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检验实验指导

合集下载

26410179临床血液学检验

26410179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C1inica1Hemato1ogicExamination)课程代码:26410179学分:4学时:90(其中:课堂教学学时:54实验学时:36)先修课程:人体结构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人体机能学、诊断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论、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检验学、临床输血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教材: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夏薇陈婷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谷俊侠陈秀芳主编,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开课学院:医学院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临床血液学检验”是血液学的分支学科,该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

课程以血液学基本理论和血液病为基础,讲授应用物理学、化学、细胞形态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等方法和技术,对人体的血浆(血清)、外周血细胞、骨髓细胞、骨髓组织等标本等进行检验的方法,从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血液病和相关疾病的病理改变,对常见血液病和相关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为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血液学检验基本技能和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还适当介绍临床血液学检验的相关进展,启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初步科研能力。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临床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掌握常见血液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课程目标2:具备结合临床病例提出实验室检查方案,分析、解释相关检验结果的能力;具备常见血液病骨髓涂片的阅片能力;具备根据临床出血表现,选择合适的止、凝血检验项目设计并完成实验的能力。

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跟踪学科进展的兴趣和方法,培养初步科研设计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1.毕业要求3:熟练掌握常见临床疾病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和诊断。

2.毕业要求4:熟练掌握医学检验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熟悉常用检验仪器基本原理、性能和应用。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本实验指导旨在帮助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学习者掌握常用的血
液检验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提高其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室管理能力。

实验指导内容包括:
1. 血液样本采集和处理技术:介绍血液样本采集的常规方法,
如静脉血采集、指尖血采集、血细胞计数液的制备等,以及血液样本的处理技术,如血液离心、血液制片、血液染色等。

2. 血液常规检验方法和技术:介绍血液常规检验的目的、意义
和方法,如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血涂片检查等,同时详细讲解相关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

3. 血液生化检验方法和技术:介绍血液生化检验的目的、意义
和方法,如血糖测定、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电解质测定等,同时详细讲解相关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

4. 血液凝血检验方法和技术:介绍血液凝血检验的目的、意义
和方法,如凝血酶原时间测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凝血因子测定等,同时详细讲解相关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

5. 实验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介绍实验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
证的重要性和方法,如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和使用、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和分析、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要点等。

本实验指导适用于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学习者、实验室技术人员、医学生和临床医生等相关人员。

通过学习本实验指导,可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血液检验方法和技术,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为日后的临床工
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血液检验_教案模板及范文

血液检验_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血液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血液检验项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熟悉血液检验结果的分析和临床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医学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3)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血液检验的基本原理;2. 血液检验项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 血液检验结果的分析和临床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血液检验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思考血液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血液检验的基本原理,如显微镜检验、生化检验、免疫检验等;(2)演示血液检验项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如血液采集、样本处理、试剂使用等。

3.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学生负责一个检验项目;(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结果分析与讨论(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认真完成实验任务;2. 实验结果:检查学生实验结果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期;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

教案范文:血液检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血液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血液检验项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熟悉血液检验结果的分析和临床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医学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3)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2)

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2)

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验指导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巧,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验原理临床基础检验技术是指用来检测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一系列实验方法和技术,包括血液检验、尿液检验、体液检验等。

这些检验技术可以通过测定不同生化指标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并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3. 实验仪器和试剂•血液分析仪•尿液离心机•尿液分析仪•试管•试剂盒•乙醇•蒸馏水4. 实验步骤4.1 血液检验4.1.1 血液采集1.洗手并戴上手套。

2.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通常选择尺侧脉络血管。

3.用酒精棉球消毒采血的部位。

4.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血样。

5.将采集到的血样转移到试管中。

4.1.2 血细胞计数1.取一定量的血液样本分别加入到不同的试管中。

2.在血细胞计数仪中设置参数并进行血细胞计数。

3.记录结果并进行分析。

4.1.3 血红蛋白测定1.取一定量的血液样本转移到试管中。

2.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试剂盒。

3.按照试剂盒的说明进行血红蛋白测定。

4.记录结果并进行分析。

4.2 尿液检验4.2.1 尿液采集1.洗手并戴上手套。

2.使用尿杯收集晨尿样本。

3.将尿液转移至干净的试管中。

4.2.2 尿比重测定1.取一定量的尿液转移到尿液比重计中。

2.记录比重计的读数。

4.2.3 尿常规检查1.在离心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尿液。

2.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

3.分离尿液中的沉淀物。

4.对沉淀物进行观察和记录。

5.在尿液分析仪中进行尿液pH和尿液蛋白检测。

5.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血细胞计数可以评估血液的健康情况,血红蛋白测定可以检测贫血等。

尿比重测定可以评估肾功能,尿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尿液中的异常情况。

6.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操作前需正确佩戴实验室防护装备。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避免出现误差。

•实验后注意清洁实验台面和仪器设备。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复习(2)-163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复习(2)-163
不要动。 每台显微镜约1min,沿着右手方向移动(除个别位置)。并要
严格按照老师的指令而不能随意移动。 考核时不能交头接耳、东张西望。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温州医科大学
看图片
看课件中的图片
检验医学院
一般注意事项
按规定的时间到实验室参加考试。 每位学生应穿白大褂参加实验考核。 带上笔而不准将实验指导及教科书带进考场。 考核时不能随意谈论。
检验医学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温州医科大学
骨髓片考核注意事项
时间为1小时。 进考场后要按学号就坐,并随机选择一张片子。 要对整个过程进行考核:包括操作步骤、显微镜的使用
、擦片子、报告单等。 擦片子时要举手示意,老师根据擦片子情况进行打分。 骨髓报告单上要注明考核的骨髓片号,病人的姓名、性
别、科室、日期、临床诊断、涂片号等。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温州医科大学
示教显微镜考核注意事项
进场前先将发下来的答案纸上按要求填上姓名、学号等。 进考场后要按学号就站,并注意所观察的第一台显微镜号码。 在示教显微镜考核过程中,可以调节微调和目镜瞳距,其他均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温州医科大学
《临床检验血液学》
实验十七、复习(2)
检验医学院
血液学检验教研室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温州医科大学
实验十七:复习(2)
实验考核注意事项 看图片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温州医科大学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医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目的是通过血液检测技术,发现潜在的临床问题,并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的开展对于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和日后的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围绕“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这一主题,分步骤阐述实验流程、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流程细节。

第一步:实验材料准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实验所需材料,通常包括血液检测仪器、静脉采血针、抗凝剂、试剂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实验记录表格、针具等消毒材料,确保实验过程的落实和安全。

第二步:实验前的准备1.饮食方面:实验前一天应当饮食清淡,不要摄入较油腻或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影响实验结果;2.心理方面:在实验前保持平常心态,放松身心,降低紧张感,有助于血液采集过程的顺利进行;3.体力方面:合理安排实验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体力;4.卫生方面:保持个人卫生,包括手部要做好消毒准备。

第三步:实验流程1.采集血液样本:选择静脉采血部位,注意消毒步骤,采集足够的血液样本;2.处理血液样本:将采集得到的血液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抗凝处理和离心等;3.检测和分析:在经过处理之后,将血液样本放入相应的血液检测仪器中,进行检测运转,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初步的检测结果;4.结果整理:将实验所得结果进行整理和汇总,包括相关的数据、图表以及文献参考等。

第四步:实验注意事项1.流程操作时一定要格外注意安全,避免针具的交叉感染等危险;2.注意实验的操作流程,确保各个步骤的正确准确;3.实验后要及时做好消毒和清理工作,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总之,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是医学专业学生必须重视和认真学习的实验之一。

通过严格的实验操作流程和完善的实验记录,学生能够发现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

血培养采样、送检、检验方法

血培养采样、送检、检验方法

血培养的规范化操作血培养检测采血指征:对入院的危重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患者出现以下体征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10×10 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增多。

4.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10 9/L)。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粘膜出血。

7.昏迷。

8.多器官衰竭。

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应采血培养。

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烧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的患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幼儿)一般多见于门诊,常伴有明显发热(≥38.5℃)和白细胞增多(≥20×109/L)。

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不低热,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血培养检测皮肤消毒程序:血培养为防止皮肤寄生菌污染,可使用消毒剂(碘酊或碘伏)对皮肤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地减低皮肤污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别是心脏瓣膜修复术的感染,可能由皮肤寄生的微生物引起(例如:表皮葡萄球菌或棒杆菌属)。

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血培养的污染一定要减小至最低程度。

用做培养的血液均不应该在静脉或动脉的导管中抽取,除非静脉穿刺无法得到血液或用来评价与导管感染相关性指标。

如果抽取了导管血,也应同时在其他部位穿刺获取非导管内静脉血液进行血培养。

皮肤消毒严格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用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秒钟以上。

2.然后用一根碘酊或碘伏棉签消毒皮肤(1%-2%碘酊30秒或10%碘伏消毒60秒),从穿刺点向外以1.5cm~2cm直径画圈进行消毒。

3.最后用70%酒精脱碘。

严格执行三步消毒后,可行静脉穿刺采血。

注意对碘过敏的患者,只能用70%酒精消毒,消毒60秒钟,待穿刺部位酒精挥发干燥后穿刺采血。

血细胞分析作业指导书

血细胞分析作业指导书

血细胞分析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血细胞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血液中的各种细胞进行计数、分类和形态学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

本文将介绍血细胞分析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结果解读,以帮助你完成相关作业。

二、实验原理1. 血细胞计数:通过血细胞计数仪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进行计数。

2. 血细胞分类:根据细胞的大小、形态和颜色等特征,将血细胞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3. 形态学分析:观察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如红细胞的大小、形状、颜色、血小板的形态等,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异常。

三、实验步骤1. 样本制备:取一定量的患者血液样本,避免空腹或进食过多影响结果。

2. 血细胞计数:将样本加入血细胞计数仪中,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计数和记录。

3. 血细胞分类:根据计数结果,将不同类型的血细胞进行分类,并统计各类细胞的数量。

4. 形态学分析:将一定数量的血细胞涂片制备,进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录细胞的形态特征。

四、结果解读1. 血细胞计数结果:根据计数仪的显示结果,记录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数值。

2. 血细胞分类结果:根据分类统计表,记录各类细胞的数量,并计算百分比。

3. 形态学分析结果:根据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记录红细胞的大小、形状、颜色,血小板的形态等特征。

五、注意事项1. 操作规范:按照实验室的操作规范进行实验,避免操作失误导致结果错误。

2. 样本质量:样本的质量对结果有重要影响,应选择新鲜、无污染的样本。

3. 仪器校准:定期对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校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结果解读:对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读,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六、实验数据示例1. 血细胞计数结果:红细胞计数:4.5 × 10^12/L白细胞计数:8.0 × 10^9/L血小板计数:200 × 10^9/L2. 血细胞分类结果:淋巴细胞:50%中性粒细胞:40%嗜酸性粒细胞:5%其他细胞类型:5%3. 形态学分析结果:红细胞大小:正常红细胞形状:正常红细胞颜色:正常血小板形态:正常七、参考文献[1] 临床检验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 赵振华, 等. 临床检验学教程.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以上是血细胞分析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希望对你完成作业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病检验技术实验指导实验一、活化凝血时间测定【实验原理】同试管法CT测定。

试验中加入白陶土-脑磷脂的悬液以充分激活因子Ⅻ和Ⅺ,并为凝血反应提供丰富的催化表面,故称为活化凝血时间(ACT);还可以避免因接触激活阶段的不同结果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本试验的敏感性和重复性。

【试剂】1.脑磷脂的制备脑磷脂是将兔脑粉中的组织凝血活酶除去参与外源凝血途径的蛋白部分后所得的磷脂,故又称部分凝血活酶。

取干燥兔脑粉1.2g加25ml丙酮,放置2h后过滤,将此兔脑粉加氯仿25ml,连续震荡2h,以滤纸过滤,滤液蒸发后为淡黄色蜡状物,刮入玻璃研钵中,加12ml生理盐水研磨成均匀乳剂,以每安瓶0.25ml分装。

2.4%白掏土悬液白陶土2g加入50ml生理盐水中,室温保存,用前摇动。

3.4%白陶土-脑磷脂悬液将脑磷脂用巴比妥缓冲液作1:50稀释后,再加等量4%白陶土悬液混合而成。

4οC可保存3天,用时充分混合。

4.巴比妥缓冲液巴比妥钠11.75g、NaCl14.67g、0.1mol/L的HCl430ml,加蒸馏水至2000ml。

此缓冲液pH应为7.3,否则影响试验稳定性。

【操作方法】1.在含4%白陶土-脑磷脂悬液0.2ml的试管中注入受检全血0.5,轻轻混匀。

2.其余操作同试管法CT测定。

【参考值】 1.70±0.76 (1.14~2.05)min。

【临床意义】1.同试管法CT测定,但较其敏感,重复性也较好,可检出因子Ⅷ:C小于45%的亚临床型血友病。

2.是监测体外循环肝素用量的良好指标之一。

实验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邻一甲联苯胺法)【实验原理】邻一甲联苯胺在酸性溶液中和过氧化氢与血红蛋白共同作用生成氧化型联苯胺,产生绿色→蓝色→紫色,其颜色的深浅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呈正相关。

【试剂】1.2g/L邻一甲联苯胺溶液称取邻一甲联苯胺0.2g,溶于冰醋酸60ml,加蒸馏水至100ml,置于棕色瓶内于冰箱保存,色变暗应重配。

2.1%过氧化氢溶液用30%过氧化氢原液新鲜配制。

3.10%冰醋酸溶液。

取10ml冰醋酸,加蒸馏水至100ml。

4.血红蛋白应用标准液将血红蛋白贮存液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mg/100ml 备用。

5.抗凝试管取0.2ml 100U/ml肝素于试管内,在80℃以下烘干,每管可抗凝2ml全血。

【操作方法】1.将抗凝全血分离血浆。

2.取试管3支,分别标明测定、标准和空白,分别加入血浆、应用标准液,再向各管中分别加入邻一甲联苯胺溶液及1%过氧化氢溶液各1.0ml,充分混匀,放置10min。

3.于上述3支试管内分别加入10%冰醋酸溶液10ml混匀,用435nm波长比色,以空白调“0”,读各管吸光度。

4.计算:测定管吸光度游离Hb( mg/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标准管吸光度【质量控制】1. 一切容器均应避免血红蛋白污染,标本勿溶血,否则可引起假阳性。

2.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要准,新鲜配制。

3. 联苯胺醋酸的含水量不能低于15%和超过30%,否则均可引起吸光度降低。

4. 标准液的加入量一定要准。

【参考区间】 <40mg/L【临床意义】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增加是血管内溶血的特征。

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超过与血清中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时,其含量即可升高。

微血管内溶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

PNH为200~2500mg/L,输不合血型后为150~5000mg/L。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镰状细胞贫血及地中海贫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可轻度或中度增加。

血管外溶血则正常。

实验三、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比色法)【实验原理】血清结合珠蛋白(Hp)是肝脏产生的a2糖蛋白,它与游离的血红蛋白(Hb)具有特殊的亲合力,可形成稳定的Hb-Hp复合物,后者在弱酸性(pH4)条件下,具有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测其活性可间接反映Hp的含量。

【试剂】1.乙酸缓冲液0.2mol/L(pH4)称取乙酸钠(NaAC·3H2O)2.8g,冰乙酸5.7ml溶解,加蒸馏水至500ml。

2.0.1%(V/V)愈创木酚溶液取1ml愈创木酚溶液于500ml乙酸缓冲液中,加蒸馏水至1000ml。

3.0.3%过氧化氢溶液临用前配制。

4.0.5g/L 高铁血红蛋白液。

【操作方法】1.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避免溶血。

2.取受检血清0.4ml,与等量高铁Hb 溶液混合。

3.取上述混合液0.2ml,加入于已预温(25℃)的愈创木酚5ml溶液中,再加入0.5ml 0.3%过氧化氢,于25℃水浴内作用8min,注意避光。

每份标本均应双份同时测定。

4.用蒸馏水调“0”点,440nm处读取吸光度。

5.由校正曲线查出受检血清中Hp 含量。

【质量控制】1.受检血清要避免溶血。

2.电泳时温度不能过高,应把电泳槽置于冷水中电泳。

否则电泳效果差,区带不易区分。

3.电泳液应经常更换,防止因pH及离子强度改变对电泳效果的影响。

【参考区间】 0.2~1.9gHb/L。

【临床意义】 Hp可与Hb结合,以除去血循环中游离的Hb。

各种溶血性贫血,无论血管内溶血还是血管外溶血,血清中Hp含量均明显降低,甚至测不出。

Hp降低的程度与溶血程度呈正相关,即溶血越严重,血清Hp越低。

如果血管内溶血超出Hp的结合能力,即可出现血红蛋白尿。

动态监测表明,急性溶血开始,血循环中游离Hb即迅速增加,随着Hb-Hp 复合物的有效清除,血清Hp也随之恢复正常,因此血清Hp与游离Hb同时测定对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及疗效观察均具有重要意义。

肝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先天性无Hp血症,Hp亦降低,故诊断溶贫时应除外上述疾患。

感染、创伤、肿瘤、肝外阻塞性黄疸及类固醇激素治疗时Hp可增加,这些情况下Hp正常也不能除外溶血。

醋纤膜电泳有助于区别血管内抑或血管外溶血。

各种溶血性贫血患者Hp均显著减少,甚至缺如,故电泳后无Hb-Hp区带,而仅有一条未结合的Hb区带。

但显著血管内溶血(如PNH)时,还出现一条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区带,而血管外溶血(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则无此区带。

实验四、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 ou’s test)【实验原理】含铁血黄素中的高铁离子(Fe3+)在酸性环境中与亚铁氰化钾作用,生成蓝色的低铁氰化铁,称为普鲁氏蓝反应。

【试剂】1、20g/L亚铁氰化钾水溶液,用时新鲜配制。

2、3%盐酸。

【操作方法】取新鲜尿5ml离心沉淀,弃去上清,于沉淀中加入试剂①和②各1ml,混匀。

置室温10min,再离心沉淀,取沉淀物显微镜检查。

【结果判断】如见到有分散或成堆蓝色颗粒(直径约1~3μm)即为阳性。

存在于细胞内更为可信。

【质量控制】所用试管、玻片、试剂均应防止铁剂污染,否则出现假阳性。

每次试验应做阴性对照。

如两种试剂混合后即显深蓝色,提示试剂污染高铁,不宜使用。

晨尿阳性率较高。

【临床意义】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经肾小球滤出后,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降解,最后形成含铁血黄素,贮存于细胞内。

当细胞脱落随尿排出,即成为含铁血黄素尿。

正常为阴性。

阳性主要见于慢性血管内溶血,尤其以PNH为多见。

即使无血红蛋白尿时也可呈阳性。

但阴性结果也不能完全排除血管内溶血,因含铁血黄素颗粒的直径需>1μm时才能从镜下见到。

急性血管内溶血时,虽可有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但还不能形成足够大的含铁血黄素颗粒,需在数日后才阳性,并可持续数周。

实验五、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实验原理】红细胞在低渗盐水中,水分透过细胞膜内渗,使之膨胀破坏而溶血。

本试验是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盐水的抵抗力,以鉴别某些与红细胞形态有关的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对低渗盐水的抵抗力与其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厚度越大,该比值越小,即渗透脆性越大;反之,脆性越小。

以浓度为横坐标,溶血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找出50%溶血对应的盐浓度,即红细胞中间脆性(MCF),后者较敏感。

【试剂】 171mmol/L NaCl(10g/L)溶液:将100℃烘干的分析纯氯化钠1.0g置于100ml 容量瓶中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刻度处。

【操作方法】取12支试管,按5-1分别加入10g/L NaCl和蒸馏水。

表5-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操作表(国际单位制)试管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0g/L NaCl(ml)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蒸馏水(ml)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NaCl SI g/L 6.8 6.4 6.0 5.6 5.2 4.8 4.4 4.0 3.6 3.2 2.8 2.4 制 mmol/L 116.3 109.4 102.6 95.8 88.9 82.1 75.2 68.4 61.6 54.7 47.9 41.0浓度旧制(%) 0.68 0.64 0.60 0.56 0.52 0.48 0.44 0.40 0.36 0.32 0.28 0.24 然后各管立即加入新鲜静脉血各1滴,并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逐管颠倒混匀,室温静置。

【结果判断】静置室温2h,观察结果,从高浓度开始,上清液呈透明红色而管底有红细胞者为开始溶血管;溶液透明红色,管底完全无红细胞者为完全溶血管。

【质量控制】1.NaCl溶液浓度要准确,故应干燥精称。

2.注射器和试管必须清洁干燥。

3.应用新鲜静脉血,忌用抗凝血,必要时可用去纤维蛋白血或肝素抗凝血。

4.结果不易判断时可离心后观察。

5. 黄疸病人开始溶血不易观察,严重贫血红细胞太少时均可用等渗盐水将红细胞洗涤后再配成50%红细胞悬液进行试验。

6.每次试验均应做正常对照,与被检血相差0.4g/L,即有临床意义。

【参考区间】开始溶血:71.8~78.6mmol/L(4.2~4.6g/L)完全溶血:47.8~54.7mmol/L(2.8~3.2g/L)中间脆性:68.5~76.2mmol/L【临床意义】患者比正常对照高6.8mmol/L或中间脆性>76.2mmol/L有诊断价值。

脆性增加: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也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球形红细胞增多者。

脆性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各型地中海贫血,HbC、D、E病,脾切除术后及阻塞性黄疸等。

实验六、酸溶血试验(H am’s test)【实验原理】正常人红细胞在酸化(pH6.6~6.8)的自身新鲜血清中(内含补体和备解素),经37℃孵育1h不溶血。

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因红细胞膜缺陷,对补体溶血效应敏感性增强,则发生溶血。

【试剂】1.0.2mol/L HCl。

2.8.5g/L NaCl溶液。

【操作方法】1.配制50%红细胞悬液取10ml离心管2支,标明患者、对照,均加入8.5g/L NaCl 溶液5~6ml,分别加入患者和对照者未梢血十几滴,混匀,离心后弃去上清,如此重复洗涤红细胞2次,最后配成50%红细胞悬液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