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氟设备原理

合集下载

抽氟机的工作原理

抽氟机的工作原理

抽氟机的工作原理
抽氟机是一种用于抽取氟化物气体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气体吸附和脱附的原理。

下面是抽氟机的工作原理详解:
1. 吸附阶段:
- 抽氟机通常使用特定的吸附剂,如活性炭或氟化铈等,作为吸附材料。

这些吸附剂具有高度亲和力,能够有效地吸附氟化物气体。

- 当氟化物气体进入抽氟机时,它们会与吸附剂表面发生相互作用,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形式被吸附在吸附剂上。

吸附剂表面形成的吸附层能够有效地捕捉和储存氟化物气体。

2. 脱附阶段:
- 当吸附剂表面饱和或达到一定的吸附容量时,需要对抽氟机进行再生以释放被吸附的氟化物气体。

这个过程称为脱附。

- 在脱附阶段,抽氟机通过加热或降低压力等方式,对吸附剂进行再生。

吸附剂中吸附的氟化物气体会因为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而从吸附剂表面脱附出来。

- 脱附过程中产生的氟化物气体会经过适当的处理,以确保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3. 循环过程:
- 抽氟机一般采用循环工作的方式,即在吸附和脱附之间交替进行。

- 通过定时或根据吸附剂饱和程度的检测,抽氟机能够自动切换到脱附阶段,在释放吸附的氟化物气体后继续吸附新的氟化物气体。

抽氟机的工作原理基于吸附和脱附过程,通过吸附剂吸附氟化物气体,再通过适当的再生方式释放氟化物气体,实现对氟化物气体的抽取和去除。

通热氟除霜阀工作原理

通热氟除霜阀工作原理

通热氟除霜阀工作原理
通热氟除霜阀是一种常用的除霜设备,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传导热量来达到除霜的效果。

在冷冻设备中,由于低温环境下空气中的水分会凝结成霜,如果不及时进行除霜处理,将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而通热氟除霜阀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

通热氟除霜阀主要由传热管组成,传热管内填充有导热介质,通常是氟里昂。

当冷冻设备需要进行除霜时,除霜控制器会发出信号,使得通热氟除霜阀打开。

此时,冷冻设备内的制冷剂会通过管道进入传热管内,与导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通过这种热交换的方式,传热管内的导热介质会吸收冷冻设备内的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当导热介质的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它会释放出热量,将其传递给冷冻设备内的冰霜。

这样一来,冰霜就会被加热融化,变成水蒸汽,并通过排水管道排出设备外部。

通过这种传导热量的方式,通热氟除霜阀能够高效地除去冷冻设备内的冰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而且,这种除霜方式无需使用化学物质,对环境友好。

总的来说,通热氟除霜阀通过传导热量的方式来除去冷冻设备内的冰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它的工作原理简单而高效,对环境友好。

在现代化的冷冻设备中,通热氟除霜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某深井水除氟处理设备系统设计方案

某深井水除氟处理设备系统设计方案

深井水除氟处理设备系统设计方案一、设计工艺流程1.制水工艺流程2.电气控制原理图说明:设计流程中属于供货范围为:PH调节装置.除氟装置.中间水箱.中间水泵.活性炭过滤器.反冲洗水泵.再生泵.再生加药装置以及安装管阀件和滤料,动力液位自动运行控制柜。

二.工艺分析说明工艺设计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吸附过滤法去除降低氟化物的工艺,主要分为除氟处理÷活性炭过滤以及控制部分※除氟处理部分:根据原水水质含氟量,本设计采用一级除氟装置,保证处理效果提高运行周期。

含氟深井水通过深井泵(用户自备)提升,通过PH加药调节装置投加浓度为1-2%H2SO4溶液降低调整原水PH值至5.5〜6之间后进入除氟处理装置,除氟装置采用活性氧化铝作为滤料,原水通过除氟装置内均匀的布水系统自上而下经过滤料过滤吸附达到除氟的目的。

当除氟装置中活性氧化铝滤料的吸附交换功能达到饱和状态时,也即除氟能力达不到规定时,先利用反冲洗水泵提升除氟清水池储水进行反冲洗后用再生加药装置的药液即硫酸铝溶液,浓度为3〜5%,通过再生泵投加进入除氟装置内再生布水系统进行浸泡再生,从而恢复滤料的吸附除氟的能力,以此达到循环除氟的目的。

当活性氧化侣使用到不可再生性时,必须更换滤料。

3※活性炭过滤部分除氟装置出水进入中间水箱以调节前后水平衡,满足中间水泵供水需要.利用中间水泵提升压力进入活性炭过滤器,利用含碘值高的果壳活性炭滤料去除色度、臭味、微量有机物、微量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

平时运行一般根据进出水压差来判断过滤器的反冲与否,压差判断为0.5-LOMPa,反冲清洗共用除氟装置的反冲洗水泵。

最后除水水质:氟化物≤l∙0mg∕L,混浊度≤3度,色度≤10,PH6.5-8.5活性炭过滤器出水进入除氟清水池(用户土建),通过供水泵提升输送进高层水塔。

※动力控制部分本设计配备动力控制柜控制系统设计的所有水泵动力。

动力控制主要以液位控制器联锁控制为主,PH调节装置同时有PH仪在线检测联锁控制。

一体化除氟装置原理

一体化除氟装置原理

一体化除氟装置原理一体化除氟装置是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的氟化物。

本文将就一体化除氟装置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体化除氟装置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 吸附剂的选择:一体化除氟装置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吸附剂,其选用合适的吸附剂对于除氟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阴离子交换树脂等。

吸附剂的选择应根据水质情况及除氟要求来确定。

2. 吸附过程:一体化除氟装置通过吸附剂对水中的氟化物进行吸附来实现除氟的目的。

当水经过装置中的吸附剂时,氟化物会在吸附剂表面发生吸附作用,从而将水中的氟化物去除。

3. 吸附剂的再生:当吸附剂饱和后,需要进行再生以恢复其吸附能力。

一体化除氟装置中通常采用热脱附或化学脱附的方法进行吸附剂的再生。

热脱附是指通过加热吸附剂来脱附吸附的氟化物,化学脱附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吸附的氟化物转化为易于脱附的物质。

4. 自动控制系统:一体化除氟装置通常配备有自动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调节装置的运行状态。

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水质情况和除氟要求,自动调节吸附剂的再生频率和吸附剂的用量,以保证装置的稳定运行和除氟效果。

5. 除氟效果监测:一体化除氟装置通常配备有氟化物浓度监测装置,用于实时监测水中的氟化物浓度。

通过监测装置的反馈信号,可以及时调节装置的操作参数,以达到最佳的除氟效果。

总结起来,一体化除氟装置通过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利用吸附剂对水中的氟化物进行吸附,并通过吸附剂的再生、自动控制系统和除氟效果监测等方式,实现对水中氟化物的去除。

这种装置具有操作简便、除氟效果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用水处理领域。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改进,一体化除氟装置的效率和性能将会进一步提升,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除氟设备原理

除氟设备原理

一、工作原理:我国饮用水除氟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是吸附过滤法,作为滤料的吸附剂主要是活性氧化铝。

活性氧化铝是白色颗粒状多孔吸附剂,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是除氟比较经济有效的方法。

活性氧化铝是两性物质,等电点约在9.5,当水的pH值小于9.5时可吸附阴离子,大于9.5时可去除阳离子。

因此,在酸性溶液中活性氧化铝为阴离子交换剂,对氟有极大的选择性。

1.活性氧化铝使用前可用硫酸铝溶液活化,使转化成为硫酸盐型,反应如下:(Al2O3)n?2H2O + SO42-→(Al2O3)n?H2SO4 + 2OH-2.除氟时的反应为:(Al2O3)n?H2SO4 + 2F -→ (Al2O3)n?2HF + SO42-3.活性氧化铝失去除氟能力后,可用1%-2%尝试的硫酸铝溶液再生:(Al2O3)n?2HF + SO42-→(Al2O3)n?H2SO4 + 2F-每克活性氧化铝所能吸附氟的重量,一般为1.2~4.5mg,它取决于:原水的氟浓度、pH值、活性氧化铝的颗粒大小等。

二、应用范围:我国地下水含氟地区的分布范围很广,因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水可引起慢性中毒,特别是对牙齿和骨骼产生严重危害。

轻者患氟斑牙,表现为牙釉质损坏,牙齿过早脱落等,重者则骨关节疼痛,甚至骨骼变形,出现弯腰驼背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所以高氟水的危害是严重的。

我国饮用水标准中规定氟的含量不得超过1mg/L。

三、性能特点1、设备造价低廉,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2、滤料经过再生,可多次使用滤料寿命长;3、除氟效果好,占地面积小。

四、产品结构:本装置由除氟罐、滤料、再生装置、管路阀门等组成,根据不同的氟含量和处理水量,可选择不同大小的设备。

五、除氟器的选用方法:除氟器的大小依据水量而定,根据用途不同可选用钢制或玻璃钢。

除氟装置有固定床和流动床。

固定床的水流一般为升流式,滤层厚度1.1~1.5m,滤速为3~6m/h。

移动床滤层厚度为1.8~2.4m,滤速10~12m/h。

电渗析法除氟离子原理

电渗析法除氟离子原理

电渗析法除氟离子原理1. 引言1.1 电渗析法的概念电渗析法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下对离子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电渗析过程中,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会向电极的方向迁移,从而实现离子的分离和浓缩。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离子以及微量元素离子等。

电渗析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率高等优点,在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电渗析法在除氟离子中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可以高效、快速地去除水中的氟离子,减少水污染,保障公共水源的安全。

随着工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体中氟离子超标的问题日益突出,采用电渗析法进行处理不仅可以提高水质,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电渗析法在除氟离子中的应用意义十分重要。

1.2 电渗析法在除氟离子中的应用意义电渗析法可以避免使用化学药剂或其他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对环境友好。

传统的除氟方法常常需要使用大量化学药剂,这不仅增加了操作成本,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而电渗析法通过物理分离的方式去除氟离子,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影响较小。

电渗析法可以稳定性好,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

无论是对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还是地下水中的氟离子去除,电渗析法都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电渗析法在操作上相对简便,只需较少的设备和人力投入,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水处理系统。

电渗析法在除氟离子中的应用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解决水质污染问题,还能够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意义。

2. 正文2.1 电渗析法的原理电渗析法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下离子在液体中移动的方法,通过在电场中引入吸附物质,利用电渗析过程将目标离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所施加的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在电场力和液流力的共同作用下,沿着电场方向迁移,从而实现溶液中带电物质的分离和浓缩。

电渗析法操作步骤包括:1. 准备电渗析设备,包括电解槽、电极、电源等;2. 调节电渗析设备中的电场强度和方向;3. 将含有目标离子的溶液置于电解槽中;4. 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电渗析操作,让目标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5. 收集目标离子的产物。

除氟工艺

除氟工艺
3)运行流速:50~60m/h 4)工作压力:0.5MP
5)试验压力:0.75MPa 6)工作温度:0~50℃
7)再生方式:无顶压逆流再生
8)每台过滤器将设有上下两个吊盖人孔。并配备有人孔盖、垫圈、螺栓、螺母
9)过滤器设置窥视孔1个。其厚度足以承受过滤器的工作压力
10)过滤器进水装置采用穹形多孔板,配水采用原沸石垫层。
④活性氧化铝吸附法:此方法在一段时间内尤其是在人们没有发现铝离子对人体健康有巨大损害作用以前,我国和世界公认活性氧化铝是最有效的降氟方法。我国目前仍有50%左右的降氟工艺采用活性氧化铝,它也是世界上用得最多的一种降氟剂。但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该法存在下述六个问题,一是连续运行时间短,很容易出现假疲劳,运行4~6小时即要间断4~6小时恢复疲劳;二是再生时间长,再生复杂,管理复杂。如用硫酸铝再生,再生时间需要48小时;如用氢氧化钠再生,虽然时间缩短,但需使用盐酸中和,而铝是溶于酸的,稍不注意铝即被酸溶解而进入水中,因此管理要求非常高,工艺繁多,不易操作;三是滤料易出现板结现象,使布水与集水不均匀,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山东省有些地区前些年农村防氟改水采用了活性氧化铝,用一段时间后,滤料基本板结在处理罐内,不但完全失效,而且滤料和罐体形成一体无法分离,造成罐体报废。四是出水水质差,仅能降氟而对水体中有时共存的色度、浊度、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则不能去除。五是惧怕水中共存磷酸盐,因为磷与铝结合非常牢固,无法洗脱,活性氧化铝的表面积一旦被磷酸盐占据,除氟功能即告完结。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中普遍含有微量的磷酸盐,而磷酸盐的含量哪怕仅有0.01mg/L,也足以对活性氧化铝构成致命的威胁,这也是华北地区使用活性氧化铝除氟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六是出水有铝离子超标的可能性,我国GB5749-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铝离子标准为0.2mg/L,据《直饮水时代》杂志报道,2006年美国和法国科学家经过潜心研究和调查发现,长期饮用铝离子含量超过0.075mg/L的水,就可以造成大脑老化,引起痴呆症、脑中风等,比氟中毒的危害更大。国外发达国家很早以前就对饮用水中铝离子含量有规定。我国是近几年才对铝离子含量做出明确规定的。因此,从发展方向看,铝系除氟材料的前景是可疑的。

反渗透设备具有极好的除氟效果

反渗透设备具有极好的除氟效果

反渗透设备具有极好的除氟效果
假如在水体当中如果氟的含量1.2mg/L时,该水质被称为超氟水。

若人使用了超氟水的话,人体的骨骼和牙齿组织就会受到影响,同时一些其他的软组织也会受到损伤。

为了避免人们在生活当中遭受氟的危害,可以利用反渗透设备进行除氟,因为该设备具有极强的除氟效果。

反渗透设备除氟的原理和除其他杂质一样,反渗透是一种物理处理方法,只要杂质的孔径大于反渗透膜的孔径都可以分离去除。

根据实验测定氟离子是可以去除的,反渗透膜以1nm 或以上的无机离子为主要的分离对象。

所施加的压力与渗透压反向,并超过渗透压,从而导致浓溶液中的水向稀溶液的一侧反向渗透, 因反渗透膜的有效处理范围在0.1nm 以上, 而F- 离子的直径
为0.266nm , 所以利用反渗透压能够有效的除去溶液的氟离子。

10mg/L的水通过反渗透膜后氟离子去除率在90%以上,而欧共体饮用水标准中氟离子的容许浓度为0.5~1.5mg/L,我国应该还低一些。

近年来随着反渗透工艺的成熟,反渗透在价格上更体现出了优势。

因为地下水中的氟离子大多来自于围岩侵蚀溶解作用,而在水中还含有大量可溶性离子,在进行除氟时必须考虑其他分子对除氟效果的影响。

含盐量超过5g/L 时,去除率明显降低。

含盐量超过10g/L 时,去除率仅为82%。

故含盐量过大的地下水采用
反渗透设备除氟去除率并不是太高。

但是反渗透法和与其他方法相比,它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

技术资料由莱特莱德银川反渗透设备公司提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作原理: 我国饮用水除氟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是吸附过滤法,作为滤料的吸附剂主要是活性氧化铝。

活性氧化铝是白色颗粒状多孔吸附剂,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是除氟比较经济有效的方法。

活性氧 化铝是两性物质,等电点约在 9.5 ,当水的 pH 值小于 9.5 时可吸附阴离子,大于 9.5 时可去除阳离子。

因此,在酸性溶液中活性氧化铝为阴离子交换剂,对氟有极大的选择性。

1. 活性氧化铝使用前可用硫酸铝溶液活化,使转化成为硫酸盐型,反应如下:(AI 2Q ) n?2H0 + SO 42- T (AI 2Q ) n?HSO + 2OH -2. 除氟时的反应为:- 2-(Al 2C 3) n?HSQ + 2F — ( Al 2^) n?2HF + SO 。

3. 活性氧化铝失去除氟能力后,可用 1%-2%尝试的硫酸铝溶液再生:2- -( Al 2O 3) n?2HF + SO 42- —( Al 2O 3) n?H 2SO 4 + 2F -每克活性氧化铝所能吸附氟的重量,一般为1.2〜4.5mg ,它取决于:原水的氟浓度、 pH 值、活性氧化铝的颗粒大小等。

二、应用范围: 我国地下水含氟地区的分布范围很广,因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水可引起慢性中毒,特别是对牙齿 和骨骼产生严重危害。

轻者患氟斑牙,表现为牙釉质损坏,牙齿过早脱落等,重者则骨关节疼痛,甚至骨 骼变形,出现弯腰驼背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所以高氟水的危害是严重的。

我国饮用水标准中规定氟的含量不得超过1mg/L 。

三、 性能特点 设备造价低廉,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 滤料经过再生,可多次使用滤料寿命长; 除氟效果好,占地面积小。

四、 产品结构:本装置由除氟罐、滤料、再生装置、管路阀门等组成,根据不同的氟含量和处理水量,可选择不同 大小的设备。

五、除氟器的选用方法:除氟器的大小依据水量而定,根据用途不同可选用钢制或玻璃钢。

除氟装置有固定床和流动床。

固定床的水流一般为升流式, 滤层厚度1.1〜1.5m ,滤速为3〜6m/h 。

移动床滤层厚度为1.8〜2.4m ,滤速10〜1、 2、 3、12m/h。

六、操作方法:活性氧化铝在pH = 5〜8范围内时,除氟效果较好,而在pH值为5.5时,吸附量最大。

为减少酸的消耗和降低成本,我国多将pH控制在6.5〜7.0之间,除氟装置的接触时间应在15min以上。

活性氧化铝失效后,出水含氟量超过标准时,运行周期即千结束须进行再生。

再生时,活性氧化铝柱首先反冲洗10〜15min,膨胀率为30〜50%以去除滤层中的悬浮物。

再生液浓度和用量应通过试验,一般采用Al 2 ( SO) 2再生时为1〜2%采用NaOH时为1.0%。

再生后用除氟水反冲洗8~ 10min,再生时间约1.0 ~ 1.5h。

采用NaOH溶液时,再生后的滤层呈碱性,须再转变为酸性,以便去除F-离子和其它阴离子。

新型除氟设备的原理与工艺流程含氟水经过比表面积较大的活性氧化铝吸附过滤层。

在PH值5〜6的条件下,水中氟离子被吸附生成难溶解的氟化物而被除去,其反应式如下:R2SO维2F-= R2F2+ SO42-吸附剂失效后,用硫酸铝溶液进行再生,以恢复其吸附能力。

当原水PH值大于7时,一般用二氧化碳气体进行调节。

除氟设备工艺特点:1、造价低、投资省;2、运行费用低,制水成本低; 3 、设备操作简便:实行自动化、半自动化操作不用调节pH值;4、设备安装和使用便利,该设备可以直接与深井中的变频泵连接,设备出水直接进入管网入户,无需原水池和出水池,无需二次加压;5、新型除氟设备的水利用率高,为98-99%以上;6、设备占地面积小。

我国许多地区,地下水含氟量都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5mg/L )。

有些地区甚至高达20mg/L 。

长期饮用高氟水,轻者使牙齿产生斑釉,关节疼痛,重者会影响骨骼发育,致使丧失劳动力。

新型工艺采用活性氧化铝为介质的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使人们不再受高氟的侵害。

1、原水浊度应低于5NTU 、含氟量应小于10MG/L 。

2、活性氧化铝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宜采用0.4〜1.5MM。

3、当原水PH值小于7.0时,宜按连续运行设计,滤速可为6〜10M/H。

当原水PH大于7.0时,宜采用硫酸或二氧化碳将原水的PH值调低到6.5〜7.0,按连续运行设计;若不调原水的PH值应按间歇运行设计,滤速可为2〜3M/H,连续运行时间可为4〜6H、间断时间可为4〜6H。

4、滤层厚度应根据进水含氟量和PH 值、滤速、处理后的水质要求确定,当原水含氟量小于4MG/L 时,滤层厚度宜大于1.5M ;当原水含氟量在4〜10MG/L时,滤层厚度宜大于1.8M ;当采用硫酸调PH 值,规模较小、滤速较低时,滤层厚度可为0.8〜1.2M。

5、滤层表面到池顶的高度宜为 1.5〜2.0M。

6、采用滤头布水时,应在滤层下铺设为2〜4MM、厚度为50〜150MM的砂承托层。

7、滤池应设进水流量指示仪表,进、出水取样管和观察滤层的视镜。

8、滤池出水含氟量超过1.1MG/L 时,滤料应进行再生处理,再生液可采用氢氧化钠或硫酸铝溶液。

1)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再生时,再生过程应包括首次反冲洗、再生、二次反冲洗(或淋洗)、中和四个阶段;采用硫酸铝溶液再生时,上述中和阶段可以省去。

2)首次反冲洗,冲洗强度应根据大小确定,可为12〜16L/ (S'M A2' );冲洗时间可为10〜15MIN ; 滤层膨胀率可为30%〜50%。

3)再生液宜自上而下通过滤层,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再生时,再生液浓度可为0.75%〜1.00%,消耗量可按每去除1G氟化物需要8〜10G固体氢氧化钠计算,再生时间可为1H〜2H,再生液流速可为3〜10M/H ;采用硫酸铝溶液再生时,再生液浓度可为2%〜3%,消耗量可按每去除1G氟化物需要60〜80G固体硫酸铝计算,再生时间可为2〜3H,再生液流速可为1.0〜2.5M/H。

再生后滤池内的再生溶液应排空。

4)二次反冲洗冲洗强度可为3〜5 L/ (S'M A2' ),冲洗时间可为1〜3H;采用原水淋洗时,流量可为1/2正常过滤流量,淋洗时间可为0.5H。

采用硫酸铝再生时,二次反冲洗(或淋洗)终点出水PH值应大于6.5;采用氢氧化钠再生时,二次反冲洗(或淋洗)终点出水PH 值应接近进水PH 值。

5)采用氢氧化钠再生时,二次反冲洗(或淋洗)后应进行中和,中和可采用浓度为1%的硫酸溶液调节进水PH值至3左右,进水流速与正常除氟过程相同,中和时间可为1〜2H,直至PH值升至8〜9为止。

6)首次反冲洗、二次反冲洗(或淋洗)、中和的出水应妥善排放,不得进入清水池或饮用。

饮用水除氟设计规程Signs Tandard For Removal F L U Rids From Dringking Water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日期:1993 年 2 月 3 日前言我国高氟水分布广泛,范围遍及全国各省、市和自治区。

氟中毒严重地损害着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是我国一种主要地方病。

为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改善饮用水水质,我国已进行了大量的除氟试验,目前已掌握了活性氧化铝、电渗析、电凝聚、絮凝沉淀、骨炭等方法,并在一些典范工程中实施和形成系列处理方法。

为满足饮用水除氟工程设计和管理的要求,特编制《饮用水除氟设计规程》。

现批准《饮用水除氟设计规程》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编号为CEC s4 6:93。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有关资料寄交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城市给水排水委员会(上海市国康路3号,邮政编码20009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1993 年2 月1 日1 总则1.0.1 为指导我国饮用水除氟工程的设计,提高我国饮用水除氟设计技术水平、改善病区人民健康状况,特制定本标准。

1.0.2 饮用水氟化物含量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85)的规定,当氟化物含量大于1.0mg/L 时应进行[ 除氟处理。

]1.0.3 本规程包括活性氧化铝法、电渗析法、电凝聚法、絮凝沉淀法的有关技术规定。

1.0.4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工业企业及农村的永久性饮用水除氟工程的设计。

1.0.5 需饮用水除氟的给水工程,其供水方式宜实行分质供水。

对扩建、改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的设施。

1.0.6设计饮用水除氟工程时,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还应符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J 13—86)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7 除氟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及泥渣排放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86)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84)的规定。

2 活性氧化铝法2.1 一般规定2.1.1 本规范适用于以活性氧化铝为滤料的除氟工艺。

2.1.2 除氟滤池的原水含氟量宜小于1 0mg/L ,悬浮物不宜超过5mg/L 。

2.1.3 当原水中含砷量超过[0.05mg/L] 时,应通过试验确定除氟的工艺参数。

2.2 滤料2.2.1 活性氧化铝的粒径不得大于 2.5 mm,一般宜为0.4〜1.5 mm o2.2.2 活性氧化铝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2.3 吸附2.3.1在原水接触滤料之前,宜降低pH值,其降低值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般宜调整到 6.0〜7.0之间。

2.3.2原水可采用投加硫酸、盐酸、醋酸等酸性溶液或投加二氧化碳气体降低pH值,投加量应根据原水碱度和pH值计算或通过试验来确定。

2.3.3 滤池的滤速可按下列两种方式采用:(1) 当滤池进水pH值大于7.0时,应采用间断运行方式,其设计滤速为2〜3m/h,连续运行时间4〜6h,间断4 ~ 6 x。

(2) 当进水pH值小于7.0时,可采用连续运行方式,其滤速为6〜10m/h o2.3.4原水通过滤料层的流向可采用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方式。

当采用硫酸溶液调节pH值时,宜采用自上而下方式。

[当采用二]氧化碳调节pH值时,宜采用自下而上方式。

2.3.5单个滤池除氟周期终点出水的含氟量可稍高于1mg/L,并应根据混合调节能力确定终点含氟量值,但混合后处理水含氟量应不大于 1.0mg/L 。

2.3.6滤料的周期吸附容量主要根据原水含氟量、pH值、滤速、滤层厚度、终点含氟量及滤料性能等因素来选定。

(1) 当采用硫酸溶液调节pH值为6.0〜6.5时,一般可为4〜5g(F)/kg(AI 2Q)。

(2) 当采用二氧化碳调节pH值为6.5〜7.0时,一般可为3〜4g(F)/kg(AI 2Q)。

2.3.7 单个滤池滤料厚度按下列规定采用:(1) 当原水含氟量小于4mg/L时,滤料厚度宜大于1.5 m;(2) 当原水含氟量在4〜10mg L时,滤料厚度宜大于1.8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