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合集下载

2020中小学音乐教师考试民歌知识点梳理归纳及练习题(含答案)

2020中小学音乐教师考试民歌知识点梳理归纳及练习题(含答案)

2020中小学教师音乐知识点梳理归纳及练习题(含答案)民歌知识点归纳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流传的特点。

一般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民歌的音乐特征:①音乐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②旋律与该民族或得去语言紧密结合③民歌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表现出来④节奏、节拍形式丰富⑤曲式结构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用同一旋律反复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①民歌不受专业作曲技法限制,是人民群众自发的口头创作②民歌歌词和旋律不是固定不变的,在长期流传中会不断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和变化③民歌依靠于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借助记谱法或其它方式④民歌不体现作者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征劳动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如陕北《黄河船夫曲》、四川《打夯歌》、《川江船夫号子》等劳动号子的音乐特征:①歌词多与劳动有关②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限制,节奏鲜明,具有律动性③曲调多样,视工种而异④歌唱形式视劳动者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⑤曲式结构受劳动过程和时间影响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劳作时即兴创作、用以抒发感情的民歌山歌音乐特征:①歌词具有即兴性②音乐奔放、嘹亮,曲调悠长,广泛应用自由演唱音和拖腔③歌唱形式多样,以独唱为主④曲式结构短小,呈多样化小调:是人民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以及婚丧节庆中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

小调的音乐特征:①多数为分节歌形式②节奏规整,节奏型丰富多变③歌唱形式以独唱为主④歌词格式多样西北民歌特点:高亢、悠长,嘹亮,真假声相结合陕北:《脚夫调》、《兰花花》青海:《上去高山望平川》山西:《绣荷包》、《刨洋芋》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短调两种。

长调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悠长舒缓起伏较大,结构也较长大,具有抒情性(牧歌、赞歌、思乡歌),如《牧歌》、《辽阔的草原》;短调音域较窄,节奏较规整,结构也较短小,具有叙述性,如《森吉德码》、《嘎达梅林》。

民族民间音乐与赏析

民族民间音乐与赏析

第一章华夏音乐渊源流传,在这璀璨的华夏音乐中古代歌曲十分丰富。

它既是我们的宝贵遗产,又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见证。

古代音乐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音乐的总称。

一、音乐的起源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起源于劳动(二)起源于模仿(三)起源于语言(四)起源于巫术(五)起源于信号二、早期的音乐起源于劳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民歌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生产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思想感情。

三、原始音乐是歌、舞、乐三者的结合我们称其为乐舞。

当时的乐舞与狩猎、农耕、崇拜、祭祀、典礼等社会活动息息相关。

《关山月》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属于“鼓角横吹曲”是当时守边战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

唐代诗人李白曾为其曲填写新词内容主要是抒发作者对边防战士的艰难困苦无比同情。

借以此来非议唐代统治阶级的专制统治。

现存最早的《关山月》曲谱是1768年刊行于日本的《魏氏乐谱》在20世纪50年代初,夏一峰、杨荫浏等将李白的词编配入曲调中,以此得以流传这首作品带有北方民歌的风味。

旋律进行多用同音反复,显得平稳、深沉。

歌词中描写了征战边疆的苦楚,战争给老百姓们带来的痛苦,以及巨大的牺牲。

此歌曲有反战的情绪,以及对统治者的讽刺。

曲调纯朴自然,它惯用同音反复,又配有大起大落的连环乐句,它既显示出歌曲的特色,又体现出了歌词的豪迈情调。

《阳关三叠》王维的这首诗在谱以琴曲的时候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情调。

全曲分为了三段,基本都是用的一个曲调进行反复,叠唱了三次,故称三叠。

这首琴歌的音调淳朴而富于激情。

情真意切,激动而沉郁。

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满江红》《满江红》是宋、元时期最流行的词牌之一。

现行的曲调本来是和元代萨都刺的词《满江红.金陵怀古》配在一起的。

20世纪20年代中,杨荫浏先生将它与相传为岳飞所作的《满江红》词相结合而得以广泛流传。

这首词描述他回忆过去转战南北的艰苦岁月,发出了“臣子恨,何时灭”的感叹,并表达了坚持收复旧山河的壮志和决心。

「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

「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

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一、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

2、了解相关的民歌知识。

如:民歌的分类;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及民歌的特点等。

3、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因素有紧密关系,也是形成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内容:1、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南方民歌。

2、音乐知识:民歌的体裁、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各地民歌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各地民歌的特点,与地形、地貌、生活条件等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民歌的体裁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

(二)体会不同地域的腔调情韵我国地域广阔,南北东西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也形成民歌在风格上的多姿多彩。

(在课本P21页的中国地图上找出西北、中原、南方地区的行政区域)下面我们来欣赏三个不同地域的民歌,同学们感受一下不同地域的民歌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西北民歌:西北民歌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课本19页)1、《上去高山望平川》这是一首“花儿”,旋律高亢,开阔起伏,舒展自由,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2、《脚夫调》这是一首“信天游”,信天游有二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

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旋律框架是:2—5—1—6—5旋律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使奔放高亢的气势和沉郁顿挫的情怀融为一体。

3、小结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西北民歌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沉郁顿挫。

中原民歌:1、《沂蒙山小调》采用方言演唱,旋律以小跳为主,音乐风格质朴,嘹亮,粗犷豪放。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

通知市直各高中:为了迎接2007年的高考,市教体局教研室组织高中中心组成员将《音乐鉴赏》教材的重点进行了总结整理,现下发至各校,请组织学生认真复习,力求取得最好的成绩。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及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得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的、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尤其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学会聆听一、第一节音乐与人生1、《草原放牧》—-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曲)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于1972年,首演于1977年,乐曲表现的是蒙古少年—龙梅和玉荣—抗严寒、斗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内容。

全曲共分五部分。

《草原放牧》是其中的第一部分。

2、《第六(悲怆)交响曲》([俄]柴科夫斯基曲)3、《长江之歌》领唱与混声四部合唱(王世光曲胡宏伟填词)《长江之歌》是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歌曲热情地歌颂了长江的雄浑、壮丽、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之请。

4、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要素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张短和强弱.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节拍的快慢程度。

旋律旋律也称作曲调.的乐音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旋律.调式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音以一个音(主音)为中心构成一个体系,就叫调式.如:大调式、小调式等。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分类论析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分类论析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分类论析作者:张玉琳来源:《黄河之声》2020年第06期摘要: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曲目繁多、风格多样,对其进行分类分析,有助于更好的把握作品内容及风格,更好的演唱、表达和欣赏作品。

本文就是针对民族声乐作品进行的系统分类。

民族声乐作品大致分为:古曲、地方民歌、创作民歌、民族歌剧选曲这四大类。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分类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是中国声乐作品中一个很大的类别,是区别于美声作品的一类,更适合民族唱法,更能体现民族情感、民族精神、民族气质、民族风格的歌曲类别。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风格多样,各具特色。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对中国民族声乐作品进行系统分类,很有必要。

在目前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课程教学及音乐会曲目选择中,大多是按不同类别选择歌曲,但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系统分析分类的研究并不多。

本文就是以这个分类为选题,系统分析民族声乐作品的不同类别。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大体上分为古曲、地方民歌(传统民歌、原生民歌)、创作民歌、民族歌剧选曲这四大类。

一、古曲古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的结晶,具有宫廷音乐的各方面特点。

古曲的演唱要求较高,体现了较高的文化底蕴。

古曲具有静雅、自吟自品的特点,能养心、养神、养韵。

近几年来,古曲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在挖掘、整理、传承古曲。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授王苏芬老师致力于古曲的教学与传承,编写了古曲教材,在声乐课堂上注重古曲的教学与演唱,还成立了“中国音乐学院古曲演唱研究中心”。

带领学生多次举办了古曲音乐会。

中央电视台也对她进行过专访,一直在支持古曲的传承工作。

还有很多歌唱家越来越重视古曲,近些年在致力于古曲的研究与传承。

于文华,最初是唱《纤夫的爱》成名的,近几年很少见她在舞台上演唱此类歌曲,其实她近几年风格有些变化,在潜心研究古曲。

《兰亭序》便是代表作之一。

龚琳娜,可能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忐忑》,其实这只是她风格的一面,近几年她也在致力于古典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古曲的传承。

教师的职业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是人类文化和学知

教师的职业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是人类文化和学知

教师的职业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是人类文化和学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掌握真理、认识世界和发展智能的引路人。

因此,教师必须有渊博的和学文化知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手段。

至于音乐教师,由于学科的特点具有独立个性的一面,因此,音乐教师是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实施音乐审美教育、塑造完美人格的“灵魂工程师”。

所以要求音乐教师又具有广泛的、多层次的综合知识,成为学生心目中知识渊博、机智幽默、气质高雅的艺术教师。

主编: 陈老师 编辑:第1期2012年 12月 20日2012年长乐市中小学教师新课标远程全员培训进度安排2012年长乐市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考核方案雷夫语录语录一: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

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

语录二:最近我听到一位老师这么吹嘘:「我的学生只跟我看电影。

他们说,要是我不在,电影就没意思了。

」他忘了一件事: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

语录三:我是这么教学生的:规则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们最景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

语录四: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

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

要让在现今这个世界长大孩子相信这个事实往往是极为困难的,但不是不可能。

从重要性来考虑,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

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思考、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放、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长乐一中郑秋一、说大纲根据《课标》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音乐鉴赏基础知识整编

音乐鉴赏基础知识整编

音乐基础知识一、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频率)、长短(振幅)、强弱(时间)、音色(发音体性质)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和声、调式、曲式、织体等常见的声乐演唱形式:合唱、齐唱、轮唱、重唱、对唱、独唱常见的器乐演奏形式:独奏、重奏、合奏、协奏主调音乐:是以一个曲调为主,其余声部作为伴奏以陪衬或加强这一曲调的作品复调音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曲调以对位法的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奏鸣曲:是一种由三个或四个相互对比的乐章组成的器乐套曲交响曲:按照奏鸣曲的曲式原则作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奏鸣曲式:是乐曲的结构形式之一,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大部分艺术歌曲:是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声乐套曲:由若干首内容上有些关联的声乐曲组成的套曲二、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流传的特点。

一般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民歌的音乐特征:①音乐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②旋律与该民族或得去语言紧密结合③民歌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表现出来④节奏、节拍形式丰富⑤曲式结构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用同一旋律反复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①民歌不受专业作曲技法限制,是人民群众自发的口头创作②民歌歌词和旋律不是固定不变的,在长期流传中会不断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和变化③民歌依靠于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借助记谱法或其它方式④民歌不体现作者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征劳动号子举例:《黄河船夫曲》、四川《打夯歌》、《川江船夫号子》等劳动号子的音乐特征:①歌词多与劳动有关②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限制,节奏鲜明,具有律动性③曲调多样,视工种而异④歌唱形式视劳动者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⑤曲式结构受劳动过程和时间影响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劳作时即兴创作、用以抒发感情的民歌山歌音乐特征:①歌词具有即兴性②音乐奔放、嘹亮,曲调悠长,广泛应用自由演唱音和拖腔③歌唱形式多样,以独唱为主④曲式结构短小,呈多样化小调:是人民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以及婚丧节庆中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小调的音乐特征:①多数为分节歌形式②节奏规整,节奏型丰富多变③歌唱形式以独唱为主④歌词格式多样西北民歌特点:高亢、悠长,嘹亮,真假声相结合陕北:《脚夫调》、《兰花花》青海:《上去高山望平川》山西:《绣荷包》、《刨洋芋》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

原生态民歌与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之差异

原生态民歌与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之差异

代 作曲家 创作的。无论是 流传甚广的汉族 民歌 、 风格独特的 的差异 。
各少数民族民歌, 还是街知巷闻、 脍炙人口的创作歌曲、 鲜为
人知 的宝贵 民歌遗 产, 都交织融汇成了民族声乐这一繁荣的
艺术世 界, 我国民族 声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就态民歌有 着悠久的历史 。早 在春秋B ll 我国就有 e ,

步 的发 展, 无论在歌 曲结构 、 表现力等方面 都越来越 丰富 多
等, 描写社会生活 , 发心中的情感与意念 , 抒 具有较强的功能 样。从原生态民歌的历史 , 可以看出它是以悠长的历史发展 性 与 目的性 。 这类 歌曲的特点是音乐语言 、 体裁 、 结构逐渐形 传承为基础, 以中国几千年 来的历史传统与 中华 民族文化 为 成 自己的规律 , 音乐风格中的地域 性逐 渐弱 化, 音乐创作技法 底蕴 , 出了我国传统 的民族 习惯 、 体现 民族意识 与民族气质。

文 化性 差异
先后涌现出的歌剧 《 白毛女》 《 、王贵与李 香香》 歌 曲《 , 我的祖 国》《 、南泥湾》《 、绣金匾》《 、我为祖 国献石油》 《 、在希望的 田野
任何艺术形式都是社 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 民歌是 由 而
、在那桃 花盛 开的地方》 等歌 曲作品。 尤其 在改革 开放以 人民群众创作的 、 最贴近 人心的一种文 化艺术形式 。原生态 上》 《
作者简介: 杨立军 (9 8 , 16 ~)沈阳音 乐学院附中副校长、 民族声乐学科讲师。
维普资讯
6 乐府新声( 0 沈阳音 乐学院学报 ) 0 年第 1 2 6 0 期
后, 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民族风格的 创作歌 曲也将 人们 基本相同 , 具 虽然有很多作品也保留了原生态 民歌的 风格特点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流行只是一种趋势,只是说明了某个特定的时代、在某个特定的范围之内所广为传唱的歌曲。

具体到不同的时代又有不同的特点。

比如说高山流水、广陵散这类古曲是绝对民族的音乐,也在当时的皇室以及群众中非常流行。

再看近点的,比如红灯记、沙家浜这些样板戏都是戏曲形式吧?纯种的民歌,也曾经是纯种的流行歌曲。

改革开放后国内的文化渐渐丰富起来,不断融入了各种文化的元素,比如美国的黑人音乐、乡村音乐,南美的拉丁风情,非洲原著民的手鼓等等,我们的流行歌曲变得丰富起来,不再是单一的丝竹或者戏曲。

80年代末在广东福建一带最先流行起来的一种通俗歌曲叫做岭南乐派,比如万水千山总是情、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等,虽然融入了欧美文化的一些配乐方法,但是只要是中国人便能理解,因为其中最大的元素还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再看看如今,周杰伦、陶哲、王力宏等一批年轻的音乐人,更是认识到了歌曲民族性的重要,即时是一些说唱、摇滚之类的形式,内容却还是有民族特征的。

因此这个问题的结论是,民歌只是一种被流传下来的音乐形式,而现在的社会,只有在民族的东西里融入了其他文化的优秀元素,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

毕竟音乐也是有强烈时代特征的艺术。

一、流行歌曲:一种新的声乐文化1.美声、民族与流行声乐的区别流行歌曲的形态风格极其多样,但音乐形式简单,内容贴近时代和世俗生活,演唱生活化,有着强烈的参与性,应该是大多数流行歌曲都具有的特点。

对歌曲美声、民族、流行的区分主要体现在演唱风格上。

所以同样一首歌曲,配器也大致相同,却可以是不同形态之间游走。

比如《你是这样的人》(三宝曲,宋小明词),刘欢演唱的版本可划分在流行歌曲里,戴玉强版又成了美声歌曲。

其他如多明戈等大歌唱家都曾用美声风格演绎过流行歌曲。

美声歌曲注重演唱技巧,演唱风格如同歌唱家所穿的礼服,在全世界都有大致相同的样式,有着高度的规范。

它追求嗓音的丰美,即便表达痛不欲生,也是一种优美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已经器乐化,对嗓音的运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它运用混声,音域宽广,声区统一;有高、中、低声部的划分(这是美声唱法最大的个性区别所在);讲究发声的泛音和共鸣,音色纯净、富含金属质感,声音丰满,高音通透,低音结实;为了声音融合、远距离传播而讲究‚集中‛、‚竖立‛;气息运用自如,永不给人衰竭之感。

民族唱法则如同民歌手穿的民族服饰,讲究特定地方、特定人群的独特韵味。

同一民族唱法在内部有大致统一的规范,但民族唱法之间却形态各异。

一般说来,中国的民族唱法适应中国人体格小、嗓子薄、说话发声靠前的特点,讲究声音的高亢嘹亮,假声的独特运用。

民族歌曲多是当地语言音调的高度旋律化,丰富的‚润腔‛是它重要的欣赏点。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民族歌曲创作的专家化和民族唱法教授的学院化,民歌的演唱特点在向美声逐渐靠拢;由于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和流行歌曲受众的壮大,一些民歌的演唱风格又向流行歌曲靠拢。

流行歌手的行头不拘一格,歌曲也讲究个性。

有的流行歌曲以唱功见长,有的以音乐取胜,还有的以文化意义留驻史册;在流行歌曲范围内,其演唱风格也是多种多样。

流行歌曲和流行唱法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在中国,西周时期的‚郑卫之音‛,就具有流行歌曲的特点,与宫廷‚雅乐‛相对应;在西方,社会上供一般人消闲唱吟的歌曲就被冠以流行歌曲(Pop Song)之名,与为宗教信仰而写的或为敬拜神灵所用的圣歌相对应。

但现代流行歌曲的真正开始,应该是顺应‚人‛在历史中地位的提高、个体的个性得到尊重的时代背景下,以电子乐器、特别是电子扩音设备在世俗歌曲中大量运用,从而引起演唱和声乐作品形态的现代化转变为标志。

‚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古典’的歌剧歌唱和‘通俗’(即流行)歌唱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到了二十年代末,由于扩音器的使用和发展,促成一种新的唱风与技巧,‘古典’歌唱与‘流行’歌唱两种风格变得迥然不同了。

‛[1]因为电子扩音设备的应用,流行唱法不追求如何把嗓音投射出来,声音的宏大和旋律的夸张不再成为歌唱的必需,一些低声细语的、哽咽的、吟诵的歌唱有可能成为新的表现手段;因为电子乐器可以制造出无数可能的音色,对歌手的音质、音色选择也就可以不再严格,可以包容白声、沙哑、嘶喊等并非唯美的歌唱;对音响师来讲,控制富有共鸣的声音远比控制没有共鸣的声音困难。

流行歌曲是因为社会、审美意识和科技的发展,从而产生的与古典的、传统的美声、民族歌曲有较大区别的声乐形式。

流行歌曲对演唱风格、技巧并无统一的要求,可以不事修饰,也不拒绝像美国的玛丽亚?凯瑞(Mariah Carey)、墨西哥的胡里奥(Julio Iglesias)、中国的刘欢这样声音华丽、有极好控制能力的歌手。

一般来讲,与传统歌唱形式相比,流行歌曲中,共鸣的重要性让位于音色,‚竖‛式歌唱被‚横‛的声音代替,歌唱技术的生活化得到加强。

如果说美声歌曲留给听众的是高山仰止的欣赏,流行唱法则更强调近距离、零距离的参与;如果说美声歌曲带给人心灵的净化,流行唱法则侧重情感的宣泄和游戏的快乐;如果说美声歌曲以严正的规范体现了上天的意旨,流行唱法则用张扬的个性宣告了人间的狂欢。

流行歌曲与民歌在外在形态上有很多相同之处,所以有很多学者认为流行歌曲是‚新时代的民歌‛,但笔者认为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农业社会的民间,民歌演唱对声音的纯净、行腔的流畅是一贯的追求。

如元代人燕南芝庵所著《唱论》,指出:‚有唱声病,散散、焦焦、干干、咧咧、哑哑、尖尖,低低、雌雌、雄雄、短短、憨憨、浊浊、赸赸‛等,行腔上以‚抑扬顿挫‛、‚索纤牵结‛为美等,就是如此。

只是由于技术所限,很多民歌手并不能达到这个标准,但‚非不愿也,是不能也‛。

而流行歌手为了表达的自由,超越了这些标准,崔健演出前故意把嗓子喊哑的传言,无论是真是假,都透露出现在的流行歌手大量运用了‚声病‛的信息。

民歌是在没有电子扩音设备的情况下诞生的,要求声音的响亮和穿透力,而现在流行歌手则完全不受这个限制,有这样的特点没什么了不起,没有这样的特点同样没什么了不起。

而更重要的是,民歌对应于没有电子媒介情况下的口耳相传的小范围传播方式,而流行歌曲对应于工业社会的批量生产和现代传媒推广下的全方位传播方式,民歌对应于皇权社会没有多少生命权利情况下的遮隐传播方式,而流行歌曲对应于大众社会‚众神狂欢‛情况下的轰炸传播方式,在文化地位和文化属性上有很大的不同。

在当前民歌已经和美声歌曲一样,技巧化、‚艺术化‛,并一定程度上‚文物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来加以保护),主要是被纳入官方的生产、传播体系中。

美声、民族风格的古典声乐审美在现代已经不占据主流地位,流行歌曲代表的是新的声乐审美观念。

答案补充2.声乐审美的转型以李谷一演唱的《乡恋》始,中国(大陆)当代艺术的‚革命英雄主义美学‛[2]在声乐领域范围内遭到质疑,这种质疑也波及到民族民间声乐和美声声乐,但表现最充分的还是流行歌曲。

笔者认为,中国当代声乐审美的转型,正是以流行歌曲及其演唱的出现为标志的。

如前所述,‚流行歌曲‛并不是‚流行的歌曲‛,而是20世纪音乐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专业概念,是与现代科技、电子传媒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和文化选择权的下移、大众文化的兴起、市场经济的介入密切相关的。

流行歌曲的大面积传播标志着中国声乐从天上坠入人间,从传统步入现代。

答案补充⑴从‚计划‛到‚市场‛‚计划‛和‚市场‛不仅是经济概念,更是政治文化概念,直接影响了艺术的观念和表现形式。

1949年之后1978年以前,中国的文艺作品被纳入政治计划轨道,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工具理性,艺术的自由天性被政治力量的计划性、统一配臵所代替——短、平、快的歌曲创作在其中的表现尤其突出。

‚文革‛之中这种政治工具理性发挥到极致,歌曲、声乐蜕变成政治斗争工具,并最终形成‚高、硬、快、响‛的战斗声乐美学规范。

随着社会控制的松动,个人权利的初步获得,以及现代科技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个人审美兴趣对声乐发展的影响开始显现,声乐开始活跃并表现出多姿多彩的一面来。

流行歌曲正是顺应了大众文化的到来,接受了市场的选择,逐渐告别了‚乌托邦‛,关注起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来。

答案补充⑵从集体到个人在‚计划‛条件下,所有的人被预先假设为具有统一的利益,每个人都是‚大机器‛上的一个‚小螺丝钉‛,工具性凌越了人性,虚幻的集体利益高居个人现实需求之上(‚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等);由之文艺作品、声乐作品的关注也掠过个人,投到浑圆的集体身上。

这些作品中的个人形象并不具有活泼的个性,而是‚集体‛的符号表现形式,人物被严重简约成正面形象高不可攀的‚高、大、全‛和反面形象彻底的‚假、恶、丑‛,‚脸谱化‛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文艺形式之中。

声乐作品作为政治的‚喉舌‛,其口吻也处处以社会代言人形式出现:‚我们的领袖‛、‚我们的敌人‛、‚我们的生活‛……民间歌曲的特点: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民歌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持续不断地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

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体验,日臻完美,成为人民群众思想情感表达的结晶。

民间歌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

可以说,民间歌曲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而专业创作歌曲有点,学院派,是指受过正规且完整的学校教育和学术训练,学术研究上有师承的人。

与学院派相对的叫自由派(也有称之为街头派),主要指那些没有受过完整学校教育,多以自学或自我训练方式进入学术圈的人,他们的学术研究一般少有师承,比较易于接受众家之长,常被认为不够正统。

比如nba就分这两大派。

中国民歌传统源远流长。

据统计,各地已采集到的民歌,数量总计超过三十万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