场是针锋相对的。

《越绝书》把“鸟田”当作神话传说,说这种鸟种田的奇迹是大禹创造的。

这里说,大禹生前立下丰功伟绩,死后,会稽百姓为其厚葬。

大禹为了报答“民功”,免除百姓劳作之“苦”,就“教民鸟田,一盛一衰”,而且是“进退有行,莫将自使”,简直神极了。

作者行文的语气是肯定的。

王充则不然,他写《论衡》的动机就是要对前人的一切虚妄之言重新加以衡量、评说和批判。

这样一来,许多神话传说自然也进入了他的讨伐之列。

他认为把象耕和鸟田说成是圣人舜、禹的功德,这不符合事实。

在《偶会篇》中,他认为象耕和鸟田都是动物的天性使然,并且举例说明,颇有说服力。

后人治学,大多沿着王充的思路进一步发展,他们找出许多例证,说明人类历史上是有过利用动物觅食践踏的天性来疏松土壤的做法。

但是董楚平先生却力排众议,坚持认为“鸟田”是神话。

“鸟田”的说法在先秦时代是曾经流传过的。

董先生于是认为,“不相信神话所言为真实,是王充的科学精神表现;不允许神话存在,则又是不科学的———违背人类的历史实际。

”此说甚是。

用今天的科学知识去评判远古神话,神话必然会暴露出它幼稚可笑的一面,犹如童话一样。

但是成年人不会笑话儿童,更不会去批判儿童,因为童话还有着率真可爱的另一面。

对于人类童年时代所创作出来的神话,今天我们也应该抱有这样的态度。

既然在古代越地盛行鸟崇拜,他们把鸟当作自己的祖先;他们要把自己的身体也打扮成鸟的形状;他们甚至模仿鸟巢,居住着干栏式建筑;他们还说“鸟语”,写“鸟字”,他们当然也完全有可能竭力宣扬鸟的神奇本领,说鸟可以帮助人们种田,而且“进退有行,莫将自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