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前游戏的发展价值

合集下载

第三章 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第三章 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1.学前儿童游戏的最初发展——感觉 运动性游戏
• 游戏的发生必须是以动作能力和心理发展 的一定水平位前提的。处于人生最初阶段 婴儿的身心活动突出表现出感觉运动性的 认知特点。儿童最初形式的游戏是一种机 能性游戏(即感觉运动游戏)。 • 感觉运动性是婴儿阶段(特别是2岁前)游 戏的基本特征。
感觉运动性游戏案例
当然这种分类由于过多强调教育的价值有较强的功利性在实践中容易使教育者片面理解游戏这一教育手段的作用认为加强对幼儿游戏活动的统治支配反而导致儿童游戏主动性积极性的丧失阻碍了幼儿在游戏中创造性的发挥
第三章 学前游戏的分类与 发展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周桂勋
第一节 学前游戏的分类
• 一、学前游戏的认知分类 • 1.感觉运动游戏 • 也称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或实践性游 戏,是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它是感知运 动发展阶段出现,主要是两岁前,即还不 会说话的婴儿进行的游戏。其游戏的动因 在于感觉或运动器官在使用过程中所获得 的快感,主要有简单的重复动作或运动组 成。
• 因此,从其发展的身心要素及其特点而言, 它是介乎游戏的感觉运动性和象征性的中 间状态,但却又因动作、技能及相关知识 的发展制约,它不会早于象征性游戏的发 展。 • 在托儿所、幼儿园实际的生活中,它是最 常见的一种游戏。它的发展与象征性游戏 的发展状况共同确定着婴幼儿游戏的象征 性水平,使象征性成为学前儿童游戏在认 知上最典型的发展特征。
• 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或相近的玩具或 开展相类同的活动。相互的交往时有发生。 儿童相互在旁边玩彼此和谐相处,他们主 要的仍是在独自活动,在活动中没有合作 行为。
5.联合游戏
• 和同伴一起做游戏,谈论共同的活动,但 没有围绕具体目标进行组织,也没有建立 起集体的共同目标。随同处于一个集体之 内,且时常发生许多借还玩具行为,但每 个儿童仍然是以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为中心。

学前儿童游戏论 笔记整理 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游戏论 笔记整理 自学考试

第三章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与特征1、评述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⑴观点: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⑵价值:肯定了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

⑶局限:没有全面客观地展示出—儿童游戏作为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的游戏的本质属性和主体性价值。

2、评述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⑴观点: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⑵价值:强调了游戏制约于儿童的社会生活状况和儿童对前辈经验的掌握;主张游戏是生活的反映。

⑶局限:否定游戏作为一种自发自由的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3、游戏作为主体性活动的特征表现游戏是儿童主动的;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4、确立游戏主体性本质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是什么⑴强调儿童在游戏中内部主观体验的决定地位,有助深化对游戏活动结构的整体和全面的认识。

⑵对游戏活动中儿童能动地控制驾驭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主体性属性予以承认和肯定。

⑶揭示游戏中儿童主体性发挥、发展的功能特性,体现游戏满足儿童身心发展需要、有益于儿童主体性的培养,实现游戏活动的独特功能和价值。

⑷承认和肯定了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

⑸促使我们在引导儿童游戏实践中,以尊重儿童主体性为根本前提和基础。

5、我国对游戏特征的一般认识是什么⑴是儿童主动自愿的活动。

⑵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

⑶没有社会实用价值或强制性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⑷伴随愉悦情绪。

6、侧重与非游戏活动对比的游戏特征的表述。

⑴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所控制的行为⑵游戏中儿童注意的是活动的手段而不是活动的最终目的⑶区别于探究行为⑷区别于工具性行为⑸不受外部强加规则的束缚⑹要求参加者主动积极地活动7、与成人游戏相比,儿童游戏具有哪些不同⑴工作是成人的主要活动。

游戏是儿童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调节情绪的主要途径。

⑵成人游戏的目的是休息放松。

儿童需通过游戏积累经验,尝试今后可能的发展道路。

⑶成人游戏带有相当功利性。

儿童游戏多为带有想象色彩的象征性游戏,少功利性。

8、什么是游戏特征的“三内说”即纽曼提出的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内部动机。

第三章 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第三章 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 4.智力游戏: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 自愿和愉快的情绪中,增进知识、发展智 力的游戏。 • 5.音乐游戏: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进行 的游戏。 • 6.体育游戏:以发展基本动作(走、跑、跳、 投掷、攀登等)为主的游戏。 • 7.娱乐游戏:以娱乐为主的游戏,如玩“不 倒翁”等。
• 这种分类便于教师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和 目的,便于教师有意识地选用各种游戏组 织教育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当然这种分 类由于过多强调教育的价值,有较强的功 利性,在实践中容易使教育者片面理解游 戏这一教育手段的作用,认为加强对幼儿 游戏活动的统治、支配,反而导致儿童游 戏主动性、积极性的丧失,阻碍了幼儿在 游戏中创造性的发挥。
• 寅寅是6.5个月大的男孩。一天,外公抱着他站在 屋内,透过玻璃可以看见晾在阳台上的衣服。一 阵风吹过,衣服飘起来。孩子被这种现象吸引住 了,他笑着,嘴里发出“嗷嗷”的欢呼声,身体 上下跃动,非常兴奋。
• 感觉游戏随适宜刺激的出现和消失而产生和停止, 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孩子从这种游戏中得到的快 感是生理性的,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机能性 需要得到满足的结果。
三、按照游戏的教育作用(或目的) 进行分类
• 在1981年教育部制订的《幼儿园教育纲要 (试行草案)》中,把幼儿园游戏分为创 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 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 娱乐游戏等。
• 1.角色游戏: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 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 • 2.结构游戏:利用积木、积塑、沙、泥等结 构材料进行建造的游戏。 • 3.表演游戏: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 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 以上三种游戏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为显著 目标。
• 因此,从其发展的身心要素及其特点而言, 它是介乎游戏的感觉运动性和象征性的中 间状态,但却又因动作、技能及相关知识 的发展制约,它不会早于象征性游戏的发 展。 • 在托儿所、幼儿园实际的生活中,它是最 常见的一种游戏。它的发展与象征性游戏 的发展状况共同确定着婴幼儿游戏的象征 性水平,使象征性成为学前儿童游戏在认 知上最典型的发展特征。

学前游戏论

学前游戏论

学前游戏论1996年6月,我国正式实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教育原则。

19世纪中期及其以后(下半叶)游戏开始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游戏理论。

德国的福禄贝尔是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的游戏本质观。

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强调了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内部的主观性体验即主体性体验的决定性地位,有助于深化对游戏结构的整体和全面的认识。

2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充分地对游戏活动中儿童能主动驾驭和控制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主体性属性予以承认和肯定。

3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解释游戏中儿童主题性发挥和发展的功能特性,展现出游戏满足儿童身心发展需要,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于创造性发展,有益于儿童主体性培养,从而实现游戏活动的独特功能和价值。

4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充分肯定了儿童自身作为游戏的兴趣、需要、能力等在游戏活动中地位和作用,同时不排除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周围的人和事)对儿童主题性游戏发挥和发展的制约。

5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促使我们在促进和引导儿童的游戏实践中,必须以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其根本前提和基础。

学前游戏的基本特征: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2游戏是在假象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纽曼的游戏特征的“三内说”:纽曼提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个指标来判定是不是游戏。

皮亚杰曾经用微笑作为游戏发生的标志,游戏的表情特征:专注认真、和平轻松、微笑、嘻笑、夸张变形、放声大笑。

(兴奋性程度增强)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把游戏动作作分为探索、象征和嬉戏。

学前游戏的发展价值

学前游戏的发展价值

学前游戏的发展价值摘要:目前学界已经达成共识,即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

同样游戏活动也是幼儿时期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是幼儿园既有益又有效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教师对游戏活动科学有效的指导以及科学合理的运用到幼儿的日常生活教育活动中,从而实现游戏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游戏教育有效结合,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的规律和学习特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是其应享有的权利、自由,是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内容健康、形式丰富的游戏,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一、学前游戏的概述1、游戏是快乐的游戏是快乐的,它满足幼儿强烈的身体活动的需要,使其可以自由地变换、重复感兴趣的运动,保持身体最佳的舒适状态。

游戏自发行为是趋乐的,幼儿在游戏中因为需要的满足而获得快乐,游戏以不断重复有趣的情节的方式,将快乐一遍一遍重复、持续;游戏是无任何心理负担而轻松快乐的;游戏是幼儿专注、积极的生命投入,是充实而愉悦的。

游戏让幼儿体验了与人交往的快乐和成就,幼儿在游戏中因为需要的满足而获得快乐。

2、游戏是自愿、自主的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

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由展开、自发交流游戏的情节、内容等。

教师在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给幼儿以适当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使游戏得以继续延伸,而且能让幼儿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充分体现游戏的自主性。

3、游戏是充满幻想的游戏被幼儿以“假装的”、“不是真的”诠释着,从而缓解了幼儿渴望像成人一样进行社会实践而又无能为力的需求矛盾,逃避成人世界的种种限制,弥补由此造成的不满和沮丧。

幼儿在游戏中充当在真实生活中还不可能扮演的角色,如妈妈、爸爸、警察、医生、司机等,在幻想中体验角色的语言、行为和情感;同时,他们还常以一种简单、常见的材料代替真实的物品,一物多用,制造“恢宏”的游戏场景,这种替代正是幼儿创造性想象的结果。

学前游戏论复习重点(最全)

学前游戏论复习重点(最全)

《学前游戏论》复习重点第一章学前游戏的基本概念1.简述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趋势?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具体表现?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有哪些具体表现?4、儿童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5、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新探索内容是什么?它具体表现有哪些?6、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具有怎么样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7、我国对学前游戏基本特征的归结有哪些?8、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具体指的是什么?9、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论具体指的是什么?10、加维提出了游戏行为的五个特征包含哪些内容?11、法国克罗伊斯指出游戏活动六种特点具体包括哪些内容?12、鲁宾对游戏特征是如何分析的?13、学前游戏的结构要素有哪些?14、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有哪些?15、儿童所扮演的角色,有哪几种类型?16、简述儿童游戏语言的分类及儿童言语的意义?17、游戏构成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有哪些?18、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的特征有哪些?参考答案:1.简述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趋势?答:(1)游戏的概念的非自动化理解(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技巧:该知识点可以根据同学们上生物课的情景联想记忆:老师给出一张鲨鱼图片,问及它的特点和作用,同学们第一反映是会吃人(概念的非自动化理解),并且会游泳(生物性本能),还可以放在海洋公园里供人观赏(社会性)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具体表现?答:(1)德国的福禄贝尔是教育吏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和发展神的本源。

(2)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将游戏看作是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把人与动物的动力都归结为是剩余精力的发泄或运用,并从中获得愉快和满足。

学前游戏论复习大纲

学前游戏论复习大纲

学前游戏论(考核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研究的发展与现状一、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研究的兴起与发展1、识记:(1)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的心理学研究的发展阶段及其趋势(2)恩物和蒙台梭利教具的概念恩物: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是幼儿园里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

恩物是由特定的材料组成的,其本身形状不变。

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是用某些材料如纸、沙、泥、竹、木等制作某种物件。

蒙台梭利教具:蒙台梭利设计了14种教具,主要是训练知觉,进行感官教育和发展智力。

后这14种教具被称为蒙台梭利教具。

2、领会:(1)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研究兴起的历史背景(2)19世纪70年代后,儿童游戏理论研究飞跃发展的历史背景3、简单应用:述评教育家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等在幼儿教育中的游戏运用。

二、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研究的发展与现状1、识记:(1)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研究的发展阶段(2)陈鹤琴关于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观点(3)游戏指导的“三段论式”: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三段论式”的方法模式,即对主题角色游戏的组织上分成开始——进行——结束三个阶段。

3、领会: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中,儿童游戏理论与研究的现状第二章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学派一、经典的游戏理论1、识记:(1)剩余精力说(2)生活预备说(3)复演说(4)成熟说2、领会:经典游戏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1、识记:(1)精神分析的人格学说的基本观点(2)弗洛伊德关于游戏的理论观点(3)佩勒的角色动机说的基本观点(4)蒙尼格的宣泄说的基本观点(5)埃里克森的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6)精神分析的各种游戏治疗方法2、领会:(1)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的认识(2)精神分析学派对游戏理论发展的影响3、简单应用:(1)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游戏理论发展的奠基作用(2)埃里克森对传统精神分析游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1、识记:(1)同化与顺应(2)游戏与模仿(3)游戏发展的不同认知阶段(4)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2、领会:(1)个体的智力发展水平对游戏发展的制约(2)皮亚杰关于游戏的价值或功能的观点3、简单应用:(1)皮亚杰游戏理论的局限性(2)皮亚杰游戏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四、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1、识记:(1)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2)高级心理机能的特点(3)活动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4)维果茨基关于游戏发展价值的观点2、领会:(1)维果茨基的游戏学说(2)列昂节夫的游戏学说3、简单应用: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对游戏理论的发展及教育实践的影响4、综合应用:精神分析学派、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派和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的联系与差异五、游戏的觉醒理论和元交际理论1、识记:(1)游戏的觉醒理论的基本观点(2)游戏的元交际特征2、领会:(1)游戏的觉醒理论的理论背景(2)游戏元交际理论的研究意义3、简单应用:游戏觉醒理论教育应用的价值第三章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与特征一、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观1、识记:(1)游戏作为一种主体性活动的特征表现(2)游戏的本质观的演变历程2、领会:(1)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2)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3)确立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的意义二、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1、识记:(1)我国对游戏特征的一般表述(2)纽曼“三内说”(3)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4)加维对游戏特征的分析(5)克拉思诺对游戏特征的分析(6)克罗伊斯对游戏特征的分析2、领会:游戏特征的辩证统一关系三、学前儿童游戏的结构要素1、识记:(1)游戏动作的类型(2)游戏扮演的角色类型(3)游戏动机特征(4)游戏体验及其成分(5)游戏的外部条件特征(6)游戏的概念2、领会:(1)游戏的结构因素之间的关系(2)游戏的内部主管心理因素在游戏活动中的重要性3、简单应用:从游戏的表情动作等特征的变化,理解游戏与非游戏活动之间的渐变关系4、综合运用:结合所学原理,辨别某一活动是否是游戏第四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与发展一、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1、识记:(1)学前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2)学前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3)学前儿童游戏的体验形式分类(4)学前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5)学前儿童游戏的时间分类(6)学前儿童游戏的活动对象分类2、领会:(1)学前儿童游戏的关键特性分类(2)从与教育教学关系的角度分类3、简单应用:从游戏的多样化分类法中,理解游戏的复杂多边性一、以认知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1、识记:(1)以认知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三种水平(2)情景转变(3)以物代物(4)角色扮演(5)角色认知(6)角色行为(7)角色意识(8)(8)游戏规则2、领会:(1)以认知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基本规律(2)象征性游戏发展的一般过程3、简单应用:从认知发张的角度,理解游戏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二、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1、识记: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四个阶段四、学前儿童游戏总体发展的一般趋势。

浅谈学前游戏的发展价值

浅谈学前游戏的发展价值

浅谈学前游戏的发展价值摘要: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前苏联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的活动、工作、服务同样的意义,儿童在游戏中怎样,当儿童长大时,他在许多方面的工作也会怎样。

”所以,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本文就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说明游戏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和比拟的.关键词:学前游戏智力个性情感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是对儿童游戏这一现象的正确总结。

游戏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最基本、最喜爱的活动.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游戏在学前儿童身体发展中的作用游戏既有全身运动活动,也有局部运动活动,使得身体的各种生理器官和系统得到活动,促进了骨骼和肌肉的成熟,加速了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了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1。

游戏活动发展了儿童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爬、跑、跳、钻、攀登等动作,锻炼了儿童肌肉活动能力,促进了肌肉运动的控制和协调.如插塑、搭积木、穿珠子等游戏中的操作,练习了幼儿手部小肌肉活动的能力,促进了眼手协调的技能发展,为以后的学习书写等动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户外游戏活动促进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在户外进行游戏可以使儿童接触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增强了儿童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了儿童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了自身的免疫力,有益于儿童身体的健康.3。

游戏给儿童带来愉快和满足,以及轻松、愉悦的心情情绪与人的身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又有利于儿童身体的健康.健康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引人入胜,儿童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心旷神怡,有着积极的情绪情感.如许多幼儿中午无法入睡,很多情况下是因为过剩的精力没有充分的发泄的缘故.如果让幼儿上午多做些“动”的游戏,幼儿的午睡一定会睡得很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