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旅游资源的概况
我的家乡平顶山

我的家乡平顶山
旅游景点
历史与文化
美食特产
地理位置
总结
我的家乡平顶山
平顶山,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 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 化,是众多游客和旅行者向往的 地方
1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部,北临黄河,南 接驻马店市,东临漯河市,西临洛阳市
•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它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是中 •第四级 原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第五级
5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历史与文化
历史与文化
1 平顶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里曾是古 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也是南北交通 的重要枢纽。在历史上,平顶山曾是唐朝时 期的重要粮食和丝绸生产基地,也是宋代以 后煤炭的重要产地之一
2 平顶山的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这里有众多 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北魏时期的千佛 洞、唐代的三贤庙、宋代的白雀寺等。这些 景点不仅展示了平顶山的历史和文化,也是 游客们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7
3
旅游景点
旅游景点
4
美食特产
美食特产
5
总结
总结
A
平顶山是一 座美丽的城 市,有着悠 久的历史和 丰富的文化
感谢您的耐心指导,您辛苦了!
底蕴
B
这里地理位 置优越,交 通十分便利, 是中原地区 的重要城市
之一
C
同时,平顶山 的旅游景点众 多,美食和特 产也十分丰富, 是一座值得一
游的城市
-
THANKS!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要感谢所有老师和一起成长的同学,是你们在我的 大学生涯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本论文能够顺利完成,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张老师,
平顶山市旅游攻略

平顶山市旅游攻略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平顶山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下面将为您介绍平顶山市的旅游攻略。
丰富的历史文化
平顶山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您可以前往古老的宝成寺,感受
千年佛教文化的庄严气息;游览汝州古城,领略古代城市的繁荣与沧桑;还可以参观
郏县的郏国遗址,探寻古代国家的历史遗迹。
自然风光如画
平顶山市山水相依,风景如画。
在登顶明山,您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壮丽景色;
漫步于宝华山风景区,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游览平顶山国家地质公园,探寻地
质奇观,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美食文化体验
品尝平顶山独有的美食文化也是旅行的一大乐趣。
您可以尝尝当地的汝糕、汝饼、汝州鸡,感受地道的河南美食;逛逛平顶山市的夜市,品尝各种小吃美食,体验地方
特色的夜生活。
旅游小贴士
1. 最佳旅行时间:春秋季节气候宜人,是最佳旅游时节。
2. 交通出行:平顶山市交通便利,可选择公共交通或租车自驾。
3. 住宿推荐:市区酒店设施齐全,也可选择民宿体验当地生活。
4. 安全须知:旅行途中注意保管好贵重物品,遵守当地规章制度。
以上是平顶山市旅游攻略的相关内容,希望您在游览平顶山时有一个愉快且充实
的旅行体验!。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分析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分析作者:院宗雷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第19期摘要:本文叙述了平顶山旅游业发展概况,先阐述了平顶山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近几年来旅游业高速发展的现状,然后眺望发展远景,同时分析了平顶山的旅游资源类型和开发价值。
关键词:平顶山;旅游业;现状;前景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025-011平顶山市旅游概述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南部,1957年建市,平顶山因煤建市、因煤兴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平顶山拥有非垄断性旅游资源单体4205个,位居全省第二,拥有“佛、汤、古、绿”优势旅游资源。
佛泉寺拥有世界第一大佛、第一大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风穴寺始建于北魏,香山寺始建于东汉,是千手千眼观音得道正果的圣刹,也是汉传观音文化的源头。
鲁山和汝州的温泉群以水质好、水温高、水量大、富含多种矿物质而远近闻名。
平顶山文物古迹众多,遗存形态较好。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
以尧山、二郎山、昭平湖、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绿色生态资源在中原大地。
尧山(曾叫石人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原独秀”。
2平顶山旅游业的发展现状2.1 旅游促销手段创新,客源市场不断拓展平顶山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旅游促销手段。
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网络,加强整体形象宣传,提高促销质量。
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会展活动,来聚焦客源市场的目光,集中宣传展示平顶山丰富的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提升平顶山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吸引招徕海内外游客。
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建立跨市、跨省、跨国的区域合作网络,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境内外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2.2 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1993年以前,平顶山仅有1家二星级饭店。
2005年平顶山市有旅行社31家,旅游星级饭店15家(其中4星级宾馆一家),旅游车队2个,旅游涉外单位23家,旅游商品定点企业13家,持证导游120余人。
最新关于河南平顶山市的介绍

1. 基础教育概述
1. 平顶山市的基础教育体系完善,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 等各个阶段。
1
2. 平顶山市在教育投入上持续增加,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
2
3. 平顶山市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3
和教学能力。
2. 高等教育现状
1. 平顶山市的高 等教育机构主要包 括几所本科院校和
最新关于河南平顶山市的介绍
Contents 目 录
一、平顶山市概况 二、平顶山市旅游资源 三、平顶山市教育发展 四、平顶山市社会民生
1. 地理位置与环境
02
01
1.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 中部,地处豫、鄂、晋三 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 。
2. 平顶山市环境优美,拥 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 生态环境。
3. 平顶山市政府积极投入资金,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市民 的生活质量,打造宜居城市。
03
3. 平顶山市还积极发 展社会福利事业,如老 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 、儿童福利等,进一步 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保障 体系。
3. 公共服务设施
1. 平顶山市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包括医疗、教育、交通等各个 领域,为市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2. 平顶山市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如 图书馆、体育场馆、公园等,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3. 经济发展状况
1. 平顶山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迅速。
01
2. 平顶山市是河南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工业城市,煤炭、钢铁、化工等 传统产业优势明显。
02
3. 平顶山市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稳步增长。
03
平顶山好玩的地方推荐

5.平顶山冰雪世界:冰雪世界是平顶山最近新开放的景点,提供多种冰雪运动和娱乐项目山洛阳大道:洛阳大道是平顶山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有着丰富的商业、餐饮、娱乐等设施。
8.平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鸟类,是观察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的绝佳地点。
9.平顶山大河滩:大河滩是平顶山河流的河滩区域,提供了野餐、划船、游泳等休闲活动。
10.平顶山市博物馆:博物馆是平顶山文化遗产展示,文物馆藏丰富,展览内容丰富多样,值得一去。
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如果你来到平顶山,可以去参观一下这些地方:
1.平顶山城山:城山是平顶山的地标,山上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和景观。
2.平顶山博物馆:博物馆馆藏有着丰富的古代文物和文化遗产。
3.平顶山老城区:老城区是平顶山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工艺品。
平顶山市地理环境

平顶山市地理环境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其地理环境独特多样,
既有山地,又有平原,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型城市。
下面将从地貌特征、气候条件、水
系构成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介绍平顶山市的地理环境。
地貌特征
平顶山市地势起伏,主要分布着伏牛山、中原平原和黄土高原。
伏牛山脉横贯市境,山峦起伏,峡谷纵横,是平顶山市的重要地理标志。
中原平原地势较为平坦,适
宜农业发展。
黄土高原地貌复杂多样,既有丘陵,又有峡谷,地形起伏较大。
气候条件
平顶山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
降水充沛,以夏季为主,春秋季节较为干燥。
气候适宜,是农业和旅游的理想场所。
水系构成
平顶山市水系发达,有黄河、淇河、汝河等重要河流穿城而过。
这些河流为当地
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自然资源利用
平顶山市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同时,农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城市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努
力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平顶山市地理环境多样丰富,既有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也有人文历史的底蕴。
这里的地理环境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和挑战,也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
彩的体验。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分析

◎院 宗 雷
( 平顶 山工业职业技术 学院 , 河南 平顶山 4 7 0 ) 6 0 1 摘要 : 本文叙述 了平顶 山旅游业发展 概况, 阐述 了平顶山作 为一个资源型城市, 先 近几年来旅 游业 高速发展的现状 , 然后眺 望发展 远景, 同时分析 了平顶 山的旅游资源类型和开发价值 。 关 键 词 : 顶 山 ; 游 业 ; 状 ; 景 平 旅 现 前
中 图 分 类 号 :8 1 A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3 0 9 ( 0 A 0 2 — 1 1 7 — 9 2 2 1 ) 7 一 0 5 0 00
1 平 顶 山市 旅 游 概 述
平 顶 山 位 于 河 南 省 中 南 部 ,9 7年 建 市 ,平 顶 山因 煤 建 15 市、 因煤 兴 市 , 是典 型 的 资源 型城 市 。平 顶 山拥 有 非垄 断 性 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平 顶 山 有 着 丰富 的旅 游 资 源 和 厚 重 的历 史 文 化 底 蕴 , 为
旅 游 业 的发 展 提 供 了 良好 的基 础 。经 过 近 2 O年 的发 展 , 已经 初 具 规 模 , 要 的 自然 风 景 旅 游 景 点 有 : 山 ( 人 山 ) 画 眉 主 尧 石 、 谷 、 羊 山 景 区 、 漫 滩 国 家森 林 公 园 、 六 石 昭平 湖水 库 风 景 区 、 白 龟 山水 库 风 景 区 、 泉 旅 游 、 I怪 坡 等 ; 温 汝J 1 、 I 主要 的人 文 景 观 有 :
应国墓地 、 城店遗址 、 山寺 、 州学宫 、 蒲 香 汝 法行 寺塔 、 邑 故 叶 望 段 元 张公 巷 瓷 窑 遗 址 、 观 音 得道 正 果 的圣 刹 , 是 汉 传 观 音 文化 的源 头 。 山和 汝 州 城 、 城 岗 冶 铁 遗 址 、 店 遗 址 、 次 山 碑 、 也 鲁 风 清凉 寺 汝 官 窑 遗 址 、 苏 坟 、 县 明 代 县 衙 、 三 叶 的 温 泉 群 以 水 质 好 、 温 高 、 量 大 、 含 多 种 矿 物 质 而 远 近 红 石 寨 、 穴 寺 、 水 水 富 叶 氏发 源 地 、 氏 发 源 地 、 阳 古 城 、 青 园 、 山大 佛 等 , 刘 昆 知 鲁 其 闻 名 。 顶 山文 物 古 迹 众 多 , 存 形 态较 好 。 有全 国重 点 文 平 遗 现 “ 不 物保 护 单 位 2 处 , 4 省级 文物 保 护 单 位 2 9处 。 尧 山 、 郎 山 、 中 叶 县 县 衙 是 全 国仅 存 的 一 座 明 代 县 衙 ,纵 有 家 财 万 贯 , 以 二 的汝 瓷 也 是 无可 替 代 的稀 缺 旅 游资 源 。 为 资源 作 昭平 湖 、石 漫 滩 国 家森 林 公 园 为 代 表 的 绿 色 生 态 资 源 在 中 原 如 汝 瓷 一 片 ” 平 例 大地 。 尧 山 ( 叫 石 人 山 ) 景 区 是 国家 A A 级 旅 游 景 区 , 型 城 市 , 顶 山还 可 以 开 展 工 业专 项 参 观 旅 游 , 如 中 国平 煤 曾 风 A A 神 马 化 工 集 团 、 钢 公 司 、 丰 酒 厂 、 高 集 团等 。 舞 宝 平 被誉为 “ 中原 独 秀” 。 32 良好 的发 展 机 遇 促 进 平 顶 山旅 游 业 兴 起 . 2 平顶 山旅游 业的发 展现 状 2O 0 9年 , 南 省订 立 了 “ 游 立 省 ” 河 旅 的发 展 战 略 , 求 到 力 21旅 游 促 销手 段 创 新 , 源 市 场 不 断 拓 展 . 客 21 0 5年 , 河南将成 为全 国一流、 世界知名的旅游 目的地 , 旅游 平 顶 山 不 断加 大 旅 游 宣 传 力度 , 断 创 新 旅 游 促 销 手 段 。 不 业 将成 为河 南经 济的 重 要 支 柱产 业 。平 顶 山市 政 府 在 这 个 宏 充分 利 用 多 种 媒介 和 网络 ,加 强整 体 形 象 宣传 ,提 高促 销 质 加 从 99 量 。通 过 举办 丰富 多彩 的 节 庆 、 展 活 动 , 聚 焦 客 源 市 场 的 观 经 济 政 策 之 下 , 快 了平 顶 山 旅 游 业发 展 的 步 伐 , 18 会 来 9 9年 的 市 政 府 出 台 《 快 发 展 旅 游 业 的 决 加 目光 , 中 宣 传 展 示 平 顶 山 丰 富 的 旅 游 产 品 、 游 文 化 、 升 年 的 起 步 , 到 19 集 旅 提 , 00 2 o 政 均 “ 平 顶 山旅 游产 品的 知 名 度 , 引招 徕 海 内 外游 客 。 吸 开展 旅 游 区 定 》然 后 2 0 ~ o2连 续 三 年 《 府 工 作 报 告》 提 出 :要 把 旅 游业 培 育 成 全 市 新 的 支柱 产 业 ” ,在 20 0 3年 《 府 工 作 报 政 域 合 作 , 立 跨 市 、 省 、 国 的 区 域 合 作 网 络 , 行 资 源 共 建 跨 跨 实 告》 又进 一 步 提 出 “ 以旅 游 业 为 突 破 口 , 动 第 三 产 业 全 面 发 带 享 、 惠 互 利 、 同发 展 , 内外 客源 市场 不 断 拓 展 。 互 共 境 展 ”2 o ,O 4年 平 顶 山市 六 次 党 代会 提 出“ 大 做 强 旅 游 业 ” 做 。通 22旅 游接 待 能 力 逐 步 增 强 . 过 一 系 列 措 施 和政 策 ,平 顶 山确 立 了 旅 游 业 的 产 业地 位 和发 19 年 以前 , 顶 山仅 有 1 二 星 级 饭 店 。2 o 93 平 家 0 5年 平 顶 与 良好 的经 济 发 展 态 势 为旅 游 业 的 发 展 奠定 山市 有旅 行 社 3 家 , 游 星级 饭 店 1 1 旅 5家 ( 中 4星 级 宾 馆 一 展 目标 。 此 同时 , 其 家 ) 旅 游 车 队 2个 , 游 涉 外 单 位 2 , 旅 3家 , 游 商 品 定 点 企 业 了 坚 实 的 基 础 。 旅
平顶山市自然资源

平顶山市自然资源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座充满自然魅力的城市。
平顶山市的自然资源丰
富多样,包括山川、水域、森林等多种生态系统。
下面将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主
要自然景观和保护措施等方面介绍平顶山市的自然资源情况。
地理位置:平顶山市位于豫西中部,地处中原腹地,西临伏牛山,北依黄河,地
势起伏变化,山地、丘陵、平原地貌交错分布。
气候条件:平顶山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花开,夏日凉爽,秋高
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适宜各类植被生长,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主要自然景观:平顶山市拥有众多自然景观,如中原大峡谷、汝河、潭柘寺等。
这些景观展现了平顶山独特的自然风貌,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保护措施:为了有效保护平顶山市的自然资源,当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推动绿色发展、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等,致力于实现可持续
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的平衡。
平顶山市的自然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人们
休闲旅游的乐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原城市群9个骨干城市之一。
有10个县(市、区),面积7882平方公里,人口500万,地处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境内铁路总长400公里。
距新郑国际机场100公里。
兰南、宁洛、二广、郑尧4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和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紧密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平顶山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辈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在此均有考古发现。
史籍最早见于公元前1324年,《诗经》、《论语》、《山海经》等著作对此地均有记载。
西周时期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应国以鹰为图腾,因此平顶山市又称鹰城。
公元前526年,孔子与叶公曾在这里讨论治国理政之策,留下了“近者悦,远者来”的治国名言。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
始建于东汉的香山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千手千眼观音得道证果之地,为汉传观音文化源头。
始建于北魏的风穴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中州四大名刹”。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和应国墓地遗址被国家列为重大考古发现,三苏园是宋代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陵园,叶县县署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明代县衙。
一年一度的马街书会,绵延700余年不衰,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平顶山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
千百年来,这方热土哺育了众多杰出人物。
这里既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墨子、汉代名相张良、唐朝诗人元结和刘希夷、南宋抗金名将牛皋、清代文学家李绿园、现代著名诗人和教育家徐玉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的故里,又是世界刘姓和叶姓的祖籍地。
孔子、李白、韩愈、颜真卿、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等历代文人名士,或游历于斯,或为官于斯,或安葬于斯,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
平顶山自然条件优越,山川秀美,景色宜人这里地处南北气候过渡交汇带。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北交融的气候条件,造化出秀美雄奇的山水景观,是我省山水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旅游资源单体达4200多个,居全省第2位。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AAAA级旅游区尧山是伏牛山的龙头景区,集北国山岳的雄伟险峻与南国山水的钟灵毓秀于一体,“奇、峻、险、峭”,“秀、雅、清、幽”,一山皆是景,四季美如画,被专家赞为“大美之山”,穆青称之为“中原独秀”。
佛泉寺景区有高208米的天下第一大佛——中原鲁山大佛,有重116吨的世界第一大钟——世纪吉祥钟。
国家AAA 级旅游区二郎山临水而立,满山碧绿,有“水岸青山,天然氧吧”之称。
画眉谷、六羊山、十八垛、灯台架,山青水秀,泉涌飞瀑,号称人间乐园。
怪坡景区“下如逆水行舟,上若顺风扬帆”,被誉为“天下奇观”。
全市有水库175座,年均蓄水量达30多亿立方米。
沙河、澧河、汝河、干江河等重要河流和白龟湖、昭平湖、石漫滩、燕山水库,不仅惠济三省十市,而且还造就出众多的水文景观,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平顶山温泉资源丰富,历史久远,特色鲜明这里是中原乃至全国温泉资源最丰富、开发利用最早的地区。
鲁山、汝州两大温泉群以水质好、涌量大、水温高、富含多种矿物质而闻名遐迩。
鲁山古称鲁阳,其上汤、中汤、下汤和碱场汤温泉相隔十公里左右,沿沙河自西向东一线排列,绵延百里,全国罕见。
鲁山温泉无色无味,含有苏打、硫磺等物质,可杀菌、消毒,对人体保健,特别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牛皮癣等多种[位置•面积]平顶山市地处河南省中南部,位于北纬33008'~34020',东经112014'~113045'之间。
北与洛阳伊川、郑州登封、许昌禹州接壤;南与驻马店泌阳、南阳方城、南召缘连;西与洛阳汝阳、嵩县毗邻;东与许昌襄城县、漯河舞阳、驻马店西平、遂平交界。
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53平方公里,为豫中南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是中原城市群九市之一,在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行政区划]平顶山市辖二市(汝州市、舞钢市)四县(叶县、郏县、宝丰县、鲁山县)四区(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
截止2005年,全市共有92个乡(镇),2594个行政村,39个街道办事处,188个居民委员会。
[历史沿革]平顶山为古地新城。
平顶山市是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始建的工业城市,历史上无独立行政区域,现辖地域是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调整而逐步形成的。
平顶山境域古为豫州地,殷商时期,居住着应、桀部落。
西周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春秋战国时期,分属韩、魏、晋、郑、楚。
秦统一后,分属颖川郡、三川郡和南阳郡;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北部仍属颖川郡。
晋析颖川置襄城郡,平顶山属河南郡、襄城郡、南阳郡。
南北朝时,先后分属鲁阳郡、襄城郡、南安郡、汝北郡、汝南郡、顺阳郡、汉广郡。
隋朝时,分属襄城郡和颖川郡。
唐代先后分属汝州、许州、襄城郡。
宋元起至明清,平顶山境域分属汝州、许州和裕州。
民国初年属河洛道、汝阳道,后分属豫南道、豫东道、豫西道。
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3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平顶山市,为省辖市。
[人口•民族]平顶山市总人口为498.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93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26人。
少数民族有回、满、蒙古、傣、苗、哈尼、土家、维吾尔、朝鲜、高山、东乡、拉祜、布依、僳僳等39个,共计68350人(2005年末统计)。
[地形•地貌]平顶山市处于豫西山地和淮河平原的过渡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呈梯形缓慢倾斜。
地貌类型多,山脉、丘陵、平原、河谷、盆地齐全。
西部以山地为主,多数山峰海拔为500-1000米,部分山峰海拔在1000-1600米,最高山峰是鲁山县西部边界的尧山,海拔2153.1米。
东部以平原为主。
在低山和平原之间,分布着高低起伏的丘陵。
从南北看,大体有三列呈北西-南东展布的山地夹两组河谷平原。
北部是箕山,中部是外方山东段及平顶山市区以北低山,南部是伏牛山东段及其余脉。
北部夹北汝河冲洪积平原,南部夹沙河、澧河等冲洪积平原。
[气候]平顶山市地处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
年总日照时数为1824.2~2181.9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4.8℃~15.2℃之间,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1.5℃;最热月份6月,平均气温28.9℃。
年均降水量为782毫米。
全年无霜期214~231天。
[河流]平顶山市境内河流众多,均属淮河水系。
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5条,主要河流有:沙河、北汝河、澧河、干江河等。
沙河,发源于鲁山县尧山,流经鲁山县、湛河区、叶县进入舞阳县境,境内流长175.8公里,流域面积3910.4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2亿立方米。
北汝河,发源于嵩县东部跑马岭,经汝阳县入境,流经汝州市、郏县、宝丰县、叶县,汇入沙河。
澧河,发源于方城县,由叶县常村乡入境,于漯河市区汇入沙河,境内流长60公里,境内流域面积253.3平方公里。
澧河两岸植被较好,河水含沙量小。
全市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故河川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径流也极不均匀,一般与大气降水趋势一致。
平顶山市建有各类水库170座,其中大型水库5座,为白龟山、昭平台、石漫滩、田岗、孤石滩水库。
[矿产资源]平顶山市地质构造复杂,成煤条件优越,已知矿产57种。
其中优势矿产有煤、盐、铁、铅、耐火粘土、石灰石、溶剂灰石和硅石8种。
此外,有石膏、石墨、磷矿石、黄金等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资源。
煤炭蕴藏极其丰富,含煤面积约650平方公里,储量103亿吨。
铁矿石储量9.7亿吨;岩盐储量3300亿吨,居全省第一位,是我国东部第二大井盐田。
铝土矿储量5738万吨,占全省的16%。
丰富的矿产资源,构成了能源、钢铁、有色金属、冶金辅助材料、非金属矿产等多种资源组合,为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工业的发展,以及煤炭的加工转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动植物资源]平顶山市位于华中动、植物区系与华北动、植物区系的过渡带上,地理、气候条件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生长繁衍,种类较多。
据初步统计,境内野生动物资源有陆栖脊椎动物226种,占河南省的46.6%。
属全国和省重点的动物31种,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动物有:金钱豹、水獭、青羊、金雕、麋、红隼、鸳鸯、长耳鹅鸱、短耳鸱、白头鹞、红脚隼、苍鹰、大鲵、红腹锦鸡、灵猫等。
植物总计248科1014属2376种。
常见的有松、杉、泡桐、杨、柳、椿、榆、槐、楝、楸、核桃、桃、梨、柿子、苹果、辛夷、猕猴桃等。
[交通•通信]平顶山市交通便利,地处中原地区腹心,南通云贵、北达幽燕的大道纵贯全境;地处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横贯市区的洛宝铁路衔连这两条大动脉。
全市现有公路总里程3953公里,公路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境内铁路总长达400公里。
周边有三个航空港,其中新郑国际机场距市区仅100公里,可通达日本、香港和国内几十个大中城市。
许平南、南洛、郑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在市区呈十字交叉,将平顶山同全国高速公路网络连在一起。
太澳高速公路(平顶山段)即将建成,届时,往来平顶山将更加便捷。
平顶山市通信事业发展迅速。
2007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5.2亿元,年末全市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42.1万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233.7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16.2万户。
[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821.5亿元,总量由全省第7位上升到第6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1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5.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7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33元。
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93.9万吨,油料总产量13.9万吨,棉花总产量3281吨,蔬菜瓜果总产量291.6万吨。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34.7万吨;禽蛋产量13.8万吨;奶类总产量3.2万吨;水产品产量28913吨。
平顶山是一个以煤炭、电力、冶金、纺织、化工、建材、食品为主的新兴能源型工业城市。
全市现有各类工业企业37046家,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411个,大型企业6个,中型企业56个,小型企业349个,2007年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1506.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87.5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38.8亿元。
培育出煤炭生产综合加工、坑口火力发电、特厚特宽钢板科研生产和冶金、输变电成套设备和环保设备、井盐生产加工、水泥建材、原酒生产出口和食品加工8大工业基地;拥有中国企业500强之一的平煤集团和舞阳钢铁公司,以及华中电网骨干电厂姚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全国三大高压电器制造企业之一的天鹰集团和天瑞、汇源等一大批享誉全国的大型骨干企业。
近年来,平顶山市抓住外商投资由沿海向内地扩展的有利机遇,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为外商服务的措施,与日本、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国内各地建立了广泛的经济合作关系,利用世行、亚行和外国政府贷款,先后建成了一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贸易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外向型经济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