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工程设计

合集下载

采煤工作面防治水工程优化设计

采煤工作面防治水工程优化设计

采煤工作面防治水工程优化设计摘要:本项目隶属于采煤工作面防治水工程优化设计,技术人员结合大量的工作实践经验、在井下的现场演示试验的基础上,根据采煤工作面及两巷道防治水特点分析,通过合理的计算优化设计防治水工程,经过实践证明,工作面的防治水安全状况大大改善,有效的杜绝了局部较小淋水、涌水对工作面两巷的长期冲刷,促进了采煤工作面质量标准化达标,安全效果较好。

关键词:采煤;工作面;防治水1 概况淮北岱河矿业1965年12月25日建成投产。

原名为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岱河煤矿,2011年矿井破产改制重组后更名为淮北岱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核定生产能力100万吨/年。

企业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环境优美工厂”、“全国双十佳煤矿”、“安徽省文明单位”等省部级120余项荣誉称号。

全矿井2个采煤工作面生产、6个掘进队生产准备。

目前矿用防治水工程设计仅限于掘进防治水方面,对于采煤工作面回采防治水还没有专项的设计。

在日益注重采煤质量标准化的今天,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做好采煤工作面的防治水工作,对工作面两巷的合理排水以及工作面局部较小淋水,底板或老塘较小渗水的处理,也成为现场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2 成果主要做法以岱河矿业ⅲ432工作面为例,该面主要充水水源为3煤老顶砂岩水和ef1-1断层水:据ⅲ331和ⅲ531两工作面回采资料显示,在回采中均不同程度的出现顶板淋水,还有受采动影响老塘内老顶砂岩水有涌出现象,水量一般为0.5~2.5m3/h,最大可达5m3/h左右。

该面中部机巷距离ef1-1断层较近,受回采影响会有不同程度的断层水涌出,预计水量1.5m3/h左右。

根据相关地质资料,经勘探现场,采取设计见ⅲ432工作面防治水工程设计图。

主要做法如下:(1)根据地质资料提供的最大涌水量5(m3/h)的标准去配置相关抽水风泵,电泵的型号及排水管路的直径。

经调研及技术会审确定为风泵型号:66615x-x-c电泵型号:pqw-20-40-5.5掘进钉木水道:22x15(cm)(需整改为钉木水道30x20(cm)原掘进泵管直径:8cm(需整改为泵管直径:12cm)。

防治水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防治水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防治水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一、防治水工程设计方案防治水工程是指通过各种建筑工程手段,对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洪涝、涝灾、汛期和退水期等,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进行加固,从而达到变危为安、变灾为福的目的。

1. 工程地质勘察和设计工程地质勘察和设计是防治水工程设计的第一步。

需要对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外露岩石、弱土层、地下水位、排水条件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与研究。

以确保防治水工程的安全可靠,能够长期使用。

2. 堤防加固设计堤防加固设计主要是指在原有的堤防以及土石坝、挡水墙等结构物,进行各种加固和修建,提升其抗洪、抗涝性能。

加固设计主要有以下措施:(1)设置加强内侧堤体、加高堤顶及加粗堤防底部等方式,提高防洪能力;(2)选用新型材料或附加大坝、拦砂坝、拦浪坝等水工设施,加强防护能力;(3)对于存在病害、缺陷的堤防进行修补和改正;(4)对于易损部位的堤防,通过坚实化、加宽加高等方式进行加固。

3. 河道整治设计河道整治设计主要是通过修建河堤、挡水墙,增加梯田水利工程,进行河床淤积物的清淤等一系列工程将河道加固,增加河道的承载能力和耐水性能。

主要措施如下:(1)加强河道防洪排涝和整治,将河流扩展范围减小,加深河床,增加河道引水量,通过伸缩式挡水墙、拦砂坝等水工设施,增加河道的储水量及调节能力,提高河道水位稳定性;(2)对于容易形成水土流失、河滩侵蚀、淤积等地方,采取加固沙塘、夜扫河床、护岸、治理河滩等一系列措施;(3)采用植被覆盖、流域治理、土地整理等方式,降低水土流失,减轻对河道的淤积和损害。

4. 泵站装备及设施设计泵站设备应优先考虑使用高效、耐用、安全的设备。

并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备用条件下,设置更多的设备,以确保设备可靠性。

同时,在泵站设计中,还需要重点关注灾害快速反应的能力,实现泵站设备的自动监测和自动控制功能。

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在防治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是第一要务。

因此,必须加强工程安全管理,建立有效的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确保人员安全和工程质量。

庙口煤矿风井井筒静水位预注浆防治水设计与施工

庙口煤矿风井井筒静水位预注浆防治水设计与施工

断层形成的地堑构 造之 间 ,庙 口煤 矿各岩 石破碎 段均 属于
构 造 张 裂 隙 挤 压 形 成 ,地 质 构 造 较 发 育 ,断 层 数 量 较 多 且
部分断层落差较大 ,另有少量老窑巷道 。 矿井主要揭露 含水层 3组 :第 一组 为第 四系 、第 三系 砂砾 系 、砾石孑 隙水含水岩组 ;第二组为二, L 煤层顶板砂 岩 含水层组 ,厚 度 1.4~4 .7 75 6 7 m,平 均 2 . 8 8 1m;第 三组 为 太原组上段灰岩 L 灰岩组 ,厚 度 02 ,~ . 8~77 m,平 均 .8
筒及 马 头 门 ,结合 井 筒涌水 量和排 水 能力 实际情 况 ,采取 溜灰 管 、排 水 管 中套 入 2时胶 管 同时进
行静 水位 浇筑素灰 ( 泥灰 ) 浆垫 ,素灰 凝 固 7 水 止 d后排 水 作 业 ,重新 复 浇筑 商 品混凝 土止 浆垫 进
行 钻探 注 浆防 治水 ,有效地 封堵 了矿 井涌 水 ,缩短 施 工工期 、 降低 投 资 ,提 高矿 井经 济效 益。
2 )为避免下灰对止浆垫 的冲击 ,影 响素灰沉淀 、凝 固 速 度和止浆垫强度 ,胶管 出口前 段 3 m加工 成花管 ( 底端 封 闭) ,采用侧 向出灰 的方 式。 3 )浆液 搅 拌器 具 为 自行 加 工 ,容 器 为 l 翻 斗 矿 车 , t 在矿车底部铺设条状花管 ( 普通矿车底部可铺设环形花管 ) , 花管通过胶管与压风管路连接 ,采用 压风风动 搅拌水泥 灰 , 污水泵吸浆 。水灰 搅拌 与 吸浆不平 行作 业 ,防止 污水泵 中 进 风停 止吸浆 。该 搅拌 方式 注浆量 水泥 消耗量 达 到 1 h 0 , 极 大地提高 了素灰止 浆垫施 工速 度 ,30 水 泥浇 筑止浆 垫 2t

工作面防治水设计

工作面防治水设计

12326工作面防治水设计编制单位:编制:审核:科长:地测副总:总工程师:编制日期:二0一三年九月五日12326工作面防治水设计一、工作面充水因素工作面采掘期间主要充水因素为:顶板砂岩裂隙水、上阶段12226工作面采空区积水、钻孔水。

1、顶板砂岩裂隙水6煤层顶板为厚层砂岩,局部含砂岩裂隙水,与其它含水层无直接水力联系,属静储量消耗型。

上阶段12226工作面回风、运输顺槽掘进期间局部有不同程度的滴淋水现象;在回采期间发生过老塘顶板砂岩裂隙出水现象,最大涌水量为32m³/h。

水源均为6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

2、老空水上阶段12226工作面已回采完毕,受顶板砂岩裂隙水和灌浆水等充水因素的影响,采空区内有大量积水。

3、钻孔水工作面内有十2-2孔、九-十1孔、补Ⅶ3孔、补Ⅵ-1孔穿过;其中十2-2孔已经12328W和1222(1)工作面回采时验证不导水,九-十1孔、补Ⅶ3孔、补Ⅵ1孔已经12228和1212(1)工作面回采时验证不导水。

二、涌水量预计1、掘进期间涌水量预计根据我矿已掘进6煤工作面涌水量资料,12326工作面掘进时正常涌水量为0~10m³/h,最大涌水量32m³/h。

2、回采期间涌水量预计根据西翼采区12226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10m ³/h ,最大涌水量为32m ³/h ,按比拟法:Q=Q 0×0F F ×0S S 式中,Q —12326工作面预计涌水量;Q0—12226工作面涌水量(m ³/h);S —12326工作面水位降深(m ),648m ;S0—12226工作面水位降深(m ),582m ;F —12326工作面开采面积(km ²),0.666km ²;F0—12226工作面开采面积(km ²),0.572km ²。

经计算:12326工作面正常涌水量13m ³/h ,最大涌水量41.5m ³/h 。

阳煤三矿报废矿井防治水设计

阳煤三矿报废矿井防治水设计

2021年第3期2021年3月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矿(以下简称“三矿”)位于山西省阳泉市桃河北岸蒙村河以西。

该矿井田面积86.1593km 2,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有3号、12号和15号,其中,3号与12号为局部可采煤层,15号为全区稳定可采厚煤层,矿井现主要开采15号煤层。

三矿共有4个生产矿井,分别为一号井、二号井、裕公井和竖井,一号井、二号井、裕公井已开采结束。

根据国家煤炭供给侧改革政策,三矿被列入去产能关闭矿井规划,计划于2018年底关闭。

三矿矿井报废后,井口封闭,井下排水设施停运,矿井涌水会通过井下围岩裂缝、采空区等空隙四处蔓延、累积,随着水位的上升,水压增大[1-2],将对周边矿井安全开采产生较大影响。

为此,需要做好三矿报废后的防治水工作。

1报废矿井涌水量及矿井水流向分析1.1涌水情况分析阳煤集团三矿已有60多年的开采历史,曾先后开采3号、6号、8号、9号、12号、15号煤层,形成了大量的采空区,采空区内积存有大量的采空积水,采空积水通过各种通道涌入大巷形成矿井涌水。

三矿现有裕公井、竖井和二号井3个井口。

裕公井涌水点2个,正常涌水量150.8m 3/h ,最大涌水量328m 3/h 。

涌水主要来源是:石林岗安全出口的斜井涌水来自地表水下渗进入原北头嘴3号煤层小窑采空区,通过其与石林岗斜井连通的巷道涌入井下。

经地质部分析,石林岗安全出口斜井最大涌水量168m 3/h 。

裕公井井底车场下部15号煤层老窑采空巷道积水承压后通过裕公井主副斜井涌入井下,正常涌水量147.3m 3/h ,最大涌水量160m 3/h 。

竖井涌水点6个,正常涌水量140.0m 3/h ,最大涌水量241.9m 3/h 。

涌水主要来源是:安全出口、六上山、2700m 水仓,3个涌水点涌水均来自本矿老采空区积水,安全出口与六上山涌水量基本稳定,其中安全出口涌水量16m 3/h ,最大涌水量35.5m 3/h ,六上山涌水量16.8m 3/h ,最大涌水量20m 3/h ,2700m 水仓涌水量近年持续减少,现为40.7m 3/h ,最大涌水量82m 3/h ;皮带主斜井涌水来自皮带主斜井巷道顶板淋水,水量稳定,正常涌水量3.0m 3/h ,最大涌水量8.2m 3/h ;总回风来自裕公井大脑沟风井井筒水,通过裕公井配风巷泄水孔涌入,水量基本稳定,正常涌水量4.5m 3/h ,最大涌水量12.5m 3/h ;东西畛风井涌水来自东西畛进风立井井筒壁含水层水,2016年水量有增大趋势,正常涌水量59m 3/h ,最大涌水量83.7m 3/h 。

防治水设计方案

防治水设计方案

防治水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元宝山区平庄镇向阳一矿第一节矿井概况 ................................................ (2)第二节探水工作面现状 ................................................ .. (4)第三节探水前的准备工作................................................. (6)第四节探水施工 ................................................ .. (8)第五节地面防治水 ................................................ ...........1 3 第六节探放老空水 ............................................................1 3 第七节区域性防治水 ................................................ ........1 5 第八节边界防水煤(岩)柱留设 .. (16)第九节安全技术措施 ................................................ .........1 6 第十节探水组织及岗位责任制 . (21)第十一节应急救援预案............................................... . ...2 3第一节矿井概况一、矿井水文地质概况1957年---1967年辽煤地质局104队、155队、107队从平庄煤田普查到古山一、三井精查,先后作了大量的水文地质工作,抽水实验质量达到乙级标准。

1978年平庄矿务局地质勘察队在本区进行精查勘探时,在补77-5孔时对辉绿岩作了专门的抽水实验,质量达到乙级标准。

2024年度防治水计划及雨季三防计划(二篇)

2024年度防治水计划及雨季三防计划(二篇)

2024年度防治水计划及雨季三防计划防治水工作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为了切实搞好我矿的防治水工作,消除不安全隐患,减轻水害影响,保证生产安全顺利进行,依据《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结合我矿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雨季三防工作的需要,制定本计划。

一、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计划目前开采水平为一采区,属于自流排水状态,每年雨季前清挖水沟,备齐相应的排水、堵水材料。

下一步随着矿井开采水平的延深,总体计划。

一是按照设计布臵好二采区的水仓、泵房、排水泵、管路等,并做好联合排水试验,确保矿井排水系统完好、可靠。

二要加强探放水工作,做到有掘必探,在探放水工作开展前,制定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准备好相应的器材和排水系统。

三、加强水文地质的调查工作对调查中发现的出水点、地质构造导水带及时上图,指导安全生产。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述小窑及老空积水基本情况矿井在建设过程中探明,由于受矿区东北部附近的相邻矿井-毕节市王官煤矿对本矿区的煤层破坏,该矿在+1650m水平以上已经进入上甲马石煤矿矿区570m左右。

致使上甲马石煤矿的资源在+1650m水平以上,采区上山以东的煤层均为被毕节市王官煤矿破坏,现上甲马石对于原王官煤矿在本矿区内的煤层破坏带掌握比较清楚,因此王官煤矿形成的破坏带对本矿井的安全威胁程度比较小。

预计王官采空区面积为。

143540m,但由于王官的主平硐标高低于采空区范围内的标高,所以基本不存在积水。

但在掘进过程中必须留设足够的隔水煤岩柱。

矿井水文地质情况根据____年____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174地质队____年月提交的《贵州省毕节市上甲马石煤矿勘查地质报告》,矿区范围内的主要含隔水层分析如下:1、地层含水性①下二叠统茅口组(p1m)分布于井田西北边界外围,为灰-深灰色,中厚-厚层状石灰岩,总厚260m左右,岩溶裂隙较为发育,溶洞、落水洞漏屡见不鲜,含有较丰富的地下水,为强含水段。

防治水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防治水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防治水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一、防治水工程设计方案1. 概述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灾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

防治水工程是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设施之一。

防治水工程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确保防治效果。

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 综合排水系统设计城市排水系统应设计为综合排水系统,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

地表排水主要是指雨水管网,主要用于收集居民区、道路等地面积水,地下排水则采取渗井、排水管和蓄水沟等方式,用于处理地下水和地上积水。

对于生态保护区,设计时需充分考虑保护区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的损害。

3. 排水管道设计排水管道设计应采用综合材料,能够耐受污水、腐蚀以及气候因素等的影响。

排水管道的设计应根据当地雨量、河道流量等参数确定管径和坡度。

同时,为防止管道清洗时造成的损失,设计时应考虑积水点、弯头和闸门等处的方便清理性。

4. 洪水控制设施设计防治水工程中的洪水控制设施设计方案,应尽力避免洪水对城市的危害。

洪水控制设施包括堤坝、拦河坝和水闸等。

这些设施应根据本地气候、机械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因素设计,并充分考虑安全性、保障性以及环境保护性。

5. 设备设施的选用防治水工程系列的设计方案,除了国家标准、规范外,还需有自主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中应尽量选用先进、稳定的设备和元器件,以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功能性。

同时,需考虑到维护保养难度、成本等问题,在整个设备研发的过程中应在评估完设备性能后才可投入大规模生产。

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主要是为了保护劳动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防止和减少工程事故以及不良后果的发生。

防治水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工程安全职责,加强管理和监督,落实责任制并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

在施工过程中,工人应该遵守工程安全自主计划、安全作业规程以及各类安全标准,确保施工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边县魏家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袁岩煤矿防治水工程设计书二00九年三月盐边县魏家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袁岩煤矿防治水工程设计书矿 长: 李 富 君编 制: 杨 文 渊审 核: 王 小 龙 总 工 程 师: 杨 文 渊编 制 单 位:盐边县魏家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日 期 :2009年3月12日文 字 目 录第一节 前 言第二节 矿井地质特征第三节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第四节 地表踏勘现状第五节 防治水工程第六节 当发生水灾时的应对方案附图:1:地表防治水工程设计平面图第一节 前 言一、概况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有效促进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使地方煤矿建立起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整体水平。

盐边县魏家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袁岩煤矿)按照国家煤矿安监部门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要求,特编制盐边县魏家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袁岩煤矿防治水工程设计书2、 位置盐边县红坭煤田卷子坪井田西段袁岩矿井位于卷子坪井田西段。

东以3号勘查线(即C—C/线地质剖面线)为界,南以76号煤层+1000米标高的地表投影线与滑石板井田分界,西以倒回龙—阿卡尼河一线为界,北部以红果段(T3h)的80号煤层露头为界。

矿区东西长约1.656km,南北宽约1.120km,面积约1.313km2。

开采标高:从1620米至1100米。

开采煤层:76、80号煤层。

行政区划属盐边县红坭乡八村所辖。

地理坐标:东经101°43′25″~101°44′22″,北纬26°47′50″~26°48′05″。

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1°43′53″,北纬26°47′57″。

三、、交通红(坭)岔(河)公路穿越矿井西缘。

有两条公路可达攀枝花市区,一条经红坭乡、邓家垭口务本到达市区,约76公里。

另一条经二滩电站至桐子林火车站约30公理,到市区约62公里,其中八村至二滩水电站的公路级别为三级,二滩电站以外为二级公路,公路运输较为方便。

四、自然地理区内山峦起伏,沟谷发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标高+1765米,最低标高+1140米,相对高差625米,属高中山侵蚀型地貌。

五、以往地质勘查工作1956年2月,原西南地质局547地质队到矿区踏勘,以云南永仁煤田煤系与矿区含煤地层地进行对比,认定本区煤系时代为晚三叠系。

对矿区的构造复杂程度有了初步认识。

1957年四川省地质局白果湾队盐边普查小组进入矿区系统地开展了找煤工作,划分了矿区地层,采取了煤样,对媒质作了初步的评价。

1958~1962年,四川省地质局204队在矿区进行了普查找煤及勘探工作。

其成果经四川省储委审查认为工程质量低劣,构造不清,地层划分不统一,煤层对比有误等问题,不能作为建井之依据。

1970~1972年8月,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在红坭矿区卷子坪井田进行普查勘探,于1972年11月提交了普查报告,经省煤管局审查后以(1974)264号文批准。

1978年10~12月,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在充分分析研究上述各阶段地质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四川省盐边县红坭煤田地质工作总结报告》,对矿区地层进行了统一划分,煤层和构造进行统一编号。

1990~1991年4月,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为攀枝花市红坭矿区进行总体规划需要,再次对矿区生产矿井、小煤矿进行了调查及地质、水文地质编录,结合以往地质工作成果,编制了《红坭矿区(煤)地质报告》。

2002年8月,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提交了《盐边县红坭乡茶花煤矿袁岩矿井储量核实报告》,计算了122b+333储量63万吨,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51万吨,可采储量(122)35.7万吨推断的内蕴资源量(333)12万吨。

第二节 矿井地质特征一、矿区地层(一)区域地质红坭矿区出露的最新地层为三叠系上统大荞组,最老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组。

遍布全矿区的主要是三叠系上统大荞地组。

根据岩性,含煤性分为三滩段、滑石板段、伙房段、红果段。

(二)工作区地层本区出露地层由新至老为三叠系上统大荞地组滑石板段一亚段、伙房段、红果段以及在河谷、坡地等分布的第四系。

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为坡积及冲洪积形成的砂土、碎石土、卵石、漂石层等。

在坡地以风化堆积的碎石土为主。

在河谷两侧以沙土、卵石、漂石层较常见,漂石、卵石分选性差。

厚度在0-10m之间,一般小于3.00m。

2、滑石板段一亚段(T3hs1)上部以深灰色粉砂岩为主,夹粗粒砂岩;下部以浅灰色、杂色细砾岩及粗粒砂岩为主,夹细粒砂岩及粉砂岩。

厚度在90.95~289.95m之间,一般132.0米。

与下伏伙房段为明显接触。

3、伙房段(T3hf)岩性以灰色巨厚层状砾岩含砾粗砂岩为主,夹有少许粗粒砂岩、粉砂岩及煤透镜体。

砾石成分复杂,以花岗岩、石英岩燧石及碎屑岩为主,见云母片岩、片麻岩、玄武岩等,泥质及硅质胶结。

该段含煤性差,煤层多呈透镜状分布,局部见可采点。

厚度130.0~190.0米,一般180.0米。

与下伏红果段冲刷接触。

5、红果段(T3h)是矿区的主要含煤段,亦是工作区的主要含煤地层。

为一套河流,湖泊及沼泽相粗、细碎屑岩、泥质岩夹煤层的沉积。

以岩石粒度细、含煤性好为特征。

该段岩石粒度上部较细,下部较粗。

厚度133.64-650.0米,一般392.00米。

二、构造本区位于北西向林蛇旋扭构造带与南北向的共和短轴背斜之间,褶曲较发育,断裂不甚发育。

其中,F23逆断层分布于工作区西缘,对煤层无甚影响。

褶曲有B18、S20、S21、B17、B21、S22、S23、S24等,大多分布在工作区北缘和南缘,除S20外,其余褶曲对煤层无甚影响。

S20向斜位于本区中西部,又称“滑石板向斜”。

是本区的主体构造,全长1800米,区内延伸长550米,轴面产状NE∠80~90°,向南东倾伏。

两翼地层产状35度左右。

向斜轴部及两翼有工程控制,其形态及对煤层的影响均已查明。

综上所述,本区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较宽缓的向斜构造,断层稀少,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

二、煤层本区主要可采煤层2层(76、80号煤层),赋存于三叠系上统大荞组红果段(T3h)中上部。

现对76、80号煤层主要特征分述于下:一、76号煤层分布全区,为原卷子坪井田5号煤层,赋存于三叠系上统大荞地组红果段(T3h)上部,上距伙房段底界一般40~50米,以深灰色中~粗粒砂岩,含有较多角砾状的长石和石英碎屑(俗称花花石)为其重要标志。

该煤层在本区厚度变化大,煤层总厚3.12~0.30米,平均1.12米;纯煤厚度2.13~0.30米,平均0.72米;可采厚度1.00~0.50均0.68。

可采段分布在中深部。

煤层夹矸0~5层,一般0~2层。

夹矸多为泥质岩及粉沙岩,次为炭质泥岩,见中粒砂岩及砂砾岩。

伪顶、伪底为炭质泥岩,直接顶板为粉砂岩及细-中粒砂岩。

老顶为砂岩。

该煤层以复杂结构为主,由于冲刷见单层结构。

该煤层厚度变化大,为区内局部可采、不稳定煤层。

二、80号煤层原编号为9号煤层,全区分布。

赋存于三叠系上统大荞地组红果段(T3h)中上部,上距76号煤层约120米,以煤层下部第一层含砾粗砂岩或细砾岩颜色深,具韵律分选选特征为其重要标志。

煤层总厚3.81~0.50米,平均1.22米;纯煤厚度2.65~0.5米,平均1.03米;可采厚度1.95~0.50米,平均0.94米。

煤层夹矸0~6层,一般0~2层。

夹矸为粉砂岩、泥岩、炭质泥岩,伪顶、伪底少见,直接顶板粉砂岩,老顶为砂岩、砂砾岩。

煤层结构简单~复杂。

为全区可采的较稳定型煤层。

第三节 煤 质一、煤的物理性质1、宏观煤岩特征各煤层均为黑色,条痕深灰色,似金属光泽,断口参差状,阶梯状。

以鳞片状结构为主,亦见条带状结构。

层状、似层状构造。

煤岩组成以亮煤为主,含暗煤条带,含线理状镜煤及丝炭细条带。

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

由于煤层受构造作用形迹明显,原生结构均被破坏,使煤性脆易碎。

2、显微煤岩特征根据红果井田78、80号煤层的煤岩鉴定成果,显微煤岩组合以镜质组为主,含量大于66%,惰性组含量变化较大,为1~22.80%。

无机组分含量为10.50~33.50%,无机组分以粘土类为主,含量一般为7.50~20.00%,氧化物类及碳酸盐类一般低于2.00%,硫化物类含量均低于0.20%。

二、煤质根据原《盐边县红坭乡茶花煤矿袁岩矿井储量核实报告》文中:原煤灰分产率(Ad)14.30-20.84%,浮煤挥发分(Vdaf)5.27-5.64%,原煤全硫(St1d)含量0.39-0.59%,原煤磷平均值(P)0.010%,浮煤氢元素(H)3.21-3.25%。

原煤弹筒发热量28.24-33.56MJ/Kg,原煤低位发热量26.13-31.17MJ/Kg。

综上所诉,各可采煤层属特低硫、特低磷、低中-中灰、高热值无烟煤(WY3)。

可作动力用煤和生活用煤。

第三节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一、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一)概况袁岩矿井所在区域,呈单斜山地貌,伙房段岩体呈东西向屏障。

矿井东南面有滑石板沟及其支流,滑石板沟流量为0.02~36.6升/秒;矿井西面为阿卡尼河,测得河水流量0.126~1.65米3/秒。

该区地下水处于补给-迳流区。

最高点位于矿区东缘,标高+1765米,最低点位于阿卡尼河下游,标高+1140.00米。

地面坡度9°~47°。

矿井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系上统大荞组红果段。

矿井采掘76、80号煤层。

红果段含水岩组是矿坑直接充水岩组,富水性弱,地下水的来源是靠大气降雨的渗透补给。

矿井范围内地质构造中等。

断裂少见,钻孔揭露煤系有隐伏小断裂,地面有几组纵向褶曲,如B20、S22、B21、S23、B22和S24。

褶曲带有泉水露头,流量均小于0.10升/秒,多属季节性泉。

矿井以裂隙充水为主,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二)含水岩组及富水性矿井范围内出露含水岩组由新到老,第四系及上三叠统大荞地组的滑石板一亚段、伙房段、红果段。

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孔隙水第四系地层由碎石土及亚粘土组成。

属透水性强,含水不富的含水岩组,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2、滑石板段一亚段含水岩组上部以深灰色粉砂岩和浅灰色粗粒砂岩,下部以灰色细砾岩。

粗粒砂岩夹粉砂岩产出。

厚90~289.0米,一般132.0米。

富水性弱。

3、伙房段含水岩组岩性为砾碉和砂岩夹粉砂岩。

厚度130.0~190.0米,一般180.0米。

此层段因抗风化剥蚀能力强,一般多呈山脊地貌,裂隙发育、深部含有丰富的承压水。

属富水性中等的含水岩组。

4、红果段含水岩组上部以粉砂岩为主,夹中至粗砂岩,下部以中至粗粒砂岩为主。

厚133.64~650.00米,一般厚392.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