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全产业链化

合集下载

绿色化工产业链

绿色化工产业链

绿色化工产业链绿色化工产业链是指以环保、节能、低碳为核心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石油化工、化学品生产等传统产业与环保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环保、高效、低耗的绿色化工产业链。

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绿色化工产业链的组成1. 原材料生产环节:包括石油开采、天然气开采和生物质资源利用等,其中生物质资源利用是近年来发展得比较快的一个领域。

2. 化学品生产环节:包括基础有机化学品制造和精细有机化学品制造两个方面,其中基础有机化学品制造是整个绿色化工产业链的基础。

3. 绿色技术应用环节:包括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技术和废弃物处理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减少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和排放量。

4. 产品销售与应用环节:主要涉及到各种产品的销售和应用,如塑料制品、化肥、涂料、合成纤维等。

二、绿色化工产业链的优势1. 环保:绿色化工产业链通过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废弃物处理技术,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环境风险。

2. 节能:绿色化工产业链可以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 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工产业链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具有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4. 经济效益:绿色化工产业链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化工产业链的发展趋势1. 生物质资源利用: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生物质资源利用技术的不断成熟,生物质资源将成为未来绿色化工产业链中重要的原材料来源。

2. 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是绿色化工产业链的核心技术,未来将继续加强研发和应用,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能耗。

3.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未来绿色化工产业链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 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绿色化工产业链也将在低碳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化工产业链梳理

化工产业链梳理

化工产业链梳理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产业链涵盖了从原材料提取、中间品生产到最终产品应用的全过程。

本文将对化工产业链进行全面的梳理,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而关键的产业。

一、化工产业链概述化工产业链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矿产等自然资源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加工技术,生产出各种化学品和化工产品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

1. 上游环节:主要涉及到原材料的开采和初步加工。

这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开采,以及矿产资源的提取。

这些原材料是化工产业链的基础,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中下游环节的成本和盈利能力。

2. 中游环节:是化工产业链的核心部分,涉及到各种化学反应和加工技术的运用。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将上游提供的原材料转化为各种中间化学品,如乙烯、丙烯、苯、甲苯等。

这些中间化学品是生产下游产品的重要原料。

3. 下游环节:主要是将中游生产的中间化学品进一步加工成各种最终产品,如塑料、橡胶、涂料、农药、化肥等。

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建筑、汽车、电子、医药等各个领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化工产业链上游分析1.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和天然气是化工产业链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

其开采过程涉及到地质勘探、钻井、采油等多个环节。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日益枯竭,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难度和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2. 煤炭开采和洗选:煤炭是另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煤化工产品。

煤炭的开采和洗选过程涉及到露天开采、井下开采、选煤等多个环节。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新能源的发展,煤炭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3. 矿产资源提取:除了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外,化工产业链还需要从各种矿产资源中提取所需的原料。

这包括金属矿产(如铁、铜、铝等)和非金属矿产(如磷、硫、钾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提取过程通常涉及到采矿、选矿等多个环节。

三、化工产业链中游分析1. 石化行业:石化行业是化工产业链中游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将石油和天然气等原料转化为各种中间化学品。

化工行业产业链

化工行业产业链

化工行业产业链
化工行业产业链主要是指石油及天然气、二氧化碳、氨基酸、碳酸盐等自然产品(原料)经过多道工艺处理技术而分别生产出来的不同化工产品,这些产品可以反过来又经由发酵、催化、分离等其他工艺制备出更多的化工产品,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一、石油系列全产业链
1、原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开采现场可以发现原油、天然气以及石油沥青等,其中原油和天然气都是作为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

2、原料产品分级:经过卸载、离心分离、加热分离等如油气分离过程后,石油及天然气就可以分割成不同的化工原料,例如芳烃、烯烃等。

3、原料精提加工:石油精制技术可以用有机合成、催化气相汽提、溶剂萃取等方式将原料分离、提炼成细分产品,比如烯烃改性剂、醇改性剂、醚改性剂等。

4、催化剂制备:结合各种催化剂,从而制备出多种催化剂,以应用于不同的反应,比如烯烃改性、醇改性催化剂等。

5、化学品生产:经过组分分析和解析、改性和加工技术,可以不断完善系列产品,从而制备多种化学原料和化工品,比如碱剂、溶剂剂、硝酸盐、肥料等。

二、石油化工系列全产业链
1、原料开采:以石油及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石油及天然气的开采现场可以发现原油、天然气以及沥青等,它们是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

2、原料分离:通过离心分离、加热分离以及分子分离等技术将原料分离成不同的系列产品。

3、精细加工:根据需要通过催化、脱水、萃取、加氢等技术分离,以提炼出相应的产品,这里的产品包括各类粗精制产品,以及产品用途的终端产品。

4、改性:采用热力学反应、聚合反应、加热反应等手段,进行改性以提升产品特性以及应用价值。

5、开发:以上述所得产品为基础,开发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以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求。

行业分析 - 2023年中国精细化工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场分析

行业分析 - 2023年中国精细化工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场分析

行业分析| 2023年中国精细化工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场分析精细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化学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非常重视精细化工行业的进展,将其作为化学工业进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及市场需求的引导下,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呈现出快速进展的趋势。

一、产业链精细化工即精细化学工业,是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

精细化工产业链上游包括有机化工原料和无机化工原料;中游精细化学品可分为农药、染料、涂料、颜料、试剂和高纯物质、信息用化学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11个类别;下游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纺织、新能源、电子制造等行业。

二、上游分析1.乙烯乙烯是由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结构最为简洁的烯烃。

乙烯是全球产量最大的石油化工产品,也是最重要的化学产品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乙烯为原料可生产品种众多的衍生产品,为经济社会的进展供应必要的物资来源。

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12月底全国乙烯产量达到2897.50万吨,同比增长2.54%。

2.硫酸硫酸是一种无机化合物,能和绝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肥料、药物、炸药、颜料、洗涤剂、蓄电池等,也广泛应用于净化石油、金属冶炼以及染料等工业中。

近年来,全国硫酸产量较为稳定。

截止2022年12月底,全国硫酸产量9504.60万吨,同比增长1.3%。

3.纯碱纯碱学名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

纯碱工业产品主要包含轻质纯碱和重质纯碱两种,轻质纯碱主要用于冶金、造纸和印染等工业,重质纯碱主要应用于平板玻璃、玻璃制品、洗涤剂和陶瓷釉等的生产。

从近几年来看,全国纯碱产量波动不大,处于较稳定的上下浮动的状态。

截止2022年12月底,全国纯碱产量达2920.2万吨,同比增长0.24%。

三、中游分析1.全球精细化工市场规模精细化工产品具有附加值高、污染少、能耗低等特点,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大化工企业的重点进展对象,全球各个国家都把进展精细化工产品作为传统化工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重点进展战略。

中国化工产业链概况和各环节特点

中国化工产业链概况和各环节特点

本文由stephenliu1987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国化工产业链概况及各环节特点化工行业产业链图如下:***从化工行业的产业链简图可以看出,化工行业主要包括:从化工行业的产业链简图可以看出,化工行业主要包括:从化工行业的产业链简图可以看出 1. 2. 3. 4. 上游行业,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原料行业;中游基础化工环节,主要包括: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炭化工等;中游精细化工环节,包括传统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下游行业部分,主要包括:汽车行业、纺织行业(合成材料制造),农业(化肥、农药)、建筑房地产业(涂料、合成材料、其他化学品)。

一.上游产业链概况上游产业链概况(一)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行业规模。

截止 2009 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 291 家,从业人员 100 余万人;行业资产规模达到 14548.85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25.78%;行业的负债规模达到 6865.46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28.74%。

2.供求方面。

供给方面:2009 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内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 6645.36 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31.13%;中国石油净进口量 21888.5 万吨,石油表观消费量 40837.5 万吨;原油净进口量 19862.0 万吨,原油表观消费量 38810.9 万吨;中国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双破51%;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 52.5%,原油净进口对外依存度为51.2%,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 53.6%。

需求方面:2009 年从各油品需求增长变化来看,呈现各不相同、差异较大的特点。

全年成品油(汽煤柴油,下同)表观消费量 2.21 亿吨,同比增长 2.5%。

其中,汽油、柴油、煤油表观消费量分别为 6,704.9 万吨、13859.8 万吨和1497.0 万吨,分别增长 5.5%、-0.2%、17.0%。

增强石化化工原料资源保障,维护石化化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行动计划

增强石化化工原料资源保障,维护石化化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行动计划

增强石化化工原料资源保障,维护石化化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行动计划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本质安全和清洁生产水平,加速石化化工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我国由石化化工大国向强国迈进。

一、夯实安全发展基础推广先进技术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推进实施责任关怀,支持企业、园区提高精细化运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体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完善灭火救援力量,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持续在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建设,推动《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实施。

鼓励企业采用微反应、气体泄漏在线微量快速检测等先进适用技术,消除危险源或降低危险源等级,推进高危工艺安全化改造和替代。

增强原料资源保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拓展石化原料供给渠道,构建国内基础稳固、国际多元稳定的供给体系,适度增加轻质低碳富氢原料进口。

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进国际钾盐等资源开发合作。

加强国内钾资源勘探,积极推进中低品位磷矿高效采选技术、非水溶性钾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开发。

多措并举推进磷石膏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稳妥推进磷化工“以渣定产”。

加强化肥生产要素保障,提高生产集中度和骨干企业产能利用率,确保化肥稳定供应。

保护性开采萤石资源,鼓励开发利用伴生氟资源。

二、优化调整产业布局统筹项目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国家重大战略安排,统筹重大项目布局,推进新建石化化工项目向原料及清洁能源匹配度好、环境容量富裕、节能环保低碳的化工园区集中。

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转型升级,稳妥推进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构建原料高效利用、资源要素集成、减污降碳协同、技术先进成熟、产品系列高端的产业示范基地。

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分析

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分析

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分析石油化工行业是指以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原料,通过化学过程加工制成多种次生化学产品的一种工业。

其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油开采、炼油、石化基础化工、合成材料、精细化学品等环节。

首先,原油的开采是整个石油产业链的起点。

原油是石油化工产业最基本的原材料,它的原始状态一般为混合了多种杂质的有机物,需要经过开采、输送、贮存等多个环节才能成为炼油厂的原料。

其次,炼油环节是将原油经过物理方法和化学反应,将其分解成多种不同的次生石油产品。

在炼油的过程中,原油会经历蒸馏、裂解、重整等步骤,最终分解成多种产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沥青等。

这些石油产品的制造过程是从原始能源到初级化工产品转化的过程。

接着,炼油后的原料经过石化基础化工环节进一步加工,生产出更多的次生化学品。

石化基础化工是多种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人造纤维等的传统过程。

炼油厂生产出的烯烃、烷烃、苯等化合物作为原料,经过裂解、加氢、氧化等多种化学反应,可以制造出乙烯、丙烯、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一系列石化基础化学品。

再者,合成材料环节是指使用多种石化基础化工生产的产品,通过加工和改性,制造出一系列功能优良的高科技合成材料。

例如,以聚氨酯发泡剂、聚丙烯、聚酯等为原材料制造出的聚合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塑料、粘合剂和聚合纤维等。

最后,精细化学品环节是指生产出高附加值化学品的过程。

这些化学产品有非常高的纯度和专业性,可以用于制造涂料、橡胶、塑料、香料、医药、农药等各种工业产品。

总体来说,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较长,分成了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产品和特点。

随着科技和生产技艺的不断进步,产业链也在不断地扩展和创新,特别是在一些高科技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方面,未来还有很多机会和潜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加剧,石油化工行业在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将从技术、能源、环保和市场四个方面探讨未来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石化产业链条详解

石化产业链条详解

石化产业链条详解(2009-12-17 17:18:07)转载标签:杂谈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

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

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

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

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

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

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石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

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从炼油出发的产业链见图1。

图一石油馏分(主要是轻质油)通过烃类裂解、裂解气分离可制取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

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烯烃、芳烃经加工可生产包括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高分子产品及一系列制品,如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学品,因此石油化工的范畴已扩大到高分子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大部分领域。

其中石脑油进一步裂解产生的产品见图2、图3。

图2图3从烯烃出发,可生产各种醇、酮、醛、酸类及环氧化合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企业全产业链化
与化工行业参与者交流过程中感到,商家普遍体会是化工产品越来越难做了。

深入了解分析原因,除了整体经济环境不好、前期政府宏观调控出现了一些问题等这样一些表面因素外,众多化工企业的盲目扩张、看似合理的覆盖全产业链的做法或许才是造成这种情况的真正“内因”。

与国外企业追求产品高端品质的态度不同,中国化工产业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了“不全不罢休”的模式。

我们可以看到,中石化、中石油旗下各子公司普遍遵循着炼油、烯烃、氯碱、化肥、橡胶、塑料等俱全,甚至一路延伸至终端产品的套路。

石化企业希望通过配套产业链最大可能性的利用资源,创造价值,这一做法在行业发展初期的快速扩张期曾经取得良好的效果。

依靠上下游配套的优势,企业可以应用自身供应更稳定,成本较低廉的原料进行深加工。

但伴随国内化工市场的快速扩能发展,部分行业开始日趋饱和,全产业链模式下企业投资规模压力大,人员臃肿,企业方向转型速度慢,产业链之间牵一发动全身难以灵活调整等负面问题开始凸显。

以齐鲁石化的丙烯为例,其下游就配套有聚丙烯、丙烯腈、丁辛醇、丙烯酸等装置,虽然近些年部分下游实现了私有化改制,但原公司的原料丙烯仍优先供应这些下游装置,改制后的企业仍然对老企业存有“依赖感”。

重要的是,这些改制出来的企业虽然多数较之前更有活力及创新发展能力,但单独一个产品拿出来都很难与该产品所属行业的“龙头”相抗衡,很多只能“随大流”。

在我国,众多产业陷入同质化、低端化竞争的漩涡,这极大的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这正是盲目求大、求全而所带来的弊端。

而国外的模式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在我们在东北亚的近邻韩国、日本那里得到一些启示。

例如我国家电行业所需的高端PP专用料就严重依赖进口,而韩国LG、SK以及日本住友等企业生产的高端PP 专用料则始终掌握着东北亚市场话语权。

另外,像日本触媒的丙烯酸酯无论是产能还是质量都在东北亚市场首屈一指。

而我们国家近期还在因为煤化工企业所产的PP通用料大量涌入市场使得PP市场陷入价格战,我们的丙烯酸还在为扩大出口而努力,丁辛醇的“走出去”的战略还在酝酿之中。

值得警惕的是,现阶段国内众多企业还在求大、求全,还在寄希望于做全产业链,例如近年来煤化工的发展。

决策层的初衷是好的,我国蕴藏着巨大的煤炭资源,煤化工的开发无疑能够大大扩展煤炭的经营效率,并减轻我国对原油的依赖程度。

然而,一个好的政策带来的却未必是好的效果。

做企业天生需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最大化的追逐利润,这是市场经济的根本。

而目前的煤化工装置于地方政府的发展、投资、就业关系紧密,已经不单纯是产业的发展,往往也伴随着地方政府的政绩和稳定。

部分地区甚至频繁出现在未获国家批复情况下就开始投资建设的乱象。

一个煤化工项目的投资动辄上百亿元,又要经历漫长的建设周期,在这种情况下来自行业外的投资者能否保持对化工行业一个冷静全面的认识,合理的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实现利润,收回成本,仍是未知数。

就目前金银岛监测,煤化工企业仍普遍处于延伸产业链模式,大有与石油化工“一决高下”的态势。

除此之外,伴随着国家对能源领域的放开以及甲醇作为新兴上游原料的充分利用,众多前期受困于国家能源垄断政策的民企中的佼佼者也开始自己的产业链延伸之路,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烟台万华、卫星石化、鲁西化工等一大批企业都有意在当前产业的基础上纵向延伸,从而实现“大产业链”,意图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化工企业的“大时代”已然来临。

说到这里,笔者想到一个例子:“全聚德”、“同仁堂”、“老凤祥”等一大批百年老字号无一不是以专取胜,实践告诉我们,“大而全”或许不如“专而精”。

道理总是浅显易懂,而身在“江湖”,很多时候却是“身不由己”。

本文开头提到,政府的宏观调控对我们整个化工市场的影响是明显的。

不仅如此,例如银行的信贷政策、进出口政策的变化、原油配额问题、税收政策的松紧等一系列问题都实实在在的影响着国内化工企业的发展。

甚至我们看到有的企业与当地政府形成了“互相捆绑”的模式,企业“做大做强”成了肩负的“光荣使命”,力争进入世界500强、中国百强等看似宏伟的目标实则是压在企业身上巨大而沉重的包袱。

如何摆脱这个包袱,让企业真正着眼于市场,着眼于效益,着眼于自身的健康发展,这些都考验着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各方智慧。

值得庆幸的是,最近两年国家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恢复市场的主导作用”等一系列政策出台,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决策”正在成为政府追求的目标。

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该干预的干预,该放行的放行”。

具体到我们化工行业,我们看到今年国家对“两桶油”的干预力度明显加强,前期规划的一大批项目被重新评估,有的则直接取消。

而在煤化工项目发展过快的背景下,国家适时提出了限制准入的措施,及时给煤化工“降了降温”。

而我们在与一些企业沟通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不少企业在今年主动做出了调整,把部分前景不容乐观的下游项目“砍掉”,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与同行企业合作,投向更有发展潜力的项目。

政府要给企业“松绑”,企业自身也要学会“松绑”。

我想,如果我们的企业都去追求健康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业进入良性循环,那我们身处的“大时代”也许将在不久的将来进入“强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