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武汉大学讲稿第三部分

合集下载

(完整版)说文解字-武汉大学-讲稿-第一部分

(完整版)说文解字-武汉大学-讲稿-第一部分

• 字,“ ,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人生子曰字”。
• 字:生子 出嫁、怀孕、哺乳 养育 治理、教育

文字
• 文字
• 《说文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 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 ;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三、《说文解字》与基础汉字(字根)
• 命氏之初,其氏族始祖的特点往往与命氏所用之字 意义相关,如:

巫氏始祖为巫师,屠氏始祖为屠夫,陶氏始祖
是作陶器的,自然无疑。杨氏住地有杨树,林氏住
地有树林。东郭先生的祖宗最初住在城东外面,西
门官人的始祖住在城的西门处……
• 陳,chén,“ ,宛丘,舜後媯滿之所封。从阜从 木,申聲。 古文陳”。
• 儿,“ ,仁人也,古文奇字人也,象形。孔子曰 :在人下,故詰屈。”
• 兄,“ ,長也,从儿从口。”
• 弟,“ ,韋束之次第也,从古字之象。”
• 老,“ ,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髪變白 也。”
• 亡,“ ,逃也,从入从乚”
2. “人”的变化
• ������(化),“ ,變也,从到人。呼跨切。”
史-吏-事
• 支,“ ,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
• ������,niè,“ ,手之疌巧也。从又持巾。尼辄切。”
• 聿,yù,“ ,所以書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
弗。从������一聲。”
• 畫,“ ,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 ”
• 隶,dài,“ ,及也,从又从尾者。又持 尾者,从後及之也。”
导言
一、姓氏字举例
• 姓氏
• 段玉裁注《说文》“氏”下:“姓者,统于上者 也;氏者,别于下者也”。

古代汉语_武汉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古代汉语_武汉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古代汉语_武汉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这段话出自参考答案:陈澧《东塾读书记》2.《史记·滑稽列传》:“即將女出帷中,來至前。

豹視之,顧謂三老、巫祝、父老曰……”这里的“顧”意思是参考答案:回头3.下列词语或句子中的“司”字和“司机”中的“司”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参考答案: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埸之司。

(《国语·鲁语上》)4.“向”最初的意思是朝北开的窗户。

参考答案:正确5.笔画多的字就是繁体字,笔画少的字就是简体字。

参考答案:错误6.《说文解字》在解读汉字的形、音、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桥梁价值。

参考答案:正确7.《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下列哪句话中的“斯”和本句“斯”的意义不同?参考答案: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诗经·陈风·墓门》)8.《史记·滑稽列传》:“從弟子女十人所,皆衣(yì)繒單衣,立大巫後。

”这里的“所”是住所的意思。

参考答案:错误9.“六书”是关于汉字构造的学说,所有的汉字都可以用“六书”来分析解释。

参考答案:错误10.春秋时期君主的继承制度是“立嫡以贤不以长,立子以长不以贵”。

参考答案:错误11.《诗经·周南·关雎》:“君子好逑。

”《经典释文》:“好,毛如字,郑呼报反。

”从注释来看,古人对“好”的怎么读只有一种意见,那就是读作去声。

参考答案:错误12.“今岁商受年”的意思是:今年商地会得到一个好收成吗?参考答案:正确13.“顷筐塈之”中“顷筐”的意思是很浅的筐。

参考答案:正确14.下列句子加粗变色的字属于使动用法的有参考答案: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_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_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15.“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

”这句话中的两个“或”都是无定代词,意思是“有的人”。

说文解字 ppt课件

说文解字 ppt课件

ppt课件
25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
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
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
声托事,令长是也。
2020/12/17
ppt课件
26
3、统一汉字字形。甲骨文、金文异体很
多,六国文字更是各行其是。秦统一六
国后李斯等推行“书同文字”政策。
4、保存汉字古音古义
“气”部共兩個字。不管多寡 都用一
個原則即“據義系聯”。個別是據聲繫
聯。
2020/12/17
ppt课件
13
• 玉部:段註19頁
• 刀部:183頁
• 月(肉)部:177頁
• 織:參見段注644頁
• 絹:參見段注649頁
• 霜 :參見段注573頁
• 輯 :參見段注721頁
2020/12/17
ppt课件
14
• 有少數是“據聲系聯”,如第三篇上
“拘、笱、鉤”(段註88頁)。
• “丩部”部內收的“、糾”(88頁)
• 第十三篇下 “劦(xié)部“恊、、
協三字(段注701頁下) 。
2020/12/17
ppt课件
15
《说文》的编纂背景
一、汉字本身的背景
甲骨文、金文(商周)→ 货币文、古玺
文、陶文、封泥、简帛文、石刻文等(战国)
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
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许慎第一次给“六书”下了明确的定
义:
2020/12/17
ppt课件
24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詰詘,

《说文解字导读》课件

《说文解字导读》课件

thr信用* chip chip挤 ECAIT:强制 on
01
02
商城 business business chip唬沂E咔戎IM1 vanCA
chipIT integrCAIT on on Chase on揪After MI Chase揪
CA:I
In B results梢
缺 CA creditis:攀升,掷 the蝴蝶.何
05
《说文解字》在现代的应用
语言学研究
通过对《说文解字》中汉字的解析,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为语言学研究提供宝贵的历史资料。
辞典编纂
现代的汉语辞典在编写过程中,常常引用《说文解字》中对汉字的解释,以提供准确的语义信息和历史背景。
历史文献解读
古代文献中的生僻字和古词语,常常可以在《说文解字》中找到解释,帮助历史学家更好地解读和理解古代文献。
总结词
04
《说文解字》中的文化解读
通过对相关汉字的解读,展现了古代家庭结构和婚姻制度的特征,如父权制、婚姻中的门第观念等。
家庭与婚姻
通过对表示农具、农作物等汉字的分析,揭示了古代农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特点,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
农业与生产
通过对表示兵器、防御工事等汉字的解析,展现了古代战争的形态,同时也强调了和平思想在汉字中的体现。
战争与和平
数学与测量
通过对表示数量、度量衡等汉字的分析,展现了古代数学和测量技术的发展,体现了古人对现实世界的精确把握。
天文与历法
通过对表示天体、方位等汉字的解读,展现了古代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的科技水平,揭示了古人对宇宙奥秘的认识。
医学与养生
通过对表示人体器官、疾病、药材等汉字的解析,揭示了古代医学和养生思想的独特之处,展现了古人对生命和健康的重视。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漢書·藝文志》:「能諷
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爲
不正,輒舉劾之。今雖有尉律不課,小學
史。」
不修,莫達其說久矣。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史
律》:「試學童以十五篇,
能風(諷)書五千字以上,乃
得爲史。……三歲壹幷課,

孝宣皇帝時,召通《倉頡》讀者,張敞從受
之。涼州刺史杜業,沛人爰禮,講學大夫秦
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時,徵禮等百餘人,
聲者,以事爲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
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
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
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
無其事,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讲汉字的构造

及宣王太史籒,著大篆十五篇,與古
文或異。至孔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
秋傳,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說。其
後諸矦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
《倉頡篇》中“幼子承詔”,因曰:“古
帝之所作也,其辭有神僊之術焉。”其迷
誤不諭,豈不悖哉!

《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言必
遵修舊文而不穿鑿。孔子曰:“吾猶及史
之闕文,今亡矣夫!”蓋非其不知而不問。
人用己私,是非無正,巧說衺辭,使天下
學者疑。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
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故曰:本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二用
四体
“六书”的问题

(1)象形、指事、会意的界线并不明确
会意字“武”、“信”都有问题。
《说文序》:止戈为武、人言为信。



(2)汉代学者的“假借”可能指的是词义
的引申

(完整版)说文解字-武汉大学-讲稿-第三部分

(完整版)说文解字-武汉大学-讲稿-第三部分

• 七,“ ,陽之正也,从一,微陰从中衺出也。”
• 八,“ ,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分开,同扒, 八、别音义同,分字从八从刀。
• 九,“ ,陽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
• 十,“ ,數之具也,一為東西,丨為南北,則四方 中央備矣。”
• 士,“ ,事也。數始於一终於十,从一从十。孔子 曰:推十合一為士。”
• 雲(云),“ ,山川气也,象雲回轉形。 ,古文 省雨, ,亦古文雲。”
2. 地土类字
• 土,“ ,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 ,(丨),物出形也。”
• 地,“ ,元气初分,輕清陽爲天,重濁陰爲地。 萬物所陳������也。从土也聲。”说文籀文:
• 垚,yáo,“ ,土高也,从三土。”垚,垒土為高台, 与堯、嶢同。
,古文曐。 ,曐或省。
• 月,“ ,闕也。大陰之精。象形。”
• 朙(明),“ ,照也。从月从囧。”说文古文:
• 囧,jiǒnɡ ,“ ,窻牖麗廔闓明。象形。凡囧之屬皆 从囧。讀若獷。賈侍中說:讀與明同。俱永切。”
• 夕,“ ,莫(暮)也,从月半見。”
• 名,“ ,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 见,故以口自名。”
• 戶,“ ,護也,半門曰戸。象形。” • 房,“ ,室在旁也,从戸方聲。”
• 門,“ ,聞也,从二戸,象形。”
• 閒,jian,“ ,隟也。从門从月。” ,古文閒。
• 囪,chuāng,“ ,在牆曰牖,在屋曰囪。象形。 ” ,古文囪。象窗户形,与窗、䆫同。
• 黑,“ ,火所熏之色也,从炎上出 , ,古䆫字 。”
• 川,“ ,貫穿通流水也。《虞書》曰:“濬く巜 ,距川。”言深く巜之水會爲川也。”
• 州,“ ,水中可居曰州,周遶其㫄,从重川。昔堯遭洪水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

说⽂解字全⽂及译⽂ 说⽂解字,简称《说⽂》。

作者为许慎。

是中国第⼀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

下⾯就是⼩编整理的说⽂解字全⽂及译⽂,⼀起来看⼀下吧。

原⽂: 古者庖牺⽒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与地之宜,近取诸⾝,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结绳为治,⽽统其事。

庶业其繁,饰伪萌⽣。

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夬,扬于王庭」,⾔⽂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者,物象之本;字者,⾔孳乳⽽浸多也。

着于⽵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者七⼗有⼆代,靡有同焉。

周礼:⼋岁⼊⼩学,保⽒教国⼦,先以六书。

⼀⽈指事。

指事者,视⽽可识,察⽽见意,「上、下」是也。

⼆⽈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三⽈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会意。

会意,⽐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转注。

转注者,建类⼀⾸,同意相受,考、⽼」是也。

六⽈假借。

假借者,本⽆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着⼤篆⼗五篇,与古⽂或异。

⾄孔⼦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厥意可得⽽说也。

其后诸侯⼒政,不统于王。

恶礼乐之害⼰,⽽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冠异制,⾔语异声,⽂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合者。

斯作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作爰历篇。

⼤史令胡⽏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篆,或颇省改,所谓⼩篆也。

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

⼤发吏卒,兴戍役。

官狱职务繁,初有⾪书,以趣约易,⽽古⽂由此⽽绝矣。

⾃尔秦书有⼋体:⼀⽈⼤篆,⼆⽈⼩篆,三⽈刻符,四⽈⾍书,五⽈摹印,六⽈署书,七⽈⽎书,⼋⽈⾪书。

国学通论-第三讲 五经讲义之一(武汉大学)

国学通论-第三讲  五经讲义之一(武汉大学)

第二节 《易经》《易传》
第二节 《易经》《易传》
传说夏有《连山》,殷有《归藏》,周有 《周易》,都是占筮之书,大约是不同时 代盛行的若干筮法中的几种典型 伏羲作八卦,文王演《周易》,即重叠八 卦成六十四卦而形成了《易经》。从《易 经》卦爻辞中所保留的社会历史资料来看, 有些卦爻辞在殷周之际就有了
第二节 《易经》《易传》
《易经》肯定事物的永恒变化发展及事物 内在不同力量、动能、势用的相对相关, 相互转化,相反相成 《易经》启发人们理解世界的根本原理, 变化法则,又启发人们适应发展变易的世 界,以良好的心态与修养境界对待自然、 社会、人生与人身的变化,趋利避害,并 能动地发挥人的作用,使人与天地相互配 合,相得益彰
每卦六爻,自下而上为序,第一爻称
“初”,第六爻称“上”,凡阳爻称 “九”,阴爻称“六” 乾卦六爻都是阳爻,称“用九”
第二节 《易经》《易传》
本卦通过对自然、人事经验的总结,
反映了作易者对事物变易的看法,有 一定的哲理性 事物或人的发展由低到高,由新生到 成熟,发展到一定地步或地位,就要 注意是否会走向反面
第一节 经与六经
‚经‛是相对与‚纬‛而言的
《说文解字》:‚经,织也,从系,
巠声‛。经,引申为组织 后世有人又引申为经常的‚常‛,又 有人引申为路径的‚径‛,‚经‛就 成为常道或路径 刘勰《文心雕龙》说:‚经也者,恒 久之治道,不刊之鸿教也。‛
第一节 经与六经


周代的官方教育,就是以六经为中心的教 育。
第一节 经与六经

六经之教的功用,主要是陶冶性情,以增 加文明含量,通晓历史经验,提升人生境 界。
《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 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 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 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 辞比事,《春秋》教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