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制度》之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

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

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演出行业的蓬勃发展,剧场演出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由于一些剧场演出事故的发生,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剧场演出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在这个背景下,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应运而生,并成为确保演出场所和观众安全的重要手段。

保障观众安全是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目标。

首先,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场馆必须具备合法有效的经营许可证,并定期接受政府和专业机构的检查和评估。

而且,场馆须进行全面安全评估,并配备专业的安全指导人员,确保观众在安全的环境中观看演出。

其次,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要求演出剧目必须经过严格审查。

这意味着演出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出现违法、违规的内容。

同时,演出剧目的选定还要考虑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入场门槛,避免因剧情太过激烈或恐怖而导致观众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

更重要的是,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剧组和相关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剧场演出经验和专业技能。

在演出前,剧组需进行反复排演和技术彩排,尤其是关于特殊效果和危险动作的部分,必须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并有专业团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此外,剧组还要加强对演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演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减少因个人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意外伤害。

除了以上要求,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还要求相关单位必须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演出场馆应设立合理的安全疏导通道和避难设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疏散观众,并提供必要的急救和救援措施。

与此同时,相关单位还需定期检查和维护演出场馆的设施设备,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

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离不开政府的监管和支持。

政府应加强对剧场演出行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制裁。

此外,政府还应提供必要的扶持和奖励政策,鼓励剧场演出机构和相关人员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和安全的演出体验。

总的来说,剧场演出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观众安全的重要手段。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演出场所是现代社会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演出活动的成功举行和参与者的安全,演出场所必须满足严格的安全技术要求。

以下是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的详细说明。

1. 建筑结构和消防设施演出场所的建筑结构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

建筑物必须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以确保在演出或紧急情况下不发生崩塌或坍塌。

此外,演出场所必须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火灾报警器、灭火器、消火栓等。

必须严格遵守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程序,以保证其正常运行状态。

2. 紧急疏散演出场所必须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布置出口、标识和灯光。

在紧急情况下,参与者必须迅速、有序地撤离现场,以保证安全。

这样的疏散通道必须宽敞、通畅,并考虑各种用户特殊需要的指引。

3. 观众席和舞台观众席必须符合相关建筑和安全标准,包括正确的座椅配置、卫生设施和紧急出口等。

舞台必须平稳,平台宽度长度幅度不狭小,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

所有舞台装置(如照明、音响设备)必须固定稳定性可靠。

4. 电气设备演出场所的电气设备必须由专业电气工程师安装,并经过专业检测和审查。

所有设备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并且必须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

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并实施有效的接地操作,以保障观众、演员和众人员的人身安全。

要求使用的电器设备必须具有国家的认证资质证书。

5. 安保和警务演出场所必须设置专业安保和警务人员,以确保秩序、预防可能的恐怖袭击和保护人员财物安全。

安保和警务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且必须熟悉紧急情况的预防措施和处置程序。

6. 卫生和环保演出场所必须保持卫生、清洁和环保,并且至少每日进行一次清洁和消毒。

必须采取适当的垃圾处理措施,并确保垃圾袋有足够的质量和容量。

除此之前,设定的演出场所必须良好的通风、通畅、避免过度的灰尘、噪声和光线等化学物质污染,并经常对场地进行清理。

演出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是确保演出活动的成功和参与者的安全。

这些要求包括建筑结构和消防设施、紧急疏散、观众席和舞台、电气设备、安保和警务、卫生和环保等方面。

演出安全规章制度内容范本

演出安全规章制度内容范本

演出安全规章制度内容范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保障演出现场工作人员和观众的安全,维护演出秩序,促进演出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2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演出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和观众,在演出现场的一切活动均应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

第3条演出现场工作人员应当认真执行本规章制度,服从演出现场安保人员指挥,配合安保工作。

第二章演出现场安全管理第4条演出现场必须符合建筑安全、电气安全、消防安全、应急疏散等相关规定,确保演出现场设施设备的安全性。

第5条演出现场应当设置安全出口和应急疏散通道,并在明显位置标示出口和通道的位置。

第6条演出现场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参加安全培训,了解演出现场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7条演出现场工作人员应当定期检查演出现场设施设备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8条观众在演出现场应当服从工作人员的指挥和管理,不得在演出现场做出任何危害安全的行为。

第三章演出现场秩序管理第9条观众在观看演出时应当保持安静,不得喧哗、打闹或者擅自进入演出区域。

第10条观众不得携带易燃易爆、具有攻击性或其他危险物品进入演出现场。

第11条工作人员应当保持工作岗位的整洁和秩序,不得在工作期间使用手机、抽烟或者干扰演出秩序。

第12条演出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当及时清理演出现场及周围环境,确保演出现场的整洁。

第四章演出现场安全责任第13条演出现场的安全责任由演出现场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共同承担,负责人应当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演出现场的安全。

第14条演出现场负责人应当制定演出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第15条演出现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配合相关部门处理。

第16条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17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具体事宜由演出安保部门负责解释。

第18条演出安全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和调整,根据演出场所特点和实际情况适时更新。

剧院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内容

剧院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内容

剧院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内容第一条:为保障剧院内部人员和观众的安全,保障演出顺利进行,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剧院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适用于剧院内所有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及观众。

第三条:剧院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剧院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更新。

第四条:剧院应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第五条:剧院应设立安全责任人,负责剧院安全管理工作,按照责任分工进行管理。

第六条:剧院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设施,如防火设施、安全出口、紧急疏散通道等。

第七条:剧院应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和反应速度。

第八条:剧院应定期对安全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九条:剧院应建立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和观众的安全意识。

第十条:剧院应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剧院内部安全。

第十一条:剧院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机制,确保剧院内部秩序井然。

第十二条:剧院应设立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对剧院内部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三条:剧院内发生安全事故,应及时报警、采取紧急救援措施,并做好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

第十四条:对于违反剧院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工作人员,剧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及时纠正。

第十五条:剧院应建立健全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和追责机制,确保事故得到及时处理。

第十六条:剧院应建立安全管理档案,对剧院内部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并定期进行安全管理档案的审查和更新。

第十七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剧院应严格按照规定履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剧院内部的安全和稳定。

特此规章制度制定,以资安全管理,确保剧院内部人员和观众的安全。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演出场所的安全是保证艺术表演顺利进行的基础,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会给演出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生命安全问题。

因此,演出场所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要求。

火灾安全演出场所的火灾安全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安全问题。

必须设置灭火器、消防栓、消火栓、火灾报警器等设施和器材,并配备专门的消防人员。

在火灾发生时,必须能够及时疏散演出场地内的所有人员。

舞台安全舞台是演出的核心场所,必须保证其安全性。

舞台地面及其周围环境必须平整、无缝隙,并且不允许有明显的凹凸不平。

舞台的灯光、音响、电缆等设备也必须固定在安全的支架上,以避免设备掉落或碰撞事故。

旋转舞台、升降舞台等高危设备必须安装防护设施,特别是在表演过程中必须保持放置在稳定位置。

观众席安全观众席是演出的固定区域,也是参与演出的观众们所在的地方。

观众席必须装备防护栏杆、应急灯光、疏散通道等设施,并且必须符合消防安全标准。

观众席的座位安排也必须经过合理设计,以保证观看效果,同时还要防止观众的跌倒和碰撞等安全问题。

安保安全演出场所的安保是保障演出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必须设置安保人员,包括门口的安检和巡逻的安保人员等。

同时,还必须制定安保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电气安全演出场所的大量电气设备也是安全问题的关键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会对表演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

必须建立专业的配电系统,并且所有设备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电缆,并定期检查其组合强度。

总结演出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必须非常严格。

除了上述重点安全要求之外,还应定期检测演出场所内部的环境安全和设备档案,以确保表演和观众的安全。

当然,这所有的保障也应是在文化部门的严格监管之下。

演出安全规章制度范文图片

演出安全规章制度范文图片

演出安全规章制度范文图片为了保障演出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障演出工作人员和观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一章绪论为了保障演出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制定本规章制度。

演出活动是一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必须加强安全工作,切实做好各项安全措施,确保演出活动的顺利进行。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各类演出活动。

第二章安全管理机构1. 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演出活动的安全工作,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各项安全措施。

2. 安全管理机构应配备专业人员,包括安全经理、安全员等,负责安全管理工作。

3. 安全管理机构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演习等活动,提高安全意识。

第三章安全责任制1. 演出活动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执行单位等各方必须落实安全责任制,切实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2. 主办单位应建立安全管理档案,详细记录演出活动的安全管理情况,确保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

3. 所有参与演出活动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第四章安全措施1. 演出活动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演出场地、设备等安全无隐患。

2. 演出活动期间应加强安全监控,及时发现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3. 演出活动结束后应进行安全评估,总结安全经验,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第五章突发事件处理1. 演出活动中出现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

2. 演出活动中出现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等事件时,应立即报警,及时处理,保障伤者生命安全。

3. 演出活动中出现其他突发事件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不得擅自处理。

第六章安全教育1. 演出活动的工作人员应接受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做好安全工作。

2. 演出活动的观众应加强安全教育,遵守规章制度,不得随意翻越围栏、乱扔物品等行为。

3. 安全教育应定期进行,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演出活动的安全进行。

第七章法律责任1. 对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人员,应依法追究责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演出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培训

演出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培训

演出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培训一、培训目的随着演出产业的快速发展,演出场所的安全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提高演出场所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演出观众和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必要对演出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培训,以增强演出场所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培训内容1. 演出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的概述1.1 演出场所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2 演出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依据1.3 演出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2. 演出场所安全管理组织架构2.1 安全管理部门的设置和职责2.2 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训2.3 安全管理工作的分工和协作机制3. 演出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3.1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修订程序3.2 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3.3 安全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实施4. 演出场所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4.1 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4.2 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分析和应对措施4.3 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和落实5. 演出场所安全应急预案5.1 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5.2 应急预案的演练和评估5.3 应急预案的更新和完善6. 演出场所安全监督检查与评估6.1 安全监督检查的程序和要求6.2 安全监督检查的内容和标准6.3 安全监督检查的结果分析和整改落实7. 演出场所安全管理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7.1 安全管理经验的分享和交流7.2 安全事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7.3 安全管理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8. 演出场所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与运行8.1 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机制8.2 安全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8.3 安全管理系统的改进和提升机制三、培训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专业讲师对演出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讲解,使学员全面了解演出场所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要求和程序。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对演出场所安全管理的典型事故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员能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经验、总结教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演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内容

演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内容

演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演出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切实保障观众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演出质量,确保演出活动的顺利进行,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演出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音乐会、话剧、舞蹈表演、杂技表演等各类演出活动。

第三条演出主办方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好演出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演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第四条演出主办方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演出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定期组织演出场所的安全演练。

第五条演出主办方应当对演出场所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演出活动的安全进行。

第六条演出场所应当具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设施、应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

第七条演出主办方应当保证演出现场的安保工作,做好场内秩序维护,保障观众和演职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八条演出主办方应当为演职人员购买意外保险,确保在演出活动中发生意外时能及时得到赔偿。

第二章演出安全管理第九条演出主办方应当根据演出活动的具体情况,制定演出安全管理计划,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人,并将其落实到位。

第十条演出主办方应当组织安全演练,确保演职人员熟悉应急处置程序,并能熟练操作安全设施和设备。

第十一条演出主办方应当定期组织演出场所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演出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演出主办方应当对演出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确保消防设施正常运行,安全出口畅通,消防通道清晰。

第十三条演出主办方应当配备专业的安全人员,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做好观众引导、维护秩序等工作。

第十四条演出主办方应当建立健全安全记录档案,包括演出安全管理计划、安全演练记录、安全检查记录等。

第十五条演出主办方应当及时了解演出现场的安全状况,做好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及时处置。

第十六条演出主办方应当与相关部门、单位建立安全合作机制,共同做好演出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章观众安全管理第十七条演出主办方应当设立观众服务中心,为观众提供相关信息咨询,解答疑问,保证观众的合法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在结构、抗风防倾覆、演出工艺的安全技术要求,同时对临时搭建演出场所的舞台设备安全、电气安全的特殊要求做出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广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商场、宾馆、厂房、公园、景区等临时搭建的演出场所。

本标准适用于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的设计、安装、装台、拆台、排练、演出等过程。

本标准未包括舞台设备(含舞台灯光、舞台音响、舞台机械、舞台幕布、舞台装置等)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当地气象灾害出现的情况。

注:特殊要求指区别于剧场等演出场所的一般规定,仅在临时搭建演出场所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安全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000·217灯具第2-17部分:特殊要求舞台灯光、电视、电影及摄影场所(室内外)用灯具GB l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 A)GB l7743 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 l9517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WH/T l7 舞台灯光用单相三极插头插座和联接器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WH/T 27 舞台机械验收检测程序WH/T 28—20xx 舞台机械台上设备安全WH/T 36—20xx 舞台机械台下设备安全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临时搭建演出场所 temporary perform site由非永久性舞台形成的表演场地。

3.2安全 safety免除了临时搭建舞台(看台)可预知的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

注1:可预知包括已发生的安全事故报道、材料设备质量技术合格指标、可获得的自然灾害预报。

注2:风险的状态包括产品、过程、服务的结果。

产品包括临时搭建舞台(看台)所使用的材料、设备、设计成果等过程包括舞台(看台)搭建、装台、拆台、排练、演出等。

注3:不可接受的风险包括伤害发生的概率和伤害的严重程度超过了可接受的程度。

3.3风险 risk由于临时搭建舞台(看台)技术水平不符合标准,对人身、财产、环境造成伤害的一种综合衡量,包括伤害发生的概率和伤害的严重程度。

3.4伤害 harm对演出专用设备的损伤,或对演职人员、观众生命、健康的损害,或对环境的破坏。

3.5安全事故 harmful event伤害事件危险情况造成了伤害的结果。

3.6舞台区域 stage area仅供演职人员使用的区域,包括临时搭建舞台及附属设施等区域。

3.7临时搭建舞台 temporary stage为短期演出搭建,演出结束即拆除的舞台。

注1:短期指通过验收至使用结束30天内(含30天)。

注2:使用期超过30天时,通过再次验收后重新计算日期。

注3:舞台指台面、台下设施、台上设施及舞台附属设施的集合。

3.8舞台附属设施 subordinated facilities of stage为演出服务的附属设备及场所。

示例:候场区、化妆间、服装间、休息室、仓库等。

3.9看台区域 audience area仅供观众观看演出的区域,包括临时性看台及附属设施等区域。

3.10临时搭建看台 temporary auditorium为短期演出而搭建,演出结束即拆除的看台。

注1:短期指通过验收至使用结束30天内(含30天)。

注2:使用期超过30天时,通过再次验收后重新计算日期。

注3:看台指观众席、通道及看台附属设施。

3.11看台附属设施subordinated facilities of auditorium为观众服务的附属设备及场所。

示例:休息区、售货亭等。

3.12台上结构 upper stage structure指舞台台面标高以上钧构件。

3.13台下结构 under stage structure指舞台台面标高以下的构件。

3.14结构构件structural component指组成整体构件的单元。

3.15迎风面积平均高度 average height of the windward area指承受风载荷的物体面到结构基础的平均高度。

3.16抗倾覆方向的最大跨度 maximum span of the anti-overtarning direction 指舞台结构抗风载倾覆方向最大跨度。

总则4.1临时搭建舞台、看台安全保护的对象本标准保护对象主要针对人身、财产、环境或它们集合的安全(例如人身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人身,财产和环境安全)。

注1:人身安全主要指演职人员、工作人员、观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安全;注2:财产安全主要指舞台机械、音响、灯光、视频、特效等演出专用设备及设施的安全;注3:环境安全主要指临时搭建演出场所的自然环境和原有设施免受伤害;注4:集合安全主要指人身生命、健康,对演出、演出专用设备,对环境引起的综合性安全。

演出事故属于集合安全事故。

4.2临时搭建舞台、看台安全技术要求的对象临时搭建舞台的安全技术要求主要针对舞台台面、舞台台上设施、舞台台下设施及舞台区域临时搭建舞台附属设施等;临时搭建看台的安全技术要求主要针对观众席、通道及看台区域临时搭建的看台附属设施等。

5临时搭建舞台安全技术要求5.1总体要求临时搭建舞台在设计、安装、装台、拆台、排练、演出过程中应防止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环境安全、集合安全等事故。

舞台台面、舞台台上设施、舞台台下设施、舞台附属设施在结构、抗风防倾覆、设备、工艺、和电气等安全技术应符合5.2~5.6要求。

5.2 结构安全技术要求5.2.1 结构的安全防范应针对下列状况或趋势的出现进行控制:a) 由外部载荷及自重引起对结构的破坏;b) 由风载荷引起结构的破坏及结构体的倾覆;c) 由雨篷积水引起结构的破坏及结构体的倾覆;d) 由舞台、看台钢结构引起基础的破坏;e) 由基础变形引起结构的受力变化,造成对结构的破坏;f) 结构引起自然环境保护区或重要场地的不可恢复性破坏。

注:文物保护区、文化街区、文物遗址、工业遗址、自然景观等都属“重要场地”。

5.2.2 结构构件的安全应符合下列要求:每个结构构件是通过检验的合格品,且其性能达到设计要求;或同类构件经多次使用后,未出现影响构件承载能力的损伤。

各类结构构件在各种结构形式下,每点安全承载力宜按照可连续使用30天的结构要求计算。

注:“每个结构构件是通过检验的合格品”指进场结构构件具有出厂检验的合格证或合格文件。

“经多次使用后,未出现影响承载能力的损伤”指此类构件在我国还没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但经多次重复使用后实践证明未出现影响构件承载能力损伤的情况。

示例:常用木结构构件。

5.2.3 基础的安全应符合下列要求:临时搭建演出场所的基础承载力宜进行地质勘探设计,或取得当地地质勘探科学数据和地下管线(包括水、电、煤气等)、地下构筑物等数据。

室外大型活动场地选址应避开水文和地质结构不符合设计安全要求的场地,应避开桥梁通道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应避开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

临时搭建演出场所不应设立在10 kV及以上高压线下方,I临时搭建设施距离高压线最近端水平距离不得小于高压线距离地面垂直距离的1.5倍。

在水上临时搭建舞台、看台时,宜进行水下地质勘探设计,结构设计应保证安装、装台、拆台、排练、演出过程的安全技术要求。

在山体与空地的结合处临时搭建舞台、看台时,应对山体斜坡上的石木状况进行勘察,避免塌方等事故引起舞台、看台安全事故。

临时搭建舞台设施提供方应提供舞台设施自重、允许荷载、舞台结构基础变形的允许范围等必要的数据。

临时搭建舞台的载荷及承载方式宜进行设计。

舞台自重、载荷及承载方式引起的基础变形不应超过舞台结构基础变形的允许范围,且基础变形导致的受力变化不应引起舞台结构破坏。

5.2.4 台下结构载荷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台下结构载荷能力计算应包括舞台台面、台面主要通道、台阶等固定结构平台及垂直升降台、水平移动台等运动机械平台。

5.2.4.1 台下结构均布载荷当舞台区域流动载荷单体自重小于200 ㎏时,台下结构应按均布载荷设计计算,台下结构能够承受的均布静载荷应不小于400 ㎏/㎡。

5.2.4.2 台下结构动载荷和集中载荷当舞台区域流动载荷单体自重大于或等于200 ㎏时,应提供流动载荷单体自重和所有可能的运动路线.其运动路线的台下结构必须进行承载能力提升的有效处理,并提供有效处理后的结构计算和结构设计文件。

5.2.5 台上结构载荷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台上结构载荷能力计算应包括舞台灯光设备、舞台机械设备、舞台音响设备、视频设备、特技效果设备及其他舞台装置等悬挂演出设备及其附件、挂件的重量。

5.2.5.1 台上关键构件最低载荷a) 吊杆荷载能力不宜小于500 ㎏;b) 仅作通道使用的渡桥、马道等载荷能力不宜小于100 ㎏/㎡。

5.2.5.2 台上结构均布载荷当台上结构构件每点承受载荷小于或等于30 ㎏时,台上结构载荷能力应按均布载荷计算。

计算方法为:W均=(k1/k0)W额式中:W均——均布载荷的计算载荷,单位为千克(kg)。

W额——台上结构构件各点可承受的实际载荷最小值,简称“额定载荷”,单位为千克(kg)。

K1 —一载荷偏离系数。

室内舞台k1值取1;室外舞台k1值取0.8。

K0 一一安全偏离系数。

K0值取1.5。

合格台上结构构件应提供出厂实验验证的安全载荷,安全载荷为台上结构构件在各种结构形式下每点可连续承受15天的实际载荷。

安全载荷不小于计算载荷,不大于额定载荷。

额定载荷不小于45㎏。

当台上结构构件的支撑间距、支撑方式有两种以上时,合格构件应具备不同结构形式下均布载荷的计算载荷或安全载荷表。

台上结构构件应在明显处标示其最小安全载荷。

当安全载荷只适用于室内舞台时,必须在安全载荷标示处同时标示“(室内)”字样。

台上悬挂演出设备及其附件、挂件的总重量不应大于各悬挂点安全载荷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