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工业总产值

合集下载

医药行业2001年回顾及2002年展望

医药行业2001年回顾及2002年展望

医药行业2001年回顾及2002年展望摘要:2001年医药经济稳定增长,医药体制改革的影响开始显现2001年医药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其中,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高增幅;产品销售收入增幅稳定,企业产成品库存有所增加,企业效益明显回升。

其中部分企业受药价下滑的影响较大;进口增幅提高,出口增幅稳定;医药商品的销售稳步增长、终端需求活跃。

据预测,全年将完成总产值2700亿元,同比增长17%。

2002年医药经济将保持低速增长,部分子行业收入世影响较大2002年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医药行业还会保持适度的增长,但同比会有所下降,结合各方面情况,我们认为2002年整体医药仍将保持13%左右的增幅。

考虑到WTO的冲击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等因素的影响,我门预计该行业中化学原料药、药品流通行业和中药行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受新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影响和各地正在推行药品招标采购,化学医药行业将处于低速增长的调整阶段,利润增长将会进一步放慢。

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医药企业两极分化将日趋明显,亏损面可能进一步扩大。

可以预料,未来两年我国医药行业的兼并重组将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潮。

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局面会有所改变,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目前的国内药品市场已是一个国外与国内企业竞争的场所,国产药、“三资”药、进口药基本呈三分天下的局面,我国的医药市场已经是一个开放程度相当高的市场,因此,相对其它行业的冲击而言并不大。

一、医药行业现状分析1、基本情况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工业体系。

据统计,我国医药工业企业近4000家,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4万吨,位居世界第二;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多个品种;我国传统中药,已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能生产现代中药剂型40多种;中成药产量已达47万吨,8000多个品种;各类生物制品300余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多种;可生产包括X设线段层扫描成像装置、磁共振等在内的医疗器械11000多品种和规格和8大类1200多个规格的制药机械产品。

国内新药研发现状

国内新药研发现状
批准上市
2015 年,CFDA 共批准生物制品上市 18 件
其中,首次获批上市的 2 个 1 类生物制品均由中国医学科学院 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发,均为疫苗。
➢ Sabin 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用于儿童预防脊髓灰质炎病 毒感染的 ,填补了中国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生产领域的空 白。
➢ 肠道病毒 71 型灭活疫苗 (人二倍体细胞):对降低中国儿童 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有重大意义。
新定义: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国内新
全球新
仿制药由现行的“仿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
“仿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
(二)新药受理与批准上市情况
2011~2014年药品审评中心(CDE)各年度受理情况
化药的受理数量均占总量的85%左右
2013-2015新药批准上市情况
2015年,共有484个受理号批准上市(包括批准生产、批准上市、批准进 口),与2014年相比减少了9.7%,然而减少的只有化药,中药和生物制品 的批准数量都有增加,尤其是中药,批准数量翻了3倍。
➢ 把新药研发的主体转到企业上来,建设创新药物研发技术 平台
➢ 体制创新:加大制药企业优化组合的力度,发展壮大一批 大型制药集团企业;给与投资与税收优惠。
➢ 改革药品定价机制,确保医药生产企业获取合理的利润
2.人才策略:引进,稳定,校企合作 3.技术策略:me-too药物,天然药物,传统中药现代化,
创新与并购将是医药企业未来成长的两大驱动主力
二、国内新药研发概况
(一)新药概念的变化
美国FDA:新的化合物 中国: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对已上市药品改 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注册按照新药 申请的程序申报。 分三类:中药天然药物(9类)

医药行业发展概述

医药行业发展概述

医药行业发展概述医药行业被誉为“永不衰落胡朝阳产业”。

医药行业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组成部分,其中医药工业包括化学制药工业、中成药工业、中药饮片工业、生物制药工业、医疗器械工业、制药机械工业、医用材料及医疗用品制造工业、其他工业八个子行业。

一、医药工业发展概述(一)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2009年,中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0200亿元,同比增长20%。

比2007年15.2%有大幅回升;销售收入达9723.66亿元,同比增长33.2%;利润总额达到354.75亿元,同比增长33.2%。

中国医药产业规模逐年增加,2004年中国医药行业资产总额为4798亿元,2009年达到8569亿元。

2009年中国医药工业从重点子行业来看,中成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工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而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工业增长幅度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1 2004-2009年中国医药产业规模及增长率2、产业结构目前,中国的医药工业是一个独特的结合体。

从分类的角度看,化学制药领域以仿制药为主,具有良好的生产能力,但国际竞争力比较薄弱;生物制药在整个制药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增速明显,发展势头良好;与其他国家相比,传统中药在整个医药产业中占有相对重要的地位。

2009年中国医药市场份额,化学原料药占21.2%,化学制剂占27.5%,中成药占22.4%,中药饮片占5.0%,生物生化制品占10.0%,医疗仪器设备占9.1%,卫生材料及用品占4.8%。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医药市场。

图2 2009年中国医药产业结构3、产业环境近几年中国的医药行业因为受益多项国家政策而保持着良好发展的势头,而新医改贯穿了全年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进程,这不仅使中国的医药行业在金融危机大背景萧条的情况下屹立不倒,还使中国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

虽然经历金融危机,中国的医药行业依然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

市场环境方面,目前中国民众越来越珍爱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意识越来越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两网”建设,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日益完善。

医药行业概况

医药行业概况

一、行业定义:医药行业从运营情况来看,主要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类;其中医药工业可分为七大子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化学制剂制造业、生物制剂制造业、医疗器械制造业、卫生材料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中药饮片制造业;➢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指供进一步加工药品制剂所需的原料药生产。

➢化学制剂制造业:指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诊断的化学药品制剂的制造。

➢生物制剂制造业:指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化学药品、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中成药制造业:指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的传统药的加工生产。

➢中药饮片制造业:指对采集的天然或人工种植、养殖的动物和植物中草药进行加工、处理的活动。

➢卫生材料制造业:指卫生材料、外科敷料、药用包装材料以及其他内、外科用医药制品的制造。

➢医疗器械制造业: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含所需要的软件的生产活动。

➢医药商业主要是指事医药批发、零售以及医药物流业务等经营活动。

二、医药行业概览:(一)医药工业运行情况1、行业保持快速增长过去十年,我国七大类医药工业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从2000年的183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2万亿元(药监局预计),复合年增长率为20.7%。

2、行业销售利润率略有上升从近三年来看,医药工业销售利润率总销售利润率略有上升,其中中药饮片的利润率上升较快,而医疗器械的利润率出现了小幅下滑的态势。

(二)医药商业运行情况1、医药商业保持稳步增长2000年我国医药商业总销售为1565.8亿元,2010年医药商业总销售规模达到6992亿元,同比增长23%。

,十年间中国医药商业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14%。

2、医药商业效益稳中有升2009年医药商业毛利率为7.09%,利润率1.29%,费用率5.16%,医药商业效益水平稳中有升。

中国医药商业的毛利水平并不低(美国5%左右),主要是费用率偏高(美国3%),目前商业的费用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

医药行业数据分析报告

医药行业数据分析报告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1、医药行业进入新常态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发展源自药品的刚性消费,具有弱周期性的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完善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医药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

根据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2015年度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的数据,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6,719 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25,7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19%。

2015年,我国产业面临较大的结构调整压力,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医药行业受大趋势影响,增速随之降低。

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6.1%,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长9.8%,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2%,利润增长12.2%,亏损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2.1%。

中国医药产业布局整体趋于优化,但增速趋缓。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以及人口老龄化、产业迭代升级等趋势的推动,未来三至五年,中国医药行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复合增长率。

2、抗肿瘤药物市场前景广阔在医药行业中,最具有市场前景之一的是抗肿瘤药物。

肿瘤具有发病率高、隐蔽性强及致死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2015年癌症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癌症总发病429.16万例,总死亡281.42万例。

据《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全球癌症病例呈现迅猛增长态势,由2012年的1,400万将逐年递增至2025 年的1,900万,而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

从2010年至2015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的复合增长率为6.79%,癌症死亡病例的复合增长率为7.50%。

肿瘤是人类健康第一杀手,而抗肿瘤药物市场也是全球第一大药物市场。

2010年-2014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复合增长率为6.5%。

2010-2014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高速增长,由约430亿元增长至约 850 亿元,复合增长率18.6%。

中国制药工业现状

中国制药工业现状

中国制药工业现状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主要由13亿人口治病医疗、保险康复、生育等必须的医药消费所带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八五”期间发展速度最快,年平均增长率为22%,九五期间仍保持年平均增长率17%的发展速度。

医药产业规模在2001年总值为2770亿元人民币,占大陆GDP的2.9%;2002年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3.2%左右,增幅达18.8%,高于全球医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13%。

药品市场的销售总额2001年达到了1260亿元,1990~2001年间更是保持了年均21.7%的增长速度,后面的几年增长速度会更快。

就医药细分行业的增长率而言,高于医药产业平均水准的是制药机械(28%)、化学制剂(21%);低于平均的是中药(16%)、生物制药(16%)、卫生材料(15%)、及医疗器械(12%)。

根据2001年全国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统计,目前我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5146家,其中包括1700 多家"三资"企业(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前20名都已在我国合资办厂)。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100家左右。

按产值计算,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目前的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而国有经济比重则从55%下降到36.1%。

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5000多家医药工业企业中,有生物制药企业 200余家、中药生产企业1100多家和化学药品生产企业4000 家左右。

至2001年底,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 43万吨,位居世界第2;能生产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 余个品种;还有我国的传统中药,也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 40多种,总产量已达37万吨,品种8000余种。

2022年我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2年我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2年我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得益于新医改稳步推动的带动作用,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趋势。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亲密相关,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行业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78-2022年,医药工业规模年均递增均处于15%以上,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

以下是2022年我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一、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一)增加值增速居工业行业前列2022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增速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高于工业整体增速4.2个百分点,在各工业大类中位居前列。

医药工业增加值在整体工业所占比重达到 2.8%,较上年增长0.18个百分点,显示医药工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加大。

分季度看,2022年各季度末累计增速分别为12.8%、13.5%、12.8%、12.5%,下半年增速呈现下降。

(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放缓依据统计快报,2022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53.16亿元,同比增长13.05%,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6.05个百分点,但较上年降低4.85个百分点,自2022年增速低于20%后,进一步消失较大幅度下滑。

各子行业中,中药饮片、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生物药品、中成药的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他3个子行业的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盈利水平基本稳定依据统计快报,2022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60.69亿元,同比增长12.26%,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8.96个百分点,但较上年降低5.34个百分点,与主营业务收入同步消失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主营收入利润率为10.02%,较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基本稳定。

纳入统计范围的企业中,约10%的企业消失亏损。

各子行业中,化学原料药、化药制剂主营收入利润率较上年略有增长,其余子行业利润率均较上年有所下降。

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020年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2020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内需求稳定增加,促进了医药行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由于受世界经济明显滑坡和国内经济运行下半年减弱的影响,以及陆续出台的药品降价、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医药企业经济效益在高位增长中下半年出现一定波动,经济景气出现小幅下降,值得引起关注和重视。

现根据快报资料,对2020年医药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如下:一、2020年医药经济发展基本状况(一)工业生产总量继续保持较高增幅,但较上年历史最好水平有所回落1、2020年,医药商业板块整体营收同比增长9.7%,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4%,增速下滑主要系新冠疫情影响下,物流受阻所致,但在医药商业的刚需属性以及疫情物资的需求上升的影响下2020Q2-4恢复较好,全年板块业绩保持正增长。

零售和流通板块的分化在疫情下进一步显著,零售药店板块维持高增速。

从患者用药需求的便利性与目前医院的承接能力来看,零售药店是非住院用药的重要选择渠道。

处方外流的推行,将为药店带来新的客流和交易增长,零售药店行业景气度将持续上行。

表1:2020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基本走势分析2020年医药工业生产趋势可以看出,相对于医药工业创历史最好水平的2020年(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达到20%以上)的高速度,在2020年世界经济滑坡和国内经济减弱的大环境下是不可能维持的,医药经济增长出现了回落,尤其工业增加值更明显回落了10.2个百分点。

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837亿元,同比增长13.9%,低于行业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完成240亿元,同比增长16.5%,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551亿元,同比增长21.6%,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完成151亿元,同比增长24.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6679亿元2008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超8600亿中药占1/4强2009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10048亿元-搜狐健康2010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估计超1.2万亿_财经_腾讯网2011年,发改委预测16600万亿。

世界2007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创7120亿美元新高2009年,据国际货币组织(IMS)不久前公布的统计数字,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总销售额为8150亿美元,其中生物工程药品和生化药品的销售额合计为1300亿美元,通用名药的销售额为900亿美元。

按销售额计算,排名前3位的大类药物为:中枢神经系统用药(CNS)为1250亿美元;心血管病药物为1100亿美元;抗肿瘤药物为750亿美元。

2011年,近日,全球权威的医药管理咨询公司IMS Health发布的最新的年度预测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将达8800亿美元,并呈以下三大特点:发达医药市场国家由于受到专利药过期和新一轮的预算开支紧缩而增长缓慢;新兴医药市场国家对全球医药市场增长的贡献将接近50%,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创新药品催生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全球市场有望增长5%~7%该最新年度报告指出,对比2010年4%~5%的增长,2011年全球药品市场将增长5%~7%,达到8800亿美元。

2007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创7120亿美元新高2008-10-30 21:472007年,全球药品市场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120亿美元,市值较过去5年增加1780亿美元;虽然销售额逐年增长,但从2000~2007年的总体趋势看,增速却在逐年减缓,2007年降至最低的6.4%。

抗肿瘤药物是最大的治疗领域药物,销售收入达414亿美元,比2006年的346亿美元增长了16.2%。

随后是降胆固醇药物,销售收入为337亿美元。

其他依次为呼吸系统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以及糖尿病治疗药物。

制药业受到冲击2008年5月,美国《制药管理者》杂志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07年度全球制药企业50强,这50强制药企业的处方药销售额超过了5100亿美元。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除分别排名前3位的辉瑞、葛兰素史克和赛诺菲-安万特,以及排名第50位的Watson公司外,榜上其他公司处方药销售业绩都呈现出较大幅度的提高,有的甚至是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事实上,国外大型药企快速增长的大部分来自于并购重组。

例如,Nycomed公司通过并购Altana公司,规模实现了近3倍的增长,这使其排名由原来的第48名上升为第29名。

而美元贬值则使得欧洲企业占了一些便宜。

例如,按瑞士法郎计算,罗氏的处方药收入增长率为11%,但是若以美元计算,其增长率则超过20%。

该杂志对评比结果作出的评价称:制药企业正在受到冲击。

从排名来看,世界制药企业的格局并未有显著改变。

这些企业大都来自发达国家,其中美国20家、英国4家、日本7家、瑞士4家、德国5家、丹麦2家、以色列1家、意大利1家、比利时2家、法国2家、澳大利亚1家、冰岛1家,在前10名中美国独占5家。

专利到期影响深远近年来,大型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投入仍维持着高水平,表明提高创新能力仍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2007年度,辉瑞公司的研发费用高达81亿美元,占其全球销售额的17.96%,位居第一。

目前制药巨头们普遍遇到这样的窘境:新药发现越来越难,费用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长伴随而来的就是风险越来越大。

“重磅炸弹”药物曾给许多制药企业带来辉煌,但进入新千年后,专利期满这一事实给拥有“重磅炸弹”药物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失落和不安。

研发和打造新的“重磅炸弹”药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继续投入,别无他法。

至于投入能否得到回报,又另当别论。

2007年,医药市场受到许多品牌药专利到期的影响,包括抗精神病药物、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断剂等产品市场。

2007年约有160亿美元的药物面临专利到期的风险,而该数字在2006年达到历史峰值(230亿美元)。

频繁的专利到期致使品牌药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份额降低,也延缓了世界药品市场的增长。

立普妥连续6年荣登畅销药榜首从2007年全球药品销售情况来看,前50强药物的总销售额达到1822亿美元,占全球药品市场的25.6%(2006年前50强药物总销售额为1638亿美元,占全球药品市场的25.5%)。

畅销药物在全球市场中地位显赫。

前50强排名中,降血脂药阿托伐他汀(立普妥,Lipitor)依然独占鳌头,是全球最畅销的品种。

抗肿瘤药物则取代精神疾病类药物位列第一。

2007年全球畅销药前10位品种的销售金额达到673.7亿美元,占前50强药物销售总额的37%。

品牌药立普妥已经连续6年荣登最畅销药物榜首,但其市场销售出现小幅下滑,同比下降了1.64%。

受益于美国市场的强劲表现,抗凝血药氯吡格雷(Clopidogrel,波利维,Plavix)夺得亚军位置。

该品最初由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研制,百时美施贵宝公司获得该药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权。

2007年,该药两家公司联合销售额达到82.5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3.4%。

2006年畅销药榜单中的亚军品种——葛兰素史克公司的哮喘及慢性阻塞肺炎治疗药氟替卡松+沙美特罗的复方制剂(Fluticasone + Salmeterol,Advair/Seretide)则下滑两个名次,排名第4。

从统计中发现,2007年全球销售排名前10位的畅销药中,两个制药公司联合研发或者是共同销售推广的品种就占了6个席位。

很多中等规模制药公司开发的产品进入“重磅炸弹”药行列常用的途径包括:第一,将产品授权给大制药公司,利用大公司的销售实力提高产品的销售额和地区覆盖范围;第二,合作上市与合作销售,结合两家公司的市场开发实力、地区覆盖范围和擅长的专业领域,往往可以催生出重磅炸弹级产品。

不管何种方式的强强联手,优势互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产品效益最大化。

相关全球畅销药物生产企业排行在2007年全球畅销药物前50强排名中,入围产品的总销售收入排名前5位的制药企业依次为辉瑞、赛诺菲-安万特、罗氏、阿斯利康和葛兰素史克。

在2007年全球畅销药物前50强排行榜中,辉瑞的产品占了5只。

这些药物的总销售收入高达251.59亿美元,名列第一。

除了立普妥和抗高血压药氨氯地平(Amlodipine,络活喜,Norvasc)之外,还有抗关节炎药塞来昔布(Celecoxib,西乐葆,Celebrex)、抗癫痫药普瑞巴林(Pregabalin,Lyrica)和勃起功能障碍(ED)治疗药西地那非(Sidenafil,万艾可,Viagra)。

赛诺菲-安万特名列第二,有6只产品进入全球畅销药物50强排行榜,入围产品的销售收入总计达170.36亿美元。

抗血栓药依诺肝素钠(Enoxaparin,Lovenox)是该公司表现最好的品种,达到38亿美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8.4%;抗糖尿病药甘精胰岛素(Insulin Glargine,来得时,Lantus)实现销售额30亿美元,大幅增长了36.4%;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多西他赛(Docetaxel,泰索帝,Taxotere)销售额达27.0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7.1%。

罗氏名列第三,有5只产品进入了全球畅销药物前50强排行榜,入围产品的总销售收入达162.3亿美元。

3只单抗类抗肿瘤药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利妥昔单抗(Rituximab,MabThera)销售同比增长了24%,乳癌治疗药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赫赛汀,Herceptin)增长了34%,结直肠癌治疗药贝伐单抗(Bevacizumab,阿瓦斯丁,Avastin)增长了48%。

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Oseltamivir,达菲,Tamiflu)销量下滑,2007年销售为17.4亿美元,下降了19%。

血液调节药倍他依泊汀(Neo Recormon)则继续下降7%,销售额为16.9亿美元。

阿斯利康名列第四,有4只产品进入了全球畅销药物前50强排行榜,入围产品的总销售收入达137.69亿美元。

除了抗溃疡药Nexium以外,还包括:抗精神病药富马酸喹硫平(Quetiapine fumarate,Seroquel)、降血脂药罗伐他汀(Rosuvastatin,Crestor)和乳腺癌治疗药阿那曲唑(Anastrozole,瑞宁得,Arimidex)。

葛兰素史克的入围产品也有4只,总销售收入为135.1亿美元,位列第五。

除了排在第四位的抗哮喘药Advair/Seretide外,其余产品均排名靠后。

其中包括2型糖尿病治疗药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文迪雅,Avandia/Avandamet)、癫痫及双相情感障碍治疗药拉莫三嗪(Lamotrigine,Lamictal)和疱疹治疗药伐昔洛韦(Valacyclovir,Valtrex)。

2009年世界十大畅销药生物药占半壁江山(2010-05-31 08:46:12)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尽管欧美国家普遍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但医药市场似乎并未受到很大影响,且出人意外地表现良好,这从各大制药公司所披露的业绩中可看出端倪。

在过去一年里,基本上所有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国制药公司均取得良好的业绩。

虽然这些公司的畅销专利药在近几年里已陆续到期,从而对其销售总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它们似乎早已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并已陆续推出替代性的新产品,所以,尽管专利药品期满,但对其业绩并未产生实质性影响。

几大因素促市场增长欧元和日元的坚挺及美元的疲软,则是造成去年以美元计算的世界医药市场销售额高于2008年的一大因素。

因为欧洲和日本均为世界主要的药品销售市场,而这两大医药市场的销售额最终都折算成美元,这对去年国际医药市场总金额的计算有一定的“助长作用”。

另外,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长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即肿瘤疾病、心血管病两大病种发病人数的快速增长,以及全球精神病发病率的居高不下。

这些均为推动世界医药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其三,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也是推动世界医药市场高速增长的又一诱因。

因为老年人比其他人群更容易罹病,而且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生育高峰年间出生的人,基本上都已进入老年期,这些人已成为推动国际医药市场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必须说明的是:世界医药市场总销售额是根据各国医药工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字汇总而成,故有很高的权威性。

至于2009年的销售业绩1~3季度系根据公开统计数字,而4季度则依据各主要国家上年同期销售业绩再加上10%的增长量而得出的数字两项相加而成。

据国际货币组织(IMS)不久前公布的统计数字,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总销售额为8150亿美元,其中生物工程药品和生化药品的销售额合计为1300亿美元,通用名药的销售额为900亿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