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合集下载

地质矿产勘查规范总则

地质矿产勘查规范总则

GB/T 13908-2002前言本标准是根据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GB/T13908—1992《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T13688-1992《固体矿产详查总则》、GB/T 13687—1992《固体矿产普查总则》等三个标准进行修订,并合并为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13908—1992、GB/T13688—1992、GB/T13687—1992。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附录B、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咨询研究中心、评审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本标准起草人:邵厥年、严铁雄、宾德智、张文海、邓善德、田绍东、王炳铨、甘先平。

本标准委托国土资源部储量司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范围总则代替GB/T 13687—1992GB/T 13688—1992GB/T 13908—1992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solid mineral exploration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工作、可行性评价工作,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各阶段的总体工作部署;可作为评审、验收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成果的总要求;也是制定各类(种)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规定、指南的总原则;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评价、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3 矿产勘查的目的任务矿产勘查最终的目的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附录解析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附录解析

表B.1 稀土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表附录C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因素及工程间距的确定C.1 稀土内生矿床勘查类型划分C.1.1 矿体延展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其具体划分及类型系数如下:表C.1 矿体规模划分及类型系数表C.1.2 矿体形态复杂程度a)简单,类型系数0.6,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大透镜状,产状稳定,内部结构简单,内部无夹石或很少夹石,基本无分枝复合。

b)较简单,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系数0.4,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规则脉状,局部有分枝复合现象,产状较稳定,内部结构较简单,内部有夹石。

c)复杂,类型系数0.2,矿体形态有脉状、带状、小透镜状、网脉状、网脉浸染状、具分枝复合现象,膨大缩小,尖灭侧现,产状不稳定或极不稳定,内部结构复杂或极复杂。

C.1.3 构造影响程度a)小,类型系数0.3,矿体基本无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很小。

b)中等,类型系数0.2,偶有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矿体,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

c)大,类型系数0.1,有或常有断层,岩脉破坏矿体,对矿体错动距离大,严重影响矿体形态。

C.1.4 矿体厚度稳定程度:按厚度变化系数及矿体类型系数大致分为稳定、较稳定和不稳定三种,如下:C.1.5 稀土组分分布均匀程度,根据稀土主元素品位变化系数划分为均匀、较均匀、不均匀三种,相应类型系数如下:表C.3 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C.2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勘查类型划分C.2.1 矿体延展规模:按面积分为大中小三类及类型系数列于表C.4表C.4 矿体规模及类型系数表a)连续,其含矿率为大于90%,相应的类型系数为0.3.b)较连续,其含矿率在90%-70%,相应的类型系数为0.2。

c)不连续,其含矿率为小于70%,相应的类型系数0.1。

C.2.3 矿体形态复杂程度:a)简单(矿体边界模数大于0.6),似层状,成片连续分布,偶有夹石或风化球,相应的类型系数为0.9。

2019年稀土开采指标

2019年稀土开采指标

2019年稀土开采指标一、稀土元素种类2019年稀土开采指标包括轻稀土元素(镧、铈、镨、钕、钷、钐和铕)和重稀土元素(钆、铽、镝、钬、铒、铥、镱和镥)。

二、稀土储量根据2019年统计数据,全球稀土储量为1.3亿吨,其中中国稀土储量为44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34%。

其他稀土资源丰富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巴西等。

三、稀土矿开采方式稀土矿的开采方式主要有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和原地浸出等。

地下开采是指通过挖掘井巷和硐室,从地下采出稀土矿石;露天开采是指剥离地表土层,采出稀土矿石;原地浸出是指利用化学剂将矿石中的稀土元素提取出来。

四、环境保护要求稀土开采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规,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应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五、安全生产标准稀土开采企业应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六、资源利用率指标2019年稀土开采指标中,轻稀土元素的利用率要达到95%以上,重稀土元素的利用率要达到85%以上。

同时,应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七、稀土生产技术水平2019年稀土开采指标中,要求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应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八、稀土应用领域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

2019年稀土开采指标中,要求企业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拓展稀土应用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九、出口配额限制为保护国内市场和环境,国家对稀土出口实行配额限制。

2019年稀土开采指标中,要求企业遵守出口配额限制政策,合理安排出口量和出口地区,确保出口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十、国内市场监管为规范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利益,国家对稀土开采企业实行市场监管。

2019年稀土开采指标中,要求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自律机制建设,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稳定发展。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二○一九年四月目录一、工作简况 (1)(一)任务来源 (1)(二)起草单位 (1)(三)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 (1)(四)主要工作过程 (1)二、修订原则及主要内容 (4)(一)修订原则 (4)(二)修订依据及主要修订 (5)三、采用国标、国内和先进性标准的程度 (14)四、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标的关系 (15)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 (15)六、作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15)七、贯彻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措施 (15)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15)九、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15)《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修订研究”是“国家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项目”之子项目“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制修订研究”的课题之一,课题编号:CB2017-4-12,工作起止时间:2017年—2018年,课题负责人为张云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课题经费67万元。

研究成果为提交《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送审稿)、《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编制说明和《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修订研究报告。

(二)起草单位本规范由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三)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本标准由长期从事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起草,主要起草人为张云蛟、曾晓建、雷存友、黄中敏、黄贺、万昌林、谢春华、张彦伟、陈正钱、张涛、王定生、余浔、朱志成、程群喜、吴德新、舒顺平、俞寒飞、张敏、汪邦勤、易先奎、黄美俊、董晨、闵道勇、司志伟。

张云蛟:《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修订研究项目负责人,本规范修订主要执笔人。

负责主题课题研究,组织课题设计、调研、研讨及征求意见工作,主笔起草本规范、编制说明及研究报告。

曾晓建、雷存友、黄中敏、黄贺、万昌林、谢春华、张彦伟、陈正钱、张涛、王定生、余浔、朱志成、程群喜、吴德新、舒顺平:主要研究人员,全程参与了规范调研、研讨和起草,对规范修订提出了重要意见和建议。

现代矿产资源勘察规范

现代矿产资源勘察规范

现代矿产资源勘察规范1. 引言现代矿产资源勘察是指通过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对地质矿产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准确、科学、规范的矿产资源勘察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制定现代矿产资源勘察的规范和指导原则,以保证勘察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2. 勘察范围矿产资源勘察应覆盖以下范围:•矿产资源的多种属性调查•矿床成因、形态、规模和分布调查•矿床储量、品位及经济价值评价•矿产资源勘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3. 勘察程序矿产资源勘察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勘察前期准备:确定勘察区域、制定勘察计划、组织勘察队伍、确定勘查方法和技术方案等。

2.现场勘察: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化学勘查、空间数据采集等。

3.实验室分析:对现场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和分析,获得矿产资源的成分、品位等数据。

4.数据处理与评价:对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处理和评价,确定矿床规模、品位、储量等指标。

5.报告编制:根据勘察结果和评价,编制勘察报告,对矿产资源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4. 勘察方法矿产资源勘察应采用多种科学、先进的勘察方法,以提高勘察效果和可靠性。

常用的矿产资源勘察方法包括:•地质勘查方法:地质测量、地质动力学、地质化学、地质遥感等。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地震勘查、重力勘查、磁力勘查、电磁勘查等。

•化学勘查方法:矿石化学分析、矿石物理性质测试等。

5. 数据处理与评价矿产资源勘察的数据处理和评价是勘察工作的重要环节,决定着勘察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数据处理和评价的主要步骤包括:1.对勘察获取的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2.建立适当的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对勘察数据进行插值和拟合。

3.分析和评价矿床的规模、品位、储量等指标,确定矿产资源的价值和经济潜力。

6. 报告编制和提交矿产资源勘察报告是勘察工作的最终成果,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编制和提交。

矿产资源勘察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勘察区域的地理位置、地质背景等基本信息。

稀土矿勘查范例

稀土矿勘查范例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0产中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2负料,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3试时23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2度并55工且22作尽2下可护1都能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5试技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4置管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3技试资件且、术卷料拒管中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19矿组2012年地质详查设计

19矿组2012年地质详查设计

吉林省白山市板石沟铁矿外围铁矿详查设计白山市大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二年二月吉林省白山市板石沟铁矿外围铁矿详查设计编写单位:吉林省第四地质调查所项目负责:高明珠编写人员:高明珠路恩兰高艳车海龙王冠中戚爽尹成利路猛院长:王世民总工程师:于永斌提交单位:白山市大通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交日期:2012年2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目的任务 (1)第二节矿区位置与交通 (2)第三节矿区自然地理与经济状况 (4)第四节以往地质工作 (4)第五节以往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意见 (12)第六节勘查权登记情况 (12)第二章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15)第一节区域地质特征 (15)第二节矿区地质特征 (18)第三节矿床地质特征 (22)第四节矿石类型 (24)第五节矿体围岩和夹石 (24)第六节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24)第三章工作部署和工作方法 (25)第一节勘探类型及工程间距的确定 (25)第二节工作部署原则 (25)第三节总体工作部署 (26)第四节具体工作部署 (26)第五节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30)第四章经费预算 (39)第五章预期地质成果 (41)附件:1、对《吉林省白山市板石沟铁矿外围铁矿详查设计》的评审意见2、勘查许可证3、勘查单位资质4、委托勘查合同第一章前言第一节目的任务白山市大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因矿山资源明显不足,直接影响了矿业集团及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满足大通矿业集团发展规划对铁矿资源的需求。

大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2007年11月15日,从白山地质找矿普查队2005年12月6日办理的探矿权中,通过转让手续办理了《吉林省白山市板石沟铁矿外围铁矿详查》项目的探矿权。

并委托吉林省通化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于2008年4月-2008年10月进行该项目的野外勘查工作,并编写了2008年度勘查工作总结。

由于2009年度转换80坐标系延续勘查证末能办理,2009年野外勘查勘查工作没有开展,区内资源储量没有查清,有待于2010年继续勘查。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03-2002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rare metal mineral exploration2002-12-17发布 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 0203-2002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阶段3.2 普查阶段3.3 详查阶段3.4 勘探阶段4 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2 矿石质量研究4.3 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4.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5 勘查控制程度5.1 勘查类型的确定5.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5.3 勘查控制程度的确定6 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6.1 测量工作6.2 地质填图6.3 物探、化探工作6.4 重砂测量工作6.5 探矿工程6.6 化学样品的采集、加工和测试6.7 重砂样品采集与分析检查6.8 矿石物质组分研究样品的采集、加工、化验6.9 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试验6.10 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11 原始资料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等7 可行性评价7.1 可行性评价工作7.2 概略研究7.3 预可行性研究7.4 可行性研究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8.2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9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9.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9.3 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9.4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附录A (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附录C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性质、用途及主要矿物C.1 稀有金属陛质、用途C.2 稀有金属主要矿物附录D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分类及主要工业类型D.1 稀有金属矿床分类D.2 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工业类型的地质特征、矿物组合、矿床规模附录E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勘查类型的确定及勘查工程间距参考E.1 勘查类型的确定E.2 勘查工程间距附录F (资料性附录)矿体圈定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说明F.1 矿体的圈定和连接F.2 块段的划分原则F.3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附录G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附录H (资料性附录)各种稀有金属精矿质量指标H.1 铍精矿H.2 锂精矿H.3 铯精矿H.4 铌钽精矿H.5 锆铪精矿H.6 各种稀有金属精矿质量标准说明附录I (资料性附录)花岗伟晶岩中宝石、玉石、彩石的质量要求参考指标前言本标准是在原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4年2月储发(1984)第7号文颁发的《稀有金属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的基础上,考虑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稀有金属矿产的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及与国际接轨等因素修订而成的,增加了稀有金属矿产预查阶段、普查阶段、详查阶段的勘查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为稀土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规定了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研究程度,勘查类型及工程密度、深度,勘查工作质量,可行性评价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DZ/T 0033-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预查通过区域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矿产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并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

3.2 普查普查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取样工程,以及进行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做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

3.3 详查详查是对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订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

3.4 勘探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区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应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及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在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矿山建设设计等方面提供依据。

4 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1.1 预查阶段全面收集地质、矿产、物探等各种有关信息及研究成果,通过(1:50000)~(1:25000)比例尺的路线抵制踏勘,初步查明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区域变质作用等成矿条件。

4.1.2 普查阶段对选定的普查区,通过(1:25000)~(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露头检查,应大致查明区内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及主要矿产。

4.1.3 详查阶段4.1.3.1 区域地质基本查明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变质作用等成矿地质条件及主要矿产。

4.1.3.2 矿区地质通过(1:10000)~(1:2000)地质填图,基本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描述矿床的地址模型。

4.1.3.3 矿体地质通过系统取样工程和有效的物探、化探工作,控制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基本控制主要矿体的矿体特点、空间分布,基本圈定并连接矿体,基本查明主矿体数量、赋存部位、分布范围、规模、品位,以及轻、中、重稀土及变化规律,矿体中夹石及顶底板岩性的分布情况,断层、岩浆岩、岩脉、硅化裂隙带及风化球对矿体的影响程度。

4.1.4 勘探阶段4.1.4.1 矿区地质通过(1:10000)~(1:2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和相应的工作,详细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及内在规律,建立矿床的地质模型。

4.1.4.1 矿体地质内生矿床用加密系统取样工程详细查明和研究矿体的空间特征和赋存规律,详细查明矿体的赋存部位、分布范围、数量、规模、产状等特点,以及断层或岩浆岩对矿体的穿插破坏情况,正确圈定并连接矿体。

4.2 矿石质量研究4.2.1 预查阶段对预查中已发现的矿体,应初步查明矿石品位,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石自然类型。

4.2.2 普查阶段通过有限的样品分析,大致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矿石品位、矿石主要有用组分、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征、矿石自然类型及有益有害组分等情况,大致评价矿石的经济价值,为能否工业利用提供依据。

4.2.3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含量、共生组合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基本查明矿石品位、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轻、中、重稀土及含量、有益、有害组分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基本划分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为矿山建设的项目建议书和预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

4.2.4 勘探阶段4.2.4.1 矿石的物质组分及赋存状态详细查明矿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或品位、轻、中、重稀土含量、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结构、构造及有益有害组分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

4.2.4.2 矿石类型划分依据矿石的有用组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等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结合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用途等划分矿石主要的和次要的工业类型,并研究其分布范围和所占比例。

4.3 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4.3.1 预查阶段不作具体要求,可以通过少量矿石进行类比研究,做出是否可选的预测。

4.3.2 普查阶段对已发现的矿产,应与邻区同类型已开采矿山,从矿石物质组成、主要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结构构造、嵌布特征、粒度大小、有害组分及影响选冶条件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对比,并就矿石加工选冶的性能作出概略评述。

4.3.3 详查阶段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试验和研究,应基本查明主要矿石类型的可选性能。

4.3.4 勘探阶段在矿区范围内,针对不同矿石类型。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加工选冶性能试验。

4.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4.1 预查阶段收集、分析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初步了解该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

4.4.2 普查阶段寻找的矿产品与地表水关系密切时,应收集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资料,大致了解矿区地表水体分布,地下水类型及补给,排泄条件,矿床主要充水因素。

4.4.3 详查阶段4.4.3.1 水文地质条件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收集评价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所需要的水文、气象资料。

4.4.3.2 工程地质条件基本查明矿区岩、土体结构类型。

4.4.3.3 环境地质条件基本查明岩石、矿石和地下水对人体有害元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气体成分,含量等情况,指出可能污染环境的因素,收集地震、泥石流、滑坡、山洪、岩崩等自然灾害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对矿山生产环境的影响,预测矿床开采对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并提出防止建议。

4.4.4 勘探阶段4.4.4.1 水文地质条件详细查明矿床开采范围内含水层、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产状、埋藏条件、含水层的水力联系、主要隔水层的稳定性和隔水程度。

4.4.4.2 工程地质条件详细查明矿区岩、土体结构类型。

4.4.4.3 环境地质条件详细查明并研究放射性等有害物质及有害气体的强度、含量、分布与变化规律。

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4.5.1 预查阶段如发现工业矿体,应初步了解与稀土矿共生、伴生矿产的种类及其地质特征。

4.5.2 普查阶段如发现具有工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共生、伴生矿产,应大致查明其种类、含量、赋存特点,并研究其综合利用的可能性。

4.5.3 详查阶段应基本查明矿床详查地段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生矿产和伴生矿产有用组分的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分布特点及其与主元素的相互关系并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工业利用的可能性。

4.5.4 勘探阶段4.5.4.1 详细查明矿床中的同体共生矿产和主矿体上、下盘围岩中的异体共生矿产,应进行综合勘察,其勘探研究程度,应达到该矿种的规范要求。

4.5.4.2 详细查明离主矿体较远不能综合勘探的异体共生矿产,应对其赋存部位、分布范围、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品位和厚度变化等进行详细研究。

4.5.4.3 对矿床的伴生有用组分应详细查明种类、含量、分布、赋存状态、加工技术试验中的转移、富集方向及在产品中的分布和回收情况,详细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勘探时应系统采组合样品,了解其含量与分布并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4.5.4.4 共、伴生组分矿产资源/储量类型视主元素勘探研究程度而定,参与储量估算的共生矿产、伴生组分的样品均应作内外部检查。

5 勘查控制程度5.1 勘查类型的确定5.1.1 勘查类型划分的原则划分勘查类型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查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间距,有效地圈定和控制矿体,肯定矿体的连续性。

5.1.2 勘查类型划分的依据划分矿床勘查类型和确定勘查间距时,应依据主矿体规模、形态极内部结构、矿床的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5.2 稀土矿床勘查类型划分5.2.1 内生矿床5.2.1.1 简单(第I类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6~3.0。

矿体规模大,形态简单,厚度稳定至较稳定,稀土组分分布均匀至较均匀,断层、脉岩对矿体影响小或无影响。

5.2.1.2 中等(第II类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8~2.5。

矿体规模大至中等,形态较简单,厚度较稳定,稀土组分分布均匀至较均匀,断层、脉岩对矿体影响明显或偶有断层破坏矿体。

5.2.1.3 复杂(第III类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小于1.8。

矿体规模小、中等、形态较简单至复杂,厚度不稳定,稀土组分分布均匀至不均匀,断层、岩脉对矿体影响大或常有断层、脉岩破坏矿体。

5.2.2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5.2.2.1 简单(第I类型):矿体规模大,矿体连续,形态简单至较简单,厚度稳定,稀土组分分布均匀至较均匀。

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6~3.0。

5.2.2.2 中等(第II类型):矿体规模中等至大,矿体较连续,形态简单至较简单,厚度较稳定,稀土组分分布较均匀至不均匀。

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8~2.5。

5.2.2.3 复杂(第III类型):矿体规模小至中等,矿化不连续,形态较简单至复杂,厚度不稳定,稀土组分分布较均匀至不均匀。

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小于1.8。

5.3 矿床控制程度的确定5.3.1 预查阶段应圈出预测矿产资源范围或圈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当有估算资源量的必要参数时,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

5.3.2 普查阶段依据普查所获得的地质矿产资料及国内外市场情况,进行概略研究,研究有无投资机会,是否值得转入详查,并采用一般工业指标估算资源量。

5.3.3 详查阶段在详查区内,根据系统工程取样资料,有效的物探、化探资料以及实测的各种参数,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选择合适的方法估算相应类型的资源量,或经预可行性研究,分别估算相应类型的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

5.3.4 勘探阶段对勘探区除矿床地质研究要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外,勘探时未经性可行性研究的,可依据系统工程及加密工程的取样资料,有效的物探、化探资料及各种实测的参数,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并选择适合的方法,详细估算相应类型的资源量,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的,可根据当地市场的价格论证后所确定的,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下达的正式工业指标圈定矿体,详细估算相应类型的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为矿山初步设计和矿山建设提供依据。

6 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6.1 测量工作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应采用全国统一坐标系统合最新的国家高程基准点进行。

6.2 地质填图6.2.1 精度和质量要求6.2.1.1 内生矿床地质填图精度要求,参照同比例尺地质填图规范要求执行。

6.2.1.2 勘探线地质剖图必须实测,其比例尺可等于或大于矿区、矿床地形地质图比例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