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系统概述

合集下载

SCADA系统介绍完整版

SCADA系统介绍完整版
RTU旳主要配置有CPU模板、I/O (输入/输出)模板、通讯接口单元,以 及通讯机、天线、电源、机箱等辅助设备。
RTU能执行旳任务流程取决于下载到 CPU中旳程序。应用程序可用工程中常 用旳编程语言编写,如梯形图、C语言等。 有些设备采用C语言编程。
RTU旳特点: (1)同步提供多种通讯端口和通讯机制。 (2)提供大容量程序和数据存储空间。 (3)高度集成旳、更紧凑旳模块化构造设
3、两种构造比较
• (1)B/S模式旳优点和缺陷 • B/S构造旳优点体现在: • 具有分布性特点,能够随时随处进行查询、
浏览等业务处理。
• 业务扩展简朴以便,经过增长网页即可增 长服务器功能。
• 维护简朴以便,只需要变化网页,即可实 现全部顾客旳同步更新。
• 开发简朴,共享性强。
• B/S 构造旳缺陷体现在:
HELP ALPHA
V0 W.X YZ SHIFT
现场人 机界面
现I/O
图1.1 SCADA系统实例-污水处理厂监控系统
1、定义
SCADA系统是一类功能强大旳计算机 远程监督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它综合利 用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与网络 技术,完毕了对测控点分散旳多种过程或 设备旳实时数据采集,本地或远程旳自动 控制,以及生产过程旳全方面实时监控, 并为安全生产、调度、管理、优化和故障 诊疗提供必要和完整旳数据及技术手段。
工作站
数据服务器
WEB服务器
污水泵站
以太网
Profibus
SCADA 服务器
进水泵房
SCADA 服务器
电台
曝气池
污泥处理
配电间
现场I/O
HUB/MAU
NIC
%UTILIZATION

Web系统概述

Web系统概述
2011年3月6日 8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技术系倪玉兴版权2010~2012所有
Web系统的构成
服务器
Web
Web 用户
客户机
Web
通信 平台 传输 协议
Web 系统
Web 网站
Web 页面
核心任务:理 解每个Web系统 构成元素的概 念、功能及在 系统中的地位, 更需要把握各 个系统元素之 间的相互作用 关系以及整个 系统的功能定 位、系统与外 部环境之间的 作用关系。 作用关系 。
静态Web页面文件内容的呈现——服务器和客户机各自干什么? 动态Web页面文件内容的呈现——服务器和客户机各自干什么?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技术系倪玉兴版权2010~2012所有 2011年3月6日 10
Web页面文件的类型
静态页面文件——*.htm *.html *.shtml等 动态页面文件——体现不同的服务器端技术
1、什么是 Web (WWW) 2、Web服务的内容(网页)
3、Web网站(Web Site)
4、Web内容的定位(URL) 5、超级链接(Hyperlink)
6、Web客户机(Web Client)
7、Web服务器(Web Server) 8、Web代理与缓存技术
9、Web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webwebwebweb内容内容页面文件的相关性页面文件的相关性超级链接超级链接hyperlinkhyperlink实现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实现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符合人类思维习惯符合人类思维习惯实现实现webweb服务的核心机制服务的核心机制不同于其他网络服务的灵魂所在不同于其他网络服务的灵魂所在实现实现webweb服务的易用性与可用性的主要手段服务的易用性与可用性的主要手段信息和服务尽信息和服务尽在指尖掌控之下在指尖掌控之下webweb内容内容页面文件的定位页面文件的定位统一资源定位器统一资源定位器urlurlwebweb内容内容页面文件的传输页面文件的传输webweb应用协议应用协议httphttpwebweb内容组织形式的主要特点内容组织形式的主要特点数据与格式的集成数据与格式的集成特定的文本文件性质特定的文本文件性质目前也有其他类型目前也有其他类型的内容服务文件的内容服务文件易于处理和传输易于处理和传输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动态数据数据库数据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动态数据数据库数据易用性交互性易用性交互性相关性可扩充性相关性可扩充性生命周期生命周期版权道德与法律问题等版权道德与法律问题等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技术系倪玉兴版权20102012所有27webweb技术诞生于技术诞生于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末早期主要提供静态内容服务年代末早期主要提供静态内容服务随着随着webweb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升在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升在9090年代中期推出了各年代中期推出了各种类型的种类型的webweb动态服务技术大大丰富了动态服务技术大大丰富了webweb服务的内容及其呈服务的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极大地推动了现方式极大地推动了webweb服务的应用和服务的应用和webweb技术的创新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内容辅导课件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内容辅导课件
汽包
LT Fd C
省煤器 给水
图1-2 开环液位控制系统
PAGE8OF144
3、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及方框图
研究控制系统时,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控 制系统各环节的组成、特性和相互间的信号 联系,一般都采用方框图。每个方框表示组 成系统的一个环节,两个方框间用带箭头的 线段表示信号联系,进入方框表示信号为输 入,离开表示信号为输出,输入引起输出变 化,而输出不会引起输入变化,即环节具有 单向特性。
1、自动控制系统
图1-1 加热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PAGE5OF144
➢目标:控制加热炉火的出口温度 ➢实现方式(过程): (1)测量该温度 (2)将该温度与期望值(设定值)比较 (3)根据偏差调节燃料流量,目的是使得偏
差为0 ➢ 特点:
负反馈系统(设定值与测量值相减) 根据偏差调节 闭环控制
PAGE6OF144
过程特性:指当被控过程的输入变量(操纵 变量或扰动)发生变化时,其输出变量(被 控变量)随时间变化规律。 控制通道:操纵变量q(t)对被控变量c(t)的作 用途径, 干扰通道:扰动f(t)对被控变量得作用途径 研究过程特性时,两个通道都要考虑
PAGE40OF144
h(t)
h(t)
h(0) t
自衡的非振荡过程
q(t) 执行机构
扰动
f (t)
被控变量 c(t) 过程
y(t) 测量值
检测元件 变送器
图1-3 控制系统方框图
PAGE11OF144
4、分析控制系统时重要概念
➢信息概念 图1-3中的各个符号变量都是实际的物
理量,然而他们是作为信息来转换和使用的。 每个环节都有信息流入和流出。信息的流入 和流出与实际对象中物料的流入和流出不同。 从整个系统看,设定值和扰动是系统输入, 而被控变量和其他测量值是输出。

CH1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概述

CH1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概述

二、存储器
• 存储器(memory)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对存储器既可以进行“读”(取数)、“写” (存数)操作。 • 衡量存储器的性能指标有: 存储容量 存储速度 价格 • 存储器技术在不断发展,存储器容量越来越大、 存取速度越来越快、价格越来越低、体积越来越 小、耗电越来越省,就连使用寿命也越来越长。
?有的电磁感应笔其基板能感应出用户写字过程中在笔尖上用力的变化并将压力的大小例如分为512级传送给主机主机就能在荧屏上显示出笔迹的粗细这样就更接近于真正的笔在书写时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压力感应笔它在签名识别绘画中很有用
第1章 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概述
1.1 计算机系统组成
• 硬件系统 • 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
安腾(Itanium)处理器: 64位开拓者 瞄准高端企业市场,运行的系统一般是UNIX系统 高性价比,性能卓越,更低功耗
Itanium 2被大量用在需要计算的超级电脑上, 以及大型公司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据库系统
Intel Atom是Intel历史 上体积最小和功耗最小 的处理器。 下一代ATOM芯片: 进军移动通讯领域
取 出 指 令
操 作 信 号
反 馈 信 号
一、 CPU
•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 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 CPU的具体任务是执行指令,它按照指令 的要求完成对数据的基本运算和处理。 • 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和高 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组成。
三、输入设备
• 输入(Input)设备能把程序、数字、图形、图像、 声音、控制现场的模拟量等数据,通过输入接口 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收的电信号。 •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操纵杆、卡片 输入机、纸带输入机、光笔、语音识别装置、数 字化仪、扫描仪、条形码阅读器、磁墨水字符阅 读机、光学字符阅读机(Optical Character Reader,OCR)、调制解调器(modem)及各种模/数 (A/D)转换器等。

Ch1-微惯性系统理论与应用

Ch1-微惯性系统理论与应用
脏,是决定武器精度的关键。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 盟的空袭也证明了这一点。
微惯性系统理论与应用
• 弹道导弹要发挥其威力,必须射程远、爆炸威力大、命
中精度高。 • 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使用比例
项目 总投弹量(发) 精确制导武器 (枚) 百分比(%) 1991 年 海湾战争 265000 20450 8 1999 年 科索沃战争 23000 8050 35 2001 年 阿富汗战争 22000 12500 56 2003 年 伊拉克战争 28397 19146 68
量技术、惯性元件、惯性系统与元件测试技术的总称。 惯性导航 导航:正确地引导载体沿预定的航线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目 的地的过程。比如使船舶或飞机按预定航线到达预定目的地。 惯性制导 制导:是指自动控制和导引飞行器按预定轨道或飞行路 线准确到达目标的过程。
微惯性系统理论与应用
司南,汉(公元前206-公元220 年)。盘17.8×17.4厘米,勺长11.5, 口径4.2厘米。司南由青铜地盘与磁 勺组成。地盘内圆外方;中心圆面下 凹;圆外盘面分层次铸有10天干, 十二地支、四卦,标示二十四个方位。 磁勺是用天然磁体磨成,置于地盘中
微惯性系统理论与应用
微惯性系统理论与应用
微惯性系统理论与应用
数字光学控制器(DLP)

1987年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发明
优点: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响应速度快、带宽等。 应用:数字相机、高频天线阵列、新一代外层空间望远镜、全息照
相、数字图像处理等,目前,DMD广泛应用于数字光处理器件(DLP), 用于数字投影显示(DPD)、高清晰度电视(HDTV)、微型显示。
其中开发强大火箭的重担就落在前德国专家冯.布劳恩身上;

信号与系统-ch1

信号与系统-ch1

差分方程求解, z 变换
• 新工具:Matlab软件
1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6课时) 2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4课时) 3 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4课时) 4 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12课时) 5 6 7
连续系统的S域分析(12课时)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8课时)
系统函数(4课时)
8 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4课时)
0, 0 直流 0, 0 升指数信号 0, 0 衰减指数信号
0, 0 等幅 0, 0 增幅振荡 0, 0 衰减
在实际中不能产生复信号,引入复信号能简化运算
复指数信号的实部与虚部
离散周期信号f (n)满足:f (n) = f(n + mN),m = 0,±1,±2,…
满足上述关系的最小T(或整数N)称为该信号的周期
连续周期信号:
f (t )
1 -3 -2 -1 0 1 -1 2 3 4 t
T=4s
离散周期信号:
2 1 ... -4 -3 -2 -1 0 1
f (n)
2 1 1 1
• 抽样信号(Sa(t) 信号)
sin t Sa(t ) t
抽样信号特点
1. 偶函数, Sa t Sa t 2. 在t 的正负两端衰减 tlim Sa(t ) 0 3. 4.

0

Sa(t )dt Sa(t ) dt
0


2



Sa(t )dt
业技术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后续专业课(通 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也是上述各类 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
• 课程特点:
应用数学知识较多,与电路分析关系密切,用数学 工具分析物理概念。

new《CH1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小结

new《CH1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小结

时限信号 周期信号
①有界时限信号为能量信号。
②有界周期信号为功率信号。 ③ 一些信号,为非功率非能量信号。
例2: 判断“所有非周期信号都是能量信号”叙述的正确性
解: 错误,因非周期信号与能量信号无任何关系。

第 5页
《信号与系统》 Ch11.概论 单位阶跃、冲激和冲激偶信号 南航空大学 二、典型信号
解: 因为 x(2t ) 表示将 x(t ) 压缩2倍,即时间缩 短一半,放音速度提高一倍。 所以选B项。
▲ ■ 第 11 页
《信号与系统》 Ch1 概论 四、系统特性
南航空大学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1.线性系统判断
①激励(含初始状态) 系统微分 ②响应 方程中 ③及其导数或积分 只能是一次项 而不能是它们的 ①绝对值 ②三角与指数函数 更不能含常数项
f (t ) (t ) f (0) (t ) f (0) (t ) 解:
(t )sin( t ) sin 0 (t ) cos 0 (t ) (t )

第 7页
《信号与系统》 Ch1 2. 序列δ(k) 和 ε(k) 概论
k
x(t ) x() 3 (t 2k ) (t 2k 1)
k

x(t)的一种可能图形为:

第 8页
《信号与系统》 Ch1 概论总结
南昌航空大学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三、信号波形变换
反转 平移 展缩 (尺度变换) t→–t f (t ) → f (–t ) t → t –t 0 f (t) → f (t – t0) t→at f (t) → f (a t) f (· )以纵坐标为轴反转180o 若t0 >0,则f (t)右移; 否则左移。 若a >1 ,则沿横坐标压缩; 若0< a < 1 ,则扩展 。

计算机网络概述 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概述 ppt课件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ARPANET分解为两个独立运行的网络,其一专门服务 于美国军事领域,命名为MILNET,该网络历经技术更迭一直服务至今;其一 主要服务于科研领域,仍然称为ARPANET。但随着更多的科研人员等提出对网 络使用的需求,ARPANET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了,因此8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会NSF牵头,依托其掌握的全美重要的超级计算中心和通信资源建立 了覆盖全美的NSFNET。到80年代末期NSFNET基本取代了ARPANET,成为美国最 主要的公共服务网络,ARPANET正式谢幕推出历史舞台。
IBM S/360
IBM S/370
DEC PDP小型机
体积庞大价格昂贵 高额的计算成本 数据资源不能共享 无法为更多的使用
者提供服务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倪玉兴2008-2012版权所有
6
计算机网络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物 质


主要需求因素
: 电
1、军事需求——指挥系统等

2、社会需求——数据共享等
技 术
量的处理时间和系统资源,更专心于数据处理业务。
2020/9/25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倪玉兴2008-2012版权所有
11
网络技术的雏形
集中器(Concentrator)的使用有效地解 决密集型终端接入主机的线路浪费现象, 同时也可以实现一部分的通信控制功能。
2020/9/25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倪玉兴2008-2012版权所有
4
第1节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Section1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CH1 计算机网络概述
2020/9/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系统概述内容简介一个SDH网络由许多网元组成。

WaveStar ADM16/1网元具有复用和线路传输功能。

本章将着重对WaveStar ADM16/1系统的外观、特性、内部结构、网络应用、单元盘组成以及网络管理进行介绍,让读者能够对系统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主要内容1.1WaveStar ADM16/1系统简介1.1.1系统外观:机架与子架1.2WaveStar ADM16/1系统结构与网络应用1.2.1WaveStar ADM16/1基本结构1.2.2WaveStar ADM16/1网络应用1.3WaveStar ADM16/1系统子架与单元盘简述1.3.1子架设计1.3.2单元盘描述1.3.3用户面板(UPL)1.3.4输入/输出接线盒(I/O Box)1.4WaveStar ADM16/1系统特性1.5WaveStar ADM16/1系统技术参数1.6WaveStar ADM16/1与朗讯科技网络管理体系1.6.1ITM网管系列1.6.2ITM-CIT技术参数1.1WaveStar ADM16/1系统简介WaveStar ADM16/1系统是为了将同步信号(G.703)和准同步信号(G.702)灵活地复用进2.5G(STM-16)等级的信号而设计的。

WaveStar ADM16/1可以用作STM-16等级分插复用器、终端复用器和小型本地交叉连接系统。

WaveStar ADM16/1特别适用于建设高效灵活的大容量的网络。

1.1.1 系统外观:机架与子架WaveStar ADM16/1子架可安装在标准的ETSI机架上,也可安装在抗地震的机架上,每个机架可安装两个子架。

机架标准尺寸如下:ETSI机架:高x宽x深=2200mm/2600mmx600mmx600mm抗地震的机架:高x宽x深=2200mmx600mmx600mm图1-1 一个ETSI机架可安装两个WaveStar ADM16/1系统图1-2(a)是WaveStar ADM16/1子架前视图,子架尺寸为:高x宽x深=1000mmx500mmx545mm从图中可以看见系统的底板(背板),底板上有许多槽位可用于安插各种单元盘。

图1-2(b)是WaveStar ADM16/1子架后视图,包括了进出背板的电缆。

图1-2(a) WaveStar ADM16/1子架前视图图1-2(b) WaveStar ADM16/1子架后视图1.2WaveStar ADM16/1系统结构与网络应用数字同步体系定义了标准的速率、帧结构和复用方法,产生了一系列速率等级,在标准光接口上传输。

SDH帧结构提供了这样的功能,可以从高速信号中识别独立的AU或TU信号,这就可以方便地从一个帧中的某个时隙提取单个VC信号放入另一帧的某个时隙,实现时隙交换功能。

这套设备可以从STM信号中提取或插入VC信号,组成SDH上下电路复用器。

上下电路复用器和交叉连接功能使网络具有灵活的结构,网络操作者因此可增强网络性能,提供新业务。

这套设备提供的标准接口集成了线路、复用和交叉连接功能,使拥有者得到极大的利益。

这是SDH的重要特点。

SDH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能够监控网络中点对点通道。

这可以使操作者监控网络传输质量,对故障更快地作出反应。

由于网络极高的灵活性,无论接入网还是主干网操作者都可以改造网络以适合难以预料的未来业务的需要。

网络操作者可以通过WaveStar ADM16/1 ITM-SC集中控制网络,灵活地安排业务。

以下几段将简要描述一些典型的网络拓扑和这些网络的主要特性,并阐明如何应用WaveStar ADM16/1实现这些网络拓扑。

1.2.1 WaveStar ADM16/1基本结构本节将详细描述WaveStar ADM16/1系统组成和子架配置。

WaveStar ADM16/1的基本概念是一个上下电路复用器和交叉连接设备。

WaveStar ADM16/1提供灵活的接口单元盘、通过F 接口和Q 接口以及嵌入数据通信通道管理本地和远端设备。

在STM-16 ADM 应用中,交叉连接允许信号在任何支路和支路,线路和线路,支路和线路间进行时隙分配(TSA),另外,还能支持线路间VC 的交叉连接(TSI :时隙交换)。

WaveStar ADM16/1既可作为终端复用器,也可用作小型的本地交叉系统。

图1-3表明了WaveStar ADM16/1的基本结构。

系统整体由传输部分、控制部分、定时部分与电源部分组成。

其中传输部分包括各种线路接口、支路接口以及交叉连接模块。

图1-3 WaveStar ADM16/1的基本结构控制部分电源与定时部分1.2.2 WaveStar ADM16/1网络应用∙ 终端应用(TM)图1-4 0x1终端应用图1-5 1+1 MSP 保护终端应用图1–6 0x2终端应用∙ 上下电路应用(ADM)图1-7 线性上下电路应用Linear ADM STM-1Linear ADM Linear ADM STM-1STM-12Mbit/sSTM-1图1-8 STM-16环形上下电路应用 小型交叉连接应用(DXC)32x STM-1or 504x 2Mbit/s图1-9 小型交叉连接应用1.3WaveStar ADM16/1子架及单元盘描述1.3.1 子架设计WaveStar ADM16/1子架有以下类型:高密度或9TAD子架,9TAD子架可插9个支路单元盘,子架属于D700型,它主要用于安装WaveStar ADM16/1的单元盘(电路板),每个子架由机械部分、背板、指示灯和输入/输出接线盒组成。

下面是9TAD子架正面的示意图,该子架包括:∙1个槽道安装系统控制器(SC)∙2个槽道安装交叉连接单元盘(CC)∙2个槽道安装线路单元盘(LS)∙9个槽道安装支路单元盘(TS)(带保护)∙2个槽道安装电源和定时单元盘(PT)∙输入输出接线盒(I/O Box)∙3个风扇(FAN)图1-10 WaveStar ADM16/1高密度9支路子架设计1.3.2 单元盘描述以下将具体描述WaveStar ADM16/1的所有单元盘。

电源和定时系统通常是双份的。

系统控制器则没有,因为该单元盘并不直接影响业务。

∙线路接口单元盘WaveStar ADM16/1可以配备几种STM-16线路单元盘,有1310nm/1550nm(长途、高性能、特高性能)等。

所有单元盘都支持激光器自动关闭功能(ALS),都有通用的FC/SC接口。

∙交叉连接单元盘交叉连接单元盘是WaveStar ADM16/1系统的核心,在线路端口和支路端口之间提供交叉连接功能。

交叉连接功能由两部分组成,高阶连接(HO)和低阶连接(LO),两部分是通过16个或32个双向的VC4内部交叉连接总线实现互相连接。

高阶连接处理VC4等级的信号,低阶连接处理VC12或VC3等级的信号,线路和线路,线路和支路,支路和支路之间都可以自由灵活的实现交叉连接,交叉连接单元盘对接收到的信号预处理以实现这些功能。

为提高可靠性,交叉连接单元盘实行1+1保护。

∙支路单元盘支路单元盘提供SDH/PDH支路接口,有以下几种支路单元盘:∙传输连接板传输连接板提供阻抗转换、保护倒换和光电转换功能。

连接板安装在支路单元盘的背板上,下表列出了几种连接板:∙电源和定时单元盘WaveStar ADM16/1配备两块时钟和电源盘,1+1保护。

电源和时钟盘完成滤波功能,使电源达到ETSI的要求,为保证在PT盘发生故障后系统正常工作,滤波器也是有双份的。

DC/DC转换电路位于每块独立的单元盘上,PT和每块单元盘之间的电源接口是双份的。

PT盘同时完成时钟同步功能,内部晶振能同步于一时钟参考源。

有两种类型的PT单元盘,一种符合ITUG.813规范,另一种符合ITU G.813规范Stratum-3保持模式。

∙定时和同步连接板定时和同步接口连接板(TI)能够提供额外特定格式的时钟输入输出接口,一般在国内不使用。

TI连接板可以将外部64+8KHz的混合时钟信号转变成内部2MHz的站时钟信号,也能够将内部2MHz的站时钟信号转变成外部6312KHz的正弦波时钟信号。

每块TI有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接口,这些连接板必须安装在电源和定时单元盘的背板上。

∙系统控制盘系统控制器通过双份的LAN总线控制和配置所有单元盘,也控制用户面板(位于SC单元盘前面板上),提供外部操作接口。

系统控制盘还包括数据包交换功能块(DPS),DPS功能块为网元间网管信息的通信提供了通道。

1.3.3 用户面板(UPL)用户面板集成在系统控制盘(SC)的前面板上,给维护人员提供系统运行的概况。

通过用户面板上的RJ45接口,集中传输管理系统人机接口(ITM-CIT)可以和WaveStar ADM16/1相连,下图是用户面板示意图:FAIL:SC失效指示灯(红色) PWR:电源指示灯(绿色)PRPT:紧急告警指示灯(红色) DEF:延迟告警指示灯(黄色)INFO:信息告警指示灯(黄色) ABN:异常状态指示灯(黄色)SUPP:抑制告警按键SUPP:抑制告警指示灯(黄色)DISC:断开站告警按键DISCLED:断开站告警指示灯(黄色)CITLED:人机接口指示灯(黄色) CIT:人机接口连接器图1-11 用户面板设计1.3.4 输入/输出接线盒(I/O Box)每个机架的每个子架有一个输入/输出接线盒,这个输入/输出接线盒所提供的接口用于:∙STAT CLOCK两路站时钟输入(IN)输出(OUT)∙STAT ALM为站告警∙MDIO为杂项输入输出∙EOW1至EOW4为公务接口(G.703接口)∙F1-1,F1-2为用户接口∙QLAN1,QLAN2为ITM-SC接口∙ITM-CIT(CIT-F)接口连接PC机实现ITM-CIT管理∙CITQ作为将来ITM-CIT连接(未使用)∙10BT 10M以太网用于连接ITM-SC图1-12 输入输出接线盒1.4WaveStar ADM16/1系统特性WaveStar ADM16/1具有以下特性和优点:线路接口-SI-L 16.1/1C (1310 nm,满足 ITU-T G.957 L 16.1标准)-SI-L 16.2/1C (1550 nm, 满足 ITU-T G.957 L 16.2 及L 16.3 标准)-SI-L 16.3/1B (1550 nm, 比 ITU-T G.957 L 16.2 及L 16.3 标准提高4 dB)-SI-L 16.3/1Y (1550 nm, 比 ITU-T G.957 L 16.2 及L 16.3 标准提高6 dB)-SI-EML U 16.2/1 (1550 nm, 配合光功率或前置放大器使用, 达到ITU-T G.691 U 16.2 及 U 16.3标准)-LPBA-U 16.2/1 光功率或前置放大单元,实现超长距离传送 (最长 160 km)-LBA V-16.2光功率放大单元,实现长距离传送 (最长 120 km)-SI-16EML80.x/1 (DWDM, ITU-T G.692, x=16)-SI-16EML 9xxx/1 (DWDM, 波长范围从191.90 Thz (1530 nm) 至195.85 THz (1565 nm)支路接口- 1.5Mbit/s, 100欧姆接口,需通过连接板(PaddleBoards)转换,每块单元盘提供63个接口,整个系统最多提供504个接口;-2Mbit/s,75或120欧姆接口,需通过连接板(PaddleBoards)转换,异步或比特同步映射,每块单元盘有63个接口,整个系统最多提供504个接口;-34Mbit/s或45Mbit/s接口,可通过连接板转换,每块单元盘有12个接口,有两种单元盘:6x34Mbit/s+6x45Mbit/s,整个系统最多提供48个34Mbit/s接口和48个45Mbit/s接口;12x45Mbit/s, 整个系统最多提供96个45Mbit/s接口;-STM-0(51.8Mbit/s)光或电接口,需通过连接板转换,每块单元盘有12个接口,整个系统最多提供96个接口;-以太网10/100Base-T接口;-1GE(千兆以太网接口),每盘2个接口,由于底板容量限制,最大带宽为4个VC4(600Mbit/s),如果同时使用两个接口,将共享该最大带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