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复习资料 第十章 政治文化

合集下载

《政治学概论》精讲5-第十章政治文化本

《政治学概论》精讲5-第十章政治文化本
二、政治文化的结构P296
1、构成要素:政治意识、信念、行为准则、 价值评价、动 机、情感、习俗、心理等政治观念形态的一 2、结构:政治意识形态(核心) 系列表现形式。 政治价值观 政治心理(深层因素)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
一、含义P300
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 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 程。
谢谢!欢迎交流!
19
海曼《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心理的研究》
第三节 政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化
一、功能P302
1.主导型政治文化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 的引导和制约 2.确立符合自身利益的政治文化的核心 地位 3.培养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和提高政治能 力的手段 4.对反社会型政治文化的抵制和斗争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
二、途径与方法P303
1.家庭 2.学校 3.社会 4.社会共同体 5.大众传播媒介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
三、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正确方向P306
1.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 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南 2.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3.为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 适应 4.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遵循有利于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的原则 5.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做出科学的分析,坚持兼收并蓄, 批判借鉴的原则。
《政治学概论》精讲
第十章 政治文化
职业生涯规划练习
1/25
第十章 重难点
重点: 政治文化的含义、特点、功能P286- P289 ;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途径与方法P302- P303 ; 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正确方向P306;

简明现代政治学 第十讲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文化

简明现代政治学 第十讲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文化

《简明政治学》第十讲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文化一、政治社会化(一) 定义①伊斯顿(David Easton)与丹尼斯( J. Dennis)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人获取政治的行为取向与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

②蓝敦(K. P. Langton)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把它的政治文化从上一代传递至下一代的过程。

1.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政治社会化界定为:人们获取某种政治取向与行为模式的过程,或社会传递其政治文化的过程。

换言之,也就是政治学习的发展过程,上一代传达对于政治事物的好恶给下一代。

一般认为30岁之后的政治社会化因为改变困难,通常只是强化原来的政治学习。

2.早期对政治社会化的看法:社会型塑公民的过程,其背后代表了一套行为价值、规范、标准去型塑所需的公民。

希望这些公民可维系社会的稳定。

(既得利益者有意识地教育、规范所需公民)3.当代对政治社会化的看法:个人将社会价值、规范、标准内化的过程。

唯此过程为个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去学习与吸收政治内容,所以,内容可能有助稳定,也有可能破坏稳定→政治学习(二) 政治社会化的理论1.先入为主:最先习得的政治规范影响最大。

幼年教育最重要;政党认同可以父传子;后来会受幼年影响2.后来居上:后来所习得的政治主张,推翻早期所学3.发展论:人的一生都是学习过程,政治学习也一样。

一种综合影响的看法,人的政治主张会改变,也会受早年学习所影响各种政治社会化的类型(一)显性的与隐性的—1.显性的政治社会化 (manifest political socialization)所谓显性的政治社会化,系指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为人所意识,例如学校中的公民教育、政治知识的学习、政党的宣传等,皆属显性的政治社会化。

也就是政治教育。

2.隐性的政治社会化 (latent political socialization)所谓隐性的政治社会化,系指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不为人所意识,例如家庭生活的过程、社会团体的参加、宗教信仰的熏陶等.均属隐性的政治社会化。

文化相关政治知识点总结

文化相关政治知识点总结

文化相关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文化的概念及特点政治文化是指在特定社会和历史条件下,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形成并发展的一种特有的行为方式、观念、价值取向和政治心态。

它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体系、制度和文化环境的特征。

政治文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价值观念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相对的差异,这主要包括人们对权威、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政治价值观念的认识和态度。

2. 政治行为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在政治行为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人们对政治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宣传等方面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3. 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在文化传统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人们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和政治传统的认同和继承。

二、政治文化的形成与演变政治文化的形成与演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社会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安排、文化传统积淀和外部文化冲击等。

1. 社会历史背景政治文化的形成与演变与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社会历史的进程和变迁对政治文化的形成与演变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2. 政治制度安排政治制度的安排对政治文化的形成与演变起着重要的影响,一国的政治体制、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的安排对政治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3. 文化传统积淀文化传统的积淀对政治文化的形成与演变起着重要的影响,一国的文化传统、精神氛围和历史遗产对政治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4. 外部文化冲击外部文化的冲击对政治文化的形成与演变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一国的外部文化环境、文化输入和文化融合对政治文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三、政治文化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政治文化对政治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系统的塑造政治文化对政治系统的形成与演变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它影响着政治体制、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的安排。

2. 政治决策的变迁政治文化对政治决策的变迁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它影响着政治决策的制定和实施。

政治学概念00312 章节测试 第十章

政治学概念00312 章节测试 第十章

第十章政治文化一、单项选择题1.首次提出“政治文化”一词的历史学者是()。

A.柏拉图B.阿尔蒙德C.伊斯顿D.派伊【解析】B 政治文化概念首先是由美国政治学家G·A阿尔蒙德提出的。

2.最系统地进行政治文化教育的是()。

A.社会B.家庭C.学校D.单位【解析】C 学校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正规的政治文化培养过程。

3.马克思主义认为,区分不同政治文化的标准,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经济基础,二是()。

A.文化水平B.阶级性质C.国家性质D.社会性质【解析】B 马克思主义认为,区分不同政治文化的标准,最重要的有两点:意识它的经济基础,二是它的阶级性质,划分政治文化类型的根据亦在于此。

4.政治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

A.变化缓慢性和历史继承性B.与政治制度变动的同步性C.政治秩序的持久性D.政治社会化的多元性【解析】A 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政治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并随着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5.政治文化结构中属于深层因素和隐形文化的是()。

A.政治心理B.政治思想C.政治意识形态D.政治习俗【解析】A 政治心理作为隐性文化,是政治文化中的深层因素,是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内心体验。

它是政治社会化的结果和政治环境长期作用的产物,蕴含着政治文化的遗传机制和再生功能,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在政治文化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层次是()。

A.政治意识形态B.政治价值观C.政治心理D.政治态度【解析】A 政治文化结构主要由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心理三大层次组成,其中,政治形态层次居于政治文化结构的核心地位。

二、多项选择题7.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

A.政治意识B.政治情感C.政治价值评价D.政治动机E.政治心理【解析】ABCDE 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政治意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评价、政治动机、政治心理。

8.西方学者根据政治文化在一个国家、社会的作用和政治文化中亚文化结构及其相互间关系把政治文化分为()。

《政治学概论》第十章__政治文化

《政治学概论》第十章__政治文化

第十章政治文化一、政治文化的功能1.规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

不同的社会存在着不同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要求。

2.指导和规范各种政治行为。

政治文化规定着社会成员内在的政治心理、情感和价值倾向。

3.影响政治过程。

对政治体系的政治过程,即对政治体系的决策和执行的过程和方式发生作用,从而影响着整个政治体系的功能。

4.维系或变革政治制度。

首先,政治文化对于确立政治制度的结构具有重大的影响。

其次政治文化对于维系政治关系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再次,每一场政治文化的变革,都与政治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二、政治文化的分类1.西方学者的区分(1)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2)冲突型政治文化、协调型政治文化和混合型政治文化。

(3)理想型政治文化和现实型政治文化(4)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2.马克思主义的区分(1)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文化(2)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三、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目的与过程的关系,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运行过程的目标;政治社会化是传播政治文化的手段,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内在内容,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实现的外在方式。

可见,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二者的关系是极其密切和相辅相成的。

四、政治社会化的功能1.确立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并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加以引导和制约。

2.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和提高公民的政治能力。

3.对反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抵制和斗争。

总之,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存在方式,政治文化通过政治社会化而获得传播和遗传机制。

五、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第一,家庭。

作为政治社会化过程的起点,家庭教育在政治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儿童阶段。

第二,学校。

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学校教育显然是最系统化和强有力的影响因素。

总之,学校是正式、有效和系统地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场所。

第三,社会。

政治文化最全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最全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最全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文化概念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观念、信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和政治习惯。

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特征。

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精神基础,是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政治文化的特征1.政治文化是历史性的:政治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受到国家历史、文化和习俗的影响。

2.政治文化是多样性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政治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3.政治文化是集体性的: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共同心理和行为特征,是整个社会的思想合力。

4.政治文化是相对稳定的:政治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5.政治文化是渗透性的:政治文化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影响着政治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

三、政治文化的要素1.价值观念:政治文化包括对权力、法治、民主、平等、公正、自由等价值观念的认同和追求。

2.政治信仰:政治文化体现了人们对国家政权和政治制度的信仰和信念。

3.政治态度:政治文化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的态度和看法。

4.政治行为:政治文化具有一定的政治参与和行动习惯,包括选举投票、政治抗议、政治运动等。

四、政治文化的形成政治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历史文化传统:政治文化受到国家历史、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

2.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受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素质和文化教育的制约。

3.地域文化差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政治文化存在着差异,反映出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

4.外部文化冲击:政治文化还受到外部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包括邻国文化、世界文化等。

五、政治文化的影响政治文化的形成对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制度运行产生着重要影响:1.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良好的政治文化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2.政治发展和现代化:政治文化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运行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文化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文化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这个概念描述的是一个社会的政治行为和政治信仰的集合。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决定了国家政治行为的基本准则和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国家的政治体系和政治制度。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往往也反映了该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因此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和历史性。

政治文化的形成因素政治文化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历史和文化,在这方面印度、中国、美国、日本的政治文化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在文化传统中,宗教、价值观、道德理念和民族心理等都会对政治文化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

此外,政治经济形态、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教育、媒体传播等因素也都会对政治文化的形成产生影响。

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差异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各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差异非常大。

不同政治文化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治制度、政治信仰和政治行为。

在这方面,中国和印度的政治文化就显得截然不同。

中国的政治文化奉行“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注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这种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了当今的中国。

相反,在印度,宗教因素对政治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印度人认为宗教与政治不可分割。

这种思想使得印度的政治文化显得非常复杂和深奥。

美国的政治文化则强调个人自由、民主和平等,反映了美国自由主义思想。

美国的政治文化构成了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已经成为国家自身的象征和文化基础。

相比之下,日本的政治文化注重集体主义思想,反映了日本社会的风貌。

日本人强调集体利益,注重组织和纪律,这种思想不仅影响着日本国内的政治行为,同时也影响着日本的国际关系。

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影响政治文化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

在这方面,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就是两个不同的政治制度,它们的形成是由不同的政治文化所决定的。

如果一个社会具有民主主义的政治文化,那么这个社会就很可能会形成一种民主制度。

相反,如果一个社会拥有集体主义、集权、或者是宏观主义思想的政治文化,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形成专制制度。

政治文化专题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专题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专题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征1. 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是指特定社会中的政治行为和价值观念,以及与政治相关的习惯和观念。

它反映出特定社会的政治精神和政治特征。

2. 政治文化的特征政治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不同的社会和国家具有不同的政治文化,但同一社会中的政治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对一贯的特征。

二、政治文化的类型和形式1. 政治文化的类型政治文化主要包括传统型政治文化、现代型政治文化和后现代型政治文化。

传统型政治文化受习俗、宗教等传统影响较大,现代型政治文化更加注重理性和法治,后现代型政治文化则强调尊重多元文化和个人权利。

2. 政治文化的形式政治文化的形式包括政治信仰、政治参与、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等。

政治文化的形式反映了人们对政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三、政治文化的影响因素1. 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制度对政治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民主制度下,政治文化更加注重参与和自由,而在专制制度下,政治文化往往更加强调集权和服从。

2. 历史和传统历史和传统对政治文化的塑造也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英国的议会制度和美国的宪法制度都深受历史和传统的影响。

3. 宗教和价值观宗教和价值观对政治文化的塑造也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伊斯兰教国家的政治文化往往受到伊斯兰教义的影响,而基督教国家的政治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人权。

四、政治文化的意义和作用1. 维护社会和谐政治文化能够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和团结。

具有积极政治文化的社会更加容易实现政治稳定和发展。

2. 促进政治参与政治文化能够促进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和表达。

有良好政治文化的社会更加容易形成积极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参与。

3. 保障政治制度的延续良好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政治制度的延续和发展。

只有有良好的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才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和发展。

五、发展中国家政治文化的挑战和机遇1. 文化差异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文化和传统的不同,在政治文化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政治文化
第一节政治文化的含义及功能
一、政治文化的含义
政治文化的概念,首先是在比较政治学研究领域出现的。

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在1956年《比较政治体系》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政治文化的概念。

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信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政治文化的特点:
(1)政治文化具有深刻的阶级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占主导地位是经济阶级的政治文化)(2)政治文化有其特殊的社会结构性。

(主导型文化、次主导型文化、反主导型文化)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称为主导型政治文化。

生活中次级社会组织形成的特殊政治价值和心理倾向,称为亚文化系统。

亚文化系统分为次主导型文化(与主导型文化相协调)和反主导型文化(与主导型文化相冲突)
(3)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政治文化的功能
1.规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

不同的社会存在着不同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要求。

2.指导和规范各种政治行为。

政治文化规定着社会成员内在的政治心理、情感和价值倾向。

3.影响政治过程。

对政治体系的政治过程,即对政治体系的决策和执行的过程和方式发生作用,从而影响着整个政治体系的功能。

(阿尔蒙德:褊狭型、顺从型、参与型)4.维系或变革政治制度。

第二节政治文化的类型和结构
一、政治文化的类型划分
1.西方学者的将政治文化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从社会成员参政倾向: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参与型文化:是指公民普遍有参政的愿望、能力和要求。

民主、平等是这种政治文化的主导观念。

服从型文化:是指政治只是少数人的事,多数社会成员不能也不愿参与政治。

即使有政治参与的途径,人们也因能力与愿望低下不去参与。

(2)根据政治文化中亚文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冲突型政治文化、协调型政治文化和混合型政治文化
冲突型文化:是指这类文化中存在着亚文化系统的冲突。

协调型文化:是指各种亚文化系统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社会各个阶层在政治观念和政治信仰方面不存在根本冲突。

融合型文化:是指各种亚文化系统的界限尚不分明,社会各个阶层的分野不明确,政治关系又与血缘关系、种族关系与宗教关系交织在一起。

(3)从政治价值原则类型的角度,根据政治文化价值理念的特点:理想型政治文化和现实型政治文化
理想型政治文化把道德、宗教与政治价值观结合在一起,因而它赋予国家以道德教化和干预人们思想的权力。

现实型政治文化则将政治价值原则与道德原则分离开来,因而倾向于缩小国家的干预范围。

理想型文化要求道德完人来治理国家,治国原则为人治。

现实型政治文化则认为人不可能是道德完人,通过法律来制约权力。

(4)根据政治文化的发展阶段而划分的: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

传统政治文化是与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心理、情感和价值观,以专制主义和等级观念为核心。

现代政治文化是与生产的商品化和社会化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特征:
(1)民主政治与平等自由的观念构成政治文化核心内容。

(2)社会大多数成员对政治体系和世界表现出理性和科学的认识态度,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

(3)开拓进取成为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面向世界和未来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

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文化的划分
区分不同政治文化的标准:(1)经济基础。

(2)阶级性质。

政治文化不是超阶级的,它的阶级属性是它的本质规定性,政治文化的不同阶级属性,构成了不同政治文化的本质区别。

可以分为: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

(一)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文化
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不同,可以将剥削阶级社会政治文化划分为:奴隶制社会的政治文化、封建制社会的政治文化、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

资产阶级政治文化具有革命性,推动了人类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二)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型政治文化,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相适应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主义是社会政治评价的基本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政治文化,在本质上具有剥削阶级政治文化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政治文化的结构
政治文化结构主要由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心理这三大层次有机组合而成。

第三节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1.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指的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这个概念,1958年,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首次发表了关于政治社会化方面的第一篇论文。

1959年,海曼的《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心理的研究》,是最早对政治社会化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

4.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目的与过程的关系,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运行过程的目标;政治社会化是传播政治文化的手段,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内在内容,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实现的外在方式。

可见,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二者的关系是极其密切和相辅相成的。

5.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1)主导型政治文化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的引导与制约。

表现为政治共同体通过各种手段,确立符合自身利益的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并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进行规范和引导。

(2)培养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和提高政治能力的手段。

(3)对反社会型政治文化的抵制和斗争。

总之,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存在方式,政治文化通过政治社会化而获得传播和遗传机制。

二、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与方法
1.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1)家庭
(2)学校:学校是个体系统地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知识最重要的场所和最重要的阶段。

是最系统化和强有力的影响因素。

(3)社会: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政治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三、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正确方向
坚持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遵循和贯彻以下原则:
(1)以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南。

(2)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3)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

(4)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遵循有利于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的原则。

(5)要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文化做出科学分析,坚持兼收并蓄,批判借鉴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