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焦虑与抑郁

合集下载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同特征与区别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同特征与区别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同特征与区别抑郁症和焦虑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的特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同特征和区别,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区分这两种心理障碍。

**1. 共同特征**抑郁症和焦虑症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下面将介绍它们的共同特征:**情绪困扰:** 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都经常感到情绪困扰。

抑郁症患者往往感到悲伤、绝望和无助,而焦虑症患者则常常感到紧张、担心和恐惧。

**身体症状:** 两种心理健康问题都会导致身体上的症状。

例如,抑郁症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劳、食欲减退、失眠或睡眠过多,而焦虑症患者可能常常出现心悸、头痛、肌肉紧张等身体不适。

**社交退缩:** 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倾向于避免社交场合。

他们可能觉得无法享受社交活动,经常感到孤独和与他人的隔阂。

**负面思维:** 具有抑郁症或焦虑症的人常常有负面的思维方式。

他们可能对自己和世界持有消极的看法,并经常担心、自责或感到无所作为。

**2. 区别**尽管抑郁症和焦虑症有许多共同特征,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要情绪不同:** 抑郁症的主要情绪是悲伤和绝望,而焦虑症的主要情绪是紧张和恐惧。

抑郁症患者往往感到无望和失去兴趣,而焦虑症患者则常常担心事情的发展并感到不安。

**症状表现不同:** 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改变、睡眠问题和自杀念头等症状,而焦虑症患者则可能出现心悸、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

虽然两者都可能导致身体不适,但症状的具体表现有所区别。

**焦虑反应不同:** 抑郁症患者更容易出现社交退缩和自我贬低的反应,而焦虑症患者则更容易出现逃避和回避刺激的反应。

焦虑症患者常常试图避开引发焦虑的情境,而抑郁症患者可能更倾向于把责任归咎于自己。

**治疗方法不同:**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方法略有不同。

常用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而焦虑症常常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放松技巧训练等方法来控制症状。

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区别及其处理方法

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区别及其处理方法

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区别及其处理方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焦虑和抑郁情绪是常见的心理状态。

虽然焦虑和抑郁在某种程度上都与负面情绪有关,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区别,并提供一些处理这些情绪的方法。

一、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区别1. 定义焦虑是一种与忧虑、不安和紧张感有关的情绪状态。

焦虑情绪通常是由于对未来或当前情境的担忧而引起的。

抑郁情绪则是一种与悲伤、失去兴趣和自我价值观的消极认知有关的情绪状态。

2. 主要症状焦虑情绪的主要症状包括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易激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

而抑郁情绪的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自责、失去兴趣、食欲改变、睡眠障碍等。

3. 产生原因焦虑情绪通常是由于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需求超过资源、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的。

抑郁情绪则常常与生活事件的丧失、人际关系的冲突、自身价值观的冲击等有关。

二、处理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方法1. 处理焦虑情绪的方法(1)认知重塑:正视自己的焦虑情绪,并将其视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心态。

(2)深呼吸与放松:通过深呼吸和放松练习来缓解焦虑情绪。

深呼吸有助于平复心跳和呼吸加速的症状。

(3)寻找支持:与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交流,分享自己的焦虑情绪。

倾诉能够减轻情绪压力,并获得理解与支持。

2. 处理抑郁情绪的方法(1)保持积极生活方式:规律的作息时间、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

确保充足的睡眠,增加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整体状态。

(2)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自己感到无法处理抑郁情绪,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他们可以提供恰当的治疗方案,包括心理疗法和必要的药物治疗。

(3)培养兴趣爱好: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无论是阅读、运动、绘画或是旅行等,都可以分散注意力和提升心情。

三、总结焦虑和抑郁情绪都是常见的心理状态,但它们在定义、主要症状和产生原因上有明显的区别。

处理焦虑情绪的方法包括认知重塑、深呼吸与放松、寻找支持等。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课件——青少年抑郁焦虑的识别与应对策略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课件——青少年抑郁焦虑的识别与应对策略
12
青少年抑郁焦虑的现状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发布的《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 报告中提到每年全球约有4.6万名青少年结束自己的 生命,相当于每 11 分钟,就有 1 名青少年死于自杀。 自杀仅次于道路伤害、结核病和人际暴力,成为1519岁青少年死亡的第四大原因。
13
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 刻不容缓 !
14
目录
1、认识抑郁、焦虑 2、青少年抑郁焦虑的现状 3、青少年抑郁焦虑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4、青少年抑郁焦虑的识别 5、干预策略
15
青少年抑郁焦虑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常见表现 归纳起来五个方面: 1、情绪上的变化:情绪低落,整天不开心,闷闷
不乐,无聊,易哭泣;易激惹,易发脾气; 2、行为上的变化:喜欢独处、不爱交往、言语减
20
2、个体因素
对青少年抑郁有影响的个体因素包括气质类型、人 格、自我效能等。
自我评价低的青少年,性格偏内向,较孤僻,适应能 力差,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抑郁。 人际关系差 人际关系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很多
青少年都很难和父母交流,而和朋友说话是他们消除 感情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人际矛盾、人际关系疏 远等情况会影响青少年的感情变化。例如,在集体中 感到自己被边缘化,青少年因不良人际关系而感到抑 郁。如果这种人际关系的压力持续很长话,青少年没 有正确的应对方法,容易引起抑郁症。
21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家庭环境中对青少年抑郁产生影响的因素:父母教 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人格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缺乏父母关心、父母严格程度、过分干涉与抑郁存在 正相关; 与父母异地(寄养)、家庭 关系不和睦、离异、单 亲的青少年抑郁得分较高。青少年抑郁与父母婚姻关 系破裂之间存在明显关系,女孩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 离异的困扰而出现抑郁情绪。

抑郁症与焦虑症共同点与区别

抑郁症与焦虑症共同点与区别

抑郁症与焦虑症共同点与区别抑郁症与焦虑症是两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它们在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方法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就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同点与区别进行探讨。

一、共同点1.心理症状相似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者都常常伴随着内心的不安和担忧,容易出现疑虑、紧张和恐慌等情绪。

患者常常感到情绪低落、缺乏对生活的兴趣以及对未来的悲观预测。

这些类似的心理症状使得抑郁症与焦虑症在临床上很容易被混淆。

2.身体症状相似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在身体上也有一些相似的症状表现,如睡眠障碍、食欲改变、头痛、心慌等。

这些身体症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两种疾病之间的相似性。

3.常常共病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者往往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中有50%以上伴随有焦虑症症状,同样焦虑症患者中也有50%以上会有抑郁症状。

这种双病共存的情况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区别1.主要症状不同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常常出现无缘无故的压抑感,对生活失去兴趣和乐趣。

而焦虑症的主要症状是过度担心和不安,常常伴随着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2.病程表现有差异抑郁症病程相对较长,患者经常会出现长时间的消沉和情绪低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而焦虑症病程比较短暂,常常出现在特定的应激事件后,一般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减退。

3.对未来预测不同抑郁症患者常常对未来持悲观态度,对事情的结果产生负面的预测。

而焦虑症患者则更多地表现出过度担心和恐惧未来的情绪,对各种可能的威胁感到极度不安。

4.治疗方法略有差异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但在具体的治疗上也存在一些差异,焦虑症更加侧重于控制情绪、减轻焦虑,而抑郁症更加注重解决负面思维和调整情绪。

综上所述,抑郁症和焦虑症虽然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在主要症状、病程表现、对未来预测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作为患者及家人朋友,了解这些共同点和区别,可以更好地判断和处理相应的情绪问题,从而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和处理课件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和处理课件
*
抑郁症/焦虑症药物治疗基本疗程
缓解
恢复
疾病复发
症状复发
症状复发
反应
无症状
症状
综合征
急性期 6-8周
巩固期 3-6月
维持期 长短酌情
时间
严 重 程度
治疗相
X
X
急性期:消除症状 巩固期:预防复燃 维持期:预防复发
*
急性期药物治疗
达到临床治愈
建议
足够疗程 6--8周
足够剂量:20-60mg/day
漏诊和误诊原因
病人不认为自己有精神障碍,不来找医生;
就医者强调心理因素对自己的影响,使医生把抑郁和焦虑情绪理解为正常人的心理反应; 当就医者突出某些躯体不适,以此作为主诉,前往全科医师或某专科医师处求治,则可造成误诊。
*
治疗的误区-1
认为“心病要用心药医”,担心药物有 副反应,不愿采用药物治疗,更拒绝长期服药巩固;
没有明显的心理的或躯体的原因而有 持续较久的情绪低落(2 周以上) 紧张不安(6个月以上) 反复发生短暂的惊慌恐惧;
下述情况则应想到 ———抑郁症或焦虑症
下述情况则应想到
———抑郁症或焦虑症
有诱因(心理或躯体),但引起的 抑郁或焦虑情绪严重而持久
特别是诱因已经消失,而情感障 碍并无好转,甚至更加严重时
2
通常起病急骤,迅速终止,一般历时5~20分钟,很少超过1个小时,但不久又可突然再发。
3
发作期间相对正常, 有预期性焦虑,担心下次再发。60%的患者由于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而产生回避行为,如不敢单独出门,不敢到人多热闹的场所,发展为场所恐怖症。
*
抑郁与焦虑合并
% 以上的抑郁症+焦虑症状

2024年度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和处理ppt课件

2024年度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和处理ppt课件
避免过度使用药物或酒精
某些药物或酒精可能会导致情绪波动和心理健康问题,应尽量避免 过度使用。
20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024/3/24
情绪管理
教育公众如何识别、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调 节策略。
压力应对
提供有效的压力应对技巧和方法,帮助公众在面对压力时能够积 极应对,减轻负面影响。
人际关系

情绪稳定剂
如锂盐和抗精神病药物,用于稳 定情绪波动和预防复发。
2024/3/24
17
其他辅助治疗手段
电休克疗法(ECT)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通过电流刺激大脑产生抽搐,从而改变大 脑化学物质平衡,快速缓解严重抑郁症状 。
利用磁场刺激大脑特定区域,以改善抑郁 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应对压力技巧
如保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和 参与社交活动等,有助于缓解症状和预防 复发。
2024/3/24
焦虑症诊断标准
同样依据ICD-10或 DSM-5中的相关标准, 主要包括过度担忧、紧 张不安、恐惧等症状。
诊断依据
包括症状持续时间、严 重程度、社会功能受损 程度等方面。
13
鉴别诊断与误区提示
鉴别诊断
抑郁症和焦虑症常与其他疾病混淆, 如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需 要仔细鉴别。
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兴 趣丧失和活力减退为主要 特征的心理障碍。
2024/3/24
焦虑症定义
以过度担忧、紧张和恐惧 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疾病。
发病率
抑郁症和焦虑症均为常见 心理障碍,全球范围内发 病率较高,且常共病存在 。
4
症状表现及分类
抑郁症症状
持续的情绪低落、丧失兴趣、疲劳无 力、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难 以集中、自我负面评价、自责和无助 感等。

病人心理健康焦虑与抑郁的识别及处理

病人心理健康焦虑与抑郁的识别及处理

病人心理健康焦虑与抑郁的识别及处理在医疗机构中,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焦虑和抑郁是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病人的康复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识别和处理病人心理健康焦虑与抑郁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病人心理健康焦虑与抑郁的识别及处理方法。

1. 识别焦虑与抑郁的迹象第一步是识别病人心理健康焦虑与抑郁的迹象。

焦虑和抑郁有许多共同的症状,如情绪低落、失眠、缺乏兴趣、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等。

然而,焦虑和抑郁也有一些不同的表现。

焦虑常常伴随着紧张和不安感,而抑郁则表现为消极的情绪和对生活失去兴趣。

医生和护士需要仔细观察病人的情绪和行为,以便能够及早发现焦虑和抑郁的迹象。

2. 与病人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一旦发现病人可能存在焦虑或抑郁问题,医生和护士应该与病人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心理健康评估可以通过与病人进行谈话和使用评估工具来完成。

医生和护士应该问病人关于他们的情绪、睡眠、食欲和兴趣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他们还可以使用一些标准化的心理评估工具,例如病人健康问卷(PHQ-9)和焦虑自评量表(GAD-7),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

3. 创建治疗计划一旦确定了病人存在焦虑或抑郁问题,医生和护士应该制定一个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治疗计划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包括诸如药物治疗、心理咨询、支持疗法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使用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来减轻症状。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病人了解和管理他们的情绪,以及改变负面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同时,支持疗法和生活方式改变(如锻炼、饮食和睡眠的改善)也可以有助于改善病人的心理健康。

4. 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除了治疗计划,医生和护士还应该向病人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

他们可以向病人解释焦虑和抑郁的原因和机制,并帮助病人认识到他们的问题是可以治疗和管理的。

此外,医生和护士还可以向病人提供一些自助技巧,例如深呼吸和放松练习,以帮助他们应对焦虑和抑郁。

5. 监测和复查最后,医生和护士应该定期监测和复查病人的心理状况。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区别与识别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区别与识别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区别与识别抑郁症和焦虑症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往往被人们混淆。

然而,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和症状表现。

本文将就抑郁症与焦虑症的特征、识别方法以及不同治疗方式进行探讨。

一、抑郁症的特征与识别1. 特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其主要特征是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和丧失乐趣。

患者常常感到疲倦、自责、无助和绝望。

他们的睡眠和饮食习惯可能受到影响,常常失眠或反之,嗜食或厌食。

2. 识别方法:抑郁症的识别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低落持续时间长久;(2) 对生活中原本有趣的事物失去了兴趣和快感;(3) 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症状,例如失眠、疲劳、食欲改变等;(4) 自我否定和病态悲观。

3. 治疗方式:抑郁症的治疗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援助式心理治疗。

二、焦虑症的特征与识别1. 特征:焦虑症是一种持续和过度的焦虑和担忧,常常伴随着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

焦虑症患者会表现出多种焦虑症状,包括紧张、易激动、心悸、手汗等。

2. 识别方法:焦虑症的识别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 持续性和过度的担忧;(2) 身体症状明显,例如心悸、手足发冷等;(3) 不能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4) 避免焦虑触发因素。

3. 治疗方式:焦虑症的治疗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心理疗法和放松技巧相结合的方式。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焦虑药物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暴露疗法。

三、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区别1. 症状:抑郁症以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为主要特征,焦虑症则以过度焦虑和担忧为主要表现。

2. 身体症状: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身体不适,如睡眠问题和食欲改变,而焦虑症患者则常常伴有身体紧张、心悸等身体症状。

3. 焦虑:焦虑症患者常常出现过度焦虑、担忧、对未来的恐惧等情感问题,而抑郁症患者则更多表现出消极和绝望的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期主题:精神疾患与“双心”问题主讲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王希林胜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梅颜发布日期:2011-08-05来源:健康报由于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出现心理、精神问题的人越来越多。

社区医生常常碰到这类病人,但又无从判断他们到底是正常的心理情绪波动还是已经到了必须医治的程度。

为此,本版编辑邀请有关专家针对社区医生提出的具体问题予以解答。

负性情绪:怎样区分正常还是病态河南省兰考县中原油田第六社区医院刘海银医生:我们每天上班面对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病人是知己,他会把家长里短的事告诉你,通过谈话,我们会知道他的抑郁情绪,给予引导。

另一种情况是,医生与病人不太熟悉,患者有心理问题,但不跟医生说,你就要判断、分析,这就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巧。

目前,基层医生普遍缺乏对心理疾病进行正确诊治的基本功,不知道该如何识别哪种是正常的心理情绪,哪些是病态的。

胜利:刘海银医生提的问题非常好,符合临床实际情况。

前面一种情况,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区分普通的负性情绪和病态的负性情绪。

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如何区分焦虑与着急、抑郁与郁闷的问题。

判断病理性焦虑的关键点是过分,特别是泛化到本来不至于着急、担心的事情上,甚至变成完全没有目标的惶惶不安。

而且,作为符合临床标准的症状,除了过分担心的心情外,还要伴有身体症状,即运动性不安(如颤抖、小动作多)或自主神经症状(如出汗、尿频、心慌等)。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不良情绪都是病态情绪。

所谓抑郁,更是这样。

其不是一般的郁闷不开心,而是心情极度消沉,泛化到对绝大部分事情的看法都明显消极甚至歪曲,严重到平时能顺利完成的普通事情,做起来都感觉困难重重。

甚至,平时有明显愉快感的事情也难以找到愉快感,对愉快事件的回忆像被抽掉色彩的照片——影像(事件经过)都对,就是没了颜色(表述过程使听者体验不到他曾有过的、当时的快乐)。

这样看来,我们临床遇到的大多数负性情绪,都够不上典型的焦虑或抑郁,而更接近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烦闷、恼火、焦急……只是程度比平时重,持续的时间较长,有可能影响了人的日常功能的发挥和生活质量。

对于不大愿意当面和医生交流家庭琐事或负面问题的患者,采用自评工具往往能帮助医生发现他们的不良情绪,如常用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但作为专业人员应当知道,这些自评工具的特异度并不高,即焦虑自评筛查阳性的患者中,只有60%左右达到临床焦虑水平,抑郁的情况也差不多。

另外40%的患者虽然够不上焦虑或抑郁,但也确实心绪不佳,心情不好。

如果达到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也可以对症处理。

精神疾病:如何与其他疾病鉴别河南省新乡市幼儿师范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医院张天社医生:焦虑症与心慌气短有何联系?抑郁症与帕金森病有何区别?另外,对于来自当代社会的压力、困惑与焦虑,该如何有效防治?胜利:心慌可以是焦虑状态下常见的躯体症状,但是否有心脏基础疾病(显然,心脏病患者也可以焦虑,特别是初发房颤患者焦虑情绪相当常见且强烈),是否可能是心脏以外其他器官的疾病引起(如甲亢导致心慌),需要认真进行临床鉴别诊断。

抑郁症与帕金森病的问题也是常见的鉴别诊断难题,因为两者表现有重叠,但抑郁症特有的无欲与不论病情好坏持续存在的情绪消沉,是可供确立抑郁症诊断的重要线索。

情绪反应可以伴随左旋多巴治疗反应(帕金森病晚期治疗中的开-关反应),有的患者在“关”的阶段符合抑郁症诊断,而在“开”的阶段不符合。

抑郁也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前面已经提到了焦虑与焦急的鉴别,这里张天社医生提出了工作学习压力引起的情绪反应,如焦虑情绪。

不是所有焦虑情绪都是病理性的,焦虑是促进人格整合和社会化的内在动力,是安于现状和不求进取的对抗剂。

有欲望,便会有焦虑。

我们都期望未来比现在要好些,但客观世界并不那么随心,人生充满着风险,未来具有不确定性,这就是所谓生存焦虑的根源。

只有超出常规限度和影响了功能发挥的焦虑反应才需要处理。

预防的原则也很明确,短期的调试,关键是期望要适度,准备迎接现实中的挫折。

更深层次的“安心”,要看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是否得到了恰当的满足。

焦虑抑郁:有无简单的诊断方法河北省清河县坝营中心卫生院孙先绪医生:能否介绍一下焦虑抑郁症的诊断方法?并希望在诊断上多讲些简单明了的具体方法,最好有表格。

王希林: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常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

焦虑并非实际威胁所引起,其紧张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焦虑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焦虑的情绪体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以及运动性不安。

临床上常见的有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

1. 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

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表现为严重的窒息感、濒死感和精神失控感。

发作不限于任何特定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

患者好像濒临末日,惊恐万状,有些患者反复去看急诊。

惊恐发作时伴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还可有非真实感、出冷汗、腹痛、全身发抖、全身瘫软等症状。

一般起病急速,终止也迅速,一次发作持续约十分钟;也有的患者时间长些,但均可自行缓解。

诊断惊恐障碍对病程的要求:一个月内至少有3次发作,或首次发作后患者对下一次发作的担心(预期焦虑)持续一个月。

2. 慢性焦虑,又称广泛性焦虑。

患者经常或持续感到紧张和不安,做事时心烦意乱,没有耐心,与人交往时紧张,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常引起患者担忧,即使休息时也可能坐卧不宁,担心飞来横祸。

患者有时也能意识到紧张担忧是过分的,但难以克制这种情绪。

常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同时可有运动性不安的症状,包括坐立不安、搓手顿足、肢体颤抖、肌肉紧张性疼痛等。

病程为慢性,症状波动可受应激因素影响。

焦虑症需要与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症状相鉴别。

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症状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必须熟悉这些疾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必要时进行有关疾病的特殊检查。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患者低落的情绪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

有些患者可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激越。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心情低落、兴趣减少或愉快感缺乏、动力不足或易疲劳。

情绪低落是抑郁症的最重要症状。

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兴趣减退及愉快感缺乏,患者常常无法从日常生活及活动中获得乐趣,即使对以前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也难以提起兴趣。

乏力或疲劳感也是抑郁症患者十分常见的症状。

患者感到难以完成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基本任务,以至于日常活动明显减少。

抑郁症患者的疲乏感通过休息或睡眠并不能消除,也无法经疗养或食补而恢复精力和体力。

此外,抑郁障碍的患者常主诉“脑子反应变慢”,感觉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下降、工作或学习效率明显降低。

也有些患者伴有明显的焦虑症状。

患者常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性欲减退等。

也可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躯体症状,如疼痛、周身不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典型的抑郁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方可考虑下诊断。

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各种心理测查量表只能用于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抑郁或焦虑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不能用于疾病学诊断。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镇桂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黎宝玲医生:我社区常碰到抑郁焦虑症如何规范治疗的问题,希望专家予以解答。

王希林:焦虑症治疗方法: 1.心理治疗:放松疗法不论对广泛性焦虑还是对惊恐发作均有益,认知行为治疗也常用于焦虑症患者。

2.药物治疗:苯二氮 类药物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焦虑药物,丁螺环酮和某些抗抑郁剂也较常用于焦虑症的治疗。

抑郁症治疗方法:抑郁症为高复发性疾病,目前提倡全程治疗,即急性期治疗、恢复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三期。

单次发作的抑郁症,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会有第二次发作,因此常需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

抗抑郁剂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药物,能有效解除抑郁情绪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

根据国外抑郁障碍药物治疗规则,急性期推荐使用新型抗抑郁药,如SSRIs、SNRIs、NaSSAs等类药物。

根据我国目前临床用药情况调查,传统的TCAs 类药如阿米替林、氯米帕明、马普替林等,在不少地区仍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主要药物。

新型药与传统药的区别主要在于不良反应,前者不良反应较轻,但同时价格也较昂贵。

除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很重要。

对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治疗可减轻和缓解心理应激因素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减轻疾病带来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矫正负性认知,最大限度地使患者获得心理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的康复。

在心血管疾病门诊患者中,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5%~30%;在住院患者中发生率更高,尤其是因心脏急症住院的患者,双心疾病的发生率可达60%~75%。

但是,这类患者大多被漏诊误诊,造成过度检查。

心理与心脏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刘梅颜思想重视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问题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二者共患使得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影响临床正确决策。

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抑郁问题,在过去的25年内证据逐渐增多。

抑郁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疾病,它具有多种危害,会提高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和死亡风险。

自2008年后,美国及加拿大等国家的心脏病学会指出,对于心血管病患者应该常规进行抑郁筛查。

除临床常见的典型抑郁症和焦虑症外,很多心脏病患者心理疾患的相关症状并不典型,这部分共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同时,此类患者更容易发生不良医学行为,如依从性更差,更难戒烟和更难坚持锻炼等。

因此,临床上对他们单纯治疗心血管疾病很难奏效,需要临床医生及时准确识别,进行心理方面的干预。

存在心理问题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多见于:1.重复检查却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2.患者有心脏病,心电图、心脏超声显示轻度异常,但精神压力很重,感觉自己患有不治之症,惶惶不可终日。

3.有创性检查和手术后并发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明确,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是搭桥血运重建,客观证据显示患者躯体功能恢复良好,但临床症状频繁发作。

筛查要点200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就冠心病合并抑郁问题发布临床处理建议,指出对于冠心病患者应该常规进行抑郁筛查,可从采用简便可行的PHQ-2开始。

通过问两个问题了解患者的情绪:在过去的两周内,您是否常觉得难过,没有兴趣做事情?是否觉得悲观、绝望?完全没有为0分,仅在少数的几天内有为1分,超过一半的时间有为2分,几乎天天有为3分。

总评分0~6分。

如果患者评分≥3分,显示抑郁症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92%;0分可以除外抑郁。

如果患者评分在3分以上,推荐继续应用PHQ-9进行测评。

PHQ-9会帮助进一步判断抑郁症诊断是否能够成立,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对于已经筛查出来的抑郁问题是否需要治疗还不确定,但抗抑郁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减轻患者抑郁症状,从而提高其对原有心脏病治疗的依从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