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成矿亚带划分
中国成矿带最新划分

成矿区带详细划分成矿省——属成矿域范围内的次级成矿区(带),它的范围受大地构造旋回的控制,成矿作用形成于一个或几个成矿旋回;发育有特定的矿化类型;成矿物质的富集主要与地球层圈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作用明显受区域岩浆活动、沉积地层、变质作用的控制,如我国华南成矿省受花岗岩浆的侵入和岩浆喷发作用的控制,形成与燕山成矿旋回(或火山岩)有关的有色、稀有、稀土及非金属“成矿系列组”,其中每个系列受成矿地质环境的控制。
成矿省内成矿地质环境形成某一或几个矿床成矿系列,出现成矿地质环境与矿床成矿系列大致对应关系,应用成矿年代学对矿床的测年资料,地质构造发展过程中的成矿旋回,各个成矿旋回在不同成矿区带内出现的成矿地质环境及对应的矿床成矿系列,构成了成矿省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应用“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剖析每个成矿省的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过程和总结区域成矿规律。
据此编制了每个成矿省的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图。
区域矿床成矿谱系深化对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为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区域成矿作用的科学依据。
有关“矿床成矿系列组”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的内容和含义在第四篇中将做详细论述。
全国划分的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带)将中国大陆各个成矿旋回形成的各类矿床和相应的矿床成矿系列在空间分布上做了定位。
应用矿床成矿系列的理论,按成矿省及其所属成矿区(带)阐明了成矿省的范围、区域构造概要、区域成矿特征;成矿省内成矿区(带)的划分、矿床成矿系列的形成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用每个成矿省的矿床成矿系列特征表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矿床成矿系列图”作了矿床成矿系列的空间定位。
提出在成矿省(或成矿区带)限定的空间范围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规律及区域成矿作用的高峰期,区域构造演化的继承性和成矿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密切、矿床成矿系列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趋势,构成了“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区域成矿作用框架。
成矿带划分

成矿带划分【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二、成矿带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2.分类三、成矿带的划分标准1.地质背景2.矿产资源3.矿床成因四、成矿带的划分方法1.地质方法2.地球化学方法3.遥感技术五、成矿带的意义1.指导矿产资源勘查2.促进矿业经济发展3.环境保护与治理六、结论正文一、引言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离不开对成矿带的研究,成矿带是指在地壳中具有一定规模、相对集中并具有明显成矿规律的矿产资源带。
因此,研究成矿带的划分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成矿带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成矿带是指在地壳中具有一定规模、相对集中并具有明显成矿规律的矿产资源带。
它是地球化学活动和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矿产资源分布的基本单元。
(2)分类根据成矿带的成矿特征、地质背景和矿产资源类型,成矿带可以划分为金属矿成矿带、非金属矿成矿带和能源矿产成矿带等。
三、成矿带的划分标准(1)地质背景地质背景是成矿带的基础条件,包括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等方面。
不同地质背景对成矿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成矿带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等。
矿产资源的种类、规模和质量是评价成矿带重要性的主要依据。
(3)矿床成因矿床成因是指矿产资源在成矿过程中的地质作用和地球化学过程。
了解矿床成因有助于揭示成矿带的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
四、成矿带的划分方法(1)地质方法地质方法是通过对地质背景的研究,分析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成矿特征,从而划分成矿带。
常用的地质方法包括地质填图、矿产资源勘查和地质构造研究等。
(2)地球化学方法地球化学方法是通过对地球化学场的研究,分析成矿带内元素的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从而揭示成矿带的成矿机制。
常用的地球化学方法包括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和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等。
(3)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对地表的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和分析,获取地质背景和矿产资源信息,从而辅助成矿带的划分。
成矿区带划分

Himalayan Polycycle
7.板块构造
现代成矿区带研究都是以板块构造为基础,可以划分为: ⑴、大陆裂谷成矿区域 ⑵、被动大陆边缘成矿区域 ⑶、活动大陆边缘成矿区域 ⑷、大洋裂谷成矿区域 ⑸、大陆热隆成矿区域
1912年,魏格纳在法兰克福地质学会上做了“大陆与海洋的起源” 的讲演, 提出了大陆漂 移的假说。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系统阐述了大陆漂移说。
4、大洋裂谷
Central Rift Valley of the Mid-Atlantic Ridge
Fig. 17.27
Detail from H.C. Berannrket, based on Heezen & Tharp
5、中国中生代成矿作用
大陆边缘成矿区域
1、环太平洋成矿域
东南亚成矿带 ( W-Pb-Zn-AuMo-Cu)
2、特提斯成矿域
喜马拉雅-三江成矿带(CuPb-Zn-Sn)
一、大陆裂谷成矿区域
– 1.裂谷成因 – 2.裂谷形态 – 3.裂谷建造与发展阶段 – 4.裂谷盆地中的主要矿床类型
四、大洋裂谷成矿区域
1.构造位置 2.成矿作用 3.地球化学特征 4.典型矿床分析
二、被动大陆边缘成矿区域
– 1.陆缘构造与沉积作用 – 2.陆缘沉积矿床 – 3.陆缘裂谷环境及矿床
二、主要成矿区带
1、大陆裂谷
2、 被动大陆边缘成矿系统 在现代大陆边缘也分为两种类型,与海洋地壳呈 现渐变过渡构造的大陆边缘称为被动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 缘有特殊的 构造形式, 一般发育有 陆缘隆起、 裂谷、海湾 泻湖盆地。
3、活动大陆边缘
Benioff zone Andesitic Volcanism and Earthquake
我国各个成矿期

我国各个成矿期我国各个成矿期成矿特征简表前寒武纪成矿期持续时间最长,也较重要,可再分为如下三期:(1)早太古成矿期(泰山期)(38—25亿年);地壳开始形成,薄而不稳固,故有大量来自上地幔的超基性、基性岩浆活动,形成重要的绿岩带及有关矿床。
本期末发生阜平运动,有广泛的火山和火山沉积作用、花岗岩化和混合岩化作用,并伴随一系列矿床的形成,重要者有铁、金、铜、磷、滑石、菱镁矿、石墨、云母等。
(2)晚太古—早元古代成矿期(中条或吕梁期)(25—18亿年)本期地壳已经形成并相对稳定下来,火山作用、花岗岩化、混合岩化仍较普遍和强烈,火山和火山沉积建造,各种碎屑沉积建造及化学沉积建造大量出现,生物沉积建造开始出现。
在这种地质环境中形成的矿产有铬、镍、铂、铁—钛、金刚石、铜铅锌硫化物、稀土、硼、滑石、菱镁矿、云母等。
(3)晚元古或震旦亚界成矿期(18—6亿年)本期属晋宁、澄江、扬子构造旋回成矿期。
这时稳定区与活动带区别明显,大气中CO2占优势,海水中CO2逐渐减少而变成硫酸盐型,主要矿产有铁、铜、磷、石棉、石墨等,在北方产于长城、蓟县、青白口系地层中,在南方则产于板溪群、会理群、昆阳群、神农架群、南沱砂岩层及相应地层中。
2.后寒武纪成矿期包括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山五个成矿期。
(1)加里东成矿期:此时我同地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华北、西南进入相对稳定的地台时期矿产以产在浅海地带和古陆边缘海进层序底部的铁、锰、磷、铀等外生矿床为主,如鄂、黔、滇等省的磷矿床等。
中期海侵范围扩大,普遍出现大量钙质沉积,形成灰岩白云岩矿床。
晚期在海退环境下形成泻湖相石膏和盐类矿床。
祁连山、龙门山、南岭以地槽演化为特点,矿产为内生的铬、镍、铁、铜、石棉,如镜铁山铁矿床,白银厂黄铁矿型铜矿床等。
(2)海西成矿期:与加里东相似。
我国东部处在地台阶段,以稳定的浅海相、海陆交互相、泻湖相及陆相沉积为主,相应形成一系列重要的外生矿产,如南方泥盘纪的宁乡式铁矿、二迭纪的泻湖相锰、铁、煤等矿床,北方石炭二迭纪的铁、铝、煤、粘土矿等矿床。
全国成矿区带划分

– ~具下列特点: – ①~自中元古宙即开始发育。中国内蒙狼山地区的几个大型-超大型多金属
矿床、白云鄂博稀土-铁-铌矿床、西伯利亚南缘的干谷金-铂矿床、霍罗德累、 格雷夫斯克等超大型铅锌矿床都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 – ②成矿高潮发生于海西晚期。中国土屋、蒙古额登勒、哈萨克斯坦阿克图盖 等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众多的陆相火山岩型低温热液金矿床等均在这一时期形 成(如乌兹别克斯坦可克帕他斯)。 – ③本成矿域岩石圈的多期次拉张、多期次裂谷形成导致多期次蛇绿岩、富碱岩 浆杂岩、高εNd值花岗岩类及巨厚黑色岩系的发育与广布。这一岩石圈发育特 点在环太平洋和特提斯带是缺失的。 – ④穆龙套金矿、干谷金矿、宗毫巴金矿、库姆托尔金矿等超大型金矿均赋存 于黑色岩系中,这一特点在世界范围也属罕见
•
•
成矿域属洲际性的成矿单元,受全球性地质构造带(区)所控
制,受控于特定的构造旋回及相应的成矿旋回。在每个成矿域内,由
于地区性的地质构造环境及演化的差异而有成矿省及成矿区(带)的
形成。后期新形成的成矿域通常叠加在前期已形成的古成矿域之上,
存在后期成矿作用整体叠加在前期构造单元或部分构造单元之上,成
矿域界线有可能穿过已存在的一些成矿省或成矿区(带) ,他是地
• ①内带:属新生代成矿带,在美洲西海岸沿滨海断裂带发 育,主产铜、金矿床;在亚洲东部沿岛弧分布,主要发育 第三纪的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Cu、Zn等)及Au、 Ag矿床;沿断裂带有基性、超基性岩及有关的Cr、Ni、Pt 矿床。
• ②外带:位于大陆部分,属中生代成矿带、主产W、Sn、 Mo、Bi、Pb、Zn、Sb、Hg、Cu、Ag、Ni、Fe等矿产。
• ~以发育中、晚元古代及古生代活动带与成矿作用为特点。在中亚成 矿域南北两侧,即靠近古老克拉通处,都存在中、晚元古代活动带。 如在西伯利亚板块之南产出在前苏联地质文献中讨论甚多的贝加尔褶 皱带,其时代为中、晚元古代。在华北克拉通和塔里木克拉通之北存 在渣尔泰群、狼山群、白云鄂博群、达格拉格布拉克群等发育于中、 晚元古代裂谷或拗陷槽中的巨厚沉积物。中、晚元古代活动带紧贴古 老克拉通,而在它们之间的广袤大地上则发育古生代、特别是晚古生 代活动带。
成矿带划分

成矿带划分
地球上的成矿带是指具有一定成矿潜力和一定规模的地质体系,其中包含了一种或多种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域。
对成矿带的划分主要根据地质构造、岩性、矿床类型等因素。
下面是常见的成矿带划分:
1.构造成矿带:构造成矿带通常是由于地壳构造活动引起的,
如地壳的隆升、断裂运动、火山和热液活动等。
常见的构造成矿带有沉积盆地周缘、构造断裂带等。
2.岩性成矿带:岩性成矿带是指特定的岩性类型与矿床的富集
有关联的区域。
例如,构造变形或岩浆岩形成的岩性成矿带,如变质岩带、花岗岩带等。
3.地质时代成矿带:地质时代成矿带是指成矿作用与特定地质
时代相关联的区域。
地质时代成矿带的形成与地球历史演化和构造变动有关。
例如,古生代金属矿带,古老的石炭纪到二叠纪时期的煤矿带等。
4.矿床类型成矿带:矿床类型成矿带是指根据矿床类型在地壳
中出现的特定分布模式进行划分的区域。
如金属矿床成矿带、煤炭成矿带、油气成矿带等。
需要指出的是,成矿带的划分是基于对地质、矿产资源、地球演化过程等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划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相对性,不同学者和研究领域对成矿带的划分可能会有所不同。
华东片区Ⅳ级成矿单元划分及成矿地质特征

裂解 、 火 山喷发 、 花 岗岩 侵 入 、 成 矿 作用 大 爆 发 等 地
质事 件 。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5 — 0 9 改 回 日期 : 2 0 1 4 — 0 6 — 2 5 责任编辑 : 谭 桂 丽 基金 项 目 : 中 国地 质 调查 局地 质 调查 项 目( 项 目编 码 : 1 2 1 2 0 1 1 1 2 1 0 3 1 、 1 2 1 2 0 1 1 1 2 0 8 4 6 、 1 2 1 2 0 1 1 3 0 6 5 5 0 0 )  ̄f ) j 。 第一 作 者简 介 : 骆 学全 , 1 9 5 6 年生 , 男, 教 授级 高 级工 程 师 , 从 事 矿 产地 质 勘 查 及 区域 成 矿 规 模 研 究 。
子 与华 夏均经 历 了华 南 陆表海 沉 积阶段 和燕 山一 喜
矿建 造及 成 矿作 用 性 质 、 产 物 及 强 度 等 矿 化 信 息 进
行划 分 , 是 区域成 矿 规 律 研 究 成 果 的 集 中体 现 和 矿
产勘 查及 预 测评 价 的基础 。本 文 在华 东 片区 Ⅲ级成
矿单 元划 分 的基 础 上 , 系 统 分 析 区 域 成 矿地 质 背 景
地 区 的元 古 代地层 显示 岛弧 型火 山一沉 积 或弧后 盆
地 沉积 特点 , 具有 古大 洋 闭合 、 多 岛弧碰 撞 的建造 构 造 特征 。晋 宁运 动造 成 扬 子 与 华南 地 块 初 始 对 接 , 华 夏地块 结 晶基底 形成 。
地块 和华 夏 地块 的华 南 陆 块 范 围 , 区 域 地 壳从 元 古 代 以来 经历 了从 陆核 到 陆 内 ( 缘) 的 演化 过 程 , 经 历
16个成矿带划分

1.西南三江成矿带 西南三江南段:本区东接滇西地区,北至藏滇、川滇
省界,西、南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毗邻,面积约18.6 万平方公里。区内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丰富。本区 地质构造属于特提斯构造带的一部分。已有工作发现德钦羊拉 铜矿、维西白秧坪银铅锌矿、思茅大平掌铜矿、中甸普朗铜矿、 金平长安金矿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发现铜、铅、锌、银等矿 床(点)数百处,其中部分探明了储量,奠定了该区作为中国 有色金属重要成矿带之一的地位。
冈底斯岩浆岩带与班公湖—怒江带,主攻斑岩型、矽卡 岩型以及热液型铜矿。加强区域矿产远景调查,新发现一批矿 产地。加快驱龙、厅宫、朱诺、多不杂等大型铜矿勘查,提交 一批新的铜矿接替基地。
念青唐古拉火山岛链主攻铅锌银矿,重点选择拉屋—同 德地区及蒙亚阿—金达地区,开展区域矿产远景调查,新发现 矿产地。择优对尤卡郎、蒙亚阿等铅锌银矿进行勘查,尽快形
成大型铅锌后备基地。 铁矿富集区包括青藏铁路沿线藏北铁矿区、措勤—昂仁
地区、西部日土地区。择优选择航磁异常进行地面磁法测量并 查证,发现新的矿床,强化对碾廷—当曲、尼雄、日土等铁矿 的勘查,构筑西部新的铁矿基地。
同时,开展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主要超基性岩体铬铁矿的 含矿性调查评价,开展西藏盐湖资源调查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地区成矿规律研究及Ⅳ级成矿单元划分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二〇〇九年九月`华东地区成矿规律研究及Ⅳ级成矿单元划分方案一、中国东南部成矿构造背景演化—Pt1 :华南古大陆(华夏、扬子联合体)。
Pt2—Pt3:扬子与华夏地块之间发生夹子式开合。
东北部赣北、皖南和浙西地区地层显示岛弧型火山-沉积或弧后盆地沉积特征,表明古元古代时期的赣皖浙古海槽发生了闭合碰撞,形成江-绍缝合带(钦杭接合带)。
Nh—Pz1:被动陆缘海,沉积了南华系至奥陶系的复理石建造,加里东运动造山,海槽大部闭合,扬子与华夏全面对接,形成华南大陆。
Pz2—T2:华南陆表海,陆内造山。
T3—Q:滨太平洋构造域阶段。
发生强烈构造活动、大陆边缘裂解、火山喷发、花岗岩侵入、成矿作用大爆发。
构造环境演化如下:1)晚印支—燕山早期(T3—J2,约230—145Ma):总体挤压,局部拉张环境。
2)燕山中期(J3—K11,145—110Ma):强烈的NNE向左行剪切挤压。
最主要成矿时期。
3)燕山晚期(K12—K2,110—80 Ma):由剪切转为拉张环境。
发育以酸性岩为主的双峰式火山岩。
4)喜玛拉雅期(K3—Q,80 Ma以来):转入滨太平洋沟-弧-盆体系。
二、华东片区成矿单元的划分成矿单元划分实际上是对地壳一定范围进行区域划分,是在构造共性的基础上,依据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及其矿化作用特征,结合有用元素、矿物或矿床的某些组合特征,把地壳表层划分为一些独立的成矿单元。
(一)成矿单元级别与序次按照全国二轮区划对单元的级别和序次划分,我国成矿单元划分采取五分法。
即:Ⅰ级—成矿域;Ⅱ级—成矿省;Ⅲ级—成矿区带;Ⅳ级—成矿亚带;Ⅴ级—矿田(下文称成矿区)我们将广义的成矿区带称成矿单元,而只使用狭义的“成矿区带”的概念。
(二)成矿单元划分原则:1、逐级划分原则。
在全国成矿区带(Ⅲ级)划分方案的基础上,划分成矿亚带(Ⅳ级),在成矿亚带内划分矿田或成矿区(Ⅴ级)。
2、突出重点的原则:以滨太平洋构造域阶段(T3—Q)成矿作用为主,兼顾古亚洲成矿域阶段的成矿作用。
3、同一成矿单元的控矿因素和成矿系列基本一致。
4、地物化遥信息互相应证。
5、充分依靠本项目成矿地质背景课题研究成果(大地构造分区等)。
(三)成矿单元划分依据1、理论依据不同成矿区域由于地质条件不同,形成的建造种类、建造组合、含矿性不同。
地质条件的规律性变化,导致了矿产分布的规律性变化。
成矿单元的划分,就是识别出不同的含矿建造、含矿建造组合,并划定其空间位置。
这就要求在对岩石建造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有用元素、矿物或矿床的某些组合特征,开展成矿单元划分。
也就是说,成矿单元的划分应主要依据岩石建造及其空间分析结果。
建造构造图及大地构造相图是重要依据。
2、资料依据此次成矿单元划分依据的基本资料为:(1)《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徐志刚等,2008);(2)《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成果报告》(陈毓川等,2004);(3)《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研究(K1.4-2-1)》专题之福建、江西、浙江、安微、江苏等华东各省成果报告。
(4)华东地区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之成矿背景课题研究成果(建造构造、大地构造相、大地构造分区等)。
(四)成矿单元划分方法1、以全国项目组2008年出版的《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为基础划分Ⅳ级单元;在Ⅳ级单元内划分Ⅴ级单元。
2、单元界线不相跨越,Ⅳ级单元不跨越Ⅲ级单元,Ⅴ级单元不跨越Ⅳ级单元。
3、Ⅳ级单元的面积总和,应等于研究区总面积;Ⅴ级单元相当于矿田,单元之间可留空白区域。
4、成矿单元边界的划分是一项目比较复杂的工作,在符合划分原则的基础上,一般来说可以大致掌握如下:①沉积矿产为主的成矿单元以沉积相界为边界;②以块体控矿为主的变质成矿单元以块体边界划分;③断裂系统控矿的单元边界应扩展到成矿系统边界;④Ⅴ级单元的基本划分方法是在矿产地质图上选择矿产分布密集区,或预测要素相对齐全的远景区,结合其所在构造单元特征勾绘出单元边界。
(五)Ⅳ级成矿单元划分结果华东片区位于滨太平洋成矿域,空间上跨越了华北成矿省、秦岭-大别成矿省(东段)、扬子成矿省和华南成矿省等4个Ⅱ级成矿单元,涉及12个Ⅲ级成矿单元。
此次共划分出24 个Ⅳ级单元,其中含未作进一步划分的5个Ⅲ级单元(表1)。
由于个别Ⅲ级单元内的Ⅳ级单元不在我们的研究区,而在相临片区范围,我们的编号中有缺号的现象,是为了便于与相邻片区衔接编号,也尽可能地减少《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中已用Ⅳ级单元编号的变动。
考虑到中国东部在时间上经历了古亚洲域和滨太平洋域两个大的地史阶段,成矿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而燕山期是该地区最重要的成矿时期,我们在考虑了成矿继承性的基础上,在成矿单元的划分上侧重了燕山期的成矿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成矿单元的划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目前华东片区Ⅳ级成矿单元的划分方案主要是在《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徐志刚等,2008)》的基础上,依据《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研究》专题之华东各省成果报告的内容,所做的尝试性的划分。
一是有待成矿地质背景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进展,为成矿区带划分提供全面的依据。
二是迫切需要各方面的专家和华东各省资源潜力项目组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以期不断地给予补充和完善。
表1 华东片区成矿单元划分表三、主要成矿单元的矿产地质特征(一)长江中下游Cu-Au-Fe-Pb-Zn (Sr-W-Mo-Sb) -硫-石膏成矿带(Ⅲ-69)位于中-新生代的下扬子拉张区,是扬子地块的一部分,在郯庐断裂的控制下,从早燕山以来一直处于拉张为主的状态。
由于与郯庐断裂之间的空间位置差异,不同部位的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表2)。
表2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成矿规律表在成矿时代上,集中于150-120Ma的中燕山阶段,且西段早,东段晚。
中生代以前的矿产有华南陆表海阶段末期(T2)残余海盆地沉积的石膏、芒硝、石盐等盐类矿产,在火山盆地基底地层中通常都有产出;火山岩蚀变形成的硫铁矿、明钒石等矿产亦很普遍。
整个三级成矿带划分为5个成矿亚带,其中Ⅲ-69-①位于中南片区的湖北省境内。
Ⅲ-69-②、Ⅲ-69-③、Ⅲ-69-④相当于安微二轮区划成果中划分的沿江成矿带及其东延的江苏盐城-南京台拱褶带。
1、滁县-庐江铜-金-铁-钼-铅-锌-银-硫-成矿亚带(Ⅲ-69-②)位于沿江地区西北部块断褶皱隆起区,断裂发育,重力异常明显,磁异带较弱且分散,土壤地球化学金、铜元素丰度较高。
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早期中酸性钙碱性系列富碱富钾侵入岩亚系列,岩体就位时代170-130Ma。
岩浆活动受黄(栗树)-破(凉亭)断裂控制。
主要矿床类型有接触交代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
该带可进一步划分为全椒成矿区和庐江成矿区两个Ⅴ级成矿单元。
2、沿江铜-铁-硫-金-多金属成矿亚带(Ⅲ-69-③)该亚带是长江中下游沿江成矿带的主要大中型铜铁硫金矿床分布地区,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主亚带之称。
矿床类型多,矿产地密集区多。
带内地层除缺失中下泥盆统和部分下石炭统外,自前寒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石炭系、二叠系和中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和上侏罗统至下白垩统陆相火山岩系为主要成矿和赋矿围岩。
矿床均受追踪长江深断裂控制,虽岩浆岩系列,形成时代和成矿特征有所差异,但它们成矿统一于中生代燕山期强烈发育的构造-岩浆热事件中,形成长江中下游具有特色的最主要构造-岩浆岩成矿亚带。
根据不同成矿构造环境,安徽可划分为马鞍山、芜湖-雍镇、繁昌、铜陵、庐枞和怀宁6个Ⅴ级成矿单元;向北东延伸包括了江苏盱眙Cu-Mo-Pb成矿区、六合Fe-Cu-Pb硼成矿区、宁镇Fe-Cu-Pb-Zn-Ag-Au-W硫成矿区、宁芜Fe-Cu-Pb-Zn-Au-Mn-硫-磷成矿区、溧水Fe-Cu-Au-Pb-Zn-磷成矿区等重要的Ⅴ级成矿单元。
(黄崇轲建议用县名作为亚带地名)3、宣州-贵池铜-钼-金-银-铅-锌成矿亚带(Ⅲ-69-④)本亚带地处宣州、泾县,青阳、东至一线以北地区。
印支晚期由褶皱变动而导致逆冲推覆构造,燕山期块断变动后期由大区域伸展作用所产生的大型滑覆构造系统,是本亚带构造型式及演变的显著特色。
侵入岩主要属中酸性钙碱性富碱富钾亚系列。
矿床类型有广义矽卡岩型-斑岩型-热液型。
自东向西可划分为宣州和贵池2个Ⅴ级成矿单元。
4、幕阜山-九华山Pb-Zn-Sn-W-Nb-Ta-萤石成矿亚带(Ⅲ-69-⑤,Ym;Yl)位于下扬子台拗,紧贴江南台隆,包括江西九江--瑞昌拗褶带和九宫山-大浩山隆褶带、安微九华山-天目山燕山期铜金银铅锌萤石成矿区、苏南的南通-苏州台陷褶带。
中元古代以后的各时代地层均较发育。
岩浆岩分布广泛,岩石类型复杂,以燕山期中酸性-酸性-偏碱性岩为主。
整个亚带可进一步划分出9个Ⅴ级成矿单元。
江西部分九江--瑞昌拗褶带成矿区和九宫山—大浩山隆褶带成矿区。
九江--瑞昌拗褶带成矿区主要形成与印支—燕山期同熔型岩浆岩有关的浅成—超浅成的铜铁钼铅锌金银硫的成矿系列。
九宫山—大浩山隆褶带成矿区主要形成与燕山期壳源型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铍钼铅锌萤石的成矿系列和震旦—寒武系的沉积型铜钒铀的成矿系列。
皖南区域可分西、中和东三段:西段以Au、Ag、Pb、Zn、Sb、Cu、Mo 等为主,有矽卡岩型、热液型、斑岩型铁帽型等;中段以Au、Ag、Sb、Pb、Zn、Cu、W、Mo、Sn萤石等矿产为主,为热液型、沉积改造型(侧分泌式)、似卡林型及矽卡岩型等;东段以Au、Ag、W、Sn、Mn萤石、稀有、稀土为主,其类型为热液型、沉积改造型、矽卡岩型等。
苏南有溧水Fe、Cu、Au、Pb、Zn、磷成矿区、宜兴-溧阳Fe、Cu、Pb、Zn、Au成矿区、常州-无锡-常熟煤成矿区、苏州西部Pb、Zn、Ag、Fe、Sn、萤石成矿区等4个Ⅴ级成矿单元。
(二)江南隆起东段Au-Ag-Pb-Zn-W-Mn-V-萤石成矿带(Ⅲ-70, Nh12;C2;Ym;)即江西二轮区划所称的九岭—鄣公山隆起Cu-Pb-Zn-W-Sn-Au成矿带,位于江南地隆起的核部。
区内广泛出露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基底,晋宁期九岭花岗闪长岩广泛分布在西部,燕山期花岗岩分布全带,且多呈岩株状,有的产于九岭岩基之中。
此区已发现有钨、锡、钼、金、萤石等矿产及个别大中型矿床,均属于与酸性花岗岩有关的成矿系列。
可进一步划分出八字脑-障公山金锡多金属成矿区、杨梅尖-土龙山金成矿区、新安里-云山锡金成矿区、金坑-珠兰坳金成矿区、罗城-鸦溪铜金成矿区等5个Ⅴ级成矿单元。
(三)武功山-杭州湾Cu-Pb-Zn-Ag-Au-W-Sn-Nb-Ta-Mn-海泡石-萤石-硅灰石成矿带(Ⅲ-71)(Pt2-3;Z;∈;P1;Ye;Yl)位于江-绍断裂以北,属扬子与华南两个成矿省的过渡部位,是钦-杭结合带的主要地段,属中-新生代时期的苏(南)皖(南)浙(西)弱挤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