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有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有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 C )A.科学的世界观 B.自发的世界观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 各门科学的总汇2.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C )A.关于人类生存空间的起源问题B.关于人的本质问题C.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D )A. 无限与有限的关系B.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D. 一般同个别的关系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C )A.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不同看法B.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D. 是否承认世界的运动发展5.一元论的哲学派别都主张( D )A. 世界统一于物质B. 世界统一于精神C. 世界是运动发展的D. 世界只有一个本原6.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认识论根源是( D )A. 自然观和社会观相分裂B. 辩证法和唯物论相分裂C.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D.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分裂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中世纪经院哲学C. 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8.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 )A.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 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 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 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多项选择题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主要是( BDE )A.主观性B.机械性C.片面性D.形而上学性E.不彻底性2、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BDE )A.思维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C.自然辩证法D.唯心辩证法E.唯物辩证法3、哲学是(ACD )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C.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D.对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E.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CDE )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5、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DE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集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6、下列各项主张思维能认识现实世界的有(BC )A.所有唯心主义哲学B.有些唯心主义哲学C.所有唯物主义哲学D.有些唯物主义哲学E.休谟和康德哲学7、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ABCE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8、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BCDE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B.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9、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有(BDE )A.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B.确立了科学的是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是(ABE )A.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C.创立了唯物主义D.创立了辩证法E.科学地确定了实践范畴在哲学理论中的地位11.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他们分别是( CD )A. 本体论B. 认识论C. 人本主义D. 科学主义E. 理性主义12.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 DE )A. 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B.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学说C. 李大钊的唯物史观D. 毛泽东思想E.邓小平理论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二、单项选择题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这是因为( C )A. 物质和运动都是客观的B. 物质和运动只同一个东西C.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 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础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第一章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是以1882年《儿童心理》为标志。

这本书的作者是( )。

A.荣格 B.普莱尔 C.霍尔 D.何林渥斯2.儿童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它所研究的个体的年龄阶段是( )。

A.O-18岁 B.0—6岁 C.3—7岁 D.3、1l岁3.儿童心理学形成的时期是( )。

A.19世纪之前 B.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4.聚合交叉研究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在( )图式中分段进行( )。

A.横断研究;纵向研究 B.双生子研究;横断研究C.纵向研究;横断研究 D.纵向研究;双生子研究5.世界上第一部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的作者是( )。

A.古德伊洛弗 B.普莱尔 C.霍尔 D.何林渥斯6.有研究者对140名被试持续研究了12年,发现人格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这个研究属于( )。

A.横断研究 D.双生于研究 C. 纵向研究 D.聚合交叉研究7.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 )。

A. 形成的准备时期 B.形成时期C.分化和发展时期 D.演变和发展时期8.最早对成年心理开展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A. 埃里克森 B.霍尔 C. 荣格 D. 何林渥斯9.最早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是( )。

A. 埃里克森B. 霍尔 C.荣格 D. 何林渥斯10.最早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的心理学家是( )。

A. 埃里克森B. 霍尔C. 荣格 D.何林渥斯11.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常常在某种条件下引起儿童的某种行为以观察在这种条件下儿童行为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访淡法 D.临床法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一)A型选择题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研究()A.工业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B.产业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C.职业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D.环境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E.工作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2.我国最早发现采石人所患肺部疾病病因是由于“石末伤肺”的人是()A.孙思邈B.张仲景C.孔平仲D.李时珍E.宋应星3.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和工艺流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A.一氧化碳B.噪声C.矽尘D.厂房建设或布置不合理E.低气压4.非电离辐射不包括()A.X射线B.紫外线C.红外线D.射频辐射E.激光5.哪项不是职业病特点()A.病因明确B.病因多可识别C.一般有剂量-反应关系D.控制病因可控制发病E.都有特效治疗方法6.我国法定职业病种类包括()A.8种98项B.10种115项C.10种99项D.11种115项E.9种98项7.哪项不是与工作有关疾病特点()A.职业因素是致病因素之一B.职业因素不是唯一因素C.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D.改善条件可使疾病缓解E.一般预后较差8.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的区别在于()A.与职业因素有明确因果关系B.是否出现临床症状C.是否存在接触水平—反应关系D.都是职业性疾患E.是否群体发病9.决定机体接受危害剂量的主要因素是()A.接触机会B.接触方式C.接触水平D.接触时间E.接触强度10.因职业有害因素而形成的高危易感人群主要是因为()A.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环境条件恶劣B.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C.平日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方式D.具有较强的个体感受性条件E.职业卫生服务工作较差11.根据三级预防原则职业卫生及职业病工作的第二级预防应进行的工作有()A.就业前的健康检查B.早期识别判断职业病损的人群C.控制相关潜在影响因素D.对可疑及确诊病人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E.对受损者作劳动能力鉴定1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环境职业有害因素控制措施()A.从卫生和安全角度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B.减低劳动强度,减少接触时间C.正确选择厂址、合理安排车间布局D.避免使用有毒物质E.密闭、隔离、通风、车间整洁、安全贮运1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个()A.三级学科B.分支学科C.子学科D.部分学科E.学派14.下列关于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论述正确的是()A.研究生产环境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B.研究劳动过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C.研究改善生产环境,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学科D.研究生产工艺过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改善生产环境的学科E.研究工作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和改善工作条件的学科15.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是()A.提高劳动卫生科学水平B.积极防治职业病C.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工作条件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D.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E.提高劳动生产率16.欧洲16世纪最早报道职业病被誉为工业医学之父的拉马兹尼较之我国宋朝孔平仲指出采石人“石末伤肺”的职业病因晚几个世纪()A.3个世纪B.4个世纪C.5个世纪D.6个世纪E.7个世纪17.职业性危害因素不包括()A.机器的噪声B.生产性粉尘C.水中的高氟D.长时间处于不良劳动体位E.厂房布局不合理18.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过程的有害因素是()A.有毒物质B.生产性粉尘C.电离辐射D.非电离辐射E.精神(心理)紧张19.职业病属于()A.工伤B.职业性疾患C.职业性健康影响D.健康效应E.职业中毒20.下列关于职业病论述错误的是()A.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引起的疾病B.职业有害因素引起人体不能代偿的功能和器质性损害出现的疾病C.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健康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D.政府规定,职业病享有劳保待遇E.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均称为职业病21.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A.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健康的各种职业因素B.不良劳动条件下存在的所有职业因素C.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健康的职业因素D.不良劳动条件下存在的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E.劳动过程中所有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二)X型选择题1.下列属于我国职业性肿瘤的是()()()()()A.石棉所致间皮瘤B.苯所致白血病C.二甲苯所致肺癌D.联苯胺所致膀胱癌E.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2.下列属于工作有关疾病的是()()()()()A.矿工的消化性溃疡B.矿工的关节炎C.建筑工的腰背痛D.焦炉工人的肺癌E.教师的神经衰弱3.职业病的职业史包括()()()()()A.所在什么车间B.从事什么工种和工龄C.接触什么有害因素D.受教育程度E.接触有害物质时间4.下列哪些项不属于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A.不合理工具的使用B.视力紧张C.射频辐射D.蹲式劳动姿势E.长时间手持风钻5.职业卫生安全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包括()()()()()A.职业卫生队伍的培训和建设B.职业卫生服务C.职业卫生监督D.职业健康监护E.职业卫生安全立法和执法6.下列哪几项属于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A.生产性毒物B.生产性粉尘C.射频辐射D.铅烟E.工作时视力紧张7.下列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A.长期在紧张的职业生活中的人B.具有遗传缺陷的人C.未成年人和老年人D.长期营养缺乏或吸烟、饮酒者E.从事过大劳动强度的人(三)名词解释1.职业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2.职业特征(occupational stigma)3.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4.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s)5.职业性病损6.职业性疾患(occupational disorders)7.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8.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medicine)(四)问答题1.简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任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思考题

• 四、叙述题
• 试述大学生应含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及其 培养途径。
• p251
第三章 驾驭学海之舟———学会学习
• 一、名词解释: • 学习倦怠 p61 • 批判性思维 p59
• 三、简答题 • 1.简述大学学习的特点。p55 • 2.简述常见的学习动机及其特点。p51 • 3.简述常见的学习方略的类型。p74 • 4.简述如何培养大学生高级学习能力。p56
• 四、叙述题
性和条件。p187
• 四、叙述题
• 试述赞成和反对发生婚前性行为者各自的 重要观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见 解。
• p186
第八章 心灵美容———人格优化
• 一、名词解释: • A型性格 p203 • 大五人格 p208
• 三、简答题 • 1.简述斯普兰格的性格类型理论。p202 • 2.如何纠正性格上的拖拉行为?p219 • 3.如何变化急躁的性格特点?p220
第七章 青春之歌———大学生的爱与性
• 一、名词解释: • 性别认同 p165 • 性别角色 p166 • 性取向 p191
• 三、简答题
• 1.简述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因素理论。p171 • 2.简述失恋后如何调节心态。p183 • 3.简述性道德所包含的具体内容。p187 • 4.简述建立成熟的性关系的年轻人含有的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 思考题
第一章 心理健康———人生的基石
• 一、名词解释:
– 心理健康:p2 – 神经症:p12
• 三、简答题 • 1.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则。P6 • 2.简述大学生中常见的神经症的类型。p12
• 四、叙述题:
• 大学生通过哪些途径和办法来维护个人的 心理健康?p16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复习思考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复习思考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任何一个经济中( C )A.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不会存在资源的浪费B.因为存在资源浪费,所以资源并不稀缺C.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D.资源稀缺和浪费都不存在2.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A )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实现最大化D.收入决定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D )A、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正确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是( D )A.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是个量分析B.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C.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以价值判断为研究的出发点D.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5.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规范经济学的命题?( D )A、政府增征利息税是不公平的B、政府应尽快建立失业救济制度C、我国选择发展家用小汽车是不符合本国国情的D、据预测分析,我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可达8%二.问答题(答案略)1.如何理解经济资源的稀缺性?2.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简述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特点表现。

4.实证分析有哪些工具?5.学习西方经济学有哪些意义?第二章复习思考题一。

单项选择题:1.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A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D、不在乎2.下列( B )情况发生会使啤洒的需求增加。

A.消费者收入水平降低 B.啤酒同业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C.凉夏; D、生产成本增加3.均衡价格随着( C )。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C.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D.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下降4.若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 A )。

A.相同B.不同;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依切点所在位置而定5.如果一个渔民在鱼腐烂之前要以他能得到的任何一种价格把他当天捕到的鱼卖出去,一旦捕到了鱼,渔民鲜鱼的价格弹性就是( C )。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复习思考题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什么叫应力?什么叫应变?低碳钢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哪几个变形阶段?这些阶段各具有什么明显特征?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也产生抵抗力,单位横截面上的抵抗力就称为应力。

应变:在应力作用下,单位长度上的伸长量称为应变。

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弹性阶段。

在此阶段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应变随应力的增加而增大,当外力取消后,试样恢复原状。

(2)屈服阶段。

在外力作用下,试样除发生弹性变形以外,还发生部分塑性变形。

外力消除后,弹性变形消失,塑性变形保留。

(3)颈缩阶段。

试样在外力的作用下,试样发生局部变细的“缩颈”现象,变形集中在缩颈部位。

(4)断裂。

当外力达到一定值时,试样在“颈缩”处发生断裂。

2、由拉伸试验可以得到哪些力学性能指标?在工程上这些指标是怎样定义的?在拉伸试验可测得力与变形的变化,因此可以测出材料的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

强度指标包括:弹性极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极限:试样不产生永久变形的最大应力。

以σe表示;屈服强度:试样产生屈服时的应力。

以σs表示;抗拉强度:断裂前的最大应力。

以σb表示;塑性指标包括:伸长率和端面收缩率伸长率:试样拉断后的标距长度与原始标距长度之差与原始标距长度的比值比。

以δ表示;断面收缩率:试样拉断后的断口处的横截面积与原始横截面积之差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

以ψ表示;3、(略)4、设计刚度好的零件,应根据何种指标选择材料?材料的弹性模量E愈大,则材料的塑性愈差。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刚度是表征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力学指标,反映了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大小。

刚度的物理意义是指金属材料产生单位弹性的相对变形所需的应力,即材料力学中的弹性模量。

因此设计刚度好的零件应根据材料的弹性模量来选择。

说法错误。

弹性模量是表征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量,而塑性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二者表达的意思不同,两者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因此不能简单地这样说。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表明货币是的商品。

2.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都属于。

3.各国都是以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标准的。

4.马克思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将货币的职能分为:、、、、五种职能;其中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货币执行职能;在退出流通时执行职能;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职能。

5.是金本位制中比较完美的一种形式,政府赋予它四大自由“自由铸造、自由融化、自由储藏、自由输出入国境”。

6.作为新中国货币制度的开端,中国人民银行于年发行人民币。

7.规定金币和银币都按照实际比价流通的金银复本位制被称为。

8.由法律赋予某一种货币的不受支付性质、支付数额限制的支付偿还能力被称为。

9.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

10.信用货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作为的价值和它作为的价值是不同的。

二、单选题1.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 )。

A.银行活期存款B.居民储蓄存款C.银行定期存款D.现金2.在货币层次中,货币具有( )的性质。

A.流动性越强,现实购买力越强B.流动性越强,现实购买力越弱C.流动性越弱,现实购买力越弱D. A和C3.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表明( )。

A.货币是国家创造的产物B.货币是先哲为解决交换困难而创造的C.货币是为了保存财富而创造的D.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4.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 )。

A.货币形式B.纸币C.扩大的价值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5.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 )。

A.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B.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D.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6.货币在( )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商品买卖B.缴纳税款C.支付工资D.表现商品价值7.金属货币制度不具有的性质是( )。

A.流通中主币为金属铸币B.辅币限制铸造C.主币无限法偿D.辅币无限法偿8.信用货币制度不具有的性质是( )。

A.主币集中发行B.辅币集中发行C.信用货币在流通中使用D.流通中主币为金属铸币9.货币流通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货币制度是( )。

物理化学复习思考题讲解

物理化学复习思考题讲解

物理化学复习思考题讲解复习思考题第⼀章热⼒学第⼀定律⼀、选择题B 1. 热⼒学第⼀定律的数学表达式ΔU=Q-W只能应⽤于A 理想⽓体B 封闭体系C 孤⽴体系D 敞开体系D 2 对于任何循环过程,体系经历i 步变化,则根据热⼒学第⼀定律应该是A Qi=0B Wi=0C [ Qi-Wi]>0D [ Qi-Wi]=0A 3 1mol单原⼦理想⽓体(Cp,m=5/2 R J.mol-1),在300K 时压缩到500K,则其焓变为A 4157JB 596 JC 1255JD 994 JB 4 同⼀温度下,同⼀⽓体物质的等压摩尔热容Cp 与等容摩尔热容Cv之间存在A CpB Cp>CvC Cp=CvD 难以⽐较A 5 对于理想⽓体,下列关系中哪个是不正确的?A (эU/эT )V=0 B(эU/эV)T =0C (эH/эP)T =0D (эU/эP)T =0C 6 ⼀封闭体系,当状态从A到B变化时经历⼆条任意的不同途径,则A Q1=Q2B W1=W2C Q1-W1=Q2-W2D ΔU=0C 7 若体系为1mol 的物质,则下列各组哪⼀组所包含的量皆属状态函数?A U、Qp、Cp、CvB Qv、H、Cv、CpC U、H、Cp、CvD ΔU、H 、Qp、QvB 8 在⼀个绝热的刚壁容器中,发⽣⼀个化学反应,使体系的温度从T1升⾼到T2,压⼒从P1升⾼到P2,则A Q>0,W>0, ΔU>0B Q=0,W=0, ΔU=0C Q=0,W>0, ΔU<0D Q>0,W=0, ΔU>0B 9. 当理想⽓体反抗⼀定的压⼒作绝热膨胀时,则DA 焓总是不变B 内能总是增加C 焓总是增加D 内能总是减少D 10.式⼦ΔH= C P dT的适⽤条件是A 等压过程B 任何过程C 组成不变的等压过程D 均相的组成不变的等压过程B 11.当热⼒学第⼀定律以d U=δQ-p d V 表⽰时,它适⽤于A 理想⽓体的可逆过程B 封闭体系只作膨胀过程C 理想⽓体的等压过程D 封闭体系的等压过程C 12.对状态函数的描述,哪⼀点是不正确的?A 它是状态的单值函数,状态⼀定它就具有唯⼀确定的值B 状态函数之改变值只取决于过程的始终态,与过程进⾏的途径⽆关C 状态函数的组合仍是状态函数D 热⼒学中很多状态函数的绝对值不能测定,但其在过程中的变化值却是可以直接或间接测定的C 13已知反应 B →A 和 B →C 所对应的等压反应热分别ΔH2和ΔH3,则反应A→CΔH1是A ΔH1=ΔH2+ΔH3B ΔH1=ΔH2 -ΔH3C ΔH1=ΔH3 -ΔH2D ΔH1=ΔH2 -ΔH3A 14 25℃时有反应2C6H6(l)+15O2(g)→6H2O(l)+12CO2(g),若反应中各反应⽓体物质均视为理想⽓体,则其等压反应热ΔHm与等容反应热ΔUm 之差约为A -3.7KJB 1.2KJC -1.2KJD 3.7KJC 15 若已知H2O(g)及CO(g)在298K时的标准⽣成焓Δf H mθ分别为-242KJ mol-1及-111KJ mol-1,则反应H2O(g)+C(s)→H2(g)+CO(g)的反应热为A -353KJB -131KJC 131 KJD 353 KJC 16 已知CH3COOH(l),CO2(g),H2O(l)的标准⽣成焓Δf H mθ为:-484.5,-393.5,-285.8,则CH3COOH(l)的标准燃烧热Δc H mθ是BA 874.1B -874.1C -194.8D 194.8D 17 已知25℃反应H2(g)+Cl2(g)→HCl(g)的ΔH 为-92.5KJ,则此反应的ΔUA ⽆法知道B ⼀定⼤于ΔHC ⼀定⼩于ΔHD 等于ΔHB 18 ⽤键焓ε来估算反应热时,反应C2H6(g)→C2H4(g)+H2(g)的反应热ΔH是A [εC-C+εC-H]-[εC=C+εC-H+εH-H]B [εC-C+6εC-H]-[εC=C +4εC-H+εH-H]C [εC=C+εC-H+εH-H]-[εC-C+εC-H]D [εC=C+4εC-H+εH-H]-[εC-C+6εC-H]C 19若规定温度T时标准下稳定单质的焓值为零,则稳定单质的内能规定值将A ⽆法知道B 总是正值C 总是负值D 总是零D 20 在甲烷CH4中C-H键的键焓εC-H是指A 反应CH4(g)=C(g)+2H2(g)的ΔH1B 反应CH4(g)=C(g)+4H(g)的ΔH2C 上述反应(A)中的ΔH1×1/4D 上述反应(B)中的ΔH2×1/4⼆计算题1. 1mol 理想⽓体于恒压下升温1℃,试求过程中体系与环境交换的功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
1.什么是旅游景区及其与旅游目的地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要点:所谓旅游景区(Visitor Attractions),是指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并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的地域空间。

旅游目的地(Tourist Destination)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产品,不仅从范围上包括大量的旅游景区,而且从内容上包括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要素,一般都包含一到多个旅游中心城市(镇)。

旅游目的地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能满足其旅游需要的全部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总和。

旅游目的地在内容和范围上一般都比旅游景区大得多,在组合性质和构成特征上也与旅游景区有根本性的区别。

2.理解、叙述格尔德纳等人的关于旅游景区的五分法。

答案要点:C.R.格尔德纳等将旅游景区分为文化、自然、节庆、游憩和娱乐等5个大类,五分法又对每个景区根据五大类进行了详细归类,较为贴近现实旅游景区类型的发展,只是游憩和娱乐界限不是很明确,多有交叉。

这种五分法来自C.R.格尔德纳等2003年著的《旅游业:要素、实践、哲学》一书,具有代表性。

要求学生与其他分类方法进行比较。

3.旅游景区的第二层特征是什么,景区管理的特征又是什么?
答案要点:旅游景区的第二层特征是从旅游景区自身出发得到特征的。

(1)旅游景区具有开展旅游活动的特定内容。

(2)旅游景区具有明确的地域空间范围。

(3)旅游景区具有满足游客需求的综合性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

(4)旅游景区具有专门的经营管理机构。

景区管理的特征:(1)关联性。

(2)动态性。

(3)科学性。

(4)文化性。

(5)创新性。

4.怎样正确看待我国旅游景区在旅游业的地位,结合景区及管理特征谈谈对现实出现的旅游问题(如门票涨价)的看法?(此问题属于探索性讨论思考题)答案要点:(1)首先要分析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在旅游系统中定位旅游景区(课本第14页),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课本第15页);(2)分析讨论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现状(课本第17页),分析现存的差距与不足;(3)可以引导学生从景区管理特征的某一各方面讨论,也可以从价格弹性、社会福利等角度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