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歌曲对大众的意义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及文化内涵

浅析我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及文化内涵

23音乐探索一、我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历程我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大约始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内地流行音乐也可以分为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20-1949年);第二个时期(1949-改革开放前);第三个时期(1980年至今),事实上,在整个第三时期,可分为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开始。

在这一时期中,流行音乐源于何地还有些争议。

笔者认为内地流行音乐始于上海,因为在那个时候的上海是中国开放性最强的城市,也是受到外来文化影响最深的城市。

黎锦晖先生是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个职业的音乐人。

之后还就出现了一些流行音乐的创作者,如聂耳、黎锦光、姚敏、陈可辛、严华、陈蝶衣、贺绿汀、周漩等等成为了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歌手。

包括当时的优秀作品有:《夜上海》、《天涯歌女》、《何日君再来》、《四季歌》等。

第二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流行音乐界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流行音乐爱好者转移到了香港,在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内容和风格因当时的情景,变得单一。

这就促使了粤语歌崛起,香港流行音乐进入繁荣期。

与此同时,台湾国语歌曲也是很受欢迎的。

第三阶段,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流行音乐的生命力开始旺盛起来,流行音乐在那个时候在首都北京并不受欢迎,而是在我国广东在开始流行。

除了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时代的影响力,也受到流行音乐在香港和台湾流行的影响。

到20世纪80年代流行音乐推向了高潮的原因,是在1986年中的青歌赛把通俗唱法独自列出举行一系列的比赛。

但在90年代末到现在,在商业推广下,各种通俗歌曲的比赛节目也层出不穷,让流行音乐开始在中国普及,同时也带来一些弊端和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流行音乐和通俗歌曲往往交织在一起,这样给大家造成一定误解,似乎在生活中,人们总是拿通俗歌曲等同于流行音乐,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明确并分析这个问题。

二、我国通俗歌曲的文化内涵在文化方面,文化多样性不断涌来,为中国流行音乐的繁荣发展输入新鲜血液,在这个基础上,流行歌曲不断吸收创新,我们需要更多的自己的东西在这方面,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嫁接,而是文化的一种化学反应。

通俗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地位与意义

通俗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地位与意义

通俗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地位与意义现代音乐发展至今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多样化的流派和形式。

在这种多元化的音乐风格中,通俗音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俗音乐是指广泛流传于大众之中、易于被人们接受和理解的音乐形式,其旋律简单易记、歌词贴近人们的生活,通过通俗音乐,人们能够找到情感共鸣,获得精神放松。

因此,通俗音乐在现代音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首先,通俗音乐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能够反映社会主流情绪和价值观。

通俗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以反映当下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它通常围绕着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例如爱情、友情、家庭、工作等,通过歌词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通俗音乐不仅是音乐本身的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符号,通过音乐的形式传递社会文化信息。

其次,通俗音乐能够拉近音乐创作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促进情感共鸣。

通俗音乐的旋律多以简洁、朗朗上口为特点,使得它更易于为人们记起和传唱。

无论是经典老歌还是当代热门流行曲目,通俗音乐都能够迅速地引起听众的共鸣,让人们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这种情感共鸣使得通俗音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人们表达情感和寻求心灵慰藉的媒介。

此外,通俗音乐也具有娱乐和解压的功能。

现代社会的压力巨大,人们需要一种方式来排解压力和疲劳。

通俗音乐作为一种娱乐形式,能够给人们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情。

人们可以倾听自己喜爱的歌曲,跟随旋律和节奏舞动身体,释放自己的情感。

通俗音乐在洗礼人们的灵魂的同时,也成为一种疗愈的方式,帮助人们恢复精神上的平衡。

还有一点,通俗音乐的普及也有助于音乐教育的发展。

通俗音乐的简单易听性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学习音乐。

通过欣赏和演唱通俗音乐,人们可以提高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此外,通俗音乐也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使得教学更富有趣味性和亲和力。

通俗音乐的普及和推广有助于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音乐人才。

然而,尽管通俗音乐在现代音乐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问题。

歌唱祖国通俗唱法

歌唱祖国通俗唱法

歌唱祖国通俗唱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歌唱一直被视为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歌唱祖国则是一种特殊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通俗唱法成为了一种广泛应用的技巧。

通俗唱法是指运用通俗音乐元素和流行唱法技巧进行歌唱的一种方式,它在歌唱祖国这个主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俗唱法的特点是贴近生活,融入大众的审美需求,尤其注重观众的共鸣与情感交流。

通俗唱法在歌唱祖国这个主题中能够更好地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使得歌曲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喜爱。

通过运用通俗唱法,歌手能够将国家、民族、家乡等情感直观地表达出来,使得听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

同时,通俗唱法还注重音乐的简单易懂性,以及旋律的易记性,使得歌曲更容易传播和传承。

歌唱祖国作为一种特殊的主题,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极高的情感价值。

歌手在歌唱祖国时,通俗唱法能够更好地贴合这种主题的特点和要求,使得歌曲更富有感染力和感人力。

通过通俗唱法,歌手能够更加真实地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对人民的崇敬等情感,激发听众的爱国之情,增强了人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因此,通俗唱法在歌唱祖国这个主题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它不仅能够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拉近歌手与听众的距离,更能够有效传递情感,引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为了更好地推广通俗唱法,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其应用方法,积极探索新的创作方式,加强培养拥有通俗唱法技巧的歌手,通过不断推广和发展通俗唱法,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歌唱祖国这一主题的魅力和魄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歌唱祖国通俗唱法进行探讨:1.2.1 通俗唱法的定义和特点首先,我们将介绍通俗唱法的定义以及其特点。

通俗唱法是一种运用通俗易懂的表演方式和技巧,通过简单易学的唱法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的一种歌唱风格。

它注重歌曲的语言通俗化、曲调简易易记,旋律优美动听,以及演唱者的情感表达能力。

浅析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

浅析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

浅析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随着网络和各种媒体的发展,我们随时随地可以听到音乐的旋律,通俗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那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俗音乐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经沧桑、风雨摇摆,中国通俗音乐,不管是从创作形式上还是从创作内容上,都朝着多样化发展着,并逐渐被人们接受,成为人们社会音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俗音乐从广义上讲包括流行音乐、布鲁斯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电子音乐等;从狭义上讲包括我们日常口头上所说的流行歌曲(也可以称为通俗歌曲)、流行器乐曲(例如爵士萨克斯管音乐、爵士钢琴音乐等)以及衍生出来的音乐剧(音乐与戏剧的结合)等;它是19世纪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大众化的音乐,后来扩展到美国,在美国发展成熟,由美国传遍世界,形成了一种超越国家、民族的音乐艺术流派。

中国的通俗歌曲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至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细数中国通俗歌曲真正得到的长足发展,还是要从改革开放后说起。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中国通俗歌曲的起步阶段。

经历了战乱迫害和自然灾害的中国百废待兴,一片萧条。

党和政府反省自身不足和政策上的失误,总结经验后指出中国应该走改革开放之路。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并进行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

在工业化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国家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受改革开放思潮的影响,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越演越烈,人们在此过程中逐渐改变着许多原有的传统观念,开始解放思想,接受新鲜事物,放眼看世界,向世界人民学习。

思想解放的潮流不仅改变着中国人的思想,也渗透进了当时中国人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反应在歌曲上则表现为,中国通俗歌曲的大量出现和中国通俗歌曲被广泛认可与流传。

这一时期的通俗歌曲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并且带有一定的创新性。

对于通俗歌曲的创作打破了以往固守成规的创作方向,将歌曲的思想和中心逐渐从歌颂大家庭的政治歌曲转向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世界的领域。

浅谈中国通俗歌曲及其演唱特色

浅谈中国通俗歌曲及其演唱特色

浅谈中国通俗歌曲及其演唱特色中国通俗歌曲:通俗性尽管地域不同,民族各异,但由于通俗歌曲的歌词通俗易世,易学易唱,被大众广泛传唱和欣赏。

通俗演唱从八十年代初在祖国大陆拉开序幕伊始,就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并很快形成了风潮,首先是港台歌曲抢登大陆,台湾校园歌曲具有清新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使人们耳目一新。

国内许多著名歌手也开始纷纷用通俗唱法演唱中外歌曲,进行通俗演唱的尝试和探索。

随着录音带的大量传用,为通俗演唱的大众化、普及化提供了重要条件,全国出现了通俗演唱热潮。

当通俗演唱强劲的西北歌曲唱遍祖国大地的时候,通俗演唱在全国已达到高潮。

“一无所有”、“信天游”已家喻户晓,人人传唱。

著名音乐人、词曲作家王付林曾经指出:“相对于传统民歌,西北歌曲在形态上有所变化,在歌词上更有新意,内容更多地关注社会,反映更多的人文精神,遗弃了以往概念化脱离生活的陈腔滥调。

”在“西北摇滚”的启示下,人们更加追求通俗演唱自然传情,追求返朴归真。

这样,民族歌曲开始盛行,许多通俗歌曲民族风格日见浓郁。

现代影视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为通俗演唱提供了新的领域。

如影视歌曲流传较广的有《敢问路在何方》等。

中国通俗歌曲:张扬的个性由于通俗歌曲演唱方法,演唱风格的多样化,不少优秀歌手都按各自的嗓音条件及审美取向,突出自己的个性张扬自己的个性,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1、展现多种多样的声音色彩。

例如刘欢,因其演唱的作品气势较大,具有一定的声乐技巧,因此,他的演唱淳厚饱满,蕴含深情,回肠荡气,感人肺腑。

又如周惠演唱的作品多为清纯作品,因而她的声音纯净、甜美、亲切、听起来似江南糯米,香软怡人。

台湾歌手游鸿明演唱的作品多表现感情失落、伤心失意,因此他的音色有一种渗透骨髓的悲伤,撩起你心弦的阵阵悸动。

同是情歌,张信哲的声音干净、甜美,略带忧伤,恰似一位痴情的王子,落寞地吟唱心中的哀伤。

像近两年推出的信乐团等强调制造一种情感音乐氛围,使用具有煽动性的音乐节奏与张度,激发听众的情绪,其演唱风格苍劲有力,粗犷豪放,时常出现撕裂沙哑的声音,伴有强劲的电声乐队伴奏。

《流行歌曲词研究---中国风歌曲》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流行歌曲词研究---中国风歌曲》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流行歌曲词研究---中国风歌曲》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目的、意义、来源及背景1.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歌词作为音乐的载体,无疑是当代文化生活中最具普遍性和影响力的一种文字。

中国人现在对祖先留下的东西去传承、学习的很少,而中国风歌曲在很大限度上走进人们的大脑中,间接地让人们学习到古文化的韵味。

中国风歌曲的歌词,有许多是押韵的,而且运用语文上的修辞和表现手法也很多。

这些独立的文学价值也是我们本次研究的目的,学习这些文学价值也有助于我们学习语文。

2.课题的来源及背景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通俗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取代了传统文字阅读的主流地位。

听音乐也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享受方式。

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我们,充分运用现代音乐与古乐器,创造了一种流行音乐曲种--中国风歌曲。

这种音乐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满足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流行音乐有平民化、大众化的倾向。

因此,鉴于我们对通俗文化的情有独钟,如果能够赏析了解这些通俗文化中的歌曲,或许可以充分挖掘通俗文化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初步探究了现代流行歌曲中的中国风歌曲的歌词以及其主要内容。

我国五千年莽莽苍苍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典诗歌一直被历代、历朝奉为主流文体,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丰富。

从《诗三百》到四言诗、五言诗,到律诗;从无意识的“歌以咏之,足以蹈之”等劳动生活之余的即兴表演,到形成固定的词牌名予以传唱,古典诗歌以其立意的高绝,幽美的意境,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入了中华民族精美的文化精髓,成了我们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一首优秀的流行歌曲的产生,同时也就创造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它综合了文学与音乐的精华,通过旋律与文字同时感染打动我们,使我们自然而然成为俘虏,徜徉在歌曲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中。

在旋律打动人的基础上,流行歌曲的歌词选择一种最能被广大人们所共同接受的形式去进行心灵的交流。

使人们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歌曲的感染,获得共鸣,得到一次心灵的净化与洗礼。

论通俗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论通俗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论通俗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摘要:通俗歌曲由于风格多元化,形态丰富,可以说是大众最喜欢的音乐形式,许多人都非常喜欢演唱通俗歌曲。

但想要深层次的演绎好一首通俗音乐作品,特别是在情感表达方面的把控,还是非常有难度的。

作为一名专业的歌唱演员,笔者将自己的理解,何为通俗音乐与情感表达,介绍给喜欢通俗演唱的爱好者们,同时阐述情感表达在通俗演唱中的重要性,最后将以笔者曾经演唱过的几首音乐作品为例,就怎样才能在通俗演唱中更好的表达情感的感悟呈上,希望能够对广大流行音乐演唱者们给予帮助。

关键词:通俗演唱;重要性;音乐作品;情感表达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为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满足,所以现在开始了在精神生活上追求满足。

而音乐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势必会得到大家的追捧和热爱,于是涌现出了一大批热爱音乐的演唱者。

通俗音乐由于通俗易懂,受到了许多音乐演唱者的青睐。

但想要演唱好一首通俗歌曲,看似简单,实则难上加难。

想要把一首通俗歌曲演唱出专业的水准,演唱者除了需要具备唱歌所必须的音准、节奏等要素以外,还要在音色、高音、气息、情感等方面加以练习。

笔者作为一名专业的音乐演唱者,有着多年演唱通俗歌曲的经验。

通过这些经验我发现,在演唱通俗歌曲时,情感的表达是较为深层次的、最能击中听者内心深处的要素。

但想要表达好一首作品中的情感绝非易事,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了解通俗音乐与情感表达,并且要了解情感表达在流行演唱中的重要性,然后才能去深层次的探讨通俗音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1通俗音乐与情感表达1.1通俗音乐通俗音乐,英文为popularmusic,又被称为流行音乐,一般被认为起源于美国的都市大众音乐。

就笔者而言,简单来讲,就是流行的音乐。

通俗音乐包括爵士、摇滚、蓝调、说唱等多种类型,并且通过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来反应这个时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一般来说,通俗音乐包括两个特点:第一是受众范围广;第二是在所处的时代和地区盛行一时;而且现在的通俗音乐一般会被商品化。

中国民歌对当今乐坛的影响

中国民歌对当今乐坛的影响

中国民歌对当今乐坛的影响“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伴随着这一优美独特的风格性旋律,通俗乐坛的创作者们终于唱出了自己的酸楚和欣喜。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不都是我们自己的歌吗?此时以独特个性、风靡一时的“西北风”席卷而来,其代表作品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心中的太阳》、《少年壮志不言愁》等,这些作品采取了陕北民间音调,也包含了一批以北方民间音乐为蓝本的其他歌曲,明显地引入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和汲取了我国北方音乐的巨大能量,它以黄土高坡信天游的苍凉、挺劲的阳刚之气在中国乃至世界流行乐坛一展风采,在中国通俗音乐发展进程中是个很大的突破。

更有意味的是反身以它温厚的旋律底蕴,给予本民族一个启迪:中国民族音乐的生命感在历史的风情地貌中熔铸着,它的意义阐释还远远没有穷尽。

从此中国立足于自己民族音乐文化的沃土,创造了自己的各类体裁题材和不同风格的民族化的通俗音乐。

从地域上来分就由东北、西北、岭南、江南等风格。

继八十年代末电视剧《渴望》之后,流行乐坛又掀起了“新西北风”,作曲家蕾蕾和丈夫易茗夫妇、徐沛东和张藜搭档的作品风靡一时,《好人一生平安》、《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等。

高枫演唱的《大中国》是东北秧歌和江苏《茉莉花》音乐的有机结合,陈小奇《九九女儿红》源自东北民歌《摇篮曲》;岭南风格的《涛声依旧》、《弯弯的月亮》、《风含情水含笑》、《蓝蓝的夜蓝蓝的梦》。

从音乐体裁方面,器乐、舞曲、戏曲等民间音乐源流,也是流行音乐创作的素材源泉。

如曾经广为流传的姚明、阎肃创作的《前门情思—大碗茶》、《你走进咱这胡同》,就是以民间说唱“京韵大鼓”的基本音调为基础谱写的歌曲;“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则把京剧中的韵白融入摇滚乐之中;《中国功夫》、《男儿当自强》选择了京剧曲拍《将军令》的旋律,田震演唱的《未了情》也有京剧的韵味。

台湾流行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音乐主体吸取了我国著名琵琶曲《彝族舞曲》中的音调;《大中国》A段时间东北秧歌调写成,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则是将东北二人转和评剧的曲调相融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通俗歌曲对大众的意义【摘要】作为一种音乐文学作品,通俗歌曲既有谱曲能唱的歌曲性,又有离开谱子也能欣赏的文学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特征,因而可以并且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我将从对通俗歌曲概念的理解入手,从通俗歌曲自身优点出发,对通俗歌曲的起源、特征、发展和意义进行阐述,宏观地对通俗歌曲进行分析与理论总结,并初步探讨对人们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通俗歌曲;特征;意义通俗歌曲最早来源于西方,它包括所有民间歌曲种类,发展风格不受限制,它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通俗歌曲也可以说是流行歌曲,通俗歌曲作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现象,通俗歌曲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因此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著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政策的开放,使得通俗歌曲的内容形式更加的多样性,更加深入人心,通俗歌曲的形式变化比较宽广,并且与人们的生长背景比较接近。

然而通俗歌曲不仅是艺术,也是娱乐、精神寄托,更是反应百姓生活的真实记录,甚至是群众思想、意识型态的指标。

一、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中国通俗歌曲已是历史悠久,与严肃庄重的歌曲和少数民间音乐来比,更多的人偏爱于通俗歌曲,它有着最广泛的欣赏群体,它不仅有着众多的参与人数,同时顺应了社会的发展,但就是这种大众式的通俗歌曲在我们探讨中却又少之又少,成为我们讨论的一个空白和误区。

从《中国音乐史》这本书上可以看知道,自从唐代结束以后,宫廷音乐慢慢走向衰落,民间音乐日益发展起来。

到明清时期,地方上有特色的戏曲和说唱音乐已经发展起了很多,为那些高管贵族所娱乐的民族器乐也渐渐发展到城市或农村各阶层的音乐爱好者中。

而中国的通俗歌曲则是从艺术歌曲中发展起来的,迄今已有五六十年左右的历史。

它产生于二三十年代左右,它出现了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出现于30年代至40代;第二个高峰期则出现于80年代。

从歌曲的发展来看,所谓“高雅歌曲”“严肃歌曲”和通俗歌曲”之分,都是经历了人们长期的传承和发展逐渐而来的。

通俗歌曲的发展可分为古代的民间歌曲和近现代的通俗歌曲两个阶段。

两个阶段在技术上最明显的区别是传播方式和传播工具的不同。

通俗歌曲是在科技进步的当今社会中最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类歌曲样式,在当今迅速发展的传播媒介的支持下,通俗歌曲正朝着越来越高的社会地位迈进,获得无以复加的流行性。

二、通俗歌曲的特征通俗歌曲的特点是旋律流畅、口语化比较强、容易学容易唱而且短小精练,流传范围比较广泛,极其富有时代性。

(一)通俗歌曲歌词的音乐性通俗歌曲是一类歌曲作品,具有谱曲就能唱的音乐性和艺术性等审美特征。

所谓音乐性,要求作者可以唱着写,使歌词成为乐化的诗,具有形式的可谱性、内容的可唱性和语言的可听性等艺术特征;而艺术性则要求作者不仅要用语言反映日常生活,抒发感情表达自己的情意,更重要的是要讲究情韵,富有诗意,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把更广阔的空间留给歌词,使歌词能更有效的从歌曲中表现出来。

比如说像这首《弯弯的月亮》可以说是中国现代通俗歌曲的代表作品,作者李海鹰他抓住了流行音乐的精髓而且还成功的应用了古典元素、民族元素和现代元素相结合,使人们听了不由自主的思念家乡、热爱大自然的崇高意境。

这首歌如果你们单独把歌词拿出来念就发现其实歌词描述的意境是非常优美的,无论是开头还是结尾都结合得非常好。

这就是好的作品能表现出好更好的艺术价值。

(二)通俗歌曲歌词的文学性正因为这种情韵和诗意,使得歌词更能体现出它的功能和作用,同时还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学价值——离谱能赏。

比如说苏联词作家伊萨柯夫斯基就曾明确指出:“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歌曲的独立艺术价值。

”(1)这里我需要指出一个极其重要却往往被人们忽略的事实,原先的诗其实就是我们所唱的歌词,或者说是一种可以唱的诗,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一部听到音乐就能唱,而离开音乐也可以朗诵的歌词集。

也比如说《涛声依旧》这首歌,歌词中写到“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现又回到你面前……”(2)这首歌的歌词,被人们认为在文学界是比较优秀的作品。

表达方式虽说很普通,但这首歌很有诗情画意。

通俗歌曲中像这样很艺术的歌词也有不少。

另外,也有一些歌词是大实话、大白话,甚至不讲究规律,如果没有音乐的衬托,那简直就是像在说话。

当然,由于通俗歌曲创作的无规定性,使群众积极参与的意识极强,所以,通俗歌曲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受人们欢迎的。

但是,通俗歌曲的创作还是应当追求一下品位和档次,多加提高创作质量,为广大群众贡献作出更好的作品。

三、通俗歌曲的创作意义(一)通俗歌曲是贴近生活的真实写照我认为通俗歌曲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在所有事物不断更新替换的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思想也在日益变化,不管是音乐、服饰还有艺术方面,而通俗歌曲之所以受到如此多人的喜爱,正因为它在创作时抓住了人们最热衷以及贴近生活的话题,促使它有了如此大的吸引力。

音乐上浅显的歌词也不代表它的庸俗,更是一种贴近生活的真实写照。

然而不同时期的通俗歌曲恰也反映出了在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们对于通俗歌曲的价值观,审美观及艺术方面的追求。

(二)通俗歌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俗歌曲的意义就在于它为社会提供了适应于社会大多数成员审美情趣的审美对象,反映了在社会化环境中通俗音乐在现代艺术题材中的重要地位。

以通俗歌曲为代表的大众艺术题材使接受群众们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从而为较大范围的群体们保证了自我精神调整和创造的途径。

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认为通俗歌曲最好的地方在于好听容易传唱,没多少意义内涵,甚至有的人直接就说通俗歌曲是不健康的,影响了青少年们的身心健康。

其实他们不知道通俗音乐的本质和本体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在音乐本质之外仍然有别的东西能表现出来让我们接受。

因此,对通俗歌曲与严肃歌曲这两种不同体裁的音乐形式真正意义的有那些描述,并没有真正的提出。

在日常交际活动、书写文章、商品广告等现实生活行为中,人们常常运用日常用语来有意或无意地借用它们来表达情意,如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作为情书用语,用“明明白白我的心”来做广告……这种现象,说明歌词并不是歌曲的附庸,它不仅可以唱还可以欣赏,而且还可以灵活多用。

既然通俗歌曲歌词也是一种文学作品,那么,对中国通俗歌曲进行研究考察,既有学术价值,也有实际意义。

(三)通俗歌曲的教育意义通俗歌曲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最重要的是能在生活中娱乐人们,人们所谓的好与坏无非就是人们喜欢就是好的,不喜欢就称是坏的。

通俗歌曲可以对青少年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正确的爱情观,正确对待青春萌动的心灵;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进友情和亲情教育,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四、如何看待通俗歌曲对通俗歌曲这一概念,人们有很多种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区别通俗歌曲和其他歌曲主要是看有没有专业人士的参与创作。

这种说法理所应担与歌曲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因为专业歌曲工作者本身是在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产生的,而在此之前,歌曲则早就存在了。

还有人认为通俗歌曲这种文化现象主要来源于西方,一般指20世纪初,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的一些适合人们大众群体兴趣和爱好的歌曲。

这种提法是现代意义上的提法,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那么,怎样理解所谓的通俗歌曲呢?结合歌曲发展的实际状况可以对通俗歌曲简单的判断:它是容易被社会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民间歌曲。

它不限至于是否有没有专业人士的参与,也不限制于它是在城市或者是农村,那种只把通俗歌曲完全看作是只能适应于城市市民需求的歌曲种类的看法是不准确的。

为了我们能够更准确的认识了解通俗歌曲的认识,对歌曲存在的方式的正确理解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众多比较成功富有意义的讨论中,比如说有的音乐家明确提出构成歌曲存在的三要素:行为是从事歌曲的行为方式,形态是外化了的乐音音响形态,观念是人的审美意识、思想和情感,歌曲的存在方式正是由这三方面构成。

应该说这是非常好的观点,它为综合量度通俗歌曲和严肃歌曲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俗歌曲至今可以说是发展得较为成熟、全面的一类音乐体裁。

五.通俗歌曲与严肃歌曲的比较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的观点来对现代通俗歌曲与对应的严肃歌曲进行一下比较分析。

(一)通俗歌曲与交响乐的形态比较。

一般地讲,通俗歌曲的歌曲体积相对于交响乐之类的严肃歌曲的确要小得多,不像交响乐那样庄严、气势、宏大。

但这两种音乐体裁体现的题材形式和风格上都是有所不同的,其意义更多的是在于歌曲的表现手段的不同。

尽管有的人认为通俗歌曲只是仅仅表现在实物形态的表面,人们看不到它真正的内涵所在,不像严肃音乐那样有规律有气势。

但这两种音乐能否表达和表达的好与不好或像与不像实质是不一样的。

(二)通俗歌曲和严肃歌曲的传播对比。

其次是行为方面。

在歌曲行为上,通俗歌曲要比严肃歌曲略胜一筹。

特别是在近现代电子技术大发展的状态下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内容。

如今在传播介质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歌曲行为便无法取得像通俗歌曲那样的显著效果,诸如MTV、现场演唱会、高科技在歌曲制作和演出过程中的应用等环节上,各种传统歌曲行为也落在了通俗歌曲的后面。

(三)人们对通俗音乐和严肃音乐的浅意观念。

有的人认为,只有严肃歌曲才能表达严谨和高尚的审美感情,而通俗歌曲则只能在一些范围狭窄的小圈子里传唱。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错觉,实际上在思想表达功能上二者并没有原则性的差异,通俗歌曲与严肃歌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歌曲本体内在形态和行为元素构成不通的比例,而在歌曲总量和作用上并没有绝对的高低之分。

六.小结通俗歌曲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无论是给人们带来好的作用还是坏的影响我觉得应该是会获得相应的社会群体关注的,通俗歌曲的存在与发展不仅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同样有着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重要意义。

它不仅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同样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引导作用。

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多听一听通俗音乐,多欣赏一些好的音乐作品,这样不仅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够放松和愉悦心情,同样也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蕴,这样才有助于艺术在文艺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注释:(1)人们为啥爱通俗音乐作者:曹钟强(2)歌曲《涛声依旧》参考文献:[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辞典》编辑部编.中国音乐辞典.人民音乐出版社[2]于润洋著.音乐美学史学论稿.人民音乐出版[3]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进现代音乐史纲要(1-5编)[4]《谈中国通俗音乐特点及发展问题》作者:金白颖。

[5].人们为啥爱通俗音乐. 作者:曹钟强[6]通俗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作者:王思琦Talk about China's popular songsAbstract:As a musical and literary works, popular music can not only compose the songs that function and leave the music score but could also appreciate the literary form of a unique aesthetic features, which can and need to study it. I will b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popular songs starting from the advantages of starting their own popular songs, popular songs of the origin,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and significance of elaborate macro analysis of popular songs and theoretical conclusion, and to explore the meaning of people's .Key words:Chinese popular songs; characteristics; significa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