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温病(bowen'sdisease)PPT课件
鲍恩病诊断与治疗PPT

临床表现
皮肤病变: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等 黏膜病变:口腔、生殖器、眼睛等部位的溃疡 关节病变: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 系统性症状: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
临床表现:皮肤、黏膜、关节等部 位的病变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 等
病理检查: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 等
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青 霉素、头孢菌 素等,用于治
疗感染
抗真菌药物: 如氟康唑、伊 曲康唑等,用 于治疗真菌感
染
抗病毒药物: 如阿昔洛韦、 伐昔洛韦等, 用于治疗病毒
感染
免疫调节药物: 如环孢素、他 克莫司等,用 于调节免疫功
能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除病变组织,缓解症状 手术方式:根据病变部位和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手术风险:手术可能导致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术后护理: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鉴别诊断
鲍恩病与其他皮肤病的区别 鲍恩病与其他皮肤病的相似之处 鲍恩病的诊断方法 鲍恩病的治疗方法
诊断标准
病史:患者是否有鲍恩病家族史或类似症状 临床表现:患者是否有皮肤、黏膜、关节等部位的病变 实验室检查:患者的免疫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结果 影像学检查:患者的X线、CT、MRI等检查结果
虑
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疾病
评估标准:临床症状改善、组织病 理学改变、生活质量提高等
治疗效果评估
治疗效果: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差 异、复发率、并发症等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等
预后:疾病进展、生存率、生活质 量等
预后影响因素
疾病严重程度:病情越严重, 预后越差
治疗方案:治疗方案的选择和 实施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鲍温样丘疹病诊断与治疗PPT

按摩:轻柔地按摩患处,缓解肌肉 紧张和疼痛
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患处, 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紫外线照射: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患 处,减轻炎症和疼痛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鲍温样丘疹病患者,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 手术方法:切除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术后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
联合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使用 抗生素、抗病毒 药物等
物理治疗:使用 激光、冷冻等方 法
手术治疗:切除 病变组织
综合治疗:结合 药物、物理、手 术等多种方法进 行治疗
Part Five
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 习惯,勤洗手,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接触刺激性 物质,如化学物 质、紫外线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饮食均 衡、睡眠充足等
长期随访与监测建议
定期进行皮肤 查,观察病情变 化
监测血压、血糖 等指标,预防并 发症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
及时就医,遵医 嘱进行治疗和复 查
THANKS
汇报人: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
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酒精、烟 草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 疗疾病
随访观察
保持卫生:保持个人卫生, 避免感染
定期检查:定期到医院进行 复查,了解病情变化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均衡, 避免刺激性食物
心理疏导: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焦虑和紧张
Part Six
实验室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皮损组织病理变化,判断疾病类型 免疫荧光检查:检测皮损组织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判断疾病活动 程度 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中抗体和补体成分,判断疾病活动程度
鲍温病的皮肤镜特征分析

鲍温病的皮肤镜特征分析郑玉洁㊀宋仁广㊀杨海琼大连市皮肤病医院ꎬ辽宁大连ꎬ116021通信作者:杨海琼ꎬE-mail:396244148@qq.com[摘要]㊀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门诊行皮肤镜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28例鲍温病患者的皮肤镜特征ꎮ最常见的皮肤镜表现为无结构区(20处ꎬ71.43%)和局灶性㊁线状分布的肾小球样血管(19处ꎬ67.86%)ꎬ其他表现依次为结痂(14处ꎬ50%)ꎬ鳞屑(10处ꎬ35.71%)ꎬ点㊁球状血管(7处ꎬ25%)棕ꎬ放射性条纹及色素性点㊁球状结构共存(6处ꎬ21.43%)ꎬ肾小球样血管与点㊁球样血管共存(2处ꎬ7.14%)ꎬ毛囊角栓(1处ꎬ3.57%)ꎮ[关键词]㊀鲍温病ꎻ㊀皮肤镜检查DOI:10.12144/zgmfskin202012734DermoscopyfeaturesofBowen sdiseaseZHENGYujieꎬSONGRenguangꎬYANGHaiqiongDalianDermatosisHospitalꎬDalian116021ꎬChinaCorrespondingauthor:YANGHaiqiongꎬE-mail:396244148@qq.com[Abstract]㊀Thedermoscopicfeaturesof28lesionsin28patientswithBowen sdiseasewhounderwentder ̄matoscopyandhistopathologicalexaminationinourhospitalfromAugust2018toDecember2019werecollect ̄edandanalyzed.Theresultshowedthemostcommondermoscopyimageswereunstructuredareas(20lesionsꎬ71.43%)andpointorlinearglomeruloidvessels(19lesionsꎬ67.86%)ꎬfollowedbyscabs(14lesionsꎬ50%)ꎬscales(10lesonsꎬ35.71%)ꎬdottedglobularvessels(7lesionsꎬ25%)ꎬradialstreakscoexistedwithpigmentaryspotsorsphericalstructure(6lesionsꎬ21.43%)glomeruloidvesselscoexistedwithpointorbul ̄bousvessels(2lesionsꎬ7.14%)ꎬfollicularplug(1lesionꎬ3.57%).[Keywords]㊀Bowen sdiseaseꎻdermoscopyDOI:10.12144/zgmfskin202012734㊀㊀鲍温病(BD)是一种皮肤原位鳞状细胞癌ꎬ通常表现为单一的㊁界限清楚㊁逐渐扩大㊁形状不规则的丘疹㊁斑片或斑块ꎬ表面可有鳞屑或结痂ꎬ如出现溃疡ꎬ常为侵袭性生长的标志ꎮ根据皮损表面颜色的不同ꎬBD可分为色素型(pBD)和非色素型ꎬ部分学者还将色素结构小于50%定义为部分色素型BD[1]ꎮBD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ꎬ临床诊断较为困难ꎮ然而ꎬ由于BD有发展为侵袭性鳞癌的可能ꎬ因此ꎬ早期诊断是很有必要的ꎮ目前诊断BD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ꎮ皮肤镜检查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ꎬ它可以使肉眼看不到的形态特征(如色素结构和血管结构)可视化ꎬ从而为诊断色素和非色素皮肤病变提供诊断线索ꎮ近年来ꎬ皮肤镜检查已成为许多炎症性疾病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ꎮ目前ꎬ国内外对于BD的皮肤镜特征研究较少ꎬ我们观察28例BD患者皮肤镜图片ꎬ旨在分析BD的皮肤镜学特征ꎮ1㊀对象和方法1.1㊀对象㊀本研究回顾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并符合入选标准的BD患者ꎮ入选标准:①临床诊断BDꎻ②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符合BDꎻ③就诊前1个月内皮损处未应用外用药物ꎮ符合①②③或符合②③条即可入选ꎻ排除标准:①皮肤组织病理检查不符合BDꎻ②就诊前曾行物理性治疗或外用药物治疗ꎮ1.2㊀皮肤镜照片采集㊀使用数字可视化皮肤镜系统(皮肤毛发观察仪ꎬ南京倍宁公司)选择30倍放大倍数ꎬ对于30倍放大倍数观察不清楚的血管结构扩大至50倍观察ꎬ在偏振模式下采集皮肤镜图片ꎮ1.3㊀皮肤镜评估㊀由经过皮肤镜培训的2名皮肤科医生在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均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评估ꎮ根据相关文献及皮肤镜诊断规范用语及硬件参数专家共识对皮肤镜特征进行总结及分析[2-4]ꎮ①表面是否有鳞屑㊁结痂及其颜色:白色㊁黄色ꎻ②血管形态:点状㊁球状㊁肾小球样㊁扭曲的红色环状血管㊁团块ꎻ③血管分布:局灶性㊁线状ꎻ④红色㊁棕色无结构区ꎻ⑤溃疡ꎻ⑥角栓ꎻ⑦棕黄色斑片ꎻ⑧棕黄色㊁灰色放射性条纹ꎻ⑨色素结构:棕色㊁灰色点㊁球状结构ꎻ⑩色素分布:线状分布㊁胡椒粉样分布ꎮ2㊀结果437ChinJLeprSkinDis.Dec2020ꎬVol.36ꎬNo.12图1㊀1a:轮廓清晰的黄褐色斑丘疹ꎬ其上少许鳞屑ꎻ1b:表皮角化不全ꎬ表皮细胞大小不等ꎬ排列紊乱㊁细胞有异型性ꎬ但基底层细胞层仍完整ꎬ真皮内未见瘤细胞(HEꎬˑ100)2.1㊀一般情况㊀入选的BD患者28例ꎬ年龄53~89岁ꎬ平均年龄68.56岁ꎬ病程4个月至10年余ꎬ临床特点:其中11例表现为局灶或全部棕黄色ꎬ10例皮疹表面可见溃疡ꎮ临床及病理表现见图1ꎮ2.2㊀皮肤镜特征㊀采集28例患者28处皮损照片ꎬ见图2ꎮ其中24处皮疹表面可见鳞屑㊁结痂:6处表面为白色鳞屑ꎬ4处表面为黄色鳞屑ꎻ19处可见肾小球样血管ꎬ7例表现为点㊁球状血管ꎬ2例患者局灶性肾小球样血管存在于点㊁球状血管之间ꎬ肾小球样血管与点状血管均呈线状分布(临床观察中发现部分点㊁球状血管皮肤镜采集由30倍提高到50倍时亦呈现出肾小球样结构)ꎻ10例患者可见扭曲的红色环状血管ꎬ10例可见线状不规则血管ꎻ20例出现无结构区ꎻ10例皮疹表面可见溃疡ꎬ1例可见局灶性分布的黄色角栓ꎬ14例表现为pBDꎬ其中8例表现为棕黄色色素斑片(即棕黄色无结构区)ꎬ6例皮疹边缘可见棕黄色及灰色放射性条纹ꎬ皮疹内可见棕黄色及灰色色素性小球呈线状分布ꎬ色素性点呈胡椒粉样分布ꎮ各结构的出现频率见表1ꎮ3㊀讨论鲍温病(BD)ꎬ又称原位鳞状细胞癌(SCC)ꎬ典型病例呈现无症状㊁生长缓慢的特征ꎬ有3%~5%的机会转化为侵袭性SCC[5]ꎮ它好发于老年人长期暴露的皮肤ꎮBD通常没有色素ꎬ偶尔皮损上可见色素性改变ꎬ称为pBDꎬ多见于深肤色人群ꎮRagi等[6]根据对420个病例的回顾ꎬ发现pBD很少见ꎬ仅占1.7%ꎮ在70岁的男性和黑人中发病率较高ꎬ发病部位主要为非日光暴露部位ꎬ临床表现为轮廓清晰的色素性斑块ꎬ无明显自觉症状ꎮ由于皮肤镜对色素性疾病有着很好的识别性ꎬ随着皮肤镜的应用ꎬ会大大提高pBD的诊断率ꎮ我们肉眼观察患者皮疹发现11例考虑pBDꎬ皮肤镜下发现14例pBDꎬ皮肤镜下色素检出率明显高于肉眼ꎮ㊀㊀通过对我院门诊就诊的BD患者皮肤镜特征研究发现ꎬBD皮疹表面鳞屑无明显特异性ꎬ白色鳞屑㊁表1㊀BD的皮肤镜特征皮肤镜特征数目频率㊀㊀鳞屑10(10/28)35.71%黄色结痂10(10/28)35.71%血痂4(4/28)14.29%肾小球样血管19(19/28)67.86%㊀局灶性分布8(8/19)42.11%㊀线状分布4(4/19)21.05%㊀局灶性和线状共存7(7/19)36.84%点㊁球状血管7(7/28)25.00%㊀局灶性分布2(2/7)28.57%㊀线状分布3(3/7)42.86%㊀局灶性及线状共存2(2/7)28.57%肾小球样血管与点㊁球状血管共存2(2/28)7.14%扭曲的红色环状血管10(10/28)35.71%线状不规则血管10(10/28)35.71%无结构区20(20/28)71.43%㊀粉红色无结构区12(12/20)60.00%㊀棕色无结构区8(8/20)40.00%溃疡10(10/28)35.71%角栓1(1/28)3.57%放射性条纹及色素性点㊁球6(6/28)21.43%黄色鳞屑均可发现ꎬ我们研究发现黄色结痂的出现率高于表面鳞屑ꎮ鳞屑是由角化过度所致ꎬ皮肤镜下观察到的角化过度不仅有 表面鳞屑 ꎬ还有 蓝白幕 ꎬ但两者是不同的ꎮ蓝白幕主要是真皮内噬黑色素细胞的聚集ꎬ合并角质层致密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ꎻ保留性角化过度和增生性角化过度形成的鳞片称为 表面鳞屑 ꎮ保留性角化过度发生在鱼鳞病ꎬ增生性角化过度发生在银屑病和BDꎮ血管结构与细胞和组织的存活至关重要ꎬ无论良恶性肿瘤ꎬ其生长速度及最终大小均取决于肿瘤能否获得足够的血供来满足细胞代谢的需要ꎮ皮肤肿瘤中的血管如果管径较小或在皮肤中较深的位置ꎬ会导致我们肉眼看不到血管结构ꎮ皮肤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血管结构ꎬ因此ꎬ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血管结构ꎬ为诊断肿瘤性皮肤537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㊀2020年12月第36卷第12期㊀㊀2a:局灶性肾小球样血管(黑色圆圈处)ꎻ2b:局灶性点状血管(黑色圆圈处)ꎻ2c:肾小球样血管(黑色圆圈处)与点状血管共存(白色圆圈处)ꎬ均呈局灶性分布ꎬ血管按线状排列ꎻ2d:2c中点状血管由30倍放大至50倍后呈肾小球样(黑色圆圈处)ꎻ2e:多个扭曲的红色环状血管(黑色箭头处)㊁粉红色无结构区(黑色圆圈处)ꎻ2f:棕黄色无结构区(黑色圆圈处)ꎬ放射性条纹(黑色箭头处)ꎬ线状分布的棕色及灰色色素性小球(白色圆圈处)ꎻ2g:棕黄色点状结构呈胡椒粉样分布(黑色圆圈处)ꎻ2h:粉红色无结构区(黑色圆圈处)ꎬ局灶性肾小球样血管(白色圆圈处)ꎻ2i:局灶性黄色角栓(黑色圆圈处)图2㊀BD皮肤镜表现(2a~2cꎬˑ30ꎻ2dꎬˑ50ꎻ2e~2iꎬˑ30)病提供线索ꎮBD血管结构可能以点㊁块或线的形式出现ꎮ如果它们以线的形式出现ꎬ那么血管可能是直的㊁弯曲的㊁环状的(一个主要弯曲约280度)㊁蛇形的(多个弯曲)㊁螺旋的(沿中轴的多个弯曲)或肾小球样的(多个紧曲的卷曲)ꎮ其中 肾小球 血管与真皮乳头层成组卷曲的ꎬ扩张的毛细血管相对应[7]ꎮ点㊁球状血管以及肾小球样血管ꎬ以往的研究中均有报道ꎬ我们观察发现ꎬ肾小球样血管出现率最高ꎬ点㊁球状血管其次ꎬ其中部分患者点㊁球样血管以及肾小球样血管呈线状分布ꎬ有一定的特异性ꎮ2010年ꎬCam ̄eron等[2]通过52例BD的皮肤镜观察发现ꎬ肾小球样或点状的血管呈线性排列ꎬ推测其在pBD中有高度的特异性ꎬ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ꎮ有研究报道ꎬ肾小球和点状血管为不同倍数的皮肤镜所致[8]ꎬ我们的研究中发现ꎬ在应用30倍皮肤镜观察时ꎬ部分患者皮疹中同时出现了肾小球样血管和点状血管ꎬ点状血管30倍扩大至50倍后(图2c㊁2d)ꎬ观察到了肾小球样血管ꎮ因此ꎬBD的血管形态及分布为大小不一的肾小球样血管ꎬ在低倍镜下显示为点状血管ꎬ在高倍镜下可呈现出肾小球样血管ꎮ有研究显示肾小球血管呈环状排列在浅棕色无结构区域ꎬ我们未发现肾小球样血管呈环状排列的皮疹[9]ꎮ除了肾小球样血管㊁点㊁球状血管之外ꎬ我们还观察到了扭曲的红色环状血管以及不规则线状血管ꎬ未见报道ꎮ我们观察到无结构区在BD中出现的频率达到了71.43%ꎮ无结构区的颜色主要为粉红色和棕色ꎬ粉红色几率高于棕色ꎮ以往有研究报道ꎬ棕色无结构区以及粉红色㊁肤色或白色无结构区均出现在BD皮疹中[2]ꎬ我们的研究只发现了棕色及粉红色无结构区ꎬ可能与我们的病例数偏少有关ꎮ在所有的pBD病例中ꎬ色素的分布导致了杂色外观ꎮAtis等[10]发现pBD患者皮肤镜检查存在不规则的棕色圆点以及不规则的放射状条纹ꎬ灰色或棕色的点呈线性排列ꎮ在pBD中ꎬ我们观察到棕色色素斑片ꎬ皮疹边缘放射性条纹㊁线状分布的色素性小球ꎬ胡椒粉样分布的色素性小点ꎬ其中放射性条纹比例达21.43%ꎬ研究还发现ꎬ较大的色素性小球呈线状分布而较小的色素性小点呈胡椒粉样分布ꎬ未见报道ꎮ我们还观察到一种新的结构即局灶性分布的黄色毛囊角栓ꎬ这一结构在其它BD皮肤镜表现的文献中无相关报道ꎮ黄色毛囊角栓也见于硬化性萎缩性苔藓[11]㊁盘状红斑狼疮㊁毛发扁平苔藓[12]等疾病中ꎬ其是否能成为BD的一个皮肤镜诊断线索ꎬ尚需进一步证实ꎮ(下转第740页)637ChinJLeprSkinDis.Dec2020ꎬVol.36ꎬNo.12munRevꎬ2012ꎬ12(2):121-126.[8]孙占学ꎬ李元文ꎬ王京军ꎬ等.结节性类天疱疮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ꎬ2010ꎬ26(4):285-286. [9]SchmidtTꎬSitaruCꎬAmberKꎬetal.BP180-andBP230-specificIgGautoantibodiesinpruriticdisordersoftheelder ̄ly:apreclinicalstageofbullouspemphigoid?[J].BrJDer ̄matolꎬ2014ꎬ171(2):212-219.[10]顾富祥ꎬ孙火宝.美满霉素和烟酰胺治疗结节性类天疱疮2例报告[J].临床皮肤科杂志ꎬ1995ꎬ24(4):257. [11]朱玉洁ꎬ黄惠媛ꎬ骆肖群ꎬ等.沙利度胺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节性类天疱疮1例报道[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ꎬ2009ꎬ16(6):362-364.[12]韩颜华ꎬ孙艳萍ꎬ王广进.结节型类天疱疮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ꎬ2005ꎬ21(8):649.[13]Sakuma-OyamaYꎬPowellAMꎬAlbertSꎬetal.Lichenpla ̄nuspemphigoidesevolvingintopemphigoidnodularis[J].ClinExpDermatolꎬ2003ꎬ28(6):613-616.[14]GachJEꎬWilsonNJꎬWojnarowskaFꎬetal.Sulfamethoxy ̄pyridazine-responsepemphigoidnodularis:areportoftwocases[J].JAmAcadDermatolꎬ2005ꎬ53(2Suppl1):S101-104.[15]ShintaniTꎬOhataCꎬKogaHꎬetal.Combinationtherapyoffexofenadineandmontelukastiseffectiveinprurigonodu ̄larisandpemphigoidnodularis[J].DermatolTherꎬ2014ꎬ27(3):135-139.[16]McGinnessJLꎬBivensMMꎬGreerKEꎬetal.Immunedys ̄regulationꎬpolyendocrinopathyꎬenteropathyꎬX-linkedsyn ̄drome(IPEX)associatedwithpemphigoidnodularis:acasereportandreviewoftheliterature[J].JAmAcadDer ̄matolꎬ2006ꎬ55(1):143-148.(收稿:2020-06-22㊀修回:2020-08-05)短篇论著(上接第736页)参考文献[1]Wozniak-RitoAMꎬRudnickaL.Bowen DiseaseinDermos ̄copy[J].ActaDermatovenerolCroatꎬ2018ꎬ26(2):157-161. [2]CameronAꎬRosendahlCꎬTschandlPꎬetal.DermatoscopyofpigmentedBowen sdisease[J].JAmAcadDermatolꎬ2010ꎬ62(4):597-604.[3]YangYꎬLinJꎬFangSꎬetal.What snewindermoscopyofBowen sdisease:twonewdermoscopicsignsanditsdifferen ̄tialdiagnosis[J].IntJDermatolꎬ2017ꎬ56(10):1022-1025. [4]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ꎬ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ꎬ等.皮肤镜诊断规范用语及硬件参数专家共识(2017)[J].中华皮肤科杂志ꎬ2017ꎬ50(7):472-477. [5]CoxNHꎬEedyDJꎬMortonCA.TherapyGuidelinesandAu ̄ditSubcommitteeꎬBritishAssociationofDermatologists.GuidelinesformanagementofBowen sdisease:2006update[J].BrJDermatolꎬ2007ꎬ156(1):11-21. [6]RagiGꎬTurnerMSꎬKleinLEꎬetal.PigmentedBowen sdis ̄easeandreviewof420Bowen sdiseaselesions[J].JDerma ̄tolSurgOncolꎬ1988ꎬ14(7):765-769.[7]IanoşiSLꎬBataniAꎬIlieMAꎬetal.Non-invasiveimagingtechniquesfortheinvivodiagnosisofBowen sdisease:Threecasereports[J].OncolLettꎬ2019ꎬ17(5):4094-4101. [8]PapageorgiouCꎬApallaZꎬVariaahGꎬetal.AccuracyofdermoscopiccriteriaforthedifferentiationbetweensuperficialbasalcellcarcinomaandBowen sdisease[J].JEurAcadDermatolVenereolꎬ2018ꎬ32(11):1914-1919. [9]NamikiTꎬNojimaKꎬMiuraKꎬetal.PigmentedBowendis ̄ease:Achallengingdermoscopicfeatureduetoatraumaticdisfigurement[J].JDermatolꎬ2018ꎬ45(4):e88-e89. [10]AtisGꎬYasarSꎬGöktayFꎬetal.PigmentedBowen sdis ̄ease(BowenoidPapulosis)dermoscopicallymimickingmel ̄anoma[J].TurkdermTurkishArchivesofDermatologyandVenereologyꎬ2019ꎬ53(2):73-75.[11]ErrichettiEꎬLallasAꎬApallaZꎬetal.Dermoscopyofmor ̄pheaandcutaneouslichensclerosus:clinicopathologicalcorrelationstudyandcomparativeanalysis[J].Dermatolo ̄gyꎬ2017ꎬ233(6):462-470.[12]ShobaMꎬNavakumarMꎬKannanGꎬetal.Roleofdermos ̄copyinthediagnosisofalopecia[J].JournalofPakistanAssociationofDermatologistsꎬ2018ꎬ28(3):320-328.(收稿:2020-03-30㊀修回:2020-06-13)047ChinJLeprSkinDis.Dec2020ꎬVol.36ꎬNo.12。
鲍恩病PPT课件

YY
12
并发症
据报告,15%~25%的患者伴有皮肤以外恶性肿瘤,以肺、胃 肠道、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最为常见。
YY
YY
21
基本概述
鲍恩病又称上皮内上皮癌(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最早 由美国皮肤科医生Bowen作为一种癌前期角化不良详加描述。 从病理学上讲,以角结膜上皮内上皮癌的名称最为确切。
YY
22
发病机理
(一)发病原因 根据发病特点提示角结膜上皮细胞的癌变与日光紫外线的照 射可能有关。 (二)发病机制 紫外线照射等因素可使细胞内DNA受损,当DNA修复延迟或 修复失败等情况下,正常上皮细胞可发生癌变,并转换成肿瘤 细胞式发展。
YY
8
病因
5.遗传因素 有报道某些家族倾向于发生本病。 6.色素痣素质 因有许多病损发生于原有色素癌或痣细胞痣的 基础上。
YY
9
发病机制
病变组织位于表皮内,有不同程度的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 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基膜完整,表皮内各层失去正常形态, 细胞增生,排列紊乱,形态与大小不一如图1所示。胞核大而 深染,有时可见多核表皮巨细胞。核仁多较明显,胞质在核周 呈空泡状。个别细胞角化不良,偶见角化珠。此外,还可见瘤 巨细胞和异常核分裂现象。若作连续切片,示病变常波及毛囊 漏斗和皮脂腺导管。如不典型细胞突破表皮基底层,向下侵入 真皮和出现角化珠,即为侵袭性鳞癌。
YY
18
治疗
4.放射治疗 可用境界线、X线、镭、钴等作浅表放射接触治疗。 但远期可发生放射性坏死、瘢痕等不良反应。
皮肤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常继发于 着色干皮病
皮肤疣状癌
皮肤疣状鳞癌
皮肤黑色素病变 交界痣 真皮內痣 复合痣 蓝痣 恶性黑色素瘤
交界痣
交界痣:由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增生而 成,病变局限于表皮下部,故又称表皮内 痣。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主要见于婴儿和儿 童,成人掌、跖和阴囊的色素痣也常属于 这一类型。 病变体积往往较小。
瘤细胞有上皮样、梭形、小痣细胞样、气球样细 胞和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等类型。 上皮样瘤细胞,最常见,往往排列成巢状、腺泡 状或弥散分布。细胞体积较大、多边形、轮廓清 楚。核大,似鳞状上皮细胞。核呈空泡状。核仁 常明显异常增大,核仁异常显眼,常被作为恶性 黑色素瘤的一个镜下诊断特征。 核分裂像,比较常见。 黑色素瘤细胞表达Vimentin,S-100蛋白和HMB45
正常皮肤组织
皮肤基本病变 皮肤肿瘤及瘤样病变 皮肤非肿瘤性疾病
正常皮肤组织 表皮 真皮 皮肤附属器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厚皮肤
薄皮肤
一、表皮:角化复层扁平上皮
表皮细胞
1、角质形成细胞
2、非角质形成细胞:
黑色素细胞、郎格罕细胞、梅克尔细胞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真皮
角质层 透明层
日光性角化病
日光性角化病:又称老年性角化病,其发生 与长期暴露于日光或对日光的防护不当有 关,常见于面部、手背和前臂暴露皮区。 部分病例可呈疣状,角化层高度增厚,甚 至有皮角形成。 日光角化病为一种癌前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棘细胞增生,排列紊乱,细胞多形,核大 小不规则,深染,基底细胞较密集、浓染。 表皮增生或萎缩,角化过度、角化不全和 乳头状瘤样增生,异型增生的上皮细胞芽 可伸延至真皮上部。 病变上皮与正常表皮、毛囊或汗腺间呈明 显分界,常成为本瘤的一个特征。
小儿伯-韦综合征科普宣传PPT

致谢
致谢
感谢大家对小儿伯-韦综合征科普宣传 的支持和关注!
感谢伯-韦综合征患者及其家人的勇气 和坚持!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小儿伯-韦综合征科普 宣传PPT
目录 介绍伯-韦综合征 伯-韦综合征的特征 伯-韦综合征的治疗和支持 了解伯-韦综合征的重要性 伯-韦综合征的未来展望 致谢
介绍伯-韦综合征
介绍伯-韦综合征
伯-韦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 也被称为Williams综合征。 伯-韦综合征会影响个体的发育、智力 和行为。
了解伯-韦综合征的重要性
慈善活动:参与伯-韦综合征相关的慈 善活动可以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更多的支 持和资源。
伯-韦综合征的未来展望
伯-韦综合征的未来展望
研究进展:科学家们正在持续研究伯韦综合征,以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和支 持策略。 社会包容:我们希望未来的社会可以更 加包容和理解伯-韦综合征患者,为他 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介绍伯-韦综合征
伯-韦综合征通常是由于染色体异常综合征的特征
面部特点:窄眼裂、宽嘴唇、小下颌等 。 心脏问题:伯-韦综合征患者常常伴有 心脏疾病。
伯-韦综合征的特征
发展延迟:伯-韦综合征患者可能在语 言和运动发展方面有延迟。
伯-韦综合征的治疗和支持
伯-韦综合征的治疗和支持
早期干预:早期识别和提供适当的干预 对伯-韦综合征患者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计划: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可以帮助 伯-韦综合征患者充分发展他们的潜力 。
伯-韦综合征的治疗和支持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对 伯-韦综合征患者及其家人非常重要。
了解伯-韦综合征的重要性
了解伯-韦综合征的重要性
提高意识:了解伯-韦综合征可以帮助 社会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患者。 减少歧视:通过教育和宣传,我们可以 减少对伯-韦综合征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
鲍温病

介绍
01 疾病概述
03 病理改变 05 疾病治疗
目录
02 临床特征 04 诊断与鉴别诊断
鲍温病(Bowen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原位皮肤鳞状细胞癌。所谓原位,是指肿瘤细胞仅局限于表皮层, 没有侵袭更深的层次,故而属于非常早期的皮肤恶性肿瘤,治疗效果好。
疾病概述
鲍温病的特性是连续性侵袭性生长,很少转移,这就使切净肿瘤有了保障,从而让该病有了治愈的可能。
谢谢观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疾病治疗
手术切除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鲍温病的细胞学范围基本与肉眼范围一致,所以通常扩切3mm至5mm就能够 保证切净肿瘤。如果是头面部的鲍温病,或者躯干四肢的鲍温病面积较大,出于有利于术后缺损修复的目的,可 以考虑行Mohs显微描记手术。
如果皮损面积不大,或者患者难以接受手术,还可以考虑多次冷冻治疗以及外涂咪喹莫特,但需要密切随访, 如果皮损复发或难以控制,要及时再次治疗。局部放疗也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手段 。
鲍温病常见于躯干四肢,有研究认为与长期日光暴露及理化因素慢性累积性刺激有关。鲍温病可以在正常皮 肤上“突然”发生,也可以继发于日光角化等慢性日光损害的皮损。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发现多发鲍温病,要排 查是否有慢性砷中毒,诸如长期服用含雄黄的中药、长期饮用砷含量过高的水。另外,着色干皮病、疣状角化不 良等疾病也可造成多发鲍温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金标准是病理,临床怀疑鲍温病的时候一定要行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包括日光角化、浅表型基底细胞癌、银屑病、钱币状湿疹等。
要提及的是鲍温病仅是原位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一个类型,当原位鳞癌发生于特异解剖部位或具有特殊形态时 会有特异专有名词。例如发生于男性龟头表现为红色斑块的原位鳞癌常诊断为Queyrat红斑增殖;发生于男性阴 茎、龟头和女性阴唇及会阴的红棕色扁平或半球形丘疹样原位鳞癌诊断为鲍温样丘疹病。
鲍温样丘疹病培训演示ppt课件

家属心理支持
关注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家属应 对照顾患者的压力和挑战。
家属参与护理工作模式探讨
探讨家属参与护理工作的有效模式,如建立家属互助小组、定期举办 家属座谈会等,促进家属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临床研究进展
01
通过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对鲍温样丘疹病的病因、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诊断技术提升
02
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提高了鲍温样丘疹病的诊断准确
性和效率。
治疗手段创新
03
针对鲍温样丘疹病的治疗手段不断创新,包括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等多种方法的应用,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鲍温样丘疹病
汇报人:XXX 2024-01-17
目 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法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命名
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皮肤 疾病,属于原位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一 种变异型。
THANKS
感谢观看
治疗原则与方法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
外用药物治疗
首选咪喹莫特乳膏,可刺激机体 产生针对HPV的免疫反应,有助 于清除皮损。
系统药物治疗
可酌情选用干扰素、白介素等免 疫调节剂,以增强机体免疫应答 ,促进病毒清除。
物理治疗技术应用
01
02
03
冷冻治疗
利用低温液氮作用于病变 组织,使其坏死脱落,从 而达到治疗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外阴鲍温病是一种外阴原位癌,发病与性生 活及衣原体,HPV16、18、30、31、33感染 有关。
5
鲍温病
6
鲍温病
7
鲍温病
8
鲍温病
9
鲍温病
10
鲍温病
11
鲍温病12ຫໍສະໝຸດ 鲍温病13鲍温病
14
治疗
❖ 酌情选手术切除、电烧灼、冷冻治疗、放射 治疗。
❖ 首选手术治疗(Mohs手术效果最好); ❖ 皮损较小,用冷冻治疗; ❖ 不宜采取手术患者,行浅层X线治疗; ❖ 局部化疗,适于老年患者或不宜手术的部位,
21
手术
❖ 鲍温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首选的是外科手术切除。有 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切除的复发率为19. 4%。Marchesa 等作 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扩大手术切除的复发率( 23. 1%) 较 局部切除的复发率明显降低( 53. 3%) 。传统的手术切除是 在肿瘤外缘3mm 处切除肿物,不能保证一次性将病灶切除 干净,Mohs 显微外科手术应运而生,Mohs 显微外科手术 是1930 年由Dr Fredrick Mohs 倡导的皮肤外科技术与特殊 冰冻组织切片相结合的一种手术方法,Mohs 显微外科手术 是于肿瘤残留边缘逐层切除做病理检查,直至将病变清除干 净。这样不仅能保证一次完整彻底切净肿瘤组织而且能最大 限度地减少皮肤缺损面积。
3
临床表现
❖ 本病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可发生在身体 任何部位的皮肤和黏膜,发生于头面部和四 肢者居多。3 /5 病人皮损发于暴露部位,约1 /5 为多发皮损。早期为淡红色或暗红色丘疹 和小斑片,表面有少许鳞屑或结痂,逐渐扩 大后常融合成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斑块, 皮损表面以角化过度和结痂多见。病理上为 鳞状细胞原位癌改变,常波及末端毛囊、毛 囊漏斗部外毛根鞘和皮脂腺导管。
19
冷冻
冷冻是利用致冷物质产生的低温,作用于病变组织,引起 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最终导致组织细胞坏死。液氮的致冷温 度最低,价格低廉,使用安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致冷剂。 冷冻对组织的破坏程度取决于制冷物质的温度、冷冻时间、冻 融次数及所用压力,延长冷冻时间、增加冻融次数能减少复发 率,但同时亦增加了难以愈合及冷冻后留下明显疤痕的风险。
2
病因
❖ 鲍温病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其中与HPV 的关系受到极大关注。黏膜型HPV 感染与生 殖器鲍温病发生关系密切,而与生殖器外鲍 温病的发生关系尚不确定。HPV 与生殖器外 鲍温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其它可能原 因有: ① 辐射; ② 致癌物: 如砷剂,与砷剂有 关的病人损害数目可较多甚至泛发;③ 免疫抑 制: 如艾滋病、肾移植患者; ④ 色痣素质;⑤ 遗传、长期摩擦或损伤等。
鲍温病 (bowen's disease)
1
概述
❖ 鲍温病是由bowen 于1912 年首次报告的 一种表皮内鳞状细胞原位癌,病因不明,病 程缓慢,常无自觉症状,病理表现为鳞状细 胞原位癌。有报道称3% ~5%的鲍温病可发 展成皮肤鳞状细胞癌,外生殖器鲍温病发展 为侵袭性鳞癌的风险更高,由于这种潜在的 侵袭性及人们对于美容的要求提高,鲍温病 的治疗手段出现多样化。
20
放疗
❖ 有报道称放疗后随访(1-5) 年的治愈率为94%-100%。放 疗被推荐用于肛门及肛周鲍温病,尤其是在应用其他方法较 为困难的情况下。Lukas VanderSpek等使用放射疗法治疗 44 例鲍温病患者,其中42 例患者在初次治疗后病灶完全消 退,2例失访,3例出现复发病灶,4 例出现其他部位的新发 病灶,这说明放射疗法对鲍温病有效。但是在肢体远端应避 免大分割剂量,这样可减少发生骨坏死或溃疡等四级毒性的 风险。
常用5%5-氟尿嘧啶软膏外用。
15
治疗
日本报道1 例发生于多个趾缝间的鲍温病, 未经治疗2 个月后自然消退,这样的例子是少 数,大部分需正规治疗。
16
局部应用咪喹莫特软膏 咪喹莫特是一种小分子免疫调节剂。咪喹 莫特不具有直接抗病毒活性,也不引起直接的、 非特异的细胞溶解破坏作用。临床前研究提示 本品可能通过诱导体内包括干扰-α( Interferonα, INF-α) 在内的细胞因子而产生抗病毒活性。
18
激光疗法
❖ 常用激光有氩激光、CO2激光、Nd:YAG 激光等。梅蓉 等采用Nd: YAG 激光治疗鲍温病10 例,波长1 064nm,脉 宽250ss,光斑直径0. 6mm,能量密度15200mJ,频率 160Hz,终端输出功率12W,结果8 例痊愈1 例显效,1 例 有效,有效率100%,随访6 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1例 患者出现治疗局部红肿,经抗感染治疗后皮损恢复留有瘢痕。 Boynton 等用氩激光成功治愈一位肛周鲍温病患者且完好保 留了其肛门括约肌的功能,随访14个月无复发。
17
5-氟尿嘧啶
❖ ( 5-Fu) 氟尿嘧啶在体内先转变为5-氟-2-脱氧尿嘧啶核苷酸, 后者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断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转 变为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从而抑制DNA 的生物合成。不 同的报道中治疗疗程不同,但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8 周) 可 使鲍温病复发率降低约8%。
❖ Bargman 等对24 例Bowen 病患者的26 处病灶局部外用5 - Fu 治疗后,进行了长达10 年的随访,只有两处病灶原位复 发,他们认为该方法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措施。5-Fu 对鲍温病有肯定的治疗作用然而刺激性限制了它的应用。现 在5-Fu 更多的被推荐用于联合治疗方案,如和阿维A、咪喹 莫特、激光等联合应用。
22
局部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联合应用光敏剂及相应 光源,通过光动力学反应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 的治疗技术。
23
❖ 到目前为止光敏剂共有三代: ❖ 第一代光敏剂以血卟啉衍生物为代表,需静脉给药,在体内
的滞留时间长,避光时间需4 周以上,其最长激发波长在 630nm,此波长穿透的组织深度有限,限制了光动力学疗法 在较大肿瘤上的应用。 ❖ 第二代光敏剂以氨基酮戊酸( Aminolevulinic Acid,ALA) 为 代表,部分地克服了第一代光敏剂的缺点,可局部皮肤用药, 无明显刺激性,半衰期短,组织蓄积作用弱,病人治疗后不 需要避光,对病人血尿常规及肝功能无明显影响,作用的光 波波长较大,增加了作用的深度产生的单态氧也较多,对肿 瘤更有选择性,ALA 至今为PDT 中应用最广的物质。 ❖ 第三代光敏剂尚处在动物研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