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正确使用修辞导学案2

合集下载

近年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2实战演练苏教版(2021年

近年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2实战演练苏教版(2021年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2 实战演练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2 实战演练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2 实战演练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专题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1.(2018·南京高三模拟)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B.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C.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选D。

A项,“朱门"指红色的门,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古以“朱门”为贵族邸第的代称,这里代指富贵人家。

B项,“雕阑玉砌”指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这里代指故国的宫殿。

C项,“牙璋”是古代发兵用的符信,这里代指将帅,“凤阙”代指长安.D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狂吟烂醉君无笑,十丈愁城要解围。

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解析:选D。

A项,以“征蓬”“归雁”自比,使用了比喻的手法;B项,以“浮云”喻“游子意",以“落日”喻“故人情”,使用了比喻的手法;C 项,以“城”喻“愁”,使用了比喻的手法;D项,没有使用比喻的手法。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B.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2学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2学案

文言文实词复习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相似结构推断法、邻字帮助法、语法结构推断法、常识识记法。

2.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预习指导】自读《最高考》P52——53页的“答问互动”,初步掌握一些实词推断方法。

【学习过程】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五、相似结构推断法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的特点,利用它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一个词也好,一个句子也好,如果形式比较整齐,那么处在相同位置上的字的意思很可能不是相同或相近,就是相反。

【合作探究】推断练习: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无父何怙,无母何恃()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3.文过饰非()4.奉之弥繁,侵之愈急()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六、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合作探究】推断练习: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3.行将为人所并()4.过蒙拔擢,宠命优渥()5.出则接遇宾客,入则应对诸侯()七、语法结构推断法语法分析推断法就是分析所要解的词在句中充当何成分,然后根据成分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出其意义。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合作探究】推断练习: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 ()2.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4.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专题二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专题二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1

《师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能准确熟练朗读课文。

2。

整理归纳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文言现象.【知识链接】1.了解韩愈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死后谥号“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

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2.写作背景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士族和庶族,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曾说,“由魏晋世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然笑之,以为狂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在当时可谓“惊世”之作。

3.关于“说”的文体“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

初中学过的《马说》《捕蛇者说》等这类文体。

“师说”就是“说师”,即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学习过程】一、给加点字注音嗟.乎( ) 句读.()阿谀.()苌.弘( )老聃.( ) 贻.赠( )二、自学质疑,课堂展示1。

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虚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士大夫之族.官盛则近谀.圣人无常.师术业有专攻.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传道受业通释义(2)或师焉,或不焉通3.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惑而不从师(2)吾从而师之(3)吾师道也(4)而耻学于师(5)是故圣益圣(6)小学而大遗4。

古今异义词辨析(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儿童、少年学习的初级阶段(3)今之众人古义:今义:很多人5.特殊文言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江苏省赣榆县智贤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2(无答案)不分版本

江苏省赣榆县智贤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2(无答案)不分版本

江苏省赣榆县智贤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2(无答案)不分版本正确使用成语【学习目标】1.熟悉成语运用的高考题型。

2.把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设误类型的成语题,并能联系语境,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正误。

3.积累、整理易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的成语,学习答题技巧。

【重点难点】1.积累、整理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的成语;2.学习答题技巧,能联系语境,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正误。

【学法指导】分析、归纳、整理、练习稳固。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参考《三维设计》P6。

弄清辨析成语方法三、方法四。

真题引领〔1〕〔XXXX新课标卷II〕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検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____,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②即使现有的产品杨销,也要_____,抓紧技术储藏与新产品开发。

③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防患未然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B.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C 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D.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防徽杜渐〔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 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开展势头。

B. 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C. 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110米栏工程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那么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

D. 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

二、合作讨论1. 指出以下句中成语是否运用得当,为什么?〔1〕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江苏省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期末复习(4)苏教版

江苏省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期末复习(4)苏教版

江苏省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期末复习(4)苏教版一、二基础知识与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6分;共4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紫绡./俊俏.绽.放/颤.栗凝滞./挚.友逶.迤/虚与委.蛇B.贮.藏/机杼.镌.刻/隽.永鹰隼./竹笋.陨.石/殒.身不恤C.螫.针/嗜.好修葺./契.约拔擢./笨拙.龟.裂/千钧.一发D.栖.息/蹊.跷姊.妹/付梓.沉溺./拘泥.便捷./茕茕孑.立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大多数疾病的发生,是因为基因组的差异与调节基因的环境不协调而引起的。

B.扬州、南京、镇江城市群建设的启动,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关,南京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

C.如果认识到我们极不了解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许多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么关于物种和变种的起源至今还有许多不能解释这一点,就没有人会觉得奇怪了。

D.针对当前医疗卫生市场混乱,药价偏高,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清理整顿药品市场,降低药品价格。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比.去:等到形影相吊.:安慰 B.一春鱼雁..无消息:书信夙婴.疾病:缠绕C.愍.臣孤弱:怜悯日过午已昏.:黄昏 D.寻.蒙国恩:不久殆.有神护者:大概4.下列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 )A.桂影斑驳....不许 D.臣之辛苦.. B.往往..而是 C.告诉5.下列加点字活用现象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 )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B.垣墙..周庭,以当南日C.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D.臣少多疾病..6.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合理的一项( )(1)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2)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3)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4)泪流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A.(1)用典(2)夸张(3)借代(4)对偶B.(1)比拟(2)对比(3)借喻(4)对偶C.(1)用典(2)对偶(3)借喻(4)夸张D.(1)比拟(2)对偶(3)借代(4)夸张7.下列说法不下正确的一项是( )A.“表”“志”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高三语文修辞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修辞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修辞复习课教案高三语文修辞复习课教案1教学目标:学会理清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学会把握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重点;学会设计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方法;学会调控修辞方法部分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同学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同学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同学解答近几年高中会考、高考中有关修辞方法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老师借此了解同学的现有认知水平〔统计分数〕;同学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修辞方法部分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化商量。

教学过程:一、理清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老师提问:大家知道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同学回答:可能一:不知道,或不太知道。

可能二:依据高考说明回答“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老师提示:要理清一个学问点的复习目标,其依据有哪些?同学商量:老师小结:应当依据以下两方面——考试说明〔包括会考高考〕B、考试试题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4个力量考核点:〔幻灯投影〕能够辨识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列出8种,会考列出12种〕;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依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学问点的复习时,都应当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

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修辞部分的复习重点老师提引:目标确实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供应了范围。

目标是针对全部同学的,而复习重点则应当是针对个人的。

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同学商量: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依据同学的商量,小结如下:依据考试命题的倾向:会考的选择题中,修辞方法是必考题,题型已由单一的辨识题演化为辨识修辞方法与理解表达作用结合考的形式。

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

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a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b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c语言运用题〔第五大题〕中,依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造句〕。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虚词2学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虚词2学案

文言文专题之虚词复习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 掌握“若、所、为、焉、也、以”的意义及用法。

2. 准确辨析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课前候读】《最高考》P303——305“若、所、为、焉、也、以”的素材归纳。

一、自主学习1.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促织》)()⑵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⑶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⑷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赤壁之战》)()2.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⑴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指南录〉后序〉》)()⑵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⑶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⑷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信陵君窃符救赵》)()⑸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3.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⑴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⑵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鸿门宴》)()⑶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廉颇蔺相如列传》)()⑷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⑸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鸿门宴》)()⑹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⑺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察今》)()⑻何辞为?(《鸿门宴》)()4.解释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⑴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⑵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⑶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⑷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⑸未知生,焉知死?(《论语》)()5.解释各句中“也”的意义以及用法。

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⑵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⑶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⑷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⑸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江苏省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_作文的开头教案

江苏省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_作文的开头教案
(2)失败,对强者是个逗号,对弱者是个句号。面对失败,强者能够屡仆屡起,弱者则一蹶不振。其实失败和成功对我们一样有价值。不会从失败中寻找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
(4)任何人都有尊严,不要伤害他人的尊严。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想赢得尊严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
[存在问题]
这种写法虽然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操作起来也有一定的问题。首先,写作者要能够提炼出能够引领主题的开头,其次,这个开头本身语言要非常凝练,要有一种先发制人的效果,使读者产生阅读欲望。
可在实际写作中很多同学做不到这两点。学生在议论方面普遍存在着浅薄、罗嗦、无文采的现象,可以说粗鄙不堪。怎么办呢,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另外作文的另一种开头,应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2)丧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个无望的民族。尊严是立国立人的无价之宝。
2.以“成与败”为话题,自选警句写一个开头段。
参考答案:
(1)“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冰心老人的这句话提醒我们:成功是奋斗的苦根上结出的甜果。
在平日要有意识的积累一些常见话题的精彩名言警句,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
[迁移训练]
1.以“尊严”为话题,根据所提供的名言警句写一个开头段
士可杀而不可辱。——礼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丧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个无望的民族。——陈祖芬
(4)人生的追求,就如水上行舟,只有高扬起两面风帆:相信自己与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我们才能进退自如,抵达胜利的彼岸。——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学案一、学习目标1. 掌握常见的7种修辞手法的内涵。

2. 学会正确运用7种修辞手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考纲解读:江苏《考试说明》表述为:“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的7种修辞方法”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考查修辞方法,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手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

2015年、2016年江苏单独设置选择题考查修辞手法。

三、考题引路(2016江苏)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C •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解析】A试题分析:“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题中,A项的“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

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2015江苏)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解析】B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A.由“试新刀尺” “一手裁”可知将“东风”拟人化。

C.由“有情”“含春泪” “无力” “卧”可知将“芍药” “蔷薇”拟人化。

D.由“旧相识” “偷开门户” “翻书”可知将“南风”拟人化。

四、技巧指津第二课时(三)借代(1)借代的特点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2)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事物的名称,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②材料代本体。

用制作事物的材料来代替本事物,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

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

例如:“芦柴棒”,去烧火!⑥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来代替本事物的名称。

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⑦具体代抽象。

用具体的事物作借体,代替抽象的本体。

例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小米” 代替“落后的军需供应” ,“步枪”代替“落后的武器装备”。

⑧部分代整体。

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本体事物。

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借代的作用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4)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①相同点: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②不同点: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例题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四)夸张(1)夸张的特点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2)夸张的种类①扩大夸张: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缩小夸张: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③超前夸张: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夸张的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例题1:选出下列没有运用夸张的一项A. 下了一天雪,到深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静极了,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

B. 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犹如幼小时候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C. 大家略有一点兴奋,但又很淡漠,不大相信,因为这一类不甚可靠的传闻,是谁都听得耳朵起茧了的。

D. 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我真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昏话!(五)对偶(1)对偶的特点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联的两个句子成对地排列,这种修辞格叫做对偶。

(2)对偶的种类①正对 a.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②反对 b.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流水 c.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3)对偶的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4)对偶与排比的区别对偶句与排比句都属于整句。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非常简单,对偶只有两个句子,而排比至少三个句子例1、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 .柳絮池塘淡淡风B .榆荚临窗片片雪C .带水芙渠点点雨D .丁香初绽悠悠云例2:上联和下联配对注意顺序)(春山一路鸟空啼日暖神州万木荣锦江春色来天地芳树无人花自落春晖又红万朵花老梅到时自然红芳草春来依旧绿玉垒浮云变古今春回大地千峰秀冬雪欲白千里草(六)排比(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种类①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③单句排比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

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

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④复句排比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

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

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3)排比的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例题1: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

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

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 ;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

(七)反复(1)概念: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如: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2)反复的种类①连续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②间隔反复,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在议论文中,间隔反复,就是把能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或词在文中或段中间隔出现,其作用是:在内容上,因为句句紧点,因此可使中心论点突出;在形式上,由于它的出现,可使层次更清晰;在表达上,因其常与排比句连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与节奏感。

(3)反复的作用反复具有突出思想感情,增强节奏感的效果。

恰当地运用反复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的作用。

例题1: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

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

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

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

真真的怎么得了!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不超过26个字)(4分)五、当堂训练1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A. 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 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 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 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2. 下列各句中比喻词用的不恰当的一句是()A. 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一样,深一脚、浅一脚。

B. 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 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 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3. 以下几句运用修辞方法恰当,并确实增强了表达效果的一项是:()A. 海外儿女思乡,思乡,思乡,此情此意久长。

B. 他的话没有实质内容,空洞得像战鼓一样。

C. 蒲公英柔软的茎上顶着小黄伞,雄纠纠地守卫在道路两旁。

D. 个人的自学,个人的努力,个人的独立钻研,是主要的;但是适当的讨论,相互的讨论, 集体的讨论也是必要的。

4. 对下面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方法和它的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A.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一泻而下的自然美。

B. 用夸张的手法,极力表现荷塘上月色的清朗纯洁。

C. 用比喻的手法,描绘荷塘上月光的清纯柔和。

D. 用拟人手法,描写月夜的寂静安宁。

5. 下列句子在修辞使用上恰当的一句是()A.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

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B. 晚上,我们坐在院子里乘凉,听爷爷讲聊斋故事。

他讲到紧张的时候,大家都屏住气;讲到轻松的时候,大家都拍手大笑。

这时连月亮也探头探脑,冷眼瞧着我们。

C.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势不可当。

D. 纺织厂里的机器声隆隆地响着,和着我心跳的旋律,像一首动人的催眠曲。

6. 含有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方法,并且使用都恰当的一句是()A. 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像片片彩霞落在辽阔的大地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