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流行现状及诊治进展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解读(2024版)

患者满足以下任意一项:(1)合并≥1种治疗受限的慢性疾病(包括转移性恶性肿瘤、需氧疗的肺部疾病、需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晚期心力衰竭)目预期寿命较短:(2)中、重度痴呆(3)ADL损伤数量≥2(4)需长期护理
↑ 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状态综合评估表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综合评估
↑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量表
老年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合并症
老年人是多种慢性疾病的易发人群,老年T2DM 患者合并高血压和(或)血脂异常的比例高达79%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中国≥65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约为 3550 万,居世界首位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47.8%,≥70岁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31.8%,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 47.6%
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1亿,占总人口的14.2%
呈现上升趋势
60~69岁糖尿病患病率
老龄化社会
疾病特征
老年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当下重点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日益增长的老年糖尿病管理需求,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亟需规范。
未来发展到2025年,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将达到 4000 万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需达到70%
六、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ipeptidyl peptidase Ⅳ inhibitor,DPP‑4i)是老年T2DM患者的一级推荐降糖药物。其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Ⅳ活性提高内源性胰高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的水平,葡萄糖浓度依赖性地促进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降低血糖。目前在国内上市的有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曲格列汀、瑞格列汀和替格列汀。①该类药物单独应用时一般不出现低血糖,对体重影响中性,胃肠道反应少,较适用于老年患者。②老年患者在稳定基础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格列汀可以改善血糖控制,提升老年患者安全达标比例。③利格列汀不增加老年患者肾脏复合结局(因肾病死亡、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或持续eGFR下降≥40%)的风险,但沙格列汀会增加患者因HF住院的风险。④利格列汀、沙格列汀在肝功能受损的患者中应用时无需调整药物剂量,西格列汀对轻中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阿格列汀慎用于肝病患者,维格列汀禁用于肝功能异常(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或持续升高)的患者。⑤利格列汀、替格列汀可用于任何肾功能状态的老年患者,无需调整药物剂量,其余DPP‑4i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或停用。⑥若怀疑患者出现胰腺炎,应停止使用本类药物。
老年糖尿病流行现状及诊治进展(宋薇)教程文件

脑血管并发症
筛查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并发症, 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肾脏并发症
筛查糖尿病肾病,通过尿常规、肾功 能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
04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研究
01 02
新型降糖药
近年来,针对老年糖尿病的新型降糖药不断涌现,如DPP-4抑制剂、 GLP-1受体激动剂等,这些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老年糖 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临床试验进展
积极开展老年糖尿病的临床试验,评 估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新药的 上市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05 老年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
健康教育策略
1 2
糖尿病知识普及
向老年人普及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 状、治疗和预防措施等,提高老年人的认知水平。
健康饮食指导
指导老年人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糖分、盐分和脂 肪的摄入,鼓励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3
适度运动锻炼
鼓励老年人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 拳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糖尿病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戒烟限酒
01
劝导老年人戒烟、限制饮酒,避免烟草和酒精对身体的损害。
控制体重
02
指导老年人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
险。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03
鼓励老年人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
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01
深入探究糖尿病发 病机制
通过基础研究,深入了解糖尿病 的发病机制,为新药研发和治疗 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02
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通过对糖尿病相关基因、蛋白质 等的研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方向。
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

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中国最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糖尿病的流行不仅对个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以及对策。
一、糖尿病的患病率增长迅猛据统计,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
根据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了11.6%,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上升至16.2%。
这意味着中国将有超过2亿人患有糖尿病,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数字。
导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群体中患糖尿病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
其次,中国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粗粮蔬菜摄入减少,而高糖高脂的食物摄入增加,这导致了肥胖的普遍发生。
此外,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如缺乏锻炼、长时间坐着等,也为糖尿病的发病提供了土壤。
二、糖尿病带来的挑战中国糖尿病的高发水平不仅给患者个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高糖尿病患病率意味着医疗资源的巨大消耗。
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和管理,医疗机构的压力不断增加。
其次,糖尿病是伴随许多合并症的,包括心血管疾病、肾病、失明等,这些疾病不仅给个体造成了巨大痛苦,也加重了社会医疗负担。
最后,糖尿病给个体的家庭和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扰,由于糖尿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饮食控制,这给患者的家庭财务和生活带来了重大负担。
三、糖尿病防控的现状与对策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糖尿病问题,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糖尿病防控的宣传力度,提倡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其次,加强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推动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管理。
此外,不少志愿者组织和社会机构也参与到糖尿病防控工作中,广泛开展义诊、健康教育等活动,为患者提供诊疗和支持。
2024年老年人糖尿病(含多场景)

老年人糖尿病(含多场景)老年人糖尿病:现状、挑战与对策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与此同时,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其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占比较高。
因此,关注老年人糖尿病问题,探讨其现状、挑战及对策,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二、老年人糖尿病的现状1.发病率逐年上升2.疾病知晓率和控制率低尽管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但很多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较低。
部分患者由于症状不明显,未能及时发现和诊断;还有部分患者虽然已确诊,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治疗,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
3.并发症多且严重老年人糖尿病并发症较多,且病情严重。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三、老年人糖尿病面临的挑战1.生理功能减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包括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等,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发生糖尿病。
2.多病共存老年人糖尿病常与其他慢性病共存,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病等,这些疾病相互影响,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3.用药依从性差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生活能力下降等原因,用药依从性较差,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影响治疗效果。
4.社会支持不足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在家庭和社会中得到的支持不足,包括经济支持、心理支持等,使得他们在疾病管理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四、老年人糖尿病的对策1.健康教育加强老年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血糖控制达标。
2.早期筛查和诊断加强对老年人的糖尿病筛查和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个体化治疗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运动疗法等。
4.全科医生团队管理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对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的管理,提高治疗效果。
2024年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解读(2024年版)

前言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22年8月发布的《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亿,占总人口的 18.9%, 其中 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1亿,占总人口的14.2% 。按照国际惯例,65周岁 及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而年龄≥65周岁的糖尿病患者被定义为老年糖尿病患 者 ,包括65岁以前和65岁及以后诊断糖尿病的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以 及日益增长的老年糖尿病管理需求,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亟需规范。
五、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在疾病诊断初期,医护人员及家庭成员需要帮助患者正视疾病,使其接受糖尿病教育、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减轻患者 恐惧心理或自暴自弃等负面想法,对于有利于患者糖尿病管理的行为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引导患者正面评价自我,接受 并积极参与到糖尿病的全程管理之中。
老年糖尿病患者通常病程较长,并发症、合并症多,应结合每位患者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之 前需对老年患者进行评估,包括基本信息、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既往治疗状况、血糖水平、合并症、认知功能及有无看 护者等,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与管理。教育内容应包括糖尿病的病因、疾病进展、临床表现、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急慢 性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个体化治疗目标、生活方式干预、各类药物的特点、临床药物选择及使用方法、如何进行血糖监测 等。应加强对患者本人、家庭成员及看护者、社区相关人员的健康教育,使其正确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避免过于严格或者过 于宽松的血糖管理,从而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教育的形式可以采取集体教育或针对性较强的社区小组教 育、同伴教育及个体教育。有条件者也可以采取远程教育的模式,如微信公众号、手机应用程序、网络培训班等。不同的糖 尿病教育形式互为补充,可以同时开展,以便更好地传递患者需要的信息资讯。近年来有不少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教育形式 的研究,如夫妻协助管理模型、PRECEDE-PROCEED 模型,有效的教育形式将助力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随着人 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也有不少探索人工智能在糖尿病教育中作用的研究。
老年糖尿病研究进展及治疗策略探讨

糖尿病是老年人群面临的重要慢性健康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老年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约超过40%的65岁以上老年人伴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近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大于60岁。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7年公布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平均患病率较1994年升高了4倍,其中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超过平均值2倍以上。
随着患病人数不断增多,合理治疗老年糖尿病逐渐成为临床实践的焦点。
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明确指出,老年糖尿病多属于2型糖尿病,在选择口服降糖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出现多器官功能减退,伴心肾、肝功能不全者慎用二甲双胍;②心功能不全者避免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③避免首选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等),以避免低血糖。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认知功能减退2006年发表于《糖尿病护理》(DiabetesCare)杂志的一项研究已证实,认知功能障碍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关。
最近一项对多项前瞻性研究的系统性回顾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减退风险是非糖尿病者的1.5倍。
此外,一项评估高血糖与认知功能间关系的研究(ACCORD-MIND)发现,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升高1%,患者数字符号替换测验(DSST)、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记忆力评分值分别减少1.75、0.20及0.11,而Stroop试验(测验记忆功能)评分值更低(如0.75s)。
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越高,认知功能越差。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会随年龄增长而减退,且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与认知功能减退密切相关。
阿巴泰科拉(Abbatecola)研究发现,严格控制餐后血糖可阻止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减退。
该研究将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瑞格列奈和格列本脲两个治疗组,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HbA1c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但仅瑞格列奈组餐后血糖变异系数显著下降。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

6、其他因素: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异常疾病也可能增加患糖尿病 前期的风险。此外,吸烟、饮酒、压力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对血糖水平产生不 良影响。
二、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前期人群 的影响
1、血糖: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因素、饮食和运动等会影响血糖水 平。这些因素通过影响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以及调节血糖的代谢途径,导致血 糖升高。
3、性别和年龄调查
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 上升趋势。女性在绝经后,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上升。此 外,年龄的增长也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结论
糖尿病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 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经济和心理上的负担,也给社会带来巨 大的医疗支出。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
参考内容二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平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状态。了解糖尿 病前期人群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 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这些因素对血糖、血脂、血 压等指标的影响
,以及可能存在的心理和社会影响。最后,我们将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 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提供参考。
3、遗传因素:糖尿病前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家族中有糖尿病史的人群, 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的患者,患上糖尿病前期的风险较高。
4、饮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糖尿病前期的重要危险因素。摄入高热量、 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会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进而引起血糖升高。
5、运动:缺乏运动或身体活动也是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危险因素之一。运动 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体重,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糖尿病流行现状

糖尿病流行现状糖尿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当前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原因与防控策略。
一、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异常导致血糖升高的疾病,分为类型1和类型2两种。
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已成为一种流行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截至2020年,全球约有4.6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流行呈现出迅猛上升的趋势。
二、糖尿病的高危人群1.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糖尿病的风险也逐渐增加。
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患病率更高。
2. 遗传因素:研究发现,糖尿病与遗传有很大关系。
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其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3. 不良生活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发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如高糖高脂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和酗酒等。
三、糖尿病的防控策略1. 健康教育宣传: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关键。
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大对糖尿病的宣传力度,提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等健康行为。
2. 疾病筛查与早期诊断:加强糖尿病的筛查工作,提供免费的血糖监测服务,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降低糖尿病的病情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
3. 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病情的不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糖尿病患者,可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来控制血糖水平;对于中度和重度糖尿病患者,则需要使用药物治疗或胰岛素注射等方法。
4. 加强社会支持:糖尿病患者需要得到家庭、社会和医疗机构的全方位支持。
家人应提供良好的饮食环境和心理支持,社会应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和合理的药物价格。
四、糖尿病的研究进展1. 技术进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糖尿病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创新。
胰岛移植、胰岛细胞培养、胰岛素泵等技术的应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2. 新药研发:研究人员在糖尿病治疗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
综合评估
• 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为调整降糖治疗打好基础 • 患者自身糖调节能力—有助于选择合适降糖药 • 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和肥胖
—确定饮食食谱,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 糖尿病合并症的早期筛查;了解主要脏器
功能的异常—评估预期寿命 • 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为患者制定量身打造的治疗方案
以餐后血糖升高多见
新诊断老年DM患者单纯餐后血糖升高者占50%以上
合并症多,用药复杂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多种代谢紊乱,如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高凝状态等 ,加之并存的各系统的疾病,导致用药品种和数量繁多,极易出现药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
.
6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各重要脏器功能减退
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效应和毒副作用与其他年龄段患者有着明显的不同。尤其 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功能的减退可能导致降糖药物的缓慢蓄积,使得低血糖的 发生率高达35.5%。肝功能的潜在减退导致各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不仅影响 治疗疗效,更为重要的是可能增加毒副作用。
诊断标准
静脉血浆葡萄糖水
平mmol/L*
1)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
≥11.1
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
加随机血糖
或
2)空腹血糖(FPG)
≥7.0
或
3)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2h)血糖
≥11.1(200)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检查复核
注: 1)空腹状态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
严重低血糖
年轻患者
.
0.0±0.2
P<0.007
0.8±0.1
老年患者
8
糖尿病发生慢性并发症危害
危害 后果
中风
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失明因
冠心病
肾衰
截肢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Diabetes Atlas 2006
9
糖尿病诊断标准(WHO 1999)
老年糖尿病患者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均不高
.
14
目录
老年糖尿病概述 老年糖尿病治疗策略 老年糖尿病治疗措施 合并症的防治
.
15
有关糖尿病的共识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 2014年糖尿 病医学诊疗标准》
加拿大糖尿病协会(CDA)《 2013版糖 尿病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版中 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征求意见稿)》
静脉血浆葡萄糖(mmol/L)
空腹血糖
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
(FPG)
(2hPPG)
<6.1
<7.8
6.1-<7.0
<7.8
<7.0
7.8-<11.1
≥7.0
≥11.1
IFG或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
.
11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方法
1. 受试者空腹(8~10 h)后口服溶于300 ml水内的无水葡 萄糖粉75 g(如用1分子水葡萄糖则为82.5 g,儿童1.75 g/Kg体重,总量不超过75 g),5 min之内服完
.
18
四早原则
早预防 早诊断 早治疗 早达标
.
19
早筛查和早诊断糖尿病 意义重大!
IGT可能在诊断DM的12年前就已经开始, 糖尿病在诊断前4-7年就已经开始
. UKPDS group. UKPDS 16. Diabetes 1995, 44: 1249-1220 58.
.
16
有关老年糖尿病的共识
2012.7 《老年糖尿病患者保健新声明》 (国际老年病学和老年医学协会、 欧洲老年糖尿病工作小组以及国际糖尿病专家专责小组)——改善老年人糖尿 病保健的第一步 2012.10 《老年糖尿病共识》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美国老年医学会
(AGA) )
2013《老年2型糖尿病管理全球指南》(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 ) ) 2013 《老年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会
老年糖尿病流行现状及诊治进展
.
1
老年糖尿病定义
•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 者(西方>65岁),包括60岁以前诊断 和60岁以后诊断为糖尿病者。
2007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
2
我国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 我国老年人的标准大于等于60岁
.
3
中华内科杂志. 2014;53(3):243-251
目录
老年糖尿病概述 老年糖尿病治疗策略 老年糖尿病治疗措施 合并症的防治
目录
老年糖尿病概述 老年糖尿病治疗策略 老年糖尿病治疗措施 合并症的防治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患病率高,以2型糖尿病为主:
2010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 约20.4%,7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约来诊断IFG或IGT;
3)* 只有相对应的2h毛细血管血糖值有所不同,糖尿病:2h血糖≥12.2mmol/L;IGT:2h血糖
≥8.9mmol/L且<12.2mmol/L
.
10
糖代谢状态(WHO 1999)
糖代谢分类
正常血糖(NGR) 空腹血糖受损(IFG) 糖耐量减低(IGT) 糖尿病(DM)
2. 从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和服糖后2 h分别在前 臂采血
3. 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 动,但也无须绝对卧床
4. 血标本应尽早送检 5. 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 g 6. 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或苯
妥英钠等3~7天
.
12
HbA1c诊断糖尿病?
• ADA、WHO:HbA1C ≥6.5%作为诊断切点 • 我国:
– HbA1C诊断糖尿病切点的资料相对不足 – HbA1C测定的标准化程度不够
• HbA1c诊断糖尿病?
目前不推荐在我国将HbA1c作为诊断标准
.
13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老年前患糖尿病
老年后新发糖尿病
患病越晚提示胰岛细胞代偿能力越好
部分患者治疗依从性差
老年DM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些特殊的表现
如DM性肌病、精神心理改变等
.
7
老年糖尿病降糖治疗严重低血糖风险相对增高
4.0
老年人不仅对低血糖症状感知的阈值下降
而且严重低血糖的阈值高于年轻人
3.5
感知低血糖症状
3.0
2.5 动脉血糖(mmol/L)
Matyka K et al. Diabetes Care 1997;20(2):13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