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实验

合集下载

实验专题: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答案解析

实验专题: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答案解析

实验专题: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答案】(1)C(2)等于【解析】(1)因为弹簧是被放在水平桌面上测得的原长,然后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后,由于重力的作用,弹簧的长度会增大,所以图线应出现x轴上有截距,C正确,A、B、D错误.(2)如果将指针固定在A点的下方P处,在正确测出弹簧原长的情况下,再作出x随F变化的图象,则在图象上x的变化量不变,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实际值相等.2.【解析】(1)F-L图线如图所示:(2)弹簧的原长L0即弹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由图象可知,L0=5×10-2m=5 cm.劲度系数为图象直线部分的斜率,k=20 N/m.(3)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下表(4)优点:可以避免弹簧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缺点:弹簧与桌面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的摩擦会造成实验误差.3.【解析】(1)在做实验的时候一般步骤为先组装器材,然后进行实验,最后数据处理,故顺序为CBDAEF.(2)①根据描点法,图象如图所示②、③根据图象,该直线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即弹力与伸长量成正比,即F=kx=0.43x.式中的常数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即表示使弹簧伸长或者压缩1 cm所需的外力大小为0.43 N.4.【答案】(1)如图所示30F弹=30Δx(2)B(3)A【解析】(1)如图所示,直线的斜率的倒数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即k=,代入数据得kA =N/m≈30 N/m,所以弹簧的弹力大小F弹跟弹簧伸长量Δx的函数关系是F弹=30Δx.5.【解析】(1)描点作图,如图所示:(2)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故有:k==N/m=50 N/m(3)图线与L轴的交点坐标表示弹簧不挂钩码时的长度,其数值大于弹簧原长,因为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6.【答案】(1)6.93(2)A(3)弹簧受到的拉力超过了其弹性限度【解析】(1)弹簧伸长后的总长度为14.66 cm,则伸长量Δl=14.66 cm-7.73 cm=6.93 cm.(2)逐一增挂钩码,便于有规律地描点作图,也可避免因随意增加钩码过多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而损坏弹簧.(3)AB段明显偏离直线OA,伸长量Δl不再与弹力F成正比,是超出弹簧的弹性限度造成的.7.【解析】(1)根据题意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毫米.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十分位,故l5、l6记录有误.(2)按(1)中的读数规则,得l3=6.85 cm,l7=14.05 cm.(3)根据题中求差方法,可知d4=l7-l3=7.20 cm(4)根据l4-l0=4Δl=d1,l5-l1=4Δl=d2,l6-l2=4Δl=d3,l7-l3=4Δl=d4,有Δl==1.75 cm.(5)根据胡克定律F=kx得mg=kΔl,k==N/m=28 N/m8.【答案】(1)450(2)10【解析】(1)当F=0时,弹簧的长度即为原长,由胡克定律可知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大小.(2)弹簧秤的示数为3 N,则伸长量为3/50=0.06 m,则长度为10 cm.9.【解析】(1)描点作出图象,如下图所示.(2)图象跟坐标轴交点的物理意义表示弹簧原长.由图象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应等于直线的斜率,即k==200 N/m.10.【答案】(1)竖直(2)稳定L3 1 mm(3)Lx(4)4.910【解析】(1)为保证弹簧的形变只由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产生,所以弹簧轴线和刻度尺均应在竖直方向.(2)弹簧静止稳定时,记录原长L0;表中的数据L3与其他数据有效位数不同,所以数据L3不规范,标准数据应读至cm位的后两位,最后一位应为估读值,精确至0.1 mm,所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3)由题图知所挂砝码质量为0时,x为0,所以x=L-Lx(L为弹簧长度).(4)由胡克定律F=kΔx知,mg=k(L-Lx),即mg=kx,所以图线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k==N/m=4.9 N/m同理,砝码盘质量m==kg=0.01 kg=10 g11.【解析】(1)根据表格中的各组数据在坐标纸上标出相应的点,然后用平滑曲线连接这些点,作出的图象如图所示.(2)根据作出的图线可知,钩码质量在0~500 g范围内图线是直线,表明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关系满足胡克定律.在这个范围内的曲线上找到相距较远的两点,利用这两点的坐标值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N/m=25.00 N/m.12.【解析】(1)本题考查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关系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步骤的识记、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分析归纳能力.根据实验先后顺序可知,实验步骤排列为CBDAEF.(2)②由图象可得k==0.43 N/cm,所以F=0.43x(N).13.【答案】(1)10(2)200(3)b【解析】(1)当F=0时,弹簧长度为原长,由题图得,原长为10 cm.(2)由公式F=kx得k===N/m=200 N/m(3)当弹簧长度小于原长时,处于压缩状态,故是图线b14.【答案】(1)弹簧测力计刻度尺(2)kFL(3)控制变量法(4)12.5【解析】(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由题目所给数据分析可知:当力一定时,伸长量和长度成正比;当长度一定时,伸长量和力成正比,故有x=kFL(取一组数据验证,式中的k不为零).(3)研究伸长量与拉力、长度的关系时,可以先控制其中一个量不变,如长度不变,再研究伸长量和拉力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是物理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4)代入表中数据把式中的k求出,得k=0.000 8 N-1,再代入已知数据,L=20 cm,x=0.2 cm,可求得最大拉力F=12.5 N.15.【答案】CBDAEFG【解析】根据实验的实验操作过程应先安装仪器,再挂钩码然后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最后整理即可,排列先后顺序为CBDAEFG.。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报告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报告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报告
学校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名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二、实验目的: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正确方法。

三、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细线;斜面;木块。

四、实验原理:在弹性限度(即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弹簧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五、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
甲乙丙
1、观察图甲,弹簧测力计的主要结构有。

2、观察图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观察图丙,掌握在使用测力计测力时,要始终保持弹簧测力计弹簧的轴线与被测力的方向一致。

4、用细线拴住木块,利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木块吊在空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在桌面上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和在斜面上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

六、现象及数据记录:
收拾整理器材。

七、实验结论:(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其,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前要看清楚弹簧测力计的,以便测量时读数。

(3)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

(4)使用前,要轻轻地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以免指针被卡住,给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

(5)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

(6)要等到指针静止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课件(19张PPT)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课件(19张PPT)
二、弹簧测力计
原理: 弹簧受到压力或拉力而发生形变,在一定范围内,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就越大。
新知探究
2、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利用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就伸得越长的道理做成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
二、弹簧测力计
新知探究
挂钩
拉杆
2)使用时:
注意:倒挂测量,会使测量值偏大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二、弹簧测力计
新知探究
3)错误的使用方法
不能倒挂使用
受力没有通过弹簧中心轴线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二、弹簧测力计
新知探究
____N
___N
___N
0.4
1
1.4
4)读出下面各弹簧秤的示数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二、弹簧测力计
新知探究
4、其他弹簧测力计
单位
指针
刻度盘
挂钩
拉杆
单位
刻度
弹簧
弹簧封闭在内部
新知探究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二、弹簧测力计
新知探究
用前三看:一看量程:观察测量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测力计二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三看最小分度值,决定弹簧测力计的精确度
1)使用前:
二、弹簧测力计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新知探究
一会检查: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二会放:测量时,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施力三会看: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四会读:无需估读,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读取 哪条刻度线的值
第六章 力和运动
弹力 弹簧测力计
用力分别拉弹簧、橡皮筋和挤压橡皮泥、面团;松手后,结果有什么不同?

小学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小学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结果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Hale Waihona Puke 的大小东边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五年级
实验名称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能正确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
条形弹簧测力计2个(14002)、钩码(11029)、铁架台、转笔刀一个、小瓶矿泉水(350ml)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在实验之前,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若不在,应该调到“0”的位置上。2、测量手的拉力。将弹簧测力计挂在铁架台上,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分别指到1N、2N、5N处,感受1N、2N、5N的力的大小。(注意:拉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测一个钩码所受的重力,我们估计一个钩码的重力为0.5N,将一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正确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0.4N;测两个钩码所受的重力,估计两个钩码的重力为1N,将两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正确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0.9N. 4、测量转笔刀所受的重力。我们估计转笔刀的重力为1N,将转笔刀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正确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1N. 5、测量矿泉水所受的重力。我们估计矿泉水的重力为3.5N,将矿泉水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正确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3.7N.6.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将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桌面上,互相钩挂在一起,两手分别向左右拉两个拉环,使拉力方向与弹簧测力计轴线近似在同一直线上,并使弹簧测力计的指针静止在2N的位置,读出和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N。7、整理器材,归类放回原处。

弹簧测力计怎么做

弹簧测力计怎么做

弹簧测力计怎么做先把弹簧和挂钩固定在一起,再把弹簧和纸板垂直放置。

弹簧的一头固定在纸板的最上缘。

在弹簧的最低点做个标记为A,再挂上法码1KG做个标记为B,再挂法码做标记为C,把AB,BC分为十份,每份为1N就行了。

材料:一根弹簧、一块硬纸板、一个挂钩,指针工具:刻度尺,铅笔,砝码(如果没有砝码,可以用以知质量的物体代替也行)步骤:⑴悬挂弹簧,让弹簧自由下垂,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标出0刻线;(标出0刻线)⑵在自制的弹簧的挂钩上悬挂法码(一定质量的物体),计算出该物体受到的重力(G=mg),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标出相应的刻度值;(标出最大值)⑶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将0刻线和最大测量值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标出各刻度线和分度值1 刻度尺,铅笔,法码(1、2kg)把弹簧和挂钩固定在一起,再把弹簧和纸板垂直放置。

弹簧的一头固定在纸板的最上缘。

在弹簧的最低点做个标记为A,再挂上法码1KG做个标记为B,再挂法码做标记为C,把AB,BC分为十份,每份为1N。

自制弹簧测力计固定弹簧或橡皮筋时,要使弹簧或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保证弹簧或橡皮筋受到拉力时,上端不能移动;指针的移动只能是由于弹簧或橡皮筋的伸长引起的。

2.在标出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时要注意,不是在刻度盘上随便画出刻度就可以了,我们要保证自制的弹簧测力计能够正常使用,也就是说它的读数应该和标准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致。

3. 通常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标出弹簧测力计的刻度:⑴悬挂弹簧测力计,让弹簧或橡皮筋自由下垂,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标出0刻线;(标出0刻线) ⑵用标准的弹簧测力计拉自制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当标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某一整数刻度时,在自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所指的位置标出相同的刻度值;(标出最大值) 或利用重力来标度刻度盘:在自制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悬挂一定质量的物体,计算出该物体受到的重力,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标出相应的刻度值;(标出最大值) ⑶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将0刻线和最大测量值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标出各刻度线和分度值;(标出分度值) 实验器材:弹簧、铁架台、小木板、白纸条、数个重均为1N的钩码。

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利用弹簧的伸长量就可以量度力的大小。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原理是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2个,铁架台、钩码若干,头发。

实验步骤: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N,分度值是 N,检查指针(选填是或否 )指在零刻度处,若不在,应该调到零刻度处。

2.将弹簧测力计挂在铁架台上,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分别指到1N、3N、5N处,感受1N、3N、5N的力的大小。

注意:拉力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3.将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分别测出1个、2个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正确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F1= ,F1= 。

4.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上用力拉头发(用力均匀),读出头发拉断时拉力大小F3= 。

5.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文具袋,测量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4= 。

6.将两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桌面上,互相勾挂在一起,两手分别向左右拉两个拉环,使拉力方向与弹簧测力计轴线近似在同一直线上,并使弹簧测力计的指针静止在某一位置。

读出和记录两个测力计的示数F5= ,F6= 。

操作提示: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仪器,在使用时应按以下步骤测量:1.测量前:(1)认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以免损坏测力计。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若不在,应该调到零刻度处。

(3)使用前,最好用手轻轻地拉挂钩几次,防止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2.测量时:(4)测量时,被测的力要施加在秤钩上,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3)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5)读数时,指针相对于刻度盘要静止,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知识链接:1.弹性限度:物体如果形变过大,超出一定的限度,这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步骤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步骤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步骤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个经典的物理实验,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二力平衡是指当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物体保持静止或者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状态。

实验步骤如下:
1. 准备材料,一根水平放置的直杆、两个可调节位置的滑动挂钩、若干个小质量砝码、一个弹簧测力计。

2. 将直杆水平放置在实验台上,并确保它稳固不摇晃。

3. 在直杆的中央位置固定一个滑动挂钩,然后在直杆的两端分别挂上另一个滑动挂钩。

4. 在两个挂钩上分别挂上弹簧测力计,并调节位置使得它们水平。

5. 在弹簧测力计上挂上若干个小质量砝码,记录下每次挂上砝码后的示数。

6. 调节两个滑动挂钩的位置,使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这
时候就实现了二力平衡的条件。

从物理原理的角度来看,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步骤可以通过以
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1. 确定力的方向,首先需要确定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方向,通常使用直杆和滑动挂钩来保证力的方向准确。

2. 测量力的大小,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准确地测量作用在物体
上的力的大小,通过记录示数可以得到力的大小。

3. 调节力的平衡,通过不断地调节滑动挂钩的位置,使得作用
在物体上的两个力达到平衡状态,即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

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来看,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步骤需要考虑实
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需要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和仪器,并严格控
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步骤涉及到物理原理、实
验设计和操作技巧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才能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

弹簧测力计读数方法大全

弹簧测力计读数方法大全

弹簧测力计读数方法大全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实验仪器,用于测量物体受力情况。

准确读取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弹簧测力计读数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仪器。

一、零位调整法零位调整法是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弹簧测力计读数方法。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首先需要进行零位调整。

具体操作如下:1. 将测力计置于水平桌面上,确保其底部完全接触桌面;2. 慢慢旋转测力计的调整手柄,调整至仪表指针指向“0”刻度线;3. 确认读数指针已稳定在“0”刻度上,此时进行测量即可。

二、水平校正法在实验中,有时由于测量误差或其他原因,弹簧测力计可能发生倾斜。

为了保证测力计的准确性,需要进行水平校正。

具体操作如下:1. 将测力计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接通电源,等待仪表稳定;2. 轻轻转动测力计的底部调整螺丝,使仪表指针指向“0”刻度线;3. 待仪表稳定后,进行读数。

三、垂直放置法如果需要进行上下方向力的测量,可以使用垂直放置法。

具体操作如下:1. 将测力计固定在支架上,并保持仪器正立,使测力计与竖直方向垂直;2. 调整测力计的零位,确保指针指向“0”刻度线;3. 进行测量时,保持仪器的稳定,读取指针指示的读数。

四、转盘法转盘法适用于需要连续测量多个力的情况。

具体操作如下: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转盘上,并固定好转盘;2. 通过旋转转盘的方式,依次测量多个力值;3. 每次测量后,及时读取指针指示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五、力的平行分解法力的平行分解法适用于需要分解力的情况,可以将一个力按照不同方向的分量进行测量。

具体操作如下:1. 将测力计与待测物体连接,并保持力的方向与测力计夹角固定;2. 观察并记录测力计指针指示的读数;3. 根据力的分解原理,计算出力的各个方向的分量读数。

六、直读法直读法适用于弹簧测力计上标有刻度线的情况,可以直接读取刻度线上对应的力值。

具体操作如下:1. 将测力计与待测物体连接,并固定好;2. 直接读取刻度线上的力值,注意选择距离力的作用点最近的标度线;3. 进行测量后,即可得到力的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一、实验目的: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50g)对测力计的拉力
二、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1个、钩码(50g)1个。

三、实验步骤: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

2. 用手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轻轻拉动挂钩,松手后看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能对准零刻度线,调节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使之对准零刻度线。

3.将1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
4.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拉环,竖直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静止后,观察弹簧测力计指针所对齐的刻度线,视线与弹簧测力计指针所指位置相平,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5.整理实验器材。

四、实验结果
1个钩码(50g)对测力计的拉力F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