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超标饮用水降氟技术

合集下载

山西氟化物超标处理方法

山西氟化物超标处理方法

山西氟化物超标处理方法
山西氟化物超标处理方法
氟化物是一种常见的水质污染物,如果水中的氟化物含量超过了国家
标准,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山西地区是氟化物超标比较严重的
地方之一,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处理这个问题。

以下是山西氟化物超标处理方法:
1. 水源管理
对于山西地区的水源管理,需要加强监测和管理。

定期对水源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是否存在氟化物超标的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
行处理。

2. 水质调节
在水处理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石灰、硫酸钙等物质来降低水
中氟离子的含量。

同时,在加药过程中要注意药剂用量和混合均匀度。

3. 反渗透技术
反渗透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水处理技术,在去除氟离子方面效果非常显著。

通过反渗透膜将水中的杂质和离子分离出去,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4. 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吸附法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方法,在去除氟离子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通过将水流经过活性炭,可以将水中的氟离子吸附在活性炭上,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5. 水资源开发
山西地区还可以通过水资源开发来缓解氟化物超标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深层地下水开采、引江入晋等方式来增加可用水资源,从而减少对含氟地表水的依赖。

总之,山西地区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处理氟化物超标问题。

除了上述提到的方法外,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只有全面加强管理和治理工作,才能保障人民饮用安全水源。

饮用水除氟技术研究综述

饮用水除氟技术研究综述

第2期 收稿日期:2020-10-20作者简介:陈东(1985—),江苏徐州人,分析化学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仪器分析方向研究工作。

饮用水除氟技术研究综述陈 东(徐州市铜山区自来水公司水质检测中心,江苏徐州 221116)摘要:我国水体中广泛存在氟污染情况,长期饮用高氟水已经给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因此饮用水除氟技术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最主要的几种除氟方法,其中吸附法被应用的最为广泛,所以文章又对各种吸附剂除氟的特点和不足进行了介绍,并对吸附法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饮用水;除氟;吸附剂中图分类号:TU991.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20)02-0261-02ReviewofFluorideRemovalTechnologyinDrinkingWaterChengDong(WaterQualityTestingCenterofXuzhouTongshanWaterCompany,XuzhouJiangsu 221116)Abstract:FluoridepollutioniswidespreadinwaterinChina,Drinkinghighfluorinewaterforalongtimehascausedgreatharmtopeople'shealth,Therefore,Thefluorideremovaltechnologyofdrinkingwaterhasreceivedmoreandmoreattention.Inthispaper,themainmethodsoffluorideremovalathomeandabroadinrecentyearsarereviewed,Theadsorptionmethodisthemostwidelyused,Sothepaperalsointroducesthecharacteristicsandshortcomingsofvariousadsorbentsforfluorideremoval.Finally,thefutureresearchdirectionofadsorptionmethodisalsoprospected.Keywords:drinkingwater;defluorination;adsorbent 氟广泛的存在于地下水中,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人体如果摄入过量的氟,则会改变骨结构,产生氟斑牙病、氟骨病等症状。

饮用水氟超标治理方案

饮用水氟超标治理方案

饮用水氟超标治理方案
饮用水氟超标治理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源头控制:通过加强工业和农业废水治理,防止氟离子进入水源。

同时,加强对矿山和化工企业的环境监管,减少氟污染物的排放。

2. 水处理技术:采用适当的水处理技术来去除水中的氟离子。

常见的水处理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反渗透、离子交换等。

针对不同程度的氟超标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组合。

3. 饮水设施改造:对于存在氟超标问题的饮水设施,需要进行合理的改造和更新。

如更换过滤材料,增加氟离子去除的能力;优化管网设计,减少水质在输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4. 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饮用水监测体系,定期对饮用水中的氟含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和解决氟超标问题,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5. 宣传教育:通过开展饮水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饮水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加强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于饮用水氟超标治理的认识和技术水平。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饮用水氟超标治理方案,并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合作,确保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有效性。

水处理除氟方案范文

水处理除氟方案范文

水处理除氟方案范文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满足人们对洁净饮用水的需求,水处理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

然而,在有些地区,水中含氟量过高,这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水处理除氟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方案之一物理方法是指通过改变水的温度、压力和溶解度等物理条件来除去水中的氟。

其中,蒸馏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

蒸馏是利用水和氟化物在不同温度下的蒸发和冷凝特性的差异来分离氟化物的技术。

具体操作时,在低压条件下使水蒸发,然后将蒸气冷凝成液体,得到干净的水。

化学方法是指通过添加化学试剂与水中的氟化物发生反应,将氟化物转化为可沉淀或可挥发的化合物,从而将其从水中去除。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沉淀法和吸附法。

沉淀法是指通过添加适量的盐类,使氟化物与盐类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实现除氟的目的。

吸附法是指利用吸附剂对水中的氟离子进行吸附,从而将其从水中去除。

生物方法是指利用生物材料或微生物来除去水中的氟。

常见的生物方法包括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

生物吸附是指利用生物材料的吸附性能将水中的氟离子吸附下来,并保持在吸附剂表面的技术。

而生物降解是指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氟化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然而,以上三种方法各有优劣。

物理方法的操作复杂,能耗较高;化学方法需要添加化学试剂,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而生物方法对生物材料和微生物的选择有一定的限制,并且处理时间较长。

因此,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佳的水处理除氟方案是将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结合起来。

首先,采用物理方法,如蒸馏,使水中的氟化物浓度降低。

然后,使用化学方法,如沉淀法,使水中剩余的氟化物转化为沉淀物。

最后,利用生物方法,如生物吸附,将水中微量的氟离子吸附下来,实现完全除氟。

总之,水处理除氟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方案之一、通过结合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氟,确保人们获得洁净可靠的饮用水。

吸附法去除饮用水中的氟化物

吸附法去除饮用水中的氟化物

吸附法去除饮用水中的氟化物摘要:利用活性氧化铝吸附去除饮用水中的氟化物,在进水氟化物2.66mg/l时,出水氟化物≤0.7mg/l,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中的要求。

该项目为类似水中氟化物去除提供了实际参考。

关键词:氧化铝饮用水氟化物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075-01氟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之一,过量的氟会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工业生产中的氟化物更是破坏大自然生态平衡的罪魁祸首。

氟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正常成分,微量的氟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发育,有明显的预防龋齿作用,而过量的氟却会造成地方性氟中毒,氟中毒不仅影响骨骼和牙齿,过量吸收氟还危机包括心血管、中枢神经、消化系统的全身疾病。

同时影响全身发育和釉质发育不全,这些都是疑难病症,甚至是无法治愈的,这些危害性大大超出氟的防龋齿的作用。

地方性氟中毒已属于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

在我国44%县区内流行,病区人口约占1亿人,氟中毒者近500万人。

人体摄取氟主要是通过水,还从食品、空气等获取。

饮用水氟含量在0.5~1.0mg/l时,氟斑牙患病一般为10%~30%,多数为轻度斑釉,当饮用水氟含量1~1.5mg/l时,多数地区氟斑牙患病率高达45%,以上中度、重度患者明显增多,据国外资料报道,氟摄入量达10mg/l左右可发生急性中毒,每日氟摄入量15~25mg/l,持续10~12年后可患氟骨症,每日摄取总量20mg,长期饮用可引起骨骼损伤。

人对氟的摄取不仅来源于饮用水,而且粮食、蔬菜、食品空气也能摄取,根据我国国情同时考虑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对饮用水氟化物规定<1.0mg/l标准,因而超此标准的饮用水必须进行除氟和消毒处理。

1 工程概况本方案涉及到的饮用水水源位于某小区,主要供给本小区750户家庭做生活饮用水使用。

饮用水除氟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进展

饮用水除氟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进展

2 沉 淀 法
沉 淀 法 除氟 包 括 传 统 的化 学 沉 淀 法 和 混 凝 沉 淀
法 ,即 向高氟 水 中投 加沉 淀 剂形 成 含氟 沉 淀物 或 者 是
加 入某 种化 学 药剂 与 氟离 子 形成 络 合物 从 而将 氟 去 除
的方 法 。
化 学 沉 淀 法 早期 的经 典 方 法 是 向水 中 加入 石 灰 、
2 0 1 0 , ( 5 ): l 3 1 一 l 3 2 .
得 大规模 应用 的高效 节能 的分离 过程 。可 以相信 , 随着
膜 分离 技术 这一 朝 阳产业 的崛起 ,将 膜 技术 应 用 于饮
用水 除 氟领域将 会 是今后 发展 的方 向。
5 组合工艺
针 对 以上几 种 除氟 技术 的优 点及 不足 ,有 研 究者 将 传统 的水 处理 工 艺进 行耦 合用 于饮 用 水 除氟 ,得 到
在饮用 水 除氟领 域 , 膜 技术主 要有 电渗析 、 反 渗透等 。
电渗 析是 以直 流 电场 产 生 的 电位 差 作 为 推 动 力 ,
艺不 断提 高 , 成 本 不断 降低 , 将 膜分 离 技术 应用 于饮 用
水除氟 将是 未来发 展 的方 向。
口 ■
使氟 离子 和 阳离子 分 别通 过 阳 、阴离 子交 换膜 从而达 到 除氟 的 目的。反渗 透是 以压 力差作 为推 动力 , 通过 反
微 滤 膜用 于饮 水 除 氟 的研 究 [ J ] . 中 国地 方 病 防 治 杂志 , 2 0 0 9 ,
】 4( 】 ) : 】 3 一 】 5 .
技术相 结 合新 的除 氟技 术 ,其 原理 是 铝板 在直 流 电场

水中氟的去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水中氟的去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水中氟的去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饮用水中氟的含量过多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近两年来国内外去氟工艺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各种去氟工艺的原理,比较了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详细地介绍近几年来的新发现的氟吸附剂。

对以后发现新的饮用水的去氟工艺进行了展望。

标签:氟离子;吸附法;电去离子法1、含氟水的来源及危害氟是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适宜地摄取氟离子可以有效地预防龃齿。

饮用水是人类获取氟的主要方式。

我国水中饮用水中氟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工业生产中的含氟废水,含氟废渣,含氟废气的排放导致部分地区的饮用水氟含量超标;二是高氟地下水。

目前我国约有3.3亿人饮用高氟水,解决饮用水中氟含量高的问题十分必要。

饮用型高氟水的解决方法有:一是更换水源,二是找到合适的去氟工艺,在原水的基础上降低水中氟的含量。

我们一般采用的是通过物理化学的方法降低水中的氟的含量。

2、目前去除氟的方法2.1 吸附法,吸附法是普遍采用的方法,具有易于操作,成本低和有效的特点,且具有可再生的优点。

与其他方法相比,吸附技术是首选。

在处理含氟水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结构,吸附能力高,易于分离的吸附剂是非常可取的。

刘成等人研究出粉状和球状羟基磷灰石能够通过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氟离子,对徐州当地的地下水中的氟离子的去除容量分别为15.3mg/g和6.8mg/g,且去除效果稳定。

Chen,GJ 发现使用炭化氢氧化铝涂层蘑菇渣吸附也可以有效地去除饮用水中的氟离子。

其中在PH为6~10的情况下,氟浓度可由10mg/L降低到1mg/L。

使用改性的蘑菇栽培废水,采用田口实验设计交替使用电凝实验,可以有效哦的去除饮用水中的氟离子。

锐钛矿型二氧化钛是采用低温一步水解法合成的,能够快速地吸附氟离子,在PH为 3.8的情况下可优先吸附,由朗格缪尔方程计算过的最大吸附量为32.15mg/g.有学者成功制备一种采用镧和铝改性的天然粘土。

改性粘土的吸附容量为1.3033mg/g粘土可以由KAl(SO4)212h2o再生。

温泉水除氟工艺

温泉水除氟工艺

温泉水除氟工艺温泉是一种天然的矿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有许多益处。

然而,一些温泉水中可能含有过量的氟化物,长期饮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通过工艺手段降低温泉水中的氟含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温泉水除氟的工艺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吸附法、沉淀法和反渗透法等。

吸附法是通过将温泉水与吸附剂接触,使氟离子被吸附剂吸附并固定,从而达到降低氟含量的目的。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陶瓷球等。

沉淀法是利用沉淀剂与温泉水中的氟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溶性的沉淀物,沉淀物随后被分离出来,从而实现除氟的效果。

反渗透法则是利用半透膜的选择性渗透性能,将温泉水中的氟离子分离出去,得到除去氟的水。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温泉水的特性和要求进行选择。

除了传统的温泉水除氟工艺,还有一些新兴的技术被研究和应用。

例如,电化学除氟技术利用电化学反应原理,将温泉水中的氟离子转化为氟气,从而实现除氟的效果。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的特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电极材料的选择和电化学反应的控制。

另外,吸附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除氟工艺,通过在膜表面引入吸附剂,实现温泉水中氟离子的吸附和分离。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但是需要考虑膜材料的选择和吸附剂的再生问题。

除氟工艺的选择和优化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考虑温泉水的特性,包括温度、pH值、氟离子浓度等,这些特性会影响除氟效果和工艺选择。

其次,需要考虑除氟后水质的要求,根据不同的用途和标准,对氟含量有不同的要求。

此外,还需要考虑工艺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包括设备投资、运行成本和工艺效率等因素。

除氟工艺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善温泉水的质量,保护人体健康,还可以保护温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但是除氟工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除氟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废水和废渣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置,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除氟工艺的运行和维护也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超标饮用水降氟技术一、氟是人体生命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

适量的氟能使骨、牙坚固,减少龋齿发病率。

饮用水适宜的氟质量浓度为0.5~1 mg/L。

当饮用水中氟含量不足时,易患龋齿病;但若长期饮用氟质量浓度高于1 mg/L的水,则会引起氟斑牙病;长期饮用氟质量浓度为3~6 mg/L的水会引起氟骨病。

氟长期积累于人体时能深入骨骼生成 CaF 2 ,造成骨质松脆,牙齿斑釉,韧带钙化,关节僵硬甚至瘫痪,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

氟慢性中毒还可产生软组织损害,甚至肿瘤发生,并有致白血病的危险性。

据近年的资料报道,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化物还有致癌、致畸变反应。

为了防止和减少氟病发生率,控制饮用水中的氟含量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不少地区饮用水源的氟含量较高,目前,全国农村约有70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 ( 氟含量 >1mg/L) ,水中含氟量最高可达 12 ~ 18mg/L,导致不同程度的氟中毒。

如内蒙古雅布赖地区,东北克山地区,安徽北部、宁夏大部、河北部分地区、天津等。

有效降低饮水中的氟含量,其途径一是选用适宜水源,二是采取饮水除氟,使含量降到适于饮用的范围。

选取适宜水源往往受到自然条件限制,多数情况下采用饮水除氟方式获得洁净饮水。

饮水除氟是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将水中过量的氟除去。

氟(F)是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生命元素,原生环境中氟过量或不足均会导致机体产生疾病。

国家规定生活饮用水中适宜的氟含量为0.5~1.0 mg/ L[1]。

高氟地下水指氟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并使人体产生氟中毒现象的地下水体。

高氟地下水影响区域在我国广泛分布,我国内陆除上海市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病区。

全国饮水型地方氟病分布面积约220万km2,据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截至2003年底,全国有氟斑牙患者3 877万人、氟骨症患者284万人[2]。

因此探讨我国高氟地下水形成的特点,并提出防止氟中毒方案具有现实意义。

1 我国高氟水形成特点的主要影响因子氟的富集是长期地质作用和地球化学演变的结果,我国高氟水形成特点主要影响因子概括为背景岩石、蒸发作用、地温环境以及人类活动。

1.1 背景岩石氟广布于自然界中,地壳岩土中的含氟矿物就在百种以上,绝对不含氟的岩土是很少见的。

土壤中黏土矿物为氟源,在风化过程中,这些矿物促使土壤中的元素和循环水中的元素发生离子交换。

一般情况黏土矿物土壤中除了云母、角闪石中的F-被氢氧基置换以外,磷灰石、冰晶石和萤石是循环水中F-的主要来源[3]。

磷灰石、冰晶石、萤石风化淋溶产物见下式:Ca5(PO4)3F→F-+5Ca2++3PO3-4 Na3AlF6→6F-+3Na++Al3+CaF2→2F-+Ca2+以华北平原地下水背景岩石数据为例,作出地下水氟含量与岩石氟含量的相关关系图(如图1所示),显示富含氟的岩石含水层中地下水含氟量高,在地下水-岩石系统中,地下水中氟含量与含水层岩石氟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可见含水层中的富氟岩石为高氟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1.1.1 地下水的pH值在pH值低的酸性水中,氟离子与氢离子生成氢氟酸,氢氟酸溶解二氧化硅及硅酸盐岩石生成气态的氟化硅,使地下水中的氟减少,不利于氟的富集;另外由于氟离子(F-)和钙离子(Ca2+)能形成难溶的氟化钙(CaF2)[4],其反应式为2F-+Ca2+→CaF2pH值低的酸性水使反应物F-降低,而促使F-迁移,不利于氟的富集;pH值高的地下水可使铝硅酸盐矿物溶于水。

当碱金属水解时,可增强水的碱性,促使含氟硅酸盐矿物的溶解,使岩石中的氟溶出,地下水中的氟含量增大。

由此得出,pH值越高的地下水越有利于氟的富集。

1.1.2 水中各种离子钠质水分布区氟含量高,钙质水分布区则相反。

氟的钠盐和钙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不相同,氟化钙的溶解度为16 mg/L,氟化钠的溶解度为42×103mg/L,氟化钠在水中完全溶解时,氟在地下水中呈离子状态存在。

前者在水中溶解度很低,大部分为白色沉淀,大部分氟赋存在矿物中而未游离出来,形成地下水中高钙低氟、高钠高氟的现象[3]。

当水中钙离子为主要阳离子时,氟化钙溶解度减小,地下水中氟含量减小;当水中钠离子或者镁离子为主要离子时,氟化钙的溶解度增加。

当水中钙离子含量增加时,氟的络合物遭到破坏,钙与氟结合成难溶的氟化钙,减少了地下水中氟含量。

另外,由于碳酸根及碳酸氢根会促进氟化钙的溶解,使地下水中的氟含量增加。

1.2 蒸发作用我国部分高氟水地区处于长期干旱少雨气候及高蒸发蒸腾气候条件,导致淡水循环缓慢,地下水在含水层中长期滞留。

由于地下水的低水头传导,地下水在风化含水层中水的滞留时间变长。

这些条件促使含氟矿物溶解,并促使风化产物中F-和OH-之间离子交换作用,致使地下水中F-进一步富集。

我国大部分的冲洪积扇地区,从山前到平原地下水中的氟含量逐渐增高。

在地势平坦或低洼地带,由于地下水径流滞缓、水交替条件差、水位埋藏浅、蒸发作用强烈,氟离子与其他化学元素一同在浅层地下水中浓缩富集。

一般情况下随含水层埋深加大,氟含量减低,但有些地区受古地理、古气候、古沉积环境影响,深部地下水氟含量亦较高。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一些山地丘陵地区的岩石、土层中富含氟,经过地下水的长期溶蚀以及地表水溶滤的共同作用,岩层中的氟不断迁移进入地下水,再加上干旱半干旱气候、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地下水中氟不断富集,产生高氟地下水。

1.3 人类活动人为污染型高氟水,系指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致使地下水中氟含量增高而形成的。

人类活动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

含氟化物大气烟尘和工矿企业的含无机或有机氟废水排放,使大量可溶性和不溶性氟进入地表水体和浅层地下水体中。

在传统灌溉条件下使用肥料,导致Cl-,SO2-4, NO-3和F-进入地下水中,使水中氟离子富集,F-含量在农灌区地下水中含量高于其他土地类型地区[3]。

2.1 寻找新水源寻找适当含氟量的新水源是降氟理想、经济的途径。

寻找新水源有三种途径:①打防氟深井。

在查清氟的形成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寻找低氟含水层;②选择适于饮用的地表水作水源。

适于饮用且经济技术条件许可的可开发利用的地表水和泉水;③利用雨雪作水源。

在既无适宜的地下水又无地表水的地区考虑因地制宜,修建水窖,收集雨雪水以备饮用。

2.2 人工降氟由于我国高氟区分布范围广,许多地区没有可供利用开采的低氟含水层,而引用地表水工程费用巨大,甚至无水可引,故采用人工理化方法降氟是另一条必然的途径。

目前国内外降氟方法多种多样,但主要分为三大类:混凝沉淀法(投药法)、滤层吸附法和电化学法。

前两类方法主要针对单纯氟离子含量较高,而其他指标相对较低或符合饮用水标准的高氟水地区,而第三类方法主要针对氟离子含量较高,而其他指标相对也较高,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高氟-苦咸水地区。

另外,美国发明了一种仅适于软化水同时使用的溶解性小的镁盐,它与水中氟相对连续作用,降氟后泥浆连续沉淀,从而达到降氟目的[6]。

但是,目前的降氟方法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缺憾。

因此,保护好水源地,采取综合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为长远策略。

2.3 综合生态环境治理含氟化物大气烟尘和工矿企业的含无机或有机氟废水应处理后再进行排放;在进行各类环境影响评价时加强氟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

改变传统灌溉方式,例如大水漫灌,应该由先进灌溉技术———喷灌代替,这样可以减少风化作用和溶滤作用,减少水蒸发损失,防止氟大量富集。

种植适当生态植物覆盖土壤以减少蒸发,防止高氟水产生。

2.4 加强防病知识教育政府应加强对人民的防病知识教育工作,使人民了解高氟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是防氟的有效手段之一。

3 结语背景岩石是巨大的氟源,是形成各类高氟水的物质基础,包含大部分黏土的土壤强烈吸附氟是F-的主要来源,循环水的碱度也是F-存在的原因。

钠质水分布区氟含量高,钙质水分布区则相反;干旱气候决定了高氟水分布的广泛性;封闭或半封闭的地形,地下水径流条件差,高蒸发蒸腾率和风化区的低水头传导性,引起水在含水层中滞留时间长,也是引起含氟矿物溶解而增加地下水中F-含量的辅助原因。

地温产生深部高氟地下水源,当地下热水中溶解性总固体达到某一数值时,氟含量达到峰值,推测我国地温影响型高氟水具有此特点。

人类活动污染主要是工业和农业污染。

针对我国高氟水形成特点,寻找浅层低氟潜水源、开采深层地下冷水,并采用适当的人工降氟方法是减少高氟水危害的主要和有效的措施,但若根治其危害应长期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同时政府应加强防病知识教育工作。

二、氟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中,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中适宜的氟含量为0.5—1.0mg/L,当饮用水缺氟时,易患龋齿病。

但若长期饮用氟浓度大于lmg/L的水,易引起氟斑牙病,长期饮用氟浓度为3—6mg/L的水,则会引起氟骨病。

地方性氟病是由于长期饮食当地高氟水或食物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氟中毒病,据统计,分布在我国约占二亿六千万人口的地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在我国北方地区饮用水除氟与人民健康密切相关。

饮用高氟水危害人体健康是个世界性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研究了多种除氟方法,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目前主要除氟方法有:混凝沉淀、吸附过滤、电凝聚、电渗析和反渗透等。

而吸附过滤和混凝沉淀法的研究与应用较多。

1 混凝沉淀铝盐混凝法是饮用水除氟的常用方法之一。

铝盐混凝除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铝盐投加到水中后,可通过Aln与F一的络合、铝盐水解的中间产物及最后生成的无定型的Al(oH),絮体对F一的离子交换、吸附及卷扫等作用去除水中的F一。

研究表明,铝盐混凝除氟的主要作用机理有吸附、离子交换、络合沉降及网捕和机械卷扫等…。

常用除氟药剂有铝盐混凝剂(包括聚合氯化铝和单体氯化铝等)、CF一1型饮用水除氟剂和PC85—3型除氟剂等。

影响混凝沉淀除氟效果的因素比较复杂。

pH值对除氟效果影响显著,这主要与除氟药剂在不同pH值条件下产生不同的水解产物有关,因此,选择适宜的pH值是非常重要的。

水温也是影响除氟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水温过高,氢氧化铝的水合作用增加,沉淀下沉慢,甚至漂于水面,影响除氟效果;如水温过低,尽管投加大量混凝剂也难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通常絮凝体形成缓慢,絮凝颗粒细小、松散。

水温在l0—30℃,除氟效果较好[2]。

此外,混凝沉淀除氟效果还受原水含氟量、碱度、盐度、混凝搅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均应予以考虑。

混凝沉淀除氟的主要缺点是处理后产生大量的沉淀污泥以及除氟后水中的氯离子和硫酸根有增加趋势。

此外,以铝盐为混凝剂,处理后水中含有大量溶解铝引起人们对健康的担心。

该方法适用于须同时去除浊度的低氟水处理,其应用越来越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