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阶级与国家 (《政治学概论》PPT课件)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02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一、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 P51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1.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单选题)
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掌握政治权力的时代。
关儒键词家
练一练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1.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 ) A.以法治国 B.为国以礼 C.为政以德 D.以德行仁 E.无为而治
2.下列哪些人是属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的代表人物( ) A.莫尔 B.康帕内拉 C.圣西门 D.傅里叶 E.欧文
3.近代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 A.孔斯坦 B.边沁 C.孔德 D.斯宾塞 E.欧文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概念: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 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P45 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学的基本的研究对象。
此后,西方社会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沿着两条线索发展的:
①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②是近代无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二、近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学(单选题)
15C
16C
17C
18C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19C
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
繁荣阶段
发展和变革阶段
• 马基雅维里 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 政治思想家;
开端: 古希腊
中世纪
第一章:《政治学概论》之阶级与国家课件

第一章 第一节
•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成为独立的部门。恩格斯称之为“有决 定意义的重要分工:它创造了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 级--商人。”( 《马恩选集》P162/4/1995版)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 生了两个结果:第一、商品交换的发展和商人阶级的出现,出现了金 属铸币:这是非生产者统治生产者和生产的新手段。于是,就产生了 金融借贷、利息、高利贷剥削。土地、人成了买卖与抵押的对象。富 人与穷人。奴隶的强制性的劳动成了整个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 础。至此,私有制完全代替了公有制,奴隶制终于形成了。第二、由 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和抵押,人们为谋生而流动,原来的氏族和 部落的居民混杂居住,使社会成员成分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 •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氏族制度的局限性日益暴露。特别是自由民 与奴隶、富人与穷人的利害冲突日益尖锐化,而氏族制度在这种对立 和冲突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时候“氏族制度 已经过时了。它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之分裂为阶级所炸毁。它被国 家代替了”。( 《马恩选集》P165/4/1995版)
第一章 第一节
• 从“家庭的发展阶段”来看,联结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 要是血缘纽带,而非经济纽带。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 婚(即整个一群男子和整个一群女子互为所有)。群婚经历了两个发 展阶段,最初阶段是“血缘家庭”(它是按辈分来划分成员的,其禁 止父母与子女间通婚),其后发展为“普那路亚家庭”(它禁止兄弟 姐妹间通婚)。 “普那路亚(同伴)家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婚姻制 度从“内婚制”转向“外婚制”(即禁止一定范围内血缘亲属成员之 间通婚的婚姻制度)。 • 氏族是由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一个族群内部(兄弟姐妹间) 的婚姻禁忌一经确立,该族群就转化为氏族了。 •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它 是为生产而直接结合起来的原始社会单位。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 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的社会组织。各个氏族一般具有共同 的名称、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共同的墓地。 • 按生产发展阶段来说,氏族产生于蒙昧时代中期(鱼为食物并使 用火),在高级阶段继续发展起来(弓箭的发明),到野蛮时代的低 级阶段(制陶、驯养动物、种植植物)达到了全盛时期。
政治学概论(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完整版)第⼀章政治⽣活中的国家第⼀节国家与国家形成理论1、国家的含义与特征1.1 国家的含义“国家”在汉语中由“国”和“家”两个汉字组成。
最初, 两者是分开使⽤且有区别的, 如《尚书》中的“天⼦建国, 诸侯⽴家”,但由于“家国同构”的统治思想的需要, 这⾥“家”的理解已经超越⼀般意义上的家庭, 上升为各诸侯国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 这实际上为“国”、“家”并提奠定了基础。
所以, 中国古代许多典籍中还有“国”、“家”合在⼀起的说法, 如《荀⼦》中的“国家⽆礼则不宁”。
但有⼀点需要注意, 在中国古代, ⼤⼀统的国家常常被称为“天下”,“国家”并不是指今天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与西⽅学说中“state”的国家观念相等同的国家观念是近代才形成的。
从国家的词源学来考察,凸显了国家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意义。
同时国家之所以为国家,其不可或缺的乃是公共权威中⼼的存在,否则国家仅有地缘意义⽽⽆政治意义了。
西⽅政治学对国家的界定众说纷纭。
政治哲学探讨的是国家的本性,由此⽽形成两⼤流派:⼀是古典取向的共同体说;⼆是近代取向的契约从政治共同体的⾓度理解国家,揭⽰了国家的本源意义,或者说展现了国家的理想形态,⽤以关照和判断国家的现实形态;近代契约论则认为国家乃是基于个⼈利益的基础上建⽴的,⼈们正是基于某种共同的利益才不得不联合成国家,国家的终极⽬的也在于实现个⼈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定义来⾃于恩格斯。
恩格斯在其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给国家下了完整的定义:“国家是表⽰:这个社会陷⼊了不可解决的⾃我⽭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摆脱这些对⽴⾯。
为了使这些对⽴⾯,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于在⽆谓的都争⽃中把⾃⼰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种表⾯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量,这种⼒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但⼜⾃居于社会之上并且⽇益同社会脱离的⼒量,就是国家。
马克思主义既强调对国家本性的探讨,以对现实国家进⾏价值判断和关照批判,有着重对现实国家的现象还原,对其形态做科学描述,并将两个⽅⾯有机的加以结合。
政治学导论(第一章) ppt课件

5. 市民社会的强大:反对专制主义的社会契约理论、君主立宪理论 和人民主权理论的诞生 。
6. 工业革命的兴起:不干涉的自由主义和限制王权的民主主义理论 随之发达。
7. 资本主义矛盾的展现:对现代以来思想和价值的反思
❖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这揭示了政治的基本或本质特征 :一定社会关
系中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集团的权威性统治。 ❖ 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这确定了政治的属性。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斗争是 以阶级斗争为其基本内容及主要形式,阶级斗争的 最高形式是政治革命。 ❖ 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PPT课件
49
人性的假设
人本性上是 一种政治动物
亚里士多德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 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只有 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人是什么? 人为何组成国家? 国家如何组成与如何活动? 国家如何管理?怎样管理最好?
PPT课件
马克思
50
政治人=道德人
通过政治生活扬善
“人之初,性本善”
贤人政治
PPT课件
15
“人类社会以来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 地、大批地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PPT课件
16
“林彪之类如上台,搞点资本主义很容易。”
“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 产
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
走!”
PPT课件
17
4. 当代时期:“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 行为主义研究和制度设计
PPT课件
43
政治学 国家 ppt课件

国家形态
❖国家形态:也叫“主权形态”,它是
指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相对 “国家属性”或“主权特征”的组织 单位。如在原始社会时期,“国家形
态”表现为一个个的氏族和部落;后 来表现为一个个小的城邦国家;当今 社会,是200多个主权国家。人类从形 成氏族公社到实现世界政府,依次出 现以下六个类型的“国家形态”,即: 氏族→部落→城邦国家→主权国家→ 联盟国家→全球合纵国/世界政府等六 种形态。
LOGO
国家
政治学概论
1
第一节 国家理论
一、国家的起源
国家是管理社会的公共性权威组织的总体 性指称,是一个兼具实证性与规范性的概 念。 1. 国家神权说。国家是由神或上帝直接或 间接创造的,是神为了保护人类而创造的。 政治权力来自神授,统治者是上帝在人间 的代理人,人民应绝对服从之。
2
2. 国家社会共同体说。亚里士多德认为, 国家是一种自然产生的有益团体。每一个 国家都是一种团体,每一种团体都是为了 某种善而建立。但是社会共同体说没能很 好地把国家与其它社会团体区别开来。
4
二、国家的含义
❖ 国家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定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 恩格斯: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
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至 于在无谓的都争斗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 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 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 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 国家是唯一合法垄断了强制手段的暴力机器。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

1898年12月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开设“政治 科”
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邓初民的《新政治学大纲》是一 部较早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比较系 统地阐述政治学性质、概念和研究方法 的政治学著作
出现了儒家政治学说、西方近代资产 阶级政治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相 激相争的格局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 性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纲 领意义的重要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政治学思想开始形成
《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完成了以 剩余价值学说为核心内容的政治经济学 的伟大革命,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 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历 史趋势,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奠定了完 备的科学理论基础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政治 学发生了“行为主义革命”与“后行 为主义革命”
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排除了国家这一最 重要的政治学研究对象,对所处的现实政治制 度基本上采取维护态度,过分依赖技术方法和 手段的经验研究,缺乏对政治现象的本质揭示
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通过洋 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传入中国
导论
第一节 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的丰富发展 第四节 学习《政治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 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政治的涵义——斗争政治观
政治的涵义——管理政治观
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 代表的古希腊政治学说,开创 了西方政治学研究之先河
《政治学概论》第二章_国家与阶级

《政治学概论》第二章_国家与阶级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一节国家的起源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1.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1)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
(2)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管理组织。
(3)在氏族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是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注:氏族制度的组织机构及最高权力机关是“议事会”二、国家的产生及与氏族组织的区别1.由生产力发展产生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三个结果和变化:(1)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
、(2)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
(3)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2.恩格斯对国家理解:(1)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2)恩格斯这个著名论断说明了三点:①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③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3)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揭示了国家在氏族制度废墟上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①雅典国家(内部产生,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②罗马国家(外来与内部)③德意志国家(战争产生)3.国家根本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1)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2)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如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的设立,即暴力机关。
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1.神权论又称君权神授论。
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阿奎那、中国汉代的董仲舒。
2.契约论的基本观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01阶级与国家PPT68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01阶级与国家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的历史类型和国家的消亡
一、 国家的历史类型 二、国家的消亡
国家的历史类型
1. 国家历史类型的涵义及其划分标准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指按国家本质对国 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的 本质特征的分类概括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从对国家的经济基 础和阶级性质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划分国 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即社会经济基础 和阶级实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 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国家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依照统治阶级 的意志而建立以来的
政治统治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是为其经济基 础服务的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有组织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 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控制冲突、 维护社会秩序
——列宁
国家的起源
3. 欧洲早期国家产生的三种基本形式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 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 着重考察了雅典国家、罗马 国家、德意志国家三种欧洲 早期国家产生的基本形式— —揭示出国家是阶级分化的 结果、国家权力是国家形成 的标志
国家的起源
3. 欧洲早期国家产生的三种基本形式
(1)雅典形式
这种社会秩序,说到底就是维护既有社会生 产关系和阶级统治地位,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 益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论断是与 阶级分析紧密联系的——没有阶级就没有 国家,阶级性决定了国家的根本性质
其他国家观分析
1. 社会共同体说
是一种古典主义的观点,其 基本特征是把国家看作人们基于特 定目的而结合在一起的群体
国家契约说基于某种主观假设,认 为国家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并不符 合历史事实,因而缺乏科学性
其他国家观分析
3. 国家要素说 “三要素说”和“四要素说”
“三要素说”:主权、领土、居民 “四要素说”:领土、主权、居民、政府
国家要素说只是描述了国家的外观 特征,实际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不 过,在特定条件下,并不反对从地理意 义上以要素区分民族国家
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在国家的实际活动中,其内部职能与外 部职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之间具有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和平时期,内部职能与外部职能相比, 内部职能居于主要地位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外部职能则可能上升 为主要职能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都注重统筹两种 职能,使其相互协调
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要求和体现,是 国家活动的总目的和总方向,是国家在实施 阶级统治的过程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国家的本质决定着国家职能的性质、内 容和实现形式
内部职能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 济秩序和稳定
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 安全
这种观点仅仅涉及国家的形式外 观,并没有深入到国家阶级本质的层 面,而且也未能把国家与氏族、部落 等社会组织区别开来
其他国家观分析
2. 国家契约说
是资产阶级最具代表性的国家观
由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中生活不方便或不安全, 因而相互订立社会契约,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组 成国家,目的是使之仲裁自由人之间的纠纷,制止 违背自然法的行为
按照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国家的内 部职能可以划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 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运用 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 会秩序的职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通常是由国家性质决 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 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原始民主制是氏族全体成员享有的民 主制度
第三,原始民主制中的权力不像国家权力那 样成为站在社会之上的支配性力量
国家的起源
2.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形成, 阶级开始出现,氏族制度逐渐解体,取而代 之的则是适应新的生产关系的社会组织—— 国家
原始社会后期,伴随着三次社会大分工, 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深 刻变化
“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天工,人其代之”
中世纪基督教的势力支配了整个西方 思想界,神权思想发展到了巅峰——“除 上帝外,别无权力”
其他国家起源理论分析
2. 契约论
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关于国家起源的 最有影响的学说
契约论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订 立契约的结果,包含两层涵义:一层是 用来说明国家的起源,另一层是用来说 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社会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 它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受特定社 会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
国家的社会职能实际上也具有政治性质
国家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是政治统 治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
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国家社会管理职能存在的前提是特定统 治阶级和统治秩序的存在,而政治统治职能 存在的基础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的存在
契约论超越了神权论的国家起源理论,指出 国家是人类自身创立的,提出了统治权来自人民主 权的观点,从而鼓舞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的斗争, 起过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
其他国家起源理论分析
3. 暴力论 暴力论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
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暴力论的非科学性主要在于抹煞国家是 社会内部经济发展的结果——认为政治上的 奴役行动先于经济发展的过程
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第二,氏族的管理机构是议事会,是氏族 内部一切成年男女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 第三,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 义务
国家的起源
1. 氏族公社的解体与阶级的产生
“原始民主制”
第一,原始民主制是原始社会氏族内部共同 事务的管理体制,其原始性在于它是人类社会初 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自然形成的共同体”
其他国家起源理论分析
2. 契约论
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关于国家起源的 最有影响的学说
契约论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订 立契约的结果,包含两层涵义:一层是 用来说明国家的起源,另一层是用来说 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其他国家起源理论分析
2. 契约论
契约论论述的自然状态不是一种历史事实, 而是一种理论假设;所谓众人缔约建立国家也不是 一种历史事实,而是一种虚构逻辑,其实质是把国 家解释成为超阶级的一个社会共同体
国家的历史类型
1. 国家历史类型的涵义及其划分标准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对建立在特定社会经 济基础之上,体现特定统治阶级意志和要 求的国家的共同特征的概括
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 了四种生产方式,国家的历史类型也相应 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历史类型
1. 国家历史类型的涵义及其划分标准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 主体的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是工人阶级和 广大劳动人民的国家政权,是建设社会主 义进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和精 神条件的组织,因此,它与以往一切国家 有着本质的区别
国家的历史类型
中国早期国家也是阶级分化的产 物,并具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系统, 这是与欧洲早期国家共有的特征
其他国家起源理论分析
1. 神权论
神权论认为国家源于神(天、上 帝),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 权力来源于神
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统治 阶级往往利用神权论来维护专制统治
其他国家起源理论分析
1. 神权论 中国古代的神权思想相当发达
国家是在氏族制度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它不 是氏族组织的简单继承,而是与氏族组织有着根本区 别的特殊的社会组织
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则以血缘关系划 分居民;专门的强制性权力机构的设立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 而是社会从内部产生的一种力量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 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 展的结果
国家的起源
3. 欧洲早期国家产生的三种基本形式
(3)德意志形式
德意志国家是日耳曼部落征服广 阔的外国领土的结果。但对外征服只 是日耳曼国家形成的直接原因,日耳 曼国家产生的决定性原因,仍然是阶 级的出现及其矛盾的激化
中国的国家起源
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朝代,是自原始社会 解体之后依次出现的三个古代国家,应属于现代人类 学者所称的早期国家
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方式,与欧 洲早期国家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中 国与欧洲国家赖以产生的经济社会条 件的差异性所决定的——以定居农业 为主的自然经济体系
中国的国家起源
与欧洲国家按地域划分国民不同,中国 早期国家的形成是一种“从家到国”的途径
中国古代国家在形成的过程中,原有的 父权制家庭并没有受到破坏,而是比较完整 地保留下来,原有的家族结构成为国家结构 的基础,使得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组织结构 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
暴力论的实质在于否定国家是社会内部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就掩盖了国 家的阶级属性
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 本观点 二、其他国家观分析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从国家的起源来分析国家的本质,即通过 与原始社会氏族组织的特征对比来界定国家的 本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分析国家本质的基 本方法
阶级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在社 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但不十分发达 的条件下产生和形成的,是社会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国家的起源
2.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 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 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 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 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 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 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