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氟饮用水脱氟研究进展
氟超标饮用水降氟技术

氟超标饮用水降氟技术一、氟是人体生命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
适量的氟能使骨、牙坚固,减少龋齿发病率。
饮用水适宜的氟质量浓度为0.5~1 mg/L。
当饮用水中氟含量不足时,易患龋齿病;但若长期饮用氟质量浓度高于1 mg/L的水,则会引起氟斑牙病;长期饮用氟质量浓度为3~6 mg/L的水会引起氟骨病。
氟长期积累于人体时能深入骨骼生成 CaF 2 ,造成骨质松脆,牙齿斑釉,韧带钙化,关节僵硬甚至瘫痪,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
氟慢性中毒还可产生软组织损害,甚至肿瘤发生,并有致白血病的危险性。
据近年的资料报道,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化物还有致癌、致畸变反应。
为了防止和减少氟病发生率,控制饮用水中的氟含量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不少地区饮用水源的氟含量较高,目前,全国农村约有70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 ( 氟含量 >1mg/L) ,水中含氟量最高可达 12 ~ 18mg/L,导致不同程度的氟中毒。
如内蒙古雅布赖地区,东北克山地区,安徽北部、宁夏大部、河北部分地区、天津等。
有效降低饮水中的氟含量,其途径一是选用适宜水源,二是采取饮水除氟,使含量降到适于饮用的范围。
选取适宜水源往往受到自然条件限制,多数情况下采用饮水除氟方式获得洁净饮水。
饮水除氟是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将水中过量的氟除去。
氟(F)是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生命元素,原生环境中氟过量或不足均会导致机体产生疾病。
国家规定生活饮用水中适宜的氟含量为0.5~1.0 mg/ L[1]。
高氟地下水指氟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并使人体产生氟中毒现象的地下水体。
高氟地下水影响区域在我国广泛分布,我国内陆除上海市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病区。
全国饮水型地方氟病分布面积约220万km2,据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截至2003年底,全国有氟斑牙患者3 877万人、氟骨症患者284万人[2]。
因此探讨我国高氟地下水形成的特点,并提出防止氟中毒方案具有现实意义。
1 我国高氟水形成特点的主要影响因子氟的富集是长期地质作用和地球化学演变的结果,我国高氟水形成特点主要影响因子概括为背景岩石、蒸发作用、地温环境以及人类活动。
河南省农村饮水氟含量调查结果分析

( 5/ 5 ) 结 论 : 南 省 高 氟饮 水 人 群 分 布 范 同 广 , 是 我 国 受 高 氟 危 害 最 为 严 重 的 省 份 之 一 ; 南 56 8 64 9 。 河 仍 河
省农 村 水 氟 超 标 水 源 以轻 度 超 标 为 主 ; 水 高 氟 暴 露 人 群 主 要 分 布 在 河 南 省 东 部 、 南 部 和 东 北 部 大 范 围 饮 东 的黄 河 冲击 平 原 。 关 键 词 : 村 饮 水 ; 含 量 ;分 布 调 查 农 氟
Ab ta t sr c :Obe t e:T n es n o uain dsr uin o h x ou e t ih f oie i j ci v o u d rt d p p lt i i t fte e p s r o hg u rd n a o tb o l
第 l 9卷 第 2期
2 O‘ 0l F
河 南 医 学研 究
HENAN M ED I CAL RE EARCH S
VO . 9 11
NO 2 .
6 月 Βιβλιοθήκη J n u e2 0 Ol
饮用水除氟现状及对策透析论文.txt

(2)家庭饮用水除氟净水器的问题。铝盐混凝法是家庭饮用水除氟的常用方法之一。铝盐混凝法除氟的主要缺点是处理后产生大量的沉淀污泥以及除氟后水中的氯离子和硫酸根有增加趋势。此外,以铝盐为混凝剂,处理后水中含有大量溶解铝引起人们对健康的担心。亳州经济相对落后,农村使用家庭净水器相对较少。而对于使用净水器的家庭,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内芯截留的污物越来越多,很快就达到“收支平衡”,从而失去净化效果,但使用者却误把出水作净化水使用,以致损害健康。另外,内芯的更换既麻烦成本又高,频繁更换内芯也会让一般的农村家庭无法接受。(3)集中供水除氟存在的问题。①除氟设施问题。一是除氟剂吸附容量低。亳州市现有的饮用水集中供水除氟工程多数采用的是活性氧化铝吸附法,现有活性氧化铝普遍采用的颗粒粒径比较大,第1周期吸附容量比较低,数周后吸附容量更低。运行一段时间后,滤料容易出现板结现象,造成布水或者集水的不均匀,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和吸附容量。二是除氟设施再生时间长,用药量大。活性氧化铝吸附剂的再生,用2%硫酸铝溶液浸泡再生,再生液可重复使用,完成再生过程需要2d的时间,再生剂用量比较高,花费较大。有些除氟罐罐体太高、内径太小,反冲洗时难以使滤料充分膨胀,不能够很好的排除悬浮物。再生问题大大限制了除氟装置的运行,应加以改进解决。三是除氟设施设计问题。多数钢材除氟罐内壁防腐涂层或滤料易剥落,大片铁锈污染氧化铝,产生的铁离子导致活性氧化铝中毒,失去活性,大大影响了活性氧化铝除氟的效果,滤料也易板结,使用寿命短,而且此法的铝溶出较高,处理水中不可避免残留铝离子,有引起大脑疾病的风险。有些除氟设施出水检测方法繁琐,原水与过滤设备接触时间缺乏自动控制设备,这些方面都会影响除氟设施的正常运行。②除氟设施运行管理问题。由于除氟设施运行于农村,这些地区大多经济比较落后,因此除氟设施的管理运行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资金限制,除氟装置维护、维修困难。农村经济比较落后,而除氟设施的运行需要许多的资金。除氟设施损坏后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修理,往往是报废不用。二是维护管理人员知识水平问题。设备维护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不知道滤料再生。还有的管水员装填新活性氧化铝后,只用水冲去粉粒,不经硫酸铝“活化”处理就运行。三是除氟设施管理混乱。重建设、轻管理是各个地方除氟设施存在的通病。除氟设施因各种原因停用。除氟设施的出水水质不能够定期检测。公务员之家
饮用水除氟技术开发应用现状_李永富

李永富等,饮用水除氟技术开发应用现状
化镁与壳聚糖灼烧制得复合材料,吸附容量约为氧 化镁的 2 倍,达到 4.44 mg·g-1[6]。与氧化铝相比,氧化 镁除氟效果更好,处理成本更低,但该方法易使出水 总硬度和 pH 升高,且氧化镁再生复杂,限制了它的 广泛使用。 1.1.3 稀土金属氧化物
在众多的除氟材料中,由于稀土金属氧化物吸 附量大,污染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稀土在水 溶液中与水配位形成水合氧化物,除氟机理是与表 面羟基相关的质子化反应引起的离子交换与吸附, 吸附后可用 NaOH 溶液洗脱再生。
第 36 卷 第 7 期
10 2010 年 7 月
水处理技术 TECHNOLOGY OF WATER TREATMENT
Vol.36 No.7 Jul.,2010
饮用水除氟技术开发应用现状
李永富 1,孟范平 1,姚瑞华 2
(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100;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复合树脂除氟率高,可以再生,不足之处在于除
氟的同时除掉了水中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引入了
其它物质。在水处理过程中,吸附树脂会受到氧化剂 的氧化和杂质的污染,而且还可能发生热降解,引起
树脂性能劣化,使用效果下降。 1.6 生物质类
生物质类吸附剂主要有壳聚糖、茶叶质铁、功能 纤维等,近年来还开发了绿藻用于氟离子的去除。此类 吸附剂具有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吸附容量较大,可再
在饮用水的降氟处理中应用较少。电化学方法和膜处理技术是较为清洁的除氟方法,但是过高的能耗和昂贵的膜组
件是其推广应用的限制因素。开发一种既能克服传统除氟方法的缺点,又能全面改善饮用水质的除氟技术是亟待解
高氟水处理材料的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
2 1 2 ( ) 16~19 00,2 1 :5 5
Aea Ag int r e Ja g i t r l a in x c u
高氟水 处理 材料 的研 究进展
付格娟, 李剑超, 张晓伟, 卢堂俊, 孙洪霞
(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 陕西 西安 7 06 ) 10 2
F e ja , I i c a , H N i —w i L a g j n S N H n x U G — u n L a J n— h o Z A G X a o e , U T n — u , U o g— i a ( o eeo o r m a dE v o m n , h a x N r a U ie i , in7 0 6 , hn ) C l g f u s n i n e t S a n i om l nvr t X h 1 0 2 C ia l T i n r sy
综述高氟水处理方法及新技术介绍

综述高氟水处理方法及新技术介绍氟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饮用水适宜的氟质量浓度为0.5~1mg/L。
当饮用水中氟含量不足时,易患龋齿病;但若长期饮用氟水质量浓度高于1mg/L的水,则会引起氟斑牙病;长期饮用氟质量浓度为3~6mg/L的水会引起氟骨病。
我国含氟地下水分部广泛,尤其在西北干旱地区,约有7000万人饮用含氟量超标的水,导致不同程度的氟中毒。
工业上,含氟矿石开采、金属冶炼、铝加工、焦炭、玻璃、电子、电镀、化肥、农药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中常含有高浓度的氟化物,造成环境污染。
对于这些含氟废水,目前国内大多数生产厂尚无完善的处理设施,所排放的废水中氟含量指标尚未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严重污染者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按照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氟离子浓度应小于10mg/L;对于饮用水,氟离子浓度要求在1mg/L以下。
高氟水的处理方法有多种,国内常用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类,即沉淀法与吸附法。
除这两种工艺以外,还有冷冻法、活性炭除氟法、超滤除氟法、电渗析除氟法等,但至今很少推广于除氟工艺,主要是因为成本高、除氟率低。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处理高氟水的化学沉淀法、絮凝沉淀、传统吸附剂三种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及日本新的树脂型的氟吸附剂与之比较后的应用前景。
传统除氟方法综述化学沉淀法对于高浓度含氟废水,一般采用钙盐沉淀法,即向废水中投加石灰,使氟离子与钙离子生成CaF2沉淀而除去。
该工艺具有方法简单、处理方便、费用低等优点,但存在处理后出水很难达标、泥渣沉降缓慢且脱水困难等缺点。
氟化钙在18℃时于水中的溶解度为16.3mg/L,按氟离子计为7.9mg/L,在此溶解度的氟化钙会形成沉淀物。
氟的残量为10~20mg/L时形成沉淀物的速度会减慢。
当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盐类,如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铵时,将会增大氟化钙的溶解度。
因此用石灰处理后的废水中氟含量一般不会低于20~30mg/L。
石灰的价格便宜,但溶解度低,只能以乳状液投加,由于生产的CaF2沉淀包裹在Ca(OH)2颗粒的表面,使之不能被充分利用,因而用量大。
安徽省饮用水高氟水问题及控制对策-论文

郜红建等分 析 了安徽 省不 同地 区饮 用水 中氟化 物含 量 ,
发现安徽 省 1 3 . 2 6 % 的饮用 水 中氟化 物含量 超过 我 国《 生 活
饮用水卫生标准》 ( G B 5 7 4 9— 2 0 0 6 ) 中要求的限值 , 超标主要
4 2卷 2 6期
张 浏等
安徽省饮 用水 高氟水 问题及控制对策
势 的行业 之一 , 在 国外更是被 誉为“ 黄金产业” 。氟是重要 的
饮水 型地方性氟 中毒 主要是 由于 以高氟 地下 水 为饮 用水 水 源 。燃煤 污染型地 方性 氟 中毒 主要 是源 于使 用 含氟 量较 高 的燃煤 取暖 、 做饭 或烘烤粮食 、 蔬 菜等 , 导致室 内空气 中氟污 染严重 且长期 接触室 内的粮食 、 蔬菜 、 饮用水 等主要 食物 , 最 终通 过饮食导致 人体 慢 性氟 中毒 。饮 茶 型地 方性 氟 中毒
Z HANG L i u ,F ENG J i n g ・ we l ( A n h u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c i e n c e , He f e i ,A n h u i 2 3 0 0 0 1 ;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Ya n g t z e A q u a t i c E n v i — r o n m e n t o f M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C o l l e g e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i r n g ,T o n 6i U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9 2;S c h o o l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in r g。 H f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He f e i ,A n h u i 2 3 0 o 0 9 ) Ab s t r a c t A c e  ̄ r d i n g t o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h i g h . l f u o i r d e d i r n k i n g w a t e r i n A n h u i P r o v i n c e ,t h e ma i n r e a s o n s o f t h i s p h e n o me n o n .s u c h a s
高密度澄清池除氟中试研究.

环境工程
2012 年 10 月第 30 卷第 5 期
125
絮凝的强制快速混合; 回流絮凝段主要通过适宜的水 力 紊 流 进 行 絮 凝 搅 拌 ,使 一 定 比 例 的 正 电 荷 的 回 流 絮 体 污 泥 与 脱 稳 颗 粒 进 行 循 环 接 触 碰 撞 结 合 ,再 通 过 加 入 的 助 凝 剂 进 行 絮 凝 架 桥 ,使 絮 体 颗 粒 逐 渐 形 成 大 而 密 实 的 絮 体 颗 粒 ,进 入 沉 淀 澄 清 段 。 沉 淀 澄 清 段 则 是 由 上 部 斜 板 或 斜 管 分 离 区 和 污 泥 浓 缩 区 组 成 ,通 过 斜 板 澄 清 分 离 ,清 水 排 出 。 而 大 而 密 实 的 絮 体 颗 粒 则 沉 淀 进 入 污 泥 浓 缩 区 ,进 入 到 污 泥 浓 缩 区 的 新 生 成 的 正 电荷絮体污泥则通过回流污泥管连续不断地返回回 流 絮 凝 段 ,使 絮 凝 反 应 段 的 接 触 污 泥 达 到 并 保 持 一 定 地悬浊污泥比例( 依据水质情况而定污泥回流比) 。 剩 余 浓 缩 污 泥 通 过 污 泥 管 排 放[5 -8] 。
环境工程
124
2012 年 10 月第 30 卷第 5 期
*
高密度澄清池除氟中试研究
张玉秀1 高来鹏1 彭先佳2
( 1.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
摘要: 以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采用高密度回流絮凝澄清池进行饮用水除氟试验。考察了原水水量、氟初始浓度、原 水 浊度、絮体回流比等因素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密 度 澄 清 池 具 有 良 好 的 除 氟 效 果 ,可 使 滤 后 水 中 氟 浓 度 低 于1 mg / L。当絮体回流点位于快速混合处时,回流比为 50% 时,能提高氟的去除率。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除氟; 混凝; 絮体回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氟饮用水的脱氟研究进展【摘要】本文阐述了高含氟饮用水的处理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除氟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脱氟;混凝沉淀;吸附法;电凝聚;电渗析;离子交换膜氟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元素,也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组织器官中大约含210mg的氟,主要来源于饮用水。
但是,长期饮用含氟量过高的水将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轻者则患牙斑症使牙齿发黄,早期脱齿;重者则患氟骨症,使骨骼密度增加而变形,骨质发脆、瘫痪,甚至死亡。
中国饮用水标准规定氟含量低于1.0mg/l。
我国高氟饮用水分布较广,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约有2亿多人饮用氟含量超标的饮用水。
据调查,我国高氟饮用水多数还具有含盐量大、碱度偏高、硬度偏低和缺乏人体必需的矿化营养元素的特征。
现代卫生学认为,这种水质特征,不仅易患氟病,且有引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骨质增生等疾病的可能性。
面对高氟水对人体的危害,必须对高氟地区生活饮用水采取有效的改水降氟措施。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物理、化学降氟方法有:混凝沉淀法、吸附和离子交换法、电凝聚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和纳滤等。
1.混凝沉淀法利用铝盐作为混凝剂时,水中氟离子与铝盐生成一系列络合物,经混凝作用在含氟水中产生的絮状氢氧化铝沉淀吸附脱氟。
据报道,投药量应按含氟量的高低选用不同的比值,若含氟量在5mg/l 以下,投铝量应比氟量大10倍,若水中含氟量在5~9mg/l时,投铝量应比氟量大14倍,此时,可将水体中氟降至1mg/l以下。
而含氯化物高的地下水源,适宜用硫酸铝脱氟,混凝时间一般为5~60min,ph控制在6.5~7.5,可收到良好的脱氟效果。
铝盐混凝去除氟离子机理较复杂,主要有吸附、离子交换、络合沉降三种。
(1)吸附铝盐混凝沉淀除氟过程为静电吸附,最直接的证据是ac或pac含氟絮体由于吸附了带电荷的氟离子,正电荷被部分中和,相同ph条件下ζ电位要比其本身絮体要低。
另一证据是当水中so42-、cl- 等阴离子的浓度较高时,由于存在竞争,会使混凝过程中形成的al(oh)3(am)矾对氟离子的吸附容量显著减少。
铝盐混凝除氟过程中生成的具有很大表面积的无定性的al(oh)3(am)絮体,对氟离子产生氢键吸附。
氟离子半径小,电负性强,这一吸附方式很容易发生,这已在铝盐除氟絮体红外光谱中得到证实。
不管是化学吸附还是物理上的静电吸附,只要是离子吸附方式,就会使铝盐水解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降低,从而使絮体的ζ电位值下降。
ac和pac含氟絮体的ζ电位都比本身絮体的ζ电位低,说明铝盐除氟过程中离子吸附是一重要的作用方式。
xps试验表明,絮体al(oh)3(am)对naf和hf的吸附为分子吸附。
这两种吸附的具体方式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最有可能的是氟离子先以氢键或静电作用方式吸附到絮体上,然后钠离子和氢离子作为电荷平衡离子吸附到上面而构成分子吸附。
(2)离子交换氟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半径及电荷都相近,铝盐混凝除氟过程中,铝盐水解生成al3(oh)4 5+、al7 (oh)174+、al13o4(oh)247+等聚羟阳离子及其水解后形成的无定性al(oh)3(am)沉淀,其中的oh-与f-发生交换,这一交换过程是在等电荷条件下进行的,交换后絮体所带电荷不变,絮体的ζ电位也不会因此升高或降低,但这一过程中释放出的oh-,会使体系的ph升高,说明离子交换也是铝盐除氟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方式。
(3)络合沉淀 f-能与al3+等形成从alf2+,alf2+,alf3到alf63-共6种络合物,溶液化学平衡的计算表明,在f-浓度为1×10-4~1×10-2 mol/l的铝盐混凝除氟体系中,ph为5~6的情况下,主要以alf2+,alf3,alf4- 和alf52-等形态存在,这些铝氟络合离子在混凝过程中会形成铝氟络合物(alfx(oh)(3-x)和na(x-3)alfx)或夹杂在新形成的 al(oh)3(am)絮体中沉降下来,絮体的ir和xps谱图最终观察到的铝氟络离子alfx(3-x)+一部分是络合沉降作用的结果,另一部分则可能是离子交换的产物。
2.离子交换树脂法据国外报道有几种强碱性树脂具有一定的除氟效果。
一种以亚氨醋酸为官能团的螯合型树脂与三价铝螯合后,可将水中含氟从10mg/l降至0.8mg/l。
国内曾进行过201#、291#、717#树脂的脱氟试验,但交换能力(约1g氟/kg树脂)和除氟效率均低,再生费用大,价格昂贵,尚未有工业化实例。
吕昌银、黄明元等人制备镧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用于水中静态除氟。
利用氟与镧型树脂上的镧生成氟化物,静态法除去水中的氟。
方法所用的主要原材料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价格便宜,再生后降氟容量高,降氟过程中ph值几乎不变,对设备无腐蚀,从而降低了除氟成本。
阴离子交换树脂能吸附交换脱氟,并能降低氟至1mg/l以下,但由于地下水中含有其它阴离子,影响脱氟效果。
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地下水中主要阴离子的吸附交换能力为so42->no3->cl->f-。
因此,对地下水而言,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氟的选择吸附交换能力较低,一般交换容量在1g氟/kg树脂左右,由于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氟缺乏很好的选择性,因此不易控制用量,且处理后再生费用较大。
3.吸附法用于除氟的常用吸附剂主要有活性氧化铝、斜发沸石、活性氧化镁、骨炭等,近年来还报道了氟吸附容量较高的羟基磷灰石、氧化锆等。
利用这些吸附剂可将氟浓度为10mg/l的苦咸水处理到1mg/l 以下,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这些吸附剂的基本情况总结于表1。
表1列出的为原水氟质量浓度为10mg/l左右和最佳运行条件下的常用氟吸附剂吸附容量变化范围。
吸附法一般将吸附剂装入填充柱,采用动态吸附方式进行,操作简便,除氟效果稳定,但存在如下缺点:(1)吸附容量低。
由表1可见,常用的吸附剂如斜发沸石和活性氧化铝吸附容量都不大,在0.06~2 mg/g之间。
新近报道的羟基磷酸钙的氟吸附量可达3.5 mg/g,活性氧化镁的氟吸附为6~14 mg/g,但使用过程中易流失。
以稀土氧化锆为主制成的氟吸附剂的吸附量可高达30 mg/g。
这些新型的吸附剂虽价格较贵,但处理后,吸附容量下降缓慢,可反复使用,是一个发展方向。
粉煤灰中含有活性氧化铝,也可用于处理含氟原水,可直接往原水中投加,成本低廉,缺点是氟吸附量小,投加量大,通常需投加40~100 mg/l才能使出水氟含量达到排放标准。
表2是分别利用活性氧化铝、骨炭、沸石对同一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水的指标与饮用水标准的比较。
(2)处理水量小。
当水中氟离子浓度为5 mg/l时,每kg吸附剂一般只能处理10~1000 l水,且吸附时间一般在0.5 h以上。
吸附法只适用于处理水量较小的场合,如饮用水处理。
活性氧化铝是氢氧化铝在一定的温度(400~600℃)下焙烧而成的一种r型氧化铝,与氟离子的交换反应如下:al2o3·al2 (so4)3·nh2o+6f-→al2o3·2alf3·nh2o+3so42- 但对于其它阴离子已有交换吸附作用,其交换顺序为:oh->po43->f->so42->cl->no3-若原水中氟浓度过高,活性氧化铝吸附处理效果急剧下降;若水中含有磷酸根和硫酸根时,影响脱氟效果。
活性氧化铝吸附容量随ph的升高而降低,脱氟效果较好的ph为5~6.5;使用粒径一般采用0.3~0.6 mm为宜。
接触的时间不应少于5min,一般控制在10min。
滤层不易太厚,滤速实际上由滤层厚度和接触时间确定。
使用后的活性氧化铝常用硫酸铝或氢氧化钠和硫酸再生。
对活性氧化铝除氟机理研究较多,但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主要观点有二:一种认为活性氧化铝除氟是吸附过程;另一种则认为活性氧化铝除氟是水中氟离子与除氟剂中的阴离子的交换过程。
刘裴文等人提出了吸附交换的过程,x光光电子能谱解析表明,初次用于水处理的活性氧化铝(包括再生后表面组成与其相同者)除氟本质上是分子吸附。
化学分析表明,用硫酸铝再生的活性氧化铝除氟是吸附交换。
(见表2)4.电渗析法电渗析水处理技术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这种技术是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阳阴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使水中阴阳离子作定向迁移。
结果,通过淡室的含盐水逐渐变成淡化水,而通过浓室的含盐水则变成浓盐水,从而实现了水的淡化和除盐(如图5所示)。
电渗析的决定性因素是离子交换膜,它是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以电位差为推动力的一种膜分离过程,是专门用于处理溶液中的离子或带电粒子的。
传统的渗析过程中,溶质是在两种液体化学位差的作用下发生扩散的,其速率很慢;而采用电位梯度可以使带电荷物质在介质中的迁移速率加快,实现加速分离的目的。
溶液中大部分盐类和矿物质是以阴离子或正电粒子、阴离子或负电粒子的形式存在,对溶液通直流电,正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迁移,负电粒子则向阳极迁移,调节两极间的电位,迁移速率就会发生变化,在两极板之间加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膜,由于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性,溶液中就会有一种离子在迁移过程中被膜吸收,而另一种离子则穿过膜,并在膜的一侧聚集,从而达到浓缩某种离子或减少某种离子的目的。
所以对电渗析用膜的要求是:膜电阻要小,离子选择透过性高,水的渗透性和电解质的扩散要小。
离子交换膜是由离子交换树脂形成的,电渗析除盐实际上是离子交换树脂除盐的另一种应用形式。
对于高氟、高盐、低硬度饮用水的处理,“电渗析+矿化”是较理想的工艺,与以往的除氟方法相比,该工艺能较好地控制水中的含氟量、含盐量和水的硬度,且能增加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吸附水中有害离子和微生物,在提高水的清洁度的同时,也改善了水的口感。
电渗析法是靠选择性透过膜来使氟离子除去的。
国内试验苯乙烯磺酸型阳离子交换膜和乙季胺型阴离子交换膜,以浓水加酸控制膜结垢,当淡浓水比为20:1时,能处理较长时间运转,可将含氟10mg/l 左右的水降至氟含量1.0mg/l以下,符合饮用水标准(0.5mg/l~1.5mg/l)。
此法除氟兼有除盐作用,对原水的预处理要求不高,除盐范围广,除盐率可根据需要调控。
除盐过程无相变,对原水含盐量及其变化适应面宽,运行费用低,对环境基本无污染,操作简单。
如表3是用电渗析除盐与饮用水标准的比较的一组数据。
5.反渗透法反渗透膜是借助于比渗透压更高的压力,改变自然方以把浓溶液的溶剂(水)压向半透膜稀溶液一边的处理过程,反渗透膜以1 nm 或以上的无机离子为主要的分离对象。
所施加的压力与渗透压反向,并超过渗透压,从而导致浓溶液中的水向稀溶液的一侧反向渗透,因反渗透膜的有效处理范围在0.1 nm 以上,而f-离子的直径为0.266nm ,反渗透方法之所以能够去除氟离子是由于反渗透膜孔径小于氟离子直径所致,影响反渗透去除氟离子的主要因素包括:膜组件、系统压力、流量、原水的ph值、水中氟离子浓度以及水体本身的离子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